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很多人害怕的「弓形虫」危害有多大?这几件事一定要注意

很多人害怕的「弓形虫」危害有多大?这几件事一定要注意
发表人:京东健康

有一种寄生虫被科学家们称做「地球上最成功的寄生虫」之一,因为它们无处不在、遍布全球,几乎能感染所有的恒温动物,这种寄生虫就是——弓形虫。

 

但不知何时,「弓形虫」突然和养宠物绑定在了一起,比如:

 

和猫一起睡会得弓形虫病。

接触猫屎会感染弓形虫病。

被猫咪舔舐会得弓形虫病……

 

各种奇怪言论争相出现,猫咪作为弓形虫的宿主之一,一度让它成为众矢之的。尤其是家有孕妇的情况下,猫咪的存在更是岌岌可危。

 

那么弓形虫到底是什么妖魔鬼怪,能让闻者畏惧、见者担心?

 

弓形虫危害有多大?

 

弓形虫是一种可专性寄生在人与绝大部分温血动物体内的机会性致病原虫,它广泛寄生在人和动物的有核细胞中。

 

可感染包括人在内的一百四十多种动物,能够引起人兽共患的弓形虫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弓形虫病在夏秋季处于高传染期。

 

在免疫力正常时,弓形虫在身体内多以隐形存在,不会对身体导致实质性危害;一旦免疫力低下,或受到其它病原体侵害,便会急性发作,使原有的隐性感染活化,产生弓形虫肺炎。

 

孕期感染

 

由于孕妇其特殊的生理变化,对弓形虫病的易感性较高,感染后将通过胎盘或产道传播,引起宫内胎儿感染。

 

  • 早期感染:可导致胎儿流产、死胎或畸形。
  • 中期感染:可导致胎儿死胎、早产或胎儿有严重的脑部、眼部疾病。
  • 晚期感染:胎儿发育看似正常,但出生后会逐渐出现弓形虫感染症状,如小头畸形、智力低下等。

 

儿童感染

 

儿童感染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患者可出现脑积水、脑膜脑炎、脑钙化和各种脑畸形。


除此以外,还会出现抽搐、脑神经瘫痪、运动和意识障碍、智力低下等症状。

 

 

由于儿童抵抗力较弱,很容易出现全身性感染,一旦病情难以控制,可导致患者迅速死亡。

 

成人感染

 

正常成年人在感染弓形虫病后大多数症状较轻,或出现类似流感症状;若症状严重,可导致视网膜脉络膜炎,表现为视力突然下降、斜视、看东西有盲点等。

 

除视力障碍外还常伴有全身反应或多器官病损,如淋巴结肿大、心肌炎、意识障碍及肺部感染等情况。

 

这些事可能发生感染弓形虫病

 

弓形虫病对外传染表现为先天性传染和获得性感染两种形式。

 

先天性感染

 

弓形虫通过血液流经胎盘,而使胎儿感染,称为先天性感染,这种感染只发生在母体出现弓形虫症时。

 

据统计孕妇感染者,约有50%的胎儿是先天性感染。

 

获得性感染

 

主要由外界获得而感染,获得途径主要有:

 

1. 饮食传染:食用了被弓形虫感染且未煮熟的动物肉、蛋、奶等食物。

2. 粪便传染:主要通过猫粪中的弓形虫卵囊而感染,猫粪中的卵囊可通过污染的水源或食物感染人。

3. 皮肤破损感染:被感染了弓形虫的猫狗等宠物舔舐黏膜或伤口而感染。

4. 血液传染:人体血液中的弓形虫可通过输血、器官移植感染。

 

家养宠物身上一定有弓形虫?

 

虽然弓形虫可以感染几乎所有的恒温动物,但只有猫和猫科动物才是弓形虫的最终宿主。不过这并不能代表猫天生就携带弓形虫。

 

 

猫只有吃了带有弓形虫的生肉,或是捕食了感染弓形虫的老鼠等其它生物,才会被感染。

 

家养猫平时饮用的食物和水源又都是干净安全的,所以感染的概率是很小的。

 

而被感染的猫只会通过粪便传播,且在24小时后才会出现传染性,只要每天及时清理粪便,感染的风险可以说微乎其微。

 

孕妇如何避免弓形虫感染?

 

在生活中养成卫生好习惯,可以极大地降低弓形虫感染风险:

 

1. 尽量避免食用生肉或未煮熟的肉类。

2. 注意生食、熟食砧板不要混用。

3. 怀孕期间减少与流浪动物接触的机会,尤其是猫科动物。

4. 日常处理园艺或接触土壤、沙子时戴上一次性手套。

5. 勤洗手,做好预防工作,搞好环境及个人卫生,也是降低发病率的重要措施。

 

此外,食用生肉和经常接触流浪猫狗是影响孕妇感染的重要因素。

 

孕产妇是弓形虫感染的高危人群,因此弓形虫血清抗体筛查是孕检重要的环节。

 

 

若感染弓形虫病,需治疗半年后再怀孕,这是防止先天性畸形儿出生的有效措施之一。对明确诊断的孕妇应积极治疗,减少垂体传播风险。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弓形虫病(弓形体病)疾病介绍:
弓形虫是一种专性胞内(不论在宿主体内或体外,都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寄生原虫,它可以感染包括人在内的几乎所有温血动物。急性感染常表现为眼病、脑炎、淋巴结病及心肌炎等;慢性感染还可引发神经系统疾病。若感染发生在免疫力正常的人一般不表现出明显的症状;若感染发生在怀孕期间可能会发生垂直传播(即传染给胎儿),引起流产、死胎、畸胎及幼儿先天性弓形虫病;若感染发生在免疫缺陷性病人(如艾滋病患者),可引起患者死亡。弓形虫病的治疗主要通过抗生素来抑制或杀死弓形虫,一般效果较好[1]。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作者 | 王兴国
    文章首发于 | 营养医师王兴国微博

     

     

    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是一种非常小的寄生虫,小到可以在细胞内寄生。也因为它很小,可以随血液到达全身各个部位,包括大脑、眼底、心脏、肌肉等。

     

    与蛔虫、绦虫、血吸虫等肉眼可见的经典寄生虫不同,弓形虫感染近些年才被重视,最初是发现孕妇感染后危害胎儿。后来的发现就更多了,包括精神疾病、性格变化等。

     

    全球约有20亿人(全球人口1/3)被弓形虫(刚地弓形虫)感染,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的数据显示,全美感染刚地弓形虫的人数超过6000万。

     

    感染弓形虫的危害

     

    1.免疫力正常的普通人感染弓形虫之后,这种寄生虫隐藏在大脑和肌肉的细胞中,通常不会产生症状。弓形虫也不能由一个人传染给另外一个人。

     

    2. 孕妇感染弓形虫后,通过胎盘可能感染胎儿,感染胎儿后,轻则引起胎儿的畸形、早产,重则引起胎儿死亡、流产。弓形虫是导致胎儿宫内出生缺陷的主要原因之一。注意,孕妇在孕期初次感染弓形虫会伤害胎儿(而且概率较大),但如果怀孕之前已经感染上弓形虫就没事儿。

     

    3. 弓形虫也可以感染其他动物,研究发现,感染弓形虫的鼠类行为出现了变化(神经系统或有异常),它们变得不怕猫,更容易被猫吃掉,并趁机把弓形虫传给猫。

     

    4.弓形虫感染与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风险增加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已经有很多,但目前还只是发现“弓形虫感染”与“精神分裂症”有相关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而且机制不尚不明确,据分析是弓形虫可能影响人的大脑功能。弓形虫会在人类神经元内形成囊肿。

     

    《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期刊2019年1月发表了第一项研究,招募了超8万丹麦献血者,患有精神分裂症的人数很少,只有151人。接触弓形虫的人群发生精神分裂症的几率增加了47%。其中有28例精神分裂症是在弓形虫感染检测有呈阳性结果之后才首次确诊的。结果显示,感染弓形虫的人发生精神类疾病的风险可能高2.5倍。当然,因为精神分裂症的总体发生率很低,所以弓形虫感染只略微增加了几率——从1%增加至2-3%(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病毒学家Robert Yolken)[1]。

     

    5. 弓形虫感染与车祸、神经质、药物滥用和自杀的风险增加有关。也只是关联性,而不是因果关系。这里有一个研究,女性感染弓形虫也可以增加自杀几率[2]。

     

    人类弓形虫感染不能只谈危害,可能还有益处,因为弓形虫感染会让人更有勇气和愿意冒险。甚至有研究者称,这可能是促使人类进化的动力之一(有一种人类进化假说就是奇生虫推动进化,因为本篇是医学科普,此处从略)。有研究发现,弓形虫感染还与“在商业行为中更愿意采取冒险做法”有关。研究者称,弓形虫感染影响大脑中与快感有关的多巴胺水平[3]。

     

     

    感染弓形虫的途径


    1.猫是弓形虫的终末宿主,数据显示,美国约40%的猫感染有弓形虫,大多数没有出现明显症状。弓形虫也可以感染狗、羊等其他动物,但它只在猫(猫科动物)体内进行繁殖,并伴随猫屎排出囊合子(oocysts)得以延续。一旦弓形虫的囊合子进入土壤和水中时,能够存活一年或更长时间。因此,猫屎是重要的感染源。猫屎通过手—口直接感染人,或猫屎污染蔬菜、水果、肉类、土壤等间接感染人。

     

    2.被感染的猫肉(如果吃的话)以及其他受到感染的肉类,如猪肉、牛肉、羊肉、马肉、狗肉等,如果在食用之前没有经过彻底加热煮熟,那就会成为弓形虫感染源。直接食用生的或半生不熟的肉类可以直接感染弓形虫,烹调时生熟不分(生肉污染了其他直接入口的食物)可以间接感染弓形虫。研究表明,常见动物感染弓形虫的几率是比较高的,比如羊群中弓形虫的感染率大概是61.4%。

     

    弓形虫感染的预防

     

    1.目前没有疫苗,猫用或人用疫苗都没有。

     

    2.避免猫被弓形虫感染。应喂熟食和成品猫粮,不喂猫生肉(更不能生吃老鼠和鸟类),定期给猫洗澡,让兽医对猫进行体检,室内圈养。

     

    3.避免被猫感染。铲除粪便要戴手套,接触猫后及时洗手,不与猫有亲昵行为。每天及时清理猫砂和猫粪特别重要,因为弓形虫的囊合子隋粪便排入猫砂里,必须继续发育2~5天才具有传染性。实际上,接触狗等其他宠物也要认真洗手,因为它们都有可能被感染。

     

    4.不要吃生肉,或未彻底煮熟的肉类。吃火锅、牛排、刺身、鱼生等要格外注意。

     

    5. 处理肉类的案板、刀具和用具要生熟分开,认真冲洗,以避免交叉污染。

     

    6.生食蔬菜或水果时之前,要彻底清洗,因为它们也有可能被猫屎直接或间接污染。

     

     

    关于弓形虫检查

     

    1.不推荐普通孕妇筛查弓形虫,因为没有很成熟的筛查方法,即使发现感染阳性也不能确诊孕妇何时感染,胎儿是否受累,以及要不要采取措施(比如终止妊娠),但建议“孕期有针对性的筛查”【中华医学会《孕前和孕期保健指南(2018)》】

     

    “孕期有针对性的筛查”大致是指以下情况:有不良妊娠史(比如流产史),免疫功能低下,家中养猫,室内有老鼠,喜食生肉或半熟肉类,生食蔬菜等。

     

    2. 建议备孕时(孕前)筛查弓形虫。中华医学会《孕前和孕期保健指南(2018)》把弓形虫筛查作为备查项目(不是必查项目)。孕前备查项目TORCH筛查中,第一个“T”就是指弓形虫(刚地弓形虫)。

     

    弓形虫感染的治疗


    对于弓形虫筛查血清学阴性(这个非常重要)的妇女,在孕20~26周时,查看她们是否具有急性感染。对于孕周在24周以下的急性感染妇女,建议行治疗性流产或治疗。 常用方法是同时服用乙胺嘧啶和复方磺胺甲基异噁唑。关于治疗和用药务必遵医嘱,此处内容不一定准确,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889159118306998?via%3Dihub
    [2]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2/07/120702210105.htm
    [3]https://amp.usatoday.com/amp/836380002
  • 怀孕 8 个月属于孕晚期,感染弓形虫需要进一步检查,如果有胎儿宫内感染,可遵医嘱用药治疗,比如乙酰螺旋霉素、乙胺嘧啶等。

    怀孕晚期感染弓形虫胎儿宫内感染的概率较高,对胎儿生长发育造成一定的影响,比如可能会导致发育迟缓、停滞,甚至有可能会导致流产以及死胎。受弓形虫感染的胎儿出生后还可出现黄疸、贫血以及颅内钙化、脑积水等神经系统症状。

    在怀孕晚期感染弓形虫后要引起重视,需要及时到医院做相关检查,比如病原学检查以及血清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评估宫内胎儿情况,明确是否有宫内感染,及时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案。一般孕晚期感染弓形虫可遵医嘱使用乙酰螺旋霉素或乙胺嘧啶等药物治疗,同时需要严格监控胎儿情况,以免胎儿因为弓形虫感染出现异常。

    平时要注意饮食卫生,肉类食物要彻底做熟后才吃,也要远离宠物。用药一定要严格遵医嘱,切勿擅自服用。

  •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体内的白细胞计数通常在 4500~11000 个/微升之间。当超过正常范围时,可能意味着存在某种炎症、感染、疾病或其他问题。具体的危险水平因个体情况而异,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进行评估。

    通常可分为轻度增高、中度增高、严重增高。

    • 轻度增高:白细胞计数略高于正常范围,通常不会造成太大的担忧,可能是因为轻微的炎症或感染。
    • 中度增高:白细胞计数中度超过正常范围,可能提示存在中度感染、炎症或其他疾病。在这种情况下,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评估。
    • 严重增高:白细胞计数显著超过正常范围,可能提示存在严重感染、炎症、骨髓问题或其他严重疾病。这种情况可能需要紧急的医疗干预和进一步的诊断。

    白细胞计数的正常范围可能会因年龄、性别和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需要注意的是,白细胞计数的高低并不是唯一的指标,医生通常会综合考虑其他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来确定疾病的程度和危险性。

  • 认识铜绿假单胞菌

    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机会性病原菌,也是难治性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致病菌之一。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可在人体皮肤表面分离到,还可污染医疗器械甚至消毒液,具有易定植、易变异和多耐药的特点。该菌是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尤其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在机体免疫力低的时候,感染可发生于机体各部位,导致肺炎、中耳炎、角膜炎、尿道炎、胃肠炎、心内膜炎和脓胸等。感染后多数病人预后良好,若继发败血症、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病死率较高。

    铜绿假单胞菌是怎么传播致病的?

    • 接触传播: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当机体接触到被污染的土壤、空气、水源、物体或暴露于医院环境时,便会接触到铜绿假单胞菌。
    • 条件致病:铜绿假单胞菌是人体正常菌群之一,在正常人皮肤(如腋下、会阴部和耳道内)、呼吸道和肠道均存在。其存在的重要条件是潮湿的环境。当机体由于多种原因免疫力低下时,铜绿假单胞菌可突破免疫屏障,实现局部侵入、大量繁殖,进而导致感染。

    如何预防?

    1 、预防院内感染:

    • 减少抗生素的滥用。
    • 医务人员、患者及陪护人员应严格进行手卫生,正确选择和穿脱个人防护用品。
    • 对感染者实施接触隔离,进行环境表面消毒、侵入性手术器械和留置装置消毒。
    • 尽可能避免或限制和缩短使用侵入性手术和留置装置,如使用中心静脉导管、气管内导管。
    • 尽量缩短住院时间。

    2 、接种疫苗:

    针对铜绿假单胞菌,目前已研制出多种疫苗,易感者可去医疗机构咨询和接种。

    3 、一般措施: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手段,主要措施包括:

    • 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
    • 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
    • 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提高自身免疫力,定期锻炼,保证充足睡眠,戒烟,保持健康饮食。
    • 防范烫伤、开放性外伤等意外伤害。

    常见症状?

    铜绿假单胞菌肺炎表现为寒战、发热、咳嗽、胸痛、呼吸困难、发绀、咳大量绿色脓痰、咳血等。血流感染者可有高热,常伴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或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皮肤感染可出现坏疽、铜绿假单胞菌毛囊炎、皮下结节、皮下脓肿等症状。中枢系统感染还可出现颈项强直、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

    哪些人容易感染?

    易感者有糖尿病和恶性肿瘤等基础疾病、长期抗生素应用者、长期卧床、免疫功能障碍者、机械通气或人工气道的住院患者、年老体弱者、婴幼儿等,也见于烧伤或创伤病人、外科手术病人等。

    感染后的发病过程?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后的发病过程通常无潜伏期及前兆表现,发病可急可慢,有的患者可呈隐匿发病,这取决于感染途径及基础疾病状况。血液感染者起病较急,可迅速出现高热寒战,重症患者较快出现呼吸衰竭和休克,并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死亡。

    防范措施

    出现发热、咳嗽、黄绿色脓痰、尿路感染,以及存在皮肤、软组织、骨关节感染等情况,应及时就诊或告知医生(住院期间)。当出现呼吸困难、昏迷、面色苍白、皮肤苍白、心率加快、抽搐、惊厥、意识障碍等症状,应立即至急诊科就诊或拨打120。

    以抗感染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为主。目前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效的抗生素主要有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及氟喹诺酮类等,可根据药敏试验进行选择,必要时联合应用。积极引流痰液,保证通气。给予充分的营养支持,改善免疫功能。

    日常应该多休息,不去人群聚集区域,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勤洗手,保持良好个人和环境卫生,清淡饮食,多饮水,勤开窗通风。

     

    注意:该部分只是作为科普,具体应以临床医生建议为准,不主张自行用药。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感染学组. 中国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诊治专家共识(2022年版)[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2,45(08):739-752.DOI:10.3760/cma.j.cn112147-20220407-00290

    [2] 李凡,徐志凯. 医学微生物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3] 李伟,王敬,耿凤珍,曹丽军,苏维.医院肺炎克雷伯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在ICU及非ICU中的耐药性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3(8):0058-0060

  • 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是一组单链RNA病毒,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可以感染人和动物,并具有传染性,冠状病毒可分为a、β、γ、δ四群,在能感染人类的α和β群中,目前已知有七种冠状病毒会对人类致病,包括HCoV-229E、HCoV-NL63、HCoV-OC43、HCoV-HKU1、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和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

     

    冠状病毒是怎么传播致病的?


    传染源主要是冠状病毒感染者,在潜伏期即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包括: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经气溶胶传播(尤其是新型冠状病毒);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也可造成感染。

     

    如何预防感染冠状病毒?


    1、疫苗接种:目前已有多款安全有效的疫苗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针对其他冠状病毒的疫苗仍在研究当中。

     

    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可以减少新冠病毒感染和发病,是降低重症和死亡发生率的有效手段,符合接种条件者均应接种。符合加强免疫条件的接种对象,应及时进行加强免疫接种。

     

    2、一般预防措施: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均衡营养、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提高健康素养,养成勤洗手;做好个人防护,外出戴口罩;施行公筷制等生活方式,打喷嚏或咳嗽时应掩住口鼻;保持室内通风良好。

     

    感染冠状病毒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常见的人冠状病毒(包括229E、NL63、OC43和HKU1型),通常会引起轻度或中度的上呼吸道疾病,如感冒。症状主要包括流鼻涕、头痛、咳嗽、咽喉痛、发热等,有时会引起肺炎或支气管炎等下呼吸道疾病,心肺疾病患者、免疫力低下人群、婴儿和老年人中较为常见。

     

    MERS-CoV、SARS-CoV和SARS-CoV-2常引起较为严重症状。

     

    MERS症状通常包括发热、咳嗽和呼吸急促,甚至发展为肺炎,病死率约为34.4%。

     

    SARS症状通常包括发热、畏寒和身体疼痛,甚至发展为肺炎,病死率约为9.6%。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体后,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以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等为开始症状,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肉疼痛和腹泻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出现表现为呼吸急促、憋喘等症状,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危重病人可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进而危及生命。

     

    哪些人容易感染冠状病毒?


    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或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可获得一定时期的免疫力。

     

    免疫力低下者(如糖尿病、癌症患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患者、长期服用免疫抑制药物人群等)、儿童、老年人、与患者或病毒携带者曾共处于密闭空间或密切接触的人群等更容易被传染。

     

    病情危重者多见于老年人、有慢性基础疾病者、晚期妊娠、围产期女性、重度吸烟者等。

     

    感染后的发病过程? 


    潜伏期:冠状病毒感染后,潜伏期一般为1-14天,多为2-4天。

     

    疾病进展及预后:冠状病毒感染为自限性疾病,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绝大多数患者为轻型,热程多不超过3天,少数病人病情危重。

     

    冠状病毒存在二次感染或多次感染的可能。

     

    部分患者可能存在冠状病毒感染后遗症,包括乏力或疲倦、思维障碍或不能集中精力、呼吸急促或困难、头痛、头晕、心跳加速、胸口疼痛、咳嗽、关节或肌肉疼痛、抑郁或焦虑、发热、嗅觉或味觉丧失等。这些症状可以持续数周、数月甚至更长时间。

     

    防范措施


    在加强自我防护的同时,注意自我健康监测。尤其是儿童、孕产妇和老年人,需家属协助、配合症状监测和就诊。做好个人防护,不去人群聚集区域,勤洗手,保持良好个人和环境卫生,适当运动,充足休息,增强体质。

     

    出现不明原因发热、咳嗽、无力、肌肉酸痛、鼻塞、流涕、咽干、咽痛、腹泻、呕吐等症状,且怀疑与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有接触史,建议及时咨询医生或就诊。

     

    出现呼吸困难、昏迷、面色苍白、皮肤苍白、心率加快、抽搐、惊厥、意识障碍等症状,应立即至急诊科就诊或拨打120。

     

    除新型冠状病毒外,尚没有严格证明有效的抗冠状病毒药物,治疗原则主要为对症治疗和防止向重症进展。对于新冠病毒感染,可在确诊后尽早给予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阿兹夫定片、莫诺拉韦胶囊或单克隆抗体等进行抗病毒治疗。

     

    注意:以上用药和治疗为科普内容,用药请遵医嘱,避免自行用药。

     

    参考文献:
    [1] 李兰娟,任红. 传染病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 李凡,徐志凯. 医学微生物学 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3] 宋枚芳,申川,魏梦平,等. 高致病性冠状病毒及其疫苗的研究进展[J]. 中华传染病杂志.2022.40(01):51-56.DOI:10.3760/cma.j.cn311365-20210308-00085.
    [4] 蒋荣猛,谢正德,姜毅,等. 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断、治疗和预防专家共识(第五版)[J].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3.38(01):20-30. DOI:10.3760/cma.j.cn101070-20230114-00036.
    [5] 齐海梅,王建业,中华预防医学会老年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等. 中国老年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居家管理指导意见(2023)[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3,42(04):386-392. DOI:10.3760/cma.j.issn.0254-9026.2023.04.002.
  • 脚趾甲翻了是现实生活很常见的一种情况,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患者不要慌,要静下心来,想想该怎么办,当脚趾甲盖由于踢或灰指甲等创伤因素而半翻时,我们通常需要采取以下步骤来避免脚趾甲的感染和炎症,接下来我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

    一、脚趾甲翻了怎么处理

    1、检查指甲,脚趾甲翻了,首先我们要检查脚趾甲创面有无化脓黄水感染现象、有无渗血流血现象、脚趾甲外翻程度如何,底下有无长出新的指甲层等,然后再做对症处理措施。

    2、消毒涂药,如脚趾甲翻了,仅仅是少量渗血、轻微疼痛的,通常只需用医用棉签蘸取碘伏涂抹甲周,进行初步的消毒即可,无需包扎。若是底下已经长出新的指甲的,则更是好的现象,等这翻了的脚趾甲完全脱落就算好了。

    3、就医处理,如脚趾甲翻了,出血量大,伴有黄水、脓状物体的,说明已经受到病菌感染,此时要及时就医,局部清创,涂抹药物(如云南白药)治疗,之后坚持口服消炎药和外用药物促进康复,避免拖延病情,引发脚趾溃烂,可能需要拔甲。

    二、日常护理

    1、保持干燥脚趾甲掉落了,需保持甲部干燥,避免沾水,影响康复,在泡脚或洗澡时,都需注意抬高患甲处,可局部用毛巾沾温水清洗,另外游泳、泡温泉、足浴等娱乐活动都要避免参加。

    2、按时消毒备好碘伏、医用棉签,每日按时消毒3—4次,避免发炎感染,若发现有脚趾甲有脏物或毛屑残留在剩下的指甲中,不要直接用手弄掉,可用棉签轻轻拨弄。

    三、避免再次受伤脚趾甲已经脱落一半了,此时就要好好养护,不要穿紧头的鞋子,穿宽松舒适有鞋头的拖鞋保护好脚趾,夜晚出行时,注意看路,避免再次碰伤、撞伤脚趾等。

    以上几点就是处理的方法,为了让脚趾甲尽快恢复,患者应该多吃有助于指甲生长的食物,如富含钙和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牛奶、鸡肉、牛肉、鱼虾、豆腐、酸奶等。如果自己都处理不了的话,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以免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 近期,全国多家医院门急诊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长。患者中儿童居多,除了肺炎支原体感染之外,其他引起呼吸道感染症状的疾病也有增多趋势。

     

    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介绍,国庆节过后,其所在医院就诊患者呼吸道病原微生物核酸检测结果显示,核酸检测阳性率最高为肺炎支原体(34.33%),其次是甲型流感病毒(12.17%)和乙型流感病毒(5.79%),呼吸道腺病毒(2.76%),呼吸道合胞病毒(2.03%)。他提醒,腺病毒和肺炎链球菌等可以与支原体混合感染,且患儿年龄越小,混合感染的风险越大。如果合并支原体感染,患儿的症状将会加重,家长应提高警惕。

     

    除了肺炎支原体、新冠病毒之外,近期还要注意哪些传染性疾病?如何预防?

     

    流感病毒

     

    支原体和甲乙流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这导致许多人容易混淆。甲乙流是由病毒所致,而支原体既不是细菌、也不属于病毒,属于微生物的一种,两者用药完全不同,学会分辨很重要。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主任蒋春明介绍,两者感染症状还是有些差异的,其中甲乙流最主要的症状是高热、咽痛、鼻塞、流体外,还有全身酸痛不适与头痛;而肺炎支原体感染更为狡猾,患上支原体肺炎不一定出现发热症状,有些孩子可能只是低热甚至不发热,血常规和CRP也基本正常,容易漏诊,但肺炎支原体感染往往咳嗽较为严重,甚至会出现喘息。

     

    如何预防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呼吸道合胞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世界范围内引起5岁以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最重要的病毒病原。呼吸道合胞病毒是一种RNA病毒,优势病毒株每年变异,易反复感染。它的传染性极强,主要通过咳嗽和飞沫及密切接触(如抚摸、亲吻感染者)传播,可以在被污染的桌面、玩具等体外存活好几个小时。

     

    大多数健康的孩子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后,轻症及感染早期症状类似于普通感冒,会出现鼻塞、咳嗽、打喷嚏、流涕、低烧等症状。随着病情发展,严重者会出现呼吸困难或呼吸急促、喘息、烦躁不安、食欲减退等,甚至并发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

     

    如何预防

    所有年龄段的人都对它易感,无法通过疫苗预防。该病毒季节性流行,在我国北方,主要会在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流行(多在1、2月高发)。病毒潜伏期一般为2-8天,通常感染病毒4-6天后出现症状。该病毒具有自限性,对于免疫功能发育正常的孩子,出现轻症感染可以做好家庭护理。

     

    鼻病毒感染

     

    鼻病毒是人类病毒中血清型最多的病毒,目前已经鉴定出超过120种。鼻病毒是引起普通感冒的主要病原体,将近半数的急性呼吸道疾病感染是由鼻病毒感染引起。

     

    鼻病毒人群普遍易感,好发于儿童。潜伏期为12小时至5天,一般为48小时。该病可经直接接触和飞沫传播,也可经鼻、喉分泌物污染的手和物品间接传播。

     

    鼻病毒通常寄居于上呼吸道,对成人主要引起普通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对婴幼儿和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除上呼吸道感染外,还能引起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临床常表现为流涕、喷嚏、咽部不适、鼻塞、咳嗽、咽痛、声音嘶哑、体温不增高或略微增高,容易引起的并发症有鼻窦炎和中耳炎。可与儿童肠道病毒、肺炎支原体等混合流行感染。

     

    如何预防

    鼻病毒引起的普通上呼吸道感染,为自限性过程,无需特殊处理,以多休息、合理饮食、居住环境通风、加强手卫生和防止交叉感染等标准防护即可,病程1周左右可痊愈。

     

    鼻病毒感染后可在鼻粘膜局部产生保护性抗体,对同一血清型毒株具有免疫力,但持续时间往往较短,不能形成持久保护,故同年可反复感染,但由于期粘膜免疫训练机制,后续感染会趋于轻微。迄今,仍无有效的疫苗预防鼻病毒感染。

     

    腺病毒感染

     

    腺病毒感染主要在冬春季流行,容易在幼儿园、学校中暴发流行。一般来说,腺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眼分泌物,经呼吸道或接触传播;肠道感染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

     

    腺病毒呼吸道感染的典型症状是咳嗽、鼻塞和咽炎,同时伴有发热、寒战、头痛和肌肉酸痛等,临床上可能还会出现咽喉炎、咽结膜热、肺炎等表现。另有部分型腺病毒可引起婴儿和学龄前儿童胃肠炎,导致腹痛、腹泻,甚至肠套叠。

     

    如何预防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传染科副主任医师李侗曾表示,腺病毒感染一般属于自限性疾病,免疫力正常的人群病程在7天左右可以自愈,可以不要用药治疗,平时注意休息,多喝水。但一些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或者腺病毒感染症状严重,则需要遵医嘱,使用抗病毒的药物来治疗。

     

    腺病毒感染后可获得该血清型保护性中和抗体,从而获得对该血清型的持久性免疫保护。

     

    肺炎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是一种能够长期黏附定植于人类上呼吸道表面而不引起任何临床症状的细菌,它是引起侵袭性疾病(脑膜炎、菌血症/败血症、伴有菌血症的肺炎等)和非侵袭性疾病(肺炎、中耳炎和鼻窦炎)的主要病原体,常见肺炎中50%以上是由肺炎球菌引起。

     

     

    婴幼儿和中老年人,特别是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由于自身免疫力相对较差,极易被肺炎球菌“盯上”。慢性肝炎、慢性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和免疫功能低下人群也是易感染人群。

     

    如何预防

    接种肺炎球菌疫苗是预防肺炎球菌性疾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目前,已上市的肺炎球菌疫苗有23价和13价肺炎疫苗(分别指疫苗所覆盖的肺炎球菌血清型的数量)。23价肺炎疫苗用于2岁以上感染肺炎球菌、患肺炎球菌性疾病风险增加的人群,基础免疫为1针。13价肺炎疫苗的接种对象为6周龄至5周岁(6岁前)的儿童,可预防由13种肺炎球菌血清型导致的肺炎球菌性疾病,特别是侵袭性肺炎球菌性疾病。截至目前,这两类肺炎球菌疫苗在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属于非免疫规划疫苗。

     

    在秋冬季节,孩子们更容易受到多种病毒、细菌的感染,这些病毒可能会引起多种不同的疾病症状,如发热、咳嗽、流鼻涕等,一些病症看似相同,但病因、治疗方法却大相径庭。然而,有些家长常常会在家中自行诊断孩子的病情,并尝试自行使用药物来处理这些症状。这样做不仅可能导致误诊和不当治疗,而且还可能使病情更加恶化,特别是当孩子出现合并感染的时候,更容易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建议家长们应及时带孩子去看医生,并遵循医嘱进行治疗。专业医生可以根据孩子的具体病情给出最适合他们的治疗方案,并密切监测孩子的病情变化。

     

    再次强调!

    戴口罩!

  • 随着夏入七八月、进入三伏节,天气是越来越热了。家有小孩的家长朋友们会发现,孩子身上开始出“疹子”,密密麻麻的一小片。

     

    疹子又红又痒,孩子忍不住抓,一抓就破皮,搞得孩子更加痛苦。这时候家长朋友们可是心急的不得了,但又分不清这是痱子还是湿疹。急的干跳脚……

     

    相信这一幕经常发生在很多家长朋友们的身边,天一热孩子身上就开始冒“疹子”,越痒越抓,越抓越痒,最后弄得孩子身上到处都被挠破了皮,然而分不清这到底是痱子还是湿疹,想要治疗还真是无从下手。

     

     

    今天,Dr.京就来聊一聊小孩子身上的痱子和湿疹有什么区别。

     

    俗话说,知彼知己方能百战不殆,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湿疹和痱子是怎么产生的。


     
    痱子和湿疹为何产生?

     

    痱子

     

    在炎热、潮湿的环境里,空气湿度大、水汽接近饱和,皮肤表面的汗液难以挥发,更多的汗液也只能留存于汗腺周围无法分泌至体表,导致汗腺堵塞。

     

    长期以往,汗液将会向周围组织中渗透,进入表皮层及真皮层,导致皮肤浸渍在盐性液体中,长期受到刺激后产生丘疹、疱疹和小水疱,并有瘙痒、刺痛感,这就是痱子


    如果挠破表面后,容易合并细菌感染,会加重炎症反应 [1]

     

     

    湿疹

     

    湿疹的病因就比较复杂了,湿疹常是多种原因造成的综合结果

     

    例如:精神紧张、失眠、过度疲劳、情绪变化、免疫力低下、内分泌失调等身体内部原因;以及生活环境、气候剧烈变化、饮食不当、外界刺激(日光、寒冷、炎热、热水烫洗、动物毛发)等外部原因,均可诱发皮肤炎症而出现刺痒、疼痛的丘疹、疱疹,这就是湿疹。

     

    如果说痱子是汗腺堵塞导致皮肤出了问题,那么湿疹就是皮肤的屏障功能在内外原因刺激下受损而出现的皮肤炎症 [2]

     

     

    看来痱子和湿疹的发生机制完全不同,我们又应该如何区分痱子和湿疹呢?

     

    痱子和湿疹怎么分?

     

    区分痱子和湿疹,我们可以遵循“四个看”的原则


    看形态

     

    由于发生机制不同,皮肤炎症的形态表现也不同,因此家长朋友们可以通过看皮疹的形态来区分痱子和湿疹。

     

    前文说到,痱子是由于汗腺堵塞、汗液无法排出而形成的,因此痱子的形态为一个个颗粒分明的水疱,形态较小。

     

    而湿疹的形态,往往都是一片片的粟粒状水疱,形态较大,有时还会出现点状、片状糜烂创口,甚至出现渗液、结痂。

     

     

    看部位

     

    家长朋友们还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皮疹出现的部位来判断到底是痱子还是湿疹。

     

    由于汗腺堵塞、汗液积聚导致痱子“丛生”,因此容易长痱子的地方自然就是闷热环境中容易出汗的地方:头部、脖颈、后背、双侧腋窝、腹股沟等地方。

     

    湿疹导致的皮疹位置就不固定了,一般来说我们身上所有皮肤部位都可能出现,不过一般也多集中发在脸部、头顶、四肢等部位。

     

     

    看过程

     

    家长朋友们也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皮疹发病的变化和演变过程来判断是痱子还是湿疹。

     

    痱子起疹后,如果及时发现,注意透气、降温、减少出汗,即便不用什么药物,皮疹也很容易在短期内消退。

     

    湿疹一般持续时间比较长,并且消退后还容易反复再发,因此如果不进行处理,湿疹的皮疹很容易越来越严重。

     

    看症状

     

    家长朋友们还可以看孩子的症状表现。如果是痱子,一般只会有轻微的瘙痒和疼痛,症状并不严重。而湿疹则非常容易出现剧烈瘙痒、刺痛,导致孩子控制不住地去抓挠,因此容易导致皮肤破皮。

     

     

    痱子和湿疹如何治?

     

    当我们能够区分痱子和湿疹后,再遇到这种情况时该怎么应对呢?


    痱子

     

    一般治疗:保持皮肤干燥、凉爽、通风,尽量穿着宽松透气的纯棉衣物,避免刺激皮肤;

     

    外用药物:可以对起痱子的皮肤局部清洁后,使用痱子粉、爽身粉、炉甘石洗剂或中成药物洗剂来抑制皮疹发生,情况严重者也可以表面涂抹激素类乳膏,减轻瘙痒和炎症 [3]

     

    湿疹

     

    一般治疗:这里同痱子的一般治疗一样,保持干燥、清爽通风、棉质衣服减轻刺激。

     

    同时,还要尽量找到诱发湿疹出现的内因外患,及时调整精神状态、情绪以及全身免疫、内分泌性疾病,并且避免可疑外界刺激,从根源上解决湿疹。

     

    外用药物:外用药物是治疗湿疹的主要方法。

     

    针对湿疹的皮疹,可选择治疗浓度的硼酸、高锰酸钾溶液、炉甘石、氧化锌溶液进行冲洗、湿敷;

    对于严重湿疹的大片急性皮疹,可外用激素类乳膏控制炎症;对于皮疹合并感染、流脓者,可以加用抗生素乳膏,控制感染;

    如果出现全身大面积重度湿疹时,则需要口服抗组胺类药物进行控制了。不过,这种情况还是需要尽快到正规医疗机构在医师指导下进行治疗。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痱子还是湿疹,尽量不要用力去挠,抓挠只会刺激局部皮肤加剧皮疹情况,同时挠破的皮肤也容易合并感染,一定要注意哦。

     

    若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儿童皮肤问题的健康建议,欢迎进入京东健康在线问诊,咨询专业的医生,快速了解详细的建议。Dr.京希望大家明确区分痱子和湿疹,正确应对不同情况,让宝宝远离小红包!

     

    参考资料:
    [1] 孙清廉.痱子的防治[J].家庭中医药,2020,27(07):39-40.
    [2] 刘苏青,徐金华.老年湿疹的诊疗新进展[J].老年医学与保健,2021,27(03):455-
    [3] 苦参白芷外洗治小儿痱子[J].湖南中医杂志,2020,36(09):66.
    [4] 李娜.中西药合用治疗慢性湿疹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21,37(06):957-959.
  • 作者 | 黄圆媛
    文章首发于 | 黄圆媛医师

     

    活性益生菌一般7~12天才开始在肠道内发挥作用,人体细胞新陈代谢周期90~120天,这也是菌株定植在体内菌群逐渐平衡的周期,所以一般建议,服用益生菌需要持续3~4个月,切勿断断续续,吃吃停停。


    有的父母担心“服用益生菌会不会产生依赖”,答案是不会。

     

    曾听到过一种说法:“吃进去的食物经过肠道消化、分解和发酵可以产生益生菌,如果人体长期使用人工合成的益生菌产品,会导致肠道功能逐步丧失自身繁殖有益菌的能力,久而久之人体肠道便会有依赖性,而人体一旦对益生菌产生依赖,终生都将依靠使用益生菌产品来维持生命的健康状态。”

     

    乍听之下,感觉似乎很有道理,但仔细一推敲就会发现这个观点根本站不住脚。

     

    首先,人体内的微生物,本来就是从外界获取而并非人体自己产生的。

     

    胎儿时期肠道是几乎无菌的,出生后随着母乳、辅食等食物的摄入,开始不断有微生物定植,因此说“人体丧失自身繁殖益生菌的能力”的说法就是错误的。

     

    再来看,定植在人肠道内的益生菌,会不会因为不断补充益生菌而丧失自我繁殖的功能?

     

    这也不会,因为自我繁殖是益生菌作为一种生物的本能,与人体是否补充益生菌完全不相干。

     

     

    那为什么我们需要长期补充益生菌?

     

    如果孩子能避免接触过敏原、呼吸道消化道保持健康、肠道菌相有良好的构成,那么是不需要额外持续补充益生菌的,但现实情况中往往没办法做到。

     

    饮食结构有问题,经常出现腹泻、腹胀、嗳气、肠道中坏菌多好菌少,那么就只能通过“外援”益生菌来调整菌相。

     

    在“健康”这件事是非常公平的,平时不愿多花心思注意,生病时就得多花钱买单。

     

     

    家长们在选择益生菌时除了要注意菌种、菌种含量,还要看菌株编号,菌株编号就像人的身份证一样,有编号的益生菌,意味着做过大量的筛选和研究,经过测序的微生物基因序列信息和固定的遗传性状,相反,没有编号的菌株,功能和作用就不明确,所以并不是所有的益生菌都有这个作用。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益生菌的数量和活性,不过比起数量,益生菌的活性和有多少活菌能够定植在肠道,才是真正决定结果的关键,因为益生菌在到达肠胃之前要经过胃酸,如果益生菌无法成功通过肠胃分泌的胃酸胆盐消化酶,那么孩子吃下去的不过是糖粉/糖水而已。

     

    所以家长们在选择益生菌时们要注意,其菌株需要能耐受恶劣的消化道环境,生产过程中还需要多层包埋技术处理,才能够最大限度保护益生菌能够定植肠道中。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我宝宝老是哭闹是缺钙吗?她牙齿长得好慢,是不是缺钙呀?睡觉老是扭来扭去的是不是要补钙呢?

     

    从医多年来,总有妈妈会有这样的焦虑:我宝宝老是哭闹是缺钙吗?她牙齿长得好慢,是不是缺钙呀?睡觉老是扭来扭去的是不是要补钙呢?医生,他晚上睡觉磨牙呢!……诸如此类的问题层出不穷,主要的原因还是家长对宝宝生长发育过程中一些医学知识的缺失。今天我就给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宝宝是否缺钙的知识。

     

     

    作为家长,你是不是很困惑自己宝宝明明饮食都很正常,也没有感冒。可他小脑袋总是喜欢左右扭来扭去,一会转左边一会转右边,不管抱着还是睡觉,都要不停的转动,后脑勺也没有湿疹,难道他是多动症吗,还是怎么了呢?

     

     

    其实呢,这些情况就首先要考虑宝宝是否有缺钙的症状。因为缺钙的小朋友神经肌肉兴奋度会偏高,就会导致宝宝睡觉的时候会有不太安稳的情况发生。建议家属给宝宝补充钙片、维生素AD也就是鱼肝油。平时要常到户外活动,多做户外运动,晒晒太阳,促进钙质的吸收。另外,宝宝缺钙在日常饮食中,也要给宝宝调节膳食,建议家长尽可能的多给孩子摄入含钙的食物,比如牛奶、瘦肉、海带、蛋类都是含有相对丰富钙质的食物。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缺钙比较严重了,就是孩子晚上不仅总是哭闹踢被子,还会不停的说自己的胳膊腿痛!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这很有可能是因为宝宝缺钙造成的,因为缺钙严重的话,会导致小朋友佝偻病的。

     

    所以,如果宝宝缺钙比较厉害的情况,建议家长可以给宝宝补液体钙。同时一定要保证每日奶量充足。建议,有太阳的时候就要抓紧时间晒,每天晒太阳约1小时。不过如果孩子生长环境阴天比较多,或者没有晒太阳的条件,那么就有很大可能是宝宝维生素D缺乏钙质吸收差而引起的缺钙。这种时候,建议给宝宝维生素D补充,一天可以补充800单位,连续补充一个月,这个量也是在安全范围内,不用担心过量。然后家长观察看看。

     

     

    如果一段时间宝宝缺钙症状(比如睡眠状况、磨牙等)有所改善,则一个月后维生素D的服用量降为预防量400-500单位一天,至少补充至两岁,也可以补充至青春期。如果症状还没有改善的话,一定要遵医嘱,由门诊的医生给宝宝看过以后补充维生素d就可以了。

     

     

    另外,由于缺钙引起的一些症状如何改善呢。最常见的就是宝宝睡眠不好的情况,建议家长可以下载白噪音给宝宝听,有助于睡眠。另外一个就是手部肌张力高,家长可以网上下载“婴儿被动操”经常给宝宝做做。每个月定期给宝宝保健,监测动作发育。

     

    最后,给家长们一个友情提示——如果宝宝出现磨牙的现象,除了补充钙质、维生素D以及经常晒太阳之外,还有别的两种情况:①可能是一些蛔虫或者蛲虫的感染。如果有的话可以到药店买打虫药给小朋友吃;②白天小朋友可能受到了一定的刺激,或者说有心理或精神压力,然后导致晚上会出现磨牙。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 jdh-hezuo@jd.com。

     

  • 先天性弓形体感染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尤其在新生儿中,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将详细介绍先天性弓形体感染的症状、治疗方法、预后以及预防措施。

    一、什么是先天性弓形体感染?

    先天性弓形体感染是指孕妇感染弓形体后,病原体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导致胎儿在母体内感染。弓形体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广泛存在于动物和人类中。

    二、先天性弓形体感染的症状

    先天性弓形体感染的症状多种多样,包括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脑炎等。部分病例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仍然存在潜在的风险。

    三、先天性弓形体感染的治疗方法

    1. 中医治疗:中医治疗先天性弓形体感染主要采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方法。常用的中药有青蒿、黄连、黄芩等。

    2. 西医治疗:西医治疗主要采用抗寄生虫药物,如磺胺嘧啶、乙胺嘧啶、克林霉素等。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肝肾功能,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性。

    3. 支持治疗:针对患者出现的症状,进行相应的支持治疗,如退热、抗感染等。

    四、先天性弓形体感染的预后

    先天性弓形体感染的预后与感染程度、治疗方法等因素有关。早期诊断和治疗,预后较好。但部分病例可能出现智力发育不全、听力障碍、视网膜脉络膜炎等后遗症。

    五、先天性弓形体感染的预防措施

    1. 妊娠期妇女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未煮熟的肉类和蛋类。

    2. 妊娠期妇女应定期进行产检,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弓形体感染。

    3.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自身免疫力。

    六、总结

    先天性弓形体感染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早期诊断、规范治疗和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疾病的危害。

  • 大排畸检查,也被称为系统排畸检查,是孕期中一项重要的产前超声检查。它主要针对胎儿在22-28周这一时期进行全面的器官和结构检查,确保胎儿在宫内的健康发育。大排畸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颅脑结构、颜面部结构、腹腔内各个脏器以及四肢等,旨在排除胎儿可能存在的结构畸形、心脏畸形、四肢畸形等发育异常。

    然而,大排畸检查并非万能。它无法检测出所有潜在的胎儿异常,例如关于胎儿智力的筛查需要借助唐筛或无创DNA检测,胎儿在宫内情况需要通过胎心监护来了解,而弓形虫感染等则需要通过抽血化验优生5项来明确。因此,孕妇在进行大排畸检查时,还需结合其他检查项目,全面评估胎儿的健康状况。

    大排畸检查的最佳时间是在怀孕22-28周,此时胎儿发育较为完善,检查结果更为准确。如果检查过早,胎儿尚未发育完全,检查结果可能存在偏差;而检查过晚,胎儿发育较大,检查难度和风险也会增加。因此,孕妇在进行大排畸检查前,应提前预约,确保在最佳时间内进行检查。

    除了大排畸检查,孕妇在孕期还需关注以下方面:

    1. 疾病预防:孕妇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接触病原体,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2. 药物使用:孕妇应遵医嘱,谨慎使用药物,避免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3. 治疗建议:孕妇应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必要的治疗和干预,确保胎儿的健康发育。

    4. 日常保养:孕妇应保持良好的作息,适当运动,注意营养均衡,为胎儿提供充足的营养。

    5. 医院科室:孕妇应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产检和分娩。

  • 我最近在准备怀孕,所以做了一次优生五项检查。结果显示我的弓形虫抗体IgM阳性,这让我感到非常担心。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些资料,发现这种情况可能会影响怀孕,所以我决定在互联网医院进行线上问诊。

    在问诊的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位非常专业的医生。医生在明确了解我的病情后,给出了详细的解答和建议。医生非常耐心地解释了关于药物剂量和治疗方案的问题,让我对接下来的治疗感到更加有信心。

    通过与医生的对话,我了解到了更多关于弓形虫感染的治疗方案,也明白了药物的正确用法。医生的专业素养和耐心细致让我对线上问诊有了更加积极的态度,我相信在医生的指导下,我一定能够顺利解决这个问题,安心地迎接怀孕的到来。

  • 弓形虫病,这种看似不起眼的疾病,却对孕妇和胎儿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弓形虫是一种寄生在猫科动物和某些哺乳动物体内的寄生虫,其卵囊通过猫的粪便排出,被人类摄入后可引发感染。孕妇作为易感人群,感染弓形虫后,不仅自身健康受到威胁,更可能导致胎儿畸形、流产、早产甚至死亡。

    弓形虫感染通常没有明显症状,容易被忽视。孕妇感染后,胎儿感染的风险较高。据研究,孕妇感染弓形虫后,胎儿感染率可达34%~40%。感染弓形虫的胎儿可能出现小头畸形、脑积水、癫痫等严重后果,甚至导致智力障碍。

    弓形虫感染对胎儿的影响程度与感染时间密切相关。孕早期感染弓形虫,胎儿受损程度最严重,可能导致流产或胎儿发育缺陷。孕中期感染,胎儿感染率有所下降,但仍然可能出现死胎、早产和严重脑眼疾患。孕晚期感染,胎儿受损程度相对较低,但仍可能出现早产或出生后神经系统方面的症状。

    预防弓形虫感染,孕妇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避免接触猫狗等宠物,尤其是猫的粪便。

    2. 饮食注意卫生,生食或未煮熟的食物要慎食。

    3. 做好厨房卫生,避免交叉污染。

    4. 孕期定期进行产检,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

    5. 如有感染,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 弓形虫病,一种常见的寄生虫感染,对大多数人来说可能只是轻微的病症,但对孕妇和免疫系统受损者来说却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

    弓形虫病主要通过猫科动物的粪便传播,尤其是猫砂中的猫粪。孕妇在怀孕期间接触猫粪,特别是未经充分清洁的手,会增加感染弓形虫的风险。弓形虫感染可能导致孕妇流产、早产或胎儿畸形。

    弓形虫感染后,人体会产生抗体,但孕妇在怀孕期间再次感染弓形虫时,其胎儿的健康仍然会受到威胁。因此,孕妇应避免接触猫粪,并采取以下预防措施:定期清洁猫砂,避免直接接触猫粪,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等。

    如果孕妇感染了弓形虫,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病情给予相应的治疗,如乙酰螺旋霉素、乙胺嘧啶片等。孕妇在治疗期间应遵循医嘱,按时服药,避免自行停药或更改剂量。

    此外,孕妇在日常生活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 注意饮食卫生,食用蔬果前要削皮或彻底洗净,肉类要充分煮熟。
    • 避免接触生肉或未煮熟的肉类。
    • 避免饮用未处理的水。
    •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勤剪指甲等。
    • 避免接触流浪猫和病猫。

    孕妇感染弓形虫并不可怕,关键是要及时就医,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保护自己和胎儿的健康。

  • 肺弓形体病,一种由弓形虫引起的感染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该疾病可侵犯人体多个器官,其中肺部是其主要侵犯部位,严重时可引发心力衰竭甚至死亡。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肺弓形体病,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其传播途径。弓形虫主要存在于动物粪便中,因此,加强家畜家禽粪便处理,防止水源污染至关重要。此外,生食或半生食肉类、蛋类等食物也是该疾病的重要传播途径。

    一旦确诊患有肺弓形体病,患者应立即就医。目前,该疾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中西医结合治疗和药物治疗。

    中医治疗方面,可采用青蒿、草果、槟榔等药物进行抗弓形虫治疗,同时配合黄芪、白术等药物提高人体免疫力。西医治疗方面,乙胺嘧啶、磺胺嘧啶等药物可有效抑制弓形虫繁殖,但需注意其致畸作用,孕妇禁用。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还需注意饮食。最好避免食用羊肉、涮羊肉等含有弓形虫的食物。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身体素质,也有助于疾病的恢复。

    肺弓形体病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了解其传播途径、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至关重要。只有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才能有效控制该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 一直以来,很多家庭中存在一种观念:宝宝与宠物不能共存。这种观念导致许多父母在宝宝出生后选择放弃宠物,甚至将宠物送与他人。然而,事实上,宝宝和宠物可以和谐共存,关键在于如何正确引导和管理。

    首先,孕妇在怀孕期间应与宠物保持适当的距离,避免亲密接触,以预防弓形虫感染等潜在风险。此外,宠物应定期接种疫苗和驱虫,确保其健康,避免传播疾病。

    其次,家长应教育宝宝如何正确与宠物互动,避免宝宝被宠物误伤。同时,家长应关注宠物的行为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宠物可能存在的攻击性行为。

    此外,宠物饲养过程中,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定期给宠物洗澡、梳理毛发,保持宠物清洁卫生。

    2. 为宠物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增强其免疫力。

    3. 及时清理宠物排泄物,保持家庭环境卫生。

    4. 关注宠物情绪变化,避免宠物感到孤独或焦虑。

    研究表明,养宠物对宝宝有许多益处,包括:

    1. 降低宝宝过敏几率。

    2. 培养宝宝爱心和责任感。

    3. 促进宝宝身心健康发展。

    4. 增加宝宝户外活动时间,提高免疫力。

    因此,只要正确引导和管理,宝宝和宠物可以和谐共存,为家庭带来快乐和温暖。

  • 备孕夫妻在饮食上需要特别注意,因为某些食物可能会影响生育能力。以下六种食物备孕夫妻最好远离:

    1、咖啡

    咖啡中含有咖啡因,过量摄入咖啡因可能会影响女性的生育能力。美国全国环境卫生科学研究所的研究表明,每天喝咖啡的女性,怀孕的可能性会降低。因此,备孕期间女性应减少咖啡的摄入。

    2、胡萝卜

    胡萝卜富含胡萝卜素,过量摄入胡萝卜素可能导致女性闭经和抑制卵巢排卵。因此,备孕期间女性应适量食用胡萝卜。

    3、向日葵籽

    向日葵籽中含有抑制睾丸成分,过量食用可能导致男性睾丸萎缩,影响生育功能。因此,备孕期间男女双方都应适量食用向日葵籽。

    4、烤牛羊肉

    烤牛羊肉中含有弓形虫,感染弓形虫可能导致胎儿畸形。因此,备孕期间应避免食用未煮熟的肉类。

    5、毛棉籽油

    毛棉籽油中含有棉酚,长期食用可能导致生殖系统损害,影响生育能力。因此,备孕期间应避免长期食用毛棉籽油。

    6、酒精

    酒精会影响生殖系统功能,导致男性不育和女性月经不调。因此,备孕期间应避免饮酒。

  • 弓形虫病是由一种名为弓形虫的寄生虫引起的疾病,这种寄生虫主要存在于猫的粪便中,而猫狗等宠物常常是弓形虫的宿主。因此,家里养猫狗的人群有感染弓形虫的风险。

    弓形虫感染在临床上通常表现为类似流感的症状,如低热、流涕、肌肉酸痛等。然而,对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和孕妇来说,弓形虫感染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后果。

    对于健康的成年人来说,弓形虫感染通常是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感染后,人体会逐渐产生针对弓形虫的抗体,症状也会随之消失。然而,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如艾滋病、肿瘤患者等,感染弓形虫后症状可能会更加严重,甚至感染全身多个脏器,如脑、眼、心脏等,引发肝脾肿大、肺炎、心肌炎等严重疾病。

    孕妇感染弓形虫的风险更高。弓形虫可以通过母体血液循环感染胎儿,导致先天感染,引发流产、死胎、畸形、失明、耳聋、脑积水、智力障碍等严重疾病,甚至死亡。

    因此,对于养猫狗的家庭,特别是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和孕妇,需要特别注意弓形虫感染的风险。定期复查体内的弓形虫,避免养猫狗,或采取其他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弓形虫感染是可以治疗的,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抗寄生虫药物、免疫调节剂等。此外,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接触猫狗粪便等,也是预防弓形虫感染的重要措施。

  •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养宠物,其中猫咪以其可爱的外貌和温顺的性格,成为了许多家庭的首选。然而,养猫也需要注意一些潜在的健康风险。近期,成都一位孕妇因养猫而感染弓形虫病,最终导致流产,这引起了人们对宠物健康的关注。

    弓形虫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广泛存在于土壤、水源和动物体内。猫是弓形虫的终宿主,它们通过粪便排出弓形虫卵。孕妇在接触猫的粪便或被猫粪便污染的环境时,容易感染弓形虫。孕妇感染弓形虫后,病毒可以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导致胎儿畸形、流产或死胎。

    弓形虫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发热、头痛、肌肉酸痛、乏力等。由于症状与其他疾病相似,容易被误诊。因此,孕妇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并进行弓形虫检测。

    预防弓形虫病的关键在于避免接触猫的粪便和被猫粪便污染的环境。孕妇应尽量避免接触猫,特别是避免接触猫的粪便。如果家中养猫,应定期给猫除虫,并保持环境卫生。

    此外,孕妇在饮食上也要注意,避免食用未煮熟的肉类、生鸡蛋等食物,以免感染弓形虫。如果孕妇感染弓形虫,应及时就医,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弓形虫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营养支持。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螺旋霉素、乙胺嘧啶等。孕妇在服用药物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免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