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关于早搏的医学科普知识

关于早搏的医学科普知识
发表人:侯艳艳

什么是早搏? 早搏是指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顾名思义就是心脏提前发生的搏动,也叫期前收缩。

早搏的原因功能性因素:早搏可发生于正常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情绪激动,精神紧张,焦虑,疲劳,饱餐,失眠,饮酒、浓茶、咖啡等均可诱发早搏,也可能无明显诱因。心脏病变: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心肌炎、心肌病等易发生早搏。药物和手术:洋地黄类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β受体激动剂等药物,心脏手术或心导管检查也可引起早搏。全身性疾病:感染、内分泌疾病、肾上腺疾病、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紊乱等。

早搏的症状及检查有些有心悸、心脏停跳感、咳嗽,有些早搏可无症状,频发的早搏可出现胸闷、头晕、乏力等症状。监测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可发现早搏,必要时需完善心脏彩超、冠脉 CT 或冠脉造影、PETCT、心脏核磁等排除是否存在器质性心脏病。

早搏的治疗无心脏病患者,早搏并不增加其死亡率。对于无症状的孤立性早搏,无需药物治疗。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要喝咖啡、浓茶,饮酒,避免熬夜,保持心情舒畅。若早搏频发,伴有明显心悸、胸闷症状,可去除诱因并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或行射频消融治疗。对伴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应治疗原发病。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早搏疾病介绍:
早搏是心脏过早搏动的简称,心脏异位起搏点在正常窦房结以外的心房、交界和心室等部位的异位起搏点发出激动,引起的心脏搏动,是比较常见的心律失常。早搏也称为期前收缩、期外收缩,可表现为心悸、心跳间歇感、头晕、胸闷等症状。对于早搏患者主要进行药物以及手术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去除诱因,患者预后与自身心脏有关,发现早搏问题应积极尽早治疗。预后良好。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相信大家经常听到“早搏”和“心律不齐”两个医学用语,但是人们对两者的区别与联系不是特别了解。所以,很多人还是想知道:早搏与心律不齐有什么关系?该怎么治疗?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什么是早搏?

     

    过早搏动简称早搏。是指异位起搏点发出的过早冲动引起的心脏搏动,为常见的心律失常。可发生在窦性或异位性(如心房颤动)心律的基础上。可偶发或频发,可以不规则或规则地在每一个或每数个正常搏动后发生,形成二联律或联律性过早搏动。按起源部位可分为窦性、房性、房室交接处性和室性四种。其中以室性早搏常见,其次是房性,窦性过早搏动罕见。早搏可见于正常人,或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常见于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等。早搏亦可见于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洋地黄或锑剂中毒;血钾过低;心脏手术或心导管检查时对心脏的机械刺激等。

     

    什么是心律不齐?

     

    “心律不齐”指的是心跳或快或慢,超过了一般范围。心律不齐常由以下原因引起:新陈代谢异常:体内电解质(例如:钾。钠。钙)不平衡,内分泌失调(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情绪:尤其在情绪激动时,因影响内分泌系统会产生心律不齐;心脏病:缺血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疾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心肌病变及先天性心脏病等;药物:除了部分的药物可能会引起心律不齐外,咖啡中的咖啡因、香烟中的尼古丁及酒精,到—定的剂量时,也会造成心律不齐。

     

     

    早搏与心律不齐有什么关系?该怎么治疗?

     

    心律不齐和早搏是心脏供血不足的一种表现,两者都属于心律失常。对于心律不齐和早搏的患者,一定不要情绪激动或者精神过于紧张和焦虑,不要产生过大的压力。尽量少吃刺激性的,辛辣的食物,饮食不必过饱,戒烟戒酒,同时还要适量的进行自身锻炼。如果症状特别严重时去医院进行检查,确诊后可以通过药物进行治疗。

     

    在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中,中药比西药更具有优势,现在很多人都选择服用中药来治疗。

  • 作者:周纡医生

    本文首发于:北京天坛医院

     

    “夏至三庚数头伏”,每年这个时候,“中暑”就会成为热门话题。“中暑了怎么办?”,相信有不少人会推荐“藿香正气”,但“中暑要吃藿香正气”真的就是百分之百正确吗?

     

     

    何为“中暑”?

     

    首先要明确一下,咱们常说的“中暑”与中医所说的“中暑”并不是一个概念。

     

    1. 西医所说的“中暑”

     

    从西医的角度看,“中暑”是指在温度或湿度较高、不透风的环境下,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丢失过多,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一般分为三种类型: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其中重症中暑又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

     

    中暑虽然多发于夏季,但并不局限于夏季,只要是高温、高湿及通风不良的环境,如炼钢厂等,都有可能发生。

     

    2. 中医所说的“中暑”

     

    而中医所说的“中暑”,是专指夏季发生的疾病,分为“阳暑”和“阴暑”。

     

    “阳暑”

     

    “阳暑”是由于夏天温度高,长时间户外劳作或长途奔走,暑热邪气侵袭人体,正气和津液受到耗损,而出现头晕、体热、口渴、出汗、乏力等症状,类似于西医所说的“先兆和轻症中暑”。

     

    “阴暑”

     

    “阴暑”则是人体正气不足,又过度贪凉,如长时间使用空调、电扇,空调温度过低,出汗时冲洗冷水,大量吃冷饮冰淇淋等,夏季感受了阴寒邪气,出现发热恶寒、头痛身痛、无汗乏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藿香正气,只能用于治疗这种“阴暑”,而不能用于“阳暑”,无论是用何种剂型用于“阳暑”,都会更增其热、损耗津液,加重病情。

     

    我们来了解一下“藿香正气”

     

    “藿香正气”,在古代是“散剂”,最早出自唐代“药王”孙思邈所著《千金翼方》,原文记载其主要治疗“伤寒头疼,憎寒壮热,或感湿气,霍乱泄泻,常服除山岚瘴气”。

     

    此方到宋代收入了当时的“国家药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广为流传。

     

    现在藿香正气的功能主治是: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症见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胃肠型感冒见上述证候者。

     

    中医认为,本方重在化湿和胃,主治暑湿感冒,对夏季伤湿感寒、脾胃失和者最为适宜,其解表散寒之力较弱,如果表寒较重,可以搭配治疗风寒感冒的“感冒清热颗粒”等。

     

    此外,夏季感冒,并不都是“阴暑”和“暑湿感冒”,也可见“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热感冒”(阳暑)等等,临床还需要辨证治疗。如果以恶寒明显,体温较高,周身疼痛等寒象为主,或者以咽痛、咳嗽、口干、大便干、小便黄等热象为主,都不适宜用“藿香正气”来治疗。

     

    还有几个比较常见的问题

     

    ● 如果体内有湿邪,恶心、大便不成形,而且有怕冷喜暖的表现,可以临时服用藿香正气来祛湿和胃,但如果有口干口苦、大便干等热象,就不要轻易服用。

    ● “十滴水”与“藿香正气水”作用相似,都只能用于“阴暑”,都含有酒精,服用后不宜马上开车,不能与头孢类抗生素同时服用。

    ● 藿香正气水外用,可以治疗一部分湿疹、足癣、瘙痒症,但不宜长期使用,如果涂抹5-7天后效果不明显,建议及时上医院诊治。

    ● 藿香正气所治的“霍乱”,是中医理论中的专业术语,意思是“挥霍缭乱”,虽然症状表现同样主要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但并不是指西医所说的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腹泻性传染病。

    ● “阳暑”的轻证,可以试用“任丹”或者“人丹”治疗,食疗可以临时服用西瓜、绿豆汤,更主要的是休息、补水、脱离热环境、适当降温,严重者应该配合清暑益气的汤药治疗。

    ● 预防“阴暑”要合理使用电扇和空调,空调温度保持26度以上,多喝热水,出汗时不触碰冷水,不大量吃冷饮冰淇淋等;脾胃虚寒者还要少吃西瓜、绿豆汤等寒凉食物。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弱视是在视觉发育期,由于单眼斜视、屈光参差、形觉剥夺或双眼高度屈光不正等异常视觉经验,造成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正常,或双眼视力相差2行以上,眼部无器质性病变,经过恰当治疗后视力提高。弱视是学龄前儿童较为常见的眼病,会严重地影响儿童双眼视觉的发育,如不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将造成终生的视力低下。

     

     

    一、儿童弱视有哪些分类呢?

     

    1.斜视性弱视


    斜视性弱视经常发生为斜视眼、单眼弱视。斜视性弱视发病率高,占斜视1/2。这种弱视眼是斜视的后果,是继发的、功能性的,因而是可逆的。偶有少数原发性的,即使在最积极的治疗下,视力改善也不理想。

     

    2.屈光参差性弱视

     

    这类弱视是功能性的、可逆的。一般两只眼相差2~3.00D以上者,屈光度较高的一眼易形成弱视或斜视弱视的深度不一定与屈光参差的度数成正比,但与注视性质有关,旁中心注视者弱视程度较深。

     

    3.屈光不正性弱视

     

    这种弱视多数为双眼性,发生在没有戴过矫正眼镜的高度屈光不正的儿童。双眼视力相等或相似,多数近视在-3.50D以上,远视在2.50D以上,或兼有散光者。

     

    4.形觉剥夺性弱视

     

    本病是由于功能性障碍而发生的弱视,称为形觉剥夺性弱视。

     

    5.先天性弱视

     

    这种弱视发生在婴儿期,双眼视觉形成以前,预后较差。这种弱视眼底正常,有些先天性弱视继发于眼球震颤。

     

     

    二、儿童弱视是怎么形成的?

     

    儿童弱视是在视觉发育的关键期(3岁以内),存在一些异常的视觉经验导致的,如:1)如果一只眼斜视,则两只眼睛看到外界物体的像就不能同时出现在双眼相对应的视网膜位置上,斜视的这只眼睛就会受到抑制、成为弱视眼;2)如果两眼的屈光度相差较大(如一只眼近视300度,一只眼正常)时,外界物体在两只眼形成的物像的大小及清晰度就不一样,近视300度的这只眼就有可能成为弱视眼;3)如果患有先天性白内障、角膜混浊、完全性上睑下垂等这些可以影响光线进成为弱视眼。

     

    三、弱视多好发于哪些人群?

     

    1.有家族遗传的儿童:有研究表明,儿童斜视有一定的遗传因素,而小儿眼球发育关键期如果缺乏足够的视觉刺激,使视功能发育受到抑制,就容易形成弱视。
    2.屈光不正的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多见于远视性屈光不正患者。

     

    注:儿童长时间的用眼易导致屈光不正及屈光参差,进而导致弱视。

  • 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许多孩子也步入性早熟行列。

     

    一名6岁女童因每天喝酸乳导致性早熟。

     

    对于这样的新闻并不陌生,饮食有可能会导致孩子性早熟,性早熟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1、第二性征提前出现(符合定义的年龄),并按照正常发育程序进展

     

    女孩:乳房发育,身高增长速度突增,阴毛发育,一般在乳房开始发育2年后初潮呈现。

     

     

    男孩:睾丸和阴茎增大,身高增长速度突增,阴毛发育,一般在睾丸开始增大后2年出现变声和遗精。


    2、有性腺发育依据,女孩按B超影像判断,男孩睾丸容积≥4ml。


    3、发育过程中呈现身高增长突增。


    4、促性腺激素升高至青春期水平。


    5、可有骨龄提前,但无诊断特异性。


    不完全性中枢性性早熟中最常见的类型为单纯性乳房早发育,表现为只有乳房早发育而不呈现其他第二性征,乳晕无着色,乳房多在数月后自然消退。


    儿童性早熟怎么治疗


    1、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治疗方法分很多,可能要根据孩子的病情轻重,以及它的分类来采取不同的治疗。

     

    目前来讲,药物治疗方面,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拟议剂是目前治疗真性性早熟最有效的药物,这个药物能够降调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细胞的表面GnRh受体,使它的性激素的分泌减少,生物活性降低,这是最有效的,但是这种往往用在比较重的孩子,青春期到了四期五期,或者月经来临这些孩子,才应用这个。

     


    2、孕激素衍生物


    药物孕激素衍生物,能够反复抑制垂体产生性激素,这个可以推迟月经的来临,但是它对于骨骼生长发育延迟作用不大。


    3、中医中药治疗


    从中药辩证理论上,他们认为性早熟的病激素肾阴虚,相火旺,中医所谓的肾主要不是指现代医学的肾脏,而是指机体的神经内分泌调节系统,包括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指这些调节轴提前发动,功能亢进,患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阴虚火旺症状,可给予滋肾阴泄火的中药,有些医院现在有自制的中药。

  • 中医优生思想源远流长,早在数千年以前就有“取妻不取同姓”、“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的优生择偶观点,后来进一步发展,以“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为理论基础的优生思想,逐步成熟并形成体系。

     

    中国传统优生思想对婚配、房事、孕产保健、饮食起居等方面均有详尽论述。

     

     

    上篇分享了,一、择良偶,忌早婚;二、选孕机,适时育。下面再分享三个:

     

    三、调理饮食、慎重对待起居

     

    古人讲求“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因此,调饮食、慎起居贯穿优生优育整个过程。受孕前应当养成规律的作息,以保证精充气足神旺?,饮食之类,必宜先有所慎,以免损伤后天,影响气血生化。受孕之后,饮食起居,尤当慎密。

     

    居处宜静宜燥,又要慎防风寒邪侵袭,饮食需注意养气以定五脏,不食粘硬难化之品,亦不可乱服汤药。否则,少有不和,就可能导致胎动不安,严重者还会导致堕胎等。

     

    四、注重胎教,谨慎言行

     

    胎教在中国历史悠久,昔太妊怀文王,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口不出恶言,生文王,己成天下。《娠子论》说“子在腹中,随母听闻”,可以看出母亲的各种活动能够对胎儿的发育造成影响。孕妇的喜、怒、忧、思皆可以使气血失和而致胎儿脏气不充,虽产而多疾痼。

     

    因此,若想“生子形容端正,才德必过人”,“则须行坐端严,寝不侧,坐不边,立不跸,性情和悦,必慎所感,陈说礼乐”。

     

     

    五、疗母疾、下劣胎

     

    古人为了达到优生的目的,十分注重母体的体质情况,也非常注重母体在受孕期间患病的治疗,即“疗母疾”,如《妇人良方》所记载:“若因母病而胎动,但治其母”。

     

    如果母体疾病难以治愈,或己因病重伤气血,不能养胎,其胎终不能成,古人认为应当及时“下劣胎”,“以免其祸”。这与现代优生优育所采用的人流术等手段以达到优生优育目的是一致的。

     

     

    综上所言,我国古代优生优育思想萌芽形成理论体系早,而且大多理论精辟科学,诸多观点领先于国外优生优育理念,值得我们进一步借鉴和挖掘学习,以更好地指导今后优生优育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陈晓珠. 中医综合干预对备孕二胎肾虚高龄妇女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

  • 肿瘤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望而生畏的疾病,早发现早治疗尤为重要。即使是良性的脑垂体瘤,依旧可能因为病情的延误而对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尽早发现疾病不仅可以大大提高疾病的治愈率,也是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当然,这就需要我们对疾病早期症状有所了解。脑垂体瘤只是在早期时的肿瘤体积比较小,症状也往往比较隐匿,容易被忽视。

     

     

    一、脑垂体瘤的早期症状

     

    1、恶心呕吐

     

    这是由于颅内压的增高,导致延髓的呼吸中枢受到刺激,从而出现的呕吐症状。呕吐多在头痛之后出现,通常呈喷射状,呕吐物常喷溅四散的到处都是。

     

    2、听力下降

     

    由脑垂体瘤所引起的听力问题通常有这样两个特点,一是它常表现为单侧的听力障碍,另一方面是听力障碍呈渐进性的加重。

     

    3、视线模糊

     

    90%以上的脑垂体瘤患者都有视力减退的问题,也可表现为单眼的视力减退,因为正常情况下眼球静脉血由眼睛回流入脑,但颅内压增高时会使静脉血的回流不畅,导致淤滞水肿,损伤视网膜上的视觉细胞,导致视力下降。而肿瘤造成的视力问题最常见的就是视野范围的缺损,这个征兆和近视眼、老花眼有点像。

     

     

    4、头晕头痛

     

    这也是脑垂体瘤常见的症状之一,大脑与骨性颅腔之间有极小的空隙,任何占据一定空间的肿瘤都会使颅内压增高,从而产生剧烈头痛。头痛一般在清晨发作,常在睡眠中被痛醒,但起床后,头痛症状便会逐渐缓解、消失。

     

    5、幼儿生长发育停滞

     

    此症状多见于颅咽管瘤,临床表现为15-16岁时的身材却只有正常儿童5-6岁高,性征不发育,肚子上堆满脂肪,看上去颇有“少年发福”的架势。

     

    人体大脑的功能非常多,肿瘤在颅内压迫不同的神经就可能造成不同的症状反应,而且由于脑垂体瘤的多数症状及体征与其他常见疾病相似,容易出现漏诊的情况,治疗不及时会导致严重并发症,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1],所以如果出现上述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检查,排出疾病可能。此外,平时也需要做好预防工作 ,减少疾病发生的可能。

     

    二、日常如何预防脑垂体瘤?

     

    1、作息良好。充足的睡眠可以使人体保持旺盛的精力,减少疾病发生的机率,而经常熬夜的人,身体素质下降的同时,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也会大打折扣。

     

     

    2、饮食清淡。饮食上可以选择维生素含量较多的新鲜蔬菜、水果,少食生冷辛辣的食物。

     

    3、适量运动。适量的运动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身体素质、促进血液循环,还有助于将身体内的酸性物质及时排出体外,避免酸性体质的形成。

     

    4、心情愉快。良好的情绪对疾病是具有抵抗能力的,所以平时应做到劳逸结合,不宜过度劳累、压力过大,保证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BRUE T,CASTINETTI F.The risks of overlooking the diagnosis of secreting pituitary adenomas[J].Orphanet J Rare Dis,2016,11(1):135.
  • 脸上的细微变化特征有时候也是疾病的征兆,我们很多人平时照镜子根本没有发现。既然每天我们都少不了照镜子,那就不妨来学习一下,如何“看脸”。

     

    一、看舌头辨病 

     

     

    对于观察面部器官的变化判断疾病,少不了看舌头。舌头通过经络直接或间接地与五脏六腑相连,中医通常能从舌象上看出一个人五脏的健康状况。中医认为看舌头主要分两个层次,一个是舌体,另一个是舌苔,所以想要了解舌头是否健康,舌体和舌苔的变化都需要关注。

     

    1、舌苔像豆腐渣——肠胃功能不良

     

    如果舌苔像豆腐渣一样很容易被刮去,可能是肠胃功能不良或饮食过量。舌苔泛黄则很可能是感冒病毒入侵的信号。而如果舌苔隐隐发黑,则可能是体温升高的缘故,体温升高不见得就是发烧,剧烈运动、怒火中烧都能让舌苔泛黑。

     

    2、舌体偏红——提示浅表性胃炎

     

    有专家认为健康的舌头颜色淡红,如果舌头偏红,可能提示存在浅表性胃炎。舌头中间是食管、胃的反映区,如果此区域存在裂纹,可能预示胃癌风险高,建议进行胃镜检查。裂纹舌可能是一条裂纹或川字裂纹,也可能是不明显的小的交叉裂纹。但裂纹的多少和深浅,可以反映疾病的轻重。 

     

    二、看耳朵辨病 

     

    大家照镜子时可多留意耳垂,如果本来光滑的耳垂,突然出现了一个斜线或者皱痕,或深或浅,可要小心了,最好及时到医院查一下心脏和血管。

     

    耳垂有褶皱——冠心病

     

    耳垂折痕也叫做冠心沟、脑动脉硬化耳褶征。冠心沟之所以和心脏病、血管病有很好的相关性,是因为耳垂为身体要端部位,对缺血相当敏感。动脉硬化导致的血流减少会引起耳垂血管断裂,造成侧向的皱纹。所以,耳垂皱褶,可以在临床中识别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的高危患者。有耳垂皱褶的人,更加易患心血管疾病,要及早进行预防和干预。

     

    三、看眼睛辨病 

     

     

    “看眼色”同样能看出有无疾病。眼白的气色变化比较多。正常的眼白,成人是白色的,小儿是青白色,洁白澄清,活泼有光彩。表层光泽透明,只有少量血络分布,里层色白坚韧。如果眼白眼色出现异常,表示内脏有疾病存在。

     

    1、眼睑结膜苍白——心脏疾病

     

    眼睑结膜颜色苍白显示有心脏疾病和循环系统疾病,眼球严重发白提示肺部有病。如果整个眼白发黄,首先要考虑黄疸,黄疸还伴有小便色黄、皮肤发黄,这些都是湿困脾胃肝胆所致。

     

    此外,如果眼白充血发红,一般是细菌、病毒感染,如果除了两眼发红,还有分泌物、发痒、异物感和眼痛等症状,应去医院眼科详细检查。眼睑结膜有出血点,大多是血液循环系统疾病所引起,比如高血压、动脉硬化等,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人也会呈现这种特点。

     

    2、眼周有黄色斑块——高血脂

     

    此外,如果眼周长出了黄色或橙色斑块,微微高出皮肤,则可能是高血脂的信号,而长期高血脂可能导致冠心病。这种黄色的斑块叫做睑黄瘤,它是人体内脂质代谢障碍的外在皮肤表现。有睑黄瘤的人是缺血性心脏病的高危人群,发生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脏病及严重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也明显增加。出现它最好到医院查查血脂,尤其是40-60岁的中年人,一定要重视起来。

  • 人体在睡眠中能够反映出很多健康方面的问题,因为我们身体中大多数器官的工作时间都是在夜晚进行的。譬如肝脏就属于前半夜进行降解毒素和有害物质,后半夜进行人体所需的造血功能。在早晨起来之后,身体健康的人会感到浑身轻松,而有的人则会感觉像是“大病一场”。

     

     

    早上起来,若能达到3个“轻松”,长寿机会很大,多少人羡慕不来

     

    起身轻松

     

    我们可以留意一下小孩子们起床时,好像都是一睁眼便是生龙活虎的,充满了活力,这就是孩子们精力充沛、身体健康的表现。很多朋友睡醒之后还喜欢在床上“缓一缓”,虽然没有了困意,但是闭上眼睛给身体一个缓冲。

     

    这种方法是对我们的身体有好处的。因为刚睡醒之后,身体的各项肌能还都处于一个半休息的状态,如果此时忽然起身,就会造成一定的损伤。特别是年纪大的人,起床太快了很容易造成血压升高,甚至晕倒的现象。

     

     

    如果你起床之后,感觉很轻松,或者前一晚身上所感受到的酸痛都基本消失了,那么就是身体自我恢复能力强的表现。如果你起床之后,反而感到腰酸背痛的,甚至像是通宵了一宿没睡觉似的,那么你就要注意了,是否是因为自己的睡觉姿势出现了问题还是因为身体某些器官出现了毛病。

     

    排便轻松

     

    健康专家建议,每天早起之后进行排便,并且尽量形成生物钟规律,能够有助于我们的肠胃健康。因为经过一晚上的消化和排解,身体已经将体内的杂物排解到了大肠当中,这部分称为宿便,需要及时排出体外,否则会对我们的身体产生毒素。除此之外,早晨及时排便过后还能给我们白天的工作和生活提供方便。


    如果你感觉早晨排便时能够很顺畅、轻松的话,那么就说明你的身体消化正常。特别是年纪大的人,因为人上了年纪之后,肠胃蠕动速度就会变慢,就很容易出现便秘的状况。很多人不把便秘当回事,可是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病态的便秘。危及人体的健康。

     

    吃饭轻松

     

    早晨起床,吃早饭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需要面对一上午的工作和生活,如果不吃早饭就会让胃部一直空着,胃酸也会不断地腐蚀我们的胃壁。所以早餐一定要吃、且要吃好。


    很多朋友在早晨起来之后,会感觉嘴里发苦,没有一点食欲,吃饭特别困难。这很有可能是因为你的消化系统出现了问题,导致食欲不振。如果你早上起床之后感觉胃口大开,那么这就是身体状况较好的表现。

     

    那么早上起来之后,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让身体更加“轻松”呢?

     

    早起喝水

     

    很多人现在都有着早晨起床喝一杯水的习惯。但是一定要在刷过牙之后再喝水。因为我们口腔中很有可能在夜晚滋生细菌,刷牙就是为了将口腔中的细菌排出。如果不刷牙就喝水的话,很容易将这些细菌带入体内,对健康造成危害。


    适当晨练

     

    早上可以适当的早起一会儿,到户外或者家里进行晨练。晨练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是真正适合自己的也许不多。

     

    对于老年人来讲,身体各项肌能都逐渐下降,如果进行剧烈运动的话就会让身体“吃不消”,因此上了年纪的人不需要太过于剧烈、幅度过大的运动。晨练时可以做一做深呼吸或者拉伸运动,对于一天的精神都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总的来说,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的时间很短暂,所以需要好好把握。并且需要培养良好的作息习惯和科学的生活方式,这样才能够为我们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

  • 心衰,是指由于心脏的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此种障碍症候群集中表现为肺淤血、腔静脉淤血。心衰是各种心脏疾患终末期的一个表现,不管是冠心病,还是高血压,还是瓣膜病,还是其他疾病,其导致的心脏功能受损,使得心功能不全的情况称之为心衰,心衰可以分为左心室衰竭和右心室衰竭以及全心衰。那么心衰会有哪些表现呢?

     

     

    一、活动耐量下降

     

    不管是那种心衰,症状表现主要一开始的多数会有活动耐量下降的问题,不管是活动后胸闷气喘,还是活动后心悸不适,还是活动后其他情况,出现活动耐量下降,是大多数心衰的常见表现。

     

    二、体循环淤血

     

    往往只有右心室衰竭的时候才会有体循环淤血,但不管是左心室衰竭还是右心室衰竭,还是全心衰。许多心衰发现的时候,都已经或多或少的伴有右心功能不全,而且体循环淤血最先出现的表现就是下肢水肿,所以,如果出现不能解释的下肢水肿,需要考虑到心衰的可能。

     

    三、新发的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由于窦房结激动异常或激动产生于窦房结以外,激动的传导缓慢、阻滞或经异常通道传导,即心脏活动的起源和(或)传导障碍导致心脏搏动的频率和(或)节律异常。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重要的一组疾病。因为出现心功能不全,最容易合并早搏或者其他心律失常。所以患者突发的早搏,或者其他心律失常,也需要警惕是不是心功能不全的可能性。

     

     

    四、其他症状

     

    并不是所有的心衰都表现的那么典型,除外左心室衰竭的活动耐量下降,还有右心室衰竭的体循环淤血,以及心律失常,还有其他一些不典型的症状,也需要我们警惕。比如乏力、纳差、咳嗽等不典型症状的时候,也需要和心衰相鉴别。

     

    心衰的诊断,需要结合心脏彩超以及BNP来鉴别,所以,一旦怀疑心衰,除外症状,还需要做其他检查明确是否是心衰以指导治疗。

     

    亲,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 长寿是很多人所追求的愿望,有的人很轻松就达到了,而有的人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却还是与长寿无缘。其实,这或许跟你早上起来做的第一件事有关。早上是身体刚刚从一整夜的休眠中苏醒的时刻,这个时候选择做什么事,关乎着你一整天的状态和未来的健康。

      

     

    知道自己有没有长寿可能,看你早起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早上起来先喝水

     

    有些朋友早上起来会感觉口干舌燥,其实这是因为身体好几个小时没有补充水分,体内的水分经过一整夜的代谢,已经处于缺乏的状态了,体内的血液也变得黏稠,影响了正常的循环速度。

     

     

    这个时候喝一杯温开水,可以缓解口渴,还能给身体补充水分,稀释体内血液,促进血液循环,保证血管的健康,预防血管类疾病。所以,早上起来先喝一杯水,不仅是唤醒身体的有效方法,也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方式。若你做对这件事,或许长寿有希望!

      
    早上起来先打坐

     

    有的人早上喜欢赖床,即使醒了也躺在床上不起来。而有部分人早早起来先打坐一会儿,调整呼吸,给身体一段适应的时间。专家认为,后者的长寿几率可能会大于前者,为什么这么说呢?

     

    其实,早上刚起来的时候,大家可能都有过头晕脑胀的经历,或是因为起床速度太快,或是因为睡眠质量不好,总之,这些症状时常发生。早上起来先打坐一会儿,可以让自己身体尽快从睡眠状态中调整过来,同时也避免了猛地一下起床导致出现高血压的症状,对健康有不少帮助。

      
    早上起来先排便

     

    很多朋友早上醒来的原因是被尿憋醒,其实这很正常,好几个小时不排尿,尿液积聚在膀胱处,早上出现尿急的现象是正常的。而且早上起来第一件事选择排便,对身体健康也是一种帮助。

     

    尿液和粪便都是体内的垃圾和毒素,如果不尽快排出的话,很容易反作用于身体,影响身体的健康。那些早上不排便的人,或者没有按时排便习惯的人,更容易出现便秘的症状,使体内聚积过多毒素,损害脏器的健康,导致身体加速衰老,诱发疾病。想要健康长寿,一定要重视早上按时排便的习惯。

      
    不想寿命缩短,早上别做2件事

     

    剧烈运动

     

    相信很多热衷于养生的朋友,早上都比较喜欢晨练,确实,适当的晨练对健康有好处,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灵活关节,增强体质。但是,如果一大早就进行一些比较剧烈的运动的话,是会损害健康的。因为早餐前进行剧烈的运动,很容易引起低血糖甚至猝死的情况。

     

    不吃早餐

     

    早餐是最容易被大家忽略的一顿饭,因为很多人早上起来并不觉得饥饿或者根本来不及吃早餐,但是早餐对健康的重要性是不能轻视的。早餐可以给我们整个上午的活动提供能量,不吃长期不吃早餐,身体一直在消耗,对肠胃来说也不是件好事。

      
    能不能长寿,跟我们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息息相关,如果能养成良好的习惯,那就意味着你离长寿更近了一步。

  • 房性早搏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通常情况下并不会对患者造成严重威胁。

    房性早搏是指心脏的房性肌肉提前发生收缩,导致心跳提前。这种异常的心跳可能来源于心脏的任何部位,除了正常的起搏点——窦房结。

    房性早搏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精神紧张、剧烈运动、炎症、手术和冠心病等。大多数情况下,房性早搏不需要特别的治疗。

    然而,当房性早搏频繁发生,并且伴有明显症状,如心悸、胸闷、头晕等,或者患者患有器质性心脏病时,就需要给予干预治疗。

    对于频繁房性早搏的患者,建议定期进行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胸部X光片和心脏超声等检查,以评估病情并制定治疗方案。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等。

    如果病情严重,可能需要进行射频消融术等治疗。

    总之,房性早搏并非严重疾病,但患者仍需重视并及时就诊,以避免潜在的风险。

  • 偶发室性早搏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它在正常人群中也可能出现。室性早搏的发生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心肌病、缺血、缺氧、药物中毒、电解质紊乱、精神障碍、不良生活习惯等。

    在许多情况下,偶发室性早搏并不会引起明显的症状,因此无需过度担心。然而,对于一些患者来说,室性早搏可能会引起胸闷、心悸、头晕等不适。针对这些症状,患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情绪波动,戒烟限酒等。

    药物治疗是治疗室性早搏的一种方法,常用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抗心律失常药物等。在医生的建议下,患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药物进行治疗。

    除了药物治疗外,心理治疗也是治疗室性早搏的一种方法。通过心理治疗,患者可以学会如何应对压力,调整心态,从而减轻症状。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该定期进行体检,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同时,患者应该了解室性早搏的相关知识,以便更好地控制病情。

    总之,偶发室性早搏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它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治疗。患者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 房性早搏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特点是心房提前发生收缩。当一分钟内发生六次以上的房性早搏时,我们称之为频发房性早搏。

    频发房性早搏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器质性心脏病、心理压力、不良生活习惯等。常见的器质性心脏病包括二尖瓣病变、甲状腺功能亢进、冠心病等。心理压力过大、情绪激动、紧张等也可能诱发房性早搏。不良生活习惯,如熬夜、吸烟、饮酒等,也会增加房性早搏的风险。

    针对频发房性早搏的治疗,首先需要明确病因,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

    药物治疗方面,常用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如倍他乐克)、普罗帕酮、胺碘酮等。这些药物可以减少心房提前收缩的次数,缓解症状。此外,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联合使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

    生活方式干预方面,患者需要戒烟戒酒,避免熬夜、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同时,注意饮食健康,避免进食过饱,避免刺激性食物,如浓茶、咖啡、辛辣食物等。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如果出现心悸、头晕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频发房性早搏患者应定期复查,监测心律和心脏功能。通过综合治疗,多数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有效控制,提高生活质量。

  • 更年期,这个女性生命中的重要转折点,不仅意味着身体机能的下降,更对心脏健康提出了严峻挑战。

    美国一项长达6年的研究揭示了这一现象:更年期前后,女性的心脏健康状况堪忧。研究显示,许多女性在更年期前后会出现早搏、心电问题等轻微的心脏异常,这虽然不足以构成心脏病,但随后几年内,心脏病发作和脑卒中的风险会显著增加,高达40%。如果出现更严重的心律失常等问题,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将增加2.5倍。

    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卢新政指出,更年期过后,女性患冠心病的发病率会显著增加,约增加5—6倍,高血压的发病率更是青壮年时期的6倍。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也会急剧上升。更年期后,女性逐渐失去雌激素的保护,血脂水平、凝血功能及抗氧化系统都会受到影响,而更年期前后血管活性因子的变化也促进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因此,关注更年期心脏健康至关重要。

    卢新政提醒,由于许多女性心脏病发作的临床症状并不明显,加上失眠、烦躁等更年期表现的混淆,导致许多心脏问题的早期症状被人们忽视,许多人直到严重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时才被发现,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因此,45岁以上的中年女性要格外关注心脏健康,平时适当加强锻炼,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疲劳和紧张。每年坚持健康体检,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让生活充满热情。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乏力、肩颈部、背部及上肢疼痛、胸部烧灼感、腹部不适、气短、大汗、恶心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检查就诊。

    此外,对于更年期女性的心脏健康,以下措施值得关注:

    1. 适度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2. 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少吃油腻、高盐、高糖食物,保持良好的血脂水平。

    3. 控制体重:避免肥胖,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4.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都会加重心脏负担,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5. 保持良好心态:学会调整情绪,避免过度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对心脏健康的影响。

  • 室性早搏,即室性期前收缩,是指心脏的室壁提前发生一次异常的搏动。正常情况下,心脏的搏动由窦房结发起,通过心房和心室依次传递,形成规律的跳动。而室性早搏则是由于心室的异位起搏点提前发出激动,导致心室提前收缩,从而打破正常的心律。

    室性早搏的常见原因包括心脏疾病、电解质紊乱、药物作用等。常见的心脏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炎、心肌病等。此外,情绪激动、过度劳累、饮酒、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也可能诱发室性早搏。

    室性早搏的临床表现多样,轻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重者可能出现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心电图检查是诊断室性早搏的主要方法,可表现为提前出现的QRS波群。

    对于室性早搏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方案。轻症患者可采取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措施。药物治疗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重症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射频消融术等。

    为了预防室性早搏的发生,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情绪激动、过度劳累、饮酒、吸烟等。同时,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室性早搏。

  • 早搏,又称为期前收缩,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指的是心脏在正常节律之外突然出现的一次额外的心跳。根据早搏的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治疗方法也各有不同。

    1. 偶发性早搏:对于大多数偶发性早搏患者,由于其对血液循环的影响不大,尤其是非病理性原因引起的,一般无需特殊治疗。患者应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2. 频发性早搏:对于频发性早搏,尤其是在心脏病基础上出现的,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心律失常、心绞痛和心力衰竭。这时,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以控制早搏。

    3. 无病因早搏:对于长期存在且经医生评估为良性的无病因早搏,无需特殊治疗,但患者仍需定期复查,以监测病情变化。

    4. 药物治疗无效的频发早搏: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频发早搏,可以考虑射频消融治疗。该治疗方法通过精确的电场定位,破坏引起早搏的异常电信号传导路径,从而达到根治的目的。

    5. 日常保养:对于所有早搏患者,都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适当运动等,以降低早搏的发生频率。

    总之,早搏的治疗方法因人而异,患者应根据自身病情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 青少年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病症,其能否自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要了解心律失常的成因。心律失常可分为功能性心律失常和器质性心律失常。功能性心律失常通常由情绪波动、过度劳累等因素引起,如常见的早搏等。这类心律失常在经过适当的休息和调整后,有可能自愈。

    然而,如果是由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心律失常,如冠心病、心肌病等,其自愈的可能性很小。因为器质性心脏病本身就是一种慢性疾病,很难彻底治愈。因此,这类心律失常往往需要长期治疗和监测。

    对于青少年患者,如果出现心律失常,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医生会根据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等检查结果,判断心律失常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并注意以下方面:

    1. 药物治疗:对于功能性心律失常,医生可能会开具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药物进行对症治疗。对于器质性心律失常,可能需要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抗凝药物等。

    2. 生活方式调整:患者应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

    3. 心理调适: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4. 定期复查:患者需定期进行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等检查,以便医生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 心脏早搏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它指的是心脏在正常跳动之外,出现额外的、不规则的跳动。虽然许多心脏早搏可能只是暂时性的,并不会引起严重后果,但了解其危害和原因,对于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心脏早搏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情绪激动、精神紧张、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烟酒过度、饮用浓茶等因素可能导致功能性心脏早搏,这类早搏通常不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2. 由于心脏本身的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心脏早搏,如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风心病、肺心病等,可能引发血流动力学改变,甚至触发更严重的心律失常。

    3. 某些药物如洋地黄中毒也可能引起心脏早搏,需要警惕药物副作用。

    4. 心脏早搏可能引起患者出现心慌、心悸、胸闷、气短等症状,影响生活质量。

    5. 部分心脏早搏可能增加心脏病发作的风险。

    了解心脏早搏的病因对于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常见的病因包括:

    1. 心脏疾病: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等。

    2. 电解质紊乱:低钾、高钾、低镁等。

    3. 药物副作用:洋地黄、某些抗抑郁药等。

    4. 其他因素:咖啡因、酒精、吸烟等。

    针对心脏早搏的治疗,需根据具体病因和病情制定个体化方案。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

    1.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避免烟酒、控制体重等。

    2. 药物治疗: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

    3. 射频消融治疗:针对某些类型的早搏,可通过射频消融技术消除异常电信号。

    4. 手术治疗:针对某些病因,如心肌病、心脏瓣膜病等,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 心室性期前收缩,又称室性早搏,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那么,心室性期前收缩严重吗?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

    首先,我们要了解心室性期前收缩的成因。它可能是由心脏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如冠心病、心肌病等,也可能是由其他因素引起的,如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电解质紊乱等。如果是由心脏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心室性期前收缩可能会加重心脏负担,导致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

    其次,心室性期前收缩的严重程度还与发作频率有关。偶尔出现的心室性期前收缩,通常不会对身体造成太大影响,大多与生活方式有关,如过度劳累、熬夜、吸烟、饮酒等。但如果心室性期前收缩频繁发作,就需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

    针对心室性期前收缩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生活方式干预主要包括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戒烟限酒等。

    除了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外,心室性期前收缩患者还需要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以监测病情变化。如果病情严重,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射频消融术等。

    总之,心室性期前收缩是否严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并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以降低心室性期前收缩的危害。

  • 定期进行体检,是我们关注自身健康、预防疾病的重要途径。在体检过程中,医生会为我们进行全面检查,并给出相应的诊断和治疗建议。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体检出来的问题都需要治疗。以下这6种常见疾病,其实并不需要我们过度担忧。

    1. 甲状腺结节:无需过度紧张

    甲状腺结节是常见的体检问题,很多人一听到结节就会担心其与癌症有关。但实际上,甲状腺结节并不一定意味着癌症,尤其是那些直径小于1厘米的良性结节,其发生恶性病变的概率较低。

    2. 乳腺增生:生理现象,无需治疗

    乳腺增生是女性常见的生理现象,几乎90%的女性都会经历。它通常不会引起严重后果,无需特殊治疗。

    3. 慢性浅表性胃炎:消化不良的一种表现

    慢性浅表性胃炎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也被称为消化不良。它通常是由于不良的饮食习惯引起的,无需过度担心。

    4. 盆腔积液:正常的生理现象

    盆腔积液是盆腔内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有助于润滑和保护盆腔。但如果积液过多,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

    5. 心脏早搏:无需过度担忧

    心脏早搏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通常不会引起严重后果。但如果频繁发生,建议咨询医生。

    6. 脂肪肝:轻中度脂肪肝无需过度治疗

    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轻中度脂肪肝通常无需过度治疗,可以通过饮食和运动进行调理。

    总之,体检结果并非都是需要治疗的疾病。在关注健康的同时,也要保持理性,避免过度担忧。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