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自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癌症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三早”策略以来,癌症的筛查和早期干预已被公认为最有效的防控手段。上海市抗癌协会发布的2019版《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对大肠癌的筛查和预防提出了具体建议。
大肠癌的高危人群包括:40岁以上且有两周以上肛肠症状的人群;有大肠癌家族史的直系亲属;大肠腺瘤治疗后的人群;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大肠癌手术后的人群;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家族史的20岁以上直系亲属;以及45岁以上无症状人群。
对于40岁以上有症状的高危人群,若经两周对症治疗症状未缓解,应进行肛门直肠指检和大便隐血试验(FOBT)检查。若任一指标阳性,则需进行肠镜检查。若FOBT阳性但肠镜检查未发现异常,建议进行胃镜检查以排除上消化道出血。
对于40岁以上无症状的高危人群,每年应接受一次FOBT检查。若隐血试验阳性,则需进一步进行肠镜检查以明确诊断。如FOBT检查连续3次阴性者可适当延长筛查间隔,但不应超过3年。
对于年龄大于20岁的FAP和HNPCC家族成员,当家族中先发病例基因突变明确时,建议进行基因突变检测。阳性者每1-2年应进行一次肠镜检查。若基因突变检测阴性,则按照40岁以上个体进行筛查。
对于45-75岁无症状的筛检对象,每年应接受一次FOBT检查,每10年应接受一次肠镜检查。粪便或血液的多靶点基因检测可能有助于筛查,粪便标本的证据更为充分,但由于价格较高,限制了其应用。
预防大肠癌的建议包括:坚持体育锻炼,避免肥胖;增加粗纤维、新鲜水果摄入,避免高脂高蛋白饮食;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可能对预防肠癌有效,老年人可尝试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可能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和肠癌发生的风险;戒烟,避免其对消化道的长期毒性和炎性刺激。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在中国,消化道肿瘤的发病率正在上升,尤其是大肠癌。据统计,每分钟就有753个中国人被诊断出消化道肿瘤,其中大肠癌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专家指出,50岁以上是大肠癌的高发年龄段,但年轻人患病的比例也在增加。近年来,14岁的结肠癌患者的出现更是引起了广泛关注。
研究表明,饮食和生活方式是大肠癌的主要诱因。摄入过多的动物脂肪和胆固醇、缺乏膳食纤维等都可能增加患病风险。因此,专家建议我们应该少吃富含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食物,如油、肥肉、动物内脏、鱿鱼、墨鱼、鸡蛋黄,以及棕榈油和椰子油等。相反,应该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魔芋、大豆及其制品、藻类等,并注意补充新鲜蔬菜和水果。同时,保持适量的体育运动和正常的体重也非常重要。
除了饮食和生活方式外,疾病和遗传因素也可能影响大肠癌的发生。如果家中有多发性息肉的亲属,或者本身有肥胖、炎症(如结肠慢性炎症)、息肉以及胆囊结石等病症,应该提高警惕。
早期发现大肠癌是非常重要的。便血、排便习惯改变、便便性状改变以及不明原因的贫血等都是大肠癌的早期信号。如果发现以上任何一个症状,并且持续超过一周,应该及时就医。筛查是最有效的早期发现手段,包括大便潜血、钡灌肠和结肠镜等方法。虽然结肠镜检查可能会带来一些不适,但对于有遗传史或伴侣有大肠癌的人来说,40岁以后定期筛查是非常必要的。
大肠癌是常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并且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其主要症状包括便血、排便习惯改变、粪便性状异常、腹痛以及乏力和贫血等。诊断大肠癌通常需要进行直肠指检、肿瘤标志物检测、钡剂灌肠、影像学检查和结肠镜等多种检查手段。根据TNM分期标准,医生可以确定大肠癌的具体分期,以便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大肠癌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和生物治疗等。其中,手术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化疗在大肠癌治疗中有两种作用:一是作为根治术后的辅助化疗,二是用于晚期大肠癌的股息化疗。新辅助化疗通常用于直肠癌,目的是增加保肛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降低术后局部复发率。辅助化疗则主要针对Ⅲ期大肠癌患者,可以提高5年生存率15%左右。
对于晚期大肠癌的化疗,氟尿嘧啶类药物仍然是主要选择。近年来,伊立替康和奥沙利铂的使用使联合化疗的疗效显著提高。单克隆抗体的联合方案也被广泛应用于大肠癌的治疗中,贝伐单抗和西妥昔单抗是两种常用的单克隆抗体药物。
近日,一项由中国科学家主导的研究成果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JAMA上发表。该研究报告了呋喹替尼在转移性结直肠癌三线治疗中的显著疗效。呋喹替尼是一种口服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抑制剂,经过严格的三期临床试验验证,证明其能够有效延长患者的总生存期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期。
研究结果显示,呋喹替尼治疗组的总生存期为9.3个月,而安慰剂组仅为6.6个月。同时,呋喹替尼治疗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也较对照组延长,分别为3.7个月和1.8个月。这些数据表明,呋喹替尼在大肠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新药,呋喹替尼的上市将为大肠癌患者带来新的希望。我们期待着这一创新药物能够尽快获得批准并投入临床使用,以便更多患者受益于其独特的疗效。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是大肠癌手术后的一种并发症,尽管其发生率较低,但却占据了90%以上的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病例。这种类型的肠梗阻同时具有动力性和机械性特点,与普通的术后肠梗阻有所不同,因此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若处理不当,可能会引发严重的感染、肠瘘等疾病。
自19世纪90年代以来,医生们对EPISBO的概念、特征、诊断和治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避免了许多误诊和不当治疗带来的痛苦或灾难。其发生机制与手术后胃肠自主神经系统、炎性递质、胃肠激素抑制等因素有关,腹部手术创伤、应激、腹腔内炎症、神经体液因素及药物因素也会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
EPISBO通常在术后2周内出现症状,肠蠕动曾一度恢复,部分患者已恢复饮食。其主要症状是腹胀,呈对称弥漫性;腹痛相对较轻或无腹痛;无明显肠型及蠕动波;肠鸣音减弱或消失。X线摄片显示多个液平面和肠腔内积液现象,而腹部CT扫描可见肠壁广泛水肿、增厚,肠管均匀扩张,无局部狭窄部位,无高度扩张的肠管。
治疗上,综合治疗方法包括禁食、胃肠减压及全胃肠外营养(TPN)。肠外营养支持可以有效维持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纠正负氮平衡和内失衡,使机体迅速恢复到良好的营养状态,纠正低蛋白血症及肠壁水肿,促进肠道功能恢复,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病程,有利于术后病人的康复。中医药治疗也可以作为辅助手段,通过小承气汤灌肠、针灸等方法增强胃肠道蠕动,增加肠袢血流量,降低血管通透性以及抑菌、抗感染作用。
一般来说,EPISBO可以通过保守治疗缓解治愈。但如果患者出现体温持续上升、白细胞升高、腹痛腹胀加重、明显的腹膜刺激症状,或怀疑有绞窄性肠梗阻发生时,应及时手术治疗。
大肠癌,作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分期对于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大肠癌的分期主要依据TNM分期系统。其中,T代表肿瘤本身的大小和侵犯范围,N代表淋巴结的受累情况,M代表是否有远处转移。
根据肿瘤、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的情况,大肠癌可以分为不同的期别。一般来说,分期越高,意味着肿瘤进展程度越高,治疗难度也越大。
具体来说,A期表示肿瘤未穿透肌层,也未累及淋巴结;B期表示肿瘤已穿透肌层,但未累及淋巴结;C期表示肿瘤已穿透肌层,并发生淋巴转移;D期表示有远处脏器转移。
对于早期大肠癌,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治疗效果较好。而晚期大肠癌,治疗主要以对症治疗和延长生存期为主。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大肠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许多患者在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因此,建议定期进行体检,特别是有家族史的人群,更应提高警惕。
人参皂苷Rh2作为一种具有抗癌活性的成分,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表明,人参皂苷Rh2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提高免疫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灌南县人民医院肿瘤科综合副主任医师陈军指出,大肠癌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应注意日常保养,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
大肠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主要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结肠又可分为左侧结肠和右侧结肠,分别由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组成。那么,不同部位的大肠癌发病率是否一致呢?
大肠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肠道菌群、毒素、饮食习惯等。其中,大便在肠腔内停留的时间对大肠癌的发生有重要影响。由于大肠各部位的传输力和形态特点不同,大便在各部位的停留时间也不同。升结肠需要克服重力因素,乙状结肠有暂时储存大便的功能,因此大便在乙状结肠停留的时间最长,升结肠次之,横结肠和降结肠相对较短。
研究表明,不同部位的大肠癌发病率存在差异。乙状结肠癌的发病率最高,占38%,其次是升结肠癌,占26%,横结肠癌和降结肠癌各占9%,直肠癌占18%。这说明不同部位的大肠癌的发病机制可能存在差异,需要针对性地进行预防和治疗。
肠道健康是我们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肠镜检查作为一种有效的诊断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早期发现并预防大肠癌等肠道疾病。然而,很多人对肠镜检查存在误解和恐惧,导致错过了最佳的检查时机。
实际上,肠镜检查的过程并不痛苦,且安全性也得到了大幅提高。对于有症状的人群,如反复腹痛、便血等,应立即进行肠镜检查;而对于无症状的高危人群,例如家族中有结直肠癌病史者,也需要定期接受肠镜检查。
在进行肠镜检查时,医生会通过电子结肠镜观察肠道内部情况,发现任何异常都可以及时采取措施。对于已经发现的肠道问题,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因此,我们应该正视肠镜检查的重要性,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和误解,积极参与到肠道健康的管理中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肠道健康,远离肠道疾病的困扰。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饮食结构日益丰富,肠癌的发病率也逐年攀升。许多人对肠子长瘤的良性几率感到困惑。本文将从肠癌的发病原因、症状、诊断方法以及良性肿瘤的概率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帮助大家了解肠子长瘤的相关知识。
一、肠癌的发病原因
1. 饮食因素:高脂肪、高热量、高蛋白的饮食结构以及缺乏膳食纤维的摄入是导致肠癌的主要因素。
2. 生活方式:吸烟、饮酒、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增加肠癌的发病风险。
3.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肠癌病史的人,其患肠癌的风险比普通人高出数倍。
4. 其他因素:如慢性炎症性肠病、肠道息肉等。
二、肠癌的症状
肠癌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常见的症状包括:
1. 腹泻或便秘
2. 排便习惯改变
3. 腹痛或腹部不适
4. 贫血、体重下降
5. 排便带血或黏液
三、肠癌的诊断方法
1. 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等指标,了解是否存在贫血。
2. 大便潜血试验:检测大便中是否有隐血,帮助发现早期肠癌。
3. 肠镜检查:观察肠道黏膜,发现异常情况。
4. 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了解肠道肿瘤的大小、位置等信息。
5. 肠道超声检查:观察肠道壁的厚度、肿瘤大小等。
四、肠子长瘤良性几率
肠子长瘤的良性几率取决于多种因素,如肿瘤的大小、形态、位置等。一般来说,良性肿瘤的概率较高,但具体情况还需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五、预防肠癌的建议
1. 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少吃油腻、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
2. 增加运动:每天进行适量的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有助于预防肠癌。
3. 戒烟限酒:吸烟、饮酒是肠癌的高危因素,应尽量避免。
4.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肠镜检查,早期发现肠癌。
5. 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助于预防肠癌。
放屁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生理现象,但你是否知道,频繁放臭屁可能是大肠癌的早期信号?本文将为您揭秘大肠癌的早期症状,并介绍如何通过日常保养和医疗检查来预防大肠癌。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放屁的原理。人体内的空气主要来源于食物和饮水,其中70%的空气是在进食和说话时进入的。另外30%的空气则是在食物进入大肠后,与肠道菌群作用产生的气体。这些气体通过放屁的方式排出体外。
那么,为什么有些人放屁会特别臭呢?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消化功能不良,肠道菌群失衡,导致蛋白质分解产生硫化氢和氨等有害气体;二是便秘,大便在大肠中停留时间过长,被细菌分解产生臭味。
值得注意的是,频繁放臭屁也可能是大肠癌的早期信号。当肿瘤在大肠中生长到一定程度时,会阻塞肠道,导致大便长时间停留,与细菌产生反应,产生臭味。此外,大肠癌还会引起以下症状:
1. 大便习惯改变:如便秘、腹泻、便血等。
2. 体重减轻:癌症患者往往会出现体重下降的情况。
3. 腹部疼痛:尤其是下腹部疼痛,可能是大肠癌的信号。
4. 贫血:大肠癌会导致肠道出血,引起贫血。
5. 里急后重:直肠肿瘤会刺激直肠黏膜,导致排便次数增多。
为了预防大肠癌,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纤维的食物,少吃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2. 定期进行体检:尤其是中老年人,应定期进行大肠癌筛查。
3. 注意大便情况:一旦发现大便习惯改变、便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4. 保持良好的心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提高免疫力,降低癌症风险。
在大肠癌的治疗过程中,住院期间的准备和注意事项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关键点,旨在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和遵循医生的建议。
术前检查
在手术前,医生通常会安排一系列常规检查,包括血尿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心电图、胸片和腹部B超。根据个体情况,可能还需要进行其他特殊检查,例如胃镜、肠镜、CT、消化道造影或钡灌肠。
戒烟和呼吸锻炼
为了减少手术风险,患者需要在手术前至少两周内戒烟。同时,进行深呼吸和有效咳嗽的锻炼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将有助于术后恢复。
术前谈话和准备
在手术前,医生会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详细的谈话,解释手术的过程和可能的风险。术前一天,需要进行皮肤准备和灌肠等操作。手术当天,患者需要穿上病员服,去除所有金属物品,并排空大小便。
饮食和个人卫生
在手术前两到三天,患者应该开始进食半流质饮食。一般来说,手术前12小时需要禁食,4-6小时需要禁饮。对于有肠梗阻的患者,可能需要禁食并接受补液治疗。同时,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也非常重要,包括洗头、洗澡、剪指甲和剃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