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肝移植手术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但移植后患者仍需面临各种并发症的挑战。其中,丙肝病毒感染是肝移植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研究表明,虽然大多数感染丙肝病毒的肝移植受者会出现组织学肝炎,但其自然史却具有很大差异。
部分患者在移植后3至7年内,病情会逐渐进展为肝硬化,甚至出现严重并发症。然而,也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的病情相对稳定,无需常规肝脏活检。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随访期的延长,一些开始表现为良性复发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迟发性侵袭性病程。
为了探讨这一疾病的发病率及其相关因素,研究人员对57例感染丙肝病毒1b基因型的肝移植受者进行了长期随访。研究发现,其中35%的患者出现了重度迟发性肝损伤,表现为纤维化分期从F0或F1期进展至F3或F4期。
研究还发现,研究开始时的纤维化程度、受者性别、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等因素与重度迟发性肝损伤的发生相关。因此,研究人员建议,对于发生纤维化的肝移植受者,应继续进行规律活检,并评估抗病毒治疗的可能性。
此外,为了降低肝移植受者感染丙肝病毒的风险,预防措施也应得到重视。例如,加强术前筛查、提高手术操作规范、加强术后管理等。
总之,对于肝移植受者而言,了解丙肝病毒感染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和防治,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胆道闭锁,这个听起来有些陌生的词汇,却困扰着许多家庭。它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胆道系统发育异常疾病,会导致胆汁无法正常流动,进而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
在胆道闭锁患儿中,他们会出现黄疸、大便颜色变浅、小便颜色变深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病情会逐渐恶化,最终可能导致肝硬化、肝衰竭甚至死亡。
那么,胆道闭锁的病因是什么?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有研究表明,可能与遗传、感染、免疫等因素有关。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目前,胆道闭锁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其中,葛西手术是治疗胆道闭锁的主要方法,可以有效缓解黄疸症状,为后续的肝移植创造条件。
除了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也是辅助治疗的重要手段。例如,苯巴比妥可以促进胆汁分泌,降低黄疸程度。
对于胆道闭锁患儿,除了及时治疗,日常的护理和保养也非常重要。家长应注意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总之,胆道闭锁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家长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关爱。通过早期诊断、规范治疗和科学的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预后,让他们拥有美好的未来。
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是一种常见的遗传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铜代谢障碍,导致铜在体内沉积,损害肝脏、脑部和其他器官。目前,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Wilson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然而,选择合适的供体对于亲体肝移植的成功至关重要。传统的诊断方法,如临床表现、血清铜蓝蛋白和尿铜检测等,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准确判断患者的基因突变情况。近年来,DNA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为Wilson病亲体肝移植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DNA测序技术可以检测患者ATP7B基因的突变情况,从而明确诊断Wilson病。通过分析患者的基因突变,可以了解其遗传背景,为选择合适的供体提供重要依据。此外,DNA测序技术还可以用于排除症状前患者,避免移植术后出现并发症。
本文报道了2例Wilson病患者亲体肝移植的案例。通过DNA测序分析,发现其中1例患者的基因突变与临床诊断相符,其父母均为致病突变的杂合子;另1例患者被误诊为Wilson病,但其基因突变情况正常。这表明,DNA测序技术在诊断Wilson病和选择供体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DNA测序技术为Wilson病亲体肝移植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基因诊断,可以更准确、更有效地治疗Wilson病,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肝衰竭是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其症状主要表现为全身健康状况的急剧衰退。患者常感到极度虚弱和高度乏力,体重明显下降,严重者甚至无法起床。此外,肝衰竭还会导致严重的消化道症状,如食欲极度减退、厌油腻、上腹部闷胀不适、恶心、呕吐、恶腻、腹部胀气明显、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等。
肝衰竭患者还会出现黄疸,表现为巩膜和皮肤黄染,并呈进行性加重。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明显的出血倾向,如皮肤紫癜或瘀斑、自发性牙龈出血、鼻出血、上消化道出血等。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发热,部分患者可有持续性低热,病情严重者可出现脑水肿、腹水、肝肾综合症、上消化道出血、严重继发感染等。
肝衰竭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综合治疗、病因治疗,以及人工肝和手术治疗。针对引起肝衰竭的病因进行治疗是关键,如乙肝、丙肝抗病毒治疗、酒精肝戒酒等。此外,患者还需要注意生命体征的监测,以及给予对应的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在肝脏功能退化严重的情况下,可能需要使用人工肝进行替代部分肝脏功能。如果人工肝无效,则可能需要考虑肝移植治疗。
肝衰竭患者的饮食应避免硬、辛辣、热、快餐等食物,食物应清淡、新鲜、易消化,主要是流质和半流质饮食。严格限制烟酒摄入,平时注意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
肝衰竭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并保持良好的心态,以提高治疗效果。
肝衰竭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了解肝衰竭的症状和治疗方法,对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肝脏移植手术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但术后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以防止排斥反应。其中,他克莫司(Tacrolimus)是一种常用的免疫抑制剂,那么他克莫司胶囊能长期服用吗?
他克莫司是一种从链霉菌属中提取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强大的免疫抑制作用,可以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从而降低排斥反应的发生。它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肝、肾、心、肺等器官移植的免疫抑制治疗中,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那么,他克莫司胶囊能否长期服用呢?这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一般来说,在医生指导下,患者可以长期服用他克莫司胶囊,但需要定期监测肝肾功能、血药浓度等指标,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剂量。
他克莫司胶囊的服用方法如下:
1. 肝移植患者:起始剂量为每天0.10至0.15mg/kg,分两次服用,每12小时一次。
2. 心脏移植患者:起始剂量为每天0.075mg/kg,分两次服用,每12小时一次。
3. 肾移植患者:起始剂量为每天0.2mg/kg,分两次服用,每12小时一次。
需要注意的是,他克莫司胶囊的副作用较多,包括肝肾功能损害、高血压、血糖升高等,患者需要密切关注自身情况,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总之,他克莫司胶囊是一种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在医生指导下可以长期服用。但患者需要定期复查,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剂量,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一位22岁的尿毒症晚期女孩,用她无私的爱心,将生命的希望传递给了他人。3月8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成功完成了一例肝脏和角膜移植手术,这是中国器官共享与分配系统完成的第二例器官分配移植手术。
手术由肝胆外科、眼科、麻醉科、手术室等多个科室的专家共同完成。接受肝移植的患者目前情况稳定,角膜也即将移植给需要的患者。
这位名叫小雨的女孩,自2012年起便在人民医院接受治疗,定期进行透析,并等待合适的肾源进行肾脏移植。当病情恶化后,她毅然决定将自己的肝脏和角膜捐献出来,为同样遭受病痛折磨的人带来希望。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器官捐献协调员表示,当病人家属得知肝脏的来源是一位22岁的年轻姑娘时,他们感到无比惊讶和感动。这位年轻的生命虽然离开了这个世界,但却留下了无尽的爱与感动。
据悉,小雨的眼角膜正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妥善保存,将通过遴选的患者接受眼角膜移植,感受到这位22岁生命带来的光明与清澈。
小雨去世后,她的妈妈表示,尽管失去女儿的过程非常痛苦,但在痛苦之余,她也感受到了施比受幸福的快乐。她相信,小雨在天堂也能感受到这份快乐。
小雨的遗体已经火化,按照她自己和家属的意愿,骨灰将撒向大海。这位年轻的生命虽然短暂,却用她无私的爱心,为这个世界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新生儿迁延性胆汁淤积性黄疸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指出生后2周内出现的黄疸,持续时间超过2周,甚至长达数月。本文将为您介绍该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方案以及预后。
一、病因
新生儿迁延性胆汁淤积性黄疸的病因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胆道闭锁:指胆道先天性发育不良,导致胆汁无法正常排出体外。
2. 新生儿肝炎:包括感染性肝炎和特发性肝炎,由病毒感染或自身免疫反应引起。
3. 胆汁淤积性肝外疾病:如胆管囊肿、胆结石、胆总管狭窄等。
4. 胆汁酸代谢异常:如胆汁酸合成障碍、胆汁酸排泄障碍等。
5. 其他:如遗传代谢病、药物不良反应等。
二、临床表现
新生儿迁延性胆汁淤积性黄疸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
1. 黄疸:皮肤、黏膜、巩膜等部位出现黄染。
2. 皮肤瘙痒:部分患儿伴有皮肤瘙痒。
3. 消化道症状:如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等。
4. 发育迟缓:部分患儿出现生长发育迟缓。
5. 其他:如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等。
三、诊断
新生儿迁延性胆汁淤积性黄疸的诊断主要依靠以下方法:
1. 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
2. 肝功能检查异常。
3. 超声检查:可发现胆道闭锁、胆管囊肿等病变。
4. 其他检查:如肝脏穿刺活检、基因检测等。
四、治疗方案
新生儿迁延性胆汁淤积性黄疸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病因治疗: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胆道闭锁可行胆道重建手术。
2. 保守治疗:如药物治疗、支持治疗等。
3. 手术治疗:针对胆道闭锁等病变可行手术治疗。
4. 肝移植:对于晚期病例,可行肝移植治疗。
五、预后
新生儿迁延性胆汁淤积性黄疸的预后与病因、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有关。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改善预后。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SH)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然而,对于NASH患者而言,接受肝移植的难度却远高于丙型肝炎患者。
根据贝勒大学医疗中心的研究报告,即使是符合肝移植条件的NASH患者,真正能接受肝移植的比例也明显低于丙型肝炎患者。这主要是因为高血压、肥胖等合并疾病是NASH患者无法接受肝移植的主要原因。
研究发现,NASH患者的年龄普遍较大,体重指数较高,肾小球滤过率较低,这些都是导致其无法接受肝移植的重要因素。此外,合并疾病也是导致NASH患者被拒绝移植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于MELD评分较低的NASH患者,应积极治疗肥胖、糖尿病、血脂紊乱和高血压等,以降低合并疾病的风险,提高接受肝移植的机会。
除了接受肝移植,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的调整也是治疗NASH的重要手段。例如,减肥、增加运动、戒烟限酒、避免高脂肪饮食等都有助于改善NASH患者的病情。
总之,对于NASH患者而言,接受肝移植并非易事。因此,及早发现、积极治疗NASH,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在医学领域,肝脏移植手术是一项高风险且技术要求极高的手术。近日,北京医院成功完成了一例罕见的“镜面人”肝移植手术,为我国肝移植技术再添辉煌。
“镜面人”是一种罕见病症,患者体内器官位置与常人相反,如心脏位于右侧,肝脏位于左侧等。这种病症的发生率仅为百万分之一,给手术治疗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此次手术由北京医院普通外科韦军民等大夫主刀。手术过程中,医生们首先将患者的病肝和胆囊切除,并成功取出了100多块结石。为将新肝脏植入“镜面人”的左侧,医生们巧妙地将肝脏旋转45度,避免了新肝脏扭曲。经过7个多小时的紧张手术,最终取得了成功。
此次手术的成功,标志着我国肝移植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对于其他罕见病症患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鼓舞。
肝脏移植手术的成功,离不开先进的医疗设备、精湛的医疗技术和医生们无私的奉献。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将在更多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此外,肝脏移植手术的成功也提醒我们,关注罕见病症患者的重要性。我们应该加强对罕见病症的研究和宣传,为患者提供更多关爱和支持。
总之,北京医院成功完成“镜面人”肝移植手术,是我国医学领域的一大突破。这不仅为患者带来了希望,也为我国肝移植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5月9日,北京医院成功举办了“器官捐献与移植中美交流学术会”。王建业院长在会上发表了主旨演讲,并向著名移植专家吴幼民教授颁发了荣誉教授聘书,邀请吴教授不定期来院进行技术指导和经验分享。
王建业院长回顾了北京医院在器官移植领域的辉煌历程。自1979年泌尿外科邵鸿勋主任成功开展首例肾脏移植以来,北京医院在器官移植技术上取得了长足进步。2003年,肝胆外科韦军民主任成功完成首例镜面人肝移植,标志着北京医院在器官移植领域的实力。
2015年1月1日起,中国实行公民逝世后自愿捐献器官作为唯一来源。北京医院高度重视这一变革,全面启动器官捐献与移植相关工作。2016年4月,北京医院正式成立人体器官移植中心,由多个科室组成;同年6月,成立人体器官捐献管理办公室;7月,成立北京医院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伦理委员会。目前,北京医院在器官捐献、获取与分配等方面已形成完善的顶层设计,移植中心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也在稳步推进。
吴幼民教授在会上发表了题为《肝移植事业赢在质量》的演讲,重点介绍了人体器官移植的关键绩效指标和质量评价标准,以及美国人体器官移植的独立数据评审体系和经济效益评价标准。
北京医院移植中心刘燕南主任医师汇报了中心成立一年来的工作情况。吴幼民教授与参会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并提出了宝贵建议,为北京医院器官移植中心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吴幼民教授是世界著名移植专家,是腔静脉成形肝移植术的发明人。他目前担任美国纽约曼彻斯特医学中心肝胆外科和器官移植科主任,曾在美国建立多个移植中心,并在国际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一百余篇,多次受邀在中国多家医科大学进行学术交流和演讲。
肝脏移植作为一项成熟的治疗手段,在治疗多种肝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围绕肝脏移植的临床评估展开,探讨患者进行肝移植的时机、适应症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首先,进行肝移植的患者需要满足以下条件:疾病严重程度已达到需要移植的程度,其他治疗方法已经无效;患者有良好的生存预期,能够依从用药方案;患者不存在影响生存或生命质量的并发症。
早期转诊至移植中心对于患者预后至关重要。这将有助于移植中心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并为患者及其家庭提供充足的时间了解治疗选择,做出决定。
常见需要进行肝移植的情况包括:急性肝衰竭、肝细胞癌、慢性肝病、慢性胆道疾病、利尿治疗无效的腹水、慢性肝性脑病、肝肺综合征、携带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患者以及其他罕见情况。
在进行肝移植前,患者需要接受全面评估,包括肝脏疾病程度、身体条件、心理状态等。同时,患者需要了解肝移植手术的风险和并发症,并与医生充分沟通,共同制定治疗方案。
肝脏移植术后,患者需要严格遵守医嘱,定期复查,并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以降低并发症风险,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