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糖尿病饭后运动应该怎么做?

糖尿病饭后运动应该怎么做?
发表人:杨哲新

首先要知道,运动控制血糖的作用主要通过 3 种机制来实现,一是增加肌肉对血糖的消耗;二是减轻胰岛素抵抗;三是促进血糖转化为糖原进行贮存。

很多人在饭后会采取走路的运动方式,如何实现上述目的呢?这就要讲究“投入产出比”,做到两个“大”有助于有更多的获益。

  • 步子迈的大一点:在身体力行的情况下,尽可能每一步的步伐最大化,不必追求走得有多快,大步走消耗的血糖并不少。
  • 身体幅度大一点:比如肩背发力,把双臂前后甩起来成水平位,尽可能调动全身更多的肌肉群参与其中。

老年人可以采取大步走 3-5 分钟、慢走 2-3 分钟交替进行的走路方式,持续走 30-45 分钟即可,时间过长并不会有更多额外获益。

总之,通过运动不断强壮肌肉,是帮助机体持久调控血糖最有效的方法,因为强壮的肌肉即使在安静状态下也需要消耗大量血糖维持生理活动。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如果是糖尿病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就需要注意糖类的摄取,有的患者会因饮食中的糖类无法估算就会产生恐惧因此戒掉了,就会造成营养素加速流失。因此,我们该如何保持一边的摄取营养一边的控制血糖的水平呢?在平时我们除了“少吃精制糖”、“控制糖量”,以外,还应该从饮食、运动、治疗等一起控制血糖,还要了解自己的身体所需的营养素,因此就要树立正确的营养摄取观念,轻松地应对血糖的控制。

     

     

    1. 蛋白质适量摄取,预防肾脏病变

     

    为了预防肾脏发生病变,我们就要控制好高血糖、高血压与高血脂的症状,并且适量的摄取蛋白质。因此我们除了控制糖的摄入量,还要适当的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因为适量的摄取蛋白质的含量也是保护肾脏和预防肾脏发生病变的关键。

     

    2.补充维生素B群,预防末梢神经病变

     

    糖尿病的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神经病变,若是因为我们疏于预防和照顾,如果病情出现恶化就难以复原,甚至还会面临截肢的命运。糖尿病的患者还会出现多尿的症状,就会造成水溶性维生素与矿物质的大量流失。患者如果长期服用降血糖药物,就会造成维生素B12的缺乏,因此就会引发贫血的症状或者末梢神经发生病变。因此在平时我们要注重保护手和足部外,还要适量的摄取锌、铬、镁、钙等矿物质。我们还要补充体内流失的维生素B12.

     

    3.及时补充叶黄素和钙,预防眼睛病变及骨质疏松

     

    糖尿病的患者由于长期的血糖升高就会对末梢神经的微血管造成一定的伤害,明显的症状就是眼部会出现问题会发生视网膜病变。因此未来预防视网膜发生病变,在平时除了积极控制血糖与定期检查外,还要注意对眼睛的保养。在平时可以多摄取对眼睛有益的营养素,比如叶黄素、维生素A、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糖尿病患者也会因为多尿导致体内的钙、磷等元素流失,胰岛素分泌的不足对造骨细胞的活性也有很大影响,因此糖尿病患者还会出现骨质疏松的症状。如果要预防骨质疏松,在饮食中要及时的补钙,也要摄取适量的维生素D3。

     

     

    糖尿病其实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因此只要我们在平时的生活多注意,就可以起到预防由糖尿病引发的并发症。

  • 糖尿病是各种原因导致的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即使能够分泌胰岛素,但胰岛素的生物功能受损,从而导致的血糖不能被正常分解代谢的一种疾病。所以,糖尿病的主要表现和特征性改变就是高血糖!

     

    正是因为糖尿病病人的胰岛素分泌受限或者胰岛素功能受损,导致摄入体内的糖类不能被正常分解,所以,才会有了高血糖的表现。而为了避免血糖的升高,想办法控制糖类的摄入,增加胰岛素的对糖的分解,就成了糖尿病治疗的主要方向。而事实上,所有的降糖的基础,都要归结于饮食控制,因为控制饮食,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

     

     

    那糖尿病患者该如何安排每天的饮食呢?

     

    一、饮食定时

     

    定时吃饭,和糖尿病也有关系吗?当然有!糖尿病本身就是胰岛素分泌受限或者功能受损,而正常人的胰岛素分泌,是有明显的时间节律的,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及的生物钟。其实胰岛素的分泌也是有生物钟现象的,如果饮食规律,每到将要进食的时候,胰岛素的分泌曲线就会明显上移,所以,饮食定时,对于胰岛素分泌的生物钟有着明显的帮助作用。对于一个已经胰岛素分泌不规律的病人来讲,定时饮食,或许会减少胰岛素使用量,使得血糖控制的更加达标。

     

    二、总量控制

     

    每天摄入的食物总量,需要严格控制。因为如果摄入的总量过多,就会转化成糖类等就会越多,而本来胰岛素就分泌不够,现在过多的饮食需要更多的胰岛素来分解,就会使得血糖更加难以控制。其次,总量控制的饮食,还可以减少肥胖的发生,而最新的研究显示,减重后有糖尿病逆转的可能,毕竟,过于肥胖的身躯,需要更多的能量来支持,也就需要摄入更多的食物,也就进入了越吃越肥,越肥越吃,越吃血糖控制越差的怪圈。还有就是总量控制的饮食,可以使得胰岛素的分泌节律更加趋于稳态,有利于胰岛功能的恢复。

     

    三、少食多餐

     

    既然我们明白了糖尿病是因为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功能受限的原因,那么少食多餐也可以解决血糖控制差或者突然出现高峰的问题。如果每次食物摄入太多,就会有明显的血糖高峰,而如果每次食物摄入较少,就会使得血糖上升并不是非常的明显,而待所进食的食物被代谢后,可以再次少量进食。所以,少食多餐就成为控制血糖稳定的一个重要法宝之一。

     

    四、饮食多元

     

    糖尿病并不是不让吃,也不是不能吃,而是要饮食多元,因为多元饮食可以保证摄取营养的平衡,而且多元的饮食可以改善饮食结构,并不是所有的饮食都是胰岛素来分解,多元饮食也可以减少胰岛负担,增加膳食营养。比如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糖类、微量元素等各种必需的营养素的均衡摄入,有利于更好的改善体质,控制血糖。

     


     

    糖尿病是一个需要严格控制饮食的疾病,因为饮食是控制好血糖的基础。所以,如果能做到以上几点,控制好血糖就在不远的前方。而如果不能做到以上几点,控制好血糖,或许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愿景罢了!

  • 糖尿病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一个疾病,也是生活中常见的疾病,我们怎么样可以预防糖尿病的发生,有或者是怎么吃可以把糖的值保持在正常水平的范围内呢?

     

     

    如果糖尿病得病的是我们亲人,那么作为家属应该给他一些什么建议呢?

     

    1. 我们就应该及时的补充蛋白质,那么我们的早餐就可以吃一个鸡蛋,但是糖尿病的患者不建议吃蛋黄,因为一般糖尿病的患者都会兼有胆固醇高所以不建议吃蛋黄;

     

    2. 我们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吃的饭菜也是要注意的,可以少盐,我们要口味轻一点,可以多吃一些含钾的食物,另外,在炒菜的时候可以少放油。养成减少油和盐的使用;

     

    3. 我们平时的主食习惯的使用白面和大米,但是建议换成五谷杂粮,以荞面,莜面,玉米面为主,也可以混合白面和大米,不建议多吃;

     

    4. 在吃饭的时候要有饮食的规律,不能暴饮暴食,做到定时定量;

     

    5. 我们可以养成每天使用核桃的习惯,每天吃1-2颗为宜;

     

    6. 蔬菜也是我们平时不可缺少的,可以吃大量的蔬菜。例如:白菜,苦瓜,冬瓜,西红柿,生菜,紫菜,菠菜,木耳等含糖量比较低的蔬菜;

     

    7. 豆制品也是每天必须要摄入的食物;

     

    8. 在平时的饮食中可以吃一点瘦肉,但是不建议吃市面的熟食,建议自己回家自己烹饪。

     

    9. 还要控制平时的油脂的摄入量,少吃一点油炸和油煎的食物,花生,肥肉等高油脂类的食物也要尽量少吃;

     

    10. 一些动物的内脏,蛋黄,海鲜类等含有高胆固醇的食物也要尽量的少吃;

     

    11. 我们尽量选择煮,蒸,拌,炖的方式做菜,尽量减少炒菜;

     

    12. 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减少含糖量的食物的摄入,尽量吃一下低糖的食物。

     

     

    糖尿病其实不是可怕的病症,真正危害人身体健康的是糖尿病的并发症,因为血糖的升高会导致体内的一系列变化,它可以导致我们视线模糊,足踝肿胀,溃疡不易愈合等。我们作为幸运的人被赋予了生命,我就觉得我们应该学会爱护自己,不算是不是糖尿病的患者,我们都应该做自身做起,有一个健康的作息习惯保证自己的睡眠充足,精神充足,也要有一个合理的膳食习惯,保证我们的饮食健康,最后我们也要有适当的运动,增加自身的免疫力。

  • 运动好处多多!糖尿病患者可以晨练,只是不提倡空腹晨练,而且冬季也不建议糖友太早出门锻炼。


    运动可以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脂,降低血压,而且可以增强体魄,愉悦精神,还能促进人际交往,消除糖尿病友的孤独感,所以,适当运动,有利于身心健康。


    运动也是糖尿病的基础疗法之一,所以,不论您的血糖控制得怎么样,只要身体情况还算允许,咱们都建议您应该坚持运动。

     


    不建议糖尿病友空腹晨练


    不过,运动也要讲究方法与时间,这样才能发挥最佳的效果,之所以不建议糖尿病友空腹晨练,这是因为本来一晚上就没有进食,人体处于急需补充能量的时候。


    如果在这种时候不吃任何东西就出门运动,那么很可能会发现低血糖的危险,尤其空腹血糖低于5.6mmol/L时,或者同时患有心脑血管病的糖尿病患者来说,冬季空腹晨练尤其危险。


    因为冬季早晨太阳还没出来,气温比较低,很容易对血管和神经造成刺激,使交感神经兴奋,这时候血管收缩,血压上升,心脏的负荷变大了,心脏耗氧明显增加,同时心电活动变得极不稳定,就很容易发生心肌梗死、猝死等意外事件。


    所以,对于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不建议空腹运动锻炼。

     


    糖尿病人如何晨练?


    如果糖尿病友的血糖情况还算正常,又有晨起锻炼的习惯,建议在运动之前少量进食碳水化合物类的食物,主要是包子、馒头、米饭等主食,再出门进行锻炼。吃早餐的时候再适当减少主食即可。


    对于大部分糖尿病患者,咱们还是建议吃过早餐,餐后1小时左右再出门,建议等到太阳出来以后再晨练。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曰: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意思也就是说到了冬季,人体需要护住阳气,最好早睡晚起,等到太阳出来之后再进行活动。


    糖尿病人晨练注意事项


    血糖过低或血糖过高都不建议进行晨练;


    当血糖小于5.6mmol/L时建议加餐再酌情运动;


    冬季运动要多穿些衣物,衣物要轻软不能过紧,鞋袜要保暖


    最好选择快走、慢跑等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


    冬季可以选择早上10点左右出门,每次运动的时间为30-40分钟;


    随身携带适量的糖果、饼干,以防运动过程中出现低血糖的症状;


    运动过后立即用干毛巾擦干汗水或换下湿衣,不要急于脱衣;


    运动后结束仔细检查双脚,如发现双脚有红肿、青紫及时就医;


    运动后做好运动记录,监测血糖变化;


    晨练之后不能吃一些很烫或很热的食物来防寒。


    小结:糖尿病人可以晨练,但不建议空腹锻炼。建议糖尿病友在吃过早餐后1小时左右出门锻炼,冬季可以在10点左右太阳出来后出门运动,建议选择中等强度的运动,活动30-40分钟,运动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暖,补充水分,运动过后注意做好血糖监测。

  • 那么对于消瘦型糖尿病来说,如何来调整自己的饮食?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糖尿病人因代谢紊乱,蛋白质分解过速、丢失过多,容易出现负氮平衡,所以膳食中应补充适量奶、蛋、鱼、瘦肉和豆制品等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消瘦型糖友每日蛋白摄入量可适当放宽,没有肾脏病变的一般每日每千克体重可补充蛋白质1~1.5克,使体重逐渐恢复。

     

    一般糖尿病患者每日脂肪摄入总量在20~30克,消瘦型糖尿病患者可适量增加。在烹调时最好选用植物油,避免摄入含胆固醇过高的食物,如鱼子、肥肉、动物肝脏、脑髓等,也不宜食用加工肉类。

     

     

    1、适当放宽热量的摄入

     

    由于消瘦型糖尿病人的体重低于标准体重,因此其能量摄入量可适当放宽,一般来说,每日能量的摄入量可以按照30~35千卡/千克体重,直到患者的体重达到标准体重水平。其血糖控制目标也不要过于严格。

     

    2、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

     

    蛋白质作为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居七大营养素之首,消瘦型糖尿病患者想要增重可以通过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来达到目的。食物中乳制品、畜禽肉类以及大豆制品都是不错的选择,比如牛奶、牛肉、鸡肉、猪瘦肉、鱼、虾、豆腐等健康食材都是可以作为补充蛋白质的选择。无肾病情况下,蛋白质可按1.0~1.5克/千克体重的比例给予。

     

     

    3、少食多餐

     

    少食多餐是糖尿病人饮食黄金法则中的重要一条,对于消瘦型糖尿病患者来说也同样适用,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也可以让餐后血糖更加平稳,更有利于稳糖同时体重的恢复。

     

    4、保证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碳水化合物是人体热量的主要供给来源,一般来说,人每日能量需要的55%~60%都来自主食,足够的碳水也是恢复体重的保证。糖尿病患者可优先选择荞麦、小米、玉米等富含膳食纤维的粗粮,既保证碳水摄入,又有利于血糖的控制。


    5、注意食物的进食顺序

     

    实验对比显示,与先吃主食后吃蔬菜(500g/d)/荤菜的进餐顺序相比,先吃蔬菜/荤菜后吃主食,其餐后血糖、胰岛素水平显著降低。按照蔬菜-荤菜-主食的顺序进餐可降低餐后血糖波动。长期坚持,还可使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及HbA1c水平显著降低。因此改变进餐顺序,按照蔬菜-肉类-主食的顺序进餐,有利于糖尿病患者短期和长期血糖控制。

  • 现在随着大家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由于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导致出现了很多的健康隐患,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群每天深受糖尿病带来的痛苦,而众所周知,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保持血糖水平不出现波动,所以糖尿病患者一直以来每天都要关注血糖的问题。

     

    而除了通过饮食控制血糖,运动对于控糖也是至关重要的,在日常的生活中可以通过坚持运动,从而保持血糖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内,可以有效的减少因为血糖异常升高,所给身体健康带来的各种潜在威胁,而运动在我们管控血糖的手段中是属于比较重要的方式之一,通过科学有效的安排体育锻炼可以保持血糖稳定,但糖尿病患者应该如何科学健康的运动呢?在什么时间段进行体育运动才最有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

     

     

    如何选择运动方式?

     

    众所周知,坚持运动锻炼可以有效的控制血糖水平的稳定,在运动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身体对血糖的代谢能力,而且还能够帮助肌糖原消耗,除此之外还能够帮助人体有效的控制体重,提高身体抵抗疾病的能力,促进血液循环。

     

     

    但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在选择运动锻炼的时候,不要做一些过太激烈的体育运动,可以选择一些强度小、时间长的有氧运动,因为强度太大的力量训练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所以可以选择一些小强度的力量训练,这样效果是最好的。而运动最主要的重点之一就是一定要坚持,只有长期坚持,才能达到控制血糖的作用。有氧运动的话可以选择比如游泳、跑步、快走,或者是做一些健身操等一些不是很剧烈的运动,特别是步行,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是首选的运动方式。也可以将日常体育锻炼和生活两者相结合,做一些家务劳动或者参加一些社区活动,爬楼梯等。


    在什么时间段进行体育运动才最有效呢?

     

    一般我们运动的时间大部分都是在晚上或者是早晨,特别是对于有一定年龄的人们而言,比较喜欢晨练;而对于年轻人而言,晚上锻炼的人数居多,但其实这两个时间段都有自身的优点和需要注意的地方。

     

    晨练

     

    国外的一些科学家研究发现,人们在早晨锻炼的时候,身体内的代谢反应能力是比其他时间段要强的,所以这个时间段锻炼会使人体的代谢能力增强,可以代谢掉人体内多余的葡萄糖,所以糖尿病患者的锻炼时间可以在早晨进行,这样利于保持血糖稳定,而且通过晨练可以让人们的一天精力充沛。


    但在晨练中也是有一些要注意的地方,比如说在秋冬季的时候,早晨锻炼的话,一定要注意不要受凉,防止天气冷刺激血管,导致血压异常以及心脑血管出现问题。而且早晨的空气中的含氧量要低于二氧化碳的含量,空气污染重,会给一些身体抵抗疾病能力差的人们带来健康隐患,所以晨练的话要注意保暖,特别是在空气质量差的情况下,最好不要外出,还有就是不要空腹锻炼,空腹的话会诱发低血糖。


    晚练

     

    对于年轻人而言,一般都会选择晚上锻炼。因为工作的原因,只有晚上才有自己的运动时间。晚上的话空气中含氧量也是很高的,特别是在傍晚的时候进行体育锻炼,身体整体会比较舒服。这个时候人们的血压水平也较为平稳。

     

    据有关研究发现,晚上锻炼的时候,耗氧量明显会比早晨的时候要低很多,而且人们坚持运动的时间会更长,所以对于如果想健身的糖尿病患者而言,可以选择在晚上进行锻炼,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的不要吃得太饱进行锻炼,这样的话不仅胃肠道负担会加重,而且会对血糖造成影响。最好的时间就是在吃完饭半小时或者是一个小时之后再进行锻炼。但如果时间太晚,比如说晚上9点钟之后也不建议进行锻炼了,因为这个时候气温降低,锻炼后会让人体产生亢奋状态,会造成入睡困难,也不利于血糖水平保持稳定。


    综上所述,无论我们选择是晨练还是晚练,需要注意的就是不要空腹,最好是选择在饭后半小时或者是一个小时之后进行锻炼,这样会更加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还有就是一定要持之以恒,如果不能长期坚持下去,是起不到什么效果的,只有长期坚持锻炼,才能够通过运动很好的来控制血糖水平的稳定。

  • 运动好处多多!糖尿病患者可以晨练,只是不提倡空腹晨练,而且冬季也不建议糖友太早出门锻炼。


    运动可以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脂,降低血压,而且可以增强体魄,愉悦精神,还能促进人际交往,消除糖尿病友的孤独感,所以,适当运动,有利于身心健康。


    运动也是糖尿病的基础疗法之一,所以,不论您的血糖控制得怎么样,只要身体情况还算允许,咱们都建议您应该坚持运动。

     


    不建议糖尿病友空腹晨练


    不过,运动也要讲究方法与时间,这样才能发挥最佳的效果,之所以不建议糖尿病友空腹晨练,这是因为本来一晚上就没有进食,人体处于急需补充能量的时候。


    如果在这种时候不吃任何东西就出门运动,那么很可能会发现低血糖的危险,尤其空腹血糖低于5.6mmol/L时,或者同时患有心脑血管病的糖尿病患者来说,冬季空腹晨练尤其危险。


    因为冬季早晨太阳还没出来,气温比较低,很容易对血管和神经造成刺激,使交感神经兴奋,这时候血管收缩,血压上升,心脏的负荷变大了,心脏耗氧明显增加,同时心电活动变得极不稳定,就很容易发生心肌梗死、猝死等意外事件。


    所以,对于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不建议空腹运动锻炼。


    糖尿病人如何晨练?


    如果糖尿病友的血糖情况还算正常,又有晨起锻炼的习惯,建议在运动之前少量进食碳水化合物类的食物,主要是包子、馒头、米饭等主食,再出门进行锻炼。吃早餐的时候再适当减少主食即可。


    对于大部分糖尿病患者,咱们还是建议吃过早餐,餐后1小时左右再出门,建议等到太阳出来以后再晨练。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曰: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意思也就是说到了冬季,人体需要护住阳气,最好早睡晚起,等到太阳出来之后再进行活动。

     


    糖尿病人晨练注意事项

     

    • 血糖过低或血糖过高都不建议进行晨练;
    • 当血糖小于5.6mmol/L时建议加餐再酌情运动;
    • 冬季运动要多穿些衣物,衣物要轻软不能过紧,鞋袜要保暖;
    • 最好选择快走、慢跑等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
    • 冬季可以选择早上10点左右出门,每次运动的时间为30-40分钟;
    • 随身携带适量的糖果、饼干,以防运动过程中出现低血糖的症状;
    • 运动过后立即用干毛巾擦干汗水或换下湿衣,不要急于脱衣;
    • 运动后结束仔细检查双脚,如发现双脚有红肿、青紫及时就医;
    • 运动后做好运动记录,监测血糖变化;
    • 晨练之后不能吃一些很烫或很热的食物来防寒。

     

    小结:糖尿病人可以晨练,但不建议空腹锻炼。建议糖尿病友在吃过早餐后1小时左右出门锻炼,冬季可以在10点左右太阳出来后出门运动,建议选择中等强度的运动,活动30-40分钟,运动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暖,补充水分,运动过后注意做好血糖监测。

  • 从健康发展到糖尿病的过程中,我们都要经历“糖前期”的状态,在这样一个“过度”时期,如果能够调整好饮食习惯,那么糖尿病的发生将会得到延缓,甚至逆转。吃真的是太重要了。

     

    合理控制总热量,不要“吃多了”

     

    我们怎么知道一天需要多少热量呢?这得根据我们的理想体重来计算。人体的理想体重=身高(cm ) -105,通常成人每日应摄入的热量为理想体重乘以30~35kcal。

     

     

    举个例子,白领小张身高165cm,理想体重就是165-105=55kg,她每日应摄入55X(30~35)=1650~1925kcal,此数值可根据年龄、工作强度等适度增减。

     

     

    合理分配营养,不要“吃偏了”

     

    记住三个“五”,膳食中碳水、脂肪、蛋白质分别占总热量的50%、25%,15%。

     

    1. 主食界“胰岛素”——扁豆

     

     

    不同种类碳水化合物引起血糖升高的速度和程度不同,就像不同材质的“弹簧”使物体弹起来的高度不一样一个道理,这个“弹力”用食物血糖生成指数GI来衡量。

     

    GI值越高,说明食物越易引起血糖升高,影响胰岛素水平和敏感性,从而增加糖尿病风险。低于 55%为低GI食物,55%-70%为中GI食物,大于70%为高GI食物。

     

     

    这里推荐大家一种GI为26的主食,俗称食物界的“胰岛素”—扁豆,食用扁豆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研究显示,用豆类代替米饭可显著降低血糖水平20%以上。血糖水平受所摄入的淀粉含量的影响,扁豆可以减缓食物消化所产生的的糖类进入血液,吸收缓慢意味着进食后可能不会产生葡萄糖高峰,从而控制血糖水平。

     

    2. 蛋白质界“主角”——肉蛋奶

     

     

    每克蛋白质可释放4kal热量,这样的话,成人每日应保证一袋牛奶加一个鸡蛋,不吃牛奶和鸡蛋的人应保证每日吃6两瘦肉。

     

    3. 蔬菜界“降糖大使”——白蘑菇

     

     

     

    有一种神奇的蔬菜能“降糖”,它就是白蘑菇。首先,蔬菜富含膳食纤维,延缓食物吸收,降低餐后血糖高峰,有利于改善糖、脂代谢紊乱。此外,食用蘑菇会引发肠道细菌间的连锁反应,扩大一种叫普雷沃氏菌的数量,这种菌能生成丙酸和琥珀酸,改变“降糖”基因表达,而这些基因参与大脑与肠道之间的“沟通”,有助于控制葡萄糖的生成。

     

    规律三餐习惯,“少食多餐”不通用

     

    少食多餐的饮食方式是一种针对于糖尿病病人的饮食指导,但这种方式对糖前期的患者可不适用,因为多次进食会引起血糖多次波动,反而增加糖尿病的风险。所以糖前期的患者一定要规律三次、定时定量,可按每日三餐分配为1:2:2或1:1:1等模式分次进餐。

     

    糖尿病的危害十分巨大,可导致周围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肾功能衰竭等严重疾病。因此在糖尿病前期,一定要及时控制饮食,养成规律科学的进食习惯,延缓糖尿病的发生!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 随着社会发展,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好,糖尿病越加年轻化,研究调查表明,我国18周岁以上患糖尿病的几率约10%,也就是说每10个人中就有1个成年人患糖尿病!

     

    近年来科学研究表明控制体重与健康饮食有助控制糖尿病,降低患病的几率。

     

    所以糖尿病患者非常注重控制体重与饮食,而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那么糖尿病人群该如何减肥呢?接下来咱们就来了解一下~

     

     

    (一)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 是胰岛素分泌的缺陷或和胰岛素作用障碍导致的一组以慢性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正常人血糖为空腹血糖3.9~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患者为空腹血糖≥7.0mmol/L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

     

    慢性高血糖可导致多种组织,特别是眼、肾脏、神经、心血管的长期损伤、功能缺陷和衰竭,所以可怕的不是糖尿病,而是糖尿病的并发症。 

     

    糖尿病分为两种,一种为1型糖尿病,一种为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患者的4~5%,多发于儿童、青少年,主要是胰岛β细胞被破坏,导致胰岛素分泌绝对缺乏。

     

    2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患者的90%,多发于成年人,大多数人都是糖尿病,主要是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身体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即胰岛素抵抗)所致。

     

    (二)糖尿病患者为什么要控制体重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研究调查表明:长期肥胖者,糖尿病发病率可高达普通人群的4倍之多。

     

    统计表明,糖尿病在体重正常人群中的发病率仅为0.7%,体重超过正常值20%,糖尿病发病率为2%;体重超过正常值50%,其发病率可高达10%以上。而且在2型糖尿病人中80%是肥胖者。

     

    所以,控制体重对于2型糖尿病尤为严重,脂肪率越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就会降低。

     

     

    (二)肥胖为什么会引起糖尿病

     

    相比于正常体重人群,肥胖的人更容易形成“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指血液当中的糖很难进入到细胞里面,造成血液中血糖高居不下。胰岛素抵抗还会反过来促进糖类物质转化成脂肪,使胖者更胖。

      

    (三)糖尿病患者如何减肥

     

    糖尿病患者的体重主要有两大因素影响,运动和饮食,那么如何进行运动和饮食如何选择,怎么做才好呢,下面就是给大家一些建议:

     

    1. 运动管理

     

    适量的运动有助于控制血糖和体重,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建议可以采用散步,快步走、健美操、跳舞、打太极拳、跑步、游泳等。

     

    保持每周有氧运动150分钟/周;也就是平均一周2-3次,每次60分钟,中等强度即可。抗阻力运动建议每周2次。

     

    2. 饮食管理

     

    饮食管理是高血糖人群的体重管理基础,饮食原则是控制总能量、低糖(选择低升糖指数的食物)、低脂、适量蛋白质、限盐、富含膳食纤维的饮食。

     

    是不是看到这里,大家就有点懵了,什么是升糖呢?

     

    那么这里,就给大家额外插入一个小点~

     

    升糖指数,全称“血糖生成指数”,简称GI。是指食物进入人体两个小时内血糖升高的相对速度,主要是用来衡量某种食物或某种膳食组成对血糖浓度影响的一个指标,有助于专业人士进行参考与指导。

     

    营养师建议:高血糖人群瘦身过程中饮食要注意忌甜,忌盐,忌油腻,忌辣,忌烟,忌酒,主食不能完全断,避免引起低血糖~

     

    那么食物该如何选择呢?平常要怎么吃呢?别急,下面给出一张适合糖尿病患者瘦身的参考食谱与饮食替换建议~

     

  • 糖尿病患者适当的运动对控制糖尿病的病情会有很好的作用,所以说患者可以适当的多出去走走,最好是选择步行,慢走,舞剑,太极等之类的轻运动,而且运动的时间也不可以太长,以半个小时为宜比较好,还需要选择好运动的时间,温度不可以太热,也不可以太冷。


    一般出现了糖尿病的患者,多半都会有尿频,口干,饮食方面也会有一些症状出现,患者会出现肥胖的情况,总是会吃的比较多,而且确诊之后患者就要积极地进行控制和调理,那么,怎么安排糖尿病患者的运动。


    1,步行

     

    首先糖尿病患者可以采用步行运动的方式进行锻炼,这是比较普遍的疗法之一,作为一天运动的部署,一般都可以步行5000步左右,要是病人的身体允许的话,也可以根据病情的不同,做到10000步以上,但是为了减少血糖的波动,每天保持一定的运动量会比较好一些,不可以忽高忽低的,也不可以一下子做很多的运动,因为患者不可以过度劳累。

     


    2,太极,舞剑,慢走

     

    还可以试试太极,舞剑,慢走之类的运动,都会有很好的作用,只要控制好自己运动的时间一般会有比较理想的效果,可以把运动的时间控制在半个小时左右,这样就可以有利于自己的身体恢复了,也会有效的减轻自己的体重,避免肥胖的症状出现,而且选择运动的地点和时间也是很重要的,一定要选择在空气比较好的地方,而且温度不可以过高也不可以过低,一定要保持温度适中比较好,夏天运动的时候需要早晚进行,冬天运动的时候要在十点之后,这个时候温度会上升一点,不会太冷。

     


    糖尿病患者在进行运动疗法的时候,一般都需要进行运动负荷试验,对患者的运动耐受量及心血管系统变化进行检测,这样可以知道患者的身体承受的压力是多少,对之后的运动时间和运动的方式都会有很大的帮助,患者避免进行剧烈的运动,尤其是跑步,跳绳,爬山等等,这类的运动都不适合,而且还需要注意控制自己的饮食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避免吃太多甜食。


    最后,安排好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方式和时间也是尤为重要的,患者平时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积极的配合医生的治疗,一般糖尿病的病情也会得到控制的,慢慢的也会好转,平时还需要尽量多注意休息,避免总是让身体过度的透支。

  •   秋季,是水果丰收的季节,各种色彩缤纷、口感多样的水果让人垂涎。然而,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如何挑选和食用水果成为了他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将围绕糖尿病患者如何健康享用秋季水果展开讨论。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水果的分类。水果根据属性可以分为寒凉、温热、甘平三类。例如,柑橘、香蕉、雪梨、柿子等属于寒凉类水果,适合体质偏热或燥热的人食用。而枣、栗、桃、杏、龙眼、荔枝等属于温热类水果,适合体质偏寒或气虚的人食用。甘平类水果如梅、李、椰、枇杷、山楂、苹果等,适合大多数人群食用。

      其次,了解水果的含糖量也是非常重要的。根据含糖量,水果可以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高糖水果如香蕉、葡萄、荔枝、甘蔗、龙眼、红枣等,糖尿病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中糖水果如苹果、梨、橘子、草莓、桃、橙、猕猴桃、菠萝、李子等,可以适量食用。低糖水果如西瓜、柚子、黄瓜、番茄、樱桃、柠檬等,则可以放心食用。

      此外,糖尿病患者选择水果的时机也非常关键。首先,应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食用水果。一般来说,餐后血糖<11.1mmol/L,糖化血红蛋白在6.5%~7.0%,血糖稳定,短期内没有大的波动的患者可以适量食用水果。其次,吃水果的时间最好选在两餐之间,饥饿时或者体力活动之后。

      最后,糖尿病患者需要掌握每天水果的摄入量。每100克新鲜水果产生的能量约为20~100千卡。血糖控制稳定的患者,每天可吃150克左右含糖量低的水果。糖尿病患者要避免一次性盲目吃较多量的水果。一般空腹血糖在8.3mmol/L以下选用水果更为安全。

      总之,糖尿病患者秋季吃水果需要讲究方法,既要享受水果带来的美味,又要保证血糖的稳定。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选择水果、控制摄入量,糖尿病患者同样可以享受秋季水果的鲜美。

  • 血糖高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饮食,因为不当的饮食会导致血糖迅速升高,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那么,血糖高的人能否食用菠萝呢?菠萝虽然味道香甜,但它的升糖指数并不高,适量食用对血糖的影响并不大,因此糖尿病患者可以适量食用菠萝。

    菠萝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大量的膳食纤维,这些成分有助于促进消化,降低胆固醇,增强免疫力。菠萝中的菠萝蛋白酶具有抗炎、抗菌、抗肿瘤等多种生理活性,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适量食用菠萝有助于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

    然而,菠萝中的果糖含量较高,因此糖尿病患者食用菠萝时需要注意控制量。一般来说,每次食用菠萝的量不宜超过100克,并且最好在餐后食用,以减少对血糖的影响。此外,对于菠萝过敏的人群,应避免食用。

    除了菠萝,糖尿病患者还可以适量食用其他低升糖指数的水果,如苹果、梨、桃、草莓等。这些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对血糖的影响相对较小。

    在饮食方面,糖尿病患者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控制总热量摄入,避免过量进食。

    2. 选择低升糖指数的食物,如全谷物、豆类、蔬菜等。

    3. 食用新鲜、健康的食物,避免加工食品和高糖食品。

    4. 合理搭配膳食,保证营养均衡。

    5. 定期监测血糖,及时调整饮食和治疗方案。

  • 糖尿病作为常见的慢性疾病,其饮食和运动调理对疾病的控制和治疗至关重要。然而,很多人在进行运动时容易盲目进行,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早晨运动的风险更大。

    糖尿病对心脑血管的损害十分严重,患者往往合并不同程度的心脑血管疾病。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主任护师周佩如提醒,早晨气温较低,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人体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遇冷空气刺激或劳累很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病等慢性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来说,更应该避免在早晨进行运动。否则,一旦出现心血管意外,后果不堪设想,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周佩如护师指出,一整夜的血糖控制可能导致低血糖,加上不吃早餐,血糖更低。因此,早晨运动时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昏迷的风险极高。而且,一次严重的低血糖反应可能“摧毁”糖尿病患者一生的血糖控制。

    专家建议,糖尿病患者运动治疗应避免盲目,最好将锻炼时间改为下午或傍晚。此外,糖尿病患者在进行运动时,应选择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血糖波动过大。

    在饮食方面,糖尿病患者应遵循低糖、低脂、高纤维的原则,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少吃油腻、高热量食物。同时,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保持情绪稳定,有利于血糖控制。

    总之,糖尿病患者在进行运动和饮食调理时,应遵循专业医生的建议,避免盲目进行,确保血糖稳定,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 白米饭作为我国传统主食,一直以来都备受争议。近日,一篇关于白米饭是垃圾食品的帖子在网络上引起热议,究竟白米饭真的如此不健康吗?本文将从白米饭的营养成分、升糖指数以及与慢性疾病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帮助大家正确认识白米饭。

    首先,白米饭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约占75%,其中大部分是淀粉。淀粉在酶的作用下会转化为葡萄糖,为人体提供能量。因此,白米饭本身并非垃圾食品。但是,白米饭的升糖指数高达87,与炸薯条相当,过量食用可能导致餐后血糖快速升高,增加患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

    那么,如何科学地食用白米饭呢?首先,要控制好白米饭的摄入量。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6岁以上的人每天食用谷类(即主食)250~400克,一顿饭的白米饭最多不要超过自己拳头大小的两倍。其次,要注重食物搭配,将白米饭与蔬菜、豆制品、肉类等一起食用,以保证营养均衡。此外,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降低白米饭的升糖指数:

    1. 选择全谷类代替部分白米饭,如糙米、燕麦等。

    2. 将白米饭与豆类、坚果等一起食用,如红豆、绿豆、芸豆、大豆、花生等。

    3. 蒸饭或煮粥时,加入各种颜色的蔬菜,如胡萝卜、青菜等。

    4. 放慢吃饭速度,细嚼慢咽。

    总之,白米饭并非垃圾食品,关键在于控制摄入量和注重食物搭配。只要合理食用,白米饭仍然可以为人体提供所需的营养。

  • 在糖尿病的日常管理中,除了药物的使用,生活方式的调整同样重要。对于正在服用止渴养阴胶囊的患者来说,以下几点需要特别注意:

    首先,服药期间,患者应定期进行血糖检测。这是为了确保药物的治疗效果,同时也能及时发现血糖波动,调整治疗方案。血糖的稳定不仅有助于控制病情,还能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其次,饮食和体育锻炼是控制血糖的两个重要方面。合理的饮食结构可以减少血糖的波动,而规律的体育锻炼则有助于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血糖的利用。因此,患者应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和运动计划。

    值得注意的是,止渴养阴胶囊并非对所有人群都适用。对于过敏体质或对本品成分过敏的患者,应谨慎使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此外,由于目前尚无足够的研究数据支持,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严重感染者应避免使用此药。

    另外,目前尚无研究数据支持在空腹血糖≥13.9mmol/L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16.6mmol/L的条件下使用止渴养阴胶囊的安全性。因此,在使用前,患者应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

    最后,止渴养阴胶囊的储存条件也需要注意。应将其密封保存,避免受潮、受热,以保证药品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 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健康时代已经到来,细胞技术和细胞治疗为人类带来了新的希望。在众多研究领域中,免疫细胞储存技术备受关注。这项技术不仅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还为延缓衰老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免疫细胞是人体抵御疾病的重要武器。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细胞数量和功能逐渐下降,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易受疾病侵袭。免疫细胞储存技术通过将健康的免疫细胞储存起来,在需要时回输到体内,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

    免疫细胞储存技术主要针对以下人群:

    • 免疫力低下者
    • 癌症患者
    • 反复感冒者
    • 手术前后患者
    • 老年人

    免疫细胞储存的最佳时机是年轻时,此时免疫细胞数量和功能处于最佳状态。随着年龄增长,免疫细胞数量和功能逐渐下降,储存效果会受到影响。因此,建议在年轻时进行免疫细胞储存,以便在需要时使用。

    免疫细胞储存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 安全可靠
    • 采集方便
    • 储存时间长
    • 应用广泛

    免疫细胞储存技术为人类健康带来了新的希望。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这项技术将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为延缓衰老做出贡献。

  •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糖尿病等慢性病患病率逐年上升,给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为推动血糖精准管理,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质量,2019年11月16日,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在广州市召开了2019年血糖精准管理高峰论坛暨血糖精准管理观摩会。

    本次论坛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等文件精神,总结血糖精准管理经验,推广适宜技术,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论坛上,专家们就血糖精准管理的科学体系、糖尿病的治疗现状、互联网+医疗健康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卢筱华主任分享了其科室在血糖精准管理方面的经验,通过个体化治疗方案,患者血糖达标率显著提高。

    此外,论坛还展示了多个血糖精准管理优秀案例,包括病房模式、专科门诊模式、医联体赋能模式等,为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

    本次论坛的召开,对于推动血糖精准管理事业的发展,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作为人口大国,糖尿病的患病率更是居高不下。据统计,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超过1.1亿,糖尿病前期患者更是高达5亿。面对如此庞大的患病人群,如何有效地预防糖尿病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传统观念认为,预防糖尿病的主要方法是进行剧烈运动。然而,一项来自美国杜克健康研究所的新研究表明,对于国人而言,经常散步比跑步更能有效地预防糖尿病。这项研究对150名糖尿病前期患者进行了为期六个月的研究,结果显示,每周散步18.5公里的患者,其糖耐量改善幅度达到了7%,而每周跑步18.5公里的患者,其糖耐量改善幅度仅为2%。

    研究人员认为,散步作为一种中等强度的运动,能够有效地消耗脂肪,降低血糖水平。而跑步作为一种高强度运动,虽然能够短时间内提高血糖水平,但长期来看,却更容易导致血糖失控。因此,对于糖尿病前期患者来说,散步是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预防方法。

    除了散步,饮食控制也是预防糖尿病的重要手段。研究表明,减少饮食中的高脂肪食物,增加蔬菜、水果和粗粮的摄入,能够有效降低糖尿病的患病风险。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等,也是预防糖尿病的重要措施。

    对于糖尿病前期患者来说,及时发现并采取预防措施至关重要。如果血糖水平持续升高,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降低糖尿病的患病风险。

  •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需要患者长期进行生活方式的调整和药物治疗。除了控制饮食、规律用药外,运动也是糖尿病患者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本文将介绍一位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治疗经历,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运动方案,帮助血糖保持平稳。

    17年前,李先生被诊断为糖尿病。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疾病,他一度无法接受。在医生的建议下,他开始调整生活方式,并坚持进行运动锻炼。每周一、四,他会在家中进行俯卧撑、仰卧起坐、蹲起和拱桥等锻炼,并前往舞厅跳交谊舞。周二至周日,他会骑自行车前往公园,进行上肢运动和快走。此外,他还利用做家务的时间进行锻炼,如打扫卫生、擦地板等。

    通过长期的坚持,李先生的血糖控制得非常理想。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保持在正常范围内。他的经历告诉我们,运动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是一种简单、有效且安全的辅助治疗手段。

    那么,糖尿病患者如何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

    2. 逐渐增加运动量:运动量应从低强度、短时间开始,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突然增加运动量导致身体不适。

    3. 注意运动时间:建议在餐后1-2小时进行运动,避免餐前或餐后立即运动。

    4. 注意运动强度:运动强度应适中,以不感到过度疲劳为宜。

    5. 注意安全:运动时要注意安全,避免跌倒、扭伤等意外发生。

  • 新生儿糖尿病是一种罕见的内分泌疾病,主要表现为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血糖升高。该病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与婴儿的正常生理现象混淆,因此早期诊断较为困难。

    新生儿糖尿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多饮、多尿、遗尿、生长发育迟缓、体重下降等。这些症状可能与其他婴儿的常见疾病相似,如尿布疹、消化不良等,因此家长需要提高警惕。

    针对新生儿糖尿病的治疗,主要采用胰岛素注射。由于婴儿的生理特点,胰岛素注射需要根据体重、血糖水平等因素进行调整,因此需要专业医生的指导。

    除了药物治疗,饮食管理也是治疗新生儿糖尿病的重要环节。家长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合理安排婴儿的饮食,避免摄入过多的糖分和碳水化合物。

    此外,定期监测血糖也是非常重要的。家长应定期带婴儿到医院进行血糖检测,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新生儿糖尿病的预后与早期诊断和治疗密切相关。早期发现并积极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对于新生儿糖尿病的预防,目前尚无明确的预防措施。但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降低新生儿糖尿病的发生风险:

    1. 妊娠期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肥胖和糖尿病的发生。

    2. 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孕妇的血糖异常。

    3. 婴儿出生后,密切关注其生长发育情况,及时发现异常症状。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