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结直肠癌的筛查建议和筛查方式

结直肠癌的筛查建议和筛查方式
发表人:学术小助手

筛查和早期发现可以降低结直肠癌(CRC)的死亡率。仅十年来,出现了多种侵入性、半侵入性和非侵入性的筛查方式。随着对结肠镜检查质量的重视,提高了结直肠癌筛查和预防的效果,新技术在检测肿瘤方面的作用,如人工智能,也正在迅速崛起。

为了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研究者对各种筛查方式进行了研究。这些方式包括 基于粪便的方式,使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胶囊内窥镜的半侵入式方法,通过乙状结肠镜或结肠镜直接观察远端或整个结肠。

多项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基于愈创木酯法检测粪便隐血试验(gFOBT)和乙状结肠镜检查可以降低 CRC 的死亡率。目前还没有发表结肠镜作为筛查工具的临床对照试验;然而,前瞻性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的结果支持其应用。

粪便免疫化学检测(FlT)尚未通过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测试,但其有效性是有理论支持的,其对 CRC 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比 gFOBT 更高。CT 结肠造影和多靶点粪便 DNA 检测还没有在前瞻性或回顾性研究中进行过探索,有一些研究对它们检测 CRC 的能力与结肠镜检查进行了比较。下文总结了结直肠癌筛查的建议和具体筛查方式的证据。

筛查建议

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建议对结直肠癌进行筛查,但没有确定首选方案;美国多社会工作组(USMSTF)提出了一种分层筛查方法,建议将结肠镜检查或 FIT 作为首选方案,然后再选择其他方案。

在大多数进行 CRC 筛查的国家,建议的初始筛查年龄为 50 岁。USMSTF 和美国内科医生学会建议,对于一般人群,初始筛查年龄为 50 岁。美国癌症协会(ACS)最新的 CRC 筛查指南建议,初 始筛查年龄为 45 岁,因为早发 CRC 的发病率大幅上升。USPSTF 最近的建议草案也将开始筛查的年龄降低到 45 岁,但它将这一建议证据等级定为 B 类,对 50-75 岁人群进行筛查为 A 类建议。

美国胃肠病学会的临床指南建议将筛查年龄降低到 45 岁,这是一个基于极低质量证据的有条件建议。ACS 和 USPSTF 的建议都是基于 CRC 流行病学以及计算机模型分析的结果,还没有研究证实 CRC 筛查对 45 岁-49 岁人群的有效性。 CRC 风险较高人群被建议在较早的年龄开始筛查,包括一级亲属中有 CRC 患者。建议这类人在 40 岁时开始筛查,或相对家族中被诊断出 CRC 最小年龄提前 10 年开始筛查。

对于患有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结肠炎)、有 CRC 家族史或基因突变携带者的人来说,开始筛查的年龄和连续筛查的时间间隔是不同的,因为这些人群 CRC 的终生风险一直在增加。

在所有指南中,一致强烈建议对 50 岁-75 岁人群进行 CRC 筛查(例如,USPSTF 为 A 级)。一般来说, 大多数指南不建议在 85 岁以后进行筛查。对 75-85 岁的人应进行有针对性的筛查:如果以前没有接受过筛查,或者他们的估计寿命在 10 年以上,则建议接受筛查。一项评估了≥85 岁年龄组筛查的研究显示,这一人群的预期寿命的增长很小,建议对老年人筛查的风险和益处进行仔细评估。

筛查方式

基于粪便的筛查方法

基于粪便的筛查方式包括 gFOBT、FIT 和包括 FIT 的多靶点粪便 DNA 检测。基于粪便的方法的主要原理是,CRC 会引起隐性出血,可以从粪便中检测出来。基于粪便的筛查的好处是无创、低成本。gFOBT 检测伪过氧化物酶活性,是对粪便中血红蛋白的间接测量,某些饮食和药物可能导致假阳性结果。Hemoccult Sensa(高灵敏度 FOBT)对 CRC 的单次测试灵敏度达 76%,特异度>85%。多项随机临床试验显示,使用基于粪便的筛查对降低 CRC 的死亡率有好处。这些临床试验表明了 每年或每两年筛查一次筛查的益处。

与 gFOBT 相比,FIT 直接测量粪便,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大多数指南建议每年进行一次粪便检测,以筛查 CRC,但美国医师协会建议 每两年进行一次 gFOBT 或 FIT,而不是每年一次。这是基于一项研究的结果,该研究比较了每年或两年一次的 gFOBT 筛查效果,结果显示两个筛查队列的死亡率没有差异。

与 FOBT 相比,FIT 有几个优点,包括使用一份而不是三份粪便样本,检测前没有饮食限制。一些研究将 FIT 与 gFOBT 和结肠镜检查进行了比较。一项纳入 1996-2003 年间 19 项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 FIT 在检测 CRC 方面的总体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79%和 94%。

结肠镜检查

粪便检查显示阳性都需要进行后续的结肠镜检查,有研究探索了粪便筛查阳性后进行结肠镜检查的时间间隔的临床影响。一项研究报告称, 粪便试验阳性后肠镜检查延迟超过 6 个月会增加死亡率。另一项研究显示,如果在 FlT 阳性后超过 6 个月才进行结肠镜检查,则整体 CRC 和 IV 期结肠癌的发生风险更高。

间接可视化筛查测试

CT 结肠造影(CTC)或虚拟结肠镜检查是一种评估 CRC 的半侵入性方式,USPSTF 和 USMSTF 认为可 每五年评估一次。对于大于 10mm 的病变,其灵敏度从 67%到 94%不等。这种检测方式的不利因素有:成本高、偶然发现的病变需要更多的医疗资源来进行评估,但整体效益较低,且在大多数中心没有基础设施可以在 CTC 检查的同一天进行结肠镜检查,如果发现息肉,需要进行第二次肠道准备以进行后续结肠镜检查。

结肠胶囊内镜检查

结肠胶囊内镜(CCE)是一种较新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2009 年推出了第二代名为 Pillcam-2 的 CCE 检查,其对大于 6mm 病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88%和 82%。CCE 已被 FDA 批准用于因技术或其他原因无法完成结肠镜检查的患者。 还没有学会组织推荐 CCE 用于结直肠癌筛查。

基于血液的筛查测试

检测早期 CRC 和癌前息肉的血液测试非常受欢迎,可以提高筛查的接受率,减少筛查的危害和成本。检测 mSEPT9 DNA 的血液测试是 FDA 批准的检测,可用于拒绝其他筛查方式人群的筛查。对 19 项筛查研究的荟萃分析表明,其检测 CRC 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69%和 92%。

该方法并未得到 USMSTF 或 USPSTF 的推荐,因为其灵敏度较低,成本较高,且有遗漏高风险病变的风险。其他潜在的血液标志物,如检测循环肿瘤 DNA 或基于血液的多组学标志物正在研究中。

直接可视化筛查测试

柔性乙状结肠镜作为一种筛查工具,已被证明能够大幅减少 CRC 的死亡数。切除癌前息肉,尤其是晚期病变,并在最早阶段诊断出 CRC 是这种检查方式的优势。队列研究表明,结肠镜检查可以大大降低 CRC 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但没有随机临床试验证实其有效性。波兰的一项国家级 CRC 筛查项目报告称,在超过 17 年的随访中,与普通人群相比,接受结肠镜检查的人,CRC 发病率降低了 72%,死亡率降低了 81%。

参考文献:
BMJ 2021;374: n1855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作者:毛息花,肯塔基大学公共卫生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癌症流行病学与慢性病流行病学。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最近,你是否被“夏打盹”所困扰?

     

    一到中午就哈欠连天,身体健康的人不用太在意,而有“三高”病史的人,若出现打盹、乏力需要引起重视:这可能是提示中风的征兆。

     

     

    《生命时报》采访专家,教你更早识别中风的信号,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受访专家

    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血管神经外科教授  姜卫剑

    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  赵静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神经科主任 李可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   范志红

     

    中风来临前的6个征兆

     

    在高温天气里,人体大量排汗、体内水分流失,使血液的黏稠度增高、影响脑部供血。有研究表明,当气温上升到32℃以上时,脑中风的发生率较平时高出66%。

     

    中风并不是突然“到访”的,它来临前可能会有这些征兆。

     

    1.老打盹

    根据临床观察,约有70%以上的中风患者发病前5~10天内会出现频繁打盹现象,这是大脑严重缺氧发出的求救信号。

     

     

    所以在炎热夏季,有“三高”病史的中老年人在无明显诱因的情况下,出现频繁打盹,且伴有头晕、乏力等症状,最好尽快就诊。

     

    2.拿不稳

    手中拿着的东西忽然落地,并不一定是老了没有力气,也可能是中风的预兆。因大脑中支配上肢功能的区域很大,脑部血栓形成后容易影响到手的功能。

     

    3.舌头歪

    脑供血不足时,可能出现被压迫的舌神经功能消失,导致舌尖偏向左侧或右侧,说话、吹口哨漏风。

     

     

    4.说不出

    当血栓阻塞在“语言表达区”时,也会出现语言障碍。可能表现为口齿不清或难以把话说出来,但却“心里明白”,或是很难理解别人所说的话。

     

    5.看不清

    如果血栓堵塞视神经和视皮层供血血管,会突然出现短暂性双目失明或视物模糊等“一过性”视力障碍。一般视力问题通常出现在单侧,也有可能两只眼都无法向左(或右)看。

     

    6.腿发软

    下肢突然无力,可能是中风的先兆。腰椎间盘突出引起下肢无力时常伴有麻木感、疼痛感,而中风前兆引起的是腿发软,无明显疼痛。

     

    识别中风有个“120”原则

     

    “三高”人群、烟民、长期喝酒的人、肥胖者,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建议用“120”原则自查一下。

     

    1看

    看看脸的两边是否不对称,出现口角歪斜。

     

    2查

    双手平举,检查两只手臂是否单侧无力、不能抬起。

     

    0(聆)听

    请患者说话,听听他是否口齿不清,说不明白。

     

    如果有以上任何症状突然发生,就要立刻拨打急救电话120。在急救车到来之前,患者应平躺或侧卧,头部歪向一边,避免呕吐物堵住呼吸道,不要随便吃药,更不要运动锻炼,应安静等待救援。

     

    7件事预防九成中风

     

    发表在《柳叶刀》上的一项研究发现,控制好几个主要的高危因素,九成中风可以预防。尤其是“三高”患者,药物治疗配合生活干预的效果更好。

     

     

    控制好血压——可减少48%的中风

     

    • 限盐:每日摄盐量小于6克,减少烹调用盐及含钠高的调味品如味精、酱油。
    • 补钾:钾元素可帮助人体抵抗盐中钠元素所造成的血压升高和血管损伤,建议每日钾摄入量为3.5~4.7克,可多吃苋菜、花生等食物。

     

    控制好血脂——可减少27%的中风

     

    • 总胆固醇和“坏”胆固醇偏高:限制食物中的胆固醇含量,最好不吃动物内脏、脑、蛋黄、鱼子酱、虾酱,以及螃蟹、鱿鱼等无鳞鱼类食物。
    • 甘油三酯偏高:植物油优选橄榄油、菜籽油,每天摄入食用油不超过20克;不吃肉眼可见的肥肉或动物油脂、奶油;尽量不吃或少吃甜食以及所有含糖饮料等,过多摄入的糖分会在体内转化成甘油三酯。

     

    控制好血糖——可减少4%的中风

     

    • 多吃杂粮蔬菜:大部分杂粮、杂豆、薯类,都比白米白面的血糖反应低。糖尿病患者将一部分精白米面换成杂粮有利于控制血糖。
    • 先菜后饭,且多菜少饭:进餐顺序对血糖影响很大,建议先吃少油烹调的蔬菜,再吃一点鱼、肉、豆制品,最后再吃主食。并且最好多吃菜,少吃饭,一小口饭配一大口菜肴。

     

    多运动——可减少36%的中风

     

    对我国居民来说,除了高血压,缺乏体力活动也是重要危险因素,建议每周坚持运动3~5次运动,每次30分钟以上。

     

    拍类运动如羽毛球、乒乓球,游泳、跑步都是不错的选择。

     

     

    饮食健康——19%的中风可预防

     

    《柳叶刀》发布全球饮食领域的一项大规模研究显示,对健康伤害最大饮食方式,是食盐摄入过多、杂粮和水果摄入过少。

     

    • 半斤水果:建议每日摄入水果200克~400克,大概每天一个苹果搭配一个橙子或者香蕉,或者是200克的葡萄加上一个雪梨。
    • 一把杂粮:建议每天吃够125克杂粮。将食物中的精米和白面替换为杂粮,如豆类、全谷物、薯类,就比较容易达到这个目标。

     

    戒烟、限酒——分别减少12%和6%的中风

     

    吸烟和二手烟都会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最好戒烟。

     

    不少人认为少喝点酒对健康可能无害。但2018年8月,国际医学期刊《柳叶刀》刊登的一项涉及全球2800万人的研究指出,饮酒没有“安全值”,只要喝了就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最好滴酒不沾。

     

    释放压力——可防6%的中风

     

    听音乐、读书、修剪花草、冥想等方式,都有利于清空大脑垃圾,起到放松的作用。

  • 你被“心律不齐”吓到过吗?

     

     

    一些人做心电图后会被告知有“窦性心律不齐”,于是误以为自己心脏出了问题。

     

    其实,单纯的窦性心律不齐不属于心脏病,“窦性心律太齐”反倒是一种不健康的表现。

     

    《生命时报》采访专家,告诉你关于心跳的种种真相。

     

    受访专家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 孙宁玲

    河北省人民医院老年病科主任 郭艺芳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 公永太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委员 李学奇

     

      心跳太齐反而不健康

     

    如果把心脏比作一部“电动机器”,正常人心脏中的电流就来源于一个叫“窦房结”的地方。

     

    窦房结像一个微型发电站,每分钟发出60~100次电脉冲,使心脏规律跳动。

     

    另外,心脏中有两种神经,一种是交感神经,它兴奋后心跳会增快;另一种叫迷走神经,它兴奋后心跳会变慢。健康人的这两种神经一直在交互作用,随时调节心跳快慢,其目的是让心跳频率更好地适应身体内部与外界环境变化。

     

     

    例如,我们高兴、急躁、情绪冲动或运动时,身体会需要更多的血液供应,这时交感神经就会更兴奋,心跳增快。当我们安静休息或睡眠时,身体需要血液供应较少,迷走神经变得更兴奋,心跳就会相应减慢。

     

    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调节作用,可以受到极细微变化的影响,甚至吸气和呼气时,心跳频率都有差别,所以每两次心跳之间的时间间隔都不完全一样,只是我们察觉不到而已。

     

    所谓“窦性心律不齐”是指相邻两次心跳的时间间隔相差超过了0.12秒,这种差值的增大并不意味着心脏有病变。

     

    反之,如果心跳频率过于恒定,反而提示心脏的自主神经调节系统出了问题,不能根据实际需要及时调节心跳快慢,是不健康的表现,同时也意味着这部分人群未来出现心血管事件,甚至猝死的风险较高。

     

    现在很多医院都有一种叫“心率变异性检查”的项目,就是用更精密的方法评估心跳是不是“太整齐”了。一旦确诊,应在生活中格外重视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以防不良事件发生。

     

    正常生理状态下,人体心脏跳动是规律匀齐的,一般为每分钟60~100次,老年人心率较慢,50次/分也可视为正常。

     

    有种心律不齐需要治疗

     

    正常生理状态下,人体心脏跳动是规律匀齐的,一般为每分钟60~100次,老年人心率较慢,50次/分也可视为正常。

     

    普通青壮年人心率较慢时,常表现为不齐,被诊断为窦性心律不齐,但这种现象并非病理状态,无需过分担心。

     

    引起心律不齐表现的疾病之一是传导阻滞,指心脏传导系统出现了损伤、阻断,主要包括窦房和房室传导阻滞。根据严重程度,传导阻滞可分为一度、二度及三度。

     

    ▶如果患有一度传导阻滞但无症状,可不进行相关治疗。

    ▶二度患者要查明病因,比如是有冠心病还是仅为心律失常,同时进行必要干预。

    ▶三度患者常有晕厥表现,病情一般较重,心率多在40次/分以下,严重者甚至发生心脏骤停,因此要尽早查明病因并及时治疗。

     

     

    有种心律不齐很危险

     

    早搏也是常见的一种心律不齐,一般分为房性和室性早搏,患者常感到心慌或是“偷停”。

     

    当常规心电检查发现早搏时,不要过分紧张,应再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观察早搏总数。如果总数大于5000要及时就诊,明确是心脏疾病还是其他原因造成。

     

    健康人饮用过量咖啡或茶等,也可表现为大量早搏,减少饮用即可恢复。

     

    房性早搏

     

    病理性的房性早搏后续会发展为房速或心房颤动,房颤患者会出现绝对的心律不齐和脉搏紊乱。

     

    这部分患者要尤为注意,如不及时恢复窦性心律,长此以往,可导致心房内血栓形成,栓子一旦脱落堵塞脑血管则会引起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

     

    室性早搏

     

    室性早搏常与冠脉疾病相关,因为冠脉血管堵塞会导致心肌细胞缺血缺氧,从而导致早搏形成。

     

    当出现连续几个室性早搏时,要格外警惕,因为这很容易诱发室速或室颤。

     

    室颤是最危险的一类心律失常,此时心脏丧失了正常的射血能力,几分钟内就能造成不可逆的脑损伤。

     

    有些室颤可迅速发展为心脏骤停,患者往往来不及到医院就诊就已出现严重后果。

     

    这样的心跳最长寿

     

    人的心跳每分钟60~100次都是正常的,在专家眼里,有个最长寿的心率。

     

    60次/分钟最长寿

     

    台湾卫生研究院名誉研究员、中国医药大学教授温启邦,研究了近200万份体检资料发现:

     

    除去吸烟、高血压、高胆固醇、糖尿病等容易造成心血管疾病的高风险因素,健康人平躺5分钟后的心跳应在60次/分钟左右。

     

    • 超过70次/分钟属于偏快,心跳每多1次,平均寿命就可能减少4个月。
    • 心跳70~89次/分钟的人,平均减寿3年6个月。
    • 90~99次/分钟,减寿8年。
    • 超过100次/分钟,可能会缩短13年寿命。

     

    这项研究首度证实,心率快是造成寿命缩短的重要因素,这一规律在动物界也得到了印证。

     

    哺乳动物一生的心跳总数基本上相同,约为7.3亿次,心跳越快,相对寿命越短。

     

    低于50次/分要就诊

     

    当然,长期心率过慢容易导致心脏“泵”血不足,引发人体缺氧、缺血,严重者可能猝死。

     

    如果心跳小于50次/分钟,就要去医院做详细检查。

     

    5招调整你的心率

     

    心率不超过100次/分钟,一般不需要治疗,可通过运动、调整生活方式等扭转这一长寿劣势。

     

     

    1.规律运动

     

    定期锻炼,运动强度适宜,会使心功能得到锻炼。研究发现,坚持至少3个月以上的运动,就能使心率下降4~5次/分钟。

     

    科学的运动频率是每周3~5次,每次20~60分钟,不包括热身和结束后的整理运动。

     

    推荐的运动项目有健走、游泳、太极拳等。

     

    一般而言,运动时的心率比静息心率快20次左右比较合适。国际上通行的公式:运动心率=170-年龄;体弱且年纪较大的人,运动心率=(170-年龄)×0.9。

     

    2.保持适当体重

     

    肥胖会使心脏负担加重,肥胖者要通过健身运动,调节饮食来保持适宜的体重。

     

    体质指数(BMI)是评定肥胖程度的重要方法。在我国,通常认为BMI≥24为超重,BMI≥28为肥胖。

     

    BMI=体重÷身高^2

    (其中体重以千克为单位,身高以米为单位)

     

     

    3.改正不良的生活方式

     

    熬夜、吸烟、饮酒均可使静息心率加快。少喝浓茶,特别是不要在睡前喝;还应定时大便,保持排便顺畅。

     

    4.避免生气

     

    生活中心态要平和,不要总着急、生气,如果因为紧张、生气的等情况出现心率过快,可以听通过音乐、静心冥想等方式逐渐恢复平静。

     

    5.合理膳食

     

    减盐限盐,戒烟限酒,少点外卖,少吃快餐,都有利于心血管健康。

  • 还记得曾经风靡全球的「冰桶挑战」吗?那股席卷社交媒体的清凉之风,不仅让人眼前一亮,更是将一种名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简称ALS)的罕见疾病推入公众视野,这种疾病如同悄然降临的寒流,将活力四射的生命逐渐冻结,你或许听过它另一个名字——渐冻症。

    谈及此,你可能会想到国内一位渐冻症抗争者——蔡磊,他不仅面对个人的健康挑战,还积极投身于提高公众对ALS的认识和支持之中。今天是第25个世界渐冻人日,希望能够通过今天这篇内容让更多的人了解ALS,为患者和家庭提供更多的理解与支持。

    冰封世界的秘密——走进渐冻症患者

    ALS是一种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攻击人体的运动神经元,导致肌肉逐渐无力、萎缩,直至功能丧失。1尽管这一过程如同生命被冰封,但患者的心智和感知往往保持清晰,这使得ALS成为一种既神秘又令人痛心的疾病。

    ALS的具体成因尚未完全明晰,但研究表明,约5%-10%的病例存在家族遗传背景,其余则可能与环境因素如重金属暴露、神经毒素累积、自由基损伤以及神经生长因子缺乏等相关。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运动神经元的损伤与死亡。2

    ALS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明显的阶段:

    • 「症状开始期」只是从些微小的不对劲开始,像是手不听使唤,或是走着走着就踉跄一下。
    • 接着到了「工作困难期」,原本轻而易举的事儿,比如打个字、提个东西,都变得难上加难,日常工作也跟着受影响。
    • 再往下,「生活困难期」来临,穿衣、洗澡这些日常小事,都得别人搭把手。说话也不利索了,沟通成了难题。
    • 到了「吞咽困难期」,吃饭喝水都得小心翼翼,生怕呛到,营养跟不上,身体状况更是雪上加霜。
    • 最后是「呼吸困难期」,连呼吸都得靠机器,躺在床上️,生活质量直线下降,这便是ALS的终极考验。

    勇闯冰封之地——ALS的诊断与治疗

    ALS的诊断方式

    ALS的确诊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一系列专业测试与评估。‍️医生会首先进行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观察患者的肌肉力量、反射和感觉反应。随后,肌电图(EMG)用于检测肌肉和神经的功能状态,血液检测则排查其他潜在疾病。对于有家族史的患者,遗传检测尤为重要,它能揭示特定基因变异是否为致病因素。

    ALS的治疗现状

    虽然目前尚无根治ALS的良方,但综合治疗方案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进展。营养管理是关键,确保患者获取充足营养,必要时采用特殊饮食或管饲。药物治疗,如利鲁唑和依达拉奉,已被证实可延缓神经元损伤。

    物理治疗和康复理疗旨在维持和恢复肌肉功能,减轻疼痛,提高患者活动能力。随着病情发展,康复师会指导患者使用辅助器具,如腕部支具、拐杖、行步器和轮椅,以帮助患者保持独立性。到后期,呼吸支持变得至关重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保证氧气供应。

    预防ALS的方法

    预防ALS的重点在于早期识别与干预。定期体检,特别是神经系统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异常。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避免有害物质接触,对预防ALS有一定积极作用。心理调适同样重要,积极的心态能增强抵抗力,提高生活质量。‍️

    ALS最新的研究进展

    科学研究正不断探索ALS的新疗法。临床试验中,新型药物展现出延缓疾病进展的潜力,基因治疗和干细胞疗法的前沿探索为未来带来了希望3,还有在中西医融合基础上提出全息结构医学,通过食疗等方式治疗ALS。4尽管这些疗法仍处于研究阶段,但每一次进展都是向治愈ALS迈出的坚实一步。

    用爱解冻——关爱渐冻人

    心理关爱是ALS患者不可或缺的支持。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兴趣活动,如听广播、音乐,不仅丰富精神世界,还能有效对抗孤独感。对于完全依赖他人的患者,倾听和陪伴显得尤为珍贵。同时,关注照料者的心理健康同样重要,预防其因长期压力而产生的焦虑和抑郁。

    提升公众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认知,消除误解,构建一个包容与支持的社会环境,对于ALS患者而言,意味着更多的理解与接纳。让我们共同努力,用爱与理解,为ALS患者照亮前行的道路,让每一颗被冰封的心,都能感受到世界的温暖。

    参考文献:
    [1]张川.“渐冻症”与“渐冻人”[J].家庭医学(下半月),2023(09):52.
    [2]周昱君,陈秋宇,孙卓,等.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发病机制及药物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通报,2024,40(02):201-207.
    [3]杨天米,商慧芳.肌萎缩侧索硬化的药物治疗进展[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24,49(05):536-541.DOI:10.13406/j.cnki.cyxb.003504.
    [4]何洁,王凌云.南师大渐冻症研究课题组取得新进展[N].南京日报,2024-04-07(A06)

  • 玉米是一种很好的东西,很多人提到玉米就觉得是一种粮食,其实也是一种很好的药物。德国著名学者拉赫曼指出,玉米含有7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物质钙、谷胱甘肽、维生素、镁、硒、维生素E和脂肪酸等等。玉米是含钙比较丰富的一种物质,每100克玉米能提供近300毫克的钙,几乎与乳制品中所含的钙差不多,多食用玉米可起到降血压的功效。中美洲印第安人经常食用玉米,人们对那里的人进行研究发现,他们不易患高血压。

     

     

    有学者提出如果每天摄入1克钙,6周后血压能降低9%。玉米中所含的胡萝卜素,可转化为维生素A有防癌作用玉米中的黄体素、玉米黄质可以对抗眼睛老化。常常食用玉米,可有效刺激胃肠蠕动、加速粪便排泄的特性,可防治便秘、胃病、肠炎、肠癌等。玉米胚芽所制的油,能够增强人体新陈代谢、调整神经系统功能。 

     

    我本人也喜欢吃玉米,主要有两种吃法,一是煮玉米吃,另一种就是喝大楂子粥。我媳妇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读研究生,我去看望她的时候经常和大碴子粥,那里有一个老头熬的,真是难得的美味。煮玉米也是我的最爱,老家种了很多玉米,每次赶上玉米收获的季节,都会弄上好多,然后煮着吃。我们那煮玉米主要吃青玉米,就是不能太老,而大碴子粥就需要老玉米了。我什么都吃,所以我健康。中医理论中提到很多关于杂粮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知识,比如《素问·脏气法时论》中就提到: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或软,四时五脏,病随五味所宜也。说的是,人要想健康就要多吃五谷杂粮,玉米是很好的代表。 

     

     

    说了那么多玉米的好,和标题不相符。那么开始说今天的主题。我刚工作时候没钱,一个月就两千多块钱,去掉一千五的房租,那么肯定是不够花。所以我就在颐和园附近卖玉米,卖那种煮的玉米。刚开始很纳闷,说大冬天去哪里弄玉米去?要知道,不熟的玉米很不容易保存,放几天就坏。然后我自己去卖才知道,看似在煮的玉米,其实是从商家批发过来的秋季就煮好的玉米。路边煮的玉米都有个特点,那就是很好看,黄橙橙的,看着就诱人。而且,这种玉米吃起来很好吃。

     

    经过深入了解,我才知道。路边煮的玉米的猫腻。首先是好吃的问题,是因为在煮玉米的过程中加入了玉米香精。按照规定,煮玉米是原粮为不得添加食用香料、香精的食品。但是加入了,所以不符合规范。关键问题还不在这里,更重要的是玉米的防腐问题。我前面提到,你在冬天或者除外秋季玉米丰收的季节吃到的玉米大多是事先煮好的放在冷藏室储存的。大家都知道不老的玉米很难保存,所以在储存过程中加入了防腐剂,目的是确保反季节销售的煮玉米和刚弄下来一样还有玉米皮等。这些防腐剂的添加,国家没有一个标准。玉米香精加上防腐剂,就成就你吃到的路边的煮玉米。作为一名医生,我建议大家尽量少吃或者不吃这样的玉米。 

     

    如果想吃,可以等到玉米丰收的季节,到市场上买点青玉米,然后自己回家煮着吃。自己煮的玉米没有路边好吃,但很健康。本文主题就是建议大家少吃反季节玉米,吃应季的,自己煮的。

  • 骨质增生也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疾病,在平时生活当中除了要注意减少身体劳累过度,还可进行一些轻松舒缓的运动来预防骨质增生,可以帮助关节液压入关节腔内,从而起到滋润、润滑关节,预防关节病变的作用。


    骨质增生的发生骨骼机能退化,关节过度摩擦和负重有很大的关系,专家介绍说,得了骨质增生的患者不要因为这个病就可以减少活动量,相反的预防骨质增生发作或者加重,在平时可适度的进行一些体育锻炼。并且也是有效防此病的好方法之一。特别是进行关节运动可利于关节液向软骨的渗透,减轻病变几率。那么有哪些预防骨质增生的锻炼方法呢?

     

     

     


    预防腰椎骨质增生患者锻炼的方法:


    首先应该保持仰卧,双手同时上举然后用手掌托抱住头部,双髋膝保持屈曲,双足底同时平踏在床面,准备完成之后尽量把自己的双侧髋膝关节屈曲,使膝关节前方的位置可以尽量贴近胸部,完成后再逐渐恢复到准备姿势。


    预防膝关节长骨刺的锻炼方法:


    1、站桩:此方法是比较简单的,首先应该保持上身直立,全身放松然后把双脚左右分开与肩同宽,同时保持双腿屈膝120-135度,每天站2次,每次3-5分钟。


    2、盘腿静坐:锻炼的时候保持上身直立,盘腿坐在床上,时间大约在5-10分钟。每天间隔进行2次。如在锻炼期间配合气功静坐,效果更好。


    3、双膝跪坐:上身同样保持直立,然后把双膝跪在平整的床上,同时把臀部坐在小腿上,每天间隔进行2次,每次时间为5-10分钟。


    4、双膝外翻静坐:在锻炼时把上身直立,然后把双膝弯屈外翻,保持臀部坐在床上的体位,时间为5-10分钟,每天2次。


    预防骨质增生这种疾病,采取运动疗法的同时应该注意避免长期进行剧烈运动,因为在平时长期剧烈运动同样也是诱发骨质增生的一个因素,而上述这些运动都是比较舒缓的,并且在家里或者在草地上就可以完成,因此坚持锻炼下去配合良好的饮食习惯就可起到明显的预防效果。

     

  • 早期胃癌是指肿瘤仅局限于胃黏膜或黏膜下层,其内镜下的表现主要包括黏膜改变、色素变化、表面粗糙等。

    1.黏膜改变:早期胃癌的黏膜改变通常呈现为黏膜隆起、溃疡、红斑、白斑等。这些改变可能在表面上看起来较小或不明显。

    2.色素变化:早期胃癌的黏膜可能出现颜色异常,如局部明显变浅或变深,或出现不规则的色素沉着。

    3.表面粗糙:胃癌早期,对黏膜的损伤还比较小,可能会导致黏膜表面出现粗糙、不规则或凹凸不平的表面。不过早期胃癌内镜下的表现可能不明显,难以被察觉。所以对于存在高风险人群,最好定期到医院完善胃镜等检查。

    一旦出现胃部不适或疑似胃癌的现象,需尽快到医院就诊和治疗。

  •   我还年青,不用着急?

      紧绷有弹力、白皙的肌肤是年轻女性的特权。但是您知道吗?女性过了20岁以后,肌肤就开始老化了。‘我还年轻’--这种无知的自信等于您准备无任何戒备地全盘接受老化现象。眼周肌肤是脸部肌肤中最薄、最娇嫩的部分,所以很容易干燥,油脂分泌也较少,其老化速度也比其他部位要快得多。那么该如何护理如此敏感脆弱的眼周肌肤呢?

      护理

      护理的主要原理就是迅速补水的同时,防止水分流水。 用专用眼膜或、修护啫哩、眼霜等产品向眼周提供水分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您不习惯于眼霜的粘稠感觉,那么可以用渗透力很强的眼部Essence或修护啫哩类产品。

      眼妆用的专用刷应该尽量选择柔软的毛刷,而且上妆时手法也要轻。卸妆时则用眼妆专用的卸妆水。

      此外,因为促进皮肤老化的最大敌人是烟,它能加速皱纹的产生,所以如果您想拥有富有弹性的眼部,最好远离烟。

      正确的洁肤方法也是很重要的。过于频繁的洗脸反而会破坏皮肤的PH平衡,反之则由脸上残留下来的有害物质导致皱纹的产生。而且,过于深度的洁肤或磨砂膏的使用次数一定要有节制。

      抵抗黑眼圈

      我们常说的黑眼圈是因为眼周的皮下静脉胀开之后使眼周看起来铁青,这样很容易给人忧郁、病恹恹的感觉。25岁以后经常出现的黑眼圈是因为过度的精神压力和疲惫引起血管循环障碍,使得眼周变得又青又黑。

      产生黑眼圈的原因之一,是平时不正确的洗脸方法。一定要养成彻底卸妆的习惯,如果眼线或睫毛膏没洗干净,往往会残留在敏感的眼部肌肤上。所以要用化妆棉沾着眼妆专用卸妆水仔细拭去眼部的彩妆。

      原因之二,眼部血液循环不畅通会导致黑眼圈产生。所以,要经常按摩眼周部位,帮助眼部血液循环。用冷、热毛巾交替敷眼,也能促进眼部的血液循环。此外,精神压力大、抽烟、睡眠不足或身体状况欠佳这些都能导致黑眼圈的生成。因此一定要养成有规律、正确的生活习惯。

      正确使用眼霜

      涂抹过多的眼霜,反而会产生副作用。分量如黄豆般就已经足够了。为防止细菌滋生,用专用勺来取出眼霜轻轻涂抹于眼部,方向由眼头向眼尾就可以了。

  •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清晨6~10点,约有40%心肌梗死、29%心脏性猝死在此时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风险是其他时段的4倍……

     

    这一切,可能都与清晨“血压飙升”有关。

     

     

    血压在早上就像一座蓄势待发的火山,《生命时报》邀请权威专家,教你阻止它的喷发。

     

    受访专家

    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内科中心教授  刘梅颜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  孙宁玲

     

    6~10点,血压的“火山时刻”

     

    血压在一天中是有波动的,呈现“双峰一谷”的昼夜节律。

     

    “双峰”指早上6~10点及下午4~8点,血压水平处于一天中的峰值。

     

    “一谷”指凌晨2~3点血压水平处于低谷。

     

    大多数人的血压,在觉醒前后会出现大幅波动:短时间内迅速上升,并于6~10点达到一天中最高水平。清晨血压升得较高的人,比升高程度较低者,脑梗等心血管意外死亡率高出近1倍。

     

     

    即使不会引发意外,清晨血压长期过高,也会带来很多危害:

     

    • 造成心脏及造血系统的血凝状态,引起心肌肥厚、心肌氧耗量增加;
    • 导致血管结构病变或功能改变;
    • 诱发无症状的动脉硬化症、颈动脉内膜增厚斑块、缺血性中风;
    • 使血小板聚集增加;
    • 损害大脑和肾脏,导致蛋白尿产生等。

     

    自查清晨血压,关键做好3点

     

    “清晨血压”是指早上醒后1小时内,服药和进早餐前,家庭自测血压的结果,或者动态血压记录起床后2小时或早晨6~10点间的坐位血压。

     

    清晨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

    家庭自测血压平均值大于135/85毫米汞柱;诊室测量大于140/90毫米汞柱。

     

    家庭自测血压时,要想得到准确结果,需把握3个“要”。

     

    1.要在清晨服药前测量。

    2.要在起床后1小时内,排空膀胱、排便后测量。因为排便前,张力刺激会使血压不稳定。

    3.要在早餐前测量。进餐会对人体产生影响,这时的血压不能代表人体实际血压。

     

    此外,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而言,为了防止体位性低血压,除了监测坐位血压外,还要注意测量站立位的血压。

     

    6个细节管好你的血压

     

    养成以下生活习惯,有助控制清晨血压,防止心脑血管意外发生。

     

    1.侧身缓慢起床

    早上不要一骨碌爬起床,避免情绪激动。老人及心脑血管病患者,晨醒后不要立刻起床,先在床上缓慢伸展10分钟左右,再侧着身慢慢起床。

     

    2.锻炼安排在傍晚

    清晨血压升高明显的人,可将锻炼时间调整到下午或晚上。戒烟、限酒、保证充足睡眠和睡眠质量,也有助改善清晨血压水平。

     

    3.清淡饮食

    饮食上不要大鱼大肉,每天盐摄入量控制在6克以下,吃油量在25~30克之间。猪肉等红肉、高盐的腌制食品应限量,甜食和糖果尽量不吃。

     

     

    4.适量补点钾

    适当吃些钾含量较高的食物,有助于降低血压,还能帮助降低高血压患者发生中风的风险。建议多吃香蕉、桃子、西瓜、红薯、菠菜、土豆等。

     

    5.提防隐形盐

    酱油、腐乳等调味品含盐量高;腊肉、火腿、榨菜、奶酪也都含盐;话梅、薯片、椒盐花生等零食均是含盐食物。

     

    6.坚持药物治疗

    清晨是降压药效果最薄弱的阶段。很多药物不能提供全天保护,特别在清晨这个关键时段不能有效控制血压。

     

    中国高血压指南推荐,在清晨血压阶段使用长效制剂,1天1次能保证24小时有效控制血压,防止心脑血管事件发生。

  • 对于阿司匹林过敏引起的皮疹,通常可以采取以下方式控制病情:

    1. 停用阿司匹林:首先,必须停止患者使用阿司匹林或其他含有阿司匹林成分的药物,以避免过敏反应的进一步恶化。
    2. 药物治疗:口服或注射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或苯海拉明,可有效减轻皮疹的症状,如瘙痒和红肿。也可使用外用类固醇药膏,如氢化可的松,可以减轻皮疹的炎症和瘙痒感。如果症状严重,可能需要使用口服或局部的糖皮质激素药物来控制皮疹和瘙痒。
    3. 清洁和保湿:建议患者保持皮肤清洁,并使用温和的清洁剂,避免使用刺激性的香皂或化妆品。同时,以温水洗澡,避免过热的水和摩擦,以减少皮肤刺激。保持皮肤湿润,使用温和的保湿剂有助于缓解皮疹和瘙痒。
    4. 寻求医生建议:如果皮疹持续恶化或出现其他严重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便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进一步评估和治疗。如果发生阿司匹林过敏皮疹,患者应尽快咨询医生,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出专业意见和适当的治疗方案。

  • 经常有朋友控诉自己被脂溢性脱发折磨得苦不堪言,头发容易出油,恨不得一天洗一次不说,头皮还经常冒出一些大大小小的红疹,严重的还会冒脓头、成疖疮,每次梳头都会梳下来几十根油乎乎的头发,洗发时盥洗盆里也是飘着数十根“烦恼丝”……呔!好烦人!

     

     

    有脂溢性脱发的患者,可以再观察一下自己身体,是否面部也很容易出油?是否有口腔溃疡?是否有口中异味?是否口干口苦?身上是不是容易冒疹子、疖子?是否有脚气?大便是否粘滞不畅,容易粘马桶?男性是否有阴囊潮湿?女性是否有白带或黄带多?是否经常感觉倦怠乏力、昏昏欲睡?遇事是否总是烦躁易怒、犹疑不定?……大部分人脂溢性脱发患者都多多少少的、程度轻重不一地兼具上述症状。

     

    那么脂溢性脱发,外加兼具的上述症状,背后的真正元凶是什么呢?答案就是-“湿热体质”!

     

    “脂溢性脱发”是现代医学的概念,各位知道我们的老祖宗怎么称呼这种类型的脱发吗?说出来就是一个大写的服,古人称之为“发蛀”脱发!如此简洁的两个字,把脱发的根本原因一语道尽。“发蛀”,意思就是有某些东西蛀掉了你的头发,就像过分吃甜食牙齿被蛀掉是一样的道理,蛀掉头发的元凶,正是“湿热体质”。

     

     

    因此,要想解决脂溢性脱发带来的痛苦,需要从根本上清理身体内的湿热,外加配合中药外洗剂,内外同治,双管齐下。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这个号称“屡试不爽”的小方子,就是中药外洗方。

     

    处方组成如下:生侧柏叶200g,桑叶50g,皂角块15g,苦参15g。这是一副外洗中药的剂量,把这些药物在干净的水中浸泡一个小时,用砂锅煎熬,沸腾后改文火继续20分钟即可,将药液倒入脸盆,酌情加适量温开水,外洗头部即可。注意用药液外洗完头部以后不要再用清水冲洗,目的就是让药液继续保留在头部发挥药效。


    刚才强调了,外洗方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让脂溢性脱发患者得到“眼前的惊喜”,而要真正彻底治愈,还需要从根本上清理身体的湿热土壤。我在这里不分享清理湿热的内服方,原因就在于:虽然湿热体质是导致大部分人患脂溢性脱发的根本原因,但是每个人的素体都是不尽相同的,并不是所有患者都是单纯的湿热体质,也许还兼有其他类型的体质,也许有人除了脂溢性脱发还有其他疾病。所以说到底身体内部更复杂的问题并不是一两个“一成不变”的中药处方能够包揽的。

     

    本着对读者负责任的态度,建议需要身体内调的患者就近找靠谱的医生就诊。

  • 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我国逐年上升。中期直肠癌患者常常面临手术、化疗等治疗方式的抉择。那么,中期直肠癌患者是否需要进行化疗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

    化疗是直肠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手术之前进行化疗,可以缩小肿瘤体积,有利于手术操作的进行,减少术中创伤和出血。此外,化疗还能杀灭手术过程中残留的癌细胞,提高患者的生存周期和生活质量。

    直肠癌的诊断主要依靠电子纤维结肠镜检查和病理组织学诊断。确诊后,手术是治疗直肠癌的主要方法。在手术的同时,适当的化疗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周期。术后,患者应注意休息,调整情绪,保持情绪稳定。

    直肠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大多数患者在直肠癌手术后需要接受化疗。化疗期间,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但随着新化疗技术的出现,这些不良反应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化疗期间,患者应注意以下几点:1. 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2. 尽量吃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少吃多餐;3. 化疗期间可能会出现骨髓抑制,可适当添加一些膳食补充剂;4. 注意防寒,避免接触冷水和金属物品;5. 奥沙利铂会引起过敏,需要在静脉滴注前使用抗过敏药物。

    化疗药物的选择和剂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目前,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奥沙利铂、氟尿嘧啶、亚叶酸钙等。此外,还有一些新的化疗药物正在临床试验中,有望为直肠癌患者带来更多希望。

    总之,中期直肠癌患者是否需要接受化疗,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保持良好的心态,相信自己能够战胜病魔。

  • 直肠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40至80岁的男性身上。该疾病的主要症状包括排便习惯改变、下腹疼痛、里急后重以及严重的消瘦等。为了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早期发现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其中,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

    在进行直肠癌腹腔镜手术后,患者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引流管观察:手术后,患者身上会插入引流管、尿管、胃管等,需要密切关注引流出的液体性状,并定期测量体温、血压等生命体征,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2. 伤口护理:术后伤口的护理非常重要,要预防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待伤口恢复到一定程度后,应鼓励患者下床活动,以预防静脉血栓、肺部感染等问题,并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

    3. 饮食调整:随着肠胃功能的逐渐恢复,患者可以开始从流质、半流质食物过渡到正常饮食。同时,应注重清淡、高营养的饮食,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并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以防影响肠道恢复。

    4. 心理调适: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应及时调整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利于身体恢复。

    5. 定期复查:术后患者应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 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蔬菜的防癌、抗癌作用逐渐被营养学界所认可。众多研究表明,西兰花等蔬菜富含多种有益成分,具有显著的抗癌效果。

    西兰花作为芸薹属类蔬菜的代表,其抗癌作用备受关注。日本国家癌症研究中心公布的抗癌蔬菜排行榜上,西兰花名列前茅。研究表明,西兰花中含有的硫代葡萄糖苷,在人体内转化为萝卜硫素,具有杀死癌细胞的能力,长期食用可有效降低乳腺癌、直肠癌及胃癌等癌症的发病几率。

    除了西兰花,芸薹属类蔬菜如卷心菜、菜花、大白菜、小白菜、油菜、甘蓝、芥菜、大头菜等,也都富含硫代葡萄糖苷,具有抗癌作用。

    萝卜属类蔬菜,如白萝卜、大青萝卜、红萝卜、水萝卜、心里美等,也具有抗癌作用。其中,白萝卜中含有的芥子油等成分,能与多种酶作用,形成具有抗癌作用的成分。此外,白萝卜中的粗纤维能刺激胃肠蠕动,预防结肠癌和直肠癌。

    调味料中的芥末,也具有抗癌作用。芥末是芥菜的种子,据研究,芥末能抑制引发癌症的物质活动。此外,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研究发现,西兰花蘸芥末或辣根吃,能增强其防癌作用。

    菌类蔬菜,如香菇、蘑菇等,也具有抗癌作用。其中,香菇中所含的某种酶成分,能提高机体抑制肿瘤的能力。蘑菇中含有的多糖体是抗癌活性物质,能促进抗体形成,使机体对肿瘤产生免疫力,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为了保持身体健康,预防癌症,我们应多吃蔬菜,尤其是西兰花、白萝卜、芥末、香菇等具有抗癌作用的蔬菜。

  •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习惯的改变,癌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近期,结肠癌和直肠癌成为了许多家庭关注的焦点。许多患者对于这两种癌症的区分存在误区,以为它们都是大肠癌的一种,实则不然。本文将为大家详细解析结肠癌和直肠癌的区别,帮助大家正确认识这两种疾病。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结肠癌和直肠癌的定义。直肠癌是发生在直肠部位的恶性肿瘤,是大肠癌中最常见的一种,约占大肠癌总数的65%。而结肠癌则是指发生在结肠部位的恶性肿瘤,也是大肠癌的一种常见类型。两者的发病部位不同,但都属于大肠癌的范畴。

    其次,直肠癌和结肠癌的临床表现也存在差异。直肠癌患者常常出现便血、便秘、腹泻、腹痛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出现排便困难、体重下降、贫血等全身症状。而结肠癌患者则可能表现为腹部肿块、腹泻或便秘、消化不良、贫血等。

    此外,直肠癌和结肠癌的发病年龄和性别也存在差异。直肠癌患者发病年龄较年轻,多见于40岁以上人群,男女发病率相近。而结肠癌患者发病年龄相对较大,多见于50岁以上人群,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针对这两种癌症的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直肠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手术是直肠癌治疗的主要手段,通过手术切除肿瘤和周围组织,以达到根治的目的。结肠癌的治疗方法与直肠癌类似,但手术切除范围可能更大。

    最后,关于直肠癌和结肠癌的预防,我们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饮食结构,适当运动,定期体检,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癌症。

  • 放屁和排便看似简单的生活现象,却与我们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近年来,大肠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杀手。本文将从大肠癌的病因、症状、预防和治疗等方面进行科普,帮助大家了解大肠癌,提高健康意识。

    一、大肠癌的病因

    大肠癌的病因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因素:

    1. 饮食因素: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的饮食习惯是导致大肠癌的主要因素。

    2. 生活方式:缺乏运动、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也会增加大肠癌的风险。

    3. 慢性炎症: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等炎症性肠病会增加大肠癌的风险。

    4.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大肠癌病史的人,患大肠癌的风险较高。

    二、大肠癌的症状

    大肠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常见的症状包括:

    1. 排便习惯改变:排便次数增多或减少、便秘或腹泻。

    2. 排便性状改变:粪便变细、带血、粘液等。

    3. 腹部疼痛:腹部不适、隐痛或钝痛。

    4. 贫血:由于长期慢性失血,可能导致贫血。

    三、大肠癌的预防

    预防大肠癌的关键在于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 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少吃高脂肪、高蛋白食物。

    2. 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3. 戒烟限酒:吸烟和酗酒会增加大肠癌的风险。

    4. 定期体检: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大肠癌筛查。

    四、大肠癌的治疗

    大肠癌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等。

    1. 手术:是治疗大肠癌的主要方法,适用于早期大肠癌。

    2. 放疗:适用于晚期大肠癌或无法手术的患者。

    3. 化疗:适用于晚期大肠癌或复发转移的患者。

    4. 靶向治疗:针对肿瘤细胞特异性靶点的治疗,适用于晚期大肠癌。

    总之,了解大肠癌的病因、症状、预防和治疗,有助于我们提高对大肠癌的认识,预防和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

  • 近年来,大肠癌的发病率逐年攀升,且呈现出年轻化趋势。许多年轻人由于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作息,导致大肠癌发病年龄提前,甚至出现了30岁就患上大肠癌的案例。

    大肠癌的发生与饮食习惯密切相关。长期高脂肪、高蛋白、低膳食纤维的饮食结构,以及不规律的作息、缺乏运动等因素,都是导致大肠癌的重要因素。

    为了预防大肠癌,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油炸和烧烤类食物。同时,保持规律的作息,适当运动,增强体质,降低患大肠癌的风险。

    此外,定期进行大肠癌筛查也非常重要。45岁以上的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大便潜血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大肠癌。

    对于大肠癌的治疗,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至关重要。目前,大肠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化疗、放疗等。患者应根据自身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总之,预防大肠癌要从日常生活中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大肠癌。

  • 直肠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容易被忽视。为了提高直肠癌的早期诊断率,了解直肠癌的检查方法至关重要。以下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直肠癌检查方法,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直肠癌的检查过程。

    1. 直肠指诊

    直肠指诊是直肠癌筛查中最简单、最便捷的方法。医生通过手指触摸直肠,可以初步判断直肠内是否有肿块、狭窄或其他异常情况。这种检查方法无需特殊设备,操作简便,但仅限于直肠下段的检查。

    2. 结肠镜检查

    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直肠癌的重要手段。通过结肠镜可以直观地观察直肠及结肠黏膜的情况,发现微小病变。同时,医生还可以通过结肠镜进行组织活检,进一步明确诊断。

    3. 粪便潜血检查

    粪便潜血检查是一种无创、简便的检查方法。通过检测粪便中是否含有潜血,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肠道出血,进而提示可能存在直肠癌的风险。

    4. 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包括B超、CT、MRI等。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直肠癌的大小、位置、侵犯深度等,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5. 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测

    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测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直肠癌的病情,如CEA、CA199等。但需要注意的是,肿瘤标志物并非特异性指标,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总之,了解直肠癌的检查方法对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直肠癌至关重要。如果您有排便习惯改变、便血、腹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便尽早发现和治疗直肠癌。

  • 直肠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治疗后的饮食康复显得尤为重要。在众多患者关注的饮食问题中,能否食用桂圆成为了许多人关心的话题。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直肠癌患者在术后康复期间,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辛辣、油腻、高脂肪的食物。桂圆作为一种滋补食品,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如蛋白质、糖类、维生素等。适量食用桂圆,可以为患者提供一定的能量和营养,有助于恢复体力。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桂圆性温,对于一些体质偏热或者术后出现发热、口干舌燥等上火症状的患者来说,过量食用桂圆可能会加重症状。因此,在食用桂圆时,患者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适量食用,并密切关注身体反应。

    除了桂圆,直肠癌患者术后康复期间的饮食建议如下:

    1. 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膳食纤维有助于改善便秘,预防直肠癌复发。患者可适当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的摄入。

    2. 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优质蛋白质有助于修复受损的组织,增强免疫力。患者可食用鸡肉、鱼肉、豆腐等食物。

    3. 适量摄入维生素和矿物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于维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患者可食用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坚果等。

    4. 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腻、高脂肪的食物可能会刺激肠道,加重症状。

    总之,直肠癌患者术后康复期间,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适量摄入营养丰富的食物,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在食用桂圆时,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适量食用,并密切关注身体反应。

  • 直肠癌、胃癌、贲门癌和食道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它们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这些癌症不仅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也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为了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我们需要了解这些疾病的特点和治疗方法。

    抗癌平丸是一种常用的中成药,其主要成分包括半夏、陈皮、茯苓等,具有清热解毒、祛湿止呕的功效。对于直肠癌、胃癌、贲门癌和食道癌等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抗癌平丸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帮助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那么,如何正确使用抗癌平丸呢?首先,患者需要按照说明书上的用法用量进行服用。口服,一次0.5~1g,一日3次。饭后半小时服用,或者遵医嘱。需要注意的是,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以及有特殊疾病的患者在使用抗癌平丸前,应先咨询医生或药师。

    在使用抗癌平丸的过程中,患者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 1. 服药期间,患者应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 2. 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 3. 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总之,抗癌平丸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可以帮助直肠癌、胃癌、贲门癌和食道癌等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然而,患者在使用抗癌平丸时还需注意以上几点,以确保治疗效果。

  • 肠癌并非只青睐嗜肉族,长期茹素的林女士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她长期坚持素食,却没想到还是被晚期大肠直肠癌盯上。这让我们意识到,肠癌的发生并非只与饮食有关,还可能受到基因突变、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今,肠癌的治疗方法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过去的单纯化疗,到现在的多线标靶治疗以及化疗合并治疗策略,患者的平均存活期已经得到了显著提高。

    标靶治疗作为一种精准的治疗方式,已经成为肠癌治疗的重要手段。血管新生抑制剂和表皮生长因子抑制剂是常用的两种标靶药物,它们可以针对肿瘤细胞进行精准打击,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除了药物治疗,手术切除也是治疗肠癌的重要手段。对于肝转移的患者,如果病灶范围不大,可以通过手术切除病灶,从而提高5年存活率。

    此外,患者的心理状态也非常重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才能更好地战胜病魔。

    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预防胜于治疗。除了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还要定期进行体检,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