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乳腺癌患者的误区:病乱投医,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乳腺癌患者的误区:病乱投医,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发表人:智慧医疗先锋者

在一次门诊中,一位49岁的女性患者带着一大袋检查资料,显得非常焦虑和虚弱。她的乳腺彩超和钼靶检查结果显示左侧乳房上有约5厘米的肿块,皮肤红肿明显,部分皮肤有溃破。然而,当我了解到她的就医过程时,我感到非常无语。

这位患者自述在11个月前无意中触摸到左乳房有一个包块,约2厘米,不疼不痒,自认为是乳腺增生性结节。于是她在网络上看到“艾灸”可以治疗“乳房结节”,于是尝试了“艾炙”治疗一段时间,但肿块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形态出现了变化。之后,她又开始寻找秘方、吃“中药”,但左乳房结节不断增长。

患者曾到正规医院就诊,医生怀疑其左乳腺结节为“乳腺癌”,建议进行穿刺活检或手术。但她担心穿刺会导致癌细胞扩散,害怕手术后会影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因此拒绝了医生的建议,并四处打听寻找秘方,希望不通过手术治好自己的乳房结节。

总之,患者虽然到处求医问药,但她心里带着“答案”去医院找医生求证,而不是去尊重医生的意见。这种病乱投医的行为不仅耽误了病情,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提醒】

  • 身体出现问题,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就诊,相信科学,相信医学。千万别自己给自己看病,自己给自己“吃药”,否则,会延误病情!
  • 乳腺自查方法:站立镜子前,双手叉腰、挺胸、收腹,比较双侧乳房外形及大小,正常情况下,两侧乳房大小也可以有差异。异常情况主要包括:乳头溢液、皮肤皱缩、酒窝征。举起左侧上肢,用右手食指、中指及无名指缓慢、稳定、仔细触摸左侧乳房,采用地毯式的检查方法,从外侧开始缓慢、螺旋地触摸乳房一周。注意不要遗漏乳房近腋窝、锁骨的部位以及乳房下部。如果发现乳腺或腋窝有异常肿块,则需要进一步检查乳腺B超、乳腺钼靶、乳腺核磁等。如果怀疑乳腺结节有恶性可能,则可以穿刺或手术活检确诊。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乳房皮肤原位癌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乳腺癌患者在接受辅助化疗时,需要注意多个方面。首先,在化疗前,应充分评估患者的脏器功能,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检测。化疗药物的给药顺序也至关重要,需要考虑药物的局部刺激性、相互作用以及细胞动力学原则。对于骨髓毒性,化疗药物可能引起白细胞、血小板和红细胞的下降,需要密切监测并采取相应措施。心脏毒性是另一个重要问题,蒽环类药物可能导致心脏功能损害,需要定期评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此外,化疗药物的使用与第二原发肿瘤的发生有关,需要控制环磷酰胺和蒽环类药物的累积剂量。最后,化疗可能引起生殖毒性,导致停经,需要向患者解释可能的影响和保护措施。

  • 肿瘤体质主要指身体呈现寒性体质的人。根据中医理论,寒性体质是由于身体内部阴气过剩,导致对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的功能减弱,以至身体对热量吸收减少而呈寒性。手脚冰凉是寒性体质最典型的症状,这在中医里被称为“闭症”,即不通,受到天气转凉或身体受凉等因素的影响,致使肝脉受寒,肝脏的造血功能受到影响,导致肾脏阳气不足,肢体冷凉,手脚发红或发白,甚至出现疼痛的感觉。

    阳虚体质的常见表现包括手脚冰凉、怕冷,易感冒;易疲劳、浮肿,口唇色淡、舌苔发白;大便稀,容易腹泻;小便色淡,尿频、尿量多;食欲较差,吃东西常觉得没有味道。

    肿瘤体质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气阴两虚、肝郁气滞型、脾虚痰湿型和脾胃虚弱型。每种类型都与特定的癌症相关联。例如,气阴两虚型主要与肺癌、食管癌相关;肝郁气滞型主要与乳腺癌相关;脾虚痰湿型主要与结、直肠癌相关;脾胃虚弱型主要与胃癌相关。了解自己的体质类型可以帮助预防和早期发现癌症。

  • 高脂血症,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是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促进因子。Hein类药物作为重要的降低血脂药物,已广为人知。然而,近期研究表明,这类药物可能还具有预防乳腺癌发生和死亡率的作用。

    过去的一些研究报告显示,Hein类药物可以降低乳腺癌特异性死亡率(BCD),但这一结论尚未得到充分证实。为了证实这一结论,新西兰学者对近1.5万名患者的资料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发现,诊断乳腺癌后使用Hein类药物可以显著降低乳腺癌特异性死亡率,特别是对雌激素受体阳性(ER)患者、绝经后妇女和晚期肿瘤妇女中具有更明显的作用。

    研究人员系统收集并分析了2007年至2016年期间在四个新西兰乳腺癌登记处14,976名女性乳腺癌患者的资料,研究内容包括药物使用、出院和死亡记录,以分析诊断后使用阿托伐他汀、普伐他汀和/或辛伐他汀等药物的应用情况,通过中位4.5年随访,以澄清Hein类药物与乳腺癌特异性死亡之间的关联。

    总体而言,27%的女性在被诊断出患有乳腺癌后服用了Hein类药物。在排除了相关合并症、伴随药物使用、年龄和其他临床因素等混杂因素后,研究人员观察到使用Hein类药物可使乳腺癌特异性死亡风险降低26%(调整后的风险比:HR: 0.74;0.63-0.86)。

    研究者还发现,Hein类药物对乳腺癌特异性死亡的降低作用,在不同乳腺癌分子亚型中并不相同。其中,在雌激素受体(ER)阳性患者(HR:0.77; 0.63-0.94)、绝经后女性(HR:0.74; 0.63-0.88)和IIIb、IIIc或IV期疾病患者(HR:0.65; 0.49-0.84)更为明显,而对早期疾病和绝经前妇女没有作用,具体原因尚待进一步澄清。

  • 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是手术,包括乳腺、皮肤、皮下组织和乳房的切除,以及腋窝区脂肪淋巴组织的整块切除。由于手术范围大,创伤大,切口张力高,术后可能出现肩关节功能障碍等后遗症,部分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困难,并可能引起局部淋巴回流受阻导致上肢水肿。因此,乳腺癌手术后的上肢功能锻炼至关重要,可以明显改善患侧上肢局部淋巴回流和肩关节的功能。

    科学的、有针对性的、循序渐进的功能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每天进行10-15分钟的锻炼,逐步增加活动量和活动范围,但要避免过度运动,训练的目标是第二天不感到疲劳疼痛。通过这样的锻炼,患者可以尽可能完全恢复自理日常生活和部分家务活动,从而最大程度地改善肩关节的功能。

  • 在2020年发布的CSCOBC指南中,分层治疗模式被特别强调。这种模式在晚期乳腺癌的治疗中尤为重要,因为患者的既往治疗方案、用药顺序和用药时长各不相同,复发转移后的肿瘤转移部位和转移灶分子分型也不同,很多患者存在多次进展和多药耐药情况。因此,个体化的治疗原则显得尤为重要。

    2020版《指南》根据既往治疗方案和药物选择对患者进行分层,充分考虑先期治疗对后续治疗的影响,重视对患者的全程管理,这更适合中国的临床实际情况。对于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治疗,抗HER2治疗的合适人群被分为两类:包括未使用过曲妥珠单抗或使用过但符合再使用条件的患者(分层一),以及曲妥珠单抗治疗失败患者(分层二),即原发或继发耐药的患者。对于第一类患者,THP方案是I级推荐,考虑到目前医保政策和性价比,TXH仍为I级推荐,吡咯替尼+卡培他滨(2B)是新增的III级推荐。对于属于分层二的患者,吡咯替尼+卡培他滨调整为唯一I级推荐(1A),吡咯替尼单药和TKI联合其他化疗成为了III级推荐(2B)。

    吡咯替尼在2020版《指南》中被放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吡咯替尼的I级推荐理由在于循证医学证据更加充分、证据级别大幅提升以及进入医保目录。吡咯替尼的临床研究结果已经在国际同行中引起巨大反响,《指南》将我国优秀的原研药放在重要位置,也有助于吡咯替尼等走向国际市场,希望这种我国优秀的原研药能在不久的将来进入国际指南。

    随着我国医学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创新环境的不断改善,中国药企的研发实力也在不断增强。吡咯替尼是我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HER2靶向药物, 是中国医药科技工作者的智慧结晶,是中国民族医药企业的骄傲。我们希望这种优秀的原研药不仅惠及中国乳腺癌患者,也能帮助国外的乳腺癌患者改善生存,提高生存质量。

  • 乳腺癌患者在完成治疗后,复发和转移始终是他们最担心的问题。乳腺癌的复发和转移也存在高峰期,这些高峰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治疗方法、环境、个人情绪和药物等。要最大限度地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并减少复发几率,必须在治疗的每个阶段进行有效管理。

    第一个高峰期是在治疗后5年之内,因此辅助治疗应坚持五年。第二个高峰期通常在术后7~8年,尤其是激素依赖型乳腺癌患者。复发的主要原因是患者和家属对疾病的认识不足,不能长期坚持治疗并定期随访,导致复发或转移。定期随访对于及时发现早期复发的人群至关重要,为及早治疗奠定基础。

    乳腺癌患者应在术后2年内每隔4~6个月到医院复查。复查项目包括问诊、体格检查、胸片、上腹B超和乳腺肿瘤标记物检查等。早期的乳腺癌转移的机会越小,中晚期治疗效果不如早期的癌症。因此,应监测患者的基本情况和乳腺癌转移部位的情况,并进行随访。早期的乳腺癌可在1年中进行2-3次复查,每隔4~6个月复查;中晚期乳腺癌患者建议3个月复查一次。监控早期的复发情况,越早发现对治疗越好,疗效也越好。

    理论上,乳腺癌复发的时间节点暂无定论,与肿瘤的类型、患者的年龄和体质密切相关。生活调理和饮食护理有一定预防作用。乳腺癌患者首先需要相信自我的生存能力,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疾病;其次,遵医嘱定期复查,一旦癌细胞出现转移,在其早期及时采取合理、正确的方法进行干预。

    要合理地规避乳腺癌的复发,需要规范治疗和定期复查。一些乳腺癌患者或家属在手术完成出院以后,可能会放松警惕,不按照医嘱按时服药并定期到医院做检查,这种错误的观念可能会引起乳腺癌的再次复发,甚至后果比之前还要严重。因此,术后出院后,一定要按照医生的相关建议,完成相关的辅助治疗,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情绪管理也非常重要。乳腺癌患者可能会因为病痛或手术带来的缺陷而使自己一直沉浸在抑郁的情绪中。消极情绪不仅对身体大大不利,还会对乳腺癌的预后产生不良影响,增加死亡的风险。因此,当感到低落时,可以尝试通过深呼吸、听音乐、跟亲友倾诉等方式来缓解。如果无法调节,建议及时咨询心理医生进行干预。

    90%以上的早期乳腺癌病人经过规范、系统的个体化治疗后,能够获得长期生存,85%以上可获得痊愈。即使乳腺癌一旦出现复发或转移,在复发转移的初期获得及时而规范的治疗,仍有机会获得很长的生存时间。

  • 一项最新的研究表明,乳腺癌家族史阳性并不会增加年轻乳腺癌患者的不良预后风险。这项研究结果发表在《英国外科杂志》上,研究人员对在英国2000年至2008年确诊的40岁及以下的2850名年轻乳腺癌患者进行了前瞻性研究散发及遗传性乳腺癌研究。

    研究发现,在发达国家,大约25%的乳腺癌病例的发病与遗传相关。这些患者通常在更年轻的年龄段被诊断出乳腺癌。然而,关于乳腺癌家族史如何独立影响年轻患者的预后,目前还不清楚。

    研究人员收集了患者及肿瘤的特点、治疗、乳腺癌和卵巢癌家族史等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了15年的研究。结果显示,大多数(65.9%)的患者没有乳腺癌或卵巢癌的家族史,而剩下的34.1%的患者有以上至少一种肿瘤的家族史(直系亲属或者旁系亲属)。

    与没有家族史的患者相比,有家族史的患者有3级肿瘤的比例更大(63.3%比58.9%),肿瘤HER-2阳性率较低(24.7%比28.8%)。研究中位随访5.9年。估计5年远处无病生存率——或者浸润性乳腺癌从诊断到出现远处复发或死亡的时间间隔——家族史阳性组为77.4%,而家族史阴性组为74.9%。

    虽然这项研究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生存曲线存在偏差和缺乏对患者自我报告家族史的独立确认,但研究结果表明,乳腺癌家族史不是影响年轻乳腺癌患者疾病复发的独立预后因素。

  • 我记得那天,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照亮了整个房间。妈妈躺在床上,脸色苍白,眼神空洞。她的肠梗阻已经持续了好几天,医生说她需要补充足够的营养才能恢复健康。我决定去京东互联网医院寻求专业的营养建议。

    在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在线平台上,我遇到了公共营养师**。她温柔而专业,问我妈妈的具体情况。我告诉她,妈妈因为肠梗阻而无法进食,体重急剧下降,主治医生建议我们给她补充蛋白粉。**医生听完后,安慰我说:“别担心,我们会找到最适合你妈妈的蛋白粉。”

    她向我推荐了一款乳清蛋白,解释说这种蛋白质分子小,消化吸收率更高,非常适合妈妈目前的状态。我心中一块石头落地,感激地向她道谢。**医生还建议我给妈妈搭配复合维生素一起使用,以确保她在恢复期能够获得足够的营养。

    回到家后,我立即给妈妈准备了蛋白粉和复合维生素。看着她小心翼翼地喝下第一口,我心中充满了希望。接下来的几天里,妈妈的状态逐渐好转,她的脸色开始恢复,体重也开始稳步上升。每当我看到她吃下一口蛋白粉时,我的心中都会涌起一股暖流。

    这次经历让我深刻理解了营养的重要性,也让我更加珍惜健康。感谢京东互联网医院和**医生,他们的专业建议和关心帮助我们度过了难关。现在,妈妈已经完全康复了,我们一家人都在努力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希望每个人都能像我们一样,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

    肠梗阻恢复期营养调理指南 常见症状 肠梗阻恢复期的患者可能会出现消瘦、营养不良、腹胀、便秘等症状,需要特别注意营养补充和肠道健康。 推荐科室 消化内科或营养科 调理要点 1. 在医生指导下,逐渐恢复正常饮食,避免过度进食或食用难以消化的食物。 2. 选择易于消化吸收的蛋白粉,如乳清蛋白,帮助补充营养。 3. 保持肠道健康,避免便秘,必要时可以使用轻泻剂或益生菌制剂。 4. 如果有需要,补充复合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确保身体各项功能正常运转。 5. 定期复查,监测身体恢复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营养补充计划。

  • 浆细胞乳腺炎是一种常见的乳腺疾病,尤其在年轻女性中。虽然这种疾病形成乳腺癌的可能性非常小,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乳房疼痛、红肿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对于浆细胞乳腺炎的治疗,我们采用了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包括内服中药、外敷特制中药和理疗等多种手段。这种综合治疗方法效果显著,大多数患者不需要手术治疗。即使需要手术,术后恢复也相对较快,结节通常在2个月内消失。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没有白细胞升高的症状,患者不需要接受抗生素治疗。

  • 脑转移瘤是成人最常见的颅内肿瘤之一,发病率约为8.3~14.3/10万人/年。它是原发性脑肿瘤的3~10倍,且在所有肿瘤患者中,约有20%~40%发生脑转移。最常见的原发肿瘤类型依次是肺癌(50%)、乳腺癌(15%~20%)、黑素瘤(10%)、结直肠癌(3%~8%)和肾癌(2%~6%)。

    脑转移瘤主要通过血行转移方式传播,多分布在脑内血流丰富的区域。80%的病灶发生在大脑半球,15%在小脑,5%在脑干。某些肿瘤类型如前列腺癌、子宫癌、消化道恶性肿瘤、乳腺癌等更常见于后颅窝转移。除了血行转移外,脑转移瘤的转移机制还包括直接侵袭、经蛛网膜下腔转移和经淋巴系统转移。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荧光原位杂交、测序等方法进行分子病理在脑转移瘤诊治中越来越重要。常见的检测靶基因包括肺癌相关的EGFR、KRAS、ALK、ROS1、MET和RET;乳腺癌相关的HER2、BRAC1/2;黑色素瘤相关的BRAF、NRAS、TERT;结肠癌相关的APC、BRAF和RAS;以及肾癌相关的VHL、BAP1及PBRM1等。

    脑转移瘤患者的临床症状通常由特定位置的直接肿瘤受累、瘤周水肿和占位效应导致。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头痛、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和/或癫痫发作。高达90%的患者在诊断时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首选的诊断方法是头增强MRI检查,病理诊断是确诊的“金标准”。需要与胶质瘤、脑脓肿、PCNSL、脑膜瘤等进行鉴别。

    脑转移瘤的治疗方案包括局部治疗、系统治疗和缓和医疗。局部治疗包括手术切除和放射治疗,后者包括全脑放疗、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和预防性颅脑照射。系统治疗随着重要基因突变的识别鉴定以及具有更好中枢神经系统渗透性药物的出现,具有广阔前景。免疫治疗也取得了重要进展,针对黑色素瘤及肺癌脑转移瘤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临床试验均取得较好结果。缓和医疗的目的是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强调患者对生命终末期治疗决策的参与。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