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
网站导航

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自杀观念专家

简介:

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济南市儿童医院)始创于1957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儿童医院,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首批协同创新核心成员单位、山东省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山东省首批重点专病专科医院,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编制床位1400张,开放床位1200张,临床医技科室43个,年门诊量120万人次,出院病人5万人次。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医院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健康权益,保证儿童身心健康,作为医院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质量、安全、服务和儿童健康需求入手,着力构建现代化医院发展的“七个体系”:学科体系、科教体系、管理体系、服务体系、文化体系、信息化体系、保障体系。学科专业优势:设有山东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硕士学位授予点,一个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两个院士工作站,20个国家、省级培训基地,19个国家、省、市级技术指导中心,21个国家、省、市重点学科重点专业重点实验室;是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单位,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分会感染、呼吸内镜专业委员会等四个国家级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内科设有呼吸、呼吸介入、消化、心血管、神经、肾脏、血液、风湿免疫、内分泌、遗传、新生儿、感染、重症医学等专业;建立了急诊、PICU、NICU、CCU的院内急救体系和覆盖全省的院前转运网络。外科设有骨外、普外、胸外、心外、泌尿外、神经外、新生儿外、整形烧伤外等专业。呼吸介入、微创外、血液肿瘤、神经外、介入医学、脑瘫康复、儿童保健等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呼吸内科、神经内科、新生儿科、小儿心血管科已成为省内知名品牌。战略合作发展:医院坚持区域性合作,战略性发展的思路,打造精品医院,构建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是福棠儿童医学发展研究中心(原北京儿童医院集团)理事单位、齐鲁儿童医疗集团理事长单位,全省69家医院加入集团,构建山东省儿科分级诊疗体系,全面提升全省儿童医疗保健水平。医院重视对外学术交流和合作,努力搭建儿科学术交流的桥梁,先后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香港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知名医学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协作关系。医院荣誉累累:近几年医院荣获全国改善医疗服务示范医院、全国管理创新医院、全国优质服务示范医院、全国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示范医院、全国卫生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全国诚信示范医院、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山东省文明单位、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状、山东省德耀齐鲁道德示范基地、山东省卫生健康委优质服务单位、山东省卫生健康委智慧服务品牌等荣誉称号。。

周爱妍 副主任医师

儿童皮肤病,尤其擅长儿童湿疹,特应性皮炎,荨麻疹,银屑病,痤疮,脱发,病毒性疣等。

好评 100%
接诊量 30
平均等待 -
擅长:儿童皮肤病,尤其擅长儿童湿疹,特应性皮炎,荨麻疹,银屑病,痤疮,脱发,病毒性疣等。
更多服务
李贺 主治医师

隐睾、鞘膜积液、隐匿性阴茎、包茎、包皮炎、尿频、尿急、尿痛、遗尿症,尿床、睾丸下降不全、精索静脉曲张,尿道下裂、腹股沟斜疝、肾积水、输尿管狭窄,输尿管囊肿,重复肾,重复输尿管,膀胱输尿管返流、血尿、尿色发红、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尿路感染、肾结石、外阴炎、小阴唇粘连,脐尿管瘘,脐尿管囊肿,肚脐红肿,肚脐分泌物,嵌顿疝,阴囊红肿,阴囊包块,阴囊包皮湿疹,阴囊疼痛,附睾炎,睾丸附件扭转,睾丸扭转等

好评 100%
接诊量 182
平均等待 1小时
擅长:隐睾、鞘膜积液、隐匿性阴茎、包茎、包皮炎、尿频、尿急、尿痛、遗尿症,尿床、睾丸下降不全、精索静脉曲张,尿道下裂、腹股沟斜疝、肾积水、输尿管狭窄,输尿管囊肿,重复肾,重复输尿管,膀胱输尿管返流、血尿、尿色发红、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尿路感染、肾结石、外阴炎、小阴唇粘连,脐尿管瘘,脐尿管囊肿,肚脐红肿,肚脐分泌物,嵌顿疝,阴囊红肿,阴囊包块,阴囊包皮湿疹,阴囊疼痛,附睾炎,睾丸附件扭转,睾丸扭转等
更多服务
王辉 主任医师

小儿心脏外科手术治疗和术后监护

好评 100%
接诊量 1
平均等待 -
擅长:小儿心脏外科手术治疗和术后监护
更多服务
孙红林 主治医师

儿童心肌炎、心肌病、各种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狭窄)等疾病

好评 99%
接诊量 831
平均等待 15分钟
擅长:儿童心肌炎、心肌病、各种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狭窄)等疾病
更多服务
赵建设 主任医师

儿童影像诊断

好评 100%
接诊量 3
平均等待 11小时
擅长:儿童影像诊断
更多服务
白华磊 主治医师

擅长儿科常见病,例如流行性感冒,过敏性咳嗽,肺炎,支气管炎,病毒性肠炎,细菌性肠炎,腹泻,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水痘,猩红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B病毒感染,湿疹,颅内感染,脑炎,腮腺炎,淋巴结炎等疾病的诊疗。

好评 100%
接诊量 961
平均等待 2小时
擅长:擅长儿科常见病,例如流行性感冒,过敏性咳嗽,肺炎,支气管炎,病毒性肠炎,细菌性肠炎,腹泻,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水痘,猩红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B病毒感染,湿疹,颅内感染,脑炎,腮腺炎,淋巴结炎等疾病的诊疗。
更多服务
郭伟桐 主治医师

儿童青少年多动症、抽动症、孤独症、语言发育障碍、学习困难、抑郁、焦虑、强迫等心理障碍、睡眠障碍、双相障碍、精神分裂症等的诊断、治疗。

好评 100%
接诊量 2
平均等待 -
擅长:儿童青少年多动症、抽动症、孤独症、语言发育障碍、学习困难、抑郁、焦虑、强迫等心理障碍、睡眠障碍、双相障碍、精神分裂症等的诊断、治疗。
更多服务
许艺怀 主治医师

擅长小儿呼吸,消化,血液,肾脏,神经等内科常见病的诊治。

好评 95%
接诊量 121
平均等待 -
擅长:擅长小儿呼吸,消化,血液,肾脏,神经等内科常见病的诊治。
更多服务
贾金华 主治医师

小儿腹痛、便秘、肛裂、肛周脓肿、淋巴结炎、腹股沟疝、阑尾炎、肠套叠、鞘膜积液、梅克尔憩室、胆总管囊肿、巨结肠等疾病的诊治

好评 100%
接诊量 285
平均等待 -
擅长:小儿腹痛、便秘、肛裂、肛周脓肿、淋巴结炎、腹股沟疝、阑尾炎、肠套叠、鞘膜积液、梅克尔憩室、胆总管囊肿、巨结肠等疾病的诊治
更多服务
刘渤 主治医师

新生儿脑出血,儿童脑外伤,儿童外伤性脑出血,儿童颅内血管畸形,烟雾病,脑积水,脑膜膨出,脊髓脊膜膨出,脊髓栓系,儿童脑肿瘤,蛛网膜囊肿,脊柱外伤,寰枢椎脱位等病种的诊断与治疗。

好评 100%
接诊量 27
平均等待 -
擅长:新生儿脑出血,儿童脑外伤,儿童外伤性脑出血,儿童颅内血管畸形,烟雾病,脑积水,脑膜膨出,脊髓脊膜膨出,脊髓栓系,儿童脑肿瘤,蛛网膜囊肿,脊柱外伤,寰枢椎脱位等病种的诊断与治疗。
更多服务

患友问诊

经常出现自杀念头,情绪波动不定,有时兴奋,有时暴躁。患者男性20岁
60
2024-11-14 01:27:12
患者考虑自杀,询问吃安眠药后跳海是否会感到痛苦。患者男性13岁
2
2024-11-14 01:27:12
患者舅舅昏迷不醒,疑似颅脑损伤,家属寻求病情和预后信息。患者男性43岁
10
2024-11-14 01:27:12
患者情绪波动大,经常感到不开心,有时有自杀念头,咨询可能的疾病及处理方法。患者女性21岁
22
2024-11-14 01:27:12
患者想知道一次吃几盒药可以导致自杀,表示近期压抑,生活无意义。
61
2024-11-14 01:27:12
患者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精力下降,容易烦躁,遇到高兴的事无法开心起来,可能有焦虑抑郁情绪。患者男性30岁
15
2024-11-14 01:27:12
弟弟的老婆患有抑郁症,最近有自杀倾向,目前病情不稳定,需要家庭干预。患者女性31岁
52
2024-11-14 01:27:12
突然有跳楼想法,爬上栏杆又下来,怀疑有抑郁症。患者女性16岁
46
2024-11-14 01:27:12
患者描述有时突然感到难过和累,有自杀念头,情绪波动且持续时间不详。对过去喜欢的事物仍感兴趣,但有时会出现情绪低落并哭泣。患者女性17岁
69
2024-11-14 01:27:12
患者近半年情绪波动大,易生气、哭泣,有时出现自我伤害行为和自杀想法,伴随失眠问题。询问用药及生活习惯建议。
37
2024-11-14 01:27:12

科普文章

#自杀观念#自杀倾向
30

 

2021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2019年全球自杀状况》报告中最新估计,2019年,有70多万人死于自杀,即每100例死亡中有1例是自杀,自杀仍然是全世界的主要死因之一。

 

自杀不仅是个体的人生悲剧和触目惊心的公共卫生问题。

 

甚至也可能成为社会群体性公共事件的新的引爆点,自杀事件若处理不及时、措施不得当,加之媒体(尤其是自媒体)的炒作或推波助澜,就很有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酿成严重的社会后果。

 

 

 

导致自杀的原因有哪些?

 

绝望感和无助感是推动个体实施自杀的主要原因,一旦个体处于这两种极端情绪体验之中,就会失去生存的勇气,萌发弃世的念头。

 

此外,精神系统的疾病如抑郁症也容易导致自杀。

 

自杀诱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 痛失,突然失业或失去亲人、财产、其他重要的物品;

 

  • 孤立,行为受到孤立,活动不能合群;

 

  • 孤独,没有能够进行交流的对象,由此产生强烈的孤独感;

 

  • 病痛,遭受疾病的痛苦折磨,治愈无望;

 

  • 失望,希望和期待落空,或没有得到满足;

 

  • 应变无方,生活、工作环境发生无法适应的巨大变化;

 

  • 成为累赘,自己的存在影响了别人的生活,惧怕给别人造成负担。

 

 

自杀是青少年中第三位的死因


2007年的统计数据显示,自杀是十几岁青少年中排在第三位的死因,仅次于意外伤害和他杀。在青少年时期,想到自杀和尝试自杀的人数比例在3:1到6:1之间。换句话说,在想到过自杀的青少年中,约有16%~30%付诸了行动。
相比于年轻人,老年人的自杀率也在近几年出现了急剧的增长。这和老年人躯体疾病的增加和社会支持的减少,以及由此导致的抑郁障碍有关。 

 

男性实施自杀的比例比女性高4倍。男性通常选择非常暴力的方式,例如开枪和上吊;女性则选择相对温和的方式,如过量服药等。
数据显示,男性大多在老年阶段实施自杀,而女性大多则在中年阶段实施自杀。但在中国,女性实施自杀的比例高于男性,尤其在农村。


性别差异上,从全年龄段看,世界范围内除了中国,男性实施自杀的比例都要比女性高出4倍。一方面由于自杀在中国并未被污名化,相反的女性自杀在很多文化作品中被描述为一种解决问题的合理途径;另一方面,剧毒的农药在农村随处可见。


这种高频率的自杀行为可能是更多女性比男性受到抑郁影响的表现,是抑郁使得她们相对频繁的尝试自杀。

 

 

那么,常见的诱发自杀风险的因素都有哪些?

 

  • 精神疾病,酗酒或吸毒

 

  • 曾有过自杀未遂,自杀家族史,外伤或虐待史

 

  • 绝症或慢性疼痛

 

  • 最近的失落或生活压力大

 

  • 社会孤立和长期的孤独

 

或许你不曾直接面对自杀,或许你认识的人曾经试图自杀;又或者,你也有过自杀的念头。

 

无论你是因为甚么接触到自杀,知道以下几个自杀征兆都是很重要的。但必须注意的是:并非每个有自杀念头的人都会有这些征兆。

 

此外,出现一个征兆并不完全代表这个人有自杀倾向,以下要说的重点在于帮助你了解这些征兆,然后陪伴他,或者寻求专业帮助。

 

 

行为信号

 

个体的自杀意念付诸实际之前,往往会出现明显的行为异常。

 

1、过去曾经试图自杀

 

过去是否试图自杀,是一个人是否有自杀倾向最主要且最显著的征兆,这被称作是自杀趋势,人们通常误以为药物能够轻松地治疗忧郁症,然而,冒然的停药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忧郁,这可能会造成另一个自杀冲动。

 

2、特别关注死亡

 

一段时间内异常地关注死亡或者暴力,比如看或写以死亡为主题的诗或者故事等。

 

3、药物滥用或酗酒

 

Bruce Alexander研究了老鼠和药物成瘾的理论,之前的研究指出, 即使会遭受电击或被减少食物,老鼠仍会积极的想取得成瘾性药物。

 

Alexander设计了另一个实验以挑战这样的概念,他将老鼠放在可以自由活动并和其他老鼠互动的笼子中。在 Alexander 的研究中,老鼠几乎不对药物感兴趣。

 

同样的情况或许也适用于人类身上,当人和人群没有连结时,他们或许会转而向药物或酒精寻求慰藉, 用以逃避现实。

 

另一个原因,或许是因为他们认为,药物或许能给他们自杀的力量。

 

 

4、写好遗书,安顿后事

 

这是很多自杀的人在自杀前都会做的事,一般来说,他们没有勇气当面跟自己的亲人说自己要离开,因此只能将自己想说的心里话都写在纸上,安排好身后事,自己才能安心的离去。

 

5、抗拒社交(低动机)

 

有自杀想法的人通常都会从社交生活中淡出,有忧郁情绪或自杀倾向的人 通常感觉不到和身边人的连结。

 

因此,他们会和身旁的朋友或家人渐行渐远,因为他们认为自己不够好,他们或许也会将社交视为一件不重要的事。

 

6、显著异常行为

 

他们可能会变得极其勇敢,变得“无所畏惧”,以前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或者是很厌恶的事,他们都会一一去尝试,甚至会和那些有着仇恨的人开始化干戈为玉帛。总而言之就是与平时看到的他们截然相反。

 

 

言语信号

 

由于在相当长时期内陷入不可自拔的消极情绪中,大多数自杀者都会通过各种社交途径表达自身的这些情绪,或是诉说深陷情绪之中的痛苦。及时发现这些相对容易辨认的言语信号,对帮助身边朋友远离自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自杀意念的表达

 

研究发现,大多数有自杀意念的人都会直接或间接、委婉地说出来,或是谨慎地暗示周围。常见自杀信号包括且不限于以下词句:

 

“活着没意思/太痛苦”

“想离开”

“有什么意义呢”

“不想再坚持了”

“好希望我从未出生”

“如果我死了你会怎么样”

 

与此同时,他们还很有可能会谈论与自杀有关的事,开自杀方面的玩笑,谈论自杀计划的时间、地点和方式等,这些都意味着自杀干预已经迫在眉睫。请不要把亲友释放的这些求救信号当作真的玩笑。

 

2、自我厌恨与负罪感

 

低自我效能感往往是自杀的一大内因。当个体感觉到强烈的内疚感和负罪感,随之而来的巨大痛苦就很可能使其想到用杀死自己的方式来为他人解决麻烦,也使自己得到解脱。常见自杀信号包括且不限于以下词句,

 

“我真是个废物/累赘”

“我怎么什么也做不好”

“我只会害人”

“家人/爱人为我付出了太多”

“没有我他们会更好/幸福吧”

 

 

3、无助感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当个体长期处于消极情绪中且无力改变现状,自杀才慢慢成为了当事人的唯一出口。常见自杀信号包括且不限于以下词句,

 

“我的问题无法解决了”

“没人能帮我”

“我被困住了”

“明天也不会更好了”

 

4、道别

 

如果我们的家人或朋友忽然怪异或不寻常地来访,且说话方式好像是将来不会再见一样,请一定要及时意识到,这很可能是一种自杀行为的先兆。常见自杀信号包括且不限于以下词句,

 

“我们以后可能不会在见面了”

“这辈子有你这个朋友真好”

“认识你是我一生最开心的事”

“你以后一定要快乐/坚强”

 

 

 

生理信号

 

心理过程总是伴随着相对应的躯体表征。当我们发现身边人出现以下显著的生理变化时,请立时引起警惕,及时进行干预。

 

1、躯体症状

 

有自杀意念的人会有一些身体症状反应,比如感到疲劳、体重减轻、食欲不好、头晕等。这往往是抑郁情绪所致,不能简单地认为是身体有病,应引起注意。

 

2、欲望减退

 

个体兴趣缺乏、进食突然变少或变多、性欲降低、体重急剧减轻,都是比较明显的生理信号。除自杀风险增高外,上述生理表征也都是抑郁症的主要生理表现,建议陪同他一起前往正规医院挂号就诊。

 

3、睡眠障碍

 

并非是睡眠障碍造成他们有自杀倾向,而是因为个人问题所致的压力和胡思乱想造成他们失眠。因此,持续一段时间的睡眠问题,或许可以当作是忧郁情绪,或自杀倾向的线索。

 

 

情绪信号

 

研究发现,自杀者在实施自杀行为前,大多会出现明显的情绪反常。

 

1、突如其来的情绪反应

 

个体往往行事冲动、不计后果,敏感易怒,常因小事大发雷霆。著名画家梵高自杀前就曾与朋友赌气,愤而割掉自己的左耳。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个情绪反应的特点并非发脾气,而是发脾气的起因往往是微不足道的刺激和小事。

 

2、长期的消极情绪

 

长期的消极情绪(包括焦虑、抑郁、绝望、愤怒、内疚、悲伤等)也是自杀最常见的成因之一。面对不顺利的负性生活事件,正常个体都会表现出上述种种消极情绪,这类似于心理学家常讲的“应激”。但健康个体的内部调节机制会使人慢慢从这些消极情绪中走出来,并逐渐恢复到相对平静的基线状态。但如果个体沉浸在消极情绪中的时间显著过长,则必须警惕抑郁症及随之而来的自杀可能。

 

3、突然且反常的平静

 

毫无征兆和来由的突然平静,往往意味着个体已经进入自杀的最后阶段,开始与世界的告别。在此极端情境下,行动控制和强制干预成为最后的应对办法。

 

 

实践证明,大部分的自杀行为是可以干预的。

 

及时而有效的自杀干预措施对于阻止处于危机之中、有自杀意图、但尚未造成死亡后果的自杀者来说是有效的,而且能够明显地减少自杀行为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

 

认清了这些导致自杀的原因,症状以及影响因素之后,作为旁观者/同学/朋友/亲属,需要做的是:接触他们,并且表达你的忧虑。

 

 

如何开启谈论自杀这个话题?

 

“最近我一直在担心你。”

“最近,我注意到你有点不一样了,想知道你过得怎么样。”

“我想和你聊聊,因为你最近有点不对劲。”

你也可以问这样的问题:

“你什么时候开始有这种感觉的?”

“有没有什么事情让你开始有这种感觉?”

“现在我怎样才能最好地支持你?”

“你想过寻求帮助吗?”

你还可以这样告诉那些寻求帮助的人:

“你并不孤独,你还有我。”

“你现在可能不相信,但你会感觉到变化的。”

“我可能不能完全理解你的感受,但我很关心并想要帮助你。”

“当你想要放弃的时候,告诉自己你能做到,你能再坚持一天,一小时,一分钟。”

 

和有自杀倾向的人谈话时,要注意谈话技巧。

 

1、应该这么做:

 

  • 做你自己。让对方知道你在乎他,他并不孤单。没必要追寻某种“政治正确”。你的言谈举止都会表现出你的担心。

 

  • 倾听。让有自杀倾向的人有渠道摆脱绝望,发泄愤怒。无论你们的对话看起来多么消极,事实上他们都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 有同情心,不评判,有耐心,冷静,包容力。你的朋友和家人可以借此通过谈论自己的感受来做正确的事。

 

  • 提供希望。确保试图自杀的人可以得到帮助,并且至少暂时不再有试图自杀的冲动。让对方知道他对你很重要。

 

  • 认真对待。如果对方说“我很沮丧,我没办法继续坚持下去了”之类的问题,你可以问他一个问题:“你有自杀的想法吗?”不是要你把自己的想法灌输给对方,而是让对方感受到你在担心,你是认真对待他们的,并且对方可以放心地与你分担痛苦。

 

2、不要这么做:

 

  • 与有自杀倾向者争论。避免说诸如:“你有很多生活需要”,“你的自杀会伤害你的家庭”或“乐观一点”之类的话。

 

  • 表现出震惊,教条式地说生命的价值,或者直接说自杀就是错的。

 

  • 保密承诺。为了保护自杀倾向者的生命安全,你可能需要咨询心理健康专家。如果你承诺保密你们的讨论,最终你可能不得不食言。

 

  • 提供自杀的方法或建议,或让他们觉得他们必须靠自杀为他们做辩护。这不在于问题可能有多严重,而在于它对你的朋友或所爱的人带来的伤害有多严重。

 

  • 责怪自己。你无法“解决”某人的抑郁症。他们的幸福或不幸不应当完全是你的责任。

 

 

 

在危机中迅速回应

 

如果你的朋友或家人告诉你他/她正在考虑自杀,那么评估他所面临的危险系数就很重要。最近就打算自杀的人往往风险最大,他们也会有一个专门的自杀计划,包括实施方式、选择死亡的时间和意图。

 

以下问题可以帮助你评估自杀的直接风险:

 

你有自杀计划吗?(PLAN)

你是否有执行计划所需的物品(药丸,枪支等)?(MEANS)

你打算什么时候去自杀?(TIME SET)

你有自杀的打算吗?(INTENTION)

自杀风险等级(从低到高排列)

 

一级(LOW)–有少许自杀倾向。没有自杀计划。也许不会尝试自杀。

 

二级(Moderate)–有自杀倾向。有模糊的自杀计划。也许不会尝试自杀。

 

三级(High)–有较重的自杀倾向。具有较高可行性的特定计划。也许不会尝试自杀。

 

四级(Severe)–有极其强烈的自杀倾向。具有较高可行性的特定计划。会尝试自杀。

 

如果发现有人有迫在眉睫的自杀企图或正在自杀,请致电当地的危机处理中心,拨打110和120,或将他带到急诊室。拿开枪支,毒品,刀具或其他可能致命的物体,并保证他随时有人看护。

 

 

 

提供帮助与支持

 

如果你有朋友或家人想自杀,最好的帮助方法是给他提供一个善解人意的倾诉渠道。让他知道你在乎他,他并不孤单,但是,你不应为治愈他们承担所有职责。你可以为他们提供支持,但不可能保证会让他们一定变好。他必须对恢复健康承担个人必要的责任。

 

帮助有自杀倾向的人需要很大的勇气。目睹所爱的人面对结束自己生命的想法可能会激起许多复杂的情绪。所以当你在帮助一个有自杀倾向的人时,不要忘记照顾好自己。你可以找到可信任的人,比如朋友、家庭成员或其他什么人,来谈谈感受并获得自己想要的支持。

 

如何帮助有自杀倾向的人:

 

1、获得专业性帮助。尽你所能帮助有自杀倾向的人。你可以拨打危机热线寻求建议和推荐,鼓励他们去看心理咨询师,帮助他们找到治疗中心,或者直接带他们去看医生。

 

2、保证后续治疗。如果医生开了药,一定要让他们按照医嘱服用。要意识到可能的副作用,如果患者出现病情恶化,一定要及时通知医生。对大部分人来说,通常需要时间和毅力才能找到适合特定患者的药物或疗法。

 

3、积极主动去做。在考虑自杀的人通常不相信他们可以得到帮助,所以你通常需要更主动去提供帮助。说“如果你需要什么就给我打电话”这种话就太含糊了,不要等着别人给你打电话,甚至是回你的电话。你需要去主动拜访、电话联系,才能邀请到对方出来谈。

 

4、鼓励他们养成积极的生活方式,比如健康的饮食,充足的睡眠,每天至少30分钟的户外活动。锻炼也非常重要,因为它能释放内啡肽,缓解压力,促进情绪健康。

 

5、制定安全计划。帮助他建立一套他在自杀危机中承诺要遵循的步骤。它应该识别出任何可能导致自杀危机的诱因,如失去亲人的周年纪念日、酒精或人际关系带来的压力。还包括此人的医生或治疗师的联系电话,以及在紧急情况下提供帮助的朋友和家人。

 

6、排除可能的自杀方式,如药片、刀具或枪支等。如果病人可能出现吞药自杀或不按时按量吃药,那就有必要对药物进行管控。

 

7、长期支持。即使自杀危机已经过去了,也要和对方保持联系,定期回访。对于在康复中的人,你的支持对他们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每个人都有求生本能,当这一本能被扑面而来的绝望感淹没,逼你放弃自己的生命时,希望你能够做到以下几点:

 

1.不要独处,尽量去人多的地方。

 

2.找一些事情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不要一直陷在“自杀”这件事里。

 

3.如果还是无法摆脱自杀的冲动,就去找一个你信任的人,让他寸步不离地陪伴你。

 

4.如果以上方法都无法打消你的自杀念头,就必须去医院了,通过住院或者电休克疗法快速摒除自杀的冲动。

 

自杀绝对不是不可战胜的,它不仅仅是一种病症发作,《自杀干预救助指南》也不仅是冷冰冰的文字,从“不开心”的情绪到最终的崩溃自杀,在这个过程中家人和朋友,包括自己,都能做很多,有时候,可能仅仅是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拥抱,就足以拯救一条生命。

 

 

#自杀 NOS#自杀观念#自杀倾向
15

这是我与京东互联网健康平台度过的第一个除夕夜,也注定是不平凡的。在这个锣鼓喧嚣的夜晚,烟花,鞭炮,家人欢聚一堂,本该是多么美好的夜晚!有那么一个小女孩却独自一人在家用小刀想要割脉自杀,这是我除夕夜接诊的一位患者。询问病史的过程中,发现她有重度抑郁,有自杀的想法,这时作为一名医生心情很沉重,我反复问自己,“我能为他做什么?”多亏了京东平台的应急处理流程,我将他的信息提交京东客服,感谢这么晚客服仍在线,京东客服提交相关工作人员,而我继续安抚患者情绪,后续孩子问我“阿姨,您是不是给我爸爸打电话了?没用的,明天我要买一瓶安眠药自杀,我想死谁也拦不住的。”那时候的我觉得很无助,我又能为患者做些什么?我跟患者说目前他对生活的无意义感是因为疾病引起的,觉得周围人不喜欢他也是疾病引起的,等病好了,看待这些事情的角度就不一样了。在交谈的过程中,他说“阿姨,我冷,我在发抖,我困了。”我怀疑他有没有服用什么药物,得知没有以后,我引导他做呼吸放松训练。大约聊了 3 小时,她父母回来了,她说心情好一些了,明天去看医生,我心里也踏实了。她在咨询过程中说的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她说“阿姨,父母认为我不懂事,您也觉得是我错了么?”我明白孩子的负面情绪,来自于外界给他灌输的负性认知。孩子的认知来自于父母。

目前孩子非自杀性自伤,也就是自残越来越多,这应该要引起我们的重视。有研究发现有非自伤性自杀行为的人群比那些自我伤害频率较低的人,在经历痛苦事情时更容易做出冲动,最终发生严重的自杀行为。

什么原因引起的非自伤性自杀呢?目前非自伤性自杀动力不明,有研究报告的动机包括应对痛苦及对他人施加影响,寻求感官刺激、避免自杀(摆脱自杀观念)、维持或试探界线、表达或应对性倾向、模仿等。在很多患者眼里,自己的生命一文不值,他们是父母口中的“废物”,自己已经欠父母很多了,不想再花父母的钱,不治了,他们很痛苦,以身体的痛苦麻痹心理的痛苦。甚至有患者真的会实施自杀行为。一句“废物,不懂事,你花了我多少钱啦,没钱了”是父母施加给孩子的压力,灌输的错误观念,更是最后造成孩子对生命不负责任的主要原因。

我们能做些什么呢?首先应确定患者是否有真正的自杀欲望,是否存在心境障碍、焦虑障碍、人格障碍及其他精神障碍的可能,并积极开展相应的精神科治疗。其次评估其自伤自杀的风险,以及可能或将要采取的措施,并通过各种方法及时告知家属,防止患者接触自杀的工具。同时在与患者沟通过程中避免情绪过度反应,医生的过度反应可能会在无意中向患者传递一种信息,即自伤是维持他人对自己注意的有效方式,进而强化他们在痛苦时以此方式寻求支持的行为。最后完善相关的安全计划。

特鲁多曾经说过“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这句话用来形容我们精神科大夫是多么恰当,尽己所能的保护患者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自杀倾向#自杀 NOS#自杀观念
22

一个人有轻生念头、有自杀计划乃至采取自杀行为均是可以得到有效干预的。遗憾的是,很多人对此却不知晓。其实早在19世纪末,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就在他的《自杀论》中论述过自杀率与社会整合之间的相关关系,他认为可以通过影响社会的整合程度来影响一个社会自杀率的高低。

 

至今经过120多年的漫长历程,无数研究和临床实践均证实了自杀在群体层面的可预防性以及在个体层面的可治疗性。比如:

1. 研究发现引导媒体合理报道自杀有助于降低自杀率;

2. 限制自杀工具或自杀场合的可及性、降低家用煤气或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的含量可以降低自杀率;

3. 在美国空军内部开展综合性的自杀预防措施,可以成功降低美国空军的自杀率;

4. 意大利的社区为老年人提供电话支持服务,可以显著降低社区老年人的自杀率;

5. ……

 

 

全世界每年至少有80万人死于自杀、每40秒就有一个人自杀死亡,而且每年的自杀未遂人数更为庞大,是自杀死亡人数的20到25倍。这说明自杀已成为影响全球人群健康水平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和精神卫生问题,而这本来是可以避免或减少的。

 

为了让更多的公众了解自杀的可预防和可治疗性,促进公众对于自杀预防重要性的认识,从2003年开始,国际自杀预防协会和世界卫生组织共同将每年的9月10日,确定为世界预防自杀日。每年的预防自杀日均设立一个专门的主题,2019年和2020年主题均是“共同努力 预防自杀”,其传递的理念就是自杀是可以预防的,只要我们这个社会形成合力采取有效措施。

 

在第66届世界卫生大会上,世界卫生组织把降低自杀率作为其成员国努力的目标,把它列入了第一个精神卫生行动计划中,并于2014年出版了《预防自杀:全球要务》这本书,

① 除夕纳入法定节假日 ② 5月2日纳入法定节假日 全年放假总数由11天增加至13天

小弟是指阴茎,阴茎肿了像游泳圈如果出现了异常表现,一般是多种原因所造成的,要及时详细的了解。

频繁性行为:男性频繁发生性行为可能导致阴茎海绵体内小血管破裂出血,血液淤积在皮下,从而引起阴茎外皮水肿,外皮肿的像游泳圈。
 
外伤:在生活当中做了一些剧烈的活动,阴茎位置受到的外伤,皮下的血管破裂,产生淤血也会有肿胀疼痛及不会像游泳圈一样。
 
急性过敏:过敏原接触:夏季游泳、接触化学物质、某些衣物材质、避孕套或蚊虫叮咬等,都可能导致包皮急性过敏性水肿,包皮水肿透亮,类似游泳圈,而且还会伴随着皮肤瘙痒的症状。
 
包皮感染:阴茎部位受到细菌感染,发生炎症反应,可分泌大量炎性因子刺激周围组织,导致阴茎外皮肿胀,还有大量的分泌物,产生肿胀和疼痛,从外表看起来像游泳圈。
 
需要根据以上的原因,然后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达到改善的作用,可以购买图文问诊和我联系
#神经鞘瘤
1

儿童椎管内神经鞘瘤相对成人较为少见,但也有其特点,以下为你详细阐述:

一、发病特点 发病率:相较于成人,儿童椎管内神经鞘瘤在儿童椎管内肿瘤中所占比例相对不高,但仍是需要关注的一类疾病。 年龄分布:可发生于各年龄段的儿童,不过不同年龄段的发病情况可能存在差异,总体来说没有明显的集中发病年龄段特点像某些特定儿童肿瘤那样。

二、临床表现 疼痛:同样是较为常见的症状,比如会诉说背部、颈部、腰部或肢体等部位的疼痛,由于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可能描述不太准确,常表现为哭闹不安、不愿活动身体相应部位等,而且疼痛在夜间或活动后可能加重。 运动发育异常:与成人更多表现为既有运动功能受影响不同,儿童可能出现运动发育迟缓的情况。比如原本该到会爬、会走的阶段,却明显落后于同龄人,或者已经掌握的运动技能如行走,出现步态不稳、容易摔倒等情况,这是因为肿瘤压迫神经影响了正常的运动神经支配和发育。 脊柱畸形:部分儿童椎管内神经鞘瘤可能导致脊柱畸形,如脊柱侧弯等。这是由于肿瘤在椎管内生长,破坏了脊柱正常的力线平衡以及影响了周围肌肉的正常功能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大小便功能障碍:若肿瘤位置影响到马尾神经等相关神经支配区域,儿童也可能出现大小便控制不佳的情况,比如尿床次数增多且难以通过常规训练改善、大便失禁等,不过在儿童中有时容易被误认为是正常的如厕训练未完成等情况而被忽视。

三、诊断难点与方法 诊断难点: 症状不典型:儿童往往不能准确清晰地表述自身症状,这使得依靠症状来判断疾病存在困难,容易与其他一些儿童常见疾病如生长痛、缺钙等混淆。 配合度低:在进行一些检查如影像学检查时,儿童可能因害怕、不理解而不能很好地配合,影响检查的顺利进行和结果的准确性。 诊断方法: 详细询问病史:医生需要向家长详细询问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症状出现的时间及变化过程、有无外伤史等,尽可能全面了解病情线索。 体格检查:仔细检查儿童的脊柱形态、肢体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反射情况等,虽然儿童可能不太配合,但也要尽量准确判断是否存在神经系统异常。 影像学检查: X 线检查:可初步观察脊柱的形态,看是否存在脊柱侧弯等畸形情况,但对于肿瘤本身的显示并不理想。 CT 检查:能较好地显示椎管的骨性结构以及肿瘤对骨性结构的影响,但对于软组织的分辨能力相对较弱。 MRI 检查:是诊断儿童椎管内神经鞘瘤最重要的检查手段,它可以清晰地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神经、脊髓等组织的关系,为后续的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关键依据。 实验室检查:一般会进行血常规、血生化等常规检查,主要是为了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类似症状的全身性疾病,如感染、代谢性疾病等。

四、治疗及预后 治疗: 手术治疗:手术切除是儿童椎管内神经鞘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一旦确诊,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早地进行手术。手术的目的是尽可能完整地切除肿瘤,解除肿瘤对神经组织的压迫,恢复神经功能。不过由于儿童身体仍在发育阶段,手术的难度和风险相对成人可能会更高一些,比如需要更加精细地操作以避免损伤脊髓和周围神经,同时要考虑到手术后脊柱的稳定性等问题。 辅助治疗:根据肿瘤的具体情况,如是否为恶性、切除是否完整等,可能会考虑辅助放疗或化疗等。但在儿童中,放疗和化疗的应用相对更加谨慎,因为它们可能会对儿童正在发育的身体尤其是神经系统造成潜在的伤害。 预后:总体来说,如果能早期发现并成功进行手术切除,且没有出现严重的神经损伤并发症,儿童的预后相对较好,可以恢复正常的生长发育和神经功能。但如果肿瘤发现较晚,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神经损伤,或者手术过程中出现了意外的神经损伤等情况,可能会影响儿童日后的运动、感觉、大小便控制等功能,甚至可能导致残疾。 儿童椎管内神经鞘瘤需要引起家长和医生的高度重视,以便能早期发现、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保障儿童的健康成长。

 

血小板过高要做骨髓穿刺检查吗?

导语: 王大哥今年45岁,一年前脚底长了一颗黑痣,没太在意,这几个月黑痣有破溃及偶尔疼痛,遂去医院看。刚去医院以为只是个普通的黑痣,结果医生说可能是“恶性黑色素瘤”,王大哥的心情一下子从“晴空万里”转变成了“晴天霹雳”!

1、 黑色素瘤究竟是什么东西?

黑色素瘤是一种恶性肿瘤,也叫恶性黑色素瘤。黑色素瘤就像皮肤中的“叛逆分子”。它源于皮肤的黑色素细胞,这些细胞原本安分守己,帮我们抵挡紫外线、生成黑色素。可一旦黑色素细胞出现了基因突变,就可能成了黑色素瘤,开始疯狂生长,甚至可能扩散到全身。这种“黑痣恶变”的现象让人担心,但黑色素瘤并不是无药可治的。

2、 如何发现它?——那些“鬼祟”的信号

你可能会想:“我怎么知道我的黑痣有没有变坏呢?”好消息是,黑色素瘤的“蛛丝马迹”通常都藏在黑痣里。这里有个小口诀来帮助大家识别异常:
A(Asymmetry,形状不对称):普通黑痣大多是对称的,恶变的痣通常一边大、一边小,就像画不齐的眉毛。

B(Border,边缘不规则):边缘清晰的黑痣更常见,而黑色素瘤的边界常常“毛毛糙糙”,像没修剪的头发。

C(Color,颜色不均):普通痣颜色均匀,但恶变痣可能出现深浅不一的颜色,有的甚至呈现红、蓝、黑等多种色彩。

D(Diameter,直径):超过6毫米的痣要留意,因为这可能是恶变的一个信号。

E(Evolution,变化):如果黑痣变大、变深,或有出血、瘙痒等变化,最好赶紧去看看医生!

3、 确诊黑色素瘤后该怎么办?——治疗方法揭秘

治疗前首先明确两个问题。

一、确诊需要病理诊断报告。

二、通过检查或淋巴结活检明确肿瘤分期,不同的分期对应不同的治疗方式。

 

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A 手术切除
对早期(1期,2期)黑色素瘤患者来说,手术切除是最常见、也最有效的治疗方式。手术就像是将花园里刚刚冒头的小杂草连根拔起。医生会把癌变的皮肤切掉,留出安全的边界,这样可以降低癌细胞“死灰复燃”的风险。特别对于早期黑色素瘤,规范的手术切除是可以治愈黑色素瘤的。

B 淋巴结活检

如果癌细胞已经扩散到淋巴系统(身体的“过滤网”),医生会建议取一两个淋巴结来检查。如果淋巴结已有肿瘤转移,说明黑色素瘤已发展到3期。需要手术彻底切除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术后再进行药物治疗,降低再次复发的几率。

C 靶向治疗

当黑色素瘤发展到中晚期时,有些患者会选择靶向药物。靶向治疗就像是“精准打击”,它能瞄准癌细胞的特定基因突变,让药物“专打”那些坏细胞。通常在检测到BRAF、NRAS或C-KIT基因突变时,医生会推荐这一方法。

D 免疫治疗
想象一下,把人体免疫系统调成“战斗模式”,让它主动攻击黑色素瘤。免疫疗法就像是为免疫系统加了一个“激励机制”,让它更高效地识别和消灭癌细胞。PD-1抑制剂和CTLA-4抑制剂是两种常见的免疫药物,帮助我们和癌细胞打一场“消耗战”。

E 化疗和放疗

虽然化疗和放疗对黑色素瘤效果有限,但在某些晚期的情况下,医生会结合其他疗法使用它们。化疗是“地毯式轰炸”,杀死所有快速生长的细胞,放疗则是用射线直击肿瘤区域。

4、有疑问?别怕问医生

黑色素瘤的治疗方案因人而异。每位患者的病情、身体情况不同,因此有任何疑问都要和专科医生沟通,不必害羞,也不必担心“问题太小”。医生的角色不只是治疗,更是帮助你做出正确的选择。

5、结语:黑色素瘤不可怕,治疗有方法
初次听到黑色素瘤确诊的确会让人慌张,但医学的发展已经让我们拥有多种治疗手段。坚定信心、了解治疗方案、调整生活方式,和医生紧密配合,你的治疗之路就会更加顺利。

淋巴瘤为什么老是要做PET-CT?

药品使用说明
打开京东APP
实惠又轻松
打开京东APP
京ICP备11041704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