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随着夏季的到来,高温天气成为了许多地区常有的现象。以南京为例,近期连续出现高温天气,最高气温甚至达到了36.4℃。高温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大家科普高温天气对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
一、高温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 中暑:高温天气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衡,容易出现中暑症状,如头晕、乏力、恶心、呕吐等。严重者可出现昏迷、抽搐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2. 热射病:热射病是中暑的严重形式,是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导致体温急剧升高,出现高热、无汗、意识障碍等症状。
3. 心脏病:高温天气下,人体血管扩张,血液粘稠度增加,容易导致心脏病发作。
4. 糖尿病:高温天气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难度加大,容易出现低血糖或高血糖症状。
5. 老年人健康:高温天气对老年人健康影响较大,容易出现中暑、心血管疾病等问题。
二、高温天气如何应对
1. 适当增加饮水量:高温天气下,人体水分流失较快,应适当增加饮水量,以补充体内水分。
2. 避免高温时段外出:尽量选择在早晚温度较低的时候外出,避免在高温时段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
3. 注意防晒:外出时,应涂抹防晒霜,佩戴遮阳帽、太阳镜等防晒用品。
4. 保持室内通风:室内应保持通风,降低室内温度。
5. 注意饮食:高温天气下,应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辛辣、油腻食物。
6. 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7. 针对老年人、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应注意采取更加严格的防护措施。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夏季高温天气,儿童更容易出现中暑和暑热症。这两种疾病不仅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危及生命。因此,了解小儿中暑和暑热症的饮食注意事项至关重要。
一、疾病概述
1. 中暑:中暑是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导致体内热量过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脱水等症状。
2. 暑热症:暑热症是夏季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高热、口渴、乏力、食欲不振、烦躁不安等。
二、饮食注意事项
1. 适当补充水分:夏季高温天气,儿童容易出汗,导致体内水分流失。因此,应鼓励儿童多喝水,以保持体内水分平衡。
2. 选择清淡饮食:夏季高温天气,儿童食欲不振,应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瘦肉、鱼类等。
3. 避免暴饮暴食:夏季高温天气,儿童容易出现消化不良,应避免暴饮暴食,以免加重病情。
4. 适量摄入盐分:夏季高温天气,儿童出汗较多,容易导致体内盐分流失。因此,适量摄入盐分,有助于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
5. 避免食用辛辣、油腻食物:辛辣、油腻食物容易刺激胃肠道,加重病情。
三、食疗方
1. 暑伤肺胃治则:清暑益气。
主方:王氏清暑益气汤加减。
加减:病初壮热无汗,加香薷10克、羌活10克;
烦渴引饮,舌苔黄燥,加生石膏30克、鲜生地10克;
纳呆食少,加白术10克、麦芽10克。
主方分析:本方为清暑益气,养阴生津之要方。
方中西瓜翠衣清热解暑,西洋参益气生津为主药,荷梗、石斛、麦冬清热生津,黄连、知母、竹叶清热除烦,粳米、甘草益胃和中。
处方举例:
西洋参6克(另煎)石斛10克 麦冬10克黄连3克 竹叶6克 知母10克 西瓜翠衣10克荷梗10克 甘草6克
2. 下虚上盛治则:温下清上。
主方:温下清上汤加减。
加减:心烦口渴,加莲子心3克、玄参10克;
口渴不止,小便清长,加金匾肾气九10克(包煎);
大便稀薄,加山药10克、扁豆衣6克。
主方分析:本方为虚实并治,寒热并用之方。方中附子温肾阳,黄连清心火,磁石潜降浮越之阳,补骨脂、菟丝子、覆盆子、桑嫖蛸、莲须温肾固涩,天花粉、蛤粉清热生津止渴。
处方举例:
附子6克(先煎)黄连1.5克 补骨脂10克菟丝子10克 覆盆子10克 桑嫖蛸10克 莲须6克 天花粉10克 磁石30克(先煎)玄参10克
炎炎夏日,高温天气、饮食不洁、传染性因素以及饮水量不足等原因,都可能引发夏季发热。夏季发热是一种常见现象,了解其成因和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首先,高温天气是夏季发热的主要原因之一。空调使用不当、室内外温差过大、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或运动等,都可能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引发发烧。此外,夏季出汗量较大,若不及时补充水分,也容易导致体温升高。
其次,饮食不洁也是夏季发热的常见原因。夏季气温高,细菌滋生速度快,食物更容易腐烂变质。食用不洁食物可能导致急性肠胃炎等疾病,进而引发发烧。
传染性因素也是夏季发热的诱因之一。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在夏季更容易传播,如流感、手足口病等,都可能引发发热。
为预防夏季发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
2. 适当补充水分,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3. 注意室内外温差,避免空调温度过低。
4. 加强锻炼,提高身体免疫力。
5. 若出现发热症状,应及时就医,根据医生建议进行治疗。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夏季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尤其需要引起重视。高温、潮湿的天气容易导致病情波动,甚至引发其他并发症。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更加注意夏季的饮食、生活和运动等方面,以确保身体健康。
一、饮食方面
1. 控制总热量摄入:夏季食欲下降,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进食量不足的情况。此时,应根据血糖情况调整饮食方案,适当增加餐次,保证营养摄入充足。
2. 选择低糖、低脂食物:夏季水果丰富,糖尿病患者应选择低糖水果,如草莓、樱桃、柚子等。同时,避免过多摄入高脂、高热量食物。
3. 合理搭配膳食:夏季出汗多,应适当补充水分和无机盐。可多食用蔬菜、水果、豆制品等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二、生活方面
1. 避免高温时段外出:夏季气温较高,糖尿病患者应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户外活动,以防中暑。
2. 保持室内通风:室内温度不宜过高,保持空气流通,有利于降低血糖。
3. 睡眠充足:夏季天气炎热,容易导致睡眠质量下降。糖尿病患者应注意保证充足的睡眠,以维持血糖稳定。
三、运动方面
1. 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夏季运动应选择强度适中、时间适宜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2. 注意运动时间:夏季运动时间应选择在清晨或傍晚,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户外运动。
3. 及时补水:运动过程中要随时补充水分,以防脱水。
四、药物治疗
1. 按时按量用药:糖尿病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切勿随意调整药物剂量。
2. 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夏季天气炎热,糖尿病患者应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总之,夏季糖尿病患者应注重饮食、生活和运动等方面的调整,以降低病情波动风险,保持身体健康。
伏暑,又称为暑湿感冒,是一种常见于秋冬季节的疾病。其发病急骤,症状多样,主要包括发热、恶寒、头痛、身痛、乏力、食欲不振等。
伏暑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常见的症状包括:
伏暑的防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1.2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
1.3 饮食宜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辛辣食物。
1.4 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2.1 中医治疗:采用中药、针灸、拔罐等方法,以清热解毒、祛湿止痛为主要治疗原则。
2.2 西医治疗:根据病情,可给予解热镇痛药、抗病毒药等。
3.1 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3.2 多喝水,保持身体水分充足。
3.3 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增强体质。
3.4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炎炎夏日,酷暑难耐,如何为宝宝营造一个清凉舒适的环境,是每位妈妈都关心的问题。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宝宝度过一个清凉的夏天。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室内空间大小来提升宝宝的舒适度。将宝宝的玩具进行整理,暂时不用的家具可以堆放到储物间,让宝宝的活动空间更加宽敞,从视觉上也能感受到清凉舒适。
其次,使用冷色调的窗帘和墙壁,可以有效阻挡太阳直射,降低室内温度。此外,选择合适的清凉寝具,如凉席、凉枕,也能让宝宝的睡眠更加舒适。
在炎热的夏天,宝宝容易出汗,随身携带湿毛巾可以随时擦拭汗水,防止汗渍堵塞毛孔。此外,玩玩小冰块也是一个很好的降温方法,同时还能引导宝宝观察冰块受热后的形状变化。
风扇可以协助降温,将电风扇对着冰块吹,将冰块释放的冷气随空气流通到房间的各个角落。地面泼水也可以增加水分蒸发的面积,从而达到降温的效果。
在夏天,要尽量避免在太阳温度最高的时段带宝宝出门,同时关闭向阳的窗户,不让外面的暑气带进屋内。
除了以上方法,以下几种天然食品也有很好的防暑降温功效:
1. 盐开水:夏季出汗过多,体内盐分减少,喝盐开水可以补充体内失掉的盐分,达到防暑的功效。
2. 茶水:茶叶含钾较多,可以维持神经和肌肉的正常功能,是夏季首选饮品。
3. 陈醋:可以增加胃酸的浓度,生津开胃,帮助消化,提高胃肠道的杀菌作用。
4. 绿豆汤:具有消暑益气、清热解毒、润喉止渴、利水消肿的功效,能预防中暑。
5. 苦瓜:味苦、性寒冷,能清热泻火,刺激唾液、胃液分泌,使食欲大增,清热防暑。
夏天给宝宝防暑降温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夏天可以让孩子喝冷饮吗?孩子的胃肠功能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夏天要保护好孩子的胃肠,避免过量食用冷饮。
2. 孩子能不能睡凉席?凉席可以让孩子感到凉爽舒适,但要注意选择光滑无刺的凉席,并经常擦洗晾晒。
3. 能不能让孩子光着脚在地上走?孩子手的温度要比脚高一些,夏天可以把地板打扫干净,让孩子光着脚在地上玩耍。
4. 多洗澡能预防痱子吗?勤给宝宝洗澡、勤换衣服是预防痱子、让宝宝凉快舒服的有效办法。
5. 孩子晚上睡觉时能开空调吗?夏天可以使用空调,但要注意调整空调出风的方向,避免直接吹着孩子。
随着夏日的到来,高温、潮湿的气候让人感到不适。夏季养生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夏季人体新陈代谢旺盛,而中医认为夏季阳气外浮,气血运行旺盛,皮肤毛孔开泄,汗液排出,以适应暑热的气候。
然而,夏季的高温潮湿环境也容易导致人们出现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出汗、头晕、心烦、昏昏欲睡等症状,甚至引发中暑、腹泻等疾病。因此,夏季养生显得尤为重要。
一、夏季养生原则:因人、因时、因地
养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夏季养生也不例外。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方,养生方法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夏季养生要从精神、饮食、起居等方面入手。
二、精神调养:神清气和,心静自然凉
夏季炎热,人们容易感到烦躁不安,因此精神调养尤为重要。要保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胸怀宽阔,使心神得到养护。可以多参加一些文娱活动,外出旅游,消夏避暑,既使人心旷神怡,又能锻炼身体。
三、饮食调理:清热解暑,健脾益气
夏季的饮食应以清淡、质软、易于消化为主,少吃高脂厚味及辛辣上火的食物。可以多吃新鲜蔬菜瓜果,如西瓜、黄瓜、西红柿等,既可满足所需营养,又能预防中暑。主食以稀为宜,如绿豆粥、莲子粥、荷叶粥等。还可以适当饮用一些清凉饮料,如酸梅汤、菊花茶等。
四、运动养生:游泳、散步、太极拳等
夏季运动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项目,避免在烈日下长时间锻炼,以免中暑。游泳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可以直接消暑,使人神清气爽,运动量再大也不会有中暑危险。此外,散步、太极拳等运动也适合夏季进行。
五、其他养生方法:酸梅汤、香薰等
除了以上方法,还有一些其他的养生方法,如喝酸梅汤、使用香薰等。酸梅汤具有开胃、提高食欲、敛汗安神的作用,适合夏季饮用。香薰则可以舒缓心情,消除疲劳。
香薷,一种在夏季常被提及的中药材,其独特的药性使它成为了人们防治夏季常见疾病的良药。香薷性辛、微温,归肺、脾、胃经,具有发汗解暑、和中化湿、行水消肿的功效。在中医理论中,香薷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脘腹疼痛、呕吐腹泻、小便不利、水肿等多种病症。
夏季,人们常常会遇到中暑、头晕、乏力等问题,这些症状往往与人体内湿气过重有关。香薷能够帮助人体排出湿气,从而达到解暑的目的。同时,香薷还具有和中化湿的作用,对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此外,香薷还具有行水消肿的功效,对于水肿、脚气等问题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在临床上,香薷常与其他药材配伍使用,以增强疗效。例如,香薷与白术、茯苓等药材配伍,可以治疗水肿;与藿香、佩兰等药材配伍,可以治疗中暑。
值得一提的是,香薷饮适用于口干苦的人群,具有清热除烦、利尿清心的功效。在日常生活中,适量饮用香薷茶,可以帮助调节身体机能,预防疾病。
然而,香薷并非适合所有人。患有阴虚火旺、血虚、气虚等症状的人群,应慎用香薷。在使用香薷之前,最好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
总之,香薷作为一种中药材,具有多种功效,是夏季养生保健的佳品。了解香薷的药性及适应症,对于维护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儿童时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合理的营养摄入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然而,许多家长对于如何科学地为孩子补充营养存在误区。本文将围绕儿童营养补充,特别是鱼肝油、钙剂、锌剂等营养素的摄入量,进行科普,帮助家长为孩子提供科学的营养支持。
一、盲目补充锌、钙剂不利于儿童健康成长
近年来,许多家长认为孩子不爱吃饭、挑食是缺锌、缺钙的表现,纷纷购买补锌、补钙口服液给孩子服用。然而,过量补充锌、钙剂反而会降低其他营养素的吸收,甚至导致中毒。
过多补充铁剂、钙剂会降低锌的吸收率,而过多补充锌剂则会降低体内铁、铜、锰等其他元素的吸收,甚至造成胃肠道不适、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此外,急性锌中毒会引起孩子惊厥、昏迷、脱水甚至休克死亡,慢性锌中毒则表现为食欲不振、精神萎靡以及顽固性贫血等。
二、两周岁以下儿童每天一颗鱼肝油即可
专家建议,两周岁以下的儿童,由于生长速度较快,饮食比较单一,容易出现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吸收减少。因此,为了预防佝偻病,建议每天服用一颗鱼肝油。
两周岁以上的儿童,生长速度放慢,饮食丰富,身体所需的维生素D、钙一般都能从食物中摄取,且户外活动增多,不需要特别补充鱼肝油和钙剂。
三、如何科学补充儿童营养
1. 重视食物多样,保证营养均衡。让孩子摄入充足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
2. 增加户外活动,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和钙的吸收。
3. 合理安排饮食,避免过量摄入糖、盐等。
4. 遵循医嘱,科学补充营养素。
总之,家长在为孩子补充营养时,应遵循科学原则,避免盲目跟风,确保孩子健康成长。
立秋时节,气温逐渐转凉,但“秋老虎”依然横行。‘秋老虎’属温燥,易损伤人体津液,导致皮肤干燥、眼干咽干、小便黄、大便秘结等症状。对于儿童来说,更需警惕‘秋老虎’带来的健康隐患。
立秋后,昼夜温差变大,早晚渐凉,但白天仍然炎热。此时,防暑降温尤为重要。家长应继续为孩子提供清热解暑的饮食,如绿豆汤、莲子粥、薄荷粥等。同时,要避免让孩子食用过多寒凉食物,以免伤及脾胃。
立秋后,儿童容易发生腹泻。家长应注意观察孩子的饮食情况,避免孩子摄入过多油腻、生冷食物。此外,要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加强户外活动,提高身体抵抗力。
立秋后,气温逐渐下降,空调使用频率增加。家长应注意调节空调温度,避免直吹孩子,预防空调病。同时,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清洁空调滤网。
立秋后,儿童仍需注意防暑降温,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体质,度过一个健康舒适的秋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