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肺占位是一个影像学概念,指的是在胸片或胸部CT扫描中发现肺部出现了不该存在的物质,导致正常肺组织受到压迫或移位。这种异常情况通常以团块影或球形病变的形式出现,并占据一定的空间。
肺占位可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种类型。良性肺占位包括肺部炎症性病变、肺结核、肺错构瘤、肺囊肿、肺血管瘤等;而恶性肺占位则可能是肺癌、肺部淋巴瘤、肺肉瘤、肺转移癌等。需要注意的是,肺占位并不等同于肺癌,尽管肺癌是最常见的肺占位类型之一。
对于典型的肺占位,CT扫描可以初步判断其良恶性和原发性或转移性。例如,如果病灶较大,具有分叶、毛刺征和周围浸润性改变,或者伴有淋巴结肿大或单侧胸水,可能是恶性肿瘤。相反,如果占位性病变发生在上叶前尖段、下叶背段,周围有渗出性改变,边界不清,部分有结核厚壁空洞或钙化,可能是结核。某些炎症性病变也可能在CT扫描中显示为肺占位,例如肺曲霉菌病,经过抗真菌治疗后病灶会逐渐缩小。
然而,有些罕见的先天性疾病也可能表现为肺占位。例如,肺隔离症是一种先天性肺发育畸形,胚胎时期一部分肺组织与正常肺主体分离,单独发育形成无呼吸功能囊性包块。这种疾病在影像学检查中与肺部肿瘤非常相似,容易被误诊为肺癌。
因此,当胸部CT报告显示肺占位时,需要结合患者的年龄、症状、既往病史和家族史等信息进行初步判断。然后,根据占位病变的位置和大小选择合适的诊断方法,例如气管镜检查或肺穿刺活检。如果高度怀疑恶性肿瘤,可能需要直接进行手术切除。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一项大型III期临床研究证实,肺癌术后辅助治疗中,靶向治疗可显著延长患者无瘤生存期,并降低复发和死亡风险。这一成果首次强有力地证明了靶向治疗可以从肺癌晚期提前至中早期,手术切除肿瘤后立即进行EGFR-TKI辅助治疗2年,相比于术后化疗,能够延长患者无瘤生存期10.7个月,复发和死亡风险降低40%。该研究结果发表在顶级肿瘤学杂志《The LANCET Oncology》上。
肺癌精准治疗的引领者们,随着他们的成果不断在临床应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从最初的平均9个月提升至今的40多个月。越来越多的人相信,肺癌可能成为“用药控制的慢性病”。具体来说,术后2年内使用吉非替尼治疗,与辅助化疗相比,足足增加了10.7个月的“无瘤生存”,靶向用药中位数为28.7个月,辅助化疗为18个月。而且吉非替尼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既往报道一致,未出现间质性肺病。
这项研究是全球范围内第一次强有力地证明术后靶向药辅助治疗是可取、可行的,为患者提供了化疗、放疗之外的第三条路,也是首次成功将靶向治疗从肺癌晚期推前至早期。该成果明年将改变中国肺癌临床治疗方案,标志着吉非替尼或将成为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辅助治疗的重要选择之一,再也不单只“手术-化疗/放疗一条龙”。展望未来,明年起将多一种术后方案!
电磁导航支气管镜(ENB)是一种基于电磁定位技术和高分辨螺旋CT的先进诊疗方法。它可以精确地到达肺部的任何区域,包括那些传统气管镜无法到达的部位。这种技术通过预先规划的导航路径和超细操作导管,能够“无死角”地观察病变处并进行活检取样和消融治疗,特别适用于直径大于或等于8mm的肺外周病变和需要组织病理诊断或微生物学证据的良性病变。
ENB的主要优势在于其导航定位系统,能够精准地定位肺内微小结节,进行定性和精准消融治疗。该技术不仅可以对早期肺癌进行根治性治疗,还可以对原本无法定性的病变进行确诊及治疗。相比于传统支气管镜检查,ENB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和安全性。
然而,ENB也存在一些禁忌症,例如近期急性心肌梗死、活动性咯血、血小板计数低于60×109/升或未纠正的凝血障碍等。因此,在进行ENB检查前,医生需要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全面评估。
ENB检查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气胸、出血、缺氧和肺部感染等。这些并发症的处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遵循相关指南和标准操作程序。
肺癌手术后辅助治疗的选择取决于患者的病情分期。对于IA期的患者,通常不需要进行辅助治疗。然而,对于IB期的患者,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如果患者的肿瘤是T2aN0M0分期,国内的倾向是避免辅助治疗。但是,如果患者被认为是高风险的,例如存在低分化肿瘤、脉管侵犯、脏层胸膜侵犯、STAS、姑息性切除或病理亚型以实体型或微乳头为主的腺癌,可能需要考虑化疗。值得注意的是,放疗通常不是IB期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对于IIA期(T2bN0M0)和IIB期(T2N1M0、T3N0M0)的患者,推荐使用含铂双药化疗。如果检测到EGFR敏感突变,可能会选择埃克替尼或奥西替尼作为治疗方案。
对于III期(包括IIIA和IIIB期)的部分可手术患者,手术后可能需要进行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需要注意的是,能够手术的患者在手术前可能已经接受了辅助治疗,手术后的病理结果可能会调整分期。
肺部磨玻璃结节的治疗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近日,某指南中提到,非实性结节(即磨玻璃结节)主要是原位腺癌或微浸润腺癌,手术切除后的5年无病生存率高达100%。这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
肺结节通常分为钙化结节和非钙化结节两大类。其中,非钙化结节又可细分为实性结节和亚实性结节。亚实性结节进一步分为非实性结节和部分实性结节。非实性结节即我们常说的磨玻璃结节(Ground Glass Nodule,GGN),而部分实性结节则是磨玻璃结节含有实性成分,也被称为混杂磨玻璃结节(mix GGN)。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手术切除可以显著提高生存率,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磨玻璃结节都需要手术。实际上,许多偶然在CT图像上发现的磨玻璃结节会自行消散,或者不会进展成具有临床意义的肺癌。因此,是否需要手术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结节的大小、形态、位置等。
在肺结节的Lung-RADS分类建议中,即使对于大于30mm的磨玻璃结节,也只推荐进行间隔6-12个月的低剂量CT随访。因此,对于超过8mm的磨玻璃结节,并不一定需要立即手术。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结节的特点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总之,肺部磨玻璃结节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虽然手术切除可以提高生存率,但并非所有的磨玻璃结节都需要手术。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肺部肿瘤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类。良性肿瘤中,错构瘤是最常见的一种,其他还包括炎性假瘤、硬化性血管瘤等少见类型。恶性肿瘤则更为复杂,除了肺癌,还有恶性淋巴瘤、肺癌肉瘤、肺母细胞瘤等多种类型。
肺部良性肿瘤的特点是细胞增殖缓慢,不会扩散到全身或转移。常见的良性肿瘤有错构瘤,这种肿瘤的组织结构与正常组织不同,由不同比例的软骨、腺体、平滑肌、血管、脂肪以及纤维组织等构成。有时需要通过组织检查来与其他良性肿瘤进行区分。另外,还有一些少见的良性间皮细胞瘤,如炎性假瘤、硬化性血管瘤、结核瘤等,以及其他肉芽肿病。
相比之下,肺部恶性肿瘤的危害性更高。除了肺癌外,还有恶性淋巴瘤、肺癌肉瘤、肺母细胞瘤等多种类型。恶性肿瘤的特点是细胞增殖快速,容易扩散到全身或转移,治疗难度也更大。
肺癌是当前全球范围内最致命的癌症之一。了解肺癌的基础知识、病因、早期症状、诊断方法和治疗方式对于预防和治疗肺癌至关重要。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这些方面的内容。
肺位于胸腔内,分为左肺和右肺。它们的主要功能是吸入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
肺癌是指肺组织支气管上皮细胞或肺泡上皮细胞恶变后形成的癌细胞。根据病理类型,肺癌可以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包括腺癌、鳞癌、大细胞癌、腺鳞癌等类型。不同类型的肺癌在治疗和预后方面有显著差异。
吸烟和大气污染是导致肺癌的主要原因。生活环境污染,如家居使用刺激性的装饰材料、油烟、不全燃烧的煤产生的一氧化碳等也可能增加肺癌的风险。
肺癌的早期症状可能包括咳嗽、咯血、胸背痛、胸闷等。这些症状可能被误认为是其他疾病的表现,因此在出现这些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肺癌的诊断通常需要进行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影像学诊断技术包括胸部CT、全身PET等;病理学诊断技术包括纤维支气管镜、经皮肺肿块穿刺、淋巴结活检、痰找癌细胞、胸水中找癌细胞等。
肺癌的治疗方式通常包括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不同类型的肺癌可能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法。靶向治疗是针对具有特定基因突变的肺癌患者的治疗方式,有效率高、控制时间长、毒副反应轻微。
基因检测对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尤其重要。通过基因检测可以确定肺癌患者是否有驱动基因突变,并选择相应的靶向治疗方案。研究表明,接受精准靶向治疗的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
化疗适用于体能状况良好、没有严重心血管或肺功能障碍、血常规和肝肾功能正常的患者。化疗后需要定期复查血常规和血生化,以便及时纠正可能出现的骨髓抑制和肝功能损害。
根据美国《科学》杂志的研究,肺癌可以在体内隐秘发展长达20年。这个发现给我们带来了重要的启示。
首先,肿瘤细胞的演变时间很长,这为我们提供了早期发现的可能。如果肿瘤在单克隆状态下,治疗起来相对容易。其次,相比于化疗和放疗,针对这种情况,外科手术切除(甚至可能包括局部放疗)仍然是不可替代的治疗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
肺癌是全球男性和发达国家女性死亡率最高的癌症类型,在中国也占据着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首位。根据癌细胞组织学特征,肺癌可以被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两大类。非小细胞肺癌又可以细分为鳞状细胞癌、肺腺癌和大细胞癌等亚型。
肺癌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病理诊断和分期检查等多种手段。其中,病理诊断是金标准,包括细胞学和组织学两种方法。免疫组化和基因检测也在肺癌的诊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肺癌的治疗策略主要基于肿瘤组织学和驱动基因的检测结果。对于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等多种方法可以被采用。其中,靶向治疗针对特定的驱动基因突变,如EGFR、ALK、ROS1等,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对于小细胞肺癌,化疗、放疗和生物免疫治疗等多学科联合治疗模式是常用的治疗手段。
肺癌晚期可能会出现多个器官的转移,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威胁。以下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转移部位及相应的症状:
1. 脑转移
小细胞肺癌和腺癌类型的患者可能会出现无明原因的头痛、呕吐、视觉障碍以及性格、脾气改变等症状,这可能是肺癌转移到脑部引起的颅内高压或脑神经受损所致。头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呕吐多出现在头痛激烈时,特点为喷射性呕吐;视力障碍则说明肿瘤已经影响压迫或侵犯到视神经。除上述常见症状之外,肺癌脑转移还可能出现复发、阵发性黑蒙、猝倒、意识障碍、血压增高、脉搏减慢等症状,严重者可能会因肿瘤压迫产生脑疝导致呼吸停止,危及生命。
2. 骨转移
大约有50%的肺癌患者最终会出现多个部位的骨转移。骨转移早期一般无任何症状,但骨同位素扫描可发现有病变的骨骼。骨转移症状与肿瘤转移的部位、数量有关,如肺癌肋骨转移引起的胸痛,多表现为胸壁部位局限的、有明确压痛点的疼痛。脊髓转移引起后背部正中或病变部位疼痛,而四肢或躯干的骨转移引起该部位的局限性疼痛。虽然骨转移并非直接威胁肺癌患者生命的原因,但如肿瘤转移到机体承重骨如颈椎、胸椎、腰椎等部位则可造成瘫痪的严重后果。
3. 肝转移
肝脏也是肺癌常见的转移部位,约有28-33%的肺癌出现肝转移。肝转移是原发性肺癌的癌细胞脱落后通过血液循环侵入肝脏并在肝脏种植生长,肝转移可以是单发或多个结节转移灶。最常见的症状为肝区疼痛,为持续性涨痛,同时可伴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肝功能受损的表现。
4. 肾及肾上腺转移
肾及肾上腺均是肺癌晚期出现血道转移的结果,约有17%-20%的肺癌患者出现肾及肾上腺转移,患者常无症状,有部分患者可出现肾区涨痛,但很少出现影响肾功能的情况。
5. 其它部位转移
肺癌除上述几种常见转移部位外,较少见的转移部位有皮肤、皮下组织、肌肉、腹腔内、心脏等部位的转移,症状常与转移部位相关。如转移到心脏可出现胸闷、心悸甚至气急、晕厥、心律紊乱等症状。
6. 转移临床表现
晚期肺癌压迫邻近器官组织或发生远处转移时,可以产生多种症状,包括但不限于:压迫或侵犯膈神经引起同侧膈肌麻痹;压迫或侵犯喉返神经引起声带麻痹声音嘶哑;压迫上腔静脉引起面部颈部上肢和上胸部静脉怒张皮下组织水肿上肢静脉压升高;侵犯胸膜引起胸腔积液,多为血性;癌肿侵入纵隔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上叶顶部肺癌可以侵入和压迫位于胸廓上口的器官或组织,产生胸痛颈静脉或上肢静脉怒张水肿臂痛和上肢运动障碍,同侧上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面部无汗等颈交感神经综合征。
肺癌是全球范围内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手术切除仍然是治疗早期肺癌的首选方案。然而,肺癌侵犯上腔静脉(SVC)曾被认为是手术禁忌症,这部分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8%。近30年的文献报道结果显示,这一观念可能需要更新。接受SVC切除重建的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30%。最新版的TNM分期系统已经将T4N0-1M0肿瘤列为IIIA期,考虑到这一点。
SVC受累的形式包括中央型肿瘤直接侵入SVC开口(T4)或转移性淋巴结侵犯(N2)。此外,肿瘤也可能与纵隔结构分离或粘连。患者可能会出现SVC阻塞综合征。为了更好地了解肺癌侵犯上腔静脉的治疗和预后,专家撰写了一篇综述。
在进行手术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以确定是否有手术指征。通过影像学技术或活检来诊断是否为N2,并排除远处转移的患者。术前还应进行肺功能检查,因为可能需要进行全肺切除术。完整切除SVC通常需要牺牲膈神经,因此双侧膈神经受累是手术禁忌症。
手术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外科医生的偏好。大部分情况下可以通过标准的后外侧开胸进行手术,但也可以采用其他方法,例如正中开胸、半蛤壳状切口、经颈胸骨劈开径路、联合颈部切开和开胸手术。需要建立下肢大口径静脉通道,以确保在SVC夹紧时维持血容量。
SVC切除重建可以通过部分或完整切除完成。当肿瘤只侵犯SVC的一小部分时,可以通过局部阻断钳控制血管后予以整块切除。根据血管缺损的大小,可以尝试一期缝合或用自体心包/假体来进行补片修补。这种技术避免了外源性假体移植后的潜在感染风险。如果SVC需要切除的直径在50%以上时,则有必要进行假体移植。
完全切除时,SVC需要完全夹紧血管以控制出血。应在奇静脉上方夹紧SVC以保留部分血流量以防大脑缺氧。然而,如果肿瘤解剖学认为不可行,则SVC可以长时间夹闭,实验动物模型中可长达60分钟。慢性SVC综合征患者夹闭后血流动力学后遗症很少。然而,用夹子急性闭塞SVC可能会引起多种不良血流动力学反应。
完整的SVC切除重建可以进行原位移植、环形聚四氟乙烯移植或心包管形联合或不联合腔静脉分流术。对于侵犯近端和右无名静脉的肿瘤,移植物应连接右心房和左无名静脉,随后切除SVC。只需保留一侧无名静脉,因为血管横断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单侧手臂肿胀好转。有时推荐全身肝素化,通常无需体外循环。
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高达40%和14%,大部分为呼吸系统并发症。移植物感染的发生率可高达7%,仅次于继发性肺部感染性并发症。诱导治疗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增加相关。早期移植物血栓形成(1个月内)高达11%。移植晚期血栓形成有报道高达30%。建议术后予以抗凝治疗,口服华法林3-6个月。
SVC切除重建中晚期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8.5-40.0个月,5年生存率可达30%。N2相比N0/N1患者预后较差,但无统计学差异。全肺切除患者的预后较差。虽然诱导治疗会增加围手术期并发症相关,但是也可增加无病生存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