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在乳腺癌的治疗中,辅助化疗的作用一直备受关注。多项临床研究已经证实,辅助化疗可以有效降低进展期乳腺癌的复发和死亡风险。根据最新的指南,年龄小于70岁、肿瘤直径大于1厘米或腋窝淋巴结宏转移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都被建议接受术后辅助化疗。对于肿瘤直径小于1厘米和(或)腋窝淋巴结微转移的患者,以及老年患者,辅助化疗也可以酌情考虑。
然而,辅助化疗相比于不进行辅助化疗所带来的绝对获益究竟有多大?不同群体中又是如何?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总结对照组中不含辅助化疗的乳腺癌大型临床研究。下表列出了相关的临床研究资料。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总体而言,辅助化疗的加入使得乳腺癌长期无病生存率提高了4%至12%(平均9%),长期生存率提高了2%至10%(平均6%)。其中,ER阳性患者的长期无病生存率提高了1%至12%(平均7%),长期生存率提高了2%至12%(平均5%);ER阴性患者长期无病生存率提高了6%至15%(平均11%),长期生存率提高了5%至8%(平均7%)。淋巴结阳性患者长期无病生存率提高了7%至12%(平均9%),长期生存率提高了8%至9%;淋巴结阴性患者长期无病生存率提高了4%至15%(平均10%),长期生存率提高了3%至10%(平均5%)。
这些结果表明,无论是从总体还是激素受体、淋巴结情况来看,辅助化疗都可以使乳腺癌患者的长期无病生存率最高提高15%,长期生存的绝对获益率最高接近10%。这意味着有15%的患者通过辅助化疗避免了复发,10%的生存期较不化疗者延长。这些基本的疗效数据在临床决策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辅助化疗的疗效是否发生了变化?值得注意的是,采用安慰剂对照的辅助化疗临床研究均在上世纪完成入组,并且多采用上世纪的CMF及类似方案。近20年来,辅助化疗方案的不断进步可能使得其远期疗效进一步提高。但同时,手术技术、新辅助治疗、放射治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乳腺癌术后的复发率、复发后的远期生存率已有极大的改善,辅助化疗对预后的影响可能会减小。然而,为了得出确切的结论,需要重新评估设有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尽管如此,对于循证医学的观点和证据,通过细读原始资料、追根溯源来保持充分、客观的自我认识仍然十分必要。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一种常见的乳腺疾病,许多患者在面临脓肿期时会遇到是否进行切开引流的困扰。今天,我们将分享一位患者的真实经历,她选择了自行破溃的方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这位35岁的女性患者在右侧乳房上发现了一个不规则的肿块,伴有疼痛和红肿。经过初步治疗后,肿块未能完全消失,反而增大了。医生建议可以通过穿刺抽脓、小切口引流或切开引流等方式进行治疗,但患者担心手术的创伤和对乳房外形的影响,选择了自行破溃的方式。
在医生的指导下,患者开始服用中药并进行外敷治疗,目的是消散肿块并帮助脓肿自行破溃。经过半个多月的治疗,肿块最终自行破溃,排出大量脓液,疼痛和肿胀明显减轻。随后,患者继续进行中药内服和外敷治疗,直到肿块完全消失,创口愈合,乳房外形恢复正常。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治疗并非只有手术一条路。对于一些患者来说,自行破溃可能是一种更为可接受的选择。当然,在进行任何治疗之前,必须先咨询专业医生,并在其指导下进行治疗。
近年来,全球年轻乳腺癌患者的发病率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根据统计数据显示,约11%的乳腺癌患者年龄在35岁-45岁之间,而亚洲人群中年轻乳腺癌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西方,占亚洲所有乳腺癌患者的9.5%-12%。我国中青年乳腺癌患者也在急速递增,成为年轻女性中死亡率增长最快的癌症之一。
在治疗乳腺癌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常见的误区。首先,手术范围越大并不意味着越好。保乳手术的开展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配合放疗,其复发风险能降到10%左右,而全乳切除也不能达到根治乳腺癌的目的,其复发率仍可能有2-5%。其次,千篇一律手术至上是错误的观念。手术只是局部病灶的摘除,必须要有化疗、内分泌治疗或靶向治疗这类全身性治疗来保驾护航,才有获得治愈的可能。再者,化疗并非越小越好。化疗要想得到理想的效果,其疗程和剂量必须达到一定要求。同时,内分泌治疗的长期性和副作用的耐受问题也不能被忽视。最后,夸大内分泌治疗副作用和过度依赖非常规治疗都是不正确的做法。
在康复阶段,也存在一些误区。首先,谈癌色变是不必要的。乳腺癌是目前预后最好的癌症之一,能够有大约七成左右的治愈率。其次,重治疗轻复查或过度检查都是错误的做法。乳腺癌具有长期复发转移风险,因此患者需要坚持长期的定期复查。另外,饮食乱禁忌、害怕夫妻同房和回避社会活动也是不正确的做法。
乳腺小叶原位癌是一种病理改变,指的是乳腺终末导管-小叶单位75%以上的导管被异常增生的细胞(肿瘤细胞)累及,导致乳腺小叶膨大。虽然名称中包含“癌”,但这并非真正的乳腺癌,而是表明患者在未来几十年中发生浸润性乳腺癌的风险明显增高,约增加10倍。因此,专家们推荐使用“小叶性肿瘤”来代替“小叶原位癌”,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乳腺小叶原位癌常见于40-50岁的女性,多为多中心性和双侧性发生。通常没有自觉症状,影像学检查也无特殊征象,多是在因其他乳腺病变而切除的乳腺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时偶然发现的。患者并不会在短期内就发生浸润性乳腺癌,而是在未来10年、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发生浸润性乳腺癌的风险明显增加。浸润癌可以为浸润性导管癌,也可以是浸润性小叶癌,但往往浸润性导管癌更为常见。浸润癌可以自小叶原位癌存在部位发生,也可以从原来正常的终末导管-小叶单位发生。
由于乳腺小叶原位癌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乳腺癌,其治疗不需要像乳腺浸润癌那样行手术切除、放疗或化疗。通常需要患者和医生合作,采取多种措施,以防止乳腺浸润癌的发生。这些措施包括:
需要提醒的是:乳腺小叶原位癌并不会马上危及您的健康与生命,您有时间去和医生仔细沟通交流,权衡利弊以决定采取最有利的预防措施。
乳腺疾病并非只发生在中老年女性,年轻女性也可能患上乳腺癌。乳腺纤维腺瘤是一种专门找20岁左右年轻女孩的乳腺良性疾病,多数情况下是无痛性的。年轻女性患乳腺癌的死亡率比中老年女性高,主要原因是疏于自检或体检,羞于就诊,以及工作压力大等因素。
乳房疼痛并不一定是乳腺癌的征兆,疼痛的原因主要与女性体内的性激素的周期性变化有关。乳腺增生并不是一类独立的疾病,而是乳腺正常发育及退化过程中的失常。按摩乳房不能起到保健乳房的作用,甚至可能破坏乳房组织。
长期持续吃染料木黄酮(大豆异黄酮中的最有活性的一种成分)可以提高人体对乳腺癌的整体免疫力,减少乳腺癌生长和复发风险。副乳并非仅仅因为肥胖的原因,而是由于在胎儿时期,人和动物一样,有两排乳房的始瘠,未完全退化干净而遗留下来的乳房痕迹。
钼靶和彩色超声对乳房的检查侧重点不同,建议先做彩色超声检查,或钼靶,彩色超声结合起来,一起检查。乳腺癌并不意味着死亡,早期发现和配合度高的患者可以生存30几年。戴有钢托的胸罩与乳腺癌没有关系,长期戴胸罩也不会导致乳腺癌。
乳腺癌确实有遗传因素,符合乳腺癌高危人群的患者应该进行基因检测。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阳性的女性终身患乳腺癌的风险分别为55%-70%和45%-70%。
如果您或您的家人被诊断出乳腺癌并已经进行了全根治术,接下来的化疗方案选择和注意事项将对治疗效果产生重要影响。以下是一些关于如何选择合适的化疗方案和在化疗期间如何保持良好健康的建议。
首先,化疗方案的选择应该基于个体化的因素,包括肿瘤的分期、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等。对于中度复发风险的患者,常用的化疗方案是“CEF”方案,需要进行6个疗程。然而,具体的治疗方案应由专业的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其次,化疗期间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也非常重要。建议患者在化疗期间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富含营养的食物,避免食用刺激性和油腻的食品。同时,患者还应注意保持充足的休息和适当的运动,以帮助身体更好地抵抗化疗的副作用。
最后,虽然化疗可以有效地杀死癌细胞,但它也可能引起一些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脱发等。因此,患者在化疗期间需要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并及时向医生报告任何不适症状,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我还记得那天,阳光明媚,微风拂面,仿佛世界都在向我微笑。然而,我的心却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无法呼吸。乳腺穿刺结果显示:少量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这个词组在我脑海中回荡,像一把锤子敲击着我的心脏。
我坐在家中,手里紧握着那张报告单,眼泪不停地滑落。我的脑海中充满了各种恐惧和疑问:这是否意味着我患上了乳腺癌?需要化疗吗?还是整个乳房都要切除?我感到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漆黑的深渊,无法自拔。
我决定去京东互联网医院寻求帮助。通过视频咨询,我遇到了一个非常专业的医生。他的名字叫李医生,面容温和,声音沉稳。我们开始了长达一个小时的深入交流。
“李医生,这个结果是不是意味着我患上了乳腺癌?”我问道,声音颤抖着。李医生耐心地解释说:“不一定。虽然结果显示有不典型增生,但这并不等同于癌症。我们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手术病理来确定。”
我感到一丝希望,但仍然充满了担忧。李医生继续说:“考虑到你的情况,建议你进行手术。这样可以更好地了解病情,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我问他是否有可能是良性的。李医生说:“可能性比较小,但我们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只有通过手术病理才能得到确切的答案。”
我深吸了一口气,决定听从李医生的建议。接下来的几周,我经历了手术和恢复期。每一天都像是一场战斗,我必须面对自己的恐惧和不确定性。但是,李医生和他的团队一直在我身边,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支持。
最终,手术病理结果显示:我并没有患上乳腺癌。虽然我仍然需要定期检查和观察,但我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这个经历让我更加珍惜生命,也让我明白了健康的重要性。
如果你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不要害怕。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帮助。京东互联网医院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他们的医生专业、耐心,能够给你最好的建议和治疗方案。记住,健康没有小事,平日里我们也要多注意身体,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不方便的话就去京东互联网医院,真的方便!
想问问大家有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啊?如果有,希望你也能像我一样,勇敢面对,积极治疗。让我们一起关注健康,珍爱生命。
化疗是晚期乳腺癌的常用治疗手段,但其毒副作用也相对较大。其中,化疗后骨髓抑制引起的白细胞减少尤为常见,严重时可能会导致高热甚至危及生命。正常情况下,白细胞的计数应该在(4.0~10.0)×109/L之间,或者4000~1万/mm3之间。低于此范围的白细胞计数被视为白细胞低。
对于轻度的白细胞减少,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只需休息一段时间即可恢复正常。对于中度的白细胞减少,如果没有感染症状,可以口服一些能够提高白细胞计数的药物,如维生素B4、鲨肝醇、利血生、升白片等。但是,如果白细胞总数低于1.5×109/L或中性粒细胞低于0.5×109/L,就有可能发生严重的感染,甚至危及生命。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住院观察并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进行治疗。
在乳腺癌治疗中,三苯氧胺是一种常用的药物。然而,关于其长期使用是否会增加子宫内膜癌的风险,科学界一直存在争议。近年来,多项研究试图解答这个问题,但结果并不一致。一些研究表明,三苯氧胺的长期使用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增加有关,而其他研究则未发现明显的关联。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问题,需要对现有的研究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
一项大规模的回顾性研究对此进行了探讨。该研究收集了多个国家的数据,并对大量乳腺癌患者进行了长期跟踪。结果显示,三苯氧胺的长期使用者中,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略高于未使用者。然而,这一差异并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说明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实或排除这种关联。
另一些研究则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探讨了三苯氧胺与子宫内膜癌之间的关系。他们发现,三苯氧胺可能通过影响雌激素受体的活性来间接影响子宫内膜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这种机制可能解释了为什么三苯氧胺的长期使用与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增加有关。
总的来说,目前的证据尚不足以确定三苯氧胺的长期使用是否会显著增加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因此,对于乳腺癌患者来说,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权衡三苯氧胺的治疗效果与潜在的副作用,做出明智的决策。
乳腺癌患者在考虑生育时,需要权衡多种因素。首先,目前没有科学证据表明生育会对乳腺癌患者的预后产生不利影响。然而,在做出决定之前,必须充分考虑疾病复发的风险以及治疗对后代的潜在影响。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指导原则,帮助乳腺癌患者在何时可以安全地怀孕:
请注意,这些指导原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还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和个体情况来确定。
乳腺癌是女性健康的头号威胁。手术治疗在乳腺癌的综合治疗中占据重要位置。了解乳腺癌围手术期的注意事项对于确保手术效果和促进康复至关重要。以下是四个方面需要特别注意的注意事项:
首先,确诊后的心理疏导至关重要。癌症的确诊可能会引起恐惧、悲观、抑郁和消极情绪。然而,乳腺癌是治疗效果最好的实体肿瘤之一。早期乳腺癌的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0%以上。因此,患者应客观对待手术方式,听取专业医生的建议,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手术方式。
其次,术后饮食指导非常重要。恢复食欲后,应及时补充均衡膳食,包括新鲜的蔬菜水果和优质蛋白质,以促进伤口愈合。同时,应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减少糖类摄入,以保持均衡体重,因为肥胖也是一个高危因素。
第三,引流管的护理至关重要。妥善固定引流管可以引导创面渗出的血清血液等至体外,促进伤口愈合、防止皮下积液。因此,患者的患侧上肢需要保持制动,特别是做根治手术或胸肌后的假体植入或乳房重建手术的患者。
最后,上肢功能的锻炼在拔除引流管之后进行。拔除引流管的时间因手术方式而异,但通常在7~14天。拔除引流管后,应开始上肢的功能锻炼,遵循医嘱指导,避免操之过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