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小柴胡颗粒与清开灵一起吃能治疗什么?

小柴胡颗粒与清开灵一起吃能治疗什么?
发表人:医联媒体

小柴胡颗粒和清开灵,主要不是两个药一起吃能治疗什么疾病,而是因为患者有什么病必须吃相应的药物。如果目前没有不舒服的情况下建议不要吃任何药物,是药三分毒,所以建议像没有不舒服的情况不要乱吃药,因为很多药物对人体有损害。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用药的问题医院推荐专家
用药的问题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视频简介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 药剂科 主任药师 杜广清

     

    一定要记住外用药是不可口服的,然后在使用外用药的时候,是需要清洁手臂的,防止出现交叉污染。还有外用药储存的时候,它的条件还是有限制的,对于温湿度的限制。还有一些我们用药的时候,要注意摇匀。小儿要需要服药的时候,要认真地阅读说明书。还有不接受赠药。

  • 人参皂苷吃了出血可能是因为服用者本身气血旺盛,吃了人参皂苷导致迫血妄形。首先人参皂苷是人参的重要有效成分,人参皂苷本身可以补气,如果气血比较充足,或者气血比较旺盛的人吃人参,可能会导致迫血妄形,就有可能会出现出血的情况。

  • 【药师说药】枸橼酸西地那非是治疗什么的?

  • 视频简介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 药剂科 主任医师 杜广清

    浓度依赖性的抗菌药物,比如氟喹诺酮类的药物。氟喹诺酮类的药物,典型的就是左氧氟沙星,在使用的过程之中,肯定就是一日顿服,顿服达到一定的血药浓度的高峰的时候,细菌给杀死了,而且它的副作用,相对来说还要少,耐药性也不会产生。所以在选择用药的过程之中,其实选择药物的时间点,是非常重要的。

  • 视频简介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 药剂科 主任药师 杜广清

     

    不是大批量地赠药,经常会出现差错用药,用药错误的这种情况。据我们调查,发生率非常非常的高,因为赠药的过程之中,大家可能都是想当然,回家以后才发现原来吃的不是这个药,因为可能对这个药耐受性不好、不良反应发生已经换药了。然后造成一些追悔莫及的事情发生。

  • 安宫牛黄丸应该在发病的时候吃。安宫牛黄丸是两开药,是开窍醒神药的,正宗的安宫牛黄丸现在很难找得到了,因为安宫牛黄丸用了很多现在禁止的药,比如麝香牛黄,现在很多用人工生产牛黄。安宫牛黄丸是发病了才用的,药有三分毒,要对症下药,突然神志不清可以鼻拭或者用安宫牛黄,但是安宫牛黄是有非常大可能走窜力,没有中风或者突然不舒服不能拿来做预防药。

  • 【药师说药】服用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片(Ⅰ)血压平稳后,是否可以自行停药?

  • 他汀类的药物也有人做过不同时间服用药物,大多数他汀是胆固醇的合成,相对于是夜晚会更加的活跃一些,因此也有建议对于一部分他汀,可能是晚上吃会更好。 但是像对瑞舒伐他汀这一类的药物,好像从观察上和临床的研究上看,相差不是特别大。因此我对我的病人一般会建议他在晚上就把他汀跟阿司匹林一块吃上,以来是能够保证好的效果,减少副作用,其次因为把药分的次数太多会造成遗漏跟遗忘的机会会增加,所以如果晚上一起吃,遗忘的机会会小一些。

  • 【药师说药】枸橼酸西地那非片有不良反应吗?

  • 临床上,高血压疾病一般分为两大类:第一种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但是病因有不明确的独立疾病,叫做高血压原发高血压,这种疾病占到高血压患者大约90%,占比量非常大。第二种继发性高血压,是一种症状性高血压,往往有特定的病因,而且病因比较明确。这种高血压仅是指这种疾病所诱发出来,一种特定的血压升高的症状而已,所以是有病因的情况下而出现的高血压,叫做继发性高血压。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面对各种疾病,而用药成为了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然而,错误的用药方法不仅无法起到治疗效果,反而可能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本文将为您盘点十大错误的家庭用药方法,帮助您更好地了解用药知识,保障自身健康。

    1. 不阅读药物说明书:许多人在购买非处方药时,往往只关注药品名称和价格,而忽略了说明书的重要性。说明书是了解药品成分、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重要信息的来源。

    2. 不按医嘱用药:有些人对医生的建议持有怀疑态度,或者因为个人喜好而擅自更改用药方案,这是非常危险的行为。

    3. 过期药品使用:过期药品可能失效或产生有害物质,对人体造成危害。因此,使用过期药品是极其错误的。

    4. 滥用抗生素: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性感染的重要药物,但滥用抗生素会导致耐药性增加,使疾病更加难以治疗。

    5. 过度进补:有些人认为“补”可以增强体质,于是盲目进补。事实上,过量进补反而可能对身体造成负担。

    6. 随意停药:用药过程中,有些人觉得症状好转就擅自停药,这可能导致病情反复。

    7. 滥用中草药:中草药虽然具有较好的疗效,但滥用中草药也可能导致不良反应。

    8. 忽视药物不良反应:药物不良反应并非100%会发生,但需要提高警惕,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寻求医生帮助。

    9. 随意加减剂量:有些人觉得剂量越大,治疗效果越好,这是错误的观念。用药剂量应根据病情和医生建议进行调整。

    10. 忽视药物相互作用: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时,可能会产生相互作用,影响治疗效果或产生不良反应。

  •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孕产妇及儿童的医疗保健问题日益受到重视。为了保障孕产妇及儿童的临床用药安全,我国卫生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孕产妇及儿童临床用药管理的通知》。本文将结合该通知内容,从多个角度探讨孕产妇及儿童临床用药管理的相关问题和注意事项。

    一、孕产妇用药需谨慎

    孕产妇处于特殊生理状态,用药需格外谨慎。根据《通知》要求,医疗机构应建立孕产妇药物遴选制度,严格选用、购进药物。医师在为孕产妇开具处方时,应遵循合理用药原则,尽量减少药物对子代的影响。此外,医师和药师应做好对孕产妇的用药指导,告知患者及其家属药物治疗方案、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预后情况等,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二、儿童用药需规范

    儿童生长发育尚未成熟,用药需严格掌握适应证,除成人用药原则外,还需特别注意儿童用药的药物选择、给药方法、剂量计算、药物不良反应及禁忌证等。根据《通知》要求,医疗机构应加强儿童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儿童用药,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和药源性损害。

    三、加强医嘱点评和评估

    医疗机构应建立孕产妇及儿童药物临床应用评估制度与持续改进机制,加强孕产妇及儿童用药处方和医嘱审核,定期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本机构孕产妇及儿童用药情况进行监测、分析、评估,开展专项处方和医嘱点评,有针对性地提出干预和改进措施。

    四、关注药物不良反应

    孕产妇及儿童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医师和药师应严密观察患者用药过程中的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对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要及时妥善处理,保障患者安全。

    五、重视儿童用药安全

    儿童用药安全关系到儿童的健康成长,社会各界应高度重视。医疗机构、医师、药师、家长等各方应共同努力,加强儿童用药安全管理,为儿童提供安全、有效的用药保障。

  •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人已成为药品市场的消费主力军。据统计,老年人用药市场规模已占药品市场总量的半壁江山,其中处方药占比23%~40%,非处方药占比40%~50%。

    然而,老年人用药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有研究表明,60岁以上的老年人因药物治疗而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是一般成人的2.5倍。这主要与老年人独特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关。

    老年人用药具有以下特殊性:

    1. 用药品种多而杂,容易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

    2. 多为慢性病患者,用药时间长,容易导致药物蓄积中毒,损害肝、肾和造血系统功能。

    3. 各器官功能逐渐衰退,对药物耐受性低,个体差异大。

    为了保障老年人用药安全,以下五项原则需遵循:

    1. 受益原则:用药要有明确的适应症,保证用药的受益/风险比大于1。

    2. 五种药物原则:老年人同时用药不能超过5种,尽量选择一箭双雕的药物,减少用药数目。

    3. 小剂量原则:除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消化酶类等药物外,其他药物剂量应低于成年人。

    4. 择时原则:根据疾病发作、加重与缓解的昼夜节律变化,选择最合适的用药时间。

    5. 暂停用药原则:怀疑药品不良反应时,应及时停药观察。

  •   孩子的健康是每位家长最关心的问题,然而,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疾病困扰。而用药问题更是让许多家长头疼,尤其是“老药”与“新药”的选择。

      不少家长反映,现在药店里的“老药”越来越难买到,取而代之的是各种价格偏高的“新药”。这些新药虽然种类繁多,但药效和使用禁忌却与“老药”相差无几,这让家长们感到无所适从。

      那么,究竟该如何为孩子选择合适的药物呢?药剂科副主任药师张艳秋给出了以下建议:

      首先,给孩子用药一定要以医生的处方为标准。如果没有处方,应优先选用以前用过的“老药”,新药最好不要轻易尝试。因为“老药”经过长时间的临床使用,已被证实是安全有效的。例如,青霉素类药物,不少新药都是在“老药”的基础上重新开发的,虽然价格比“老药”高,但药效未必比“老药”好。

      其次,给孩子选购药品时,最好将范围限定在国家“基本药物”范畴。这类药物疗效可靠、稳定,价格也不贵。新药在临床试验阶段多用于成年人,对儿童的用量及安全度测试很少涉及,除非是那种专门针对儿童研制的新药。

      此外,家长在给孩子买药时,一定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特别是针对儿童的用药剂量和副作用等相关提示。如果没有这方面说明,药品很可能不是专门针对儿童研发的,最好不要给孩子服用,更不能随意调整剂量。

      最后,张艳秋提醒家长们,按照国家规定,各大药店都应有专业的药师坐堂,但即便是专业药师也没有处方权。因此,在药店买药时,不应把药师推荐的药品等同于医生开出的药品。如果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药师不承担相关责任,最好按医生处方为孩子买药。

      总之,为孩子选择合适的药物需要谨慎,既要考虑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要考虑儿童的年龄、体重等因素。家长们在为孩子用药时,一定要多加留心,避免因用药不当而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 在儿童用药方面,抗生素的使用一直备受关注。阿奇霉素作为一种广谱抗生素,在治疗儿童感染性疾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许多家长和医护人员对阿奇霉素的认识存在误区,要么过度依赖抗生素,要么过分担忧其副作用。那么,阿奇霉素分散片应该如何正确使用?儿童服用阿奇霉素是否会有副作用呢?

    阿奇霉素分散片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从而达到杀菌或抑菌的效果。阿奇霉素分散片的服用方法如下:

    1. 成人患者:用于治疗性传播疾病,如沙眼衣原体或敏感淋病奈瑟菌感染,可单次口服1g(0.1g×10片,0.25g×4片)。治疗小儿咽炎、扁桃体炎,按体重每日12mg/kg,一日最大量不超过0.5g(0.1g×5片,0.25g×2片),连续服用5天。

    2. 其他感染:总剂量1.5g(0.1g×15片,0.25g×6片),分三次服用,一日1次,每次0.5g(0.1g×5片,0.25g×2片)。或总剂量相同,首日服用0.5g,然后第二至第五日一日1次口服0.25g(0.1g×2.5片,0.25g×1片)。

    在使用阿奇霉素分散片的过程中,家长和医护人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不要随意更改剂量或停药,严格按照医嘱进行。

    2. 注意观察儿童服用阿奇霉素后的反应,如有过敏反应或其他不适,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3. 避免与其他抗生素或药物同时使用,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4. 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加强儿童免疫力,预防感染。

    总之,阿奇霉素分散片是一种有效的抗生素,但家长和医护人员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正确用药,避免滥用和过度担忧副作用。只有正确认识和使用抗生素,才能为儿童的健康保驾护航。

  • 药物治疗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但很多人对何时服药、何时停药存在误区,这不仅影响了治疗效果,甚至可能导致病情加重。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药物治疗的规律,帮助您正确用药。

    1. 何时服药

    药物的作用时间、吸收方式、代谢途径等因素都会影响服药时间。一般来说,以下几种情况需要注意:

    • 对食物有影响的药物:如抗生素、抗真菌药物等,最好在空腹或饭前服用,以便药物更快吸收。
    • 对胃有刺激的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抗酸药等,最好在饭后服用,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
    • 催眠药物:如安定、苯巴比妥等,最好在睡前服用,以便药物发挥作用。

    2. 何时停药

    停药时机同样重要,以下几种情况需要注意:

    • 可及时停用的药物:如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等,在疾病治愈后,应继续用药1-2天,以巩固疗效,避免病原体复发。
    • 可逐渐递减的药物:如抗癫痫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等,需要逐渐减量,避免突然停药导致病情反弹。
    • 可立即停用的药物:如感冒药、退烧药等,在症状消失后即可停药。

    3. 长期用药注意事项

    对于需要长期用药的患者,以下事项需要注意:

    • 定期复查:了解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遵医嘱:不要随意停药、换药或增减剂量。
    • 了解药物不良反应:出现不良反应时,及时就医。

    总之,正确用药是治疗疾病的关键,患者应了解药物的服用和停药规律,遵医嘱用药,避免因用药不当导致病情加重。

  •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然而,在追求健康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环节——合理用药。不合理用药不仅会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合理用药。合理用药是指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和药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药物品种、剂量、用法和疗程,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不合理用药现象仍然普遍存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不合理用药情况:

    1. 凭“经验主义”乱服药:有些人认为“久病成医”,对自己的身体症状自行判断,随意购买药物服用,甚至擅自调整剂量。这种做法往往导致药物滥用,加重病情。

    2. 处方药滥用:有些人将处方药视为“万能药”,即使没有明确诊断,也要求医生开具处方药。这种做法容易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依赖。

    3. 药品说明书不读:有些人只关注药品名称和价格,不仔细阅读说明书,不了解药品的适应症、禁忌症、不良反应等信息,导致用药不当。

    4. 药品过期继续使用:有些人认为药品过期后只是药效减弱,仍然可以继续使用。这种做法容易导致药物中毒。

    5. 药品乱搭配:有些人将多种药物随意搭配使用,认为可以增强疗效。这种做法容易导致药物相互作用,增加不良反应风险。

    为了保障用药安全,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 提高用药知识:了解药物的基本知识,包括适应症、禁忌症、不良反应、用法用量等。

    2. 严格遵医嘱:按照医生的指导用药,不要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

    3. 认真阅读说明书:了解药品的详细信息,确保用药安全。

    4. 购药渠道正规:选择正规渠道购买药品,避免购买假冒伪劣药品。

    5. 药品储存合理:按照说明书的要求储存药品,避免药品变质。

  •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人群的医疗保健需求日益增长。然而,老年人在用药方面存在一些普遍问题,如不合理配伍、用药不当等,这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风险。

    首先,老年人由于器官功能减退,对药物的代谢和耐受性降低,容易发生不良反应。例如,老年人使用镇静催眠药时,更容易出现嗜睡、共济失调、认知障碍等不良反应。此外,老年人使用多种药物时,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会增加,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上升。

    其次,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往往需要长期用药。然而,老年人往往缺乏对药物知识的了解,容易出现用药不当的情况,如剂量过大、用药时间不当等,从而加重病情。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 老年人用药特点:老年人用药应遵循“最小有效剂量”原则,尽量避免使用多种药物,以免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2. 老年人常见疾病的用药指南:针对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介绍相应的用药指南和注意事项。

    3. 老年人用药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介绍老年人用药可能出现的常见不良反应,以及预防和处理方法。

    4. 老年人用药的合理配伍:介绍老年人用药的合理配伍原则,以及常见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5. 老年人用药的自我管理:介绍老年人如何进行自我管理,包括了解药物知识、正确用药、定期复查等。

    总之,老年人用药需要谨慎,遵循医生的建议,合理用药,以确保健康。

  • 家庭医生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能够提供疾病预防、健康咨询等服务,还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然而,在用药过程中,药物的相互作用可能会产生不良后果。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药物相互作用情况:

    1. 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

    碳酸氢钠与牛奶或奶制品同服可能产生毒副反应;鱼类与异烟肼同服可能导致中毒;呋喃唑酮等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与茶叶、葡萄酒、扁豆、鸡肝、腌鱼等含酪胺食物同服可能导致高血压;酒精及含酒精饮料能增加阿司匹林、安定、扑尔敏、消炎痛、布洛芬等的毒副作用。

    2. 减少药物的吸收和降低药物的疗效

    食物中的一些成分会影响药物的吸收和疗效。例如,四环素、红霉素等与食物同服时,因食物中钙离子与之结合会使这些药物的吸收减少,疗效降低;铁剂、胃蛋白酶与菠菜等含鞣质的食物或饮料同服时会产生沉淀减少吸收;食物中的蛋白质在胃肠道中水解产生氨基酸可竞争性抑制左旋多巴的吸收,故在服用左旋多巴期间应尽量少食高蛋白饮食;酒精能降低维生素A、维生素B2的吸收。

    3. 增加药物的吸收,提高药物的疗效

    有些情况下,食物可以增加药物的吸收,提高疗效。例如,灰黄霉素与含脂肪丰富的食物同服则能增加吸收;油脂食物可促进无味红霉素的吸收,提高其疗效;酒精有中枢抑制作用,可增强巴比妥类药物的疗效。

    4. 油盐酱醋糖对药效也有影响

    食物中的油、盐、酱、醋、糖等成分也会对药效产生影响。例如,植物油可以增强降脂药物的效果,而动物油则会降低降脂药物的功效;食盐过多可降低降压药、利尿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的疗效;酱油等调料会影响某些药物的疗效;醋会中和碱性药物,失去药效;糖会抑制退热药的药效,干扰矿物质元素和维生素的吸收。

  • 老年、孕妇和儿童作为特殊群体,在用药方面需要特别注意。他们的身体状况、生理特点和特殊需求,使得用药剂量和种类需要根据年龄、体重和怀孕等情况进行调整。

    首先,老年人由于肝肾代谢功能减退,应该尽可能减少用药数量。一些老年人为了预防骨质疏松,会大量补钙,但盲目补钙可能导致结石、便秘等副作用。建议老年人通过日常饮食摄入充足的钙质,如牛奶、豆制品等。

    其次,孕妇在用药方面要格外小心。孕妇的用药需要考虑到胎儿的生长发育和母体的健康。一些药物可能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孕妇在用药时应该咨询医生,并严格按照医嘱用药。

    儿童用药也需要特别注意。儿童的肝肾代谢功能尚未完善,药物的代谢和排泄速度较慢,因此儿童用药剂量应该比成人小。此外,儿童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差,一些药物可能对儿童造成不良反应。因此,儿童用药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在用药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不要盲目补钙,以免引起副作用。

    2. 不要乱服中药,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3. 不要滥用减肥药,以免对身体造成损害。

    4. 不要过量服用药物,以免增加不良反应。

    5. 不要随意改变服药方式,以免影响药物疗效。

    6. 不要捏鼻子灌药,以免造成孩子过量用药。

    7. 不要药酒同服,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8. 不要只认商品名,以免造成药物重复使用。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