很多人说夏季不适合运动,毕竟气温那么高,随便一动汗水就吨吨吨吨吨地流下来,再给热中暑就不值得了。
偶尔等到晚上有凉风时夜跑,也不是非常明智,因为一不小心,就会拐到路边的烧烤摊。运动打卡没完成,美食打卡倒是没落下。
但是,也不是说所有的运动都不适合夏季,有的运动就可以把燃脂和凉爽合二为一,比如游泳。
炎炎夏日在游泳池里翻滚,不仅消暑,还运动了,真是一举两得。
不过游泳时也常常会碰到令人头疼的问题——抽筋。
抽筋的后果比想象的更严重
抽筋的“酸爽”想必大家都不陌生:
游泳游得正欢,一伸腿,却抽筋抽到不能动;半夜睡得正香,脚心突然就酸疼了起来,哪还睡得着?
如果只是“酸爽”,那抽筋还没有那么可怕。水下抽筋可不止是疼那么简单,它还会让人活动受限,严重的甚至会引发溺亡。
那抽筋到底是什么呢?
简单点说,它就是肌肉痉挛,即肌肉突然、不自主地强制收缩。
肌肉痉挛也分全身性和局部性。大部分人抽筋都是脚趾、腿部或手等身体局部,个别人则会全身抽搐。不管是哪里抽筋,家人都会认为是缺钙造成的,然后让我们疯狂补钙。
那么抽筋真是因为缺钙吗?
缺钙是抽筋的元凶?
先来说说缺钙会不会导致抽筋。
钙是维持人体正常运行不可缺少的一种元素,比如钙及其钙化物是组成人的骨骼及牙齿的重要成分。
除了骨骼及牙齿,钙元素也存在于人的血液中,比如离子钙。虽然离子钙占人体钙元素的总量比例很低,却起着不小的作用:
它可以降低神经肌肉的兴奋性、维持心肌传导系统的兴奋性和节律性、参与肌肉收缩及神经传导等。如果血液中的离子钙含量过低,肌肉功能就可能出现紊乱,甚至引起抽筋。
所以说,缺钙与抽筋是有相关性的。但是除了缺钙,引起抽筋的因素还有很多:
病理因素
有些疾病,比如癫痫、高热、狂犬病、破伤风等,本身就可能伴随着抽筋状况。
不过由疾病引发的抽筋也很好辨别:病理性抽搐多为全身性,发作急且一般患者还会出现其他症状:如口吐白沫、神志不清等。
运动因素
人如果运动强度过大或运动较为剧烈,就有可能使肌肉收缩过快。肌肉收缩过快,又得不到放松,就可能会造成抽筋现象。运动前不注意肌肉拉伸,也会引发抽筋。
电解质失衡
人在大量运动时,会产生过多的汗液,这可能会使体内电解质失衡(失盐过多)。如果没有及时补充,电解质含量太低,肌肉的兴奋性就会升高,发生肌肉痉挛的概率也就大点。
寒冷刺激
人在寒冷的状态下,往往更容易抽筋,因为温度低了,肌肉的兴奋性会升高。
大家可能会以为夏天不会存在这一现象,但若长时间在游泳池中,水温长时间低于体温,或是夜晚睡觉时空调温度长时间过低,在炎炎夏日里,也可以因 “寒冷刺激”而抽筋。
因此,长时间游泳或是吹空调,更容易腿抽筋。
疲劳过度
不管是久坐久站,熬夜搬砖,还是运动过量造成的疲劳过度,都可能使肌肉过度疲劳。
身体局部堆积了过多的乳酸,又没有及时代谢出去,就可能会影响肌肉功能,导致肌肉痉挛。
姿势不对
坐姿、睡姿不好也会导致肌肉痉挛,身体长时间保持一个不良的姿势,致使肌肉紧张或过度放松,影响了肌肉正常的收缩与舒张,于是身体就会“抽筋”,这就是提醒你该换姿势啦!
日常如何应对预防?
虽然抽筋一般不会有太严重的后果,但我们还是应该知道抽筋的应对策略。
半夜抽筋的话,可以坐起来对抽筋部位缓缓按摩,直到痛感消散。
如果是游泳时抽筋,第一反应是不要慌,同时深吸一口气,使自己身体尽可能浮在水面上,然后尽量牵拉抽筋部位的肌肉,等疼痛感缓解后,再上岸求救。
病理性抽搐一般比较剧烈,建议身边人不要轻举妄动,可以拨打120等待救援。
抽筋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因此预防工作非常有必要:
补钙
跟大众认知一样,补钙可以预防肌肉痉挛。但是如何补钙,剂量多少还是应该听取专业医生的建议,不可盲目补钙。
运动前热身
不管要进行什么运动,运动前的拉伸都必不可少。
它不仅能唤醒我们的运动细胞,还可以减少肌肉痉挛、运动损伤。
及时补水
夏季天气炎热,人会出大量的汗,因此及时补充水分和盐分,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不仅可以预防肌肉痉挛,还能预防夏季中暑,维持机体正常运行。
注意保暖
在夏季谈“注意保暖”似乎是笑话,但这里的保暖是指避免长期、过低的温度,如在水里待时间过长、吹空调过久等。
注意休息
过度疲劳会使肌肉长时间处在一个紧绷的状态,引发肌肉痉挛。
因此,适度工作,注意休息很有必要,比如在工作的间隙起来活动一下,或者简单的睡前拉伸都有可能使你远离抽筋烦恼。
最后,Dr.京想提醒大家,抽筋虽然常见,但也不可忽视,一定要把抽筋的危害和应对及预防手段传达给身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