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除药物外,还有哪些退热方法

除药物外,还有哪些退热方法
发表人:齐亚伟

如果精神状态还不错,只是感觉发热体温在39度以下,可以选择用穴位按摩的方法,以下介绍几个几个常用的退烧穴位

 
曲池、合谷、外关穴
 
曲肘,横纹尽处,即肱骨外上髁内缘凹陷处为曲池。合谷俗称“虎口”,在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凹陷中。曲池与合谷均属于手阳明大肠经,既能疏风解表,又能清泻阳明。外关在腕背横纹中点往上取两横指。外关穴是八脉交会穴之一,是解表退热的要穴。可按摩这3个穴,同时配合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向上推向肘部约300次。

大椎穴
 
大椎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是督脉与身体十二正经中所有阳经的交会点,总督一身之阳,是解表退热的常用穴。
 
可以做大椎穴按摩,配合推脊柱,即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由大椎穴直推到尾骨,约推100—300次。

 

 
发烧应该如何预防
 
1、冷敷
 
如果高烧无法耐受,可以采用冷敷帮助降低体温。在额头、手腕、小腿上各放一块湿冷毛巾,其他部位应以衣物盖住。当冷敷布达到体温时,应换一次,反复直到烧退为止。也可将冰块包在布袋里,放在额头上。
 
2、擦拭身体
 
蒸发也确降温作用。使用25%到35%酒精来帮助皮肤驱散过多的热。虽然你可以擦拭全身,但应特别加强一些体温较高的部位,例如腋窝及脖颈部,大腿根部。一次擦拭一个部位,其他部位应以衣物盖住。体温将蒸发这些水分,有助于散热。
 
3、温敷
 
假使体温不是太高,可以采用温敷来退烧。用温热的湿毛巾反复擦拭病人额头、四肢,使身体散热,直到退烧为止。但是,如果体温上升到39℃以上,切勿再使用温敷退烧,应以冷敷处理,以免体温继续升高。
 
4、泡澡
 
有时候,泡个温水澡是最舒服不过了。它同样也可以起到缓解发热的症状。婴儿应以温水泡澡,或是以湿毛巾包住婴儿,每15分钟换一次。
 
5、补充液体
发烧时,身体会流汗散热;但当发高烧时,身体会因为流失太多水分而关闭汗腺,以阻止进一步的水分流失,这使身体无法散热。解决之道就是补充液体,喝大量的白开水及果菜汁,其中果菜汁含丰富的维生素及矿物质,尤其是甜菜汁及胡萝卜汁。如果你想喝番茄汁,应选用低钠的产品。
 

发烧期间应避免固体食物,直到状况好转。如果呕吐情形不严重,还可以吃冰块退烧。在制冰盒内倒人果汁,冰成冰块,还可在冰格内放入葡萄或草莓,这尤其受到发高烧的孩子欢迎。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焦虑似乎已经成为了都市人的“常见病”, 有时一阵莫名的心烦意乱,就会打乱原有的生活节奏。

     

    焦虑——是一种处于扩散状态的不安。如果你只是一小段时间有这种情绪,可能与这些难以察觉的“焦虑源”有关。

     

     

    《生命时报》邀请权威专家,揪出你身边隐藏的焦虑源,让你重拾往日的好心情。

     

    受访专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  陆林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博士 郭润峰

     


    1.一整天都在看负面新闻

     

    实时报道的新闻有增压作用,尤其是在重大突发事件期间。

     

    大多数突发新闻的内容集中在疫情、暴力、战争和愤怒情绪宣泄等方面,往往让人惊慌。

     

    建议每天查看1~2次正规来源的新闻就够了。

     

    2.血糖水平低

     

    “饿怒”是指饥饿与愤怒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情绪状态,也会让人感觉焦虑。不吃饭会导致血糖下降,加重焦虑情绪,形成恶性循环。

     

     

    进食量过少、吸收合成障碍,长期饥饿或过度控制饮食,小肠吸收不良、长期腹泻等,均可诱发低血糖发生。

     

    平时碳水化合物不能吃太少,可以常备一些糖果,运动时要量力而行。

     

    3.饮食不均衡

     

    未能从饮食中获取足量的营养物质,尤其是B族维生素,会破坏情绪,使人无缘无故地感到焦虑。

     

    研究表明,缺乏肉类、绿叶蔬菜、水果、坚果和鸡蛋的饮食会导致焦虑和烦躁。

     

    大连市中心医院营养科主任王兴国总结,均衡营养重点要吃的9类食物:

     

     

    1.粗粮/全谷:应占主食1/3以上;

    2.深色蔬菜:应占所有蔬菜的50%;

    3.新鲜水果:每天吃200~350克;

    4.大豆制品:豆浆、豆腐、豆腐干;

    5.蛋类:鸡蛋特别容易消化吸收,建议每天一个;

    6.鱼虾和瘦肉类:肉类和鱼虾合计平均每天100~150克左右就足够了;

    7.奶类:钙含量多,吸收率高,膳食指南建议,每天喝牛奶300克;

    8.坚果:宜少吃,每天一小把;

    9.橄榄油和亚麻油。

     

    4.缺水

     

    喝水不足不仅会造成口干舌燥,即使是轻微脱水也会引起情绪紊乱,喝够了水能改善情绪。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成年人每天要喝1500~1700毫升水。

     

    每天重点把握三个喝水时段:早起一杯水(200~300毫升);睡前一小时一杯水;餐前一杯水。

     

    喝水的温度不能太凉也不能太热,最适宜的温度是10℃~30℃。

     

    5.睡眠不足

     

    压力和焦虑会导致睡眠问题,而睡眠不足反过来也会加重焦虑和压力,这是一个无休止的循环。长期失眠会增加患上抑郁或焦虑症的风险。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表示:

     

    国内外首选的是,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简化为:“上、下、不、动、静”五步疗法。

    上:一般建议成年人晚10点到11点上床。

    下:早晨6点定时起床。

    不:不管晚上睡得好或不好,白天不能够补觉。在床上不要做和睡眠无关的事,比如躺着看手机。

    动: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加睡眠的效率和动力。

    静:睡前要平衡躯体和心理的紧张,越怕失眠,身体越紧张,越容易失眠。

     

    6.喝太多咖啡

     

    咖啡因会让人焦躁不安,并引发“战斗或逃跑”的应激反应。拿铁咖啡和浓缩咖啡中过量的咖啡因会造成与焦虑症难以区分的紧张症状。

     

    每个人对咖啡的敏感度不同,一般每天喝咖啡超过6杯(约450毫克咖啡因),可能出现失眠、紧张、胃部不适、心率与呼吸加快等症状。

     

    国内不少专家建议,一天最好不要超过3杯,通常1~2杯就好。

     

    7.沉迷于手机

     

    把太多时间花在社交网络上会引起焦虑。

     

    加拿大精神病学家发现,孩子们盯着屏幕的时间越长,他们的焦虑和抑郁症状就越严重。

     

    在床上使用1个多小时的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会减少人体生成褪黑激素。一旦人体的褪黑激素受到了抑制,睡眠质量会受到影响。

     

    关闭不必要的提醒功能,或将手机调成静音,就能有效抑制拿起手机的冲动。

     

    8.发愁周一就要上班了

     

    周末即将过完也会影响幸福感。随着工作日的临近,人们通常会因工作进度、人际沟通而感到焦虑。

     

    安排过多的事情会导致压力骤增。合理安排、量力而行,多余的事情,实在做不了就放下。

     

    9.缺乏锻炼

     

    缺乏锻炼影响身体素质,情绪也难以饱满,而当你锻炼时,大脑会释放内啡肽,这种化学物质能减轻焦虑。

     

    疫情期间,公众应该单独活动,避免进行群体性的体育项目,如广场舞、打篮球、踢足球等,也不要去露天浴场、泳池,避免交叉感染。

     

    适当进行一些有氧运动,比如慢跑、打太极、瑜伽等。

     

    健康人群每周应进行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3~5次,至少达到150分钟,其中75分钟达到中高等强度。 

            

    10.喝醉酒

     

    剧烈的头痛和恶心并不是酗酒的唯一后遗症,也是焦虑的主要诱因,因为酒精会扰乱睡眠,而睡眠不足会增加焦虑。

     

    《中国膳食指南》建议,以酒精量计算,成年男女一天的最大饮酒量分别不超过25克和15克。

     

    这意味着,男性每天最大饮酒量是啤酒750毫升、葡萄酒250毫升、38度白酒75克、52度白酒50克;女性则为啤酒450毫升、葡萄酒150毫升、38度白酒50克、52度白酒30克。

     

    英国剑桥大学一项涉及近60万人的研究显示,饮酒没有“安全值”,只要喝了就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建议滴酒不沾。

            

    11.杂乱

     

    环境杂乱会让人精疲力竭,无法集中注意力和放松,所有这些都会导致焦虑。

     

    打扫房间不但可以享受家庭的温暖,还会刺激大脑内的神经递质,促进多巴胺、五羟色胺及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幸福感,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此外,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一项涉及17个国家13万人的研究发现,每周做5次家务,每次半小时,可达到健身效果,甚至可使死亡率降低28%。

     

    数据来自《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

     

    12. 缺乏社交

     

    焦虑最容易填满孤独者的大脑。享受独处是件好事,但也要确保多和人交流。

     

    即使疫情期间不能出门,也可以与好友语音、视频聊天,还可一起玩成语接龙、你画我猜、K歌,既减压又愉悦心情。

     

    老年人还可以多听听音乐、跟家人聊聊天。

            

    13.拖延

     

    许多任务没有完成,一拖再拖,拖成心理的大山。建议适当减负,制订可行的计划并坚定执行:

     

    1.把工作进行分类:把需要做的事情写在纸上,达到提醒的效果。

    2.把大任务分成小任务:每个小任务设定完成的时间,一切就没有那么难了。

    3.消除所有干扰:关掉社交app,关掉音乐,关掉电视……将一切会影响你工作效率的东西统统关掉,全心全力地去做事情。

    4.多互相监督:找朋友一起克服这个坏习惯,比单打独斗容易得多。

  • 盐文化最早起源于中国。

     

    古人调味,先要用盐和梅,《尚书》载:“若作和羹,尔惟盐梅。”酸、苦、甘、辛、咸这五味之中,以咸为首,所以盐也是"百味之首"。

     

     

    有了盐之后,我们的食物才变得有滋有味。可是,我们在享受味蕾刺激的同时,也被食盐中的“钠”悄悄伤害了健康:“钠”元素摄入过多,让我们更容易患上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

     

    怎样在兼顾美味的情况下,让自己吃得更健康?《生命时报》结合权威期刊《英国医学杂志(BMJ)》的一项研究,教你健康吃盐。

     

    受访专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肾内科主治医师 陈燊

    北京朝阳医院营养师  宋新

     

    换种盐,每年减少45万人死亡

     

    《英国医学杂志(BMJ)》上发表了一篇模型研究,评估在中国用低钠盐取代普通盐(在餐桌上或在烹饪过程中使用的任意一种盐)的干预措施,对中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影响。

     

     

    新南威尔士大学的Matti Marklund联合北京大学的科学家,分析了中国食盐替代与中风研究(SSaSS)的数据,发现如果在中国使用含25%氯化钾的低钠盐替代食盐,将能每年减少45万例心血管死亡,减少了11%[1]。

     

    低钠盐是一种含钠较少的盐,一般使用25%~67%的氯化钾替换掉食盐中的氯化钠。

     

    使用低钠盐大约能降低5mmHg的收缩压和2mmHg的舒张压。在中国台湾进行的一项研究也显示,使用低钠盐与较少的心血管死亡相关[6]。

     

    中国疾控中心的调查发现,每3名成人中就有1个高血压患者。据估计,中国大约1/7的心血管死亡可归因为高钠摄入,也就是盐吃多了[3]。而因此减少钠的摄入十分必要。

     

    低钠盐,每天可以吃多少?

     

    “低钠盐”,即在氯化钠(NaCl)、碘酸钾(KIO3)或碘化钾(KI)的基础上,添加了一定量的氯化钾和硫酸镁,低钠盐适当降低了食盐中的钠含量,增加了钾含量。

     

    正常成人每天钠需要量为2200毫克,我国成人一般日常摄入的食物本身大约含有钠1000毫克,需要从食盐中摄入的钠为1200毫克左右(大约3克食盐)。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健康成年人一天摄入食盐(包括酱油和其他食物中的食盐量)的上限是6克,而我国居民的摄入量远高于这一标准。因此,在营养师看来,即使吃低钠盐,也尽量控制在6克以内。

     

     

    低钠盐,3类人慎吃

     

    虽然食用低钠盐可降低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不是人人皆宜。

     

    低钠盐中钠的含量减少了,为了不降低咸味,会添加钾。大多数情况下摄入钾离子是安全的,但以下三种情况除外。

     

    1.肾功能不好的人

     

    钾离子是通过肾脏排出体外的。

     

    当肾功能受损时,人体内的钾离子不能顺利排出,会在体内蓄积,久而久之就会出现血钾升高。当血钾超过5.5毫摩尔/升,就会对心血管造成威胁。

     

    2.服用“普利”及“沙坦”类降压药物

     

    高血压患者常用贝那普利、依那普利等、氯沙坦、缬沙坦等降压药,会抑制了体内的激素——醛固酮的作用,导致钾离子排出受阻,血钾也就自然升高。

     

    因此服用上述两种降压药物的同时,再食用低钠盐,高血钾的风险就会显著增加。

     

    3.服用螺内酯的人

     

    螺内酯是一种常用的利尿剂,也同时是一种降压药物,它也会抑制醛固酮发挥作用。

     

    因此,服用此类药物的患者也不宜多吃低钠盐。

     


    参考资料:
    [1] MARKLUND M, SINGH G, GREER R, et al. 2020. Estimated population wide benefits and risks in China of lowering sodium through potassium enriched salt substitution: modelling study. BMJ [J], 369: m824.
    [2] Newberry S J, Chung M, Anderson C A M, et al. Effects of dietary sodium and potassium intake on chronic disease outcomes and related risk factors[J]. Agency for Healthcare Research and Quality (AHRQ), 2018.
    [3] Mozaffarian D, Fahimi S, Singh G M, et al. Global sodium consumption and death from cardiovascular causes[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4, 371(7): 624-634.
  • 退化性关节炎通常是指退行性关节炎,不能治好。但通合理治疗能够改善临床症状,延缓进展。退行性关节炎通常与年龄因素、过度肥胖、慢性劳损等因素有关,可引起关节疼痛、关节僵硬、关节活动受限等症状,一般无法治愈,但是通过有效的治疗,可以改善临床症状,防止病变加重。对于退行性关节炎,可遵医嘱应用硫酸氨基葡萄糖、硫酸软骨素、塞来昔布胶囊等药物治疗,还可配合进行物理治疗,如烤电、红外线照射等,可减轻炎症反应,增加局部血液循环,缓解关节不适。在治疗期间要做好日常护理,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多休息,降低自身体重,定期就医复查。

  • 东西必须摆放整齐、站在楼下不停的数楼层、出门时候反复检查锁门情况……这一系列不可理喻的想法或行为已经影响了自己和家人的日常生活1。很不幸,如果出现了这些无法控制的情况,那么这可能真的患上了一种精神疾病——强迫症。

     

     

    有研究表明,强迫症患者的大脑前额叶在代谢率水平及脑功能成像上都与正常人存在一定差异2。而以灵活优化的方式控制多种认知加工过程协同操作的认知神经机制,正是由大脑前额叶所掌控的2

     

    那么这就提示,强迫症患者可能存在认知功能障碍2

     

    认知功能损害 3,4

     

     

    强迫症患者存在广泛的认知功能损害,涉及注意、记忆、抽象思维、听觉言语、视觉图形及空间记忆等各方面。

     

    包括注意的保持和转移、言语的接受和运用、短时记忆、信息编码能力、抽象概括、思维转换能力、视觉信息的接受能力和执行功能等,这些损害可能与大脑额叶、颞叶及顶叶有关。

     

    (1)智力是一种复杂的功能,是综合能力的体现,包括:语言表达、记忆、抽象、形成行为的计划能力,以及执行计划达到目的的能力等。智力活动主要依赖于大脑各叶的功能,特别是额叶和颞叶的功能。强迫症患者在数字符号、木块拼图测验、联想学习、情景记忆、视空间能力等方面,均不及普通人群。

     

     

    (2)注意是心理过程中伴随的一种状态,任何心理过程的完成都与注意水平的高低有着紧密联系。强迫症患者可能存在思维粘滞、注意保持和注意转换能力的缺陷,在完成有视觉干扰信息的任务时表现得更为突出。

     

    (3)执行功能是指通过意志、计划及对行为的自我监控以完成有目的活动的能力,是多种认知功能的综合。

     

    强迫症患者在行为的计划调整能力、空间知觉、工作记忆、认知弹性、干扰抑制、概念的形成和分类、色彩图形的知觉和选择性记忆等方面均存在障碍。这也提示了强迫症患者存在与执行功能相关的额叶功能障碍。

     

     

    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高复发、高致残性精神疾病。目前研究发现强迫症患者存在执行功能的缺陷,但也存在不一致的结果,这可能与强迫症异质性、共病抑郁、药物治疗以及测验工具的选择等有关5

     

    但是,无论强迫症会不会损害认知功能,损害到哪种程度,如果发现自己或身边人存在强迫症的可能,及时就医一定没错。任何一种疾病都是本着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不要等到症状严重,错过最佳的治疗康复时期。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中国强迫症防治指南》编写组. 中国强迫症防治指南2016(精编版)[J].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16, 49(6).
    2. 周云飞, 等. 强迫症患者神经认知功能研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5, 13(3).
    3. 张丽霞, 等. 强迫症患者认知功能特点的研究[J].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05, 38(1).
    4. 岳计辉, 等. 首次发病的强迫症患者的认知功能[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0, 36(9).
    5. 岳计辉, 等. 首发未经治疗的强迫症患者局部脑血流变化及其与执行功能缺陷的关系[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2, 38(10).
  • 文章首发于 | 复旦儿科医院-黄剑峰医生

     

    ​​首先没有一种神药或食物或中药用了能保证孩子以后再也不喘。感冒会诱发喘,所以有些医生对家长说:不能再感冒了。这是个伪命题。谁又能控制得了感冒的发生?!

     

    环境很龌龊,身体很脆弱,曾经积极预防过,再喘不是爹妈的错。要想预防哮喘发作,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哮喘。

     

     

    什么是哮喘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以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为主要临床表现,常在夜间和(或)凌晨发作或加剧。呼吸道症状的具体表现形式和严重程度具有随时间而变化的特点,并常伴有可变的呼气气流受限。

     

    孩子若确诊了哮喘,就需要规范治疗。规范治疗不等于持续用药。是医生依据全球哮喘防治创议或哮喘指南按照不同的病情予以恰当的治疗。治疗是长期的,由哮喘的慢性气道炎症的本质决定。治疗是持续的,不同疾病等级使用不同的药物(可以是口服孟鲁斯特也可以是吸入激素)达到控制气道炎症,降低气道反应性的目的。长期使用维持药物的目的就是预防再喘。药物在黄医森的指导下逐渐减量呗,肯定不会一辈子用的!!!

     

    预防哮喘干货——规避致敏原和诱因

     

    有些孩子的气道炎症是过敏所致,可以抽血或做皮试检查,但不一定都能找到致敏原。或者查下来都正常的。又的家长说,我家孩子过敏源查下来对猫不过敏,就可以养猫了。哮喘孩子的气道反应性高,常见的致敏原虽查出来正常也需谨慎对待。

     

    再提一句珊瑚绒毯,珊瑚绒睡衣不要用,虽然保暖,积灰尘积螨虫啊!螨虫过敏的床上用个除螨仪吸吸,看看吸后仪器里会很有成就感的!虽然不能肉眼分辨螨虫,但肯定能吸出很多脏东西。雾霾天大冷天减少外出戴戴口罩。避免吸烟环境。

     

     

    预防哮喘干货——积极运动

     

    游泳锻炼可以呼吸功能。好几个奥运选手都是因为小时候有哮喘,锻炼呼吸道,而一练成名的。哮喘孩子要鼓励适量运动,逐渐增加运动量,切忌陷入,运动—喘—不运动—肥胖—更不运动—更易喘的恶性怪圈。多锻炼了,体质好了,也能减少感染发生的机率。

  • 临床上可以见到很多患者,他们有个一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喜欢吃自己的指甲。这是一种习惯,还是一种疾病?今天就聊聊这个话题。

     


    有些儿童,我经常看到,他们被一些疾病所困扰。最常见,也是最难治的就是特应性皮炎,也叫异位性皮炎。和银屑病一样,是皮肤科常见病和难治病。特应性皮炎,很多都是从小时候就开始发病。一般都是在胳膊肘弯里和腿弯里,长出来红斑丘疹,自己感觉瘙痒厉害。很多家长刚开始不认识这种疾病,觉得就是常见湿疹,就自己买点药外用算了。 

     

    但是后来发现,问题没有这么简单,抹上去药,好了两天,慢慢的又复发。如此反复好几次,发现事情不妙,去医院看。碰到没有经验的小大夫,以为是很简单的湿疹,继续外用药物。最后到了我们这里,就成为非常难治的重症特应性皮炎。

     

    有一个特应性皮炎患者,小孩子。他来找我的时候已经相当严重了,所以我看的时候就能知道他的痛苦情况有多深。我让他伸出手来,我本来是号脉来着。后来就发现他的指甲有问题,全部指甲光秃秃的,都被他咬掉了。我就打趣问他,指甲灰好吃吗?得到的答复:指甲灰是咸的。 

     


    有一种疾病叫异食癖是由于代谢机能紊乱,味觉异常和饮食管理不当等引起的一种非常复杂的多种疾病的综合征。我见过喜欢吃土的异食癖患者,他整体就喜欢吃土。后来费了好大劲才纠正过来。和吃土相比,吃指甲不是什么大问题,我把吃指甲看作是一种习惯。 

     

    回到特应性皮炎上来。这种疾病,很多都是由于过度治疗引起的,患者病情越来越重。我们观察,如果控制好瘙痒,人的肌体会慢慢的恢复好转。

     

    (附:异食癖是由于代谢机能紊乱,味觉异常和饮食管理不当等引起的一种非常复杂的多种疾病的综合征。从广义上讲异食癖也包含有恶癖。 患有此症的人持续性地咬一些非营养的物质,如泥土、纸片、污物等。过去人们一直以为,异食癖主要是因体内缺乏锌、铁等微量元素引起的。目前越来越多的医生们认为,异食癖主要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但是对于其真正成因和治疗方法却没有任何实质性进展。)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脸上黄褐斑,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口服药物等内调方式改善症状。

    1.调整生活方式:日常注意饮食调整,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橙子等,忌油腻及辛辣刺激性食物,禁烟、酒。同时注意休息,保证睡眠充足,保持心情轻松,愉悦,避免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刺激。

    2.口服药物: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维生素C、氨甲环酸、谷胱甘肽等药物,也可口服中成药物,如柴胡疏肝散、参苓白术丸、滋补肝肾丸等进行内部调理,以去除或改善黄褐斑。

    除上述治疗方法外,还可遵医嘱使用氢醌乳膏、维A酸乳膏、壬二酸乳膏等药物局部涂抹患处,以改善病情。建议及时就医检查,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 宝宝头部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问题,主要表现为头皮出现油腻、红肿、痒痛、脱屑等症状。通常可以采取日常护理、调整饮食,症状严重的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

    1.日常护理:使用温水和温和的婴儿洗发水轻轻清洗宝宝的头皮。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洗发水或肥皂。使用温和的婴儿保湿霜或天然油脂,如椰子油、橄榄油等轻轻按摩头皮,帮助保持头皮湿润,缓解症状。

    2.调整饮食:对于一些宝宝,湿疹可能与食物过敏有关。如果宝宝正在接受母乳喂养,可以尝试排除一些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如牛奶、鸡蛋、大豆等。

    3.药物治疗:宝宝头皮湿疹的发病可能是由于真菌感染导致的,可以外用抗真菌进行治疗,如联苯苄唑乳膏、复方硝酸益康唑软膏等。如果病情比较严重,有可能会出现感染现象,可以外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抗生素药膏进行治疗。

    上述药物需遵医嘱给宝宝使用,建议家长平时加强对婴儿的防护,居室定期开窗通风,定期清洗婴儿的玩具及床上用品。还应保持婴儿皮肤干燥。还应定时给婴儿修剪指甲,避免婴儿头部抓伤。如果宝宝的湿疹严重或持续不缓解,或者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 说到野味,我记起一件事来,大概七八年前吧,我还在县里工作。

     

    那时,患者治愈后,经常会邀请我们医师去吃饭。

     

    那是我家乡,都是乡里乡亲,许多人抬头不见低头见,有时便去了。有一次吃的是竹鼠,我们那儿叫竹馏,而且有一个传说,天上斑鸠,地上竹馏 ,人间至味。

     

    味道我倒是忘记了,但是事件我却记忆犹新,因为,回来24小时后,我的嘴就肿起来了。整个嘴唇掀起了几个大包,相当于三个嘴唇叠加在一起都不止,红肿热痛,唇缘处可见红斑基础上成群分布的融合性巨大水疱,完全受不了。

     

    自己熬了一周的中药才压了下去。这件事情,想起来真是后怕,我妻子也记忆犹新,所以,她后来成了一个家庭纪检员,坚决不允许我接受患者任何吃请。

     

    当然,离开家乡后,我完全做到了,在新的地方,我两眼一抹黑,地位又卑微,谁都不认识,应酬也寥寥,所有的患者请吃饭,我都不去。

     

    现在回忆起来,这应该是被感染了某种疱疹病毒,由于没有检测,是不是不知名的全新病毒,便无从得知了。

     

    蝙蝠是许多病毒的自然宿主,身上是一个病毒库,蝙蝠身上有140多种病毒,现在已知至少有60多种可以传播到人类。为什么蝙蝠能够成为这样的宿主呢?因为蝙蝠可以携带致命病毒,本身却不会生病。蝙蝠自身体温很高,大概为40度左右,同时,具有神奇的自我修复 DNA 损伤的能力,由于缺失了 PYHIN 家族的基因,所以蝙蝠本身的炎症水平很低,而且蝙蝠还具有更强的本底水平的固有免疫应答系统,所以它能够和各种致命的病毒和睦相处。

     

     

    但是,这些能与蝙蝠共生的病毒,传播到其他动物身上便是致命的。当然这些病毒要传播到人,还需要各种媒介,因为人一般不直接接触蝙蝠。这些媒介,免疫力虽然不如蝙蝠,却比人类强,可以带病生存很久,例如果子狸,野鸟,水貂,啮齿目动物(野兔,松鼠、竹鼠、土拨鼠)等等。

     

    当然这些媒介本身,由于本身免疫力比较强,本身也是一些病菌的自然宿主,例如臭名昭著的土拨鼠便是大名鼎鼎的鼠疫的宿主,多次鼠疫流行,就是宰杀和品尝土拨鼠导致的,而竹鼠则是马尔尼菲篮状菌的宿主,我们特别要提防啮齿目动物,因为很多它们能够携带的病菌,人类也会得,且人类的承受能力比它们更弱。

     

     

     

    即使把上述说到的动物,例如蝙蝠,果子狸,土拨鼠等等人工养殖了,也不能解决它们能携带大量会传染人类的病毒、细菌,自身却不会发病的事实。

     

    所以,它们天然不适合成为人类的食物。哪些食物适合人类食用呢?

     

    中医很早就对这个问题进行过探索。很多人为了黑中医,把中医污蔑为吃啥补啥,食补,其实完全不是这样的。中医是非常谨慎的一门学科。

     

    《神农本草经》把常用的中药分为了上、中、下三品,《黄帝内经》对于食物也是这样提倡的,先哲们提倡什么呢?提倡:“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

     

    五谷是指,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五果是指,枣、李、杏、栗、桃;五畜是指牛、犬、羊、猪、鸡;五菜是指葵、韭、藿、薤、葱。而且《黄帝内经》提倡饮食要适度、要清淡,提醒我们膏粱之变,足生大疔,定时定量,寒温适中,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不仅仅《黄帝内经》这样提倡,后世的临床一线中医医师也反复提醒我们一定要以五谷,五畜等等为主食。

     

    金代医家张从正在他的《儒门事亲》中是这样说的:“若此数证,余虽用补,未尝不以攻药居其先?何也?盖邪未去而不可言补,不之则适足资寇。故病蠲之后,莫若以五谷养之,五果助之,五畜养之,五菜充之,相五脏所宜,毋使偏颇可也。”

     

     

    为什么,先哲们推荐吃这些呢?因为经过若干年的实践,他们对这些生物的习性,培植,养殖过程,病虫害,研究得比较透彻,观察的年份比较长,近代以后,更衍生出畜牧医学,动物检疫学,植物检疫学等多门学科。

     

    对于常规肉食,例如牛,羊,猪,鸡等等,有着完善的检疫体系,而鱼属于鱼纲,不属于哺乳动物,鱼与人类之间除了寄生虫外,基本没有共患病,所以,常用海鲜的人,例如地中海周边的居民,例如日本的居民,就比较长寿。

     

     

    而市场上的果子狸,松鼠、竹鼠、土拨鼠这些动物,究竟有没有检疫,还是一回事,属于风险比较高的食物种类。一些人会反驳说,某某山区,某某地区,也是世世代代吃野生动物,不也没有出事。那是他们不去查询历史,简单看一看解放前的这些山区的地方志,就会发现各种传染病,鼠疫,此起彼伏,甚至代代传播。

     

     

    以现在依然在流行食用各种野生、养殖各种鼠类的广西部分山区为例。广西山区在1866-1947年的81年间曾在46个县市发生了 63年次的人间鼠疫流行,最早发生在龙州县,最后止于合浦县境内。经过53年的静息期后,于2000年7月在广西西部与贵州交界的隆林县发生了动物间鼠疫流行,并波及人间,2001年7月,与隆林县相邻的西林县也发生了动物间和人间的鼠疫流行。

     

    由上述史料得知,认为世世代代吃野生动物地区,历史上没有发生过疫情,这是不客观的。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

  • 蛋糕成为了现今大家大事小事都会拿来作为祝贺的一种食物,而且蛋糕的种类越来越多,我们挑选也充满着囍感,各种类型,好看的蛋糕陆续出现,代替了我们以往的那种单一的老式蛋糕,不过,在蛋糕的选择上,我们除了外形以外,还需要注重品质,不然容易产生身体危害。

     

     

    近日,就有一位先生,订购了一款网红蛋糕,用来给朋友庆生,虽然实物和网络上的图片是一样的,但是入口以后,完全颠覆了他自己的想象。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网红蛋糕,出状况


    这款网红蛋糕,看上去非常地惹人喜爱,但是在切下去的时候,就出现了意外情况,蛋糕是蓝色的,切开以后那个塑胶刀也是粘满了蓝色,好像衣服掉色的感觉一般,还有蛋糕底座的那个垫着蛋糕的东西,也是蓝色的,非常诡异,看起来就像是鬼片里面的道具。


    这位先生就用水洗了一下,谁知道情况更加严重了,蓝色蔓延到自己的手,擦拭过的纸巾,以及洗手盘,真的是特别诡异的一件事情。

     

    连忙阻止蓝色蔓延的诡异事件

     

    这位先生发现了这一状况,他连忙阻止朋友进食这个蛋糕,但是他的孩子已经逃不过状况了,他的孩子已经吃下了一些蛋糕,嘴上粘上了诡异的蓝色,他立马带孩子去洗,但是发生洗不掉。

     

     

    直到几天之后,孩子的嘴唇还是黑乎乎的,只能是比之前那几天好了一些,但是情况还是挺糟糕的。不仅仅如此,孩子刚吃下一口的时候,蛋糕的蓝色导致孩子的舌头也染色了,这位先生以及他的朋友怀疑蛋糕色素太多,于是联系了蛋糕店,蛋糕店承认了色素这一事,但是蛋糕店出具了食用质检报告,证实了用的是食用色素。

     

    向有关部门反应


    色素过量添加,对人体有危害,这是每个人都知道的事情,所以这位先生选择了向有关部门反映这一情况,以免大家发生一些不可预料的状况。因为普通的色素,其实是可以洗掉的,但是这种洗不掉的诡异色素。除了恐怕,吓人以外,还会给身体造成损害,所以这位先生为了防止这类事情发生,果断选择了向有关部门反映。

     

    我们在挑选蛋糕的时候,除了样子以外,最好还是挑选比较传统的面包店蛋糕最好,因为实体面包铺,并且长期存在多数是不会拿自己的名声来开玩笑的,我们如果挑选这种类型的面包店制造的蛋糕,相对来说会比较靠谱。


    最起码,对于自己的健康来说,能够起到保障的作用,而且这种网红蛋糕也不便宜呀,其实这个价格在普通的面包店也能够购买到一个比较好的蛋糕了,我们以后也要对网红产品提起警惕,谨慎挑选蛋糕,唯一不变的标准,就是不能损害了自己的健康。

  • 当宝宝体温升至39.6度时,家长应立即采取行动,及时给予宝宝口服退烧药,如泰诺林或布洛芬,必要时可以考虑注射退烧药。

    发热是人体对病原体侵入的一种防御反应,当体温调节中枢的设定点上升,导致体温病理性升高时,就称为发热。发热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可以出现在各种传染病和非传染病中。发热的产生是由于发热激活剂作用于人体,导致内源性热原的产生,进而影响体温调节中心,引起发热。

    除了药物治疗,家长还可以采取一些物理降温措施,如用温水擦拭宝宝的身体,重点擦拭颈部、腋下、腹股沟、手足心等部位。此外,小儿推拿也是辅助降温的有效方法,如清肺经、退六腑、打马过天河、捏脊、按揉龟尾、揉板门等。

    在宝宝发热时,家长应注意观察宝宝是否有咳嗽、流鼻涕、呕吐、腹泻等伴随症状。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同时,注意宝宝的饮食,保持清淡,避免油腻食物。穿着方面,不宜过多过紧,以免影响散热。

    当宝宝发热时,建议及时带孩子去医院进行血常规和胸片检查,以明确病因。如果是细菌感染,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如果是病毒感染,则需使用抗病毒药物以及对症支持治疗。

    发热是宝宝常见的症状,家长要学会正确处理。通过本文,希望能帮助家长们更好地应对宝宝发热的情况。

  • 当孩子连续发烧7天时,家长应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带孩子就医,明确发烧原因,并进行对症治疗。

    发烧是孩子常见的症状之一,最常见的原因是感染,如支气管炎、肺炎、尿路感染、脓毒血症等。家长需要根据孩子的伴随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尿道口发红等,进行相关检查,如尿培养、尿常规、泌尿系彩超等,以确定病因。

    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医生会开具敏感抗生素,如三代头孢或青霉素类抗生素,以控制炎症。在炎症控制后,体温会恢复正常。此外,非感染性发热,如风湿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也可能导致发烧,医生会通过心脏彩超、血沉、风湿全套、血液细胞形态等检查进行诊断,并给予相应治疗。

    当孩子体温超过38.5摄氏度,且精神状态不好时,可以使用退烧药,并配合物理降温。一些孩子感染病毒后,可能会因呼吸道感染而出现持续发热的症状,常见病毒有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和腺病毒等。当孩子免疫力低下时,容易发生细菌感染、尿路感染、化脓性扁桃体炎或急性胃肠炎等疾病,也可能出现持续发热的症状。此外,特殊疾病如川崎病、白血病、血友病等也可能导致发烧。

    为了预防发烧,家长应让孩子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在饮食方面,可以让孩子吃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如粥、绿豆汤等,保持饮食清淡,避免刺激性食物。适当喝一些盐糖水,也可以给孩子喝一些牛奶、果汁。保持室内通风,保持空气新鲜,也有助于预防发烧。

    如果孩子出现发烧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前往医院就诊,避免自行给孩子用药,以免延误病情。

  • 小儿伤食发热是儿科常见病症,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积食等症状。

    首先,小儿伤食发热最明显的症状是体温升高,但通常不超过38℃,个别情况可能达到38℃左右。其次,孩子会出现明显的积食表现,如舌苔厚、白。

    此外,孩子还可能出现腹胀、腹部不适,面颊微微发红。大便方面,可能会有酸臭味或排空延迟,排气增多。夜间睡眠时,孩子可能会出现睡不安稳、翻来覆去,甚至磨牙等症状。食欲不振,不爱吃东西,甚至拒食,也是常见的症状。

    个别孩子鼻梁两侧可能会发青,口腔异味明显。总的来说,小儿伤食发热的症状主要包括体温升高、积食、睡不安稳等。

    对于小儿伤食发热的治疗,主要使用具有健脾、开胃、消化功能的药物。轻微发烧(体温不超过38.5℃)可以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温水擦拭腹股沟、背部、手掌等部位。如果体温超过38.5℃,则需要结合退热药使用。必要时,可使用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如果出现高热且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检查。

    为了预防小儿伤食发热,家长要注意调节孩子的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细嚼慢咽,规律定量,少吃多餐。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有利于促进食物消化吸收。适当运动可以促进儿童消化,提高胃肠道疾病的免疫力。

  • 感冒是生活中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包括普通感冒、病毒性感冒和细菌性感冒等多种类型。在感冒期间,许多人可能会有疑问:是否可以喝酒来缓解症状?事实上,感冒期间饮酒不仅无法缓解症状,反而可能加重病情。

    首先,喝酒会加重感冒症状。酒精会扩张血管,导致鼻黏膜充血,使鼻塞、流鼻涕、打喷嚏等症状加重。此外,酒精还会刺激咽喉,使咽喉疼痛感加剧。对于部分感冒患者,饮酒还可能诱发发热症状,甚至导致高热。

    其次,喝酒会加重肝肾负担。酒精需要在肝脏分解,在肾脏代谢,因此饮酒会加重肝肾的负担。对于本身肝肾功能不佳的患者,饮酒可能会进一步损伤肝肾。

    此外,饮酒还可能影响感冒药的疗效。酒精与某些感冒药成分可能发生不良反应,如双硫仑样反应,出现面色潮红、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可能出现休克、死亡。

    因此,感冒期间最好不要饮酒。为了缓解感冒症状,患者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充足休息,增强抵抗力。

    2.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过度劳累。

    3. 多喝水,保持水分平衡。

    4. 合理用药,遵医嘱。

    5. 注意饮食,避免辛辣、油腻食物。

  • 甲型流感,简称甲流,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它属于流感病毒的一种,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特点。甲型流感患者通常会出现发热、咳嗽、喉咙痛、肌肉酸痛等症状,其中发热是较为明显的症状,一般体温可达到38℃以上,持续时间通常为2-3天。

    甲型流感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病毒治疗和对症治疗。抗病毒治疗通常在发病后的48小时内进行,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有奥司韦颗粒、利巴韦林等。对于婴幼儿患者,可以选择一些中成药进行抗病毒治疗,如蒲地蓝口服液、抗病毒口服液等。对症治疗主要包括退热、止咳、缓解喉咙痛等症状。

    预防甲型流感的关键在于提高自身免疫力。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加强体育锻炼,合理膳食,多吃水果和蔬菜,戒烟限酒。此外,接种流感疫苗也是预防甲型流感的重要手段。

    如果怀疑自己感染了甲型流感,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加重。在就诊时,应向医生详细描述自己的症状和病情,以便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甲型流感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我们应引起足够的重视,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 感冒发烧拉肚子是生活中常见的症状,很多人都会遇到。那么,这种症状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感冒发烧拉肚子可能是胃肠型感冒引起的。胃肠型感冒是由柯萨奇病毒等肠道病毒引起的,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流涕、喉咙痛以及胃肠道不适,如腹泻、恶心、呕吐等。这种感冒主要在冬季和春季高发,尤其在空气寒冷、干燥的季节。

    其次,流行性感冒也可能导致感冒发烧拉肚子。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除了发热、咳嗽、喉咙痛等呼吸道症状外,还可能出现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此外,一些并发症也可能导致感冒发烧拉肚子。例如,患有慢性胃炎、胃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的人,在感冒时容易出现腹泻症状。

    针对感冒发烧拉肚子,治疗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休息: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有助于身体恢复。

    2. 补液:多喝水,补充因发热、腹泻而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

    3. 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等,可缓解流感症状。

    4. 使用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等,用于治疗细菌性感染。

    5. 使用中药:如连花清瘟胶囊等,可缓解感冒症状。

    为了预防感冒发烧拉肚子,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增强免疫力: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抵抗力。

    2. 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洗手,避免食用生冷、油腻、刺激性食物。

    3. 注意保暖: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

    4. 避免拥挤场所:流感季节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减少感染风险。

  • 发烧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常见的现象,许多家长在孩子发烧时都会感到焦虑。然而,有些孩子即使发烧,精神状态仍然良好,没有任何不适症状。这其实是因为孩子的新陈代谢旺盛,对发烧的耐受性较高。

    当孩子出现发烧时,家长首先要做的是实时测量体温。根据发烧的程度,采取相应的降温措施。如果体温不高,可以通过物理降温的方法,如温水擦浴、酒精擦浴、贴退烧贴等方式进行降温。同时,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时间,多饮温热水,适量摄入蔬菜和水果,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免疫力。

    值得注意的是,发热是由作用于神经体温调节中枢的致病因素引起的。当体温调节中枢出现异常时,会导致体温过高。临床上,体温超过37.5℃的患者,即使低热也应使用药物进行控制。常见的发热因素包括呼吸道感染、咳嗽、咳痰等。此外,甲亢、免疫系统疾病、血液疾病、肿瘤等也可能导致发热。

    发烧的症状因疾病而异。在上呼吸道感染或肺炎的情况下,孩子除了发烧外,还可能出现咳嗽、喉咙痛、咳痰等症状。消化系统感染可能导致腹痛和腹泻,如痢疾,并伴有脓肿和血便。外部传染病发热时常伴有皮疹。内脏感染、胆囊炎、胆管炎等疾病,发烧伴有右上腹疼痛。泌尿系统感染除发烧外,还可能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对于不明原因的持续发热,建议家长带孩子到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在就医过程中,家长应详细描述孩子的症状和病史,以便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

  • 宝宝湿热症状是许多家长都关心的问题。宝宝体内湿热,容易引发发热、食欲不振、皮肤过敏等症状。为了帮助宝宝缓解湿热症状,家长需要及时调整宝宝的生活饮食习惯。

    首先,饮食调节至关重要。宝宝应少吃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油炸食品、海鲜等。可以适量食用清热去湿的食物,如绿豆、冬瓜、茯苓、薏苡仁等。同时,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些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饮品,如金银花水、桂皮籽水等。

    其次,日常锻炼也是不可或缺的。家长应督促宝宝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此外,保证充足的睡眠、多喝水、戒烟戒酒等良好生活习惯也有助于宝宝缓解湿热症状。

    在治疗方面,中药方剂和推拿手法是不错的选择。中药方剂可以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定制,以达到清热解毒、祛湿止痒的效果。推拿手法可以刺激宝宝穴位,促进血液循环,缓解湿热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家长在为宝宝选择治疗方法时,应遵循医嘱,切勿自行用药。同时,家长还需关注宝宝的日常护理,如保持室内通风、避免宝宝接触过敏源等。

    总之,宝宝湿热症状的调理需要家长在饮食、锻炼、生活习惯等方面多加注意。通过科学合理的调理方法,相信宝宝会很快恢复健康。

  • 小儿发热手脚凉是家长们常见的问题,这可能是由于高热引起的。高热会导致身体内部和外部热源刺激体温调节中心提高温度设定点,从而引发身体一系列反应,其中包括外周血管收缩和手脚冰冷,这是由于血液循环不良造成的。

    针对小儿发热手脚凉的情况,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体温监测:首先,要及时测量小儿的体温,以腋下温度为准。一旦体温超过38.5℃,应立即给予退烧药物,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

    2. 适当保暖:在手脚冰凉时,家长可以用手反复搓揉小儿的手脚,促进血液循环,缓解手脚发凉的症状。

    3. 补充水分:鼓励小儿多喝温开水,补充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4. 就医就诊:到正规医院儿科挂号就诊,查明发烧原因,进行科学规范的治疗。

    5. 日常保养:注意饮食营养均衡,多吃富含蛋白质、清淡营养的食物,如鸡蛋、鱼和牛奶,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适当开展户外运动。

    此外,家长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注意环境温度,根据天气情况适当增减儿童的衣物。

    2. 避免辛辣油腻的食物,多吃清淡的食物。

    3. 注意孩子的胃肠功能,避免过度进食。

    小儿发热手脚凉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家长要了解相关知识,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确保孩子的健康。

  • 发烧是人体免疫系统对病原体入侵的一种自然反应,它不仅会导致体温升高,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生理变化,其中之一就是心跳加速。

    当人体发烧时,代谢速度加快,为了满足身体对营养和氧气的需求,心脏需要更加努力地工作,从而导致心跳加速。此外,发烧还会导致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增多,这些废物需要通过心脏泵血输送到全身各个器官,进一步加剧心脏负担。

    除了心跳加速,发烧还可能引发其他一系列症状,如出汗、寒战、乏力等。这些症状都是身体为了抵御病原体入侵而采取的自我保护措施。

    对于发烧患者来说,对症处理至关重要。如果体温超过38.5度,可以使用布洛芬等退烧药物进行降温。同时,患者需要多喝水,以补充体内水分的消耗。

    发烧的原因很多,包括传染性发热和非传染性发热。传染性发热主要由细菌、病毒、肺炎支原体等病原体引起,而非传染性发热则可能由无菌性坏死组织吸收、过敏、内分泌和代谢疾病、心力衰竭、皮肤病、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免疫力,预防发烧的发生。一旦出现发烧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恶化。

    发烧是常见的症状,但我们要重视它,及时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以保护身体健康。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