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甲状腺超声检查是一种常用的无创检查方法,能够帮助医生评估甲状腺的健康状况。以下是对甲状腺超声检查中结节特征的详细解读和临床意义的分析。
一、结节部位
结节的位置在甲状腺超声检查中非常重要。通常将甲状腺分为左上、左中、左下、峡部、右上、右中和右下七个部分。不同位置的结节可能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
二、结节数目
超声检查可以检测到甲状腺内的所有结节。根据结节数目,可以将其分为单发和多发两种类型。多发结节可能与结节性甲状腺肿或甲状腺癌相关,而单发结节则可能是腺瘤或甲状腺癌的表现形式。
三、结节大小
结节的大小是另一个重要的特征。通常在纵断面上测量结节的上下径、左右径和前后径。结节的纵横比(A/T)也很重要,A/T≥1的结节多见于恶性病变,A/T<1的结节多见于良性病变。结节的随访也很重要,结节的增大可能意味着恶性转化的风险增加。
四、结节形态
结节的形态包括椭圆形或圆形、直立状和不规则形。椭圆形或圆形的结节多见于良性病变,而直立状和不规则形的结节则多见于恶性病变。
五、结节边界
结节的边界清晰度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清晰的边界多见于良性病变,而模糊的边界则可能意味着恶性病变的存在。
六、结节边缘
结节的边缘特征也很重要。光整的边缘多见于良性病变,而不光整的边缘则可能是恶性病变的表现形式。
七、结节内部结构
结节的内部结构可以分为实性、囊性和混合性三种类型。实性结节多见于恶性病变,而囊性和混合性结节则多见于良性病变。海绵状结节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结节,多见于良性病变。
八、结节回声水平
结节的回声水平可以分为高、等、低、极低和无回声五种类型。极低回声的结节多见于恶性病变,而高回声的结节则多见于良性病变。
九、结节钙化
结节内的钙化也很重要。微钙化的结节多见于恶性病变,而粗钙化和环状钙化的结节则可能是良性或恶性病变的表现形式。
十、结节内浓缩胶质
结节内浓缩胶质的存在也可以帮助鉴别良性和恶性病变。良性病变中常见浓缩胶质的存在。
十一、声晕
声晕是指围绕结节的低或无回声环。完整、细窄的声晕多见于良性病变,而不规整、厚的地方>2cm的声晕则可能是恶性病变的表现形式。
十二、结节被膜连续性
结节被膜的连续性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良性病变中被膜通常是连续的,而恶性病变中被膜可能会出现中断。
十三、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
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可以帮助评估结节的血液供应情况。中央型血流信号多见于恶性病变,而无血流型信号则可能是良性病变的表现形式。
十四、PI/RI
PI/RI是血流动力学参数,可以帮助鉴别良性和恶性病变。PI>1.3,RI>0.75可能意味着恶性病变的存在,但部分恶性病变也可能表现为低阻力型血流动力学特征。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在甲状腺癌手术后,许多患者都会有疑问:我是否需要进行碘131治疗?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是简单的肯定或否定。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碘131治疗的目的和适应症。碘131是一种针对甲状腺全切除后的补充治疗,主要目的是摧毁可能残留的甲状腺组织,提高全身扫描的敏感性,并作为检测肿瘤残余或复发的特异性指标。其次,碘131还可以消融隐匿或微小的癌灶,减少远期复发的风险。最后,碘131治疗使得全身扫描成为可能,这是一种非常敏感的检测肿瘤持续存在的方法。
然而,并非所有甲状腺癌患者都需要进行碘131治疗。对于极低危组的患者,单纯手术就可以获得极好的长期预后,不推荐碘131消融治疗。对于乳头状癌患者,常规行预防性清扫可以使部分患者免于碘131治疗。但对于癌残留或高危组的患者,碘131治疗是必要的,可以减少复发率和死亡率。对于年轻患者、未育患者或转移数较少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不建议积极地行碘131治疗。
总之,是否需要进行碘131治疗取决于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专业判断。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病情和风险评估,决定是否进行碘131治疗。
我记得那天,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照亮了整个房间。然而,我的心情却如同外面的阴霾天气一般沉重。刚刚收到甲状腺癌的诊断结果,我的世界仿佛在一瞬间崩塌了。
我决定去京东互联网医院进行在线咨询。医生很耐心地听完了我的情况,并要求我上传病理报告。等待的过程中,我不停地想象着各种可能的结果,心跳加速,手心冒汗。
终于,医生回复了:“你的病理报告显示淋巴结转移较多,建议你再次手术,切除左侧甲状腺。”听到这个消息,我感到一阵恐慌。再次手术?这意味着我需要经历更多的痛苦和不确定性。
我开始反复思考,左侧甲状腺真的需要切除吗?我决定再次与医生交流,表达了我的担忧和疑虑。医生解释说,虽然左侧甲状腺目前没有明显的肿瘤,但由于淋巴结转移的风险,为了防止癌细胞扩散,切除左侧甲状腺是必要的。
我沉默了片刻,内心挣扎着。最终,我决定听从医生的建议,进行第二次手术。虽然这条路充满了未知和恐惧,但我知道这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
在手术前夕,我回想起了这段时间的经历,感慨万千。疾病的到来让我重新审视了生命的价值,也让我更加珍惜每一天。同时,我也深深感激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医生们,他们的专业和耐心给了我极大的帮助和支持。
现在,我已经完成了第二次手术,正在逐渐恢复中。虽然前路依然漫长,但我相信,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正确的治疗方法,任何困难都可以被克服。希望我的经历能够给其他患者带来一些启示和勇气。
甲状腺球蛋白(Tg)是由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分泌并储存在滤泡腔内的蛋白质。它与甲状腺合成的甲状腺素结合后也被储存。只有在机体需要时,甲状腺素才会从Tg上脱离并释放到血液中。正常情况下,甲状腺细胞不会主动将Tg释放到血液中,但仍有一部分Tg会“漏出”到血液中。因此,血液中也可以检测到Tg,但其含量相对较低。
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细胞同样具备类似于正常甲状腺细胞的功能,也能分泌Tg。对于甲状腺全切除术后,尤其是甲状腺全切联合碘131治疗后的患者,血清Tg水平应降至几乎无法测量的水平。如果在术后随访中发现Tg水平持续升高或下降至很低后反弹升高,可能提示肿瘤复发或存在转移病灶的风险。由于Tg的半衰期约为3-4天,因此在术后30-40天左右可达到稳定最低值,此时检测甲状腺Tg更有意义。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是人体免疫系统对Tg产生的抗体。临床上有20%-30%的甲状腺患者存在血清TgAb阳性。对于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TgAb水平也会在甲状腺全切除术后逐渐降低到很低的水平。如果TgAb水平再次升高或持续升高,可能提示肿瘤复发或转移的可能性。TgAb能与Tg结合,导致血清Tg检测结果偏低,影响Tg的准确性。因此,在检测Tg时,应同时检测TgAb,并选择同一厂家的Tg和TgAb检测试剂,以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本文探讨了甲状腺滤泡癌合并乳头状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通过对两例患者的病例分析,我们发现这种情况在临床上并不罕见,需要引起医生和患者的高度重视,以免出现漏诊或误诊。
在这两例病例中,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56岁和45岁。他们都有颈部肿块的症状,持续时间超过2年。通过超声检查和细针穿刺活检,我们诊断出他们都患有甲状腺滤泡癌合并乳头状癌。其中一例患者术前球蛋白水平很高,提示可能存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情况。
在手术中,我们发现肿瘤切面上有明显的红色和蓝色区域,分别对应乳头状癌和滤泡癌。病理检查结果证实了我们的诊断,并显示两种癌症的基因突变不同,乳头状癌通常不伴有BRAF突变。
在治疗方面,乳头状癌的处理方式相对简单,而滤泡癌则需要根据其侵犯情况来决定后续的治疗方案,可能包括追加手术或同位素治疗。最新的NCCN指南将滤泡癌分为三种类型:包膜浸润型、血管浸润型和广泛浸润型,这为我们的治疗提供了更明确的指导。
总的来说,甲状腺滤泡癌合并乳头状癌是一种需要引起注意的疾病。我们需要全面了解这种情况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以便更好地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随着现代B超技术的发展,近50%的正常人群中都可能被发现有甲状腺结节。当你在体检报告中看到这一结果时,不免会感到担忧。然而,大多数结节并不需要手术。那么,哪些结节需要引起重视呢?
首先,对于直径在2-3毫米左右的甲状腺小结节,多数情况下是由于检查误差或个体差异所致,通常是腺体内部组织不均一引起的,可以被忽略。
其次,多发结节性甲状腺肿并非肿瘤,直径小于1厘米的结节一般不需要手术。年轻女性即使出现多发小结节,也不建议手术。
然而,如果甲状腺结节出现节点状钙化或砂粒体样改变,可能是甲状腺癌的征兆,需要进行进一步的CT检查。若肿块较大,可能需要进行上纵隔淋巴结检查,并考虑手术治疗。另外,单个实质性结节、血供丰富的结节也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总之,甲状腺良性结节可能会被过度手术,而恶性结节的发病率近年来有所上升。因此,及时检查并寻求专科医生的帮助非常重要。
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器官,负责维持正常的生长和发育。然而,甲状腺肿瘤是一种常见的颈部慢性病变,可能会对呼吸产生影响。这种疾病通常以甲状腺肿的形式出现,具有两种主要形态:蝶形和圆形肿块。早期发现和治疗至关重要,以防止恶变。
甲状腺肿瘤的症状包括肿块的形状、大小、光滑度和软硬度。性激素、甲状腺肿物质和过高的碘摄入量都可能引起甲状腺肿瘤。因此,保持适当的碘摄入量和避免长期服用甲状腺肿物质非常重要。
预防甲状腺肿瘤的方法包括定期体检、注意饮食习惯和避免不必要的辐射暴露。如果您发现任何甲状腺肿瘤的症状,应立即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近期,日本福岛核电站的核泄露事件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针对此次事件可能对我国环境和公众健康造成的影响,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发布了声明。根据我国国家核安全局的最新公告,截至3月17日16时,我国环境尚未受到本次日本福岛核泄露的影响。各省的监测数据显示,核辐射水平仍在本地区的核辐射本底水平之内,没有任何升高迹象。因此,公众无需恐慌。
然而,核辐射对甲状腺癌的影响仍然值得关注。核辐射主要由α、β、γ三种射线组成。其中,α及β射线的穿透力较弱,避免其辐射源进入体内即可减少其影响。131碘是本次福岛核泄露的主要核素之一,它的辐射类型是β射线。甲状腺具有主动摄取碘的功能,使得甲状腺内的碘浓度远高于血液中的浓度。研究表明,污染区域内的儿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显著增高。因此,日本政府向污染区内的居民及时投放了碘化钾,以防止131碘进入甲状腺。
需要注意的是,过量服用碘盐并不能有效预防核辐射对甲状腺的影响。事实上,过量摄入碘盐可能会诱发甲亢、加重甲减和自身免疫甲状腺炎,甚至诱发甲状腺乳头状癌。正常成人的合理安全的碘摄入量是0.15~0.3毫克/天,相当于每天5~10克碘盐。因此,公众不应过量服用碘盐,以免对自己的健康造成伤害。
总之,虽然我国环境尚未受到本次日本福岛核泄露的影响,但公众仍需保持警惕,避免听信传言,科学防护,保障自己的健康。
甲状腺癌患者在手术后普遍关心肿瘤复发的可能性。复发风险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疾病的病理学特点、进展程度(如肿瘤大小、周围组织侵犯和淋巴结转移等),以及手术方式。以下是美国甲状腺协会对甲状腺癌患者复发风险的分组指南。
低风险组:没有局部或远处转移;所有肉眼可见的肿瘤已被切除;肿瘤未侵犯局部组织或结构;肿瘤无侵袭性组织学特征或血管侵犯;如果进行放射性碘治疗,初次治疗后的全身核素扫描未显示甲状腺外的放射性碘凝聚。
中风险组:初次手术时,肿瘤镜下侵犯甲状腺旁软组织;有颈部淋巴结转移,或者甲状腺参与腺体核素消融后,有甲状腺外的核素凝聚;肿瘤具有侵袭性组织学特征或存在血管浸润。
高风险组:存在肉眼可见的肿瘤转移;肿瘤切除不完全;有远处转移;核素治疗后甲状腺球蛋白水平较高。
需要注意的是,美国甲状腺协会的复发风险分组基于甲状腺全切除或近全切除的患者术后随访资料分析归纳的,对于仅行一侧腺叶切除的患者可能不适用。由于甲状腺癌具有双侧同时或异时性发生的特点,另一侧同时患癌的概率可高达45%。因此,对一部分仅切除了一侧腺叶的患者进行复发风险评估是困难的。然而,大多数情况下甲状腺癌复发后处理起来并不困难。建议以平常心对待已发生的情况,并定期进行专业医生的复查。
近年来,关于吃碘盐是否会引起甲状腺癌的争议不断。一些人认为,甲状腺癌的高发病率与食用碘盐有关,甚至声称碘盐不能食用。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甲状腺癌发病率的快速增长并非完全由食用碘盐引起。学者们普遍认为,甲状腺癌发病率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健康人群对甲状腺体检的重视、新的影像学检查技术的广泛应用、检查设备敏感性的提高、穿刺活检技术的发展以及医疗资源覆盖面提高等因素。
其次,值得注意的是,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不仅在中国高企,在其他国家也呈现出类似的趋势。例如,在美国,尽管有超过100年的加碘盐历史,甲状腺癌的发病率近20年来仍然增加了5-6倍。相反,在不食用碘盐的韩国,女性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已经超过了乳腺癌和宫颈癌这两大“红颜杀手”。《中国居民补碘指南》指出,无论是否采取补碘措施,全球主要国家的甲状腺癌发生率都在增加,主要以直径小于1.0厘米的微小癌增加为主。这表明,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增长速度可能并没有看上去的那么可怕,而是在诊断技术更先进的现代,微小癌、早期癌被更多的发现了。
最后,正常食用加碘盐并不会导致碘超标。除了部分沿海地区,中国大部分省份都属于缺碘地区。一般人群可以通过饮水、加碘盐以及含碘丰富的食物(如海带、紫菜等)来补充碘。因此,担忧甲状腺出现问题而擅自停食加碘盐是不可取的,否则可能引发碘缺乏症,导致甲状腺肿、克汀病、智力发育不良等问题。
在这个周末,许多人选择在家休息,尤其是当地出现新的本土确诊病例时。然而,对于一位23岁的年轻女士来说,这个周末可能会比其他人更忙碌。去年12月,她进行了甲状腺癌手术,并在手术前发现了肺部多发微小结节。现在,她希望能尽快进行复查的胸部CT扫描,以便在下周一上午就能得到结果。
虽然这位女士的计划看起来很合理,但根据经验,通过互联网医院预约复查的胸部CT扫描并在第二天就能完成的可能性非常低。通常情况下,需要等待几天才能预约到合适的时间段。幸运的是,这位女士已经预约了下周一下午的门诊,医生可以在当天开具CT扫描的单子,并在结果出来后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