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中国未来20年将构建4000亿元中医药产业

中国未来20年将构建4000亿元中医药产业
发表人:全球医疗视野

  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医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根据最新报道,未来20年,我国将构建4000亿元的中医药产业,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健康服务。

  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疗效和优势。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中医药现代化进程。

  在中医药现代化方面,我国将重点加强中医药理论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通过深入研究中医药理论,推动中医药学说的创新和发展。同时,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医药专家。

  在中医药产业发展方面,我国将重点发展中药材种植、中药制药、中医药服务等产业链。加强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提高中药材质量;推动中药制药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中药制药水平;发展中医药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服务需求。

  此外,我国还将加强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通过举办国际中医药学术会议、开展中医药对外援助等方式,提升中医药的国际影响力。

  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将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多健康福祉。预计到2023年,我国中医药产业规模将达到4000亿元,85%的农村人口将享受到中医药的医疗保健服务。

  未来,中医药事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让我们共同期待中医药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科研用药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科研用药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近年来,我国药品审评审批改革不断深化,旨在提高药品审评效率,鼓励药物创新,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2012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2012年度中国药品审评报告》显示,我国药品审评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药品审评中心受理新注册申请6919个,完成审批并呈送国家食药监局审批的审评任务4941个。其中,建议批准3323个,建议不批准1618个。共批准生产615件药品,包括3个创新药,分别涉及抗肿瘤、心血管和血管性疾病领域。

    在创新药审评方面,2012年国家食药监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合理配置审评资源、鼓励创新等。这些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国产创新药临床试验数量从2011年的55件上升到2012年的61件,审评时限从8个月缩短至6个月左右。部分创新药如麦他替尼氨丁三醇片等已实现与国外同步批准临床,缩短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此外,2012年药品审评中心化药受理量略有升高,中药受理量小幅下降,生物制品基本持平。我国药品注册申请逐渐回归理性,但仿制药重复研发、重复申报现象依然存在,仿制药研发中工业化能力不足问题亟待解决。

    为提高药品审评效率,鼓励药物创新,国家食药监局发布了《关于深化药品审评审批改革进一步鼓励创新的意见》。通过改革药品审评审批工作,进一步加快创新药审评,实行部分仿制药优先审评,以满足国内临床用药的需要。

    总之,2012年我国药品审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促进医药产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 文章内容

  • 在经历了一次皮试阳性的经历后,我对医疗行业的专业性和医生的耐心细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去年在三甲医院做青霉素皮试时,结果显示阳性,让我有些不知所措。医生建议我去别的医院再做一次皮试,但结果依然是阳性,医生又让我换医院。我对此感到困惑,不知该如何是好。

    经过与医生的沟通,我得知可以换一种药物进行替换,医生建议我可以使用阿奇霉素代替青霉素类药物。我感到释然,重新申请开药。医生的专业建议让我对医疗行业的专业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医生的品质充满了信任。

  • 随着新修订的《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将于今年6月1日正式实施,业界对中药行业的未来发展产生了担忧。新规提高了市场准入门槛,预计将有大量企业面临淘汰。业内人士呼吁,在规范中药行业的同时,应充分考虑中药企业的实际情况,避免行业垄断产生,保障中药流通业的健康发展。

    新规对中药企业的要求包括:提高执业药师配备比例、加强中药材、中药饮片验收与养护人员资质要求、提高冷藏、冷冻药品储运设备标准等。这些要求对于一些中小型中药企业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业内人士认为,新规的出台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调整方向,但同时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例如,可能导致行业垄断,挤压中小企业发展空间;部分中药企业因无法满足新规要求而退出市场,影响药品供应;执业药师短缺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业内人士提出以下建议:

    1. 适当降低中小型中药企业的准入门槛,给予一定期限的过渡期;

    2. 加强对中药行业的扶持政策,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人才培养;

    3. 鼓励中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4. 加强对执业药师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专业水平;

    5. 加强药品流通领域的监管,打击非法经营行为。

  •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中药保健品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由于内外贸分离,我国中药保健品产业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大量利润流向外商。由于品牌和渠道优势,外商在我国中药保健品市场上占据了很大份额,而我国外贸企业却只能赚取微薄利润。

    其次,国内中药保健品市场缺乏优质供应商。许多内贸企业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不得不进口国外保健品,这不仅增加了成本,还影响了产品质量。

    第四届中国国际健康产品展览会旨在搭建内外贸对接平台,促进中药保健品产业发展。展会将邀请国内外知名企业参展,并提供一系列对接活动,如保健品注册实务对接、保健产品营销策略咨询等。

    展会期间,还将举办“促进健康产品内外贸一体化座谈会”,探讨中药保健品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此外,展会还将推动中药药店转型。通过引进更多优质健康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推动中药药店向多元化经营转型。

    总之,第四届中国国际健康产品展览会将为我国中药保健品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动行业迈向更高水平。

  • 近年来,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迅速,但高端医疗器械产品长期依赖进口,被视为行业发展的瓶颈。本文将探讨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如何突破“高端中的低端”魔咒,实现自主创新的突破。

    一、产业现状:依赖进口,高端产品“低端化”

    长期以来,我国高端医疗器械市场被国外企业垄断,国产高端医疗器械产品在性能、质量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导致市场上“高端中的低端”现象普遍存在。这种局面不仅制约了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健康发展,也影响了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二、突破瓶颈:自主创新,提升竞争力

    为突破“高端中的低端”魔咒,我国医疗器械产业近年来加大了自主创新力度,取得了一系列突破。

    1. 政策支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医疗器械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业升级。

    2. 产学研合作: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同开展关键技术研发,提升产品竞争力。

    3. 人才培养:加强医疗器械领域人才培养,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三、产业前景:自主创新,引领未来

    随着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我国医疗器械产业正在逐步摆脱对外部技术的依赖,实现高端产品的自主生产。未来,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将继续加大创新力度,努力实现以下目标:

    1. 提升高端医疗器械产品的性能和质量,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2. 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医疗器械企业。

    3. 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端医疗器械的需求,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   罕见病,如同隐匿在黑暗中的幽灵,困扰着无数家庭。19岁的邓怡芳,就曾是罕见病患者中的一员。患有戈谢病的她,每月医药费用高达20万,让全家人陷入绝望。

      2013年2月28日,第六个国际罕见病日,瓷娃娃罕见病关爱中心和北京医学会遗传学分会等机构联合举办“2013第二届中国罕见疾病高峰论坛”,呼吁中国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支持罕见病药物研发、审批,并将罕见病用药纳入医保,以保障罕见病人的生命健康权。

      什么是罕见病?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定义为患病人数占总人口的0.065%~0.1%之间的疾病。目前,全球已确认近7000种罕见病,其中80%为遗传性疾病。我国罕见病患者估计超过一千万。

      罕见病,犹如“孤儿病”,患者往往面临着确诊难、治疗难、费用高的困境。据统计,目前已知的罕见病中,仅有不到5%的病种有治疗方案。戈谢病便是其中之一,这种由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病,治疗药物价格昂贵,让患者家庭不堪重负。

      罕见病药物研发难度大、成本高,进入我国市场面临重重难题。一方面,临床试验要求严格,另一方面,审批流程漫长。此外,罕见病药物价格昂贵,医保覆盖面有限,让患者家庭负担沉重。

      近年来,我国在罕见病科研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为推动罕见病事业发展,我国需要加大对罕见病科研的投入,并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为罕见病患者提供更多关爱。

      罕见病患者,犹如黑暗中的孤独战士。让我们共同关注罕见病,为他们点亮希望之光。

  • 在中药材市场,保证药材质量一直是重中之重。而传统的药材交易方式,如麻袋或蛇皮袋,虽然直观,但难以保证药材在流通环节的质量安全。为了提升中药材的质量,我国正在积极探索中药材仓储现代化之路。

    首先,建立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是关键。通过追溯体系,可以实现药材来源可查、去向可究、责任可究。这需要实现大宗中药材的现代化、规模化仓储,并解决防虫防霉等难题。例如,借鉴烟草行业的气调剂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中药材仓储中的防虫防霉问题。

    其次,信息化是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的重要支撑。通过建立现代化、国际化、规范化的追溯系统,可以实现对中药材流通的全过程监管。此外,制定中药材等级标准也是保证药材质量的重要措施。

    同时,中药材包装也是保证药材质量的关键环节。通过科学分类药材,制定统一的包装标准,可以有效地解决药材在流通环节中的质量问题。

    总之,中药材市场的发展需要从仓储现代化、信息化、标准化等方面入手,不断提升中药材的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

  • 随着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中药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近年来,中药调价问题备受关注。2013年,我国开始引入谈判机制,对中药独家品种进行价格管理,这一举措对中药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药作为一种传统药物,具有独特的疗效和安全性。然而,由于中药品种繁多,价格管理一直较为复杂。2011年开始,我国医保药品价格调整周期正式实施,化学药以1月初的药价调整收尾,中成药则在2013年开始调整价格。

    中药独家品种作为基药目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格管理方式备受关注。2013年,国家明确提出,独家品种可以试行国家统一定价,也可以省为单位直接与药品生产企业议定采购数量和价格。这一举措意味着,中药独家品种的价格管理将更加市场化。

    中成药价格调整窗口的临近,也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预计中成药整体降价幅度在15%~20%之间,独家品种降幅在5%~15%之间。降价将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药品的可及性。

    引入谈判机制,对中药独家品种进行价格管理,有利于促进中药行业的健康发展。一方面,谈判机制可以提高药品价格的市场化程度,避免价格过高或过低;另一方面,谈判机制可以保护中药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中药产业的创新和发展。

    总之,2013年中药调价引入谈判机制,标志着我国中药价格管理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一举措将对中药行业产生积极影响,促进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 京新药业是一家专注于药品研发和生产的知名企业。近年来,该公司在药品制剂出口领域投入了大量资源,但近日公布的2012年年报显示,其年产10亿粒药品制剂出口的募投项目出现了重大调整。

    据了解,该项目原计划募集资金2.03亿元,用于建设年产10亿粒药品制剂出口生产线。然而,受欧洲市场低迷和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影响,项目规模缩减至年产5亿粒,募集资金也相应调整为1.02亿元。

    虽然出口项目遭遇缩水,但京新药业并未放弃在药品领域的拓展。公司新增了“1.5亿粒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技术改造项目”,计划投资金额为6815万元。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药物,市场需求稳定,前景广阔。

    值得一提的是,京新药业在2012年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业绩。在国家限抗政策下,公司营业收入仍实现了20.8%的增长,净利润同比增长33.51%。这表明,公司在面对市场变化时,能够及时调整战略,保持稳健发展。

    京新药业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在当前医药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企业应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及时调整发展战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