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最近有很多咨询关于爱出汗、出汗多相关问题的,在这里,我从中医角度给大家解释一下:“爱出汗是怎么回事?”
爱出汗,首先在概念上可分自汗和盗汗,有的患者朋友经常把这两个概念混淆。所谓自汗是指白天爱出汗,白昼时时汗出,动辄益甚者,称为自汗;盗汗是在夜间睡眠过程中,就是寐中汗出,醒来自止者,称为盗汗,亦称为寝汗。(一个是白天,一个是晚上睡眠时)。
有一种说法是“阳虚自汗、阴虚盗汗”。实际上,这种说法是不完全的,只是大多数符合。如果所有自汗都按阳虚、所有盗汗都按照阴虚治疗,往往有的患者吃药后没有丝毫效果。这是因为阳虚即可引起自汗、也可引起盗汗;同样,阴虚即可引起盗汗、也可引起自汗。
下面简单把爱出汗的中医道理和大家讲一讲:
第一种原因:中医术语称之为营卫失调。
什么叫营卫失调,首先知道什么是卫气。卫气居于人体体表,作用就像哨兵,可以起到保护人体的作用。
卫气保护人体可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抵御外面的邪气,防止外来邪气侵袭人体。比如有的人特别爱受风,特别爱感冒,往往原因就是卫气虚弱,造成抵御外来邪气的能力下降,所以人体抵抗力就下降了。就像边关守兵老弱病残,就容易受到外来贼寇的侵扰一样。另外一方面,卫气还有保护人体内部的津液向外泄露的作用,所以,当卫气虚的时候,人体除了爱感冒以外,还特别爱出汗。
营卫失调的原因往往是受到外风邪邪侵袭的时候,损伤了人体卫气;或者人体体质本来比较虚弱,都可以造成卫气虚,从而引起卫外功能下降,人体内津液外漏,还能造成津液丢失。“营”指的就是人体内的津液,营气具有滋养卫气的作用。当营液丢失过多,就会造成卫气更虚,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所以当营卫失调,卫气不足的时候,就特别容易爱出汗、而且怕风,这是自汗非常常见的原因。
但营卫失调也可引起盗汗。正常情况下,当人体睡眠时,卫气就要休息,在哪休息呢?就要入于营分休息。但是由于营液不足,不但不能容纳卫气,还被卫气所扰,从而营液不能内守,就会引起盗汗。
所以如果是营卫失调引起的自汗或盗汗,治疗方法就是调和营卫。调和营卫的代表方剂就是伤寒论第一方:桂枝汤。
第二种原因:气虚
气虚最主要的表现就是乏力、气短,浑身无力。气的主要作用是固摄。当人体气虚时,全身各脏腑机能下降,气的固摄作用也会下降,不能固摄津液,就会造成人体津液外漏,平时就爱出汗,当活动时气虚会更明显,所以活动时出汗会更多,这也是气虚出汗最主要的特点。气虚一般容易引起自汗,而晚上不活动,一般引起盗汗很少。气虚自汗的治疗方法就是益气固表,代表方剂是玉屏风散。
第三种原因是阳虚:
阳虚最主要的表现是:怕冷、手脚冰凉。这类病人虽然怕冷、手脚冰凉,但是却特别还出汗,出汗后身上会更怕冷。所以阳虚病人很痛苦,在出汗的时候还要多加衣服,尤其是在夏天,天气炎热却手脚冰凉、出汗还要多穿衣服。阳虚可以引起自汗,也可引起盗汗。治疗的方法是温阳固表,代表方剂是桂枝加附子汤。
第四种原因是阴虚:
阴虚的主要表现是:口干舌燥、喜饮、五心烦热,汗出部位常在胸背及手脚心,可伴有心烦易怒、两颧红赤、骨蒸劳热、大便干结、小便黄赤、午后低热、舌红少苔等症者。当阴阳失去平衡,阴虚会引起阳相对过盛,就造成阴虚内火,内火扰动津液造成津液外漏,就可引起爱出汗。阴虚多数引起盗汗,但内火过于旺盛,也可引起自汗。治疗方法是滋阴清热,代表方剂是当归六黄汤。
第五种原因是火旺。
体内实火旺盛,火热熏蒸人体,津液即化为汗液外泄。比如天气特别炎热时候,人体就爱出汗,就是因为火热太旺的缘故。体内较常见火旺有肝火、胃火等。
肝火的主要表现是烦躁易怒、爱发脾气,动不动就生气,口苦口干,眼睛红赤等。治疗方法是清泻肝火,代表方剂是龙胆泻肝丸
胃火的主要表现是:口中异味、口臭、口腔溃疡、爱吃凉食、喜冷饮、胃中嘈杂或大便干等。治疗方法是清泻胃火,代表方剂是玉女煎。伴大便干硬,治疗可用通腑泄热,代表方剂是调胃承气汤。
另外,还有一些具有敛汗作用的药物,如:浮小麦、麻黄根、糯稻根、煅龙骨、煅牡蛎、五味子、山萸肉等等,结合上面所说的不同分型,适当配伍这些药物,可以起到更好的止汗效果。
总之,无论是何种出虚汗,只要中医辨证准确,治疗得法,用药合理,用中药治疗自汗、盗汗都会有不错的效果。
但在实际临床当中,由于患者体质不同,致病原因错杂,往往上述证型相互交杂致病,比如气虚可夹杂实热;阳虚还可夹杂阴虚内火等等,这时临证分辨较为困难,治疗时也需要多方面兼顾,否则治疗较难奏效。
本文是李玉峰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一说打呼噜,似乎大家都觉得只有中老年男士才会有此现象,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打呼噜已经开始出现低龄化趋势,以至很多小孩子睡觉也开始打呼噜。一般以10岁以内的儿童最常见,在打呼噜的同时还伴有盗汗、易惊醒、尿床等症状。小儿打呼噜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扁桃体的肥大、腺样体肥大、咽腔狭窄、肥胖、感冒或者睡姿不对等都可以引起小孩儿打呼噜。
我们看看哪几类人群比较爱打呼噜
第一:胖子爱打呼噜,俗话说“瘦人多火,胖人多痰”,说明肥胖的人体内多痰;
第二:老人爱打呼噜,老年人的痰要比年轻人多;
第三:感冒的人容易打呼噜,人在感冒时,大多数会伴有咽喉不利,咳嗽痰多的证候。综上所述:发现爱打呼噜的人群有一个共有的特性—痰多。
其实,打呼噜最基本的原因还是因为体内有痰。人在呼吸时,由于痰堵住了孔窍,呼吸声就比较大,就成了呼噜声。那么,小孩也是如此,孩子打呼噜最主要的办法就是化痰,痰化了,就可以明显减轻甚至根除打呼噜的现象。
找准原因也是治疗孩子打呼噜的关键
第一、看他是否是由于感冒而引起打呼噜,若是,在治疗感冒的过程中,应当注意要配合化痰药的治疗,这样孩子就不会打呼噜了;
第二、看孩子是否因为食积而引起,食积也会生痰;
第三、就是看小孩的体质。是否太胖,根据胖人多痰的理论,小孩子偏胖本身也有痰,就比较容易打呼噜,这样治疗比较复杂,通过加强锻炼以及其他方法来化痰,这样打呼噜就能明显减轻;
此外,打呼噜还与小孩子饮食过于杂乱有关,对于一些难消化的食物比如肉、鸡蛋牛奶以及零食等就得适可而止了。
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条件也有了很大改善,为了让孩子从小培养独立的性格,父母与孩子都是分室休息,因为不在一个屋子,对于小孩晚上睡觉的情况就不了解,就需要家长对孩子跟多的关心,多多注意小孩晚上睡觉是否打呼噜,此外有些家长并不把小孩子打呼噜当回事儿,毫无戒备心理。这是不对的,因为儿童由于对缺氧的耐受性较差,在打呼噜是一旦遇到呼吸困难不能及时纠正时就会有危险。
肾阴阳两虚者,经医生指导,通常是可以一起吃肾宝片和六味地黄丸的,若非此证型者,则不可以一起吃。
肾宝片是一款温补肾阳的中成药,由金樱子、淫羊藿、补骨脂等 22 味中药组成,有温阳补肾、扶正固本、调和阴阳之功效,临床主治肾阳虚损所致的夜尿频多、精神不振、畏寒怕冷、腰膝酸痛等病症。此药副作用不明,儿童、孕妇、感冒者均需忌用。
六味地黄丸多用于肾阴虚者,由熟地黄、山药等中药组成,有滋阴补肾之功效,临床常用于肾阴亏虚所致的潮热盗汗、骨蒸遗精、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病症,该药副作用不明,感冒者不宜用。
肾宝片和六味地黄丸是否可以一起吃,需由患者病情来确定,若患者阴阳两虚,且符合用药要求,在医生指导下通常是可以一起吃的,若患者肾阴虚或者肾阳虚,则通常不可以一起吃。不可以私自乱服肾宝片和六味地黄丸,若需用药,必须经过专业中医医师辨证指导。
对于多汗症患者来说,手脚异常出汗不仅不舒服,还会影响日常生活。他们可能要经常换衣服,或者想握手的时候出汗太多。所以这类人一般会考虑手术来摆脱烦恼。汗液线由交感神经控制,汗液分泌过多通常是由于交感神经亢进,所以常见的止汗手术会切断交感神经,称为交感神经切除术。止汗手术虽然效果不错,但是还是有一定风险的。
以下是交感神经切除术的一些注意事项。
当腋窝、手掌、面部出现出汗、发红时,可能是多汗症的症状,可以考虑做止汗手术,但任何手术前都必须仔细评估。建议在尝试止汗剂、口服和外用药物或其他非侵入性方法失败后再做手术。
事实上,大多数系统性特发性多汗症患者只需口服药物,继发性系统性多汗症是由疾病引起的过热引起的,因此皮肤科医生需要进行专业评估。
简单来说,交感神经切除术的目的是切断和干扰脊柱和汗腺之间的神经信号传递。医生会用视频辅助胸腔镜在腋下做小锁孔切口,每个直径约半厘米,切断胸部的交感神经或神经节,但这不会伤害交感神经系统,因为它的神经功能重叠。
由于是小切口手术,患者痛苦少,恢复速度快,是一种低侵入性的治疗方法。手术过程只需要一个小时左右,然后手术结束当天就可以回家了,但是可能会造成切口和胸部酸痛,缝线会逐渐消失。平时可以隔天洗一次澡,过几天就可以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一般只要年龄在10-65岁之间,大多数人都可以进行交感神经切除术,但如果患有呼吸循环系统疾病、胸膜疾病、未经治疗得甲状腺疾病和胸部瘢痕过多,就不适合这种手术。
至于手术的风险,因为需要全身麻醉,和其他手术一样,可能存在药物、出血、感染的风险。在少见的情况下,会出现血胸。血胸是指由于某种原因,血液在胸部和肺部(称为胸膜腔)之间流动的状态。如果血块无法清除,可能需要胸腔镜手术。
交感神经切断术是一种不可逆的手术。如果考虑这个疗程,一定要做详细的研究,找一个对这个手术比较了解,经验丰富的医生,向其他做过这个手术的患者咨询。以下是交感神经切除术后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代偿性排汗:这是最常见的副作用,70%的患者都有这种情况。出汗部位包括背部、腹部、大腿和脚部。值得注意的是手心出汗比较轻微,腋下出汗比较严重。但大多数情况下,相对于术前多汗症的问题,是可以耐受和处理的。
面部干燥:部分患者术后可能会感到面部、颈部和头皮干燥,但涂抹保湿霜可以缓解问题,皮肤干燥也可能有助于改善痤疮。
味觉出汗:少数人吃东西或闻到食物时,脸上会出汗,但基本上没有严重问题。
霍纳综合征:霍纳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症状,发生在进行了面部交感神经切除术的多汗症患者身上。症状包括眼睛下垂,瞳孔缩小,脸上没有出汗。
神经炎和神经疼:少数患者会感到肩胛骨疼痛,但通常不会加重,一段时间后消失,也可以用无类固醇消炎止痛药治疗。此外,如果脊神经受伤,上肢会感到瘫痪和无力,但这是一种少见的情况。
心率下降:很多患者术后会出现心率下降,但不会影响运动耐量,也可能会给心律失常患者带来一些好处,但这不适用于需要高心肺能力的运动员。
肾虚分为肾阳虚和肾阴虚,肾阳虚的症状为腰酸、四肢发冷、畏寒,甚至还有水肿,为“寒”的症状,性功能不好也会导致肾阳虚;肾阴虚的症状为“热”,主要有腰酸、燥热、盗汗、虚汗、头晕、耳鸣等。应根据自己的症状就行相应的补充。
肾阳虚补肾
五子衍宗丸:补肾益精。用于肾虚腰痛,尿后余沥,遗精早泄,阳痿不育。
青娥丸:补肾强腰。用于肾虚腰痛,起坐不利,膝软乏力。
四神丸:温肾暖脾,涩肠止泻。用于命门火衰,脾肾虚寒,五更泄泻或便溏腹痛,腰酸肢冷。
右归丸:温补肾阳,填精补血。用于年老或久病气衰神疲,畏寒肢冷,腰膝软弱,阳痿遗精,或阳衰无子,或饮食减少,大便不实,或小便自遗。
金匮肾气丸:温补肾阳。用于肾阳不足诸证,腰痛脚软,下半身常有冷感,小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繁多,以及脚气、痰饮、消渴等。
龟鹿补肾丸:壮筋骨,益气血,补肾壮阳。用于身体虚弱,精神疲乏,腰腿酸软,头晕目眩,肾亏精冷,性欲减退,夜多小便,健忘失眠。
肾阴虚补肾
二至丸:补益肝肾,滋阴止血。用于肝肾阴虚,眩晕耳鸣,咽干鼻燥,腰膝酸痛,月经量多。
归芍地黄丸:滋肝肾,补阴血,清虚热。用于肝肾两亏,阴虚血少,头晕目眩,耳鸣咽干,午后潮热,腰腿酸痛,脚跟疼痛。
大补阴丸: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咳嗽咯血,耳鸣遗精。
七味都气丸:补肾纳气,涩精止遗。用于肾虚不能纳气,呼多吸少,喘促胸闷,久咳咽干气短,遗精盗汗,小便频数。
知柏地黄丸: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
左归丸:滋阴补肾,填精益髓。用于真阴不足,头晕目眩,腰酸腿软,遗精滑泄,自汗盗汗,口燥咽干。
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
虚汗停颗粒的功效主要是益气养阴,固表敛汗;玉屏风散的功效主要是益气固表止汗。虚汗停颗粒的主要成分是黄芪、浮小麦、大枣,以及煅牡蛎,药物组合后具有益气养阴、固表敛汗的功效,所以在临床中常用于气阴不足之盗汗、自汗,以及小儿盗汗。禁用人群是糖尿病患者、感冒发热患者。用药过程当中要忌辛辣、生冷和油腻的食物。玉屏风散的主要成分是防风、黄芪和白术,组方后具有益气、固表、止汗之功效,在临床中主治表虚自汗症。禁用人群包括外感自汗或者阴虚盗汗者。为了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一定要严格遵医嘱用药。
其实,宋代之后,温病派的崛起,是和许多医师掌握不了经方的尺度有很大关系的。猛烈发汗是最容易出现的临床失误。很多医师都容易犯这样的错误,我也有过这样的黑历史。
大家知道桂枝汤的发汗力量并不是很强,所以才需要披点衣服,啜热稀粥来助力。这个方子只有辛、甘、温的桂枝和辛、微温的生姜稍微热一些。一般来说,服用桂枝汤是不会过汗的。正因为如此,所以有时我们会因大意而失误。
我接诊过这样一位患者,该患者皮肤较为细嫩,时有虚汗,舌淡,苔薄白,微恶风,恶寒,伴有轻微咳嗽。我遂开出了三剂桂枝加厚朴杏仁汤,因为医院没有生姜,我便随手用干姜代生姜。结果当天晚上,患者全身发热,流汗不止,平时盖厚被子都嫌冷,可服药后覆薄被都嫌热。
此夜之后,患者夜间咳嗽越来越重,坚持将那三剂中药服完,患者身上的咳嗽已经变成剧烈咳嗽矣。附子得干姜则热 ,同样的,桂枝得干姜亦热。桂枝本身辛甘发散为阳,有温通经脉,助阳化气之力,再加上味辛,性大热的干姜,使得体质本虚的患者大汗不已,门户洞开,外邪长驱直入,入里化热,客居肺部,肺为娇脏,遇邪则咳嗽不止。所以说,使用经方,必须要小心用药,不可使患者过汗,凡大汗如水流淌者,病必不除。
有的人对于麻黄汤类方和桂枝汤类方有一种错觉,总觉得麻黄汤是用来猛烈发汗的,桂枝汤是用来微微发汗的。实际上,无论麻黄汤还是桂枝汤目的都是微微发汗,绝无猛烈峻汗之说。
让我们先看看《伤寒论》对于桂枝汤的说明: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伤寒论 第十二条
意思是说,服用桂枝汤,患者身体微微有汗即可,决不可让其大汗淋漓,否则病必不去。那么,麻黄汤的目的应该就是大汗了吧?并非如此。
《伤寒论》对于麻黄汤有这么一句补充说明: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伤寒论 第三十五条
可见,麻黄汤的目的也是微微发汗。这就奇怪了,大家知道,麻黄味苦,性温,禀天地清阳刚烈之气,发汗解表之力远胜于桂枝,可是为什么麻黄汤的目的也仅仅是微微发汗呢?这是因为他们面对的人群不同。
桂枝汤面对的人群,皮肤腠理疏松,肌肤细嫩,肌表湿润,脉象浮弱,体质不强,这类人群,你只需下一点点桂枝,患者即会微微出汗,勿需投麻黄这样的峻药。
麻黄汤面对的人群,则有不同,这一类人,肌肤紧密,皮肤结实粗糙,少汗或无汗,体格壮实,这类人群,必须投予麻黄,才可能发汗,而且目的依然是微汗,而非大汗。
由此可见,经方用药,需要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来谨慎加减投放,切不可将那些不分青红皂白,鼓吹原方原剂量“一剂知,二剂己”的医案信以为真。
伤寒论中的太阳病篇,可谓是一门小心翼翼控制发汗量的艺术。我们看桂枝汤,之中有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五味药,其中桂枝,生姜,两药辛而温,为了避免温药伤阴,先人组方时,在其中加了可生胃津的甘草,大枣,又用苦,酸,胃寒的白芍来敛阴。
到了小青龙汤,其中有最擅发汗的麻黄,有辛热的干姜,有辛温的细辛,此时光用白芍来敛阴,已力所不逮,遂又加上味酸收敛的五味子来收敛一身之气阴。
小青龙汤,麻黄汤中麻黄是三两,到了大青龙汤麻黄高达六两,那么大青龙汤就是为了猛发汗吗?事实上,除了常规用甘草,大枣保护胃津外,又用了鸡子大一枚石膏60克左右来清除肌,肉部之热,所以事实上,大青龙汤立方之时依然是注意存津液,避免过热,过汗的。
总之每一个经方都是考虑周密,结构精巧的艺术品,我们每一次投方都要努力维护患者体内的阴阳平衡,避免猛烈用药,耗伤阳气,损及津液,亦不可偏信某一学派,要谨记偏听则信,兼听则明。
睡觉后脑勺出汗湿枕头的原因比较多,可能是比较正常的生理现象,也有可能是缺钙、多汗症等疾病因素导致。
1.正常生理现象:患者在睡觉的时候,房间内的温度比较高或者盖的被子比较厚,都可导致患者出现出汗比较多的情况,属于比较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不需要进行特殊的治疗。
2.缺钙:如果患者在日常饮食中,摄入的营养元素不足,可导致体内出现缺钙的现象,进而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出现睡觉后脑勺出汗的症状。同时还可伴随着睡眠不安、易惊醒。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碳酸钙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在日常饮食中,多吃富含钙质的食物,如牛奶、虾皮等。
3.多汗症:是指局部或全身出汗量异常增多的一种疾病,主要和患者体内激素紊乱、精神因素等有关。可表现为全身出汗增多、皮肤发红和肿胀等,所以也会导致睡觉后脑勺出汗多。可在医生指导下,采用醋酸铝溶液、氯化铝溶液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还需通过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
由于导致睡觉后脑勺出汗湿枕头的原因较多,建议患者尽快到医院就诊,明确诊断后,进行合理治疗。
在炎热的夏天,我们经常会遇到爱出汗的人,但是有很多人不爱出汗。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出汗的人要比不出汗的人身体更加健康,因为出汗对我们的身体来说有很多的好处。
由于现在天气逐渐炎热起来了,有些人就算不运动也会出很多的汗,还有另外一些人他们在天气比较凉爽时,吃个饭都会有大量的汗水。
根据相关研究表明,我们的汗液中含有很多抗菌肽,这种物质可以抵御各种细菌的侵入。所以如果我们经常出汗,那么就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对于女性朋友来说,经常出汗,还可以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以及各种有害物质,达到排毒养颜的作用。适量出汗对身体是有好处的,但是如果这3个部位爱出汗,那么就需要注意,可能是身体出现了问题!
在中医看来,若是手掌心经常大量地出汗,这可能是脾功能失调。但是脾功能失调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脾热,另外一种则是脾寒虚。
若是身体内代谢出的物质有一种臭味,那么这时说明脾内有热,就会出现手掌心出汗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脾热所引起的。
若是在手掌心出汗的同时,我们还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那么这就很有可能是由于脾虚寒所导致的出汗,这时手掌心所流出的汗水也是冷汗。在中医看来,额头是我们整个身体阳气汇集的地方,这个部位也是阳气最充足的部位。
若是近期发现自己的额头总是会大量地出汗,那么这说明体内的阳气虚弱。
而我们的额头也正是胃部的一个反射区域,当额头出汗时,或许是胃部已经出现了疾病,可能是胃火过旺。
其实每一个人出汗的位置与时间都是不同的,若是在平时的生活中,不注重自己的饮食健康、劳累过度,以及睡眠时间不够,这些都会导致在晚上睡觉时出汗。所以想要改善胸部出汗的情况,就要改掉以上这几种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其实有很多人很担心自己出汗过多,所以他们就不会多运动。其实出汗多这种状况就是需要我们多运动,这样才可以提高我们整个身体的免疫力。适量运动还可以使我们的肺脏更加健康。
所以爱出汗的人,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进行适量的运动,这样才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提高我们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改善身体爱出汗的这种毛病。
出汗对身体到底好不好呢?据相关专家解答,出汗要看部位,不要盲目地追求流汗,人体应该排汗,但要进行健康且适量的排汗。尤其是对于减肥的朋友而言,很多人都认为,“排汗能达到减肥的效果或是出汗是因为脂肪在燃烧”。
事实上,出汗的多少是因人而异的,汗腺数量较多的人,出汗相对较多,体质强壮的人,机体健康而出汗就自然会少。但如果是动不动就满身大汗,或是一觉醒来就内衣湿透,那也代表身体可能发出了某些讯号,告知健康恐怕出了状况。所以此时务必要注意了!总是爱出汗却不知为何,不是身体虚弱就是疾病临门,警惕4种原因。
若是在白天出汗不止,便称之为“自汗”,自汗的原因通常是因为劳累过度、天气闷热、穿衣过多,或是因为服用了发散药物,导致汗水突然过多。而体质差的人会出现“气虚自汗”的情况,这一类人通常身体素质较差、脸色苍白、容易疲劳或是说话有气无力,更有甚者稍微活动就满头大汗、气喘吁吁,还有脸色苍白的现象。
很多时候,湿气过重的人,额头或是鼻尖的部位是容易出汗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多吃排湿的食物,例如,排湿气界内的典型代表:薏米、冬瓜等利湿食物。同时更要注意饮食,不可食用油腻、辛辣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清淡饮食。
在夏季,烧烤是夜宵的主打菜;而炸鸡、汉堡类是很多人一年四季的心头爱。实际上,常吃烤辣炸的食物,会导致身体肝火旺盛。尤其是爱搭配冷饮的朋友,对身体极为不健康。火气过重可考虑用白虎汤清风解表、或是喝西瓜汁有助于排汗。
人到中年,身体各项机能开始下降,而更年期的女性朋友在夜间睡觉时会出现盗汗的症状,或是手足心热、面红、口干的症状。
容易出汗是病吗?老是不明原因地流汗,小心是3类疾病来临的征兆。
多汗症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因为某类疾病而导致持续性多汗症,这里的某类疾病就例如糖尿病患者;另一种多汗症的原因是原发性的多汗,一般是以是否会对日常生活造成不良影响,例如大汗淋漓导致衣物潮湿和发臭的困扰。
甲状腺功能亢进也会导致人体经常性地出现大量汗水,尤其是在夜间会出现盗汗的症状。甲状腺功能亢进是因为甲状腺分泌过多的甲状腺激素,甲状腺过度活跃,导致机体异常活跃,从而出现大量冒汗的症状。
据调查显示,有60%的糖尿病患者都会出现排汗障碍,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的排汗障碍是仅针对于下半身出汗量减少或是停止出汗,但是头部、胸部、背部却出现大汗淋漓的情况。这一类情况需要警惕。
失眠盗汗是一种常见的症状,给患者带来诸多困扰。为了缓解这种症状,许多患者会选择使用中成药。下面,我们就来介绍几种常用的治疗失眠盗汗的中成药,以及它们的作用机理。
1. 靛玉红片:具有清热凉血解毒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因遗传、中毒或骨髓热毒引起的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对于失眠盗汗患者,靛玉红片可以缓解倦怠乏力、心悸气短、自汗、盗汗等症状。
2. 复芪止汗颗粒:主要成分为黄芪、党参、麻黄根等,具有益气、固表、敛汗的功效。适用于虚热内生、营阳不守引起的自汗、盗汗等症状。
3. 百补增力丸:成分包括六神曲、陈皮、白芍等,具有开胃健脾、益气养血等功效。适用于肾水不足、脾胃失和引起的自汗、盗汗、腰腿疼痛等症状。
4. 柏子养心丸:主要成分为柏子仁、酸枣仁、茯苓等,具有养心安神、润燥止汗的功效。适用于心火亢盛、心神不宁引起的失眠盗汗等症状。
5. 酸枣仁汤:主要成分为酸枣仁、茯苓、甘草等,具有养心安神、滋阴润燥的功效。适用于心肾不交、阴虚火旺引起的失眠盗汗等症状。
除了中成药治疗外,患者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按时入睡,避免熬夜。
2. 睡前避免剧烈运动、饮酒、喝浓茶等刺激性食物。
3. 保持室内环境舒适安静。
4.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5. 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盗汗和失眠是常见的睡眠障碍,其产生的原因复杂多样,其中阴虚内热是导致这两种症状的常见原因。
阴虚内热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体内阴液不足,导致阳气偏盛,从而产生一系列热性症状。在中医理论中,人体由阴阳两种精微物质组成,阴阳平衡是维持人体健康的关键。阴虚内热会导致阳气过盛,出现燥热、盗汗、失眠等症状。
阴虚内热引起的盗汗和失眠,主要与以下几种证型有关:
1. 心阴虚证:表现为心悸、失眠、盗汗、口干舌燥等症状。
2. 肺阴虚证:表现为咳嗽、盗汗、潮热、口干舌燥等症状。
3. 肝阴虚证:表现为头晕、目眩、盗汗、失眠、口干舌燥等症状。
4. 肾阴虚证:表现为腰膝酸软、盗汗、失眠、潮热、口干舌燥等症状。
针对阴虚内热引起的盗汗和失眠,中医治疗原则主要是滋阴降火。具体治疗方法包括:
1. 药物治疗:根据不同证型,选用相应的中药进行治疗。如心阴虚证可选用珍珠母、麦冬、五味子等;肺阴虚证可选用沙参、麦冬、杏仁等;肝阴虚证可选用枸杞子、菊花、白芍等;肾阴虚证可选用熟地黄、山药、山茱萸等。
2. 饮食调理:患者应饮食清淡,多吃高纤维、高蛋白食物,如鸡肉、鸡蛋、豆腐、鱼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煎炸等刺激性食物。
3. 日常保养: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进行运动,增强体质。
4. 心理调适: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