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中国科学院院士樊嘉在2019中华肿瘤大会上指出,中国新发肝癌占全球55%,且肝癌居第四,死亡率占第三,五年生存率仅为14%,术后转移/复发率高达60%-70%。他强调,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肝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樊嘉院士表示,我国是肝病大国,乙肝、丙肝患者和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和有肝癌家族史的人群都是患肝癌的高危人群。然而,现实中发现肝癌时已是晚期的患者占所有患者的80%以上,而在日本,初诊病人中有60%是早期病人,我国仅有15%。
樊嘉院士提供的数据显示,在肝癌中,3厘米的肝癌称为小肝癌,患者常无临床症状。小肝癌占60%的五年生存率患者中,术后五年生存率达71%,而大肝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为39%。这些数据足以说明早期治疗对于肝癌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性。
樊嘉院士还提醒,积极的术后综合治疗与预后改善有关,有术后治疗的总体生存率比术后不治疗的患者高出33%。因此,综合治疗对于患者的生存率提高有很大作用。
樊嘉院士建议,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或者有任何原因引起的肝硬化者,至少每隔6个月进行一次超声及甲胎蛋白(AFP)的检查。即使到了中晚期,也应该积极配合医生,采用综合治疗策略,提高生存率。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2015年4月24日,欧洲肝脏研究学会(EASL)年会公布了一项新的研究数据,显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正逐渐成为肝癌的主要病因。根据统计,从2004年至2009年,脂肪肝患者的肝癌年增加率约为5%。这类肝病的流行使得疾病相关并发症的负担也随之上升。
患有癌症的脂肪肝患者的生存期比患有肝癌的乙肝、丙肝患者要短。通常出现临床症状时已是晚期,而且因为合并症的关系,患者无法进行肝脏移植手术。更值得关注的是,晚期纤维化患者发展为肝癌的风险更高。Younossi博士认为这部分患者有可能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确诊该病的唯一方法是肝活检,由于该方法是侵入性的,只有少数人能够完成,大量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尚未确诊。
建议脂肪肝患者也要定期检查,看是否有肝纤维化发生。如果有的话,要每6个月进行1次肝癌筛查。目前,对于脂肪肝患者除了饮食结构调整、中等量有氧运动、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外,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肝纤维化是包括脂肪肝在内的所有慢性肝病进展成肝硬化、肝癌等终末期肝病必经阶段,也是唯一可逆的病理阶段,该环节的针对性治疗至关重要。把握最佳治疗时机,会给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在肝纤维化治疗领域中,中医有着西医所未能及的优势,中成药在该领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甚至进入美国做II期临床试验,扶正化瘀片就是很好的例子,它通过活血祛瘀、益精养肝,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肝脏微循环,从多个环节抑制肝纤维化的进展,从而控制病情。脂肪肝患者最主要的是调节饮食、多运动。控制热量摄入、限制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摄入,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劳逸结合,起居有常,定期体检必不可少。
肝癌被称为“癌中之王”,是中国人过早死亡的五大主要原因之一。肝癌的治疗效果总体较差,生存期短。由于肝脏的代偿能力强,早期中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或仅有不特异的症状,如食欲不振、乏力、消瘦等。以下是肝癌的11大早期症状:
及早发现肝癌的早期症状,进行治疗,可以提高治愈的可能性。因此,了解这些症状对于预防和早期诊断肝癌至关重要。
作为乙肝病毒携带者,生活中需要特别注意一些问题,以便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状况。以下是八项重要的注意事项:
1. 不要盲目相信清除乙肝病毒的特效药。一些虚假广告可能会夸大效果,使用知名医疗机构的名称和高科技词汇来骗取信任,或者用“先治疗,见效后再付款”的方式诱惑患者。还有一些广告依靠“医托”来假扮成功治愈的患者或病毒携带者来骗取信任。
2. 注意调养身体。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戒酒、少吸烟、按时作息、不过度劳累、不乱吃药、不乱吃补品,并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和注意合理膳食。
3. 关注自己的“外在指标”,如舌苔、脉象、尿和便。如果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例如,如果舌苔由淡红、红润变成厚黄、白腻,可能与饮酒和食用油腻厚味食物等导致湿热加重有关;如果脉象由柔软沉细变为弦数而大,可能提示近期病情有波动;如果尿色变为深黄色或咖啡色,泛起很多泡沫,或者突然腹泻,便色发黑,发黏,出现恶心,不思饮食,怕油腻,也需要及时就医。
4. 如果你曾经是乙肝大三阳的携带者,需要遵医嘱定期复查。一般情况下,至少每6个月复查一次HBV-DNA定量,特别是在近期出现全身乏力、吃饭不香、厌恶油腻等症状时,需要及时就医,化验相关指标。
5. 保存好以往的检查结果。乙肝病毒携带者应该保存好以往所做的各项检查的化验单、门诊病历、住院病历等,这样有助于医生根据以往的情况判断疾病的发生发展趋势,也有助于医生了解以往用药的情况,给医生开具化验单、处方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6. 定期检查相关指标。30岁以上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应6-12个月检查一次原发性肝癌标志物,如甲胎蛋白(AFP)。如果发现此项异常,应每月复查一次,以便能更早地发现原发性肝癌的出现。
7. 保护自己和他人。乙肝病毒携带者在保护自己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家人、同事、朋友,自觉地与之不进行亲密接触,清除血液、体液交换的可能性。当自己和家人、同事、朋友都有粘膜、皮肤破损或发生口腔溃疡的状况时,更要自觉地做好防护措施。
肝癌是新加坡最常见且最致命的癌症之一。由于早期肝癌通常没有明显症状,许多患者在被诊断时已经处于中期或晚期。过去,化疗对中末期肝癌的效果有限,导致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然而,随着科学的发展和对肝癌细胞生长机制的深入理解,新一代的“智慧药物”Sorafenib已经问世。研究表明,这种药物比传统的化疗和放疗对晚期肝癌患者更有效。
Sorafenib的作用机制是通过阻断肝癌细胞的“生长因子受体”,从而切断细胞生长的信号。同时,肝癌细胞也需要血液供应才能生长,这种药物还可以抑制肿瘤的血液供应,进一步阻止癌细胞的扩散。
这种新型药物的出现为肝癌治疗带来了希望,可能会延长患者的寿命并提高生活质量。
肝癌的高发病率和恶性程度使其成为公众健康的重大威胁。然而,许多人错误地将其视为绝症。事实上,肝癌的治疗选择多样,包括手术、化疗、介入治疗等。即使在晚期,通过综合治疗也能获得长期生存的机会。
肝癌在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直到肿瘤增大后才可能出现不适。因此,定期体检至关重要,早期发现的肝癌治愈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即使是晚期肝癌,通过介入治疗如TACE(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和消融治疗等方法,也能有效控制肿瘤生长,提高生存率。
在面对肝癌的诊断时,家人和患者都可能感到无助和绝望。但是,积极的态度和适当的治疗可以改变这一切。与其将肝癌视为绝症,不如将其看作慢性病,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治疗来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最后,关于如何告知家人肝癌的诊断,建议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首先可以透露检查结果有问题,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然后在适当的时机,告知病情的严重性,但同时强调只要配合治疗,就有可能取得好的效果。这样做可以帮助家人和患者逐渐接受事实,并共同探讨最适宜的治疗方案。
本文旨在解释D-二聚体升高的含义及其与多种疾病的关联。D-二聚体是一种特异性的纤溶过程标记物,来源于纤溶酶溶解的交联纤维蛋白凝块。其升高表明机体具有高凝状态,容易导致血栓事件,但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形成血栓。需要结合其他指标如出血时间、国际标准化率(INR)等进行综合判断。
D-二聚体的半衰期为7-8小时,并且在血栓形成后2小时即可被检测到。这种特点使其成为监测血栓形成和溶解过程的理想标志物。D-二聚体病理性升高常见于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如高凝状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肾脏疾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溶栓治疗等。同时,一些非血栓性疾病,如动脉夹层、严重感染、恶性肿瘤、心衰、房颤、先兆子痫、严重肝病和肾功能不全也可能导致D-二聚体升高。
D-二聚体在临床上有多种应用。首先,它可以用于排除肺栓塞(PE),其总体敏感性为90%-95%。其次,D-二聚体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诊断中也具有重要价值,阳性诊断率为100%,预测值为91%,特异性为97%。此外,D-二聚体还可以用于深静脉血栓(DVT)的筛查、脑梗死的诊断及预后判断、肝硬化和肝癌的诊断和预后判断,以及抗凝治疗的监测等方面。
总之,D-二聚体升高虽然提示机体可能存在高凝状态,但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只有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后,才能对静脉血栓栓塞(VTE)的发生引起足够重视。
我还记得那个下午,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照亮了整个房间。我的心情却像外面的天气一样阴沉。刚从医院回来,手里攥着一张诊断报告,脑海中回荡着医生的那句话:“肝癌晚期。”
我坐在沙发上,呆呆地看着那张纸,仿佛它能告诉我更多的答案。我的妻子小心翼翼地走过来,轻轻地问:“怎么样?”我只是摇了摇头,眼泪不争气地流了下来。我们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接下来的几天,我像行尸走肉一样,机械地完成每天的工作和生活。直到有一天,我鼓起勇气,决定去找一位专家医生。他的办公室在一栋老式的建筑里,窗外是繁华的街道。医生看起来很年轻,但他的眼神却透露出深深的同情和理解。
“肝癌晚期,治疗难度很大。”他说,“但我们可以尝试化疗或靶向药物治疗。”我点了点头,心中充满了希望和恐惧的交织。医生继续说:“如果条件允许,肝移植、血管介入、射频消融术等也可以考虑。”
我问他:“那大概需要多少钱?”他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十多万吧。”我感到一阵晕眩,仿佛世界都在摇晃。我们家并不是很富裕,这笔钱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我问医生:“那我该怎么办?”他建议我去当地的肿瘤医院进行详细的诊断和治疗。我点了点头,心中充满了感激和决心。虽然前路漫长而艰难,但我知道我不能放弃。
在回家的路上,我想起了我在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咨询经历。那个时候,我只是因为一些小毛病去咨询,没想到现在却成为了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依靠。幸好我在京东互联网医院咨询过,病情才没有加重。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我知道,健康没有小事。平日里我们也要多注意身体,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不方便的话就去京东互联网医院,真的方便!
现在,我正准备去当地的肿瘤医院进行治疗。虽然前路未卜,但我相信,只要有希望,就有可能。希望大家如果有这样的情况,也能及时就医,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
在进行体检时,可能会遇到一些指标超出正常范围的情况。其中,CA242是一种常见的肿瘤标志物。最近,某位患者的检查结果显示其CA242指标为27,而其他指标都在正常范围内。这种情况引起了他们的担忧,想知道是否存在健康问题。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CA242并不是一个特定的疾病指标,而是可以在多种情况下升高的肿瘤标志物。它主要与消化系统肿瘤有关,包括胰腺癌、胆管癌和肝癌等。然而,CA242也可能在其他非癌性疾病中升高,例如胰腺炎、肝炎或胆囊炎等。
在本例中,CA242指标的升高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由于其他指标均正常,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检查来确定具体原因。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影像学检查、内窥镜检查或其他相关检查,以排除潜在的健康问题。
总之,虽然CA242指标的升高可能引起担忧,但并不一定意味着存在严重的健康问题。重要的是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评估,以便早期发现和处理任何潜在的健康问题。
在日常体检中,甲胎蛋白升高往往被视为肝癌的早期信号。然而,近期一位年轻患者的经历提醒我们,即使甲胎蛋白经治疗恢复正常,肝癌的风险仍然存在。
这位患者,名叫小刘,30多岁,身体一直很健康,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然而,在一次单位组织的体检中,他的甲胎蛋白水平被发现异常升高。尽管B超检查未显示肝内有占位性病变,但医生仍然建议他进行更详细的检查。
在就诊时,医生发现小刘的乙肝两对半结果为小三阳,乙肝病毒水平显著增高,甲胎蛋白也升高。经过恩替卡韦抗乙肝病毒治疗两周后,小刘的甲胎蛋白水平恢复正常。但是,医生仍然坚持进行肝脏增强磁共振检查,以排除任何潜在的健康问题。
结果显示,小刘的肝右叶有一个6厘米大小的占位性病变,这个发现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由于位置偏后,体检B超之前未能发现这个问题。最终,通过腹腔镜微创手术成功切除了肿瘤,小刘顺利出院。
这例病人是肝炎活动引起的甲胎蛋白升高,并且合并了甲胎蛋白阴性的肝癌。即使甲胎蛋白经治疗恢复正常,仍需警惕肝癌的可能存在。
原发性肝癌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和健康。随着介入治疗在临床上的长足进步和发展,中国约61.9%的肝癌患者已经接受过这种治疗方法。因此,传递肝癌介入科普知识至关重要。
2022年3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会长滕皋军教授带领的中国肝癌介入MDT联盟正式启动了“健康中国2030”肝癌介入科普行动。该项目旨在制定《肝癌介入微创患者治疗手册》,全面指导患者在介入术后的自我管理,并协助医生进行患者管理工作。
为了确保《肝癌介入微创患者治疗手册》成为一本科学、实用的患者手册,项目组收集了肝癌介入术后患者常关心的问题,并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专业、科学的知识。通过这种方式,患者和家属可以更好地理解肝癌介入治疗的过程和注意事项,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