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院发展历史沿革重庆市梁平区人民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梁平医院、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梁平分院、重庆市梁平区肿瘤医院)前身是中国红十字会梁山分会医院,始建于1912年,2016年加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集团。经过百余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现代化三级综合医院,是重庆医科大学、川北医学院、三峡高等医药专科学校等临床教学实习医院,重庆市全科医师规培基地,国家综合医改试点单位。二、基础设施医院分两个院区。医院占地面积161亩,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可设置床位1700张,编制床位1050张。其中院本部占地面积106亩,建筑面积14.6万平方米(门诊面积55198.31平方米,住院部面积55145.58平方米,感染科面积4518.66平方米,行政部面积25730.46平方米,绿化面积14158平方米);高新分院占地面积55亩,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并配有学术中心、技能培训中心、远程会诊中心、院前急救停机坪、消洗中心、食堂、污水处理站、医疗废物回收站等基础配套设施。三、人力资源结构医院现有在岗职工1496人,其中高级职称123人(正高24人、副高99人),中级职称513人,博士8人(含在读),硕士研究生67名。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1名,重庆市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4名,市级学科带头人12名。四、医疗设备设施现有医疗设备总价值3.7亿元,拥有现代化的洁净手术室、重症医学科、内镜中心、血液净化中心、消毒供应中心、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远程会诊中心、区域检验中心等先进的医疗服务设施;拥有美国GE超导磁共振、64排128层CT、256排高端CT、128排高分辨螺旋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DSA)、美国GE血管造影机高清电子胃肠镜、电子支气管镜、关节镜、多功能彩超、眼科激光治疗仪、超高清腹腔镜等单台值100万元以上医疗设备50余台件,万元以上医疗设备5000余台件。五、专科设置及重点专科建设设置临床一级医学学科25个,二级医学学科20个,医技科室10个,行政后勤职能科室18个。现有9个省市级临床重点、特色专科(消化内科、内分泌/血液内科、呼吸与危重医学科、神经外科、骨科、儿科、骨科、护理学科),11个区级临床重点专科。胸痛中心、卒中中心获得国家授牌。六、医疗业务规模2022年全年门急诊人次78万人次,出院人次5万人次,高级专家坐诊人次近10万人次。年门诊手术台次10000台次,年住院手术台次15000台次。七、医疗技术水平医疗技术开展率达到三级甲等医院技术服务能力基本标准的90%。近3年,我院每年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上百项,实施恶性肿瘤手术数百例。微创手术治疗能力较强,包括胸腔及肺部肿瘤、胃及结肠肿瘤、胆囊结石及肿瘤、妇科肿瘤、泌尿系结石及肿瘤、椎间盘疾病、膝关节损伤等。能够开展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食管癌根治术、全膀胱切除术、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颅底畸形矫正术、镰幕型脑膜瘤切除术、膝关节镜下前后交叉韧带重建、复杂骨盆骨折内固定、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等大量四级高难度手术。危重症及恶性肿瘤患者收治比例逐年提升,普外科、泌尿外科、妇科等恶性肿瘤手术台次逐年成倍增长。2022年三、四级手术占比65%,微创手术占比达35%。开展新项目新技术127项,诊治33185例,填补区内空白300余项;实施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乳腺癌、卵巢癌、肾癌、膀胱癌等恶性肿瘤手术2000余例,绝大多数恶性肿瘤患者均能在我院得到有效治疗。成功开展神经外科、消化系统、眼科、泌尿系统等重大疾病高难度手术95项,常态化开展肝胆、胃肠、胸外、泌尿、妇科、骨科各领域微创腔镜手术16000余例,跻居区县前列。开展疑难危重患者诊疗45786人次,其中多学科疑难病例联合有效诊疗2000多例。2019年,骨科创造103岁老人重大手术成功的罕见病例;2020年仅用时9分钟紧急剖宫产成功挽救一名脐带脱垂孕妇与胎儿;2021年仅用时24分快速开通反复心脏骤停急性心梗患者堵塞的冠状动脉,将患者从死神手中夺回......八、医改及医联体建设我院获得重医一院、重医二院、肿瘤医院等上级医院的帮扶与指导。2016年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签署合作办医协议,挂牌“重医一院梁平医院”;2020年挂牌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梁平分院,重医一院及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长期派出多名专家帮扶指导,我院医疗技术水平得以加快发展。我院长期派出多名医务人员对口帮扶支援奉节镇乡卫生院。以我院为中心联合17家区内镇乡卫生院建立了医疗体,多种形式对镇乡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帮扶支持,提升基层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九、多措并举提升医疗服务能力2019年以来,我院紧紧围绕“立规矩、强管理、抓改革、谋发展、提效率、突重点、攻难点”,狠抓“三个一批”人才梯队建设、“四高门诊部”和“四好住院部”建设,抓实“美丽医院”、“智慧医院”、“互联网医院”建设,进一步提升我院综合服务能力。(一)“三个一批”人才行动计划:千方百计“筑巢”引凤,全方位搭建事业平台,优先解决引进人才的待遇、住房、子女上学、配偶工作等后顾之忧,成功引进博士5名:皮肤科博士后龙朝钦、医学检验科博士后张继业、神经内科博士姚治平、病理学博士周秋媛等,引进硕士研究生65人(王永兵、黄永军等)、实用技术型人才16名(赵兰峰等)。开创“不为我有、但为我用”柔性引才模式,成功引进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附属第二医院、重庆市第一人民医院、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等15名专家(其中博士10名):郑晓东、欧涛、肖觉、黄渐清、钟东、单东力、李爱华、李汶洋、钱怡、童维、杨超、梅玫、彭印印、游文献、钟伟洋等下派我院常驻临床开展工作。2019年至今外送医疗骨干赴北京协和医院、湖南湘雅医院、四川华西医院、广东中山医院、南京鼓楼医院等知名医院进修学习727人次,2021年分4批次派出业务科室主任、护士长、行后各科室负责人62人次到重大附属肿瘤医院学习学科建设、经营管理和先进技术;完成院内260项新技术、433人次的“传、帮、带”工作;评选学科带头人34名,青年技术精英14名。(二)“美丽医院”建设:通过对医院医疗质量安全、环境、绿化、厕所、食堂、停车、便民设施、工作场所、医疗废水废物及生活垃圾、后勤服务、医院文化、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进行集中整治,不断提升了医院各项工作品质,大幅提升了患者看病就医体验。在门诊、住院病区等公共厕所增设无障碍设施、母婴室、儿童便器、第三卫生间等。加强厕所日常管理,实行专人管理,定期巡视,明确岗位职责,强化职责落实。健全了卫生保洁、维修维护、监督检查等制度,切实做到了整洁、靓丽、舒适、便民。为方便患者快捷就医,医院对门诊部、住院部标识进行了清理,进行全面系统化的整改,标识更清晰、更科学、更便民。在内科、外科、儿科、妇科等候诊区,超声、检验等区域增设候诊椅50个,广场、花园休闲椅10个,增添免费自助饮水机6处,贴心服务,满足患者的需要,各项工作达到“美丽医院”标准。(三)“智慧医院”建设:建立健全了互联网+医疗健康体系,为患者提供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为优化服务流程,改善就医体验,投放近300万元更新换代自助机35台,实现了网上预约、手机和自助机挂号、缴费、报告查询打印等,实行扫码支付、医保、缴费、盖章等“一站式”便民服务,2022年获得智慧医院四级授牌,极大方便了患者就医。失眠症是一种持续相当长时间的睡眠的质和量令人不满意的状态,是睡眠障碍的主要形式。非器质性失眠是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使用的术语,指一组情绪因素作为原发病因或主要诱因的睡眠障碍。目前,随着对失眠的研究进展,已有多种新的分类。失眠是临床实践中很常见的一个主诉,在一般人群中也非常常见,有1/3以上的人一生可能会经历不同形式的失眠;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并多见于妇女、老年人及心理功能紊乱和社会经济状况差的群体。,1.躯体因素,如疼痛、瘙痒、咳嗽、喘息、夜尿、吐泻等。 2.环境因素,如生活习惯的改变、居住环境的变迁、声和光的刺激等。 3.生物因素,如咖啡、浓茶及中枢兴奋剂和某些药物的戒断反应等。 4.遗传因素。 5.其他神经系统和精神疾病,如精神紧张、焦虑恐惧、担心失眠。,脑,对失眠症需要进行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等综合治疗。治疗的目标不是简单地延长睡眠时间,而是提高患者对睡眠质和量的主观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1.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应作为失眠症治疗的基础方案,目标是矫正患者关于睡眠的不良认知和不良睡眠卫生习惯。 (1)一般性心理支持治疗、睡眠常识健康教育,要点是帮助患者认识到睡眠时间需要的个体差异,建立并坚持符合“昼醒夜眠”规律的作息习惯,避免行程不良睡眠习惯等。 (2)认知行为治疗是有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证明对失眠症有效的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认知矫正训练配合刺激控制、放松治疗、反意向控制、睡眠限制等行为治疗进行系统的心理治疗。 2.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对减轻患者急性期的痛苦、提高心理治疗依从性有重要作用。但应避免长期用药,尤其慢性失眠患者,长期用药往往无效,还可导致药物依赖。部分长期用药者还会出现催眠药物性失眠。 常用的药物主要为:短、中效苯二氮卓类、褪黑素和具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剂。对入睡困难为主的患者,可首选唑吡坦,右佐匹克隆(或佐匹克隆)、扎来普隆等短效类药物。对睡眠浅、易醒的患者,可使用艾司唑仑等。对经过仔细临床评估后判断伴有焦虑、抑郁情绪者,可使用曲唑酮、米氮平、多塞平等有一定镇静作用的抗抑郁剂,剂量一般较治疗焦虑、抑郁障碍时偏低。,1.发作性睡病 发作性睡病的睡眠发作是无法抗拒的,发作持续时间较短,每次不超过15~20分钟,发作后可有较长时间的精神振奋,常伴有一种或多种附加症,如猝倒、睡瘫及入睡前幻觉,夜间睡眠时间缩短。而嗜睡症的睡眠发作常能通过患者的努力而阻止,发作后睡眠持续时间长,无附加症状,夜间睡眠延长,在醒转时可呈酩酊状态。 2.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该症引起的嗜睡症除有日间睡眠过多的症状外,还有夜间呼吸暂停、典型的间歇性鼾音、肥胖、高血压、阳痿、认知缺损、夜间多动及多汗,晨起头痛与共济运动不良的病史。 3.器质性嗜睡症 常见于脑器质性疾病,代谢障碍、中毒、内分泌异常、放射后综合征等,可通过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躯体及相应实验室检查找到肯定的器质性致病因素。,无,睡眠脑电图检查可见睡眠的潜伏期延长,睡眠时间缩短,睡眠过程中生理性觉醒增多,REM睡眠期相对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