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近年来,内镜微创治疗已成为早期胃部肿瘤、结肠肿瘤、直肠肿瘤和食管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48岁的王女士因吞咽困难被诊断出食管上段有一个直径1.5厘米的肿块,经进一步检查确认为食管平滑肌瘤。传统的治疗方法需要进行开胸手术,风险高、痛苦大、花费昂贵,并且术后并发症多。然而,通过采用日本率先在世界上开展的“经内镜黏膜切除术”,王女士成功地接受了微创治疗。
该技术的关键在于通过药物注射将肿瘤与食管壁尽可能分离,然后使用高频电切圈套器对肿瘤进行收缩结扎切除。手术难度较大,需要精确的注射穿刺和力度控制,以避免穿刺失败或引起食管穿孔。王女士的主治医生高社干成功地完成了手术,手术时间仅为15分钟,且顺利结束。
内镜微创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和经济的治疗手段,为早期胃部肿瘤、结肠肿瘤、直肠肿瘤和食管肿瘤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通过应用肾上腺素盐水黏膜下注射,病灶可以更容易地与黏膜下层分离并套切,从而减少出血和穿孔的风险。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在肿瘤研究中,基因突变一直被认为是肿瘤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因素。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开始关注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染色体外DNA(ecDNA)。这是一种存在于细胞核外的DNA片段,过去由于技术限制而被忽视。近年来,研究表明,ecDNA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甚至有人称其为癌症治疗的“第四次革命”。
ecDNA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理解肿瘤的形成和演变。与传统的染色体DNA不同,ecDNA的扩增不受遗传规则的约束,可以加速肿瘤的进展和耐药性的产生。更重要的是,ecDNA上携带的突变癌基因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研究ecDNA的结构和功能对于开发新的肿瘤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刘亮教授课题组的研究成果为我们提供了深入理解ecDNA在胰腺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的机会。他们将ecDNA与胰腺癌免疫微环境相结合,探索了肿瘤微环境细胞和免疫层面的机制。这些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肿瘤的本质,也为开发新的治疗策略提供了可能。
虽然“第四次革命”的说法可能有些夸张,但无疑,ecDNA的发现开启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通过深入研究ecDNA,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机制,进而开发出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肿瘤治疗的未来将会更加光明。
恶性胸腹水是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尤其在肺癌、胃癌、结直肠癌和卵巢癌等疾病中更为高发。传统的腔内化疗方法效果不佳,但热灌注化疗技术的出现为治疗带来了希望。
热灌注化疗利用高温环境使肿瘤细胞膜流动性增加,血管通透性提高,从而增强化疗药物在肿瘤细胞内的积累和抗肿瘤作用。同时,热疗还能消除某些癌基因对细胞摄取和排泄化疗药物的调控力,降低肿瘤组织间隙液压,促进抗癌药物转运,并杀灭静息状态的瘤细胞。
此外,腔内灌注化疗药物可以在腔内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增强对癌细胞的直接细胞毒作用。腔内加热与灌注化疗药物的协同作用可诱导肿瘤细胞膜超微结构改变,提高细胞膜对化疗药物的运转与摄取能力,破坏肿瘤细胞的代谢过程,进而促进化疗药物的细胞毒作用。腔内灌洗还能机械性地冲洗掉脱落于腔内游离的癌细胞,减少癌细胞种植转移的机会。
研究表明,热灌注化疗的效果明显高于单纯热疗与单纯化疗之和,具有显著的协同作用。因此,在达到化疗药物最佳疗效的同时,热灌注化疗可以降低化疗药物的剂量,减少毒副作用。近期的有效率已经超过90%。
胸膜转移性疼痛是晚期肿瘤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目前,西医治疗方式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但仍有部分患者疼痛难以控制。中医认为,胸膜转移性疼痛属“胸痛”或“胁痛”的范畴,病位属肝,病性属瘀血阻络。因此,治疗应以调理气血为则,以活血祛瘀、疏肝通络为法。复元活血汤是治疗胸膜转移性疼痛的有效方剂,其主要成分包括柴胡、当归、桃仁、红花等,具有活血化瘀、疏肝通络的功效。临床实践表明,复元活血汤加减治疗可以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现代研究也证实了复元活血汤的抗炎、镇痛和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因此,复元活血汤在胸膜肿瘤疼痛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我还记得那天,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我脸上,温暖而又刺眼。我的心情却像外面的天气一样,阴晴不定。因为我要去医院挂号,咨询一个问题:托姆刀是外科还是内科?
我走进医院大厅,人声鼎沸,各种气味交织在一起,既有消毒水的刺鼻味道,也有病人家属带来的水果和零食的香甜气息。我深吸一口气,试图平复内心的紧张和焦虑。
在等待的过程中,我不停地翻看手机,搜索关于托姆刀的信息。突然,一个医生走过来,问我需要什么帮助。我把我的问题告诉了他,他耐心地解释说:“托姆刀主要是放疗用的,实际上是医用直线加速器。”
我有些疑惑,问他:“那我挂号应该挂外科还是内科?”他建议我挂肿瘤科,因为这个操作是放射科医生操作的。我的心情稍微放松了一些,但仍然充满了不确定性。
当我告诉医生我患有胶质瘤时,他建议我可以先到肿瘤科去咨询一下,也可以挂神经内科或神经外科。最好是挂神经外科。他解释说,脑部疾病是神经外科的范畴,最好是经过脑外科医生具体看一下,判断一下身体的整体情况,然后再通过托姆刀治疗。
我感激地向医生道谢,心中充满了感激和希望。虽然我知道治疗的道路可能会很漫长和艰难,但至少我现在有了一个方向和目标。
在回家的路上,我不禁想起了我在京东互联网医院的经历。那里有很多专业的医生和丰富的医疗资源,帮助我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方案。如果你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不妨去那里看看,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提及化疗时,许多人首先联想到的是恶心呕吐、脱发和精神萎靡等副作用。然而,了解化疗副作用的原因和预防处理原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化疗,最大限度地降低副作用,从而在肿瘤治疗中获得最大的收益。
所谓的“化疗”,是指使用一种或多种化学药物来杀死肿瘤细胞,延长患者的生存期。由于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在代谢上没有根本差异,化疗药物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对正常细胞造成一定的损伤,尤其是那些增殖旺盛的组织细胞,如胃肠道黏膜、毛囊细胞和白细胞等。这些细胞的损伤会导致我们在化疗过程中经常看到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脱发和白细胞下降等。
在了解了化疗副作用发生的原因后,我们需要澄清一些关于化疗的误区。首先,并不是所有接受化疗的患者都会出现副作用。每种副作用的发生都有其特定的频率,并非百分之百。同样的药物在不同患者身上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副作用,甚至在某些患者身上可能没有明显的副作用。其次,化疗药物的副作用各不相同,有些可能导致明显的脱发,有些可能导致白细胞下降明显,而有些甚至可能没有明显的副作用。最后,有效的化疗方案并不一定伴随着明显的副作用。理想的化疗方案应该是高效低毒的,在最低副作用的前提下争取最好的治疗效果。
在化疗过程中,许多副作用都可以通过预防或治疗来控制。例如,恶心呕吐可以通过改变饮食习惯和合理使用止吐药物来减轻;脱发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药物、使用冰帽和温和洗发液、避免使用硬质梳子和染发等方式来减轻。其他副作用如腹泻、便秘和白细胞下降等也可以通过相应的处理方法来预防和治疗。
总的来说,正确面对化疗副作用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通过了解副作用的原因和预防处理原则,选择合适的化疗方案,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结直肠癌的外科治疗主要包括五种手术方式,分别针对不同部位的肿瘤。以下是每种手术的适应证和切除范围的详细介绍。
一、右半结肠切除术
适应证:用于治疗进展期的盲肠癌、升结肠癌和结肠肝曲部癌。手术将切除盲肠、升结肠和右二分之一的横结肠,以及距回盲部15厘米长的回肠。同时,需要在根部切断回结肠血管和右结肠血管,并在结肠中动脉右支根部和胃结肠共干的结肠支根部切断。还需切除与横结肠相连的相应的大网膜。
二、横结肠癌根治术
适应证:用于治疗进展期的横结肠癌。手术将切除全部横结肠,包括结肠肝曲部和脾曲部,必要时延长至升结肠和降结肠上部。需要从根部切断结肠中血管以及右结肠和左结肠的升支淋巴结。在胃侧切除所有大网膜,必要时清除幽门下淋巴结。
三、左半结肠切除术
适应症:用于治疗进展期降结肠癌、降结肠和乙状结肠交界处癌。手术将切除横结肠的左1/3、降结肠和乙状结肠的上2/3。需要在根部切断结肠中动脉的左支、左结肠动脉和乙状结肠动脉,清除肠系膜下血管周的淋巴结。还需切除上2/3的乙状结肠系膜和左1/3的横结肠系膜以及大网膜。
四、乙状结肠癌根治术
适应症:用于治疗进展期的乙状结肠癌。手术将切除距肿瘤边缘两侧各10厘米以上的肠管。需要在根部切断肠系膜下血管,清除乙状结肠淋巴结、直肠上淋巴结和左结肠降支淋巴结。完整切除乙状结肠系膜。
五、直肠癌根治术
直肠癌根治术分为两种类型:经腹会阴直肠癌切除术(Miles术)和经腹直肠癌切除术(Dixon术)。这两种手术的适应症和切除范围有所不同,但都旨在完全切除肿瘤和相关淋巴结,减少复发的风险。
在2015年,美国前总统卡特被诊断出患有晚期恶性黑色素瘤,并成功使用了免疫治疗K药。自此,免疫治疗成为了一种备受关注的治疗方式。PD-1/PDL1抑制剂是免疫治疗中的一类药物,它们通过阻断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蛋白与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的结合,激活人体的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进行攻击。
在国内,已经有8款PD-1/PD-L1抑制剂获得批准,其中包括4款进口药、1款合资药和3款国产药。这些药物的适应症、给药周期、规格、赠药政策和年治疗费用各不相同。对于患者来说,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免疫治疗并非是最后的选择,而是应该尽早使用。因为只有在患者的基础免疫状态良好时,免疫治疗才能发挥最大的效果。因此,医生通常会建议在化疗或手术后使用免疫治疗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以提高治疗效果。
总的来说,PD-1/PDL1抑制剂是肿瘤治疗领域的一种重要进展。随着更多的研究和临床试验的进行,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类药物将会在未来为更多的患者带来希望和生机。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s)是一种源自胃肠道间叶组织的肿瘤,占据了消化道间叶肿瘤的大部分。这种肿瘤类型包括了以前所称的“胃肠道平滑肌瘤”或“胃肠道平滑肌肉瘤”,但作为间叶组织发生的肿瘤,胃肠道平滑肌瘤或肉瘤的概念并未被排除,只是它们在当前的临床病理诊断中仅占少数。
由于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胃肠道间质瘤的病程可能短至数天或长达20年。恶性GIST的病程相对较短,多在数月以内,而良性或早期者可能无症状。主要症状取决于肿瘤的大小和位置,常见的症状包括胃肠道出血、腹痛、包块、消化道出血和胃肠道梗阻等。腹腔播散可能导致腹水,恶性GIST还可能伴随体重减轻和发热等症状。
手术切除是胃肠道间质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通过局部切除或楔形切除来去除肿瘤。然而,高危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率较高,达55%~90%,其中80%在术后1~2年内出现局部复发,半数患者同时出现肝转移。即使再次手术切除,生存率也难以提高。原发灶切除彻底无转移灶者的5年生存率为54%,而不能彻底切除或转移者的5年总生存期则小于35%,不能切除者的总生存期为9~12个月。
对于复发或合并转移的胃肠道间质肿瘤,伊马替尼作为选择性kit/PDGFRA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已被广泛应用于手术不可切除及转移性病例的治疗。伊马替尼的使用使得GIST的治疗发生了革命性的进步。然而,伊马替尼的耐药发生率高达63%,10%~30%的胃肠道间质肿瘤表现出原发性耐药。舒尼替尼是一种有效的替代药物,能抑制多种受体酪氨酸激酶活性,包括VEGFR1-3,CD117,KIT,PDGFRA和PDGFRb,并且可以抑制对伊马替尼耐药的突变类型。
胃肠道间质肿瘤的预后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肿瘤部位、大小、核分裂像、肿瘤术中是否完整切除、组织学类型、免疫组织化学类型、增生抗原表达、增生倍数、性别年龄、突变类型等。目前,尚无统一的预后标准。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最大直径和有丝分裂比率与形态学和预后密切相关。基因突变位点的不同也与肿瘤的恶性程度相关,KIT外显子9和外显子11突变的胃肠道间质肿瘤术后复发率较高。近年来,基因突变和肿瘤发生部位已成为评估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肿瘤治疗领域,氦刀和射频消融是两种备受关注的技术。它们各自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优点,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这两种方法的区别和特点。
首先,氦刀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放射治疗技术,利用高能氦离子束精确打击肿瘤组织,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这种方法特别适合于治疗深部或难以手术切除的肿瘤。氦刀的优势在于其高精度和低副作用率,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对大体积肿瘤的治疗效果可能不如其他方法。
相比之下,射频消融是一种微创手术技术,通过导入射频电极到肿瘤内部,利用高频电流产生的热量直接杀死肿瘤细胞。这种方法适用于多种类型的肿瘤,包括肝癌、肺癌、肾癌等。射频消融的优点在于其较小的创伤和快速恢复,但也可能存在复发风险和对周围组织的热损伤。
总的来说,氦刀和射频消融都是肿瘤治疗的有效手段,选择哪种方法取决于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专业判断。无论是哪种方法,都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安全。
面部美容亚单位,包括眉毛、眼睛、鼻子、口唇和耳朵等部位,对整体美观至关重要。然而,面部皮肤的局部破溃和反复不愈合可能是肿瘤的迹象,尤其是恶性肿瘤,它们不仅破坏美观,还可能威胁生命。因此,如果面部皮肤破溃反复不愈合超过一个月,应及时就医进行活检和确诊。一旦确诊为癌症,需要立即进行手术扩大切除。手术后,美学修复是关键,旨在帮助患者恢复自信并重新融入社会。
面部肿瘤的治疗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早期就医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其次,手术中需要进行冰冻切片以确定肿瘤边缘和基地是否被完全切除。第三,皮瓣的设计非常关键,应选择较为隐蔽的供区,并避免损伤面神经和穿支血管。第四,面部血供丰富,解剖时需要一定技巧处理。第五,面部穿支皮瓣需要高超的手术技巧,不能上止血带,需要切取SMAS筋膜表面的血管网,同时不能损伤SMAS筋膜下的面神经。第六,面部皮肤缺损应尽可能利用周边相似皮肤的皮瓣进行修复,避免使用远处皮瓣或植皮修复,以免产生色差、凹陷或瘢痕等不良后果。最后,所有肿瘤患者需要密切随访,特别是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因为这种疾病对生命威胁最大,治疗效果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