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家人如何照顾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

家人如何照顾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
发表人:京东健康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神经科 主任医师 刘中霖

家人照顾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者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要多了解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知识,应了解患者的痛苦和困境,体谅和尊重患者,但是也不能过分的迁就或强迫患者。

第二、发现患者存在害怕心理的时候,要及时与患者沟通,及时疏导患者,不要让患者把情绪压抑在心里,鼓励患者积极表达出来。

第三、鼓励患者与其他创伤后应急障碍患友建立联系,彼此支持。

第四、要积极的监督患者,不能让患者靠喝酒、吸毒、吸烟等不良的方式来逃避创伤。

第五、要督促患者健康饮食,规律休息,保证足够的睡眠。

第六、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可能会出现自杀念头,当发现患者存在这种念头时,要及时的疏导并陪伴患者。

第七、要注重陪伴,不要让患者单独做事,但也不要过分的迁就患者,帮助患者承担太多的日常事务。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神经科 主任医师 刘中霖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指遭遇异乎寻常的心理创伤后出现的心理障碍或精神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药物治疗是重要的干预手段,药物治疗主要是为了消除创伤性应激障碍的核心症状,主要目的是改善症状,治疗并发症以及帮助患者恢复日常的功能,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

    第一、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为临床上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一线药物,能够改善患者的睡眠症状。

    第二、苯二氮卓类药物,抗焦虑药物可能改善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焦虑症状。

    第三、肾上腺素类药物,可以改善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警觉性过高的问题。

    第四、心境稳定剂,可以减少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攻击行为。

  •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神经科 主任医师 刘中霖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心理治疗主要分为创伤针对性的认知行为治疗和重复眼动脱敏疗法。

    目前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治疗主要以经验性治疗为主,包括药物、心理以及物理治疗,其中,以药物与心理方面的联合治疗为主。

    创伤针对性认知行为治疗俗称暴露治疗,是一种短期的结构性心理干预手段,是用于治疗各种焦虑障碍的一种有效手段,目标是帮助患者主动面对使其产生焦虑的客观事物,让其习惯。认知行为治疗在对照研究中是很有效的,但暴露疗法的疗效不一致。

    重复眼动脱敏疗法是使患者随着治疗师的手指移动来回转动眼球,同时集中注意力体验创伤相关的场景、消极心理以及身体感受,每次持续20~30秒以上,可以重复多次。

  •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神经科 主任医师 刘中霖

    创伤后应激障碍产生心慌需要以药物治疗以及心理治疗的方式进行缓解。

    创伤后应激障碍主要是患者受到重大的伤害,自身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在目睹人员死亡或者说灾难等重大应激状况出现,对患者心理造成阴影。临床上的症状会有情景再度体验、性格发生改变和病理性回避等,创伤后应激障碍会因为在创伤后再度出现刺激引起患者的情景重现造成精神紧张,在神经过于紧绷的状态下导致心慌、眩晕,也是比较常见的症状。创伤后应激障碍还有再度体验、性格改变、病理性回避等,给患者的身心都带来比较大的损害,因此要进行及时的治疗。

    在药物治疗方面,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是一线药物,临床上,药物治疗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重要干预手段,心理治疗方面主要有创伤针对性的认知行为治疗和重复眼动脱敏疗法。

  •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神经科 主任医师 刘中霖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有一定的复发几率的,所以家属需要注意患者的具体情况,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复发主要与以下原因有关:

    第一、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反复发作主要与患者的心理状况、外部的环境二次刺激等因素有关,会导致复发。

    第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症状会表现为创伤再体验,这也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标准症状之一。在患者的思维记忆和梦中会反复的出现相关的回忆与创伤相关的情景、内容,对于心理和精神上造成不断的刺激。个别患者甚至会在脑内一遍一遍的进行情景的再现,体验痛苦,这些情景重现会造成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反复发作,带来反复性痛苦。

    第三、外部环境刺激,创伤后应激障碍在治疗过程中如果出现外部环境再一次出现类似情景,对于患者的心理也会出现刺激,容易导致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反复出现,从而再次对患者自身形成伤害。

  •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神经科 主任医师 刘中霖

    创伤后应激障碍电休克治疗有一定效果,但属于前沿治疗,个体化的疗效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是在多参数生命体征监测下,使用麻醉技术给予患者静脉麻醉药和肌松药,使患者入睡并且肌肉完全松弛,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电刺激治疗,从而治疗精神疾病的方法。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在临床中使用的适应证目前不仅用于抑郁症、精神分裂等疾病的治疗,在躯体化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等方面,甚至在治疗器质性精神障碍和药物性精神疾病中也显示出显著效果。但由于电刺激及麻醉药可能会引起并发症依然存在,目前比较常见的不良反应有电刺激治疗期间血流动力学的波动、治疗后头痛、认知功能障碍等。

  •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神经科 主任医师 刘中霖

    创伤后应激障碍如果积极治疗,可能在症状出现后半年到一年就可以治愈,但是部分患者可能持续更久,甚至长期的迁延不愈。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创伤及应激相关障碍中临床症状严重、预后不良、可能存在脑损害的一类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有时出现在三个月内,但有时可能出现在创伤事件发生一年以后。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神经影像学研究表明,一些区域在结构和功能上与健康个体不同,杏仁核、海马体以及腹膜前额叶皮层等区域在触发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典型症状中起重要作用。

    创伤后应激障碍一旦出现很难自愈。一旦确诊创伤后应激障碍要积极进行遵医嘱的药物治疗,一般半年到一年会有所好转并且逐步治愈,但是中重度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是很难自愈的,也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避免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导致长期的迁延不愈。

  •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神经科 主任医师 刘中霖

    受惊吓过度有可能会得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人在遭遇一起重大事件的经历后出现的情绪以及身体上的反应,或经历重大事件所导致的个体延迟出现和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受惊吓过度可能会引起患者出现心因性的精神障碍,比如急性应激反应、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多数情况会在短期内对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患者一般需要进行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或进行二者的联合治疗。

    受惊吓过度后未出现疾病症状的患者也需要注意预防,需要放松心情,转移注意力,做到健康饮食,保证规律作息,保证足够睡眠,避免出现延迟性的创伤后应激障碍,进而影响患者以及家人的正常生活。

  •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神经科 主任医师 刘中霖

    创伤后应激障碍指的是个体在面临异常强烈的精神应激。

    比如自然灾害、交通事故、亲人的突然离世等意外事故之后出现的一种应激相关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创伤及应激相关障碍中的一种临床症状、预后不良,而且可能存在脑损害的一类应激障碍。患者主要表现为创伤再体验症状、警觉性增高以及回避、麻木症状。一般集中在幸存者、自然灾害幸存者以及退伍军人是患病率比较高的一些人群。

    临床上创伤后应激障碍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以及物理治疗等方法进行,但是超过1/3的患者会出现慢性化而终生不愈。超过半数的患者可能合并有物质滥用、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而且患者中自杀率大概是正常人的6倍。

  •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神经科 主任医师 刘中霖

    主要由于突发性的灾难事件或自然灾害等引起的一种精神障碍。

    正常人在经历过创伤性事件后,随着时间的流逝,会慢慢恢复正常生活,但是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往往不能恢复。创伤性事件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直接病因。如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过后、车祸、亲人死亡等原因,都是造成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主要病因。

    创伤事件的严重程度、持续程度和暴露程度被认为是引发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最重要原因,但是并非每个受伤者都会产生创伤后应激障碍。

    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预防创伤性事件,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可以通过减少创伤性事件的发生来达到预防的目的。可以具体筛选特定的易感人群,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必要时也需要对病情严重,可能发展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者进行药物干预。

  •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神经科 主任医师 刘中霖

    一般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

    第一、要了解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知识,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不是孤立无援的、脆弱的或失常的人,患者的反应只是人类对于灾难的正常应激机能。

    第二、打开心扉,和亲人朋友及医生讲述你的个人感受和症状。

    第三、与其他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友建立联系,彼此相互支持。

    第四、可以用洗澡、听音乐、深呼吸、沉思、瑜伽、锻炼、祈祷等方式进行放松。

    第五、可以更投入的工作,参与社会社区的活动,进而转移注意力。

    第六、注意不能靠喝酒、吸毒、吸烟等不健康的方式来逃避创伤。

    第七、需要健康的饮食,多喝水,保持有规律的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第八、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可能会出现自杀的念头,当有这种念头时要及时告诉信任的家人、朋友或医生。

    第九、当一种干预方法不能再有效控制症状时,应该及时向更专业的人群寻求帮助。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