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特发性黄班裂孔的治疗选择

特发性黄班裂孔的治疗选择
发表人:主任医师赵俊生

特发性黄斑裂孔是指眼部无明显的原发疾病,如屈光不正、眼外伤及其他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而自行发生的黄斑裂孔,发病原因不明,多见于老年人,女性较男性多见。

本病在中医眼科相当“视瞻昏渺”或“视直如曲”的范畴。

特发性裂孔无明显病因可查,排除了眼底病的病人,此病约占黄斑裂孔的绝大部分,在发病的病人中心血管病人发病占比较高,因此认为黄班裂孔的发病可能与视网膜动脉硬化及脉络膜缺血有关;另外发现用雌激素冶疗,女性因病子宫切除后发病率较高,因此认为与性激素调节失常有关。

中医病因病机

认为肝肾精血亏虚,目失所养;或脾虚气弱,或因外伤,气血瘀滞,组织受伤所致。因竭瞻劳视,耗其精血,或年老体衰,肝肾阴虚,虚火上扰,灼伤目中血络,气血不足,精气不能上荣于目,发生黄班裂孔。

临床表现:

本病起病隐匿,病程进展缓慢,有时遮盖一眼,才发现病眼视物不清。常见症状:视力下降.,视物变形,视力下降范围在0,05至0,5之间,大多数为0,1。用AmsLer方格查视物变形及中心暗点。眼底检查:黄班区可见园形或类园形暗红色病灶,边缘清晰。0CT检查:能直观确切反应黄班裂孔情况:位置、形态、大小、视网膜与玻璃体的关系,确定是否有黄班旁水肿、浅脱离,並可清晰鉴定是全层孔或是板层孔,还是假性黄班孔。

1,西医冶疗:一般采取观察保守冶疗,黄斑部过去采用激光冶疗,因损伤大,术后视力下降明显,现在基本不用。黄班手术过去是一个禁区,现在随着科技的进步,现在手术精细,在有可能发生视网膜脱离可以手术冶疗,但是手术风险大,术前应与病患充分沟通,慎重选择。

中医中药治疗

对于年老体弱,全身患有多种疾病,眼部已经发生玻璃体后脱离,裂孔小的患者,中医冶疗是一个比效好的选择。

1.辨证分型论冶

①肝肾阴虚证:杞菊地黄丸随证加减治疗。中成药:杞菊地黄丸、或金花明目丸或石斛夜光丸加龙血竭片。

2脾胃气弱证:补中益气汤加减随证加减冶疗。中成药:补中益气丸或归脾丸加龙血竭片。

3.外伤损络症:王不留行散方随证加减治疗。中成药:龙血竭片。

 4,也可单用龙血竭片或胶囊口服,一个疗程3个月。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作者 | 肝胆外科罗大夫

    文章首发于 |  肝胆外科罗大夫

     

    黄疸是因胆红素代谢障碍而引起的血清胆红素浓度升高,为常见的临床表现,可致皮肤、黏膜、巩膜、结膜、体液等黄染。

     

    血清胆红素仅轻度升高,无皮肤、巩膜等黄染时,为隐性黄疸。血液中仅胆红素增高,而胆汁酸正常,为高胆红素血症,因胆红素代谢紊乱所致。

     

    血液中仅胆汁酸增高,而胆红素正常,为胆汁淤积或淤胆,是胆汁的生成或排泌障碍,使胆汁成分向肠内排泄过少并在血内潴留所致。血液中胆红素、胆汁酸均增高,为淤胆性黄疸。

     

    黄疸可分为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的黄疸与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的黄疸,其中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的黄疸包括溶血性黄疸、非溶血性黄疸(如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喂乳性黄疸、暂时性家族性新生儿黄疸、肝炎后胆红素增多症等),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的黄疸包括家族性黄疸、肝细胞损害引起的黄疸、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肝外胆道梗阻所致黄疸。

     

    一、黄疸的治疗药物

     

    黄疸治疗药物主要有白蛋白、苯巴比妥、益生菌制剂、丙种球蛋白、降胆酸类药物(如熊去氧胆酸、还原型谷胱甘肽、S-腺苷蛋氨酸、茴三硫)及中成药等。

     

     

    二、黄疸治疗药物的选用

     

    ①胆汁淤积综合征/高结合胆红素血症

     

    高结合胆红素血症是肝胆功能障碍的表现,可致生长发育迟缓、脂类和维生素吸收不良,严重者发展为胆汁性肝纤维化、肝硬化、肝衰竭。治疗药物可选用茵栀黄口服液、熊去氧胆酸(UDCA)、苯巴比妥。

     

     

    ②母乳性黄疸

     

    通常发生于纯母乳喂养或以母乳喂养为主的新生儿,足月儿多见,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可能与新生儿胆红素肝肠循环增加和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活性异常等有关。治疗药物可选用茵栀黄口服液、清肝利胆口服液、益生菌制剂等,其中清肝利胆口服液可减少胆红素肝肠循环,加速其分解和排泄,可作为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常规用药;益生菌制剂可促进新生儿正常肠道菌群的建立,加速肠道内胆红素还原成尿胆原、粪胆原排出体外,并可降低粪便黏度,促进胃肠蠕动,利于肠道中的胆红素排出。苯巴比妥因其有神经抑制作用,可引起新生儿嗜睡、反应差等不良反应,一般不建议使用。

     

    ③感染性黄疸

     

    黄疸合并感染时,可抗感染,重症感染若需增强免疫功能可使用IVIG。脾氨肽口服冻干粉通过提高免疫功能,增强新生儿抗感染能力,而降低感染发生率,可用于辅助治疗。

     

    ④肝细胞性黄疸

     

    常见疾病有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肝硬化及严重感染所致的肝损害等,常有恶心、呕吐、纳差等消化道症状等。治疗药物可选用抗菌药物(抗感染)、保肝药物(如甘草酸类制剂、还原型谷胱甘肽、中成药等)。

     

    ⑤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

     

    常见疾病有病毒性肝炎(淤胆型)、药物性肝病、妊娠期复发性黄疸、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治疗药物可选用熊去氧胆酸(UDCA)、糖皮质激素、苯巴比妥等。其中糖皮质激素可保护肝细胞内亚微结构,增加微细胆管的胆汁流量,抑制毛细胆管的通透性,减轻水肿,促进胆汁合成和分泌,还可促进肝细胞对胆红素的代谢;苯巴比妥可增加肝细胞膜通透性,使血流中的间接胆红素进入肝细胞,也可使胞浆液中的受体γ蛋白增加,将胆红素摄入肝细胞并转运至滑面内质网进行结合,并可诱导肝内酶的活性,使滑面内质网增值,加速间质胆红素代谢为直接胆红素。

     

    参考文献:

    [1]徐采朴等.黄疸的分类及鉴别诊断[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3,8(4):193-196

    [2]新生儿黄疸规范化用药指导专家建议[J].中国医药导报,2019,16(27):105-108

    [3]池肇春.黄疸的鉴别诊断与治疗[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35,113

    [4]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11

    [5]肝内胆汁淤积症诊治专家共识[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5,8(5):402-405

    [6]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诊疗指南(2015)[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5,50(7):481-483

    [7]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断治疗专家共识2013[J].中国肝脏病杂志,2013,5(1):53-62

    [8]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损伤诊断与处理专家建议[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36(10):734-735

    [9]肝脏炎症及其防治专家共识[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4,34(2):152-160

    [10]血液病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和规范化治疗专家共识(2016年版)[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6,37(6):447-450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一名62岁张姓男子近几个月来胃口变差、出现血便,本以为是痔疮又发作,但某天腹痛如绞,就医确诊罹患大肠癌。许多人以为只要肠胃道没有不适,就不需做大肠癌筛检,错失早期发现大肠癌机会;其实,早期大肠癌只要妥善治疗,存活率可高达9成以上。

     

     

    大肠癌高居国人癌症好发率之冠。要注意,根据文献显示,大肠癌高达94%发生原因不明,仅4~6%与年龄、大肠癌家族病史、饮食、生活习惯、缺乏运动及大肠息肉有关。 分辨痔疮、大肠癌只要靠一招 大部分的大肠癌患者几乎是没有症状,而“血便”就是大肠癌最容易发现的警讯之一。

    如何分辨是痔疮或大肠癌?

    大家要知道,通常痔疮的血便,是排便后出现滴血情形;而大肠癌的血便,则是大便与血混合。 因此,如果是鲜红色的血液,比较可能是因为痔疮出血。如果血液是鲜红色,且伴随着疼痛,比较可能是肛门破皮、肛裂的状况。 95%大肠癌由息肉演变!

     

    50岁以上应每年筛检 发现,很多大肠癌患者到医院求诊时,都已经拖到晚期,丧失了治愈的机会,根据统计,50岁以上罹患大肠癌患者,约占87%。50岁以上民众每年应做一次粪便潜血检查,每5年进行大肠镜检查,有大肠癌家族病史者,可提前至40岁做大肠镜检查。

     

     

    临床上,95%的大肠癌来自大肠息肉的病变导致。日常饮食应该要少吃烧烤、红肉及加工食品;一旦出现腹痛、排便习惯改变、便秘或腹泻、大便形态改变、贫血及血便、体重不明原因下降等症状时。就应立即就医检查。 不过不必担心,虽然大肠癌与大多数的癌症一样,真正的致病因素仍不明确,但民众可借由低脂高纤的饮食、规律运动、定时排便、定期筛检等护肠4步骤。

     

    很多人出现不良症状后不及时就医,总是自以为是认为自己知识小问题,从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以达到预防癌症的发生。 一旦出现腹痛、排便习惯改变、便秘或腹泻、大便形态改变、贫血及血便、体重不明原因下降等症状时,就应立即就医检查,而若确诊为大肠癌,也要遵循医嘱定期治疗,切勿听信偏方而延误治疗时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新生儿黄疸是每个刚出生的宝宝都会遇到的事情,也是每个妈妈都担心的问题,新生儿黄疸要不要治,有些人说要治,有些人说不用,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新生儿黄疸顾名思义,就是未满月的孩子,也就是出生28天内的新生儿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以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是新生儿中最常见的临床问题。

     

    本病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所以,要不要治,要看是生理性的还是病理性的,那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生理性黄疸是指单纯因胆红素代谢特点引起的暂时性黄疸,凡婴儿出生后2~3天出现黄疽,于10~14天内消退,

     

    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可延迟到第3周才消退,其他情况一般良好,此为生理性黄疽,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临床症状。

     

     

    若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超过5mg/dl或每小时>0.5mg/dl;

     

    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重复出现或生后一周至数周内才开始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

     

    本病中医称“胎黄”、“胎疸”等。

     

    总而言之,如果是生理性,一般不用治疗,会自动消退,如果是病理性就要早点治疗,不然会损伤耳神经和脑损伤,严重的会引起脑瘫。

     

    中医上,对“胎黄”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辩证治疗:

     

    1.湿热发黄:

     

    表现情况:全身皮肤、面目发黄,色较鲜明,并见发热,烦躁,啼哭不安,口渴,尿少色黄,呕吐,便秘,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中医认为的病因:湿热内蕴,肝胆疏泄不利,胆汁外溢,侵入肤表,下注膀胱,故见身、目、尿俱黄。湿热蕴结肠胃,则便秘。

     

    邪热炽盛,故见发热烦躁。湿热内阻,脾胃不和,可见呕吐。看红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之象。

     

    一般采用茵陈蒿汤作为主方进行加减。

     

     

    2、寒湿发黄:

     

    表现情况:身、目、尿俱黄,日久不退,黄色晦暗,面色欠华,不思乳食,纳少腹胀,食后易吐,大便稀薄或完谷不化,舌淡,苔白腻,脉细缓。

     

    中医认为的病因:小儿先天禀赋不足,脾阳不振,寒湿阻滞,肝失疏泄,胆汁外溢,故见身、目、尿俱黄,颜色晦暗。

     

    湿从寒化,脾胃虚弱,气阳不振,故不思乳食,纳少,便溏。舌质淡,苔白腻,为寒湿之象。一般采用茵陈理中汤作为主方进行加减。

     

    3、瘀积发黄:

     

    表现情况:身、目、尿俱黄,黄色较深且晦暗,逐渐加重,纳少易吐,腹部膨隆,大便搪,色如陶土,时伴腹痛,皮肤有瘀斑,兼见衄血,指纹紫滞,舌暗红或微紫,苔黄,脉细涩。

     

    中医认为的病因:湿热瘀滞,肝胆疏泄不利,胆汁外溢,故见身、目、尿俱黄,颜色紫暗。胆汁不循常道而横溢肌肤,故大便如陶土样。

     

    气机郁滞,血脉不通,久则瘀血积聚,故腹部膨隆。见瘀斑,指纹紫滞,为瘀血之象。一般采用茵陈蒿汤、血府逐瘀作为主方进行加减。

  • 作者:黄健

    黄斑裂孔是一种眼底疾病,多见于老年人、高度近视及有眼外伤史者,若是近期物体色彩发生变化,就会丢失原本的色彩,变成灰色,导致发红、流泪、疼痛等症状。因此,黄斑裂孔发生后,手术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这样才能改善疾病,消除病症危害,但手术治疗具体多久恢复,应该根据不同情况来判断。

    如果黄斑裂孔小于400μm,可通过玻璃体切除术治好,剥离内界膜,然后向患者注入空气,一般来说,患者能在三天内自行愈合。不过,裂孔恢复后,视力或许达不到正常水平,这个时候想要恢复正常视力,可能需要半年的时间。同时,对于黄斑裂孔大于400μm,除了进行玻璃体切除术和剥除内界膜外,手术还能对黄斑裂孔边际做一些治疗,如填塞内界膜,甚至涂改硅油,但具体恢复时间无法确定。

    黄斑裂孔手术后多久能恢复取决于裂孔大小及是否吞并视网膜脱离,如果黄斑裂孔直径小于500μm,选用玻璃体切除术去除内界膜。术后3天内视网膜黄斑裂孔愈合,1个月后视力就能恢复正常,但若是直径大于650μm,黄斑裂孔治疗非常困难。尤其是高度近视者,可能会有视网膜脱离表现,这个时候玻璃体切除术后,配合填充硅油,这样患者可能需要半年左右的时间才能恢复视力。不过,对于高度近视患者,黄斑裂孔视力恢复困难,因此,不同人黄斑裂孔恢复情况不同,患者们要多加注意。

    黄斑裂孔应该是高度近视、老年性退行性疾病或因外伤构成的,通过手术治疗,术后恢复时间为一个月左右,但具体情况应根据患者病情而定。因此,术后要密切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坚持心理状态稳定,避免剧烈运动,必要时还要合理运用眼睛,尤其是手机、电脑、电视等在治疗过程中要多加注意。

  • 黄斑裂孔是指黄斑部视网膜内界膜至感光细胞层发生的组织缺损,通常导致中心视力的严重损害,其中医治疗主要采取的是补益肝肾、养血疏肝、理气解郁等方法,通常可以服用中药、采取针刺和灸法等进行治疗。

    1.服用中药:黄斑裂孔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中药治疗,比如选择有养血明目、化瘀通络的方剂,常用的有石斛夜光丸、杞菊地黄丸等。

    2.采取针刺和灸法:中医治疗还可以采取针刺和灸法等治疗方法。针刺主要是刺激相关的穴位,帮助疏通眼部血管,改善眼部微循环。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中医治疗方法并不一定能够治愈黄斑裂孔,尤其是对于已经确诊的患者来说,手术治疗可能是更为有效的选择。如果患有黄斑裂孔,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 黄斑裂孔手术后注意事项包括严格保持眼部卫生、头低位、避免剧烈活动、及时复查等。

    1.严格保持眼部卫生:不要用脏手揉眼,洗头洗脸时做好防护,不要让脏水进到眼睛里,以免引发感染。

    2.头低位:术后至少在前三天要进行严格的低头,一天24小时,大概每个小时要低头50分钟,休息10分钟,这样坚持三天。

    3.避免剧烈活动:术后要禁止眼部进水,避免剧烈的活动。

    4.及时复查:术后要定期进行黄斑的OCT检查,看黄斑的愈合情况。如果黄斑没有按照预期的愈合,可能会再次或者多次进行玻璃体腔注射空气,以促进黄斑孔的愈合。

    在黄斑裂孔手术后,应谨遵医生给出的注意事项,如身体出现任何不适,需及时告知医生。

  • 黄斑裂孔手术后可能会有视力下降、视觉物体变形、黄斑区视网膜脱离或白内障、脉络膜上腔出血、结膜肉芽组织增生等后遗症。

    1.视力下降:由于手术过程中剥离了内界膜,有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黄斑变性,导致视力下降。

    2.视觉物体变形:由于手术对黄斑部的损伤,可能会导致黄斑部凹凸不平,从而出现视物变形的情况。

    3.黄斑区视网膜脱离或白内障:如果患者本身有白内障,黄斑裂孔手术后可能会出现白内障。

    4.脉络膜上腔出血:在手术过程中,如果脉络膜血管出现突发性出血,可能会导致脉络膜上腔出血。

    5.结膜肉芽组织增生:眼球壁手术切口部位有瘢痕形成,可能会导致结膜肉芽组织增生。

    如果需要进行黄斑裂孔手术,建议咨询专业医生,医生会告知相应的手术后遗症。

  • 癫痫是一种临床表现为反复癫痫发作的慢性脑部疾病,其病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脑损伤、先天性发育异常等。

    1.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癫痫的发生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某些家族中的癫痫患者可能具有遗传易感性,这意味着他们患病的风险较高。

    2.脑损伤:脑部的创伤或损伤,如头部外伤、脑出血、脑肿瘤、脑膜炎等,可能导致癫痫的发生。这些损伤可能干扰到脑部神经元的正常活动,导致电信号异常。

    3.先天性发育异常:在出生前或出生后早期,脑部发育异常可能导致癫痫的发生。这些异常可能是由基因突变、胎儿时期的缺氧或其他因素引起的。

    导致癫痫的原因比较多,且目前尚未完全清楚,一旦出现癫痫的现象,如抽搐、昏迷、呕吐白沫等,需尽快到医院就诊和治疗。

  • 头癣是由皮肤癣菌感染头皮以及毛发而导致的传染性疾病,所以其主要病因为皮肤癣菌感染,其次,身体免疫力低下、滥用抗生素等属于常见的诱发。

    1.主要病因:头癣是由各种皮肤癣菌感染而引起,其中黄癣由许兰毛癣菌感染;白癣由犬小孢子菌、石膏样小孢子菌、铁锈色小孢子菌感染导致;黑点癣由紫色毛癣菌和断发毛癣菌感染引起;脓癣由石膏样小孢子菌和须癣毛癣菌等感染引起。

    2.诱发因素:对于身体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更容易受到病菌的一个入侵,特别是存在头皮外伤,可导致皮肤癣菌进入头皮部位而导致感染;其次患者长期使用抗生素以及糖皮质激素等药物,也可导致头癣出现。特别是患有脂溢性皮炎的患者,滥用抗生素可导致局部菌群失调,而导致头癣出现。

    一旦出现头癣,需尽快到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合理治疗。其次头癣具有一定传染性,要注意做好日常防护,避免传染给他人。

  • 脑梗,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脑血管疾病,不仅有很高的发病率,还有极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其主要病因就是大脑的某一处血管发生了堵塞,导致脑组织处于极度缺血缺氧的状态,从而引起的功能障碍。

     

     

    虽然脑梗发病十分急促,血管堵塞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在人们不良习惯的 影响下"拖"出来的,比如吸烟。

     

    吸烟为什么容易诱发脑梗呢?

     

    1:吸烟后,烟草中大量的尼古丁会使血液更加粘稠,减慢血液流动的速度,增加脑血栓的形成几率,从而诱发脑梗;

     

    2:吸烟产生的一氧化碳还会与血红蛋白结合,降低血液的携氧能力,血液中含有的氧气减少,为大脑的供氧也会减少,增加脑梗的发生率;

     

    3:烟草中的尼古丁还会升高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并降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使血脂升高,增加脂质沉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发展,增加脑梗的发生几率;

     

     

    吸烟者:身体出现4种表现,可能是脑血管"堵"了,劝你早点戒烟

     

    1:视力突然下降

     

    突然间出现的眼前发黑、视线变模糊,但在一段时间后自己恢复正常,需要警惕是脑血管堵了。

     

    因为大脑处于缺血缺氧的状态,会影响视网膜的血液氧气供应,导致视力衰退。

     

    2:嘴歪眼斜、流口水

     

    早上起床后,发现自己嘴歪眼斜、面部不协调,要警惕是脑梗的信号。

     

    因为当脑血管堵塞后,大脑组织缺血缺氧严重,一旦脑组织坏死,对面部肌肉和面部神经的支配能力就会降低,使患者出现嘴歪眼斜、面部不协调、嘴角一侧流口水等表现。

     

    3:肢体麻木

     

    在没有关节疾病的情况下,突然走路时肢体不受控制,甚至摔倒,要警惕。

     

    因为脑血管堵塞也会使控制运动中枢的功能丧失,出现肢体活动障碍,这种表现大多数都是单侧性的。

     

    4:头晕头痛

     

    很多患者在脑梗发生前,会出现程度不同的头晕头痛。

     

    一般为突然间剧烈的眩晕、甚至摔倒,这种现象大多在几十秒、几分钟内恢复,头痛与头晕情况相同,临床上,这种表现被称为一过性脑缺血,要警惕脑梗了。

     

    除了长期吸烟的人,这3类人也是脑梗的高危人群,一定要重视。

     

    第1类:高血压患者

     

    为什么高血压也容易诱发脑梗呢?

     

    血压长期控制不当,血液流动时的压力大,就会一直冲刷血管壁,导致血管壁破损,这个时候,血液中的脂质更容易在血管壁的损伤处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这时极易形成血栓,堵塞血管。

     

    注意:血压降得太低也会加速脑血栓形成,所以最好使血压保持稳定。

     

    第2类:经常打呼噜的人

     

    打呼噜其实不是睡的香的表现,打呼噜在医学中被称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也就是说,人在打呼噜的时候,呼吸会暂停,身体是处于缺血缺氧的状态的,所以很容易使大脑缺血缺氧,诱发脑梗。

     

    所以,经常打呼噜的人也一定要提高警惕。

      

    第3类:肥胖的人

     

    尤其是腹部肥胖的人,血压的压迫力更大,血流速度也会减慢,更容易突发脑梗。

     

    不仅如此,肥胖的人,血液中的甘油三酯、胆固醇水平通常会明显升高,而血脂高也是诱发脑梗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肥胖的人一定要科学减肥,将体重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保护血管健康,生活中注意做好这3件事

     

    第1件:多喝点水

     

    大家都知道,多喝水能促进血液循环,保护血管健康。

     

    第2件:坚持运动

     

    保护血管健康,坚持一项运动必不可少。

     

    运动可以消耗多余的脂肪,预防肥胖,还能防止胆固醇在体内堆积、提升胰岛素敏感,有助降压、调脂,防止血管堵塞。

     

    建议每周运动4次以上,每次不少于30分钟,运动项目要选择打太极拳、骑自行车、跳广场舞等更容易坚持的运动。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

     

    第3件:注意饮食

     

    饮食上牢记这5点,预防血脂升高,保护血管健康。

     

    一:每天喝一杯牛奶,补充钙、蛋白质。

     

    二:每天喝白开水、淡茶水,对预防高血脂有较好的效果。

     

    三:早、中、晚各食用1份高蛋白质食物,每份可选择瘦肉50g、或1个鸡蛋、或鸡鸭肉100g、或豆腐100g。

     

    四:粗细皆有、不过甜过咸、每顿七八分饱。

     

    五:每天最少500g新鲜的蔬菜水果,一般为400g蔬菜、100g低糖水果。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