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儿科过敏性疾病的诊治

儿科过敏性疾病的诊治
发表人:邢志强

我国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逐渐接近西方发达国家。儿童常见的过敏性疾病有特应性皮炎、荨麻疹、过敏性鼻炎、哮喘等。儿童出现过敏性皮疹时,可能会同时伴随其他过敏性疾病。这类孩子就诊时往往分散在不同的科室进行治疗。存在漏诊、误诊、处理不当、诊断过度等情况。规范的诊治,可以帮助患有过敏性疾病的孩子获得更舒适的体验,减少疾病负担。

疾病介绍和诊疗方式:

过敏性疾病的免疫学机制可分为 IgE 介导、非 IgE 介导、混合介导。IgE 介导的过敏反应主要是临床最常见的 Ⅰ型超敏反应。IgE 介导的免疫机制在儿童临床常见的过敏性疾病如:荨麻疹、特应性皮炎、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哮喘、食物过敏、严重过敏反应都有体现。

1、常见过敏性疾病的典型症状

  • 急性荨麻疹:风团样皮疹,风团大小不一。血管性水肿。多伴有瘙痒。严重时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胸闷、喉梗阻等全身症状表现。多在接触过敏原或刺激物 2 小时内快速出现。
  • 特应性皮炎:慢性反复发作的炎症性疾病。皮肤表现多样,常见渗出、红斑、苔藓样变、干皮症。伴有强烈的瘙痒感,皮肤常见搔抓痕迹。
  • 过敏性鼻炎:鼻痒症状:揉鼻子、抠鼻子、变应性褶皱(由于揉鼻子造成鼻梁处水平褶皱)。鼻塞症状:张口呼吸、睡觉打鼾。阵发性流涕、喷嚏。黑眼圈(由于静脉回流受阻形成的下眼睑暗影)。
  • 过敏性结膜炎:眼痒、流泪、眼红、眼部烧灼不适。
  • 哮喘:反复发作的非感染性喘息、阵发性咳嗽、气促、胸闷。经支气管舒张剂治疗效果明显。
  • 临床上遇到的过敏性疾病也有很多不典型的表现,症状缺乏特异性,容易出现漏诊和误诊。接诊时应注意询问病史和查体避免遗漏。由于发病机制重叠,多种过敏性疾病,比如特应性皮炎、过敏性鼻炎、哮喘可能会同时存在于一个孩子身上。

2、过敏性疾病的预防

  • 避免接触过敏原可以减少过敏性疾病发作。家庭中有其他已经确诊的过敏性疾病患者是发生过敏性疾病的高危因素。
  • 询问病史时注意排查可疑过敏原。食物过敏较多出现在婴幼儿,询问病史时注意近期饮食变化。季节性变化的过敏性疾病常由于吸入性过敏原引起,如花粉、霉菌。环境中螨虫、蟑螂、动物毛发等物质也可引起全年发作的过敏性疾病。
  • 实验室检查:可进行嗜酸粒细胞检测、血清特异性 IgE 检测、皮肤点刺试验、激发试验来帮助寻找过敏原。

3、过敏性疾病的一线药物选择

  • 荨麻疹:口服第二代 H1 抗组胺药物。
  • 特应性皮炎:外用糖皮质激素药膏。
  • 过敏性鼻炎:口服第二代 H1 抗组胺药物。鼻用糖皮质激素。
  • 哮喘:吸入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支气管舒张剂、抗白三烯药物。
  • 严重过敏反应:肾上腺素肌注。

正确的选择药物可以达到快速缓解症状,缩短疾病时长,减少相关副作用。抗组胺药物是临床常用的口服抗过敏药。H1 抗组胺药物分为第一代和第二代两大类。

第一代 H1 抗组胺药物:氯苯那敏(扑尔敏)、酮替芬、赛庚啶等。这类药物易透过血脑屏障,产生镇静效果时间较长。同时具有抗胆碱能效应,可引起口干、心动过速等副作用,不适合儿童使用。

第二代 H1 抗组胺药物: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特点是中枢镇静效果较轻,无抗胆碱能副作用。其中还有第二代新型抗组胺药物,常见有地氯雷他定、左西替利嗪等。

第二代 H1 抗组胺药物是儿童过敏性疾病的常用药物,是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的一线用药。也可以作为特应性皮炎的二线用药。那么第二代 H1 抗组胺药物里,新型药物效果是否更好呢?

第二代新型抗组胺药在寻麻疹等儿童过敏性疾病中作用如何?

地氯雷他定是氯雷他定的主要代谢产物。是目前证实的与 H1 受体亲和力最高的新型抗组胺药物[7],可通过选择性地阻断患者的外周受体,起到缓解过敏症状的作用。

由于其不经肝脏(CYP3A4)代谢直接起效,因此抗过敏作用强,起效快且效力持久。此外,还具有不依赖于组胺 H1 受体独特的抗炎活性和机制。由于地氯雷他定脂溶性较低,不容易透过血脑屏障,因此会明显降低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镇定作用,嗜睡、乏力、困倦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关于地氯雷他定的最新临床药物研究文章发表,其共纳入 14 项 RCT,共计 1,394 例患者,以氯雷他定为对照,系统评价地氯雷他定治疗荨麻疹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结果显示: 地氯雷他定和氯雷他定治疗荨麻疹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均较好,地氯雷他定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优于氯雷他定。

对比其他第二代 H1 抗组胺药物,地氯雷他定表现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如凡小影等研究得出,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替利嗪,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西替利嗪; 杨秋红等研究得出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患者与盐酸苯丙烯啶相比,不良反应少且疗效确切;

近年来,国内上市的地氯雷他定的剂型丰富了临床不同人群用药的选择,如片、分散片等,大大提高了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新剂型,方便低龄儿童服用。

疾病治疗进程及展望:

过敏性疾病已成为 21 世纪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影响到全球范围内 25% 的人群。儿童过敏性疾病发生率也逐渐上升,随着生活条件的上升,过敏性疾病的治疗也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重视。除基因因素之外,目前认为内毒素暴露、肠道菌群都与过敏性疾病发生有关。婴幼儿时期食物过于单一也和过敏性疾病相关。随着生长发育,儿童过敏性疾病可呈缓解趋势。如何诱导过敏原耐受是治疗过敏的一个热点方向。

合理的使用抗过敏药物可以控制病情,让孩子更舒适,避免生长过程中由于过敏错过丰富的体验。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具有 H1 受体选择性高,无镇静作用,不易穿过血脑屏障的优势,又称为非镇静抗组胺药物(NSA),目前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

第二代和第二代新型 H1 抗组胺药大多用于治疗 2 岁以上儿童患者,目前对于较低龄儿童,还缺少用药资料。普利制药的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批准用于 6 个月以上儿童,有望弥补国内低龄儿童抗组胺药的空缺。目前已获得德国上市、荷兰上市,通过一致性评价。期待地氯雷他定改善更多患者过敏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据外媒报道,对于医疗研究人员来说,想要找到控制我们肠道细菌的方法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我们微生物群落的生态非常复杂,并且我们在肠道细菌对人体健康影响的了解上只能算广泛水平。来自斯坦福大学一项新研究则成功地展示了饮食如何被用到帮助传播某一特定肠道细菌。

      这项研究是迈向通过调节肠道菌群以帮助治疗各种疾病和改善整体健康的精准医疗未来的早期一步。

      到目前为止,益生菌被认为是调节人体肠道菌群的最传统的方法。从本质上来说,我们通过消耗一些好的细菌来帮助维持良好的健康或治疗抑郁症、过敏等疾病。然而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们想要搞明白人类饮食是如何改变肠道内细菌数量以及食用特定食物是否有助于繁殖某些菌群。

      为此,研究人员首先追踪了一种为紫菜聚糖提供养料的肠道细菌的特殊菌群。这种碳水化合物并不难找,在人们日常食用的寿司上就有它的身影 -- 海苔,另外这种细菌对于美国来说还非常适合研究,因为它在那里的饮食中是一种少有的成分。

      然后研究人员再在分组的实验鼠中展开进一步研究,结果显示,动物体内微生物群落中的细菌水平可以通过喂食不同数量的海草进行有效控制。更令人激动的是,这些水平可以通过简单地增加或降低富含紫菜聚糖的食物数量来校准。

      对此,这项研究的其中一位参与者 Justin Sonnenburg 表示,这个稀释实验的结果让他们大吃一惊,他们没想到饮食对细菌种群的直接影响居然这么明显。

      之后,研究人员将细菌中能够有效消化紫菜聚糖的基因提取出来,然而将其移植到另外一组没有该消化能力的同类型细菌种群中。在随后的实验鼠实验中,这种经过改造后的细菌也能起到有效控制肠道细菌的作用。

      这项研究的最终目的则是开发出一种能供病人服用的精准药物。

      眼下,相关研究报告已发表在了《 自然 》杂志上。

  •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已经过时,最近社交平台上很多朋友晒出了「秋天第一个喷嚏」——过敏了!

     

    有人鼻涕就像水龙头一样根本停不下来,有人喷嚏不断、咳嗽甚至气喘,有人在洗澡后皮肤红肿瘙痒……各种过敏症状接踵而来。

     

    为什么一到秋季就频繁过敏,难道是因为体质变差了吗?

     

    秋季为何容易过敏?

     

    环境因素

     

    秋季不仅是收获的季节,也是很多蒿草类植物开花的季节,空气中浮动的花粉并不比春季少。

     

     

    干燥的空气让小颗粒物更容易漂浮在空中,散播到各处,除了花粉,家中积尘、霉菌、宠物皮屑等也更容易被吸进呼吸道,诱发过敏。

     

    心理因素

     

    我们的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有着复杂的关系。

     

    心理因素可以通过神经途径来影响我们的免疫系统调节,从而影响过敏反应的发生和严重程度。

     

    例如心理应激会让我们身体感到压力,然后引起各种反应,包括免疫系统的变化。

     

    有研究表明,长期或重复的心理应激会导致免疫系统的异常活跃,增加过敏反应的风险。

     

    秋季日照减少、温度️降低,心情也容易变得抑郁,更需要注意呵护自己的心理健康哦。

     

    过敏不治,危机将至!

     

    误区一:过敏了,扛一扛就过去了?

     

    过敏常见,但并非可以拖着不治疗。

     

    举例来说,呼吸道过敏症状主要有鼻塞、流涕、打喷嚏,当出现过敏症状却不及时采取措施,不仅会因为难受而影响工作、学习和睡眠,而且长时间呼吸不畅通也会导致身体缺氧,出现头晕、头痛、记忆力下降等一系列问题。

     

     

    很多患者本来就工作压力大,过敏症状导致睡不好、精神差、情绪低落,也会诱发过敏性皮炎。

     

    发现自己过敏了,及时远离过敏原、清洁皮肤或鼻腔、科学用药等方式缓解过敏症状,让身体尽快回到舒适区,才是正确的做法。

     


    误区二:想脱敏,要多接触过敏原?

     

    脱敏治疗主要用于因过敏原而导致的过敏反应,但这个过程需要在专业医生,通过注射方式完成,并非简单粗暴地通过增加接触过敏原来完成脱敏。

     

    在已知过敏原的情况下,应主动远离,降低自身过敏风险。盲目接触不仅不能脱敏,还可能因严重过敏反应导致生命危险。

     

    误区三:过敏说明身体抗病力差?

     

    过敏不是免疫力低。过敏是指机体对外界因素刺激的自我反应,如果再一次接触过敏原,机体会产生相应IG抗体,产生免疫应答。

     

    过敏主要是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与自身免疫系统能力的高低无关。

     

    过敏了,怎么办?

     

    当出现喷嚏不断、呼吸道水肿、皮肤瘙痒、眼部刺痛,我们可能第一时间反应过来:过敏了!

     

    那么我们该如何根据不同的过敏症状对症用药呢?

     

     

  • 目前临床上青霉素过敏反应较常见,当发生青霉素过敏后,应立即停药,进行抗过敏治疗;出现过敏性休克的患者,必须立即进行抢救,保持气道畅通、吸氧及使用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等都是必要的治疗措施。青霉素是临床上常见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可用于青霉素高度敏感病原体所致的轻、中度感染,例如A组链球菌所致的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肺炎链球菌肺炎、青霉素敏感金葡菌所致疖、痈,以及奋森咽峡炎等,也可用于治疗钩端螺旋体病、回归热和早期梅毒,以及预防风湿热复发。只要是青霉素引发的过敏,都要立即引起重视,以免耽误患者病情。轻症患者一般在进行抗过敏对症治疗后,过敏症状大多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当发生过敏性休克时,除了应当立即使用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物等进行注射解救外,保持气道通畅,进行穿刺或气管切开治疗,吸氧补液,心肺复苏术治疗,气管插管或机械通气等都是必要的抢救措施。当患者已明确对青霉素过敏时,应做好预防措施,尽可能避免使用青霉素。若对青霉素过敏未知时,当需要使用青霉素等药物进行对症治疗时,为保证自身用药安全,务必前往正规医院进行就诊和治疗。

  • 又是一年杨柳絮如约而至的春季,纷飞的绒毛仿佛满天星一般挥洒在天空之中,极为梦幻。

    然而,对于过敏体质的小伙伴们来说,这样的天气可就没那么浪漫了。

    如果你正苦恼于如何应对这个春季的「绒毛攻击」,别急,收下这份杨柳絮防护指南,一定能够轻松度过这个春天!

    面对春季杨柳絮带来的各种不适,我们需要采取正确的防护和应对措施,这样才能减轻不适,守护好自己的健康。

  • 双黄连抗过敏研究取得了令人震撼的结果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的团队偶然发现双黄连具有预防过敏反应发生的作用,由此进行了数年深入研究,并取得了喜人的成果。

     

    他们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实验。他们将小鼠分为六组,每组12只。然后用Compound48/80来诱导小鼠出现致命性的过敏性休克。在没有使用任何药物干预的情况下,小鼠的死亡率为100%。接着他们在给小鼠注射致命性药物之前30分钟,给小鼠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双黄连(下图中的SHL),对照组是抗过敏的西药组胺受体H1拮抗剂酮替芬,以及色甘酸钠,这两种药物在西医中被广泛用于预防哮喘发作。

     

    结果:使用酮替芬(使用剂量相当于临床用药剂量600倍)的存活率只有41.7%,使用色甘酸钠气雾剂的存活率只有58.5%,但使用双黄连(相当于临床用药剂量6.7倍)的则达到了100%!

     

    这是预防性给药,那么在给小鼠注射致命性药物之后五分钟再用这些药物呢?结果:使用酮替芬和色甘酸钠,只有25%的小鼠活了下来。但是,使用双黄连注射剂,91.7%的小鼠活下来了。这是一个让人震撼的结果,该结果真实且可以重复。

     

    在这个实验中,他们没有发现双黄连有细胞毒性,同时他们发现,双黄连对于肥大细胞有着显著的抑制作用,而肥大细胞可以表达大量的IgE Fc 受体,释放过敏介质[1]。在接下来的体外细胞实验中,他们又发现使用双黄连连续治疗,可以显著抑制ST刺激的Th2细胞因子释放和IgE合成,为临床应用SHL以连续剂量方案缓解I型超敏反应提供了药理学基础[2]。他们还将进一步研究双黄连对于过敏性哮喘发作的预防作用。

     

    但是他们遭遇了大雾

     

    双黄连是一个在中国已被使用多年的中药复方,它由金银花,黄芩,连翘三味中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清宣风热的功效,在临床上主要用于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咳嗽、咽痛症状,很少用于咳嗽性哮喘(Cough Type Asthma),支气管哮喘等激发因素为“吸入变应原”的,“过敏体质”高发的疾病。

     

    谁能料到在实验中双黄连对过敏反应有这样好的预防性作用呢?

     

    于是这个团队开始寻找单体,是的,这和寻找青蒿素的思路是一样,只有找到单体,才有可能把药物的机制阐述清楚,发影响因子高的文章,然后研发新药,这是一条非常光明的道路。

     

    于是,他们用液相色谱仪分析双黄连的成分,把现在的科学共同体在双黄连中发现的化合物,一个个拿来做试验,能够做的化合物他们都做了,这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研究旅途,很不幸,每一个化合物抗过敏的作用都非常微弱,是的,只有成分异常复杂的双黄连组方才有显著效果,化原论的分析方法在此暂时失效,这是一个令人沮丧的结果!

     

    他们遭遇了一场大雾,这意味着,他们的结果虽然真实,可重复,但是很难上影响因子高的杂志,因为找不到青蒿素那样的单体。在某种意义上,他们在重复着上万个中医复方研究的故事。

     

     

    和研究团队成员之一进行的对话

     

    在一个静谧的夜晚,我和研究团队成员之一,进行了一番长谈。

     

    我告诉他,我平时用来治疗咳嗽性哮喘(Cough Type Asthma)中“风热犯肺型”的组方和“双黄连”的组方有一定的类似之处。我还给他举了一个病例。

     

    患者女,62岁,咳嗽,咽痒1+年,加重3+月。患者症见咽喉痛而瘙痒,咳嗽,咽喉有异物感。四诊:舌红苔薄黄,脉浮,面色稍泛红。1+月前就诊于四川某三甲医院,予喉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诊断为变异性咳嗽?给予西药药物治疗(具体药物不详),上症未缓解。情绪波动大,易发火。

     

    遂用此方进行治疗:蜜枇杷叶6克、 浙贝母10克、 薄荷12克、 连翘10克、射干6克、 焦白术10克、 蒲公英15克、 前胡10克、牛蒡子10克、 马勃3克。中药配方颗粒 7服 水冲服 日一剂 分二次服用。

     

    患者复诊时,述上症明显好转,效不更方,遂嘱患者再服七剂。后再次复诊,述咳嗽,咽痒等症状已大减,仍有少量咳痰,咽部仍稍有梗阻感。于是在原方的基础上加了简化版的半夏厚朴汤,姜半夏6克,姜厚朴3克,茯苓10克,苏叶10克,以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他说:“你的方案中,的确有双黄连中的连翘,但是药物不全,同时还增加了很多药物。”

     

    连翘

     

    我告诉他,对于风热型的变异性咳嗽,我也经常用黄芩和金银花,近年来,因为金银花价格屡创新高,所以

    我之所以用了其他的药物,例如射干,马勃,牛蒡子,薄荷是因为这些药物和连翘一样,特别擅长疏散风热,而且有着解毒利咽的作用,在传统中医中这些药物经常组合在一起,对驱散咽喉部的风邪,止痒特别有利。常用的药物还有蝉蜕。在方子中加用蒲公英,则是为了加强清热解毒的力量。

     

    而用白术的原因是健脾益气祛湿,因为脾胃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使用这个药物,目的是改善患者的体质,通过健脾以祛湿化痰。

     

    而用浙贝母,前胡之类的药物,则主要是为了清热化痰,后期用半夏厚朴汤也是为了增强行气和化痰的力量。

     

    他对我的解释有一些顾虑,他说他相信这个治疗过程中是某些化学成分在起作用,不太相信中医的配伍理论。

     

    我则提出了我的思考,我说在治疗这类疾病时,中医使用连翘,薄荷,牛蒡子之类的药物,目的是为了祛风,清热,解毒,类似于西医的抑制过敏反应即治疗过敏反应所引起的“炎症”的方法;而使用白术,太子参,黄芪之类的药物呢,则是为了益气,健脾,补肺,相当于西医的提高免疫力的方法;而用贝母,瓜蒌,半夏,茯苓之类的药物,则是为了行气、化痰、祛痰,类似于西医的让变应原从体内离开的过程。

     

    浙贝母

     

    一般来说,中医治疗第一阶段,应该以祛风,清热,解毒为主;第二阶段应该以行气,化痰,祛痰为主;第三阶段则以益气,健脾,补肺,温肾为主。这是一种宏观的分析方法,很难用成分分析来解释。

     

    但无论如何,希望他们团队的研究能够进行下去,也希望类似的研究越来越多,通过这样一次次探索,或许有一天,中西医会彼此接受对方。

     

    当然,他告诉我,现在复方研究遭遇很多困难,特别是很难找到起效的单体,机制不明确,导致发表不了影响因子高的文章,愿意发表复方的杂志往往是东亚的杂志,可是西方人不认可,影响因子低,这是让复方研究者很无奈的现实。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

  • 作者 | 黄圆媛
    文章首发于 | 黄圆媛医师

     

    做过酪蛋白肽检测的患者,经常有这样的反映“我已经有几个月没有吃奶制品了,但是我的检测报告中,仍然有酪啡肽,数值还不低,这是什么原因?酪啡肽不是只有奶制品中才会有的吗?”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的是,酪啡肽来自于酪蛋白,而奶制品是酪蛋白最直接的来源,但并不是唯一的来源,酪蛋白只是在奶制品中丰度最高。


    很多面食,会添加一些黄油,奶酪,来提高产品的色香味。而几乎所有的产肉畜类,在生长过程中都会摄入奶和添加了奶制品的饲料,所以,在肉类中也会发现少量酪啡肽的踪影。


    所以,在饮食中完全禁绝酪啡肽,是不太容易实现的,只是摄入量高低的问题。


    另外我们还要关注的是,酪啡肽乃至所有代谢中间产物的沉积,除了要关注摄入来源,还要关注它下一步的代谢途径,和向下代谢所需要的酶和辅酶的量是否充足。


    而酪啡肽的代谢,需要二肽基酶(DPP4)这个物质的参与。如果二肽基酶的数量少,活性低,表达量受某种因素的抑制,那么酪啡肽的代谢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导致酪啡肽的浓度相对较高。


    二肽基酶的催化不利,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研究发现,如果受检者有轻微自闭症的倾向,在他的肠道中,二肽基酶的活性会显著降低,包括血液里的二肽基酶,活性也会降低。


    第二,当免疫系统出现异常时,我们会在人体内发现一些二肽基酶的抗体,包括IgM抗体和IgG抗体,这些抗体的存在,能够抑制二肽基酶的活性,使它不能很好地降解阿片类食物,而酪啡肽正是食源性阿片类物质中最常见的两种之一,另一种是谷蛋白。

     

    第三,二肽基酶的基因会出现SNP问题,SNP中文名称是“单核苷酸多态性”,指在基因组水平上,由单个核苷酸的变异所引起的DNA序列多态性。

     

     

    当SNP问题出现时,二肽基酶的表达和活性也会受到抑制,导致阿片类食物的降解也受到抑制,从而进一步导致阿片类物质代谢不畅,通过循环系统到达大脑,造成大脑内阿片类物质的沉积,造成行为,情绪上的异常。​​​​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豆浆和茶可以一起喝。但需要注意饮用顺序、适量饮用、注意个人体质、注意茶的种类等。

    1.饮用顺序:如果打算同时饮用豆浆和茶,建议先喝豆浆,再喝茶。这是因为豆浆含有一定的蛋白质,而茶中的茶多酚可能会与蛋白质结合,影响蛋白质的吸收;

    2.适量饮用:无论是豆浆还是茶,适量饮用是重要的。过量饮用可能会对消化系统产生负担,尤其是对于容易产生胃酸或消化不良的人;

    3.注意个人体质:某些人可能对豆浆或茶中的成分过敏或不耐受,例如对大豆过敏或对咖啡因敏感。如果有相关的过敏或不耐受情况,请避免饮用或咨询医生的建议;

    4.注意茶的种类:茶有很多种类,每种茶的成分和效果都有所不同。因此,根据个人需求和健康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茶品种。

    最重要的是,根据个人的口味和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饮品组合。若有特殊的健康问题或对某些食物敏感,请咨询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

  • 虾是一种常见的食物过敏原,吃完虾后,免疫系统可能会产生过敏反应,导致嘴唇肿胀和其他症状。如果吃虾后嘴唇肿胀,建议采取停止食用虾、冷敷、服用药物等措施进行缓解。

    1.停止食用虾:如果怀疑虾是引起嘴唇肿胀的原因,应立即停止食用虾或任何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食物。

    2.冷敷:用温水轻轻漱口,以清洁口腔和嘴唇,并将冰块或冷湿毛巾轻轻敷在肿胀的嘴唇上,可以缓解肿胀和不适。

    3.服用药物:如果症状较严重,可以考虑服用过敏药物,如抗组胺药物(氯雷他定)来减轻过敏反应。

    如果嘴唇肿胀持续或加重,或伴随其他严重症状(如呼吸困难、皮疹、胸闷等),应立即就医。

  • 如果对脖子的紫外线过敏导致痒痛,可以采取一般治疗、冷敷、药物治疗等措施来缓解症状。

    一般治疗:

    • 避免阳光暴露:尽量避免在阳光强烈的时候外出,特别是在中午到下午的时间段。如果必须外出,可以选择遮阳帽、长袖衣物、太阳镜等来保护脖子免受紫外线的直接照射。
    • 使用防晒霜:在外出前,涂抹 SPF 值高的防晒霜,特别是对于易过敏的皮肤。选择合适的防晒霜,最好含有物理性防晒成分(如二氧化钛或氧化锌),这些成分能够反射阳光,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 保持皮肤湿润:使用温和的保湿产品,保持脖子皮肤的湿润,以减少刺激和痒痛感。

    冷敷:

    如果脖子发红、肿胀或痒痛,可以用冰袋或冷毛巾轻轻敷在受影响的区域上,以缓解症状。

    使用抗过敏药物:

    如果症状较严重,可以使用抗过敏药物,如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或类固醇药物,以减轻过敏反应和症状。

    如果症状持续加重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诊治。

  • 羊水过敏的症状主要包括呼吸急促,低血压,出血倾向等情况。

    1.呼吸急促:若患者出现羊水过敏的症状时,可能会出现呼吸急促的情况,多呈现出呼吸困难,缺氧等问题。

    2.低血压:如果患者出现羊水过敏的问题时,可能也会因为血液回流到心脏导致出现血压下降,出现低血压的症状,多表现出头晕,头痛等情况。

    3.出血倾向:若患者有羊水过敏即栓塞的问题时,可能也会出现消耗性凝血异常的症状,进而导致出血倾向增加,除了皮肤和黏膜出血,还可能出现子宫出血等问题。

    另外,要注意的一点是,若出现以上症状,应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医生的检查和诊断。

  • 喘息性支气管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婴幼儿呼吸道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等症状。该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感染、解剖特点以及过敏体质等。

    感染因素是喘息性支气管肺炎的主要病因,常见的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和支原体等。婴幼儿的呼吸道解剖特点,如气道狭窄、黏膜易受刺激等,也容易引发喘息性支气管肺炎。此外,过敏体质的患儿更容易受到该病的侵袭。

    喘息性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

    • 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
    • 呼吸困难、气促
    • 肺部可闻及哮鸣音
    • 部分患儿伴有发热、乏力等症状

    诊断喘息性支气管肺炎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辅助检查包括胸部X光、血常规、痰培养等。治疗方面,主要包括:

    • 抗感染治疗:根据病原学检测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 对症治疗: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止咳化痰药物等缓解症状
    • 免疫调节治疗:对于过敏体质的患儿,可使用免疫调节剂进行干预
    • 健康教育: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护理和预防措施

    预防喘息性支气管肺炎的关键在于:

    • 加强儿童营养,提高免疫力
    • 避免接触过敏原
    •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二手烟
    •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呼吸道感染

  • 过敏性紫癜,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其中脚肿便是其中一种较为典型的症状。

    过敏性紫癜引起的脚肿,通常表现为关节炎样的症状,如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通过核磁共振或X射线检查,可以发现关节周围的肌肉软组织肿胀,部分患者甚至会出现关节滑膜炎,导致关节腔积液。

    过敏性紫癜的发病原因主要与过敏反应有关。当人体接触到过敏原,如食物、吸入物或接触物时,会产生免疫复合物。这些免疫复合物会刺激体内的炎症细胞,进而释放炎症因子。炎症因子作用于皮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内皮细胞裂解,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等溢出血管,形成紫癜。

    为了预防和治疗过敏性紫癜引起的脚肿,患者应遵循以下建议:

    1. 饮食调整:多食用新鲜水果和蔬菜,如西红柿、猕猴桃、火龙果、西蓝花、芹菜和菠菜等。多饮水,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少食多餐,不要暴饮暴食。

    2. 适当运动:适量运动有助于提高免疫力,但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病情。

    3. 充足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4. 皮肤护理:注意保护局部皮肤,避免搔抓,不要使用过高温度的水烫洗。

    5. 及时就医:若出现脚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 宝宝长牙是每个家庭都会经历的阶段,而这一过程与宝宝辅食添加密切相关。武汉市中心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杨惠琴指出,父母可以根据宝宝出牙数量来估算其辅食添加的阶段。

    一般来说,宝宝出牙数可以用月龄减去4或6来简单估算。例如,10个月的宝宝应该有4-6颗乳牙;1岁时多数已有6-8颗乳牙;2岁时乳牙应出齐,共20颗。乳牙萌出顺序一般是下颌先于上颌,由前至后。

    在宝宝4个多月开始流口水时,第一颗乳牙便开始萌出,通常位于下牙床中间。此时,父母可以尝试给宝宝添加一些半固态食物,如马铃薯泥、蛋黄泥、麦片粥等,帮助宝宝从水状饮食过渡到糊状饮食,同时锻炼口腔肌肉。

    当宝宝8-12个月时,会逐渐长出更多牙齿,此时可以准备一些营养丰富的肉类食物,如肉末、西红柿、豆腐等,并适当增加食物的硬度。9-13个月时,上排牙的侧门牙开始长出,13-16个月时,下排牙的侧门牙也基本萌出。此时,宝宝可以适应固态食物,如蒸蛋、煮烂的蔬菜等。

    当宝宝一岁半时,乳牙已达8-12颗,牙齿更加有力,可以吃一些有嚼头的东西。此时,可以减少液态食物的摄入,增加固体食物,如软饭、面包、蔬菜等。16-20个月时,20颗乳牙基本成型,宝宝可以像大人一样吃主食,如米饭、面条、豆类等。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有家族过敏史的宝宝,建议2岁后再添加全蛋。

  • 健康的头发是人们美丽形象的重要标志,而亚健康的头发则可能是身体亚健康的预警。本文将探讨头发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观察头发状况来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

    头发稀疏:甲状腺问题的信号

    甲状腺激素对于头发的生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都可能导致头发稀疏。此外,饮食中缺乏蛋白质、铁、锌等营养素也可能导致头发稀疏。

    脱发:缺铁的警示

    脱发是头发问题中最常见的表现之一。除了遗传因素,缺铁也是导致脱发的常见原因。建议定期检查血常规,确保血红蛋白水平在正常范围内。

    头发干枯:水分不足的体现

    头发干枯、分叉是水分不足的表现。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并使用护发素和发膜等护发产品,可以帮助改善头发状况。

    头发缺乏光泽:维生素B的缺乏

    维生素B族对于头发的健康至关重要。缺乏维生素B可能导致头发干枯、分叉、缺乏光泽。可以通过补充维生素B片剂或摄入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来改善头发状况。

    头发油腻:奶制品摄入过多

    一些研究发现,过量摄入奶制品可能导致头发油腻。减少奶制品摄入,并使用适合油性头发的洗发产品,可以帮助改善头发状况。

    头发不生长:食物过敏的信号

    食物过敏可能导致头发不生长。如果怀疑自己存在食物过敏,建议进行过敏原检测,并避免摄入可能导致过敏的食物。

    头发分叉:矿物质和维生素的缺乏

    头发分叉可能是由于体内缺乏必需的矿物质和维生素,如蛋白质、锌、维生素B等。建议通过均衡饮食和补充相关营养素来改善头发状况。

    头皮屑过多:真菌感染的可能

    头皮屑过多可能是由于真菌感染导致的。使用含有水杨酸或锌吡硫酮等成分的洗发产品可以帮助改善头皮屑问题。

  • 春季,万物复苏,气温逐渐回暖,但同时也是肌肤敏感的高发季节。你是否曾经遇到过以下情况:换季时肌肤干燥、起皮、发红,甚至出现痘痘?这些症状都可能与肌肤敏感有关。

    那么,如何才能在春季保持肌肤健康,避免敏感呢?以下是一些春季肌肤保养的小贴士:

    一、加强保湿,预防敏感

    春季气温多变,肌肤容易出现干燥、脱皮等问题,因此加强保湿是预防敏感的关键。建议使用含有玻尿酸、胶原蛋白等保湿成分的护肤品,并注意多饮水,保持肌肤的水分平衡。

    二、温和去角质,促进新陈代谢

    去角质可以帮助去除肌肤表面的死皮细胞,促进新陈代谢,使肌肤更加光滑细腻。但春季肌肤较为敏感,建议使用温和的去角质产品,避免过度刺激肌肤。

    三、合理饮食,增强免疫力

    春季是阳气生发的季节,建议多吃一些具有滋阴润燥、增强免疫力的食物,如蜂蜜、梨、银耳等。同时,要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的食物,以免加重肌肤敏感症状。

    四、注意防晒,防止肌肤晒伤

    春季紫外线强度逐渐增强,容易导致肌肤晒伤、变黑。建议外出时涂抹防晒霜,并尽量避开阳光直射的时间。

    五、保持良好心态,避免压力过大

    压力过大也会导致肌肤敏感,因此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劳累。可以适当进行运动、听音乐等方式来缓解压力。

  • 外阴瘙痒,这个让许多女性都感到尴尬和困扰的问题,相信不少人都曾经经历过。面对这种难以启齿的烦恼,很多女性会选择自行购买洗液清洁,但这种做法往往并不能解决问题。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私处瘙痒呢?下面,我们就来揭秘导致私处瘙痒的“七大黑手”。

    1. 阴道毛滴虫病:这种疾病会导致外阴和阴道出现瘙痒,并伴有泡沫状白带和特殊异味。患者常常会因为瘙痒而出现外阴部皮炎湿疹性改变。通过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查,可以与类似的疾病进行区分。

    2. 真菌性阴道炎:这种疾病会导致外阴和阴道出现瘙痒、外阴潮红和豆渣样白带,并伴有异味。患者常常会因为瘙痒而出现外阴部皮炎湿疹性改变。

    3. 局部皮肤不洁:有些女性使用卫生纸的方法不当,导致外阴部皮肤受经血、阴道分泌物、尿液、粪便和汗液的浸渍,从而引发慢性炎症,引起外阴部瘙痒。

    4. 药物过敏:过敏体质的女性服用磺胺类或其他药物可能导致“固定型药疹”,常发生在外阴部皮粘膜交界处,除了局部瘙痒外,还可能并发糜烂、渗液。使用药物做阴道冲洗或阴道内置入,如发生过敏反应及接触性皮炎,也可能引起外阴瘙痒。

    5. 外阴部皮肤疾病:股癣的皮肤损害常扩大到外阴部,引起局部剧烈瘙痒。外阴部湿疹和神经性皮炎引起的局部瘙痒更为剧烈,前者表现为局部皮肤边界不清的丘疹水疱及糜烂渗液,后者因搔抓常出现皮肤增厚苔伴藓化。外阴部白斑除引起局部瘙痒外,常伴发外阴营养不良,皮肤萎缩。

    6. 病毒感染:尖锐湿疣大多发生在女性阴道壁、宫颈口及外阴部,还会出现带有恶臭的白带。发生在外阴部的传染性软疣多表现为中央有脐窝样凹陷的圆形丘疹,也可引起外阴部瘙痒。生殖器疱疹多表现为尿道口及阴道壁出现米粒大小且明亮的水疱,伴有局部瘙痒。

    7. 性交过敏:这是两性生活期间发生的过敏反应。分别有对精液过敏、避孕套过敏、摩擦过敏者。

  • 肌肤敏感和过敏问题困扰着许多人,很多皮肤疾病也与敏感相关。然而,事实上,大部分敏感问题并非皮肤本身敏感,而是由于不正确的保养方式造成。为了避免敏感,首先要审视自己的保养方法。

    如何区分与定位皮肤过敏:

    1. 皮肤对于环境接触的过敏:这是一种先天性的过敏,无法通过后天改善。例如,对玫瑰过敏的人,终身都会对玫瑰过敏。2. 肌肤对环境的不适应造成的过敏:这种敏感大部分是后天累积造成的,由于错误的保养观念,导致皮肤对环境变化的适应力下降。

    正确的保养需要与年龄搭配:

    1. 儿童期:皮肤生长速度快,但保护能力较低,对紫外线的防御力也较低。建议使用防晒用品,降低青春期产生斑点的几率。

    2. 青春期:荷尔蒙激发导致出油过多,容易产生痤疮。不建议完全消除油分,否则会伤害皮肤表面,激发更多皮脂产生。可以局部使用果酸、A醇等痤疮适合使用的保养品。

    3. 轻熟女:去斑美白护理容易使皮肤受刺激,产生更多黑色素。建议使用温和的美白产品。

    4. 熟女:以抗老化为主,配合严密的防晒,可以减缓细纹的出现与老化的发生。可以使用抗氧化产品和Q10。

  • 头发作为女性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体的美观。中医认为,'察其毛色枯润,可以现脏腑之病',通过观察头发的变化,可以了解机体的生理状况和潜在疾病。以下是一些与头发健康相关的常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1. 头发干枯、分叉

    头发干枯、分叉通常与缺乏水分、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关。建议平时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E、B群、锌等营养素的食物,如坚果、鱼类、豆类、全谷类等。同时,避免过度使用高温造型工具和染发,减少对头发的损伤。

    2. 头发油腻

    头发油腻可能与皮脂腺分泌过多有关,可能与饮食、激素水平、压力等因素有关。建议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同时,保持头皮清洁,定期使用去油洗发水。

    3. 头发稀疏、脱落

    头发稀疏、脱落可能与遗传、激素水平、疾病、药物等因素有关。建议咨询医生,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激光治疗、植发等。

    4. 头皮屑过多

    头皮屑过多可能与真菌感染、遗传、压力、饮食等因素有关。建议使用含有抗真菌成分的洗发水,如酮康唑、煤焦油等。同时,保持头皮清洁,避免过度抓挠。

    5. 头发稀疏、细软

    头发稀疏、细软可能与遗传、营养不良、疾病、药物等因素有关。建议补充营养,如维生素、矿物质等。同时,使用适合的洗发水和护发产品,加强头发的护理。

    总之,保持头发健康需要从饮食、生活习惯、头皮护理等方面入手。如果出现头发问题,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帮助。

  •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率逐年上升。据统计,全球约有22%的人患有各种过敏性疾病,包括过敏性皮炎、过敏性鼻炎、哮喘、荨麻疹、食物过敏和药物过敏等。

    在众多过敏性疾病中,孕妇皮肤过敏是一个较为常见的问题。孕妇的免疫系统在怀孕期间会发生一系列变化,使得她们更容易受到过敏原的侵害。那么,孕妇皮肤过敏应该吃什么药呢?

    对于孕妇来说,选择合适的抗过敏药物至关重要。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抗过敏药物及其优缺点。

    第一代抗过敏药,如扑尔敏、多虑平、赛庚啶等,虽然价格低廉,疗效可靠,但容易引起嗜睡、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不良反应,不适合孕妇使用。

    第二代抗过敏药,如开瑞坦、赛特赞、皿治林、息斯敏等,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较小,一般不产生或仅有轻微的嗜睡作用,更适合孕妇使用。

    除了药物治疗外,远离过敏原也是预防孕妇皮肤过敏的关键。孕妇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了解自己的过敏原,尽量避免接触。

    2.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潮湿。

    3. 选择透气性好的衣物,避免过敏原附着。

    4.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

    5.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自身免疫力。

    如果孕妇出现皮肤过敏症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 春天,万物复苏,正是外出游玩的好时节。然而,在这个美丽的季节里,皮肤病的高发也让人头疼。春季细菌和病毒繁殖加快,加之花粉等过敏原的刺激,使得春季成为皮肤病的高发期。

    春季皮炎是春季常见的皮肤病之一,它主要是由紫外线过敏引起的。这种疾病多见于18-40岁的女性,主要症状包括脱屑、瘙痒、干燥、红斑、丘疹和鳞屑等。如果不及时治疗,病情可能会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困扰。

    为了避免春季皮炎的困扰,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 防晒:春季紫外线强度较高,外出时一定要做好防晒措施,涂抹防晒霜,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伤害。

    2. 选用合适的护肤品:春季皮肤较为敏感,应选择温和、无刺激的护肤品,避免使用含有光感物质的化妆品。

    3. 注意饮食:多吃含维生素A的食物和新鲜蔬菜水果,少吃辛辣刺激、荤腥食物。

    4.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保持心情舒畅。

    5. 及早治疗:如果出现春季皮炎的症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除了春季皮炎,春季还容易引发其他皮肤病,如湿疹、荨麻疹等。因此,春季护肤尤为重要。在选择护肤品时,应根据自己的肤质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护肤品。同时,要避免接触过敏原,保持室内外环境的清洁。

    总之,春季是皮肤病的高发期,我们要做好预防措施,保护好自己的皮肤。如果出现皮肤病症状,要及时就医,以免病情加重。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