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学附属医院,一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是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四川省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以及护士规范化培训基地。2018年荣获全国“人文爱心医院”荣誉称号,2019年荣膺“中国人文管理创新医院”奖,2020年荣获第六季全国擂台赛(城市类)6个国家级奖项,其中包括全国最具价值案例奖和5个全国抗疫特别案例奖。 **一、发展历程** 医院前身为法国天主教会于1901年创办的圣修医院,历经百年风雨,几经更名,1951年成为基地医院,1958年更名为成都铁路局成都铁路中心医院,2004年移交成都市政府成为市属公立医院,2010年整建制划转成都大学,更名为成都大学附属医院,2014年成立成都大学临床医学院。 **二、基本情况** 医院实行“一院两区”管理,即院本部、铁二院分院和十陵校医院。医院本部占地面积54亩,编制床位520张,实际开放床位799张,外科综合大楼运行后开放床位数可达1460张。设业务科室42个,共有在岗职工1500余人,副高及以上职称210余人,硕博学历人员270余人,高校教师231人,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在校学生450余人。 **三、医疗技术** 紧跟现代医学学科发展趋势,加快推进学科转变与升级,在外科微创化、内科外科化、检验分子化、诊疗一体化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四、学科建设** 医院学科体系完善,技术力量雄厚,拥有国家药物临床试验中心、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西南地区唯一的创伤骨科研究所——成都市创伤骨科研究所、成都市骨科质控中心、胸外科质控中心、成都大学医用机器人交叉学科研究中心等。 **五、人才培养** 医院拥有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270余人,省市学术技术带头人20余人,医院首席专家、大外科主任兼骨科主任李开南教授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四川省医学会骨科专委会主任委员、四川省医学会创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六、科研教学** 近年来,科研氛围和科研意识逐步增强,科研技术水平也在逐步提高,获国家重点研发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项。 **七、医疗服务** 医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优化门诊布局,提高诊疗效率,推行多种预约方式和缴费支付方式,增添多种便民服务设施,为患者提供温馨、专业、人文的服务。 **八、健康列车** 为践行“全民健康”发展理念,医院与成都铁路局联合开行了全国首列“医疗列车”,为铁路沿线职工提供健康体检、健康宣教、健康维护、门诊诊疗、医疗巡诊、应急救援和保障等专业服务。躁狂症(Mania)在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中,作为心境(情感)障碍(Mooddisorders)中的一独立单元,与双相障碍并列。以情感高涨或易激惹为主要临床相,伴随精力旺盛、言语增多、活动增多,严重时伴有幻觉、妄想、紧张症状等精神病性症状。躁狂发作时间需持续一周以上,一般呈发作性病程,每次发作后进入精神状态正常的间歇缓解期,大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倾向。,生物学因素 ①神经生化,精神药理学研究和神经递质代谢研究证实,患者存在中枢神经递质代谢异常和相应受体功能改变。5-羟色胺(5-HT)功能活动缺乏可能是双相障碍的基础,是易患双相障碍的素质标志;去甲肾上腺素(NE)功能活动降低可能与抑郁发作有关,去甲肾上腺素功能活动增强可能与躁狂发作有关;多巴胺(DA)功能活动异常;γ-氨基丁酸(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性神经递质,可能存在功能活动异常,因作用于此神经递质的抗癫痫药可以作为心境稳定剂,有效治疗躁狂症和双相障碍。②第二信使平衡失调,第二信使是细胞外信息与细胞内效应之间不可缺少的中介物;③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主要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和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功能失调。 遗传学因素 家系调查发现,双相I型障碍先证者的一级亲属中双相障碍的发病率,较正常人的一级亲属中发病率高数倍,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分子遗传学方面,不少学者探讨了与双相障碍可能有关的标记基因,但尚无确切可重复验证的结果,双相障碍的易感基因尚需进一步研究。目前,有关双相障碍遗传方式倾向为多基因遗传。 心理社会因素 不良的生活事件和环境应激事件可以诱发情感障碍的发作,如失业、失恋、家庭关系不好、长时期高度紧张的生活状态等。遗传因素在情感障碍发病中可能导致一种易感素质,而具有这种易感素质的人在一定的环境因素促发下发病。,脑,躁郁症最主要的治疗手段是药物治疗,其药物治疗最典型的是锂盐、碳酸锂以及这种不典型的抗精神病药如奥氮平、利培酮等有这种抗躁作用,患躁郁症的患者,治愈后维持一段时间可以逐渐停药,无需抗复发治疗。但是发现复发的症状,如睡眠减少,说话多,活动多,必须立即重新开始治疗。对于反复发作的躁郁症患者,治愈后的抗复发治疗必须遵循复发的规律。,通常需要和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偏执型人格障碍进行鉴别。,无,首先进行血常规、血生化、心电图、头颅CT等检查,排除器质性可能。其次,确定患者为心理因素,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选择不同的心理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