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主要特征是慢性高血糖。长期的高血糖状态可能会对眼、肾脏、神经、心血管等多种组织造成损伤,导致功能缺陷和衰竭。因此,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法对于糖尿病患者至关重要。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糖尿病的综合治疗方法。
首先,饮食控制是基础。科学的饮食习惯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减轻胰岛的负担,纠正代谢紊乱,控制体重在合理范围内,并有助于血糖达标。患者需要制定每日总热量,定时定量进餐,选择低脂低糖的食物,并采取少食多餐的方式。
其次,合理的运动是手段。持之以恒的运动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纠正高血糖,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减轻体重,改善血脂水平,改善心血管功能,增强适应性和劳动能力。
第三,病情监测是保障。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自我血糖监测,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病情不稳定或血糖波动大时,需要每天监测血糖;病情稳定或已达血糖控制目标时,则可以每周监测1~2天,每天4~7次。
第四,药物治疗是武器。正确选择和使用降糖药物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有效控制血糖,减轻胰岛抵抗,保护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第五,心理疏导不可少。糖尿病治疗可能会使患者感到生活受到限制,病情变化时产生沮丧、悲观甚至情绪抑郁。愉快的心理状态能够帮助患者尽快走出心理误区,利于病情的控制并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第六,预防并发症是为了生活好。糖尿病是一种生活方式病,虽然我们不能改变遗传易感性,但可以通过早期血糖达标来预防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
最后,教育管理是核心。糖尿病教育可以帮助患者获得正确的糖尿病防控知识,科学地制定糖尿病防治计划,实现“早诊断、早治疗、早达标、早获益”的目标。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在糖尿病的综合治疗中,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是三个重要的指标。胰岛素种类繁多,治疗方案各异。短效胰岛素和超短效胰岛素在作用时间和峰值上有明显差异,这影响了血糖的控制。超短效胰岛素的作用时间一般维持到3-3.5小时,而短效胰岛素的作用高峰在2-4小时,作用时间长达6-8小时。因此,使用不同类型的胰岛素会导致餐后血糖的变化模式不同。正确评估胰岛素剂量的标准应该是餐前血糖和餐后胰岛素高峰尾声时候的血糖比较,而不是仅仅关注餐后2小时血糖。饮食结构对血糖的影响也很大,合理的饮食可以减缓血糖的升降幅度。对于一些患者,可能需要更换超短效胰岛素或同时使用长效胰岛素来保持血糖的稳定。
我记得那天,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照亮了整个房间。我的心情却像外面的天气一样阴沉。老人家,我的父亲,最近总是抱怨说吃药太难了。他的糖尿病药,捷诺维,实在是太大了,吞咽困难。看着他每次吃药都要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我心疼不已。
我决定上网查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他。搜索引擎上出现了很多结果,但我最终锁定了京东互联网医院。毕竟,网上有太多的信息,真假难辨,还是专业的医生更可靠一些。
我登录了京东互联网医院,很快就和一位全职医生取得了联系。医生问我为什么需要打碎药物服用,我解释了老人吞咽困难的情况。医生告诉我,捷诺维不是缓释胶囊,而是片剂,可以打碎服用。听到这个消息,我如释重负。
医生还提醒我,服药后要注意监测血糖情况,根据疾病情况考虑是否需要调整用药。我感激地向医生道谢,心中充满了感激和安慰。有了医生的建议,我可以更好地照顾父亲了。
在这次咨询中,我深深体会到了京东互联网医院的便捷和专业。它不仅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还让我感受到了医生们的关心和耐心。他们的服务让我在照顾父亲的过程中少了一份焦虑和困扰。
我想问问大家有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啊?如果有,京东互联网医院真的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健康没有小事,平日里大家也要多注意身体,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不方便的话就去京东互联网医院,真的方便!
中国正面临肥胖和糖尿病的双重挑战。根据2002年的调查数据,中国成年人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而在大城市中,这些数字更高,分别达到30.0%和12.3%。儿童肥胖率也在增加,已达到8.1%。虽然全国范围内的肥胖调查数据缺乏,但地区性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成人肥胖呈现逐渐上升趋势。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超重和肥胖症之比为8:1,表明中国肥胖症发病率的潜在上升危险性很大。
肥胖症被认为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包括遗传和环境因素。脂肪积聚是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的后果,但这一能量平衡紊乱的原因目前尚未阐明。治疗肥胖症主要包括减轻和维持体重的措施和对伴发疾病及并发症的治疗。医学营养治疗、体力活动和认知行为治疗是肥胖管理的基础,也是贯穿始终的治疗措施,相当一部分患者通过这些措施可以达到治疗目标,但在必要的时候以及特定患者也应该积极采取药物或者手术治疗手段以达到控制体重增加或减轻体重,减少和控制并发症的目的。
中国目前有超过1亿的人口患有糖尿病。中国成年人糖尿病的患病率从1980年的0.9%上升至2010年的11.6%,再次证实我国可能已成为世界上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糖尿病前期人群高达50.1%。即使这样的医疗状况也已经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国家医疗支出花在糖尿病上的占总支出的比例从1983年的1.96%上升至2007的18.2%,达2000亿人民币,预计2030年达3600亿人民币。糖尿病患病率的迅速增加与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密不可分,并且不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才是中国2型糖尿病流行的首要因素。文化教育程度的提高和医疗保健的投入增加跟不上快速的经济发展,使得健康教育不够普及、公众健康意识缺乏、自我保健意识不足,容易产生不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经济的发展也带来环境污染,给公众健康带来危害,其中有些物质如双酚A已经被证明与糖尿病发病有关。另外长时间工作、睡眠的减少、工作的变动、精神压力增加也是增加糖尿病发病率不容忽视的问题。
预防糖尿病应采取高危人群优先的策略,应根据糖尿病风险程度进行针对性筛查。2013年版指南首次提出中国糖尿病风险评分表,总分≥25分者应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筛查。药物安全性、有效性和费用仍是选择治疗时考虑的关键因素,上市时间长、经过大型临床试验和其他循证医学证明具有良好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药物被放在优先位置上。除了与西方国家相同的一线治疗药物二甲双胍,中国糖尿病指南推荐可供选择的一线药物还包括胰岛素促泌剂和α糖苷酶抑制剂,有证据表明后者尤其适用于中国患者。与欧美指南不同的是,中国指南推荐对确诊时有严重高血糖的患者进行短期(2周至3个月)强化胰岛素治疗,目的在于保护β细胞功能。临床证据显示,减重手术治疗可明显改善肥胖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甚至可使一些患者的糖尿病“缓解”。此外,非糖尿病肥胖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发生糖尿病的风险也显著下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生活方式的改变,脂肪肝患者人数不断增加。许多人认为脂肪肝只是亚健康状态,并非真正的疾病,直到转氨酶升高才开始重视。然而,关于脂肪肝的误解仍然存在。
首先,瘦子也可能患上脂肪肝。即使外表看起来很瘦,但如果内脏脂肪过多或短期内快速减肥,会影响肝脏的脂肪代谢,导致脂肪肝。另外,酗酒或患有糖尿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疾病的瘦子也可能患上脂肪肝。
其次,很多人认为脂肪肝很常见,不用过于担心。然而,放任自流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严重危害。单纯性脂肪肝虽然进展缓慢,但一旦发展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进展就会迅速加快,可能引发肝硬化、肝癌、肥胖、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等并发症。因此,在轻度单纯性脂肪肝阶段就需要积极干预,扭转或延缓病情的进展。
第三,脂肪肝并非只有出现症状才需要治疗。即使没有明显症状,也不能忽视病情的严重性。正确的做法是到医院进行专业的病情评估,并按照医生的建议控制饮食、增加运动等,定期随访。
第四,轻度单纯性脂肪肝不一定需要药物治疗。主要应该依靠改变生活方式的非药物治疗,如控制饮食、限制酒精摄入、增加运动、控制体重等。
最后,关于脂肪肝的运动方式也存在误解。强度大持续时间短的运动对脂肪肝帮助不大,而强度低持续时间长的有氧运动可以使脂肪作为供能的来源而被分解。因此,脂肪肝患者的运动应该选择有氧和耐力训练,如快步走、游泳、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等。每周至少进行4次有氧运动,总共累计时间应大于150分钟,即每次40分钟左右。
我记得那天,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照亮了整个房间。我的心情却像外面的天气一样阴沉。糖尿病已经伴随我多年,虽然我一直在努力控制它,但最近我的血糖水平总是居高不下。这种感觉就像一只无形的手,紧紧地抓住了我的心脏,让我无法呼吸。
我决定去京东互联网医院寻求帮助。打开电脑,输入了我的症状,很快就有医生接待了我。曹医生,一个温柔而专业的医生,开始询问我的病情。他的每一个问题都让我感到他在认真地听我说话,关心我的健康状况。
“您好,我是医生**,很高兴由我为您提供咨询服务。”曹医生说。他的声音温暖而亲切,像一杯热茶在寒冷的冬日里温暖了我的心。
我们开始了长时间的交流。他问我有多久了,是否检查治疗过,我的饮食习惯如何,是否在打胰岛素或服用降糖药。每一个问题都让我感到他在尽力了解我的情况,寻找最适合我的治疗方案。
“蜂胶有辅助调控血糖的作用。”曹医生说,“但请记住,保健品只是辅助作用,不能替代规范的降糖治疗。”他的话语让我感到安心,我知道我需要做出改变来控制我的血糖水平。
在我们的对话中,我也分享了我的担忧和恐惧。曹医生耐心地听我倾诉,给予我鼓励和支持。他告诉我,糖尿病并不可怕,只要我坚持治疗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就可以控制它。
最后,曹医生给了我一些健康指导,包括如何监测血糖、如何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等。他的建议让我感到非常实用和有用。
在结束我们的对话后,我感到一股巨大的释放。我的心情变得轻松了许多,我知道我不再孤单,有专业的医生在支持我。从那天起,我开始认真地遵循曹医生的建议,我的血糖水平也逐渐稳定下来。
我想问问大家有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啊?如果你也在与糖尿病作斗争,不妨去京东互联网医院咨询一下。他们的医生非常专业和友善,会给你最好的建议和帮助。健康没有小事,平日里大家也要多注意身体,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不方便的话就去京东互联网医院,真的方便!
我从小就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格外关注,可能是因为家里有长辈患有糖尿病的缘故。每当我听到关于糖尿病的讨论,总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自己。所以,当我在一次偶然的尝试中发现自己的尿液有甜味时,心中不免一阵惊慌。
那天晚上,我在家里做了一些小实验,尝试用舌头辨别尿液的味道。结果让我大吃一惊:我的尿液确实有甜味!我立即想起了糖尿病的症状,心跳加速,脑海中充满了各种不好的预感。
第二天一早,我就来到了京东互联网医院,希望能尽快得到专业的解答。医生听完我的描述后,先是问了我一些基本问题,包括是否有血糖问题的家族史、近期是否有不适等。然后,他告诉我,尝尿液并不是一个可靠的检测糖尿病的方法,需要通过血糖测试来确定是否患病。
我听完医生的解释,心中一阵释然。同时也感到一丝羞愧,自己竟然会因为一个小小的误解而如此紧张。医生看出了我的心思,安慰我说:“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误解,重要的是你及时来寻求专业的帮助。”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进行了血糖测试,结果显示我的血糖水平正常。虽然最终结果是好的,但这次经历让我更加重视自己的健康,也让我对京东互联网医院的服务印象深刻。他们不仅提供了专业的医疗建议,还给予了我温暖的关怀和支持。
回想起来,如果没有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帮助,我可能会一直生活在恐惧和焦虑中。所以,我想对大家说,健康没有小事,平日里我们也要多注意身体,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不方便的话就去京东互联网医院,真的方便!
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简称ED)是一种常见的男性性功能障碍,指的是在性生活中阴茎不能勃起或勃起不坚或无法维持足够的时间来完成性交。根据统计,全球至少有1.6亿名男子患有不同程度的ED。那么,哪些人群更容易受到ED的困扰呢?
首先,年龄是ED的主要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ED的发生率也会增加。研究表明,50岁到70岁之间,完全性ED的患病率从5.1%上升到15%,增加了近2倍。60岁到69岁年龄组的完全性ED患病率是50岁到59岁年龄组的近5倍。
其次,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等也与ED密切相关。任何损害血管功能的病因都可能引起ED。心脏病人中有39%的人有ED,而心肌梗死病人中ED的患病率更高达64%。高血压病人也比正常人更容易患上ED。
第三,糖尿病是引起ED的常见原因之一。糖尿病病人中有23%到75%的人有ED,比非糖尿病人高2到5倍。糖尿病阳痿的特点是症状比较重而且治疗相对比较困难,主要是因为损伤了阴茎的神经和血管等组织。
第四,血脂高和肥胖的人也更容易患上ED。研究发现,血清总胆固醇越高、高密度脂蛋白越低,ED的风险越大。高脂可以损伤血管壁的结构,引起与勃起相关的神经功能发生改变。
第五,内分泌疾病如雄激素缺乏、甲状腺疾病和高泌乳素血症等也可能引起ED。雄激素对维持男性的正常性欲和阴茎勃起功能有重要作用,缺乏雄激素可以引起阴茎海绵体结构和功能发生异常变化。
最后,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人也更容易患上ED。吸烟、嗜酒、缺乏运动、性生活不规律等都是ED的危险因素。研究发现,吸烟者与不吸烟者相比,ED的患病率分别为11%和9.3%。虽然目前还不能确定说单独吸烟可引起ED,但吸烟可能与其他因素有协同作用或通过增强其他因素的作用而引起ED。
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全球患病率不断升高。据统计,全球共有3350万房颤患者,占全球人口的0.5%。在中国,房颤患者超过1000万,是全球第一患病大国。房颤的危害性不容小觑,它会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多种疾病发生风险增加。
房颤的发生原因多种多样,包括基因变异、甲亢、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肌病等。长期饮酒、过度劳累和吸烟也可能引发房颤。房颤一般会经历以下进程:房性期前收缩(房性早搏)→房速→房扑→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进展快慢因人而异,有人需数十年,有人在短时间内即发展为持续性房颤。总体而言,只要活得足够长寿,人人都有患房颤的可能。
房颤患者的临床症状差异较大,有人无症状,有人症状严重。最常见症状包括心悸、疲乏、呼吸困难、运动耐力减低和头晕。据估计,无症状性房颤的发生率约占总体房颤的10%~40%,多数是老年和持续性房颤患者。无症状性房颤比有症状的房颤更危险,因为无症状就不会及时治疗,发生脑卒中或心衰的可能性就更大。
房颤的治疗策略包括病因治疗、节律控制、室率控制及抗凝。病因治疗至关重要,积极治疗基础心脏病或者原发疾病,更易令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并长期维持。节律控制和室率控制都能改善房颤症状,但从改善生存率的角度,任何一种方案都不能说更具优势。导管消融可以作为一线治疗,对于症状明显的阵发性房颤,导管消融可以作为首选治疗;对于病史较短、药物治疗无效、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的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可以作为维持窦性心律或预防复发的措施之一。预防血栓并发症是房颤治疗最重要的内容。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问世,有可能改变房颤抗凝的现状。新型口服抗凝药使用固定剂量,无需监测,与药物、食物相互作用少。
我还记得那天,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照亮了我脸上的每一寸皱纹。63岁的我,已经不再年轻,身体也开始出现各种小毛病。最近,我的血糖值总是高于正常范围,空腹时8点多,吃饭两小时后更是达到了13点多。这种情况让我非常担忧,毕竟我知道高血糖可能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健康问题。
我决定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医生告诉我,我的血糖确实偏高,需要及时控制。他们建议我购买一个血糖仪,方便我在家中监测血糖值。我问医生,哪种血糖仪比较适合我?医生推荐了几款型号,并详细解释了每种仪器的特点和优缺点。最终,我选择了一款性价比高的血糖仪。
回到家后,我开始认真研究如何使用血糖仪。每天早上,我都会测量空腹血糖,记录下数据。同时,我也开始调整饮食习惯,尽量少吃淀粉类食物,多吃蔬菜和水果。医生告诉我,苹果和香蕉可以适量食用,但要避免吃太多。牛奶也可以喝,但要选择低脂或无脂的产品。
在这个过程中,我经常会感到焦虑和不安。每次测量血糖时,我的心都会跳得很快,生怕结果不理想。有时候,我甚至会想象自己患上了糖尿病,需要终身注射胰岛素。这种恐惧感让我夜不能寐,总是担心自己的健康状况。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适应了新的生活方式。我的血糖值也开始稳定下来,空腹时基本在7点以下,餐后也不会超过10点。这种变化让我感到非常欣慰和满足。我开始理解,健康是需要我们自己去维护和管理的,不能只依赖医生和药物。
现在,我已经习惯了每天测量血糖,记录数据,并根据结果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虽然有时候还是会感到焦虑和不安,但我知道,只要我坚持下去,我的健康状况一定会越来越好。想问问大家有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啊?如果有,希望我们可以互相支持和鼓励,一起走向更健康的生活。
尿毒症是一种严重的肾脏疾病,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首先,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血管炎性病症可能会引起尿毒症。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可能导致肾小球尿毒症。即使某些疾病本身不直接导致尿毒症,但在治疗过程中使用某些肾脏毒性药物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长期使用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物就是一个例子。
其次,肾病本身也是尿毒症的主要诱因之一。如果不及时治疗,肾病的病情可能会逐渐恶化,最终发展成尿毒症。所有慢性肾病都有可能演变成尿毒症,尤其是慢性肾炎,占据了相当高的比例。研究数据表明,慢性肾小球是导致尿毒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几率高达50%左右。
第三,糖尿病也与尿毒症的发生密切相关。据统计,约30%的糖尿病患者最终会发展成尿毒症。高血糖状态下,膀胱可能受到严重损伤,并引发蛋白尿,长期如此就容易导致尿毒症的发生。
最后,遗传因素也在尿毒症的发生中扮演了一定角色。如果家族中有尿毒症患者,那么个体患病的风险会相应增加。然而,通过适当的肾脏保养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这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