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今日雨水 | 天渐暖,少酸增甘食热粥

今日雨水 | 天渐暖,少酸增甘食热粥
发表人:京东健康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

 

雨水节气前后,万物开始萌动,鸿雁归来、草木萌生。随着自然界阳气的生发,草木随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从此,大地将渐渐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中医理论认为,雨水时节尚属早春,此时天气乍暖还寒,气温尚低,且昼夜温差变化大,湿度增加,此时往往邪犯脾胃,容易引起脾胃疾病的发生。

 

而由于天气转暖,人体的毛孔开始打开,外界寒气仍盛,且春季生风,人体对风寒之邪的抵抗力有所降低,故人们不应急于脱去冬衣,要注意防寒保暖。

 

 

雨水节气的养生,在饮食方面宜多吃甘味、少吃酸味食物,可多喝粥以养脾胃;起居方面晚睡早起,适当锻炼身体;情志方面注意精神调养,保持心态的平和。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总之,谷雨时节养生应做到早晚适当「春捂」,适当出汗以帮助湿邪排出,卫表强健,要小心花粉过敏及风湿病等复发。

     

    饮食上宜少食酸味、多食甘味食物,忌食冷腻食物以养脾,不要贪图口腹之欲,留下疾病的隐患!

  •  

  • 芒种节气的到来,预示着盛夏就要来了,盛夏来了,酷热就要来了,烧烤模式将会铺天盖地的袭来,这样的日子里,能够喝一杯清凉爽口的酸梅汤,“就这个feel倍儿爽”。

     

    酸梅汤其实是很有历史渊源的,在古代就是夏日的饮品。尤其是清代的御膳房经过改良,推出的“士贡梅煎”,就是现代酸梅汤的雏形。由于酸梅汤具有除热送凉,安心痛,祛痰止咳,辟疫,生津止渴等功效,被誉为“清宫异宝御制乌梅汤”。后来酸梅汤传入民间,一时间大街小巷,干鲜果铺的门口,随处可见卖酸梅汤的摊贩,成为盛夏最理想的养生饮料。

     

     

    那这个酸梅汤是怎么制作呢?原料主要是乌梅、山楂、桂花、冰糖四种。先将乌梅和山楂用清水冲洗干净,放入碗中用水泡30分钟,然后放到砂锅中,加水后用武火煮开后,再用文火煮30分钟,再倒入桂花和冰糖,融化后即可关火,晾凉后过滤掉渣子,冷藏即可。这样,酸梅汤就制好了。

     

    酸梅汤消食和中,行气散瘀,生津止渴,收敛肺气,除烦安神,常饮确可祛病除疾,保健强身,是炎热夏季不可多得的保健饮品。

     

     

    综合来讲,酸梅汤有三大主要功效。主要是抗疲劳、提神醒酒和降肝火等作用,下面就来详细解说。

     

    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说,酸梅汤含有比较丰富的有机酸,如柠檬酸、苹果酸等。酸梅汤中,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枸橼酸,能有效地抑制乳酸,并驱除使血管老化的有害物质,起到良好的抗疲劳作用。

     

    夏日炎炎,人们容易疲惫,精神状态差,这个时候喝杯酸梅汤,可以起到很好的提神作用,让肌肉和血管组织恢复活力。酸梅汤还可以促进唾液腺与胃液腺的分泌,盛夏喝它能够生津止渴,在外游玩时喝它能避免晕车,在外应酬时喝它,可以起到醒酒的作用。

     

    酸梅汤能够降肝火,还能帮助脾胃消化,解油腻。除此之外,酸梅汤还是天然的润喉药,可以温和滋润咽喉,缓解咽喉部位的炎症。

     

    总之,酸梅汤消食合中,行气散淤,生津止渴,收敛肺气,除烦安神,常饮确可祛病除疾,保健强身,是炎热夏季不可多得的保健饮品。

     

    需要提醒的是,酸梅汤的主料是乌梅而不是杨梅。中医认为,乌梅是一种临床运用极其广泛的中药。乌梅味酸涩,性平,归肝、脾、肺、大肠经,具有敛肺,涩肠,生津,安蛔等功效,可用于肺虚久咳,虚热烦渴,久疟,久泻,痢疾,便血,尿血,血崩,蛔厥腹痛,呕吐,钩虫病等病症。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粥因其广泛适用于老人和小孩,所以在很多家庭都很常见,与此同时喝粥也好处颇多。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餐桌上的饮食日益丰富,可供人喝的粥也种类繁多。面对品种繁多的菜品和质量参差不齐的粥我们应该怎么选择呢?下面小编将为大家介绍几种比较受欢迎的粥类,它们的做法、好处都有涉及,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饮食习惯有一个帮助。

      


    皮蛋瘦肉粥

     

    皮蛋瘦肉粥里有大量的蔬菜,含有大量人体所需要的维生素,能够满足人体的多种需求。皮蛋瘦肉粥做法相对简单。首先米放入锅内煮大约二十分钟,米饭煮的差不多后再放入肉、皮蛋和蔬菜以及一些别的调味品。最后熬制十几分钟就可以食用了。皮蛋瘦肉粥荤素搭配较为健康,冬夏都适合食用,冬天能够抗寒保暖,夏季能够健脾利尿。所以说当我们不知道要做什么饭的时候,皮蛋瘦肉粥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桂圆、莲子八宝粥

     

    很多人都喜欢喝粥,黑米粥、八宝粥、银耳粥等,因为这些粥都非常的健康和有营养啊,就比如桂圆、莲子八宝粥。桂圆具有补气血、润肺等功能,莲子能够健胃补肾,这种粥的做法更为简单。先放入洗净的桂圆、莲子、银耳等食材,大火熬制熟透就可以了,做法是相当的简单,营养是非常的丰富。多食用这种粥类可以激发人的食欲,同时对于广大爱美女性来讲也有美容护肤的重要作用,小编认为这也是这种类型的粥广受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

      
    丝瓜粥

     

    小编的家庭几乎没怎么喝过丝瓜粥,因为小编和小编的家人认为丝瓜粥过于清淡,可能不会有什么营养,直到写这篇文章之前小编才了解到原来喝丝瓜粥有这么多好处。丝瓜味道甘凉,夏天食用可以消除疲劳,多食用还可以有效防止中暑等。不久酷暑就要来临,小编认为家中可以常备几根丝瓜,既可以煮粥又可以炒菜,一举两得。

      


    除了皮蛋瘦肉粥、桂圆、莲子八宝粥、丝瓜粥等其实还有很多种美味的粥,比如小米粥、紫薯粥、银耳粥等,多喝粥对人的消化系统是有很大的好处的。但是纵使喝粥好处多多也不要一天三餐都喝粥,可以早晚喝粥,午饭吃米饭,面食等,如此才能有一个平衡的饮食习惯。

  • 肝藏血,肝如同“血库”一般,能够贮藏一定的血液,以供人体活动所需,发挥其濡养脏腑组织、维持相应功能的作用。常吃些补血的食物,有益于肝,避免肝血虚,出现诸多不适症状,并且吃补血食物,养肝补血,把肝养好了,邪不侵身,人也就不易受肝胆湿热的困拢了。

     

    大家熟知青色食物最养肝,是因为五行中青色入肝,并且多种青色食物都属清凉利湿解毒之品,所以非常有益于防治养肝。其实除了青色食物,补血的食物也有很好的养肝作用。因为肝藏血,肝如同“血库”一般,能够贮藏一定的血液,以供人体活动所需,发挥其濡养脏腑组织、维持相应功能作用。

     

    《黄帝内经・灵枢・本神》提到:“肝藏血,血舍魂。”《黄帝内经・素问・五脏生成》亦云:“故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 如果血不足,肝气不旺,人就易出现各种疾病。所以吃些补血的食物,有益于肝,把肝养好了,邪不侵身,人也就不易受肝胆湿热的困扰了。

     

    如果能够有目的地在补肝血的食物中加些“料”,就是一道道补肝养血清湿热的美味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哪些食物可以补肝血,加点料可以除湿热。

     

    常见的补血食品

     

     

    常见的补血食品有:动物肝脏、肾脏;其次是瘦肉、蛋黄、鸡、鱼、虾和豆类,绿叶蔬菜有苜蓿、菠菜、芹菜、油菜、苋菜、荠菜、黄花菜、番茄等,黑豆、胡萝ト、面筋、金针菜、龙眼肉、萝ト干等。

     

    有几种食物需要特别指出,非常有益于人补益肝脏:

     

    ① 动物肝脏,以形补形,所以猪肝、鸡肝、牛肝等都是补血养肝很好的食物。尤其是这些食物富含铁质,还有维生素A、B1、C和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素,能起到补肝血作用。

     

    ② 胡萝ト,含有维生素B、C,且含有一种特别的营养素胡萝ト素,对补血养肝极为有益,所以胡萝卜煮汤是很好的补血汤饮。

     

    ③ 波菜含铁质、胡萝ト素极为丰富,所以波菜可以算是补血蔬菜中的重要食物。

     

    ④ 民间也常用桂圆肉、大枣、花生内衣作为补血养肝食品。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只有二价铁离子才能被人体吸收。在酸性环境下,三价铁易转变为易溶于水的二价铁,如果老年人体内缺乏胃酸,铁的吸收便会受到阻碍。所以,为了促进铁质的吸收,还应吃一些酸性的食物,如西红柿、酸衷、酸黄瓜、酸菜等。

     

    ⑤ 维生素C,也可促进铁质的吸收和利用。因此,可多进食含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三道食谱,常吃,有益气补血,健脾和胃,养肝等功效多

     

     

    ① 三七炖鸡

     

    原料:三七10克、乌鸡一只。

     

    制作方法:鸡如常法处理干净,切点头和屁股,放沸水中焯一下,然后将鸡入砂锅加入三七,再加些水和相关调料,炖至鸡熟烂,即可食用。

     

    养生功效:

     

    1.乌鸡性平、味甘,具有滋阴清热、补肝益肾、健牌止泻等作用。

     

    乌鸡是补虚劳、养身体的上好佳品,人们称乌鸡是“黑了心的宝贝”,食用乌鸡可以提高生理机能、延缓哀老、强筋健骨,对防治骨质疏松、佝偻病、妇女缺铁性贫血症等有明显功效。

     

    《本草纲目》认为乌骨鸡有补虚劳羸弱,制消渇,益产妇,治妇人崩中带下及虚损诸病的功用。

     

    2.三七性温味甘,能止血化淤、与乌鸡同用,具有补脾、益气血、养肝,补虚的作用。

     

    ② 韭菜炒猪肝

     

    原料:猪肝、韭菜,洋葱、具他调料适量。

     

    制作方法:洗净猪肝的血液,切成5亳米薄片,先下锅煮至七成,然后与新鲜韭菜、洋葱同炒,井调好味。

     

    养生功效:养肝、补肝血,保证肝气不虚,邪不侵扰,不至于得肝病。

     

    ③ 龙眼枸杞粥

     

    原料:龙眼肉、枸杞各20克,黑米、粳米各50克。

     

    制作方法:将龙眼肉、枸杞、黑米、粳米分别洗净,同入锅,加谁适量,大火煮沸后改小火煟煮,至糜烂汤稠即可。

     

    养生功效:养肝养血、滋补元气,维持身体正气不虚,有助抵制清热侵袭。

     

    除了上述介绍的内容,生活中,可以补肝血、养肝的食物还有很多,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自由选择。

     

    本节养生要点提炼

     

    ① 知道补血食物对养肝、抵御外邪的作用。

     

    ② 知道补血食物都有哪些,知道如何给补血食物加点料制成养肝、补血抵邪食品。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今天迎来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一个节气一一小暑。古语有云:“斯时天气已热,尚未达淤极点,故名也”,意指小暑时节天气炎热,但还未到最热的时候。此时,江淮流城梅雨结束,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升高,且正值“伏”中的“头伏”。

     

    小暑时节暑湿交蒸,应避免烈日下暴晒,预防中暑。此时天气炎热,人体阳气外浮,汗孔张开,出汗较多,汗出吹风容易受凉,容易受到寒气的侵扰,出现感冒、关节疼痛等不适。

     

    因此从炎热的户外进入室内后,不宜立即开空调。在空调房上班的白领,着装需适应户内外温度差,户外要透气防晒,室内要外搭披肩、空调毯。

     

    此外,这个时节人体出汗过多容易有头晕、乏力、气短等不适,故应注意休息,适当午睡,保持精力充沛。

     

     

    小暑的饮食原则以清淡为主,若油腻、蛋白质食物摄入过多,则增加肠胃负担,身体燥热,还易出现皮肤油腻、生痘长疮等症状。此时,宜食黄鳝。黄鳝性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补肝脾、除风湿、强筋骨等功效,故民间谚语有云:"小暑黄鳝赛人参”。

     

    另外,莲藕、豆芽也是非常值得推荐的食物。进入小暑后,天气阳气旺盛,人们容易心火表于外,出现眼睛发粘、口腔溃疡、睡眠不足等“上火”症状。莲藕具有清热、养血、除烦等功效,豆芽可清热解毒、利尿除湿,故这类清热解暑的食物在炎热的小暑时节最宜食用。

     

     

    在此节气,运动时间点应避开天气炎热的时段,可以选择早晨或傍晩在河边、花园等较为阴凉、舒爽的地方里进行低强度的运动,运动项目上选择较为和缓的运动,如散步等,避免剧烈运动后大汗淋漓。

     

    此外,运动前后需适当补充水分,饮水时注意速度不宜过快,应小口慢饮,常温水最宜,避免一时贪凉而饮冰水或凉水,引起胃肠不适。

     

     

    夏季人们本身能量消耗较快,运动时要量力而行,室外运动可以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比较凉爽的时候进行,例如外出散步或者慢跑以身体微微汗出为宜,避免汗出过多损伤阳气。室内运动可以选择游泳、瑜伽等。夏季运动后需要注意的是,及时补充水分以防止体内水分丢失过多,此外运动后切勿立即冲冷水澡。

     

    ▼权威审核▼

  • “五谷豆浆”精选有助于小肠养生的食材研磨成浆,有利于小肠消化吸收、除邪排毒,是现代人发明的最养小肠的食物。

     

    小肠主液,还有泌别功能,如果一旦小肠功能失调,这些作用不能正常进行,那么人就易生病,比如导致水液不能很好地代谢,不能很好地泌别水液和糟粕,人就易发生泄泻、水肿等疾病。所以养护小肠,不受到侵害也是很有益的。怎么养小肠,吃好喝好是很重要的。

     

     

    前段时间,家人去逛超市,收到一本“五谷豆浆养生手册”,据说是一个将五谷、药材等通过闪蒸等工艺展,加工成熟品,然后再现场打磨成豆浆的小店给的。我一听这种小店,很是不错,准备哪天抽时间去瞧瞧。

     

    正在家里阅读这养生手册,家里来了一朋友拜访,说让我给他看看病,主诉症状是平时肚子闷胀,有时还会痛,每天大便3~5次,尤其是暑夏季节里,更厉害。

     

    肚脐周围痛,胃镜检查正常。经过诊断和主诉,不是胃的原因,应该考虑下焦小肠的原因。再加上脉诊滑濡,泻下物混浊,水粪过多小便量少,尿黄等症状,综合考虑确诊为小肠湿热所致。给他开了些方药,另外,建议他可以试试我手里拿着的“五谷豆浆”,不过要我来开方,他自己去准备材料或工具自己做。

     

    朋友欣然同意,让我赶紧开方:

     

    五谷豆浆

     

    原料:薏米200克,红小豆200克,黑芝麻50克,冬瓜仁50克,黑大豆100克

     

    制作方法:去五谷豆加工坊,将上述所有食材称足斤两,打磨成粉,包装好,放入冰箱或阴凉干燥处储存,每次取30克,冲入沸水饮用,每天一剂。如果家里有豆机,也可以自己操作,只是在量上简化,分别为每种食材除以10得到的量为一次的量。

     

    养生功效:补心养小肠、清热利湿、避免小肠疾病。

     

    薏米,是众所周知的除湿热最好的药食两用的食材。性凉,味甘、谈,可以健脾渗湿,除痹止泻,还能治疗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痹拘挛、脾虚泄泻等。其美肤悦色之效由来已久,颇受医家和女性的青睐。

     

    红小豆,入小肠经,也是心之谷,同样心和小肠互为表里,赤小豆同养心和小肠,使养生效果增倍。并且可以利水除湿,和血排脓、消肿解毒。治水肿、脚气、黄疸、泻痢、便血、痈肿。

     

    黑芝麻,《本草纲目》称:“服黑芝麻百日能除一切痼疾。能润五脏,益气力、长肌肉、填脑髓,在这里之所以选择黑芝麻主要是为了增强五谷豆浆的口感,同时也起润肠养身、强体的作用。

     

    冬瓜仁,味甘淡,性凉。归经::归肺、大小肠、膀胱经。利尿、清热、生津、解毒。主水肿胀满、淋病、脚气、痰喘、暑热烦闷、消渴、臃肿、痔漏等。崔禹锡《食经》:利水道,去淡水。治肠痈脓未成,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

     

    黑大豆:五谷豆浆中怎么能少得了大豆,所以选择黑大豆更有益于补益。黑大豆营养全面,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有活血、利水、祛风、解毒之功效。能补健牌利湿、除热解毒。也是润大小肠、防治温热病的重要食材之一。

     

    综上所述,所有的食材共奏养五脏,补中益气,祛湿祛热等功效。对于现代人来讲,这是一款养颜、排毒、利五脏,减肥等的养生佳品,适宜大家多种选择。

     

     

    本节养生要点提炼

     

    ① 知道小肠功能失调的危害性。

     

    ② 知道"五谷豆浆”的制作方法、养生功效等。

  •  

    冬至应该算是距离新年最近的一个节气了,所谓「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冬至也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了。

     

    从这一天起,就要开始数九了,很多人已经把这个节气当做了一个正式的节日,同时也把这个节气当做冬季养生的一个重要时间。

     

    原则养生应以御寒保暖、补阳益阴、畅通血脉为主。

     

     

    冬至意味着进入到数九寒冬,天寒地冻的时候,更需要顺应季节变化,调整起居饮食,合理进补,养足精气神。

     

  • 研究表明,五谷杂粮可养五脏。早在古代就有“一谷补一脏”的说法。五谷有小米、大米、小麦、大豆、高粱。其中小米可养脾、大豆可养肾等等。中医认为,五谷不仅可以裹腹,还是五脏食疗养生的好食材。今天咱们就说说小米。

     

    熬个小米粥,谁不会熬?这问题看似简单,但是怎么熬最有营养口感最好是有很大学问的,不信您继续看!

     

    小米是五谷之首,常食能补脾益胃。小米对脾虚体弱的人而言,可谓是进补的上品,可补中益气、延年益寿。

     

     

    小米的营养

     

    中医上说小米味甘、咸、性凉;入肾、脾、胃经;具有健脾和胃、补益虚损,除热,解毒之功效。小米是身体虚弱人的进补上品,脾胃好则人神清气爽!

     

    从营养学方面讲,小米富含维生素B1、B2,含铁、磷,锌等微量元素,能促进食欲,增强免疫力,促进生长发育,特别适合小孩子。

     

    小米通常的食用方法就是熬制小米粥了,小米粥有“代参汤”之美称。所以熬制方法和过程对于小米粥的营养发挥尤其重要。

     

    小米粥的最佳熬制方法:

     

    洗米:想要保留营养,就不能过度搓洗,小米富含维生素B1、B2等,而这些维生素很容易在洗涤时流失。一般快速冲洗两遍即可,第一遍快速洗去杂质,再快速重复一遍即可。

     

    下锅:下锅之前可浸泡,不推荐冷水煮粥,建议开水下锅。下锅后大火煮开,再文火煮30分钟即可。

     

    熬制过程

     

    熬制过程中可进行适当搅动,也可以用高压锅焖制,熬制时不建议太稀薄,当粥呈现酥稠状时,就可以出锅了。

     

    小米虽然淀粉含量高,但是成颗粒状,用量少,容易稀薄。所以水和米的比例要搭配合理。

     

    要想入口鲜滑,可滴几滴食用油,色泽好看,而且口感有提升。上层的米油是小米粥的精华所在,一定不要浪费哈!

     

    推荐小米与下列食材搭配食用:

     

    1、加南瓜,养胃效果增强。

     

    2、加山药或枸杞,胃肾同养,补益明目。

     

    3、加红豆,又兼具有补血利水的功效。

     

     

    其实,小米怎么吃都好,再推荐一个小米八宝饭

     

    材 料:小米260g,红糖80g,植物油30g,豆沙馅按个人喜好,葡萄干适量,坚果仁适量

     

    步 骤:

     

    1、将小米洗净,浸泡一夜。

     

    2、放入蒸锅,加水蒸半熟。

     

    3、把红糖放到米饭头上一块蒸,蒸一会搅拌一下,在蒸一会在拌,直到红糖化完小米熟透。

     

    4、放入植物油拌匀。

     

    5. 把坚果仁放进微波炉叮一分钟,然后加大枣、葡萄干之类自己喜欢的东西放在碗底,放一半的小米,把豆沙搓成圆按扁放在中间,再把另外一半的小米放进碗里压实。

     

    6、做好的小米八宝饭用保鲜膜封好放进冰箱储存,吃的时候丢到蒸锅里蒸一下就可以吃了。

  • 夏暑已过,你是否依旧感到身体疲惫慵懒、水肿不退?之前还安慰自己说,这大概是夏日气候所带来的身体不适反应吧,可现在似乎已经无法自圆其说了。进入秋季后,尽管空气干燥,但早晚的湿度还是很大的,尤其是夏末初秋的时节,再加上一整个夏天囤积体内的湿气,比如饮食贪凉、熬夜、长期窝在空调房等等,所以当你的身体有如下这些症状时,或许不能全怪天气,而是体内湿气所致。

     

     

    一、肢体无力

     

    如果身体中的湿气过重,会影响到体内代谢,使得全身乏力、身体有沉重感。这种感受在晨起后尤为明显,经过一夜的休息,不但不觉得精神有力,反而感到头昏脑涨、身体无力,就说明体内有湿气。

     

    二、身体水肿

     

    湿气过重会影响脾的功能,出现身体的水肿,以腿部、脸部最为明显。由于脾主运化,当它的能力减退时,体内的水液代谢就无法正常排出,在身体中沉积,而腿脚是肢体的末端,所以更容易出现水肿。

     

    三、虚胖

     

    当湿气进入皮下,还会影响皮肤细胞的新陈代谢,从而降低脂肪的燃烧效率,形成肥胖。不过这种胖一般都属于虚胖,就是整个人看起来虽然很壮实,但实际上没什么力气,免疫力也低下,容易生病。

     

     

    那如果真的体内有湿,该怎么办呢?这老话说的好:药补不如食补,如果能在日常饮食中多花点功夫,也是可以起到祛湿消肿的功效的。

     

    下面我们就来介绍几种好吃、好喝的,来帮助大家祛湿消肿吧。

     

    一、玉米须白茅根汤

     

    玉米须味甘性凉,能补虚清热也能止血泄热,还有利水消肿的作用;白茅根来源于和本科植物白茅的根茎,主要功效为凉血止血、清热解毒,在治疗身体水肿、小便不利、黄疸、吐血尿血及咳嗽等常见病里,功效出色。平时可以将玉米须和白茅根一起泡水代茶饮用,治疗下焦湿热,起到利水通淋的功效。

     

    二、蒲公英龙须茶

     

    玉米须(龙须)1克,蒲公英0.4克,玉竹0.3克,玫瑰花0.3克,蒲公英是很好的天然良药,具有清热解毒、消炎、凉血、利尿、利胆、健胃等多种功效。将上述材料碾碎制成茶包,用沸水冲泡,代茶饮用,可起到祛湿排毒,缓解肾炎,调整血糖,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等作用。

     

    三、玉米须煮鸡蛋

     

    玉米须100克,鸡蛋2个,将玉米须和鸡蛋洗净,加水同煮,蛋熟后去壳,再煮一会,吃蛋喝汤,这种食用方法可起到平肝清热、利尿祛湿的功效。

     

    四、苡仁玉米须粥

     

    薏苡仁50克,大米50克,鲜玉米须15克,白茅根15克。先煮白茅根、玉米须,20分钟后去渣,加入薏苡仁、大米熬成粥食用,具有清热除湿,利尿退肿的作用。

     

    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任何饮食都无法替代药物,只能起到辅助作用,如果本身已经患病且有症状,应该遵照医嘱正规治疗,正确服药,以免耽误病情。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