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
网站导航

胶州市精神病医院抑郁发作专家

简介:

胶州市心理康复医院始建于1982年,原名胶州市精神病医院,1999年合并原南关卫生院后迁往现址,并更名为胶州市心理康复医院,系二级专科医院。占地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编制床位400张,实际开放420张,内设8个职能科室、10个临床科室和7个医技科室。现有在职职工212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人,副高级职称12人、中级职称53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占全院职工总数的87%。医院始终以“人才兴院”为发展战略,建院三十多年来,已发展成为集预防、医疗、教学科研、康复为一体的现代化专科医院。是胶州市精神病防治康复指导中心,青岛市精神残疾评定定点医院,胶州市医疗保险定点医院,滨州医学院实践教学医院。医院重视医疗质量和医德医风建设,先后荣获山东省卫生财务工作先进单位、青岛市文明单位、青岛市卫生系统文明单位标兵、青岛市绿色医院、青岛市卫生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医院坚持“呵护心灵,关爱健康”的服务宗旨和“敬业奉献,求实创新”的医院精神,全面提升软硬件建设,积极推进医院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进程,完成了HIS、LIS、EMR等信息化建设,实现了医院管理和服务的规范化、流程化、标准化。形成了以诊治精神心理疾病为主、内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兼收的“大专科,小综合”发展模式,具备精神科急、重、疑难病例诊治能力。综合运用药物、物理、心理治疗技术,在精神分裂症、情感性障碍、癔症、癫痫、神经症及脑器质性精神障碍、酒精依赖、儿童青少年情绪行为问题及各种心理障碍等治疗方面有着较高的疗效,服务半径覆盖周边市区200多万人口,精神科学科建设在全省同级同类医院中名列前茅。根据社会需求,医院现开设精神科专家门诊,心理科专家门诊及内科、外科、牙科、中医科门诊,设精神科封闭病区3个,开放病区2个,临床心理科病区1个及内、外科病区。医院重视精神疾病预防控制和精神病人社会康复工作,加强全市精神卫生防治三级网络建设,负责公共卫生项目中全市重性精神病人管理工作的技术指导,已管理重性精神病人2790名。胶州市残联的精神残疾人托养中心设置在该院,120名精神残疾人在该中心托养康复,为家庭和社会减轻了负担。医院不断探索精神病人社区康复新模式,为精神疾病患者回归社会做出有益尝试。近年来,医院投入大量资金引进了无抽搐电痉挛治疗仪(MECT)、超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仪、脑功能检查仪、生物反馈治疗仪、北辰心理测验成套设备、CT、DRX光机、西门子X700彩超、日本东芝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先进的医疗设备,为患者提供专业、高效、安全、规范的医疗服务。目前,已列入胶州市政府2015年实事工程的重症精神病人监护中心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实施,该工程建筑面积8080平方米,新设置床位200张,项目竣工投入使用以后,整体服务能力会进一步提升,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抑郁状态,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指没有明确奋斗目标,精神颓废的状态。心中极其压抑,时常感到十分烦躁不安。会走极端。,不明,脑,1.治疗目标 抑郁发作的治疗要达到三个目标:①提高临床治愈率,最大限度减少病残率和自杀率,关键在于彻底消除临床症状;②提高生存质量,恢复社会功能;③预防复发。 2.治疗原则 ①个体化治疗;②剂量逐步递增,尽可能采用最小有效量,使不良反应减至最少,以提高服药依从性;③足量足疗程治疗;④尽可能单一用药,如疗效不佳可考虑转换治疗、增效治疗或联合治疗,但需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⑤治疗前知情告知;⑥治疗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⑦可联合心理治疗增加疗效;⑧积极治疗与抑郁共病的其他躯体疾病、物质依赖、焦虑障碍等。 3.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中度以上抑郁发作的主要治疗措施。目前临床上一线的抗抑郁药主要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代表药物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和艾司西酞普兰)、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代表药物文拉法辛和度洛西汀)、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NaSSA,代表药物米氮平)等。传统的三环类、四环类抗抑郁药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由于不良反应较大,应用明显减少。 4.心理治疗 对有明显心理社会因素作用的抑郁发作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常需合并心理治疗。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人际治疗、婚姻和家庭治疗、精神动力学治疗等,其中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发作的疗效已经得到公认。 27.物理治疗 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新的物理治疗手段——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主要适用于轻中度的抑郁发作。,通常需要和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偏执型人格障碍进行鉴别。,无,首先进行血常规、血生化、心电图、头颅CT等检查,排除器质性可能。其次,确定患者为心理因素,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选择不同的心理量表,。

郭晓琳 住院医师

郭晓琳,胶州市心理康复医院精神三科医师,山东省疼痛医学会第二届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第二届中西医心身委员会委员,青岛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委员。 目前已发表论文数篇。擅长于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等常见精神疾病的诊疗。

好评 -
接诊量 3
平均等待 -
擅长:郭晓琳,胶州市心理康复医院精神三科医师,山东省疼痛医学会第二届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第二届中西医心身委员会委员,青岛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委员。 目前已发表论文数篇。擅长于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等常见精神疾病的诊疗。
更多服务
侯钦彦 主任医师

主要研究方向:精神科危急重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老年期精神障碍、睡眠障碍、精神疾病的药物及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

好评 100%
接诊量 24
平均等待 -
擅长:主要研究方向:精神科危急重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老年期精神障碍、睡眠障碍、精神疾病的药物及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
更多服务
臧凌云 住院医师

待补充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待补充
更多服务
白剑文 副主任医师

各种精神疾病诊断和治疗,尤其擅长睡眠障碍的治疗

好评 100%
接诊量 15
平均等待 -
擅长:各种精神疾病诊断和治疗,尤其擅长睡眠障碍的治疗
更多服务
孙平 主治医师

抑郁症、情感障碍、分裂症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抑郁症、情感障碍、分裂症
更多服务

患友问诊

哺乳期的妈妈一睡着就做噩梦,心疑,怕鬼,梦里也有鬼,想知道如何改善睡眠质量?
36
2024-11-24 11:00:58
失眠、抑郁、焦虑症状,疑问用药方法
52
2024-11-24 11:00:58
患者因抑郁症状咨询药品购买流程与用药建议。患者男性45岁
35
2024-11-24 11:00:58
我被诊断为焦虑抑郁状态,服用舍曲林半个月后自行停药,家人不支持,复学后仍有躯体反应和注意力问题,最近心情好但躯体反应和睡眠问题依然存在,有时候会有两种不同的声音,一个让我好好生活,另一个相反。有时候会有轻躁狂的症状,例如话多、花钱多、注意力不集中等。请问我该如何治疗和管理?患者女性17岁
14
2024-11-24 11:00:58
精神分裂症与双相情感障碍,医生开的药需遵医嘱,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需注意。
47
2024-11-24 11:00:58
47岁男性,有情绪低落、叹气、口苦等症状,怀疑是抑郁症。
38
2024-11-24 11:00:58
患者持续一个月出现情绪低落、无助感,伴有轻生念头。医生建议尽快就医,疑似中度以上抑郁发作。患者男性24岁
61
2024-11-24 11:00:58
我最近被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正在服用舍曲林,想知道这种病需要治疗多久,以及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患者女性26岁
27
2024-11-24 11:00:58
16岁男孩心情低落,偏瘦,180cm高104斤重,最近不愿意说话,总是感觉累和烦,是否与营养不良和挑食有关?
22
2024-11-24 11:00:58
早泄,想咨询达泊西汀的使用。
53
2024-11-24 11:00:58

科普文章

#适应障碍#焦虑障碍#抑郁发作
4

适应障碍通常是对特定生活事件的反应,常见的生活事件包括居丧、离婚、失业、搬迁、转学、患重病、退休等,多在应激源发生后的1个月内开始,出现包括抑郁、焦虑、行为障碍和躯体不适等。 症状通常较轻,严重程度通常达不到焦虑症或抑郁症的诊断标准,一般不超过6个月,如果应激源持续存在,病程可能延长,但预后通常良好 。

抑郁症的症状更为严重,主要是持续的情绪低落、兴趣或愉悦感丧失,以及精力减少,通常持续至少两周以上,且严重程度较重,常出现消极念头,甚至自杀企图和行为。

焦虑症则以持续的担忧和恐惧为特点,症状可能包括过度紧张、惊恐发作、心悸、肌肉紧张、坐立不安等 。

对于这三种障碍,心理治疗都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但抑郁症更需要药物治疗的辅助。

#抑郁发作#药物不良反应#抑郁性品行障碍
29

抗抑郁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头晕乏力、口干、恶心、消化不良、腹泻、失眠、多汗等,往往在服药的前几天明显,随着服药时间延长逐渐减轻。在最初阶段与食物同服可减少恶心的发生率,且大多数患者描述恶心是一个短暂的不良反应。

服药的前 2 周是最容易停药的阶段。因为这个阶段,药物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而不良反应可能先出来了,患者主观感觉用药后"更糟糕了"。那么开怎么办呢。

如患者在服药第 1 周出现诸如胃肠道反应、困倦、焦虑等不严重的不良反应时,这是很普遍的且多是阶段性不持久的;

若服药后不良反应长期存在但程度不重,如出汗、便秘、体重增加等,如果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不明显则继续用药,同时调整生活饮食习惯;

如不良反应明显时,比如严重的性功能障碍、肝功能异常等,需要评估不良反应是否抗抑郁药物所致,必要时尽快减药、换药。

在服药一段时间后,症状部分或完全消除时,患者往往会担心长期用药可能成瘾,或由于病耻感,觉得吃药就意味着有病,于是自行减药、停药,导致病情复发,这个阶段建议多跟医生沟通,获得专业支持和帮助,规范治疗。

 

妊娠或计划妊娠妇女、产后抑郁是否使用抗抑郁药物

症状较轻的患者给予健康教育、支持性心理治疗即可;

轻度⁃中度抑郁症患者,建议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治疗和人际心理治疗;

重度或有严重自杀倾向的患者可以考虑抗抑郁药治疗,目前孕妇使用最多的是 SSRIs 类药物 。研究显示 ,除帕罗西汀外,孕期使用 SSRIs 类抗抑郁药并未增加胎儿心脏疾病和死亡风险,但可能增加胎儿早产和低体重风险。SNRIs 类药物和米氮平可能与发生自然流产有关。如果产后开始使用 SSRIs治疗 ,应避免使用氟西汀,因其活性代谢产物去甲氟西汀更容易排泄到母乳,其半衰期长达 1~2 周,母乳喂养的婴儿可能有蓄积效应 ,其他SSRIs 类 药物在乳汁中的浓度较低。

没有绝对安全的药物,如病情严重不用药疾病的波动也会增加孕妇和胎儿风险,需要权衡沟通药物治疗对母亲和胎儿的获益与不治疗的风险。

 

#抑郁发作#抑郁症
25

抑郁症复发率高达 50%~85%,其中有 50% 患者的复发在疾病发生后2年内 发生。目前倡导全病程治疗,包括急性期、巩固期和维持期治疗。

 

(1)急性期治疗(8~12 周):控制症状,尽量达到临床治愈(抑郁症状完全消失的时间>2 周)、促进各项功能恢复到病前水平,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2)巩固期治疗(4~9 个月):在此期间患者病情不稳定,复燃风险较大,原则上应继续使用急性期治疗有效的药物,并强调治疗方案、药物剂量、使用方法保持不变。

 

3)维持期治疗:维持治疗时间的研究尚不充分,目前认为并非所有抑郁症患者均需要维持治疗。对有复发倾向的患者,应该至少维持治疗 2~3 年,这些患者包括第 3 次及以上的复发患者、有明显社会心理应激因素的患者、有残留症状或者发病年龄早或者有家族史的患者。维持治疗结束后,病情稳定可缓慢减药直至终止治疗,一旦发现有复发的早期征象,应迅速恢复原治疗。

 

过度追求完美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是种“病”。

总是认为只要表现完美,大家才会喜欢我
但是这个过程很痛苦。
 
这种过度追求完美,会给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
过度追求完美的人,往往会对自己和他人设定一个极高的标准,而且不能容忍任何错误和缺陷。
 
在这个过程当中,基本上就会导致长期的自我否定,长期的压力和焦虑,甚至出现一些人际关系问题、心理健康问题。
 
解决这种抑郁情绪,要从本质上解决对自己和他人设定极高的标准,并且不能容忍中间出现任何的错误和缺陷的问题。
 
当然我们不太主张接纳“不完美”,也就是接纳现实里的这些不太理想的东西。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最近发展区”。
如果你想进入下一步的发展区域,就叫最近发展区。俗称“跳一跳能摸得到的区域”。
 
过度追求完美之所以带来了负面的结果,是因为完美的标准超出了最近发展区,超出了往前发展的第一步,第二步甚至第三步。所以当自己做不到,就会产生那么多负面的感受和情绪。
 
如果要是用最近发展区,替代过度的追求完美的标准,把标准设定在最近发展区之内,那这个标准就是可实现的,而且是稍微往前发展一步就可实现的。那每一个往前走的步骤里的完美就都实现了。这一步一步不就是逐步完美的过程吗?
 
所以不是直接放弃追求完美,因为追求完美确实会让人成长,这确实是个很好的动力。而是要把追求完美的过程变得更科学,更合理,相对质量和效率更高。

抑郁症是一种心灵感冒?

对抑郁症的“轻症化”倾向,可能利大于弊

对于抑郁症,还有一个问题是“轻症化”倾向,就是说不把抑郁症看作精神障碍患者才有的“重疾”,而把它看作人人都可能得的“小恙”。

“抑郁症是一种心灵感冒”的说法似乎时不时见诸于媒体报端,甚至被一些医学和心理学工作者也这样挂在嘴边。这种轻症化的宣传,据说是日本一些制药公司为了推广抗抑郁药而想出的营销手段,可能是想让更多的人像接受感冒一样接受抑郁症,像服用感冒药一样使用抗抑郁药。


但在国内,“轻症化”主要是好心的心理学从业者,为了让有抑郁症的人能够更好地接受帮助而采取的必要的妥协。

比如说,治疗抑郁症就像吃感冒药治疗感冒,可以缓解症状,或者更快一些康复,然后来访者又回到“致病”的环境,等再出现症状时再来寻求帮助。

这样的说法,可能更多出于妥协或姑息的无奈,但并不完全,也偏离了事实,最终对正确理解抑郁症和其他精神心理症状是不利的。

 

作者:周作新(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河源市东埔医院)

#抑郁症#抑郁发作#抑郁状态#适应障碍,长期的抑郁性反应
129

抑郁症是一场骗局吗?

另一种疯狂,分裂思维与被害妄想

前些年,一位美国记者写过一本书《像我们一样疯狂》,副标题是“——美式心理疾病的全球化”,这本书让很多人相信心理疾病就是一场骗局,是一种美国“心理病毒”的全球扩散,背后的推手是制药厂等利益相关的组织,陷入一种阴谋论。

的确,西方的DSM与ICD手册,根据症状表现对精神障碍的分类越来越细,关于精神疾病的定性也一直在变化,不断在修订,学术界关于精神疾病的描述和分类仍存在激烈的争议。

长期以来,现代医学主流上仍遵循「还原论」 的传统模式进行研究。事实上人们对心理症状背后的精神病理、生物学机制等所知还很有限,药物干预效果与不良反应也非常不尽如人意。临床上也确实有粗暴诊断和过度治疗的现象。有人认为精神药物往往是通过“麻木”或“钝化”情绪来起作用,比安慰剂好不了多少。

然而,全盘否定现代医学的努力和取得的进展,又何尝不是一种疯狂的分裂思维、甚至被害妄想?

一位教育博主甚至说 “20岁以下不存在抑郁,心理医生都该下地狱!”这样极端的言论对于引流是有作用的,可对于社会、家庭建立健康的心理观是有害的。

《精神卫生法》对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有明确的界定,不管是心理咨询还是心理治疗,对来访者心理干预的目标之一,是帮助他们提高药物治疗的依从性,而不是去否定医学、攻击医生。

作者 周作新(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河源市东埔医院)

#抑郁状态#抑郁发作
3

胡鑫宇事件看青少年抑郁

#抑郁症#抑郁状态#抑郁发作
3

抑郁症的核心症状

#抑郁状态#抑郁发作#抑郁症
3

抑郁症全病程治疗

药品使用说明
打开京东APP
实惠又轻松
打开京东APP
京ICP备11041704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