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睡觉爱打呼的看过来

睡觉爱打呼的看过来
发表人:主治医师叶伟
打呼噜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它可能会影响睡眠质量和身体健康。以下是一些可能有用的解决方法:

1.改变睡姿:试着改变你的睡姿,例如侧卧或仰卧。对于一些人来说,改变睡姿可以减轻打呼噜的症状。

2.减轻体重:如果你超重或肥胖,减轻体重可能会减少打呼噜的发生。

3.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可能会加重打呼噜的症状,因此尽量避免吸烟和饮酒。

4.保持鼻腔通畅:使用盐水喷雾或鼻腔清洁器,保持鼻腔通畅,可以减少打呼噜的发生。

5.使用睡眠呼吸机:睡眠呼吸机是一种可以在睡觉时佩戴的设备,它可以通过增加呼吸道的空气流量来减轻打呼噜的症状。

6.就医:如果以上方法都无法解决打呼噜的问题,建议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睡眠监测,以确定打呼噜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请注意,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因此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法。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黑夜中,鼾声震天。

     

    妻子躺在床上,有些无奈地看着睡得很香的丈夫,想要叫醒他,犹豫了一下,又默默地背过了身。让他多睡一会儿吧,她默默地这样想着。养一个家毕竟不容易,打鼾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受访医生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内科 主任医师 郭兮恒
    文 | 一心一医
    监制 | 黑凤梨

     

    老刘(化名)今年32岁,与妻子结婚已经快十年了,身体平日很健康,工作也很努力,总之就是什么都好,就是晚上睡觉总是打鼾。有时候妻子受不了的时候,就会去其他房间睡。但两人感情很好,妻子也容忍了这一点,并没有太过计较。毕竟是小事嘛……老刘和妻子并没有太多在意。

     

    但是,打鼾真的是小事吗?

     

     

    那一天,夫妻两人像往常一样出门。老刘熟练地开着车,载着妻子在车来车往的街道上,按照熟悉的路线不断行驶。“又是红灯……”前面的灯慢慢变红,老刘将车停在红绿灯前,微微低头。妻子看着车窗外不断流动的人群,有些出神。

     

    直到过了一会儿,从后方传来的刺耳的滴滴声让她发觉,前方的红绿灯已经变绿,但老刘并没有开动车子。“喂,老刘,你怎么不走?”妻子回过头道。老刘低着头默不作声。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妻子仔细一看,才发现丈夫闭着眼睛,伴着轻微的呼吸起伏声,竟然睡着了!

     

     开车打瞌睡

     

    “老刘,你没事吧?快醒醒!”妻子连忙拍着老刘的背。老刘一个激灵,晃了晃头,有些迷茫地睁开眼睛。“咋啦?”老刘呆滞了一刹那,然后回想起来发生了什么,连忙启动车子,向前开去。妻子缓了一口气,不过旋即有些担忧地看着丈夫:

     

    “咋回事啊,老刘,你咋开着车就睡着了?”老刘握紧方向盘,满不在乎地打了个哈欠。“应该是昨天晚上没睡好吧,有点瞌睡。”妻子想了想,这是第二次了吧。之前有一次也是这样,开车在路上,睡着了!“这样也太危险了!老刘,这样可不行啊。”妻子忍不住提醒道。

     

    “放心,放心,不就是昨晚没睡好嘛?我下次会注意的。”老刘没有太当回事。妻子眉头紧皱——真的是昨晚没睡好这么简单吗?

     

     

    砰的一声响!轿车径直地撞上了前面汽车的尾巴。单独开车的老刘猛然被动静惊醒。“唉呀妈呀!”他踩住了刹车,惯性拉着老刘的身体往前,如果不是安全带,他可能就要在玻璃上撞得头破血流。

     

    追尾

     

    前面的车尾已经凹陷,好在两辆车上的人都没事。老刘连忙下车,跟前面车上的人不断道歉,同时也跟警察说明了情况。警察寻问清楚情况后,严肃地劝老刘去医院诊断一下。妻子也急匆匆地赶了过来,一脸焦急地道:“必须得看医生!”老刘挠了挠头,最近的睡眠质量确实比较差,那就去看看吧!

     

     

    看哪个科呢?老刘来到了朝阳医院,有些犯难。想了想,他去了神经内科挂号,神经内科的大夫问了问他病情,查完他的体征后,得知老刘有打鼾的情况,会诊的医生有些了然,给患者推荐了呼吸科一个医生。“去找郭兮恒主任吧!”呼吸科?

     

    受访医生:郭兮恒

     

    老刘有些犯迷糊,我这不是睡不好觉嘛,跟呼吸科有什么关系?但老刘还是相信了医生的话,挂了郭兮恒主任的号。也正是这一次就诊,才让老刘明白了他问题的根源。

     

    郭兮恒主任知道老刘有打鼾后,看着陪老刘一块就诊的老刘妻子,对她问道:“你丈夫有没有睡觉后,在打鼾时发生过呼吸暂停?”郭兮恒主任解释道:“就是原本正在打鼾,突然呼吸被憋住,之后过了一会儿又继续打鼾。”

     

    老刘妻子十分惊讶,拍了一下老刘:“简直神了,我还没说,医生你就知道了。”“是的,医生,是有这样的情况。从去年8月份开始,就有这样的情况在老刘睡觉时发生。”郭兮恒主任给老刘做了详细的检查,最终做出了诊断——这是一例严重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做一个睡眠监测吧。”郭兮恒主任这样说道。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一种与呼吸有关的睡眠障碍,主要的表现就是睡觉时打鼾、打鼾时有呼吸暂停,同时白天会出现嗜睡的情况。老刘的症状与其非常符合。而睡眠监测,则是诊断睡眠呼吸障碍最重要的一个检查,需要病人在医院待一晚上,在专业的监测仪器下对患者的睡眠情况进行监测。

     

    折磨的是伴侣

     

    果不其然。在郭兮恒主任的建议下,老刘经过睡眠监测,发现他一晚上出现了460多次呼吸暂停,最长的呼吸暂停时间为65秒!这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

     

    因为睡眠中反复出现的打鼾以及呼吸暂停,会造成缺氧,给患者的身体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同时睡眠看似睡得很香,实则真正的睡眠质量非常差,会让患者白天很困倦、疲劳,忍不住的想睡觉。“哎呀,我早就发现这个情况,只是没想到老刘开车睡着会和打鼾有关,真是没想到!”老刘妻子有些懊恼地对郭主任道。

     

     

    郭兮恒主任遇到过很多次这种情况,很多家属都会留意到伴侣的打鼾问题,不过真正在意的人却没有多少。因为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打鼾也可能是一个很重要的疾病信号。

     

    郭主任给老刘开了后续一些检查,发现他气道阻力也比较高,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患者气道也出现了塌陷的现象,这都是呼吸暂停综合征带来的一些后续影响。

     

    晚间采取措施

     

    “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老刘有些担忧。“使用无创正压通气试一下吧。”郭主任思考着病人的情况道。通过询问病史发现,老刘本来就睡眠比较浅,半夜总是惊醒,频繁起夜,所以郭主任给老刘开了无创正压通气这个治疗方法。

     

    无创正压通气是指通过呼吸面罩的方式,使呼吸机给患者提供正压支持,帮助患者维持正常呼吸。通过这个治疗方法,能够很好地解决患者的打鼾以及呼吸暂停的问题,改善患者缺氧的情况,从而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第二天,老刘从床上起来,神清气爽。他精神饱满地找到郭主任,兴高采烈地道:“郭主任,昨天睡眠感觉老好了,起夜次数都变少了很多,现在也不困……实在是太感谢您了!”

  • 每当深夜到来,不少人家里都会发出一阵规律的巨响:有的像开电钻,有的像发动摩托车引擎,还有的活像一台轰隆作响的洗衣机……

     

     

    在中国的成年人里,每5个人就有1个人睡觉时习惯性打鼾。而在这些人中,男性的比例更高。

     

    为什么男人比女人更容易打呼噜?《生命时报》采访专家揭秘真相,教你6招不去医院也能缓解症状。

     

    受访专家

    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呼吸内科副主任   曹国强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    姚志刚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医师 王小轶

     

    为什么男人比女人更易打呼噜?

     

    相对于女性来说,男性更容易打呼噜。这与男女生理构造的差异,和生活习惯的不同都有关系。

     

     

    具体来说,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脖子上脂肪多、气道狭窄

     

    声音是气流通过口腔、鼻腔和咽腔中各种肌肉形成的腔隙发出的。

     

    人在睡眠中唇、舌、颊、颚部肌肉不会随意搭配形成各种空腔,但始终留出一个大的通道——咽部,如果这个通道变窄了,那么气流通过时就会发出声音,这就是打鼾。

     

    这几种“面相”的男人,是打鼾的重点人群:

    身材偏胖、脖子粗短、脸颊两侧有赘肉、眼睛伴有浮肿、下颌后缩、上嘴唇薄短、上下嘴唇不自觉开启。

     

    喉头位置比女性低

     

    从生理解剖结构来看,男性的喉头位置比女性低,这就导致他们的喉咙中空间更大。

     

    男性睡着时,一旦舌头不自觉缩到该区域,就可能阻塞部分气道,导致打鼾时的共鸣;而女性喉头位置较高,如果舌头缩到该区域会完全堵住呼吸,她们往往在打鼾前就被憋醒。

     

    性激素对呼吸道的影响

     

    男人的性激素可能对呼吸道有不利影响。有研究发现,男性的主要性激素——睾酮,会让呼吸道更容易塌陷,并且可能引起呼吸不稳定。

     

    而女性的主要性激素——孕激素和雌激素,却能稳定呼吸,避免堵住呼吸道。

     

    正因为如此,更年期及以后,随着女性性激素的快速下降,女性打呼的可能性会增加。

     

    抽烟喝酒的比例高

     

    烟酒会增加打呼噜的几率。根据流行病学的研究,吸烟者打呼噜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 2 倍。

     

    另一份对照实验研发现究,喝酒会让呼吸道闭塞的频率增加,而且持续时间变长。

     

    为什么打鼾不会吵醒自己?

     

    大脑熟悉自身节律,长期打呼噜的人对鼾声的敏感度降低,屏蔽掉了这一噪音。

     

    也有人称听到过自己的呼噜声,或被自己的呼噜声惊醒,这可能是由于呼吸道不畅引起的异常声音,听者把它和呼噜声混淆了。

     

    你的呼噜声是否该看医生?

     

    打呼噜未必都是病,人们在劳累、醉酒后等情况下也可能会出现,但是如果伴有以下情况时,则是身体发出的危险信号,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1.尽管睡了一整夜,醒来仍然感到十分疲惫。

    2.夜间反复出现呼吸暂停,甚至憋醒。

    3.晨起后口干舌燥,头痛。

    4.白天总是困倦或打盹,在开会、坐车时很容易睡着。

    5.暴躁易怒,睡醒时血压升高。

    6.注意力不易集中,记忆力下降。

     

    在所有打鼾中,真正危险的是由睡眠呼吸暂停引起的打鼾。

     

    目前,我国近1.8亿人患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它是指在睡觉过程中反复出现低通气或呼吸暂停的症状。

     

    呼吸暂停综合征主要有以下3个特征:

     

    • 鼾声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中间有一小段没有声音(发生暂停),随后发出一种怪声。
    • 夜间常被憋醒,常需张口呼吸。
    • 晨起后口干、头晕、头痛,白天嗜睡,记忆力下降。

     

    一般睡眠呼吸障碍分为轻、中、重度3种类型,通常夜间呼吸暂停10次以下为轻度,10~30次为中度,30次以上为重度。

     

    如果从呼吸突然暂停时开始数数,超过10个数(大约10秒钟)才恢复呼吸,或一个小时内有5次呼吸暂停,就建议去医院就诊。

     

    该病的典型症状除了打鼾、呼吸暂停、憋气感外,还会导致患者夜尿增多、晨起头痛、口干、白天嗜睡明显、记忆力减退等问题。

     

    如果长期不治,还易引起其他慢性疾病,如冠心病、脑梗塞、脑出血、糖尿病等,严重时甚至会引发夜间猝死。

     

    有长期打鼾史的患者,最好到医院做一次睡眠监测。

     

    不去医院,改变6点也能缓解

     

    目前临床上还没有药物治疗打呼噜,通常用以下三种方法缓解:外科手术、上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牙托治疗。

     

    如果你只是单纯性或习惯性打鼾,不用去医院治疗,通过生活方式的调整也能缓解。

     

    01    侧卧睡觉

    一般来说,平躺更容易引起打鼾。这一睡姿会使舌头和软腭下坠,阻塞呼吸道引起打鼾,而侧卧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02    减肥

    超重的打鼾者应尽早减肥,体重减轻3~5公斤就能有效缓解打鼾。

     

    建议打鼾患者每周5天,每天进行30分钟的运动,比如健步走、游泳、骑车等,以“心率=170-年龄”的运动强度为宜。

     

    03    选择软硬适度的枕头

    枕头与打鼾密切相关,过软或过硬都不好。

     

    建议选择软硬适度的枕头,如荞麦皮的枕头、茶叶枕头;厚度以让颈椎有支撑为宜,不必太高。

     

    04    及早发现鼻部问题

    鼻腔疾病一般会引起鼻腔黏膜充血肿胀,进而导致气道狭窄,会增大睡眠呼吸暂停的风险。因此,对鼻病进行积极治疗也可以缓解打鼾。

     

     

    05    戒烟限酒

    饮酒可能使咽喉部肌肉在内的全身肌肉放松,诱发打鼾。吸烟会导致鼻内和咽喉黏膜发炎,导致呼吸道狭窄,增加打鼾危险。

     

    06    保持卧室适当的湿度

    干燥的空气易诱发打鼾,如果卧室干燥,睡前可以使用加湿器。

     

    当身体缺水时,鼻腔和咽部的分泌物会比较黏稠,增加打鼾的症状。健康成人每天应喝1500~1700毫升水,睡前一小时左右,可喝200~300毫升。

  • 怀孕之后真是越来越邋遢了,美好的东西似乎都渐渐离我远去了。孕吐、孕傻、放屁、漏尿,还突然开始打呼噜了?而且鼾声如雷,甚是尴尬,不仅吵得老公难以入睡,自己也常被惊醒,更尴尬的是午睡的时候吵到别人,比如下面这位孕妈。

     

    @慧子心心:有一次办公室午休后,我醒来发现旁边同事都在偷笑,他们说我的呼噜声像电钻似的,还以为是公司装修呢!没想到呼噜声能这么惊天动地!不仅他们没想到,我也是万万没想到啊。

     

    @一颗桃子:睡觉从来都不打呼噜,直到前几天被自己的呼噜声惊醒,自己都蒙圈了,老公说他一晚没睡着,哈哈哈哈,之前都是我嫌弃老公打呼噜,现在被老公各种嫌弃。

     

    @肚子里的团子:话说我孕期最尴尬的事,莫过于打呼噜和放屁,特别是打呼噜让我好尴尬,在医院住院保胎的时候被别人拍醒,说我呼噜声太大,可我一睡着就照样打呼,后来人家换病房了......

     

     

    孕妈打呼噜,是因为太劳累所以睡的香吗?

     

    孕妇打呼噜是正常现象,研究显示没有怀孕的女性中仅有14%的人打呼噜,但孕妇打呼噜的几率要比没怀孕的高出一倍,这是因为怀孕期间上呼吸道会变窄,此外肥胖、睡姿不当也是孕期打呼噜的原因。

     

    孕期打呼噜对健康有影响吗?

     

    如果打呼噜较为严重,可能会引起以下危害:

     

    1、打鼾可能是睡眠窒息的预兆,打鼾严重可能会影响胎儿的发育。

     

    2、打鼾孕妇发生先兆子痫的概率要高出10%。

     

    3、孕期习惯性打鼾的孕妇出现高血压的概率比常人高2倍,出现婴儿发育迟缓的概率比常人高3.5倍。

     

     

    孕期打呼噜有哪些缓解方法?

     

    1、控制体重

    肥胖是引起打呼噜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孕妈应该合理控制饮食,少食多餐,营养均衡,尽量少吃或不吃高油、高糖、高盐、高脂类食物,避免营养过剩导致肥胖。


    2、调整睡姿
    孕妈尽量不要采取仰卧睡姿,建议采取左侧卧睡姿。为了培养左侧卧睡姿的习惯,孕妈可以在睡衣背后缝上一个软硬合适、大小适中的小球,或者在背后放上一个小玩偶,这样睡梦中翻身时被玩偶顶到时,会自然改为侧卧位。


    3、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打呼噜的孕妈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较高,所以孕期应该适度运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重视血压监测。

     

     

    即使打呼噜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小事,但孕妈们也不要轻易忽视,因为这很可能是一个讯号,提醒你血压在上升哦!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 jdh-hezuo@jd.com。 

     

  • 伤害精子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打鼾」这个你可能没想到。


    近日,《美国医学会杂志·网络开放》发表一项中国台湾研究,提出男性生育力下降的新诱因:睡觉打呼噜。


    研究人员认为,打呼噜会让血氧浓度下降,可能进一步损伤睾丸和精子质量。打呼噜的男性,不育风险将增加1.2倍。



    《生命时报》结合研究采访专家,教你7招缓解打鼾,帮你护好生育力。


    受访专家
    北京安贞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  魏永祥

    北京朝阳医院睡眠医学中心主任  郭兮恒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治医师  尹国平


    新研究:打鼾让男性生育力告急


    研究人员从中国台湾健康保险数据库(NHIRD)中,收集了2000年至2013年长达13年间,被诊断为不育症的4607名男性,作为观察组。


    以1:4的比例、经倾向评分匹配后,选择18428名正常男士作为对照组。



    结果显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引起的打鼾与不育症,有着显著相关性。相比对照组,打鼾的OSA男性患者,不育风险要高1.24倍。


     
    什么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有些人睡觉鼾声如雷,但响了一阵突然没声儿了,过10秒钟左右突然“噗”一声吐出一口气并重新开始打鼾,一整晚都在“打鼾—呼吸停止—鼾声再起”之间循坏的现象。


    若按年龄段分析,40岁以下人群中,越年轻,其睡觉打呼噜和不育的关联越明显:

     

    • 在18~24岁的受试者中,OSA患者的不育风险要高2.86倍;
    • 25~29岁时,风险要高1.6倍;
    • 到30~34岁,这一数值降为1.57。


    40岁以下合并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的男士,不育风险也会显著增加。


    同时,研究人员还发现,患OSA时间越长,不育风险越大。与没有OSA的男士相比,出现OSA5年以上的男士,不育风险增加86%。

     

    打鼾让全身“缺氧”

     

    除了可能影响生育力外,睡觉时打呼噜、呼吸暂停、憋气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全身器官的缺氧。

     


    人一生中有30%的时间在睡觉,如果这些时间人都处于缺氧状态,会出现什么问题?


    1.白天萎靡不振

    打呼噜会造成睡眠中频繁的微觉醒,在不知不觉中偷走了真正睡眠,让你睡了大量的“假觉”。


    白天会觉得头晕、头痛,反应迟钝、易疲劳,时间久了可能伴有记忆力下降、焦虑、易怒等。


    2.增加心梗、脑梗风险

    打呼噜造成的呼吸反复停止,会造成血液中氧含量减少,最直接后果就是增加血液中“氧气搬运工”红细胞的数量。


    红细胞数量增加,就好比路上车辆增加会造成拥堵一样,导致血管阻塞概率的增加。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李卫教授等研究发现:


    与安静睡觉的人相比,每晚都鼾声大作的人,心梗可能性增加77%;

     

    每周睡觉打鼾多于3次的人,心梗发生风险是睡觉安静者的2.7倍。

     


    3.诱发或加重高血压

    严重的呼噜,会造成睡眠中反复的呼吸暂停或气流减少,这种反复的气流停止再恢复的过程,会损害血管壁,造成血管弹性下降,从而引起或加重高血压。


    4.加速衰老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研究发现,每天睡眠不足的人,衰老速度是正常人的2.5~3倍,容易面色黯淡、失去亲和力。


    打鼾者缺乏深度睡眠,影响生长激素的产生和释放,加快机体衰老,还会让激素分泌异常,影响智力和记忆力。


    5.肥胖

    肥胖和打呼噜相辅相成,打鼾可以导致肥胖,肥胖又会加重打鼾。这种恶性循环又可能诱发高血压、糖尿病等各种问题。

     

    此外,打呼噜还可能引起心律失常、哮喘、性功能障碍、夜尿多、青光眼、儿童发育迟缓等问题。

     

    7个实用方法缓解打鼾


    有两种呼噜无大碍:

     

    • 单纯性打鼾,一晚上都鼾声如雷,但比较平稳、没有鼾声暂停或憋气。
    • 习惯性打鼾,从年轻时就开始打鼾,且鼾声很大,从不间断,也不需太过担心。

     

    如果枕边人陷入“打鼾—呼吸停止—鼾声再起”的循环,一定要劝他及时去医院看看。此外,还可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缓解打鼾症状。


    1.减少平躺,换成侧卧


    一般来说,平躺更容易引起打鼾。这一睡姿会使舌头和软腭下坠,阻塞呼吸道引起打鼾,而侧卧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侧卧时,记得在两腿间夹个小枕头或垫子,让脊柱和头保持在一条直线上,可以减轻腰椎压力,避免醒后腰痛等不适。

     

     

    2.减 肥

     

    人胖,脖子会变粗,咽部脂肪增多,易导致气道变窄,更易出现打鼾。


    超重的打鼾者应尽早减肥,体重减轻3~5公斤就能有效缓解打鼾。


    3.换个枕头

     

    枕头与打鼾密切相关,过软或过硬都不好。建议选软硬适度的,如荞麦皮枕头;厚度以让颈椎有支撑为宜,不必太高。


    4.睡前不沾烟酒

     

    饮酒可能使咽喉部肌肉在内的全身肌肉放松,诱发打鼾。吸烟会导致鼻内和咽喉黏膜发炎,导致呼吸道狭窄,增加打鼾危险。


    戒除烟瘾,改掉睡前饮酒的不良习惯。


    5.多喝水,使用加湿器

     

    干燥的空气易诱发打鼾,如果卧室干燥,建议睡前使用加湿器。


    当身体缺水时,鼻腔和咽部的分泌物会比较黏稠,增加打鼾的症状。健康成人每天应喝1500~1700毫升水,睡前一小时左右,可喝200~300毫升。


    6.睡前洗个澡

     

    当水管堵了,水流就会变得很急。当鼻腔由于感冒或过敏等情况而阻塞时,呼吸气流就会变得很急,人就容易打鼾。


    如果打鼾是由于鼻腔阻塞造成,睡前洗热水澡、使用鼻清洗器等都有助于缓解症状。


    7.吹口琴唱歌,锻炼上呼吸道肌肉


    美国费城德雷克塞尔睡眠中心医疗主任乔安妮·盖希医学博士认为,吹奏乐器可以锻炼上呼吸道肌肉,扩张气道,减小打鼾的几率。


    坚持每天吹口琴,练习唱歌,演奏大号、小号等都有效果。▲

     


    本期编辑:郑荣华

  • 睡觉是身体进入低速模式的一种方式,通过睡眠,我们身体内的脏器、组织、细胞都能够进行很好的休息,尤其是大脑,可以通过睡眠,对白天经历的事情,处理的信息,进行更为深入的整合,第二天早上醒来,觉得自己元气满满,那是因为身体已经进行了自我恢复。

     

    但是,对于睡觉的时候,如果身体出现这3种异常表现,或是大病将至的征兆,别忽视,尽早接受相关的体检,或可以挽救自己的健康。

     

     

    经常打呼噜,影响周围的人休息,可不是一件小事。通过呼噜声,也能够判断一个人的身体是否健康,以及有没有可能存在潜在的疾病。一般来说,如果睡觉的时候打呼噜,特别是那种打一会儿,憋了好久,又回过神儿,发现自己感觉都被憋醒了,这种情况,不是正常的呼噜,而是一种病态,医学上将其定义为“鼾症”,其实就是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这与呼吸道的堵塞有关系,一般是腺样体肥大所致。所以睡觉的时候出现不规律的呼噜声,也应该提防大脑缺氧,尽早检查,看看是否有健康问题。

     

    睡觉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呼气有障碍,感觉自己很憋气,但是非要等到自己坐起来,才能够有所缓解,对于这样的情况,大家也需要注意,不是自己做噩梦了,而是自己的心肺功能,可能出现了病态。

     

     

    心脏和肺脏是紧密相连的,如果心脏不好,可以导致血液循环受阻,这个时候可以导致血液淤积,通常会在肺组织里面淤积,所以导致肺脏的换气功能出现异常。

     

    因此,当肺脏不好的时候,晚上平躺着睡觉,就会发现自己呼吸不畅,非要坐起来才能够缓解,对于这种情况,建议尽早检查一下心肺功能。

     

    小腿抽筋,很多人会习惯性地想到,是不是自己的身体缺钙了?对于青少年而言,可能是这样,因为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身体需要很多钙,去维持骨骼的发育。

     

     

    但是,如果出现了频繁的小腿抽筋,可能事情就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了。这可能与血管的病变有关系。俗话说,不通、则痛,如果血管已经堵塞或者呈现出即将被堵塞的状态,或许已经提示小腿缺血,所以会引发血管、肌肉痉挛,这样的状态,也可以导致小腿抽筋。

     

    所以,对于晚上睡觉的时候,被小腿抽筋痛醒,建议检查一下自己的下肢血管,看看是否有血管健康问题,如果有,则需要尽快治疗,别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 一直以来,国人都有饮酒的习惯。我国的酒文化也已经传承了上千年,发展到现在,非但没有任何的衰落,而且还越来越昌盛,喝酒的人群越来越多,喝酒的场合也越来越广泛,而且酒的种类也越来越多,除了白酒以外,还有啤酒,红酒以及洋酒,可以说是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需求,现在工作应酬要喝酒,朋友聚会也要喝酒,开心的时候喝酒庆祝,伤心的时候喝酒解愁,有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在2019年喝过酒的酒瓶数量超过了5000个,而且这两年饮酒者的年龄也逐渐出现了年轻化的趋势。

     

    虽然现在喝酒已经成了一种正常的交际方式,但是我们从小就知道,喝酒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首先会增加肝脏的运行负担,不仅会导致酒精肝,还会引起肝细胞受损;还有就是会对心脑血管产生刺激,导致血液循环异常,诱发多种血管硬化;还有就是酒精代谢后,需要被肾脏代谢出去,而这就会对肾脏产生刺激,不仅会导致肾气流失,还可能引起肾功能下降。

     

     

    不管酒瘾有多大,下面这两种酒都别碰

     

    泡制时间短的药酒

     

    有传言称:每天少喝点酒,非但不会给身体造成任何伤害,还会软化血管,促进血液循环。但是很多人却很难把握好量,一喝就控制不住,所以就出现了药酒,药酒是将酒跟养生结合在一起,一般都是将黄酒放在一个密闭性比较好的容器内,然后再加入一些滋补品,比如枸杞,蒲公英,还有人会加入一些比较名贵的药材,像川乌,水蛭甚至蛇等等,经过比较长时间的浸泡,能够将草药里边的有益成分都溶解到酒里边,每天喝一点,能够起到很好的强身健体作用,但是切记刚泡的药酒或者时间比较短的药酒一定不要喝,否则不仅会有酒精伤害,而且还很容易导致中毒。


    勾兑酒

     

    酿酒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整个制作环境必须保证无菌,需要经过酿制,蒸馏以及静置的过程,一般纯粮食酿造的酒,达到成品的程度需要经过至少5年左右,但是我国对酒的消耗量非常大,所以就出现了很多质量差,价格低的勾兑酒,就是使用食用酒精,然后加入蒸馏水,在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后就直接装瓶售卖,这类酒的味道一般都比较冲,而且度数比较高,可这类酒虽然便宜,但是却会给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因为食用酒精直接进入体内,对肝脏,肠胃以及肾脏的刺激远超过粮食酒。

     

     

    如何能够减轻喝酒的伤害

     

    酒前多吃蔬菜

     

    很多人没吃饭之前就喝酒,可这样会对肠胃产生很大的刺激,而且很容易快速喝醉,所以最好在喝酒之前吃点蔬菜,因为它里边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以及维生素,能够有效保护肠胃,同时还可以减慢身体对酒精的吸收速度。


    喝酒时多喝水

     

    我们喝进体内的每一口酒,最终都要经过肾脏代谢,以小便的形式被排出体外,所以大家在喝酒的过程中,一定要多喝白开水,这样不仅能够稀释酒精的浓度,而且还可以促进酒精代谢。


    酒后喝酸奶

     

    很多人喝完酒后会产生恶心呕吐感觉,这主要是白酒对肠胃产生了过度的刺激,所以建议各位喝完酒后喝点酸奶,这样能够有效地保护肠胃黏膜,减轻伤害。

  • 喝酒和高血压有啥关系?很多人有这样的疑问!喝酒到底会不会升高血压和降低血压呢?他又是如何影响我们的血压呢?今天咱们走进喝酒的世界,看看两者到底是什么关系?

     

     

    一、喝酒会使得血压下降吗?

     

    很多人会发现这个问题,就是喝酒以后,血压不但没有升高反而降低了。这是为什么呢?这主要是因为在喝酒早期,酒精能引起血管扩张,我们都知道血管扩张可以降低血管的阻力,进而起到降压的作用。另外我们都知道,喝酒以后使我们血管扩张、基础代谢增快、呼吸频率增高等,这些情况都会加速水的隐形丢失,使体内水分血容量减少,我们喝酒后经常嘴干口渴和这个也是有关系的,而容量减少会使得血压降低。因此在刚刚喝酒后,血压真的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这也是很多人发现喝酒后血压不高反而降低的原因所在。不过这种血压降低的情况不会持续很久,一般4-5个小时左右,当过了这个时间窗,血管、代谢率等回到原来的状态,我们的血压又会回到原来的状态,血压反弹后反而会比原来更高。

     

    二、喝酒太多对高血压还有其他好处?

     

    喝酒对高血压的好处是不存在的,即便我们看到的喝酒后血压下降也只是暂时的假象,所以拿喝酒对高血压有好处当做喝酒的借口是站不住脚的。而且长远来看,喝酒明显会导致远期血压升高的情况,因为喝酒导致血压升高是有明确的循证医学证据的。这不仅仅和喝酒后最初血压降低然后反弹有关,主要是因为长期饮酒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弹性消失、脆性增加,而这些变化,本身就是血压升高的一个基础的病理生理过程。所以长远来看,喝酒对血压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喝酒容易导致血压上下波动不说,还会导致远期血压变得更高。

     

    三、喝酒不仅仅引起血压升高!

     

    其实我们应该看到,喝酒不仅仅会对高血压产生影响,造成悲剧。高血压还会导致其他诸多脏器出现异常,比如酒精性肝病,酒精性脑病,酒精性心肌病;当然喝酒还会增加食道疾病、胃部疾病、消化道肿瘤以及其他疾病的危险。所以,在著名的柳叶刀杂志就有结论说,再少的酒精量也会有害,真正的无害量就是——不喝。

     

     

    看懂了吗?不要把喝酒和高血压扯在一起,扯在一起也是对高血压是有坏的影响的。如果你真的不能戒酒,那么就真的少喝点吧!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你!

  • 从中医专业角度来看待鸿茅药酒这一产品,暂且称其为产品,主要从两方面讨论。一个是药物的配伍禁忌角度,另一个是鸿茅药酒的说明书治诸多疾病且百治百灵这一角度。

     

    从药物配伍禁忌而言:十八反指明确提到的这些药物中,若两种药物同用,很可能会发生剧烈的毒性反应或者副作用。因这是历代中医前辈的经验总结,又因为中医本就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得以发展的,故这些经验教训历来受各大医家广泛推崇,且在临床上也确实是有深刻的临床意义的。

     


    鸿茅药酒使用药物达67味之多,这么多药物相互作用机制并不很清楚,属于中医中的“大方”。若鸿茅药酒真是在中医辨证基础上出现的药物,那么越是这样庞大的配伍越应该严格遵循中医中药的用药原则,若无特殊情况且无法跟踪患者病情进展及用药情况时,十八反应该严格遵循且尽量避免出现。

     

    且其广告中指出是治疗很多疾病且说明书中也没有明确指出不可长期服用,而在具体的组成药物中又有很多药物属于中医配伍禁忌中的“十八反”,所以对于其于“十八反”问题上当慎重对待。

     

    若说鸿茅药酒不是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出现的药物,那么就另当别论了,只是根据其广告和说明书,其确属“中成药酒”,故兼有十八反,面向市场,不清楚患者购买后的使用情况且无法及时跟踪其用药情况时,在这种大方中选择使用十八反实属不可行。

     


    从药物治疗作用角度而言:鸿茅药酒说明书上明确指出其能祛风除湿,补气通络,舒筋活血,健脾温肾。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筋骨疼痛,脾胃虚寒,肾亏腰酸及妇女气虚血亏等症。在选用药物时也是毫无章法、乱箭齐发,选择六十七味之多的药物来混合而成,听起来是下了大成本,于普通人来看,确实是很诱人的广告。

     

    但是仔细来看,药酒的前提是“药”,真正的药酒首先药方必须成立,而有中医常识的人都知道,药方绝不是简单的药物相加,而是通过一定中医药理论,根据君臣佐使配伍而来,用药如用兵。用药味数多少犹如带兵多少。带兵多不代表军队就强大,若药物使用不当,往往并不能发挥各自的疗效,故鸿茅药酒用药67味,其中的用药机制及使用原理可能有待考究。

     


    无论鸿茅药酒事件发酵到何程度,都算是为中医药的发展敲响了警钟。国家及大众对中医越来越看重,中医药事业发展越来越昌盛之时,产家及医药人员需要良心把关,普通民众需要具有一定的辨识能力,在市场的作用下,不能保证所有的产品都是真的好产品,特别是药物这种关乎民众生命健康的产品,更需谨慎。

  • 生活中,我们大家都知道肝脏对于人体那是相当重要的。

     

    但是那些长期饮酒的人,却不知道酒精对于肝脏的伤害是巨大的。这些人往往将酒精肝误认为是非酒精性脂肪肝,这并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所以呢,小编希望能为大家科普一下什么是酒精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

     

     推荐医生:洪金玲

     

    01 酒精肝和非酒精肝有什么特点? 

     

    说到酒精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大家知道什么是酒精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么?先让小编来给大家科普科普。

     

    酒精肝,正如字面理解,因为长期喝酒导致肝脏中毒性损害而出现问题的一种疾病,包括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目前已经居于我国肝硬化病因的第二位。

     

    长期喝酒以及酗酒的人群是酒精肝的高发人群。那么酒精肝有什么特点呢,小编为此总结出来几条:

     

    1、容易感到全身乏力,易疲劳,不想运动,不能胜任一般体力工作。

    2、吃东西的食欲下降,还会出现消化不良的情况,大便不规律。

    3、因为酒精对肝脏的损害,吃下的东西不容易被分解、吸收,所以还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

    4、右上腹肝区不适,部分表现为肝区胀痛或刺痛或隐隐不舒服。如果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一定不能大意,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非酒精性脂肪肝,我们也可以从字面当中理解,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如经常暴饮暴食等原因让我们肝脏的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堆积得越来越多而造成的疾病,与代谢综合征关系密切。目前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常见的肝疾病,并且患病年龄呈低龄化趋势走向。

     

    那么关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好发人群,就显而易见了:不爱运动且饮食无节制不规律的暴饮暴食的人,以及家族遗传或血糖偏高的人群,他们都是脂肪肝的好发人群。

     

    关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特点,有一些和酒精肝相似但也有所不同,那么我们也来看看:

     

    1、患病后容易感觉恶心、呕吐、腹胀。这一点上跟酒精肝类似。

    2、一般情况下会感觉疲惫乏力。

    3、暴饮暴食的人群呢,往往吃的东西缺乏维生素。所以呢就容易出现多种维生素缺乏症。具体表现为神经炎,舌炎,口角炎,皮肤瘀青等。少数的人可能会出现消化道出血,牙龈出血等情况。

     

    02 如果置之不理,会有什么后果?

     

    因为非酒精性脂肪肝和酒精肝早期并没有明显不舒服,简单的乏力胃口不好很多人也不当回事,这也就造成很多人疾病发展至严重程度,出现明显症状的时候才去医院就诊,这时候多数人已经进展至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

     

    哎,这是小编最不希望看到的。在这个话题上,小编把最坏的结果告诉大家,希望以此来引起大家的重视!

     

     

    非酒精性脂肪肝和酒精肝发展到后期,最后的结果没有太多区别,因为两者都是损伤了肝细胞。小编总结出来如下不可逆转的结局:

     

    1.肝硬化:因为之前的不重视,导致肝脏无法得到第一时间的治疗,长期的肝脏功能受损,会导致肝硬化的出现。

    2.肝癌:首先出现了肝硬化,任由其发展就可能会出现肝癌。

    3.全身的器官功能下降,严重者可导致器官衰竭。因为肝细胞被损伤,导致肝脏合成蛋白质的能力下降,肝脏对脂肪的合成及分泌紊乱,对人体极其重要的蛋白质无法得到补充,脂肪在血管内堆积,重要器官血液循环障碍会慢慢出现衰竭的表现。

     

    此外呢,酒精肝还会出现全身多部位的疼痛、周围神经病、震颤性谵妄、生育障碍、酒精性心肌病等情况。

     

    03 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如何调整?

     

    无论是面对酒精肝还是非酒精性脂肪肝,我们一定要改变我们自己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下面呢小编就来说一说如何来调整。

     

     

    关于酒精肝:

     

    1.戒酒,一定要戒酒。戒酒是治疗酒精肝的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措施,当然在戒酒过程中应注意防治戒断综合征,对于长期大量饮酒的人建议还是到专业的戒酒中心进行戒酒,避免戒断综合征。

    2.除了戒酒还需要营养支持,应在戒酒的基础上提供高蛋白,低脂饮食,并注意补充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K及叶酸。

     

     

    关于非酒精性脂肪肝:

     

    1.吃一些高蛋白质、高维生素、低糖、低脂肪的食物。不吃或少吃动物的脂肪、甜食(当然还包括含糖的饮料)。要多吃青菜、水果和富含纤维素的食物,还有要吃高蛋白质的瘦肉、河里面的鱼、豆制品等,不要吃零食,重要的一点睡前不要加餐。

     

    2.适当增加运动:促进体内脂肪消耗。行走、仰卧起坐或健身器械锻炼都是很有益的。对于已经出现肝脏转氨酶升高的情况建议避免剧烈运动,以多走为主。

     

    3.补硒:对养肝护肝起到良好作用,硒麦芽粉、五味子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养肝片,具有免疫调节的保健功能,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作用,有养肝、保肝、护肝作用。

     

    04 如何远离酒桌和饭局?

     

     

    1.坚守自己的原则。比如在饭局上说自己不喝酒,那就一定坚持不喝酒直到结束。

     

    2.远离无意义的饭局和酒桌。有时候刚参加工作了,领导喊着出去吃饭。自己会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但是要明白去了你不是主角,只能坐冷板凳。

     

    3.拒绝的话要有礼貌,要给自己找到拒绝的理由,既给了对方台阶下,也诚恳地表达了自己拒绝的理由。

     
    参考文献:
    [1]潘媛.超声诊断脂肪肝与酒精肝的临床价值分析[J].黑龙江医学,2021,45(19):2108-2109.
    [2]谢龙芳.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脂肪肝、酒精肝50例临床观察[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04):55-56.
  • 在很多人看来,长了白头发就代表着衰老的开始。即使拥有再年轻美丽的容颜,搭配上一头白发,立刻会让人看起来更加年长。

     

    其实,让头发变白的不只是岁月,有些疾病也会让头发“褪色”。

     

     

    《生命时报》邀请专家,告诉你黑发是怎么变白的,并支招怎么让白发晚来一些。

     

    受访专家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 段晓涵

     

    黑头发是怎么“变白”的

     

    毛发是皮肤的附属器,毛囊的毛囊干细胞及色素干细胞,决定毛发的生长和颜色。生成的黑色素细胞主要分布在毛囊真皮乳头,负责毛发黑色素合成的工作。

     

    黑色素细胞制造黑色素小体之后,传送到细胞树突,进入角质细胞。角质细胞把黑色素传送到发干,形成我们看到的头发颜色。

     

    黑色素分为两种:真黑色素及褐黑素,一般而言,黑色素较多则发色较深,反之较浅。

     

     

    黑头发怎么就变白了呢?

     

    色素干细胞只有在毛发生长期才能被激活,分化出成熟黑色素细胞,进而给毛发“着色”。

     

    随着年龄增长,毛囊经过多个生长周期后色素细胞开始老化,清除制造黑色素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能力降低,并且停止供应黑色素给相邻的角质细胞,此时长出的毛发就是白色的。

     

    长出白发的最主要原因是老化。

     

    亚洲人大约在接近40岁时就会开始出现白头发;到了50岁,有50%的人会有白发长出;

     

    一般颞部及鬓角最先开始出现白发,然后是头顶部,最后才是枕部区域。

     

    由于黑色素细胞停止工作后,还会有一些黑色素的残存,我们也会发现出现白发过程中,会先出现一些过渡的“灰发”。

     

    此外,长出的白发由于“省略”了黑色素运送到毛囊角质细胞这个过程,因此白发的生长速度比黑发快,并且更粗

     

    5个因素让白发长得快

     

    头发变白是衰老进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除了正常的老年化,以下几个因素也会影响头发变白:

     

    疾病因素

    比如甲状腺功能异常、恶性贫血、脑垂体功能受损、自身免疫疾病(比如斑秃)、白癜风和早衰综合征。

     

    遗传因素

    在25岁以前就出现白发的称为“少白头”,遗传因素是主要原因,男性或女性发生少白头的几率是一样的。

     

    微量元素缺乏

    低钙、低铁、维生素B12及维生素D水平降低。

     

     

    吸烟

    吸烟人群提早出现白发是不吸烟人群的2~4倍。

     

    精神因素

    精神压力增大除了可引起或加重脱发,也可能引起毛发变白,最新的研究动物模型中已证实“压力”可以激活交感神经,使大量毛发色素干细胞被激活最后耗竭,使得毛发变白。

     

    此外,其他如心血管疾病、酗酒、肥胖也有研究发现与长白发有关。

     

    所谓的“一夜白发”,其实是发生了急性弥漫性斑秃。

     

    斑秃是一种可逆的脱发性疾病,引起免疫反应的炎症细胞只攻击含有黑色素的毛囊,因此黑色头发被攻击完全脱落,只剩下了白发。

     

    以上造成白发的原因使得毛囊色素干细胞耗竭,因此从医学角度来看,已经变白的毛发基本无法转黑

     

    7件事让白发来得晚一些

     

    在短期内出现较多白发,或排除遗传因素后却在25岁前就出现较多白发时,建议到皮肤科就医,排除是否伴随有其他系统性疾病,以及是否为弥漫性斑秃、头皮白癜风等。

     

     

    目前,医学上还没“特效药”治疗白发,但是可以让它来得晚一些。不妨在生活中做好这些事:

     

    1 学会减压

    因为紧张、精神压力大而出现的白发,要及时调控情绪,合理减压。

     

    运动是调控情绪的重要方式。压力大时,更要坚持规律运动,游泳、跑步、快走等有氧运动,瑜伽等舒缓运动,被证实可以帮助减轻焦虑情绪。

     

    此外,还可以听音乐、看电影、写日记或与亲友倾诉,总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

     

    2 按摩头皮

    用木梳由前额往后梳,或用手指指腹在头皮画圈按揉,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5~10分钟。按摩有助促进血液循环,给脆弱的毛囊提供充足的血液供应。

     

    3 头发防晒

    发际线、发型的边分线处,更容易出现白发,这些部位容易长期受到紫外线刺激。

     

    平时要注意给头皮做好防晒,尤其是紫外线较强的晴天。出门戴顶帽子、打遮阳伞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4 减少烫染

    不使用劣质洗发用品,少烫发、染发,减少对头发的伤害,保护发质。一般情况下,两次烫发的间隔时间不能少于半年。

     

    对于已经出现白发的人,更应注意减少烫染次数。

     

     

    5 立刻戒烟

    研究发现,吸烟与30岁以下人群头发变白相关,吸烟者头发早白的可能性是非吸烟者的2.5倍。

     

    对于已经出现白发的人,要尽快戒烟。

     

    6 避免熬夜

    睡眠不足还会扰乱自律神经,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及全身血液循环,常熬夜的人更容易长白发。

     

    最好在晚上11点前睡觉,保证7.5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

     

    7 合理饮食

    头发和体内微量元素关系密切,毛囊中的细胞是人体增长最快的细胞,其生长必须得到充分营养。

     

    建议平时多吃些鱼类、豆类、绿叶蔬菜、动物肝脏、核桃、芝麻等富含蛋白质的“护发”食物,帮助强健发质。

     

    坊间一些宣称可以治疗白发的产品或药物不要轻信,可能进一步损伤毛囊或损伤肝肾功能。

     

    此外,不要强行将白发拔出,虽然不会“拔一根长十根”,但长期反复拔出毛发容易引起毛囊发炎,甚至破坏毛囊使毛发不能再长出。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