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不同年龄层的人睡眠有何差异?

不同年龄层的人睡眠有何差异?
发表人:JDH健康大讲堂

 

本文节选自

若想了解更多体系化知识

请点击上方图片购买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最近,你是否被“夏打盹”所困扰?

     

    一到中午就哈欠连天,身体健康的人不用太在意,而有“三高”病史的人,若出现打盹、乏力需要引起重视:这可能是提示中风的征兆。

     

     

    《生命时报》采访专家,教你更早识别中风的信号,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受访专家

    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血管神经外科教授  姜卫剑

    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  赵静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神经科主任 李可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   范志红

     

    中风来临前的6个征兆

     

    在高温天气里,人体大量排汗、体内水分流失,使血液的黏稠度增高、影响脑部供血。有研究表明,当气温上升到32℃以上时,脑中风的发生率较平时高出66%。

     

    中风并不是突然“到访”的,它来临前可能会有这些征兆。

     

    1.老打盹

    根据临床观察,约有70%以上的中风患者发病前5~10天内会出现频繁打盹现象,这是大脑严重缺氧发出的求救信号。

     

     

    所以在炎热夏季,有“三高”病史的中老年人在无明显诱因的情况下,出现频繁打盹,且伴有头晕、乏力等症状,最好尽快就诊。

     

    2.拿不稳

    手中拿着的东西忽然落地,并不一定是老了没有力气,也可能是中风的预兆。因大脑中支配上肢功能的区域很大,脑部血栓形成后容易影响到手的功能。

     

    3.舌头歪

    脑供血不足时,可能出现被压迫的舌神经功能消失,导致舌尖偏向左侧或右侧,说话、吹口哨漏风。

     

     

    4.说不出

    当血栓阻塞在“语言表达区”时,也会出现语言障碍。可能表现为口齿不清或难以把话说出来,但却“心里明白”,或是很难理解别人所说的话。

     

    5.看不清

    如果血栓堵塞视神经和视皮层供血血管,会突然出现短暂性双目失明或视物模糊等“一过性”视力障碍。一般视力问题通常出现在单侧,也有可能两只眼都无法向左(或右)看。

     

    6.腿发软

    下肢突然无力,可能是中风的先兆。腰椎间盘突出引起下肢无力时常伴有麻木感、疼痛感,而中风前兆引起的是腿发软,无明显疼痛。

     

    识别中风有个“120”原则

     

    “三高”人群、烟民、长期喝酒的人、肥胖者,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建议用“120”原则自查一下。

     

    1看

    看看脸的两边是否不对称,出现口角歪斜。

     

    2查

    双手平举,检查两只手臂是否单侧无力、不能抬起。

     

    0(聆)听

    请患者说话,听听他是否口齿不清,说不明白。

     

    如果有以上任何症状突然发生,就要立刻拨打急救电话120。在急救车到来之前,患者应平躺或侧卧,头部歪向一边,避免呕吐物堵住呼吸道,不要随便吃药,更不要运动锻炼,应安静等待救援。

     

    7件事预防九成中风

     

    发表在《柳叶刀》上的一项研究发现,控制好几个主要的高危因素,九成中风可以预防。尤其是“三高”患者,药物治疗配合生活干预的效果更好。

     

     

    控制好血压——可减少48%的中风

     

    • 限盐:每日摄盐量小于6克,减少烹调用盐及含钠高的调味品如味精、酱油。
    • 补钾:钾元素可帮助人体抵抗盐中钠元素所造成的血压升高和血管损伤,建议每日钾摄入量为3.5~4.7克,可多吃苋菜、花生等食物。

     

    控制好血脂——可减少27%的中风

     

    • 总胆固醇和“坏”胆固醇偏高:限制食物中的胆固醇含量,最好不吃动物内脏、脑、蛋黄、鱼子酱、虾酱,以及螃蟹、鱿鱼等无鳞鱼类食物。
    • 甘油三酯偏高:植物油优选橄榄油、菜籽油,每天摄入食用油不超过20克;不吃肉眼可见的肥肉或动物油脂、奶油;尽量不吃或少吃甜食以及所有含糖饮料等,过多摄入的糖分会在体内转化成甘油三酯。

     

    控制好血糖——可减少4%的中风

     

    • 多吃杂粮蔬菜:大部分杂粮、杂豆、薯类,都比白米白面的血糖反应低。糖尿病患者将一部分精白米面换成杂粮有利于控制血糖。
    • 先菜后饭,且多菜少饭:进餐顺序对血糖影响很大,建议先吃少油烹调的蔬菜,再吃一点鱼、肉、豆制品,最后再吃主食。并且最好多吃菜,少吃饭,一小口饭配一大口菜肴。

     

    多运动——可减少36%的中风

     

    对我国居民来说,除了高血压,缺乏体力活动也是重要危险因素,建议每周坚持运动3~5次运动,每次30分钟以上。

     

    拍类运动如羽毛球、乒乓球,游泳、跑步都是不错的选择。

     

     

    饮食健康——19%的中风可预防

     

    《柳叶刀》发布全球饮食领域的一项大规模研究显示,对健康伤害最大饮食方式,是食盐摄入过多、杂粮和水果摄入过少。

     

    • 半斤水果:建议每日摄入水果200克~400克,大概每天一个苹果搭配一个橙子或者香蕉,或者是200克的葡萄加上一个雪梨。
    • 一把杂粮:建议每天吃够125克杂粮。将食物中的精米和白面替换为杂粮,如豆类、全谷物、薯类,就比较容易达到这个目标。

     

    戒烟、限酒——分别减少12%和6%的中风

     

    吸烟和二手烟都会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最好戒烟。

     

    不少人认为少喝点酒对健康可能无害。但2018年8月,国际医学期刊《柳叶刀》刊登的一项涉及全球2800万人的研究指出,饮酒没有“安全值”,只要喝了就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最好滴酒不沾。

     

    释放压力——可防6%的中风

     

    听音乐、读书、修剪花草、冥想等方式,都有利于清空大脑垃圾,起到放松的作用。

  • 你被“心律不齐”吓到过吗?

     

     

    一些人做心电图后会被告知有“窦性心律不齐”,于是误以为自己心脏出了问题。

     

    其实,单纯的窦性心律不齐不属于心脏病,“窦性心律太齐”反倒是一种不健康的表现。

     

    《生命时报》采访专家,告诉你关于心跳的种种真相。

     

    受访专家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 孙宁玲

    河北省人民医院老年病科主任 郭艺芳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 公永太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委员 李学奇

     

      心跳太齐反而不健康

     

    如果把心脏比作一部“电动机器”,正常人心脏中的电流就来源于一个叫“窦房结”的地方。

     

    窦房结像一个微型发电站,每分钟发出60~100次电脉冲,使心脏规律跳动。

     

    另外,心脏中有两种神经,一种是交感神经,它兴奋后心跳会增快;另一种叫迷走神经,它兴奋后心跳会变慢。健康人的这两种神经一直在交互作用,随时调节心跳快慢,其目的是让心跳频率更好地适应身体内部与外界环境变化。

     

     

    例如,我们高兴、急躁、情绪冲动或运动时,身体会需要更多的血液供应,这时交感神经就会更兴奋,心跳增快。当我们安静休息或睡眠时,身体需要血液供应较少,迷走神经变得更兴奋,心跳就会相应减慢。

     

    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调节作用,可以受到极细微变化的影响,甚至吸气和呼气时,心跳频率都有差别,所以每两次心跳之间的时间间隔都不完全一样,只是我们察觉不到而已。

     

    所谓“窦性心律不齐”是指相邻两次心跳的时间间隔相差超过了0.12秒,这种差值的增大并不意味着心脏有病变。

     

    反之,如果心跳频率过于恒定,反而提示心脏的自主神经调节系统出了问题,不能根据实际需要及时调节心跳快慢,是不健康的表现,同时也意味着这部分人群未来出现心血管事件,甚至猝死的风险较高。

     

    现在很多医院都有一种叫“心率变异性检查”的项目,就是用更精密的方法评估心跳是不是“太整齐”了。一旦确诊,应在生活中格外重视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以防不良事件发生。

     

    正常生理状态下,人体心脏跳动是规律匀齐的,一般为每分钟60~100次,老年人心率较慢,50次/分也可视为正常。

     

    有种心律不齐需要治疗

     

    正常生理状态下,人体心脏跳动是规律匀齐的,一般为每分钟60~100次,老年人心率较慢,50次/分也可视为正常。

     

    普通青壮年人心率较慢时,常表现为不齐,被诊断为窦性心律不齐,但这种现象并非病理状态,无需过分担心。

     

    引起心律不齐表现的疾病之一是传导阻滞,指心脏传导系统出现了损伤、阻断,主要包括窦房和房室传导阻滞。根据严重程度,传导阻滞可分为一度、二度及三度。

     

    ▶如果患有一度传导阻滞但无症状,可不进行相关治疗。

    ▶二度患者要查明病因,比如是有冠心病还是仅为心律失常,同时进行必要干预。

    ▶三度患者常有晕厥表现,病情一般较重,心率多在40次/分以下,严重者甚至发生心脏骤停,因此要尽早查明病因并及时治疗。

     

     

    有种心律不齐很危险

     

    早搏也是常见的一种心律不齐,一般分为房性和室性早搏,患者常感到心慌或是“偷停”。

     

    当常规心电检查发现早搏时,不要过分紧张,应再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观察早搏总数。如果总数大于5000要及时就诊,明确是心脏疾病还是其他原因造成。

     

    健康人饮用过量咖啡或茶等,也可表现为大量早搏,减少饮用即可恢复。

     

    房性早搏

     

    病理性的房性早搏后续会发展为房速或心房颤动,房颤患者会出现绝对的心律不齐和脉搏紊乱。

     

    这部分患者要尤为注意,如不及时恢复窦性心律,长此以往,可导致心房内血栓形成,栓子一旦脱落堵塞脑血管则会引起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

     

    室性早搏

     

    室性早搏常与冠脉疾病相关,因为冠脉血管堵塞会导致心肌细胞缺血缺氧,从而导致早搏形成。

     

    当出现连续几个室性早搏时,要格外警惕,因为这很容易诱发室速或室颤。

     

    室颤是最危险的一类心律失常,此时心脏丧失了正常的射血能力,几分钟内就能造成不可逆的脑损伤。

     

    有些室颤可迅速发展为心脏骤停,患者往往来不及到医院就诊就已出现严重后果。

     

    这样的心跳最长寿

     

    人的心跳每分钟60~100次都是正常的,在专家眼里,有个最长寿的心率。

     

    60次/分钟最长寿

     

    台湾卫生研究院名誉研究员、中国医药大学教授温启邦,研究了近200万份体检资料发现:

     

    除去吸烟、高血压、高胆固醇、糖尿病等容易造成心血管疾病的高风险因素,健康人平躺5分钟后的心跳应在60次/分钟左右。

     

    • 超过70次/分钟属于偏快,心跳每多1次,平均寿命就可能减少4个月。
    • 心跳70~89次/分钟的人,平均减寿3年6个月。
    • 90~99次/分钟,减寿8年。
    • 超过100次/分钟,可能会缩短13年寿命。

     

    这项研究首度证实,心率快是造成寿命缩短的重要因素,这一规律在动物界也得到了印证。

     

    哺乳动物一生的心跳总数基本上相同,约为7.3亿次,心跳越快,相对寿命越短。

     

    低于50次/分要就诊

     

    当然,长期心率过慢容易导致心脏“泵”血不足,引发人体缺氧、缺血,严重者可能猝死。

     

    如果心跳小于50次/分钟,就要去医院做详细检查。

     

    5招调整你的心率

     

    心率不超过100次/分钟,一般不需要治疗,可通过运动、调整生活方式等扭转这一长寿劣势。

     

     

    1.规律运动

     

    定期锻炼,运动强度适宜,会使心功能得到锻炼。研究发现,坚持至少3个月以上的运动,就能使心率下降4~5次/分钟。

     

    科学的运动频率是每周3~5次,每次20~60分钟,不包括热身和结束后的整理运动。

     

    推荐的运动项目有健走、游泳、太极拳等。

     

    一般而言,运动时的心率比静息心率快20次左右比较合适。国际上通行的公式:运动心率=170-年龄;体弱且年纪较大的人,运动心率=(170-年龄)×0.9。

     

    2.保持适当体重

     

    肥胖会使心脏负担加重,肥胖者要通过健身运动,调节饮食来保持适宜的体重。

     

    体质指数(BMI)是评定肥胖程度的重要方法。在我国,通常认为BMI≥24为超重,BMI≥28为肥胖。

     

    BMI=体重÷身高^2

    (其中体重以千克为单位,身高以米为单位)

     

     

    3.改正不良的生活方式

     

    熬夜、吸烟、饮酒均可使静息心率加快。少喝浓茶,特别是不要在睡前喝;还应定时大便,保持排便顺畅。

     

    4.避免生气

     

    生活中心态要平和,不要总着急、生气,如果因为紧张、生气的等情况出现心率过快,可以听通过音乐、静心冥想等方式逐渐恢复平静。

     

    5.合理膳食

     

    减盐限盐,戒烟限酒,少点外卖,少吃快餐,都有利于心血管健康。

  • 还记得曾经风靡全球的「冰桶挑战」吗?那股席卷社交媒体的清凉之风,不仅让人眼前一亮,更是将一种名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简称ALS)的罕见疾病推入公众视野,这种疾病如同悄然降临的寒流,将活力四射的生命逐渐冻结,你或许听过它另一个名字——渐冻症。

    谈及此,你可能会想到国内一位渐冻症抗争者——蔡磊,他不仅面对个人的健康挑战,还积极投身于提高公众对ALS的认识和支持之中。今天是第25个世界渐冻人日,希望能够通过今天这篇内容让更多的人了解ALS,为患者和家庭提供更多的理解与支持。

    冰封世界的秘密——走进渐冻症患者

    ALS是一种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攻击人体的运动神经元,导致肌肉逐渐无力、萎缩,直至功能丧失。1尽管这一过程如同生命被冰封,但患者的心智和感知往往保持清晰,这使得ALS成为一种既神秘又令人痛心的疾病。

    ALS的具体成因尚未完全明晰,但研究表明,约5%-10%的病例存在家族遗传背景,其余则可能与环境因素如重金属暴露、神经毒素累积、自由基损伤以及神经生长因子缺乏等相关。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运动神经元的损伤与死亡。2

    ALS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明显的阶段:

    • 「症状开始期」只是从些微小的不对劲开始,像是手不听使唤,或是走着走着就踉跄一下。
    • 接着到了「工作困难期」,原本轻而易举的事儿,比如打个字、提个东西,都变得难上加难,日常工作也跟着受影响。
    • 再往下,「生活困难期」来临,穿衣、洗澡这些日常小事,都得别人搭把手。说话也不利索了,沟通成了难题。
    • 到了「吞咽困难期」,吃饭喝水都得小心翼翼,生怕呛到,营养跟不上,身体状况更是雪上加霜。
    • 最后是「呼吸困难期」,连呼吸都得靠机器,躺在床上️,生活质量直线下降,这便是ALS的终极考验。

    勇闯冰封之地——ALS的诊断与治疗

    ALS的诊断方式

    ALS的确诊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一系列专业测试与评估。‍️医生会首先进行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观察患者的肌肉力量、反射和感觉反应。随后,肌电图(EMG)用于检测肌肉和神经的功能状态,血液检测则排查其他潜在疾病。对于有家族史的患者,遗传检测尤为重要,它能揭示特定基因变异是否为致病因素。

    ALS的治疗现状

    虽然目前尚无根治ALS的良方,但综合治疗方案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进展。营养管理是关键,确保患者获取充足营养,必要时采用特殊饮食或管饲。药物治疗,如利鲁唑和依达拉奉,已被证实可延缓神经元损伤。

    物理治疗和康复理疗旨在维持和恢复肌肉功能,减轻疼痛,提高患者活动能力。随着病情发展,康复师会指导患者使用辅助器具,如腕部支具、拐杖、行步器和轮椅,以帮助患者保持独立性。到后期,呼吸支持变得至关重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保证氧气供应。

    预防ALS的方法

    预防ALS的重点在于早期识别与干预。定期体检,特别是神经系统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异常。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避免有害物质接触,对预防ALS有一定积极作用。心理调适同样重要,积极的心态能增强抵抗力,提高生活质量。‍️

    ALS最新的研究进展

    科学研究正不断探索ALS的新疗法。临床试验中,新型药物展现出延缓疾病进展的潜力,基因治疗和干细胞疗法的前沿探索为未来带来了希望3,还有在中西医融合基础上提出全息结构医学,通过食疗等方式治疗ALS。4尽管这些疗法仍处于研究阶段,但每一次进展都是向治愈ALS迈出的坚实一步。

    用爱解冻——关爱渐冻人

    心理关爱是ALS患者不可或缺的支持。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兴趣活动,如听广播、音乐,不仅丰富精神世界,还能有效对抗孤独感。对于完全依赖他人的患者,倾听和陪伴显得尤为珍贵。同时,关注照料者的心理健康同样重要,预防其因长期压力而产生的焦虑和抑郁。

    提升公众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认知,消除误解,构建一个包容与支持的社会环境,对于ALS患者而言,意味着更多的理解与接纳。让我们共同努力,用爱与理解,为ALS患者照亮前行的道路,让每一颗被冰封的心,都能感受到世界的温暖。

    参考文献:
    [1]张川.“渐冻症”与“渐冻人”[J].家庭医学(下半月),2023(09):52.
    [2]周昱君,陈秋宇,孙卓,等.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发病机制及药物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通报,2024,40(02):201-207.
    [3]杨天米,商慧芳.肌萎缩侧索硬化的药物治疗进展[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24,49(05):536-541.DOI:10.13406/j.cnki.cyxb.003504.
    [4]何洁,王凌云.南师大渐冻症研究课题组取得新进展[N].南京日报,2024-04-07(A06)

  • 玉米是一种很好的东西,很多人提到玉米就觉得是一种粮食,其实也是一种很好的药物。德国著名学者拉赫曼指出,玉米含有7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物质钙、谷胱甘肽、维生素、镁、硒、维生素E和脂肪酸等等。玉米是含钙比较丰富的一种物质,每100克玉米能提供近300毫克的钙,几乎与乳制品中所含的钙差不多,多食用玉米可起到降血压的功效。中美洲印第安人经常食用玉米,人们对那里的人进行研究发现,他们不易患高血压。

     

     

    有学者提出如果每天摄入1克钙,6周后血压能降低9%。玉米中所含的胡萝卜素,可转化为维生素A有防癌作用玉米中的黄体素、玉米黄质可以对抗眼睛老化。常常食用玉米,可有效刺激胃肠蠕动、加速粪便排泄的特性,可防治便秘、胃病、肠炎、肠癌等。玉米胚芽所制的油,能够增强人体新陈代谢、调整神经系统功能。 

     

    我本人也喜欢吃玉米,主要有两种吃法,一是煮玉米吃,另一种就是喝大楂子粥。我媳妇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读研究生,我去看望她的时候经常和大碴子粥,那里有一个老头熬的,真是难得的美味。煮玉米也是我的最爱,老家种了很多玉米,每次赶上玉米收获的季节,都会弄上好多,然后煮着吃。我们那煮玉米主要吃青玉米,就是不能太老,而大碴子粥就需要老玉米了。我什么都吃,所以我健康。中医理论中提到很多关于杂粮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知识,比如《素问·脏气法时论》中就提到: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或软,四时五脏,病随五味所宜也。说的是,人要想健康就要多吃五谷杂粮,玉米是很好的代表。 

     

     

    说了那么多玉米的好,和标题不相符。那么开始说今天的主题。我刚工作时候没钱,一个月就两千多块钱,去掉一千五的房租,那么肯定是不够花。所以我就在颐和园附近卖玉米,卖那种煮的玉米。刚开始很纳闷,说大冬天去哪里弄玉米去?要知道,不熟的玉米很不容易保存,放几天就坏。然后我自己去卖才知道,看似在煮的玉米,其实是从商家批发过来的秋季就煮好的玉米。路边煮的玉米都有个特点,那就是很好看,黄橙橙的,看着就诱人。而且,这种玉米吃起来很好吃。

     

    经过深入了解,我才知道。路边煮的玉米的猫腻。首先是好吃的问题,是因为在煮玉米的过程中加入了玉米香精。按照规定,煮玉米是原粮为不得添加食用香料、香精的食品。但是加入了,所以不符合规范。关键问题还不在这里,更重要的是玉米的防腐问题。我前面提到,你在冬天或者除外秋季玉米丰收的季节吃到的玉米大多是事先煮好的放在冷藏室储存的。大家都知道不老的玉米很难保存,所以在储存过程中加入了防腐剂,目的是确保反季节销售的煮玉米和刚弄下来一样还有玉米皮等。这些防腐剂的添加,国家没有一个标准。玉米香精加上防腐剂,就成就你吃到的路边的煮玉米。作为一名医生,我建议大家尽量少吃或者不吃这样的玉米。 

     

    如果想吃,可以等到玉米丰收的季节,到市场上买点青玉米,然后自己回家煮着吃。自己煮的玉米没有路边好吃,但很健康。本文主题就是建议大家少吃反季节玉米,吃应季的,自己煮的。

  • 骨质增生也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疾病,在平时生活当中除了要注意减少身体劳累过度,还可进行一些轻松舒缓的运动来预防骨质增生,可以帮助关节液压入关节腔内,从而起到滋润、润滑关节,预防关节病变的作用。


    骨质增生的发生骨骼机能退化,关节过度摩擦和负重有很大的关系,专家介绍说,得了骨质增生的患者不要因为这个病就可以减少活动量,相反的预防骨质增生发作或者加重,在平时可适度的进行一些体育锻炼。并且也是有效防此病的好方法之一。特别是进行关节运动可利于关节液向软骨的渗透,减轻病变几率。那么有哪些预防骨质增生的锻炼方法呢?

     

     

     


    预防腰椎骨质增生患者锻炼的方法:


    首先应该保持仰卧,双手同时上举然后用手掌托抱住头部,双髋膝保持屈曲,双足底同时平踏在床面,准备完成之后尽量把自己的双侧髋膝关节屈曲,使膝关节前方的位置可以尽量贴近胸部,完成后再逐渐恢复到准备姿势。


    预防膝关节长骨刺的锻炼方法:


    1、站桩:此方法是比较简单的,首先应该保持上身直立,全身放松然后把双脚左右分开与肩同宽,同时保持双腿屈膝120-135度,每天站2次,每次3-5分钟。


    2、盘腿静坐:锻炼的时候保持上身直立,盘腿坐在床上,时间大约在5-10分钟。每天间隔进行2次。如在锻炼期间配合气功静坐,效果更好。


    3、双膝跪坐:上身同样保持直立,然后把双膝跪在平整的床上,同时把臀部坐在小腿上,每天间隔进行2次,每次时间为5-10分钟。


    4、双膝外翻静坐:在锻炼时把上身直立,然后把双膝弯屈外翻,保持臀部坐在床上的体位,时间为5-10分钟,每天2次。


    预防骨质增生这种疾病,采取运动疗法的同时应该注意避免长期进行剧烈运动,因为在平时长期剧烈运动同样也是诱发骨质增生的一个因素,而上述这些运动都是比较舒缓的,并且在家里或者在草地上就可以完成,因此坚持锻炼下去配合良好的饮食习惯就可起到明显的预防效果。

     

  • 早期胃癌是指肿瘤仅局限于胃黏膜或黏膜下层,其内镜下的表现主要包括黏膜改变、色素变化、表面粗糙等。

    1.黏膜改变:早期胃癌的黏膜改变通常呈现为黏膜隆起、溃疡、红斑、白斑等。这些改变可能在表面上看起来较小或不明显。

    2.色素变化:早期胃癌的黏膜可能出现颜色异常,如局部明显变浅或变深,或出现不规则的色素沉着。

    3.表面粗糙:胃癌早期,对黏膜的损伤还比较小,可能会导致黏膜表面出现粗糙、不规则或凹凸不平的表面。不过早期胃癌内镜下的表现可能不明显,难以被察觉。所以对于存在高风险人群,最好定期到医院完善胃镜等检查。

    一旦出现胃部不适或疑似胃癌的现象,需尽快到医院就诊和治疗。

  •   我还年青,不用着急?

      紧绷有弹力、白皙的肌肤是年轻女性的特权。但是您知道吗?女性过了20岁以后,肌肤就开始老化了。‘我还年轻’--这种无知的自信等于您准备无任何戒备地全盘接受老化现象。眼周肌肤是脸部肌肤中最薄、最娇嫩的部分,所以很容易干燥,油脂分泌也较少,其老化速度也比其他部位要快得多。那么该如何护理如此敏感脆弱的眼周肌肤呢?

      护理

      护理的主要原理就是迅速补水的同时,防止水分流水。 用专用眼膜或、修护啫哩、眼霜等产品向眼周提供水分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您不习惯于眼霜的粘稠感觉,那么可以用渗透力很强的眼部Essence或修护啫哩类产品。

      眼妆用的专用刷应该尽量选择柔软的毛刷,而且上妆时手法也要轻。卸妆时则用眼妆专用的卸妆水。

      此外,因为促进皮肤老化的最大敌人是烟,它能加速皱纹的产生,所以如果您想拥有富有弹性的眼部,最好远离烟。

      正确的洁肤方法也是很重要的。过于频繁的洗脸反而会破坏皮肤的PH平衡,反之则由脸上残留下来的有害物质导致皱纹的产生。而且,过于深度的洁肤或磨砂膏的使用次数一定要有节制。

      抵抗黑眼圈

      我们常说的黑眼圈是因为眼周的皮下静脉胀开之后使眼周看起来铁青,这样很容易给人忧郁、病恹恹的感觉。25岁以后经常出现的黑眼圈是因为过度的精神压力和疲惫引起血管循环障碍,使得眼周变得又青又黑。

      产生黑眼圈的原因之一,是平时不正确的洗脸方法。一定要养成彻底卸妆的习惯,如果眼线或睫毛膏没洗干净,往往会残留在敏感的眼部肌肤上。所以要用化妆棉沾着眼妆专用卸妆水仔细拭去眼部的彩妆。

      原因之二,眼部血液循环不畅通会导致黑眼圈产生。所以,要经常按摩眼周部位,帮助眼部血液循环。用冷、热毛巾交替敷眼,也能促进眼部的血液循环。此外,精神压力大、抽烟、睡眠不足或身体状况欠佳这些都能导致黑眼圈的生成。因此一定要养成有规律、正确的生活习惯。

      正确使用眼霜

      涂抹过多的眼霜,反而会产生副作用。分量如黄豆般就已经足够了。为防止细菌滋生,用专用勺来取出眼霜轻轻涂抹于眼部,方向由眼头向眼尾就可以了。

  •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清晨6~10点,约有40%心肌梗死、29%心脏性猝死在此时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风险是其他时段的4倍……

     

    这一切,可能都与清晨“血压飙升”有关。

     

     

    血压在早上就像一座蓄势待发的火山,《生命时报》邀请权威专家,教你阻止它的喷发。

     

    受访专家

    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内科中心教授  刘梅颜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  孙宁玲

     

    6~10点,血压的“火山时刻”

     

    血压在一天中是有波动的,呈现“双峰一谷”的昼夜节律。

     

    “双峰”指早上6~10点及下午4~8点,血压水平处于一天中的峰值。

     

    “一谷”指凌晨2~3点血压水平处于低谷。

     

    大多数人的血压,在觉醒前后会出现大幅波动:短时间内迅速上升,并于6~10点达到一天中最高水平。清晨血压升得较高的人,比升高程度较低者,脑梗等心血管意外死亡率高出近1倍。

     

     

    即使不会引发意外,清晨血压长期过高,也会带来很多危害:

     

    • 造成心脏及造血系统的血凝状态,引起心肌肥厚、心肌氧耗量增加;
    • 导致血管结构病变或功能改变;
    • 诱发无症状的动脉硬化症、颈动脉内膜增厚斑块、缺血性中风;
    • 使血小板聚集增加;
    • 损害大脑和肾脏,导致蛋白尿产生等。

     

    自查清晨血压,关键做好3点

     

    “清晨血压”是指早上醒后1小时内,服药和进早餐前,家庭自测血压的结果,或者动态血压记录起床后2小时或早晨6~10点间的坐位血压。

     

    清晨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

    家庭自测血压平均值大于135/85毫米汞柱;诊室测量大于140/90毫米汞柱。

     

    家庭自测血压时,要想得到准确结果,需把握3个“要”。

     

    1.要在清晨服药前测量。

    2.要在起床后1小时内,排空膀胱、排便后测量。因为排便前,张力刺激会使血压不稳定。

    3.要在早餐前测量。进餐会对人体产生影响,这时的血压不能代表人体实际血压。

     

    此外,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而言,为了防止体位性低血压,除了监测坐位血压外,还要注意测量站立位的血压。

     

    6个细节管好你的血压

     

    养成以下生活习惯,有助控制清晨血压,防止心脑血管意外发生。

     

    1.侧身缓慢起床

    早上不要一骨碌爬起床,避免情绪激动。老人及心脑血管病患者,晨醒后不要立刻起床,先在床上缓慢伸展10分钟左右,再侧着身慢慢起床。

     

    2.锻炼安排在傍晚

    清晨血压升高明显的人,可将锻炼时间调整到下午或晚上。戒烟、限酒、保证充足睡眠和睡眠质量,也有助改善清晨血压水平。

     

    3.清淡饮食

    饮食上不要大鱼大肉,每天盐摄入量控制在6克以下,吃油量在25~30克之间。猪肉等红肉、高盐的腌制食品应限量,甜食和糖果尽量不吃。

     

     

    4.适量补点钾

    适当吃些钾含量较高的食物,有助于降低血压,还能帮助降低高血压患者发生中风的风险。建议多吃香蕉、桃子、西瓜、红薯、菠菜、土豆等。

     

    5.提防隐形盐

    酱油、腐乳等调味品含盐量高;腊肉、火腿、榨菜、奶酪也都含盐;话梅、薯片、椒盐花生等零食均是含盐食物。

     

    6.坚持药物治疗

    清晨是降压药效果最薄弱的阶段。很多药物不能提供全天保护,特别在清晨这个关键时段不能有效控制血压。

     

    中国高血压指南推荐,在清晨血压阶段使用长效制剂,1天1次能保证24小时有效控制血压,防止心脑血管事件发生。

  • 对于阿司匹林过敏引起的皮疹,通常可以采取以下方式控制病情:

    1. 停用阿司匹林:首先,必须停止患者使用阿司匹林或其他含有阿司匹林成分的药物,以避免过敏反应的进一步恶化。
    2. 药物治疗:口服或注射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或苯海拉明,可有效减轻皮疹的症状,如瘙痒和红肿。也可使用外用类固醇药膏,如氢化可的松,可以减轻皮疹的炎症和瘙痒感。如果症状严重,可能需要使用口服或局部的糖皮质激素药物来控制皮疹和瘙痒。
    3. 清洁和保湿:建议患者保持皮肤清洁,并使用温和的清洁剂,避免使用刺激性的香皂或化妆品。同时,以温水洗澡,避免过热的水和摩擦,以减少皮肤刺激。保持皮肤湿润,使用温和的保湿剂有助于缓解皮疹和瘙痒。
    4. 寻求医生建议:如果皮疹持续恶化或出现其他严重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便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进一步评估和治疗。如果发生阿司匹林过敏皮疹,患者应尽快咨询医生,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出专业意见和适当的治疗方案。

  • 经常有朋友控诉自己被脂溢性脱发折磨得苦不堪言,头发容易出油,恨不得一天洗一次不说,头皮还经常冒出一些大大小小的红疹,严重的还会冒脓头、成疖疮,每次梳头都会梳下来几十根油乎乎的头发,洗发时盥洗盆里也是飘着数十根“烦恼丝”……呔!好烦人!

     

     

    有脂溢性脱发的患者,可以再观察一下自己身体,是否面部也很容易出油?是否有口腔溃疡?是否有口中异味?是否口干口苦?身上是不是容易冒疹子、疖子?是否有脚气?大便是否粘滞不畅,容易粘马桶?男性是否有阴囊潮湿?女性是否有白带或黄带多?是否经常感觉倦怠乏力、昏昏欲睡?遇事是否总是烦躁易怒、犹疑不定?……大部分人脂溢性脱发患者都多多少少的、程度轻重不一地兼具上述症状。

     

    那么脂溢性脱发,外加兼具的上述症状,背后的真正元凶是什么呢?答案就是-“湿热体质”!

     

    “脂溢性脱发”是现代医学的概念,各位知道我们的老祖宗怎么称呼这种类型的脱发吗?说出来就是一个大写的服,古人称之为“发蛀”脱发!如此简洁的两个字,把脱发的根本原因一语道尽。“发蛀”,意思就是有某些东西蛀掉了你的头发,就像过分吃甜食牙齿被蛀掉是一样的道理,蛀掉头发的元凶,正是“湿热体质”。

     

     

    因此,要想解决脂溢性脱发带来的痛苦,需要从根本上清理身体内的湿热,外加配合中药外洗剂,内外同治,双管齐下。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这个号称“屡试不爽”的小方子,就是中药外洗方。

     

    处方组成如下:生侧柏叶200g,桑叶50g,皂角块15g,苦参15g。这是一副外洗中药的剂量,把这些药物在干净的水中浸泡一个小时,用砂锅煎熬,沸腾后改文火继续20分钟即可,将药液倒入脸盆,酌情加适量温开水,外洗头部即可。注意用药液外洗完头部以后不要再用清水冲洗,目的就是让药液继续保留在头部发挥药效。


    刚才强调了,外洗方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让脂溢性脱发患者得到“眼前的惊喜”,而要真正彻底治愈,还需要从根本上清理身体的湿热土壤。我在这里不分享清理湿热的内服方,原因就在于:虽然湿热体质是导致大部分人患脂溢性脱发的根本原因,但是每个人的素体都是不尽相同的,并不是所有患者都是单纯的湿热体质,也许还兼有其他类型的体质,也许有人除了脂溢性脱发还有其他疾病。所以说到底身体内部更复杂的问题并不是一两个“一成不变”的中药处方能够包揽的。

     

    本着对读者负责任的态度,建议需要身体内调的患者就近找靠谱的医生就诊。

  • 褪黑素,作为一种由人体松果体分泌的激素,近年来备受关注。它不仅能够调节生物节律,还能够帮助改善睡眠质量,成为许多失眠患者的福音。

    褪黑素的作用机制复杂,它能够抑制肾上腺、性腺和甲状腺的分泌,从而降低身体的新陈代谢率,使人进入睡眠状态。此外,褪黑素还具有抗氧化、抗炎、镇痛等作用,对人体健康有着多方面的益处。

    对于失眠患者来说,褪黑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它可以帮助患者缩短入睡时间,减少夜间醒来的次数,提高睡眠质量。尤其对于老年人和睡眠相延迟综合征患者,褪黑素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然而,褪黑素并非万能的。在使用过程中,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服用褪黑素后,应避免开灯睡觉,以免影响褪黑素的释放。

    2. 白天应多进行户外活动,接受阳光照射,有助于褪黑素的合成。

    3. 服用褪黑素时,应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剂量进行,避免过量。

    4. 对于患有某些疾病的患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褪黑素。

    褪黑素作为一种保健品,在市场上种类繁多。患者在选择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褪黑素产品。

    2. 注意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3. 避免购买过期或变质的褪黑素产品。

    褪黑素作为一种天然的睡眠调节剂,在改善睡眠质量方面具有显著效果。然而,患者在使用过程中仍需谨慎,遵循正确的使用方法,以确保身体健康。

  • 胃食管反流病(GERD),俗称“烧心病”,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胃酸反流至食管,导致烧心、反酸等症状。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该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尤其在中老年人、肥胖者、吸烟者、饮酒者、精神压力大的人群中较为常见。

    患者陈先生,29岁,是一位年轻的销售经理。由于工作应酬较多,饮食油腻、烟酒不离身,导致他出现了烧心、失眠、烦躁等症状,还伴有咳嗽、声音嘶哑。经过呼吸科检查,并未发现异样。后来到消化科就诊,最终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的典型症状是灼热和反酸,但部分患者可能伴有胸痛、打嗝、咽痛、咳嗽、哮喘、声音嘶哑、恶心、吞咽困难、睡眠障碍等不典型症状,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导致误诊和漏诊。

    为了有效预防和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点:

    1. 饮食方面:尽量少吃油腻、辛辣、刺激性强的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定时定量,餐后不宜立即躺下。

    2. 生活方式:戒烟戒酒,减少精神压力,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适当锻炼,控制体重,避免肥胖。

    3. 治疗方面: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药物治疗,如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等;对于症状严重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4. 日常保养:保持口腔卫生,避免穿着紧身衣物,适当抬高床头,避免腹压增高。

    胃食管反流病容易复发,需要长期规范的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一旦出现烧心、反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加重。

  • 梦游,这一看似神秘的睡眠现象,在儿童群体中并不罕见。许多孩子在与家人共同生活的环境中,夜间梦游的行为被父母及时发现。然而,对于那些独自居住的孩子,梦游的发生可能悄无声息,甚至被家长忽视。那么,梦游对孩子的身心健康究竟有何影响呢?

    研究表明,儿童梦游的发生主要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儿童神经系统发育尚未成熟,二是白天过于兴奋或情绪波动较大。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神经系统的完善,梦游症状通常会逐渐消失,对身体和成长发育并无明显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梦游本身对孩子并无害处,但在梦游过程中,孩子可能会做出一些危险的行为,如跌倒、撞伤等。因此,家长在发现孩子梦游时,应确保孩子睡眠环境的安全性,避免潜在的风险。

    在治疗方面,大多数梦游儿童无需特殊治疗。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帮助孩子改善梦游症状:

    1.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2. 白天避免让孩子过度兴奋,减少情绪波动。

    3. 确保孩子的睡眠环境安全,避免梦游时发生意外。

    4. 如梦游症状严重,可咨询医生寻求专业建议。

    总之,梦游是儿童期常见的睡眠现象,家长不必过于担心。通过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帮助孩子顺利度过梦游期,健康成长。

  • 近年来,儿童打鼾问题日益受到关注。鼾症不仅影响孩子的睡眠质量,还可能对孩子的智力发育和身体发育造成严重影响。本文将围绕儿童鼾症的成因、症状、危害以及预防和治疗等方面进行科普,希望能为家长们提供一些帮助。

    一、儿童鼾症的成因

    儿童鼾症的成因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呼吸道解剖结构异常:如鼻中隔偏曲、扁桃体肥大、腺样体肥大等。

    2. 呼吸道感染:如鼻炎、扁桃体炎等。

    3. 肥胖:肥胖儿童更容易发生鼾症。

    二、儿童鼾症的症状

    儿童鼾症的症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打鼾声音响亮,伴有呼吸暂停。

    2. 睡眠不安稳,易惊醒。

    3. 鼻塞、流涕、打喷嚏。

    4. 白天精神不佳,注意力不集中。

    5. 面部发育异常,如上唇外凸、下颌后缩等。

    三、儿童鼾症的危害

    儿童鼾症的危害不容忽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影响睡眠质量:导致孩子睡眠不足,影响生长发育。

    2. 影响智力发育:长期缺氧可能导致大脑发育不良,影响智力。

    3. 影响身高和体重: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可能导致孩子身材矮小、体重过轻或过重。

    4. 影响外貌:面部发育异常,如上唇外凸、下颌后缩等。

    四、儿童鼾症的预防

    为了预防儿童鼾症,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注意孩子的饮食,避免过度肥胖。

    2. 保持孩子呼吸道通畅,预防呼吸道感染。

    3. 注意孩子的睡眠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4. 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鼾症。

    五、儿童鼾症的治疗

    儿童鼾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手术治疗:针对因解剖结构异常引起的鼾症,如扁桃体肥大、腺样体肥大等。

    2. 药物治疗:针对因呼吸道感染引起的鼾症,如鼻炎、扁桃体炎等。

    3. 物理治疗:如睡眠呼吸机治疗等。

  • 宝宝夜间害怕,家长应如何应对?

    宝宝一岁两个月,近期表现出夜间害怕的症状,如看到灯光、影子或声音突然变大时,会突然害怕地抱住大人,甚至晚上睡觉时突然哭闹、双手紧握、满床爬。这些症状让家长们十分担忧。那么,孩子晚上睡觉老说害怕怎么办呢?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为您解答。

    1. 缺钙可能是原因之一

    孩子夜间害怕可能与缺钙有关。建议家长带孩子去医院进行微量元素检查,了解孩子的钙营养状况,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相应的补充。同时,注意给孩子提供富含钙的食物,如奶制品、豆制品、绿叶蔬菜等。此外,多晒太阳、适量运动也有助于钙的吸收。

    2. 营造安全舒适的睡眠环境

    家长应保持家庭环境整洁、安静,避免在孩子面前争吵,为孩子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睡眠环境。此外,晚上入睡前,可以给孩子讲故事、听轻音乐,帮助孩子放松心情,进入睡眠状态。

    3. 注意心理健康

    孩子夜间害怕可能与心理因素有关。家长应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如有必要,可以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4. 儿科就诊

    如果孩子夜间害怕症状严重,建议家长带孩子前往儿科就诊,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5. 药物治疗

    在医生指导下,孩子可能需要使用一些镇静安神类药物来缓解夜间害怕症状。家长应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不可自行给孩子用药。

  • 儿童睡眠障碍,已经成为影响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问题。据统计,我国儿童睡眠障碍的发病率高达20%以上。那么,如何改善儿童睡眠障碍呢?本文将从病因、症状、预防和治疗等方面,为大家详细介绍。

    一、儿童睡眠障碍的病因

    1. 环境因素:如噪音、光线、温度等,都可能影响儿童的睡眠质量。

    2. 心理因素:如焦虑、压力、情绪波动等,都可能导致儿童失眠。

    3. 生理因素:如生长发育、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等,都可能与睡眠障碍有关。

    二、儿童睡眠障碍的症状

    1. 入睡困难:儿童难以入睡,辗转反侧,长时间无法入睡。

    2. 睡眠不安:睡眠中易惊醒,睡眠质量差,夜间睡眠时间短。

    3. 梦魇:儿童做噩梦,梦中出现恐怖、惊恐的场景。

    4. 梦游:儿童在睡眠中起身走动,有时甚至进行一些危险的行为。

    5. 夜惊:儿童在睡眠中突然惊醒,表情惊恐,难以安抚。

    三、改善儿童睡眠障碍的方法

    1. 创建良好的睡眠环境:保持房间安静、温暖、舒适,避免噪音和强光。

    2. 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让孩子每天按时睡觉和起床,形成良好的生物钟。

    3. 放松身心:睡前进行轻松的活动,如阅读、听音乐等,帮助儿童放松身心。

    4. 避免刺激性食物:晚餐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咖啡、巧克力等。

    5. 适量运动:白天进行适量的运动,有助于儿童晚上入睡。

    6.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以上方法无效,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总之,改善儿童睡眠障碍需要家长和医生的共同努力。通过了解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相信我们能够帮助孩子拥有一个美好的睡眠。

  • 白天嗜睡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白天嗜睡的原因:

    1. 睡眠障碍:睡眠障碍是导致白天嗜睡的主要原因之一。常见睡眠障碍包括失眠、睡眠呼吸暂停、睡眠过度等。这些睡眠障碍会影响睡眠质量,导致白天精力不足。

    2. 精神心理因素:焦虑、抑郁、压力等精神心理因素也可能导致白天嗜睡。这些因素会影响大脑的神经递质平衡,导致情绪低落和精力不足。

    3. 甲状腺功能异常: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都可能影响代谢和能量水平,导致白天嗜睡。甲状腺功能异常还可能伴随其他症状,如体重变化、心率变化等。

    4. 贫血:贫血可能导致氧气运输不足,影响身体能量供应,导致白天嗜睡。贫血还可能伴随其他症状,如乏力、头晕等。

    5. 药物副作用:一些药物,如抗抑郁药、抗高血压药等,可能引起嗜睡副作用。

    6. 其他疾病:一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脏疾病等,也可能导致白天嗜睡。

    为了改善白天嗜睡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保持良好的睡眠卫生: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避免睡前使用电子设备。

    2. 适度运动:适度的运动可以提高睡眠质量,减轻压力。

    3. 调整饮食:避免高糖、高脂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4. 保持心理健康:学会放松心情,减轻压力,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

    5.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 近年来,儿童肥胖问题日益严重,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儿童健康问题,其中睡眠障碍就是其中之一。许多家长认为孩子睡觉打呼噜是睡得香的表现,实则不然。据天津市儿童医院的研究表明,约有20%的儿童患有睡眠障碍,其中鼾症等睡眠呼吸障碍占7%-10%。这些睡眠障碍可能源于多种原因,如扁桃体肥大、肥胖、呼吸道感染、哮喘等。

    儿童睡眠呼吸障碍不仅会影响孩子的睡眠质量,还会导致心、肺、脑等多脏器损害,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和健康成长。一些儿童的多动、强迫、烦躁、抑郁等表现,也与睡眠障碍有关。

    为了帮助家长了解儿童睡眠呼吸障碍,以下是一些相关的科普知识:

    1. 儿童睡眠呼吸障碍的常见症状:打鼾、夜间不愿盖被、流口水、尿床、梦魇、梦游等。

    2. 儿童睡眠呼吸障碍的危害:影响孩子的心、肺、脑等多脏器功能,影响智力发育,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等。

    3. 儿童睡眠呼吸障碍的治疗:针对不同原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如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减肥等。

    4. 如何预防儿童睡眠呼吸障碍: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孩子肥胖,定期进行体检等。

    5. 儿童睡眠呼吸障碍的就诊科室:耳鼻喉科、呼吸科、儿科等。

  • 心理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它可能影响一个人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及时检查和接受治疗对于预防和缓解心理障碍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来检查心理障碍:

    1. 情绪检查:观察自己是否经常感到情绪低落、抑郁或焦虑。这些情绪可能是心理障碍的早期迹象。

    2. 生理反应检查:留意身体反应,如失眠、食欲不振、头痛、身体疼痛等。这些症状可能与心理障碍有关。

    3. 睡眠质量检查:注意睡眠模式,如难以入睡、睡眠浅、早醒等。这些睡眠问题可能与心理障碍有关。

    4. 社交互动检查:观察自己在社交场合中的表现,如是否感到紧张、焦虑或回避社交活动。这些社交问题可能与心理障碍有关。

    5. 思维模式检查:留意自己的思维模式,如是否存在过度担忧、自我批评、消极思维等。这些思维模式可能与心理障碍有关。

    如果怀疑自己或他人患有心理障碍,应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可以提供诊断和治疗建议。

    除了专业帮助外,以下一些日常保养方法也有助于预防和缓解心理障碍:

    1. 均衡饮食: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摄入丰富的营养素。

    2. 适量运动:定期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跑步、瑜伽等。

    3. 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

    4. 学会放松:学习一些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渐进性肌肉放松等。

    5. 建立支持系统:与家人、朋友和同事建立良好的关系,寻求他们的支持和帮助。

  • 神经痛,这个名字听起来可能只是简单的疼痛,但实际上,它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疾病。神经痛并非一两天就能过去的疼痛,它是一种持续恶化、不断加重的痛苦。如果不及时诊治,神经痛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

    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例如糖尿病、带状疱疹、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等。这些疾病都会导致神经受损,从而引发疼痛。神经痛的疼痛程度各不相同,有些人可能只是轻微不适,而有些人则可能疼痛难忍,无法入睡。

    由于神经痛的症状多样,很多人可能对神经痛的认知不足,导致延误了治疗。在美国,普遍认为只要疼痛给正常生活带来不便,就算是一种疾病,应该去医院就诊。然而,在我国,很多人对神经痛的认知仍然不足,导致诊治率较低。据统计,我国约有1600万神经痛患者,其中约85%的患者并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

    神经痛的治疗需要根据具体原因进行,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药物治疗方面,普瑞巴林等药物可以调节过度兴奋的神经元,减轻疼痛、缓解焦虑情绪、改善睡眠。物理治疗方面,针灸、理疗等可以缓解疼痛、改善症状。手术治疗方面,对于一些严重的神经痛,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除了积极治疗外,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例如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适当锻炼等。这些都有助于缓解神经痛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如果患者出现持续疼痛,并且伴有针刺样、触电样、火烧样疼痛,或者麻痹症状时,应该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