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海姆立克急救法

海姆立克急救法
发表人:主治医师祁鑫波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有五万儿童因意外伤害死亡,其中因气管异物堵塞引起意外窒息而死亡的儿童有近3000名。
“海姆立克急救法”是全球抢救异物误入气管患者的标准方法,被称为“生命的拥抱”。
海姆立克急救法又名“海氏急救法”,是美国医师亨利·海姆立克1974年发明的,主要针对异物卡喉的急救方法。

该方法是利用冲击腹部——膈肌下软组织,被突然的冲击产生向上的压力,压迫两肺下部,从而驱使肺部残留空气形成一股气流。这股带有冲击性、方向性的长驱直入于气管的气流,就能将堵住气管、喉部的食物硬块等异物驱除,使人获救。

 

 

 
根据适应人群和方法分为:海姆立克腹部冲击法、海姆立克胸部冲击法、婴幼儿海姆立克法三种。发现身边人在吃饭或进食时,突然出现海姆立克征象,应立即询问是否发生了噎食,回答肯定后立即展开施救。
 
一、1岁以内婴儿手法
首先,施救者一只手固定住患儿头部,将其面部朝下,保持头低脚高,用另一只手掌根部连续叩击肩胛骨连线中点处5次。
然后,将患儿翻转成面部朝上,保持头低脚高,检查有无异物排出;如未发现异物,立即用中指和食指按压患儿两乳头连线中点处5次。
反复交替操作上述两个步骤,直到异物排出。

 

 
二、1岁以上或成人手法
若患者意识清醒,可以站立时,首先让患者站立,施救者站在患者身后,儿童身高较矮者,施救者可跪在其身后,然后施救者一条腿在前,插入患者两腿之间呈弓步,另一条腿在后伸直,双臂环抱患者腰部,使其上身前倾。
最后施救者一只手握拳,拳眼放在患者脐上两横指上方,另一只手包住拳头,并连续、快速、用力向患者的后上方冲击,直到异物吐出。
若患者意识不清或站立位不便于施救时,可让患者平躺,首先开放患者的呼吸道,然后施救者骑跨在患者大腿外侧,一手以掌根按压脐上两横指的部位,两手掌交叉重叠,连续、快速、用力向患者的后上方冲击,直到异物排出。

 

 
自救手法:
当自己被异物堵塞气道,且四周无人时可进行自救,一只手握拳,拳眼置于脐上两横指上方,另一只手包住拳头,双手急速冲击性地、向内上方压迫自己的腹部,反复有节奏、有力地进行。
或稍稍弯下腰,靠在一固定物体上(如桌子边缘、椅背、扶手栏杆等),用物体边缘压迫自己的上腹部,快速向上冲击,重复进行上述操作,直到异物排出。

特别提示:
 
1.进餐时避免说话、大笑、打闹;
 
2.对于婴幼儿来说,不要将细小物品放入口中;

3.发生噎食后不要喂食任何东西,尤其是想将异物用水顺下去的错误方法及用手指抠掏行为;

4.不管异物是否取出,都建议到正规医院检查确诊。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喉部异物是指发生于声门上区、声门区及声门下区的异物,治疗包括一般治疗、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

    1.一般治疗:应对患者加强宣传教育,进食时不宜谈笑嬉闹,三岁以下小孩避免吃花生、瓜子等食物。

    2.手术治疗:喉部异物可在喉镜下取出,异物掉入支气管内必须用支气管镜取出,异物较大、呼吸困难的患者应行气管切开术,然后经切口置入支气管镜取出。

    3.药物治疗:并发喉水肿而发生呼吸困难者,应加用激素治疗,常用药物如肾上腺素气雾剂。喉部异物患者平时要做好防范措施,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品,尽量少吃多刺的鱼肉。

  • 如果花椒卡在喉咙里,可以尝试喝水、咽饭、使用筷子或小镊子等方法,必要时应及时就医处理。

    1.喝水:花椒属于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可以通过多喝水来改善。水分能够冲刷花椒的辣味,并帮助其快速排出体外,从而达到缓解病情的目的。

    2.咽饭:如果喝水并没有得到改善,可以尝试咽饭。通过吞咽米饭或面包等食物,有可能将花椒带下去。

    3.使用筷子或小镊子: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筷子或小镊子压住舌部,观察到花椒壳后,使用小镊子将花椒壳取出。如果花椒卡在喉咙深处,经过以上方法并不能将其咳出,并且产生的异物感一直持续不见好转,则需要进一步详细检查。可以在医生帮助下,使用异物钳将其取出,可以迅速改善异物感、不适的症状。如果局部黏膜发生破损,出现继发炎症感染的情况,还可以适当使用头孢丙烯片、头孢拉定胶囊等药物预防感染。

  • 玻尿酸栓塞是指注射玻尿酸填充剂后发生的血管阻塞。

    如果发生玻尿酸栓塞,应采取以下处理方法:

    • 立即停止注射:如果尚未完成注射,立即停止注射玻尿酸填充剂。
    • 冷敷:在就医前,可以使用冷敷物或冰袋轻轻冷敷栓塞部位,有助于缓解肿胀和疼痛。
    • 血管扩张剂: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血管扩张剂来帮助恢复血液流动,并减少栓塞导致的症状和损害。
    • 玻尿酸溶解剂:如果需要进一步处理,医生可能会使用玻尿酸溶解剂(如透明质酸酶)来溶解玻尿酸填充剂,以减少栓塞的影响。

    玻尿酸栓塞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对于注射玻尿酸填充剂的过程中,选择有经验的专业医生,并确保在合适的地点进行,可以降低发生栓塞的风险。因此,如果出现玻尿酸栓塞的症状,如疼痛、发红、肿胀、感觉异常等,应尽快就医。

  • 创可贴作为许多家庭的常备医用品,能够保护创面,起到消炎杀菌止血效果。很多人划伤、割伤、摔伤后出现皮肉损伤,会第一时间就贴上。

     

    但看似“安全”的创可贴,如果使用不当,不仅无法起到保护作用,还会伤上加伤。

     

     

    《生命时报》采访专家,列出创可贴的7种危险使用方式,并教你生活中必须知道的常用急救法。

     

    受访专家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皮肤科博士 周国伟 □副研究员 匡欣薇

    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 杨希川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急诊内科副主任医师 王松柏

     

    错误包扎致3岁女孩手指坏死

     

    8月20日一条新闻冲上热搜榜,3岁女孩欢欢(化名)不小心弄伤了左手的无名指,社区医院处理一周后,奶奶发现孩子伤口上的纱布脱落,便用橡皮筋捆圈加固,又用创可贴再绕一圈包扎。没想到因为伤口包扎不当,导致手指缺血变黑,最终只能被截指。18日,协和医院手外科团队为孩子进行手术,预计即将出院。

     

    七种情况不能用创可贴:

     

    创可贴针对小而浅的伤口,出血量少、切口整齐的伤口最为适用,使用前应消毒处理,使用后每天至少更换一次创可贴,并随时观察伤口,出现异常要停止使用、及时就医。

     

    以下几种情况,不建议使用创可贴:

     

    ! 窄而深的创口

    如被铁钉一类扎伤的伤口,使用创可贴后伤口内分泌物和脓液难以排出,细菌容易滋生,特别是需要注意破伤风等厌氧菌。

     

    ! 烧烫伤

    烧烫伤后皮肤容易出现破溃,如果用创可贴,分泌物无法顺利排出,容易引起感染。

     

    ! 创面较大、伤口存在污染及异物

    当创面较大、伤口严重、存在污染或留有异物时,使用创可贴后污染会使伤口内的细菌、异物等无法排出,伤口易感染且不易愈合。

     

    ! 动物咬伤或抓伤

    猫狗抓咬、蛇咬及毒虫蜇咬等造成的伤口,不可用创可贴,以免有毒物质和细菌等在伤口内蓄积或扩散。

     

     

    ! 皮肤疖肿

    皮肤疖肿部位含有一定的脓液,贴上创可贴后不利于脓液的引流和吸收,感染不容易好。

     

    ! 糖尿病者的伤口

    由于存在基础疾病,加上创可贴导致局部温度升高,细菌容易繁殖,伤口难以愈合。

     

    ! 对医用胶布或苯扎氯胺过敏者

    创可贴其主要止血物质为苯扎氯胺,若对医用胶布或苯扎氯胺过敏则不能使用创可贴,否则伤口部位会出现皮肤瘙痒、发红和起水泡。

     

    不同伤口怎么处理

     

    生活中受伤在所难免,按伤口大小、严重程度不一样,处理的方法也不一样:

     

    小伤口

     

    一些小、浅、出血少、不需要缝合的伤口,适合用创可贴,可吸附渗液、加压止血、保护创面甚至是杀菌(比如某些含有苯扎氯铵成分的创可贴)。

     

    如果伤口刚好在手指或者手指的关节处,可以参照下图的贴法:

     

     

    如果是穿高跟鞋、新鞋磨脚造成的破皮出血,可以在脚后跟、小脚趾等磨损的地方贴上创可贴。

     

    使用创可贴前,要做好清创、消毒准备:

     

    1. 确保伤口无尘土等污物残留;

    2. 使用清水或生理盐水(0.9%氯化钠溶液)清洗伤口;

    3. 使用碘伏进行消毒,打圈擦拭到伤口外周3~5厘米即可。

     

    提醒:酒精并不适合冲洗破损的伤口。

     

    大伤口

     

    如果伤口很大很深的话,除了做好清创,最好用干净卫生的纱布等盖住伤口,及时去医院进行更加专业、完善的清创、消毒、缝合包扎,以及注射破伤风抗毒素,避免进一步细菌感染和破伤风杆菌感染。

     

     

    此外,很多人觉得受伤之后不应包扎,“让伤口自然风干,可以更快愈合”,其实这是一种误区。事实上,在早期伤口处保持湿润环境(比如非感染伤口可以外涂纯凡士林等保湿封闭剂)、覆盖纱布或绷带等,有助于伤口愈合、减轻疼痛和感染风险,并且可能减少瘢痕形成。

     

    全家都要学的急救常识

     

    生活中,小磕小碰不可避免,无需太过紧张。一旦碰到较严重的情况,比如家人受伤、噎食等,必备一些急救知识显得尤为重要,以便及时做出正确的反应。

     

    外伤

     

    • 小伤口只需用创可贴、纱布简单包扎即可。
    • 出血较多时,如果伤口没有异物,可立即用纱布、毛巾等直接压迫在出血处,进行止血,纱布要足够厚,且覆盖面积超过伤口。
    • 如果有较小的异物,需先将异物取出;当异物较大、较深时,不可以拔出,需在止血的同时固定异物,及时就医。

     

    提醒:处理他人伤口时,先做好个人防护,尽量避免直接接触血液。

     

    噎食

     

    进食期间,如果家人突然不能说话,用手指向咽喉部,或冲向屋外倒地,可能是发生噎食了。如果食物完全堵塞声门或气管,4分钟内便可导致窒息死亡,急救需争分夺秒。家人可采取海姆立克急救法↓

     

    提醒:注意不要伤其肋骨,可使阻塞气管的异物上移并被驱出。如果上述操作无效,可隔几秒钟后重复操作一次,造成人为咳嗽,将异物冲出气道。

     

    烫伤

     

    烫伤可分三级:一级烫伤为皮肤发红,有刺痛感;二级可看到明显水泡;三级则会导致皮肤破溃、变黑。

     

    一旦发生烫伤,若皮肤尚完整,应立即将被烫部位放在流水下冲洗或冷敷,局部降温30分钟,可带走局部组织热量,减少损害;如果出现破溃,用干净的纱布包扎伤处,注意不要太紧,尽快看医生。

     

    提醒:烫伤不可采用冰敷,水泡不可弄破,也不要随意将抗生素药膏或油脂涂抹在伤口处,更不宜涂抹牙膏、酱油等。

     

    动物咬伤

     

    如果不慎被动物咬伤,应立即冲洗伤口。因伤口多半是闭合的,要尽量掰开冲洗,并挤压伤口排出污血,再用2%~3%碘酒或75%酒精进行局部消毒,一定不能用嘴吮吸污血。如果家中没有消毒水,可用干净纱布掩住伤口,及时去医院就诊。

     

    提醒:即使是再小的咬伤,也有感染狂犬病、破伤风的可能,应尽快注射狂犬病疫苗、破伤风抗毒素预防针。

     

    扭伤

     

    扭伤发生的24小时内,尽量每隔一小时冷敷一次,每次半小时;将受伤处用弹性压缩绷带包好、垫高;24小时后,可改为热敷,促进受伤部位的血液流通。此外,不要随意活动受伤的关节,以免造成韧带撕裂,更难恢复。

     

     

    提醒:几日后,患处仍疼痛且行动不便,有可能是骨折、肌肉拉伤或韧带断裂,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头外伤

     

    头骨本身非常坚硬,一般很少会造成损伤,但如果外力过猛,头部的脆弱血管就成了“牺牲品”。

     

    • 如果头部受伤,出现肿包,可冰敷患处以减轻水肿;
    • 如果头部有伤口,用干净毛巾按压伤口止血,然后去医院检查是否有内伤;
    • 如果被砸伤者昏厥,需立即送至医院,一刻也不能耽搁。

     

    此外,被砸伤的24小时内,家人要陪在伤者身边,如果伤者入睡,需每3小时叫醒一次,并让其回答几个简单问题,以确保其没有昏迷和颅内伤。

     

    提醒:当伤者出现惊厥、头晕、呕吐、恶心或行为明显异常时,需马上入院治疗。

  • 近日经媒体报道,福建泉州,一名年仅4岁的小朋友手上戴着的电话手表突然“嘭”的一声发生爆炸,随后就自燃起来,导致孩子的手背瞬间被严重烧伤。

     

    经医院诊断,孩子的手背皮肤烧伤程度为三度烧伤。

     

     

    此事件一出,家长们纷纷自危,赶紧查看孩子平时带的电子手表有没有问题。

     

    借着这件事情,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小朋友烧伤的事情,无论是手表爆炸、明火灼伤、开水烫伤,当小朋友在家里不慎烧伤烫伤时,我们家长该如何应急处理呢?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烧伤是一种怎样的损伤。

     

     

    烧伤是什么?

     

    烧伤,一般指热力,包括热液(水、汤、油等)、蒸气、高温气体、火焰、炽热金属液体或固体(如钢水、钢锭)等所引起的组织损害。

     

    主要指皮肤、黏膜,严重者可伤及皮下或/和黏膜下组织,如肌肉、骨、关节甚至内脏。我们居家常见的烧伤,一般都停留在皮肤和皮下组织这一水平,大多伤不到更深层的组织。

     

    所以,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皮肤烧伤时应该怎么处理。

     

     

    如何紧急处理?

     

    脱离热源

     

    当家里的小朋友不小心被明火烧灼、开水、高温金属等热源烫伤时,第一要做的就是快速脱离,将皮肤与热源分离,避免热力继续传导,烫伤不断加重。

     

    快速冷疗

     

    脱离热源后,快速将烧伤的皮肤于大量清洁用水下冲洗,例如可以放在水龙头下冲洗,冷水冲洗能有效降低皮肤表面和深层温度,避免热力继续造成破坏,如果家里有冰块,也可以进行冰敷。

     

    根据烧伤程度处理

     

    如果是轻度烧伤(局部会出现烧伤红斑,有明显的水泡生成或者没有水泡,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感):如果情况稳定的话可以不去医院,在家中自行处理。

     

     

    处理时要注意保护烧伤处,保持皮肤干净、清洁,防止烧伤后发生感染,但由于这一类型烧伤不太严重,所以一般没有必要口服抗生素抗感染。

     

    另外特别疼痛的话,可以适当使用药物止痛,但同时要注意伤口是否开放、渗液,如果是的话,需要打破伤风疫苗预防破伤风。然后,就是静静等待皮肤自我修复即可慢慢康复。

     

    如果是中度烧伤(伤及真皮层的全层,皮肤表面会有部分小水泡)、重度烧伤(皮下组织、肌肉、骨骼,伤后皮肤表面会出现黑痂):首先需要尽快送至正规医疗机构的烧伤科进行救治。

     

     

    同时,观察被烧伤小朋友的生命体征(呼吸、脉搏、心跳)等等,并且检查有没有吸入性损伤、呼吸道有没有被吸入物堵塞,如果有的话,立即通畅呼吸道,避免窒息。

     

    进入医院后,医生会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进行输液,补充烧伤损失的液体,同时也要积极抗感染治疗,避免烧伤后合并感染,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合并使用抗生素了。

     

    对于烧伤过于严重、皮肤坏死者,则需要等待情况稳定之后再行植皮手术治疗了。

     

    还有什么是孩子身边的隐患

     

    想必家有小孩,大家也是天天提心吊胆生怕孩子磕着碰着。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小儿内科副主任医师杨圣海医生表示:“随着暑假到来,儿科门诊的小患者出现明显增加,很多小患者是由于家长监管不到位发生烧伤、烫伤或其他事故等意外伤害。”

     

    他提醒家长朋友们:一定要多提高警惕,对孩子做好监护,如果不幸发生像烫伤这样的意外,第一时间紧急正确处理是很重要的,可以有效较轻意外伤害的后果,随后尽快到医疗场所就诊。

     

    所以日常生活中,要尽量发现孩子身边的隐患问题,及时处理,防患于未然,在此我们也列举几个供大家参考:

     

    热源

     

    如本文的主题所述,居家一定让孩子远离热源,告知孩子火的危险性,禁止小孩子玩火。同时,炉灶上高温的锅、盆、热水也要放到孩子碰不到的地方,避免一个疏忽孩子伸手抓到造成烫伤。

     

     

    电子产品

     

    学习机、电子手表、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若质量不过关,容易发生漏电、触电或者电池爆炸等悲剧。

     

    如果家长们不好好挑选,也可能成为孩子身边的定时炸弹。所以家长们在给孩子选取电子用品时,一定要到正规门店、平台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

     

    购买来的产品也一定要注意是否有安全合格认证,不然买了假冒伪劣产品就很容易像文章开头那位小朋友一样,等悲剧酿成悔之也晚矣。

     

    电源接口

     

    居家生活也难免墙边的角角落落会有些电源接口,很多小孩子出于好奇可能会伸手或用棍子去抠,极容易造成触电的危险。

     

    因此家长朋友们一定要注意这一点,平时做好孩子的宣教工作,同时装修时尽量选用带保护外壳的电源接口。

     

    水源

     

    每年的暑假,总能听到几个小孩子去水库游泳不幸溺水身亡的新闻,实属悲惨。

     

    因此家长们也要注意,告诫孩子远离水库、池塘这种水源哦,如果喜欢游泳、想培养游泳爱好,可以去正规游泳馆进行训练培训,安全也有保障。

     

    交通安全

     

    交通安全也是很多家长头痛的问题之一,孩子一出门就兴奋的低头猛冲,过马路也不左右看看,实在让家长们不放心。

     

    因此孩子从小就要做好交通安全的教育,让他们熟记“红灯停、绿灯行、黄灯等一等”这样的口诀,保障孩子的交通安全。

     

     

    食品卫生安全

     

    “辣条”想必是每个孩子都非常喜爱的食物,放学路上来一根,孩子们开心的不得了,但孰不知学校门口小卖部出售的辣条极有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属于三无产品。

     

    因此家长们也要告诫孩子们避免食用此类食物,以免造成食物中毒,如果孩子实在嘴馋,家长们可以去正规超市、商场购买品牌零食哦。

     

    最后,育儿带仔有难题,家长朋友们可以选择京东健康儿科来看看,京东健康,有问必有答。

     

    参考文献:
    [1] 苏浩. 利用人表皮干细胞和成纤维细胞3D打印皮肤组织的初步研究[D].扬州大学,2020.
    [2] 李沛霖,崔磊.真皮内脂肪组织调控皮肤生理病理过程与机制的研究进展[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20,41(06): 896-900.
    [3] 烧伤深度诊断标准修订决议[A]. 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会.第七届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会:中华医学会,2004:2.
    [4] 郑玉红. 烧伤后期创面如何治疗效果好[N]. 健康报,2021-06-25(007).
  •   著名歌手齐秦在拔火罐时被严重烧伤,此事件的发生为热衷于中医传统理疗的人们敲响了安全的警钟。如今,拔罐、刮痧、按摩等古老的中医理疗术被当做一种保健和治疗手段,颇受人们的喜爱。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实施操作过程中倘若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或者忽视了各自的注意事项而盲目进行,非但不能祛病健身,还有害于健康。

      拔罐误区:选择火罐最好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认为拔火罐最好,其实这是片面的。火罐需要专业的技术,否则轻者易烫伤,重者易烧伤。所以,建议人们在家还是以选择拔真空罐的理疗方式为宜。

      需要注意的是——

      拔罐时应选择适当体位,并在肌肉丰满的部位进行。体位不当或骨骼凸凹不平以及毛发较多的部位忌用。

      拔罐时要根据所拔部位的面积大小来选择大小适宜的罐。操作时必须迅速,只有这样才能使罐拔得紧,吸附有力量。

      皮肤有过敏、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分布的部位,不宜拔罐;6岁以下的儿童、70岁以上的老人、水肿病、心力衰竭、高热抽搐、慢性肺病患者以及眼、耳、乳头、前后阴,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

      选用火罐时要注意切勿灼伤或烫伤皮肤。倘若烫伤或因留罐时间太长而导致皮肤起水疱时,小的无需处理,仅敷以消毒纱布,防止擦破即可;水疱较大时,则应用消毒针将水放出,涂以碘伏,用消毒纱布包敷,以防感染。

      刮痧误区:出痧越多越好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认为刮痧时出痧越多越好,其实这是不对的,因为出痧的多少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一般情况下,血淤证、实证、热证患者出痧多,而虚证、寒证患者出痧少;服药过多者,特别是服用激素类药物的人不易出痧;肥胖者与肌肉丰满的人不易出痧;室温较低时出痧往往不明显。因此,如果一味追求出痧而使用重手法或延长刮痧时间,最终只会伤害身体。

      需要注意的是——

      一定要先在刮痧部位涂抹一定量的介质后(如刮痧精油等)进行,这样不仅可减少刮板与皮肤的摩擦,还可增强渗透力,进而加大治疗功效。

      刮痧板应与人体皮肤呈60°或90°角,刮痧板在刮拭时先涂抹介质,再以刮痧部位为中心并尽量向外周扩大其刮拭范围,同时操作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局部情况以及询问患者的主观感受。

      在进行刮痧时,操作者应根据患者的自身和疾病的特点掌握力度和控制时间。一般情况下“实则重之,虚则轻之”。具体来说就是体质较强、病属实证、病情较重的患者用力稍重,时间稍长些;体质虚弱、病属虚证、病情稍轻的患者用力则轻些,时间短些。

      患有某些血液疾病、传染性疾病、脏器严重受损等特殊情况的人群忌用刮痧疗法,实在需要则应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进行。

      按摩误区:越疼越有效

      很多人在选择按摩进行理疗时,往往以自我感觉作为衡量效果的标准,认为越疼效果越好,其实这是错误的。按摩的基本要求有四个,即均匀、柔和、有力、持续,其中柔和是最重要的,这也是按摩与不柔和、不为人体所适应及接受的“外来暴力”的区别所在。

      需要注意的是——

      严禁在空腹、饱食、醉酒时进行按摩。

      忌在长有痈疖、肿瘤的部位进行按摩。

      骨折、关节脱位早期严禁进行按摩。

      皮肤病患者、传染病患者在疾病的传染期内不能进行按摩。

  • 炎炎夏日带来了一群不速之客——蚊子。

     

    我们想尽办法消灭蚊子,却往往忽视了这种危险。

     

    花露水+电蚊拍=剧烈燃烧?

     

    近日,一个八岁女孩被大面积烧伤。

     

    当天,因家里正在装修,长时间没有关门,屋里进来了很多蚊子。

     

    于是,父亲用花露水喷洒房间。

     

    八岁的女儿也帮忙消灭蚊子,她手里拿着电蚊拍在屋里转悠。

     

    父亲喷洒的花露水落在了电蚊拍上面,一下子就燃烧了起来,孩子的胳膊和脸部立马被火焰烧伤……

     

    花露水和电蚊拍,都是夏季家中必备的灭蚊神器,为何一起用会突然起火呢?

     

    原来,我们从小用到大的花露水,其主要成分是乙醇(酒精),且酒精含量一般都在70%以上,一旦靠近火源就会点燃。

     

     

    而电蚊拍在通电状态下,遇到蚊虫会产生电火花,这个小小的电火花足以成为“点火凶手”,在接触到易燃物后,便会起火。

     

    如何安全使用花露水?

     

     

    除了花露水,生活中诸如杀虫剂、香水、空气清新剂、发胶、指甲油等在使用过程中也需要避开火源,以免发生意外。

     

    如果身上着火,该如何自救?

     

     

    *本文由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烧烫伤关爱公益基金供稿。

  • 中秋国庆长假快到了,出门旅行前,做好旅游攻略的同时,别忘了看一看外伤处理指南,一旦遇到意外情况,就可以有备无患,从容应对。

     

    出门旅行,受了伤怎么办?

     

    登高望远,饱览旖旎风光的同时,难免会由于磕碰而让身体出现损伤。

     

    那么,面对无开放创口或开放性创口,甚至骨折时,如何应对才是正确的?

     

    无开放创口

     

    无开放创口是指皮肤没有破裂,没有造成出血的伤口。

     

    ● 扭伤

     

    扭伤后,应立即停止活动,用冰块、冰袋或冷毛巾对扭伤部位进行冷敷,使血管收缩,控制损伤进一步发展,减轻疼痛,减少局部充血和肿胀。

     

    一般冷敷20分钟后,可稍加休息,再继续冷敷。

     

     

    扭伤发生24小时后改为热敷️,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扭伤恢复。热敷温度️保持在40℃左右、时间20分钟为宜。注意不要烫伤患处皮肤。

     

    冷敷、热敷后,可在患处涂擦消炎止痛药。

     

    如果伤口没有出血,可以让伤口敞开;如果伤口有出血,可用干净纱布盖住伤口,避免感染。

     

    若疼痛难以忍受,或者无法判断伤口的情况,应及时就医。

     

    ● 淤血

     

    淤血是身体的一种反应,由于磕碰等原因使皮下毛细血管破裂后形成。

     

    出现淤血后,应停止活动并观察出现淤血的部位,如果没有发现开放性创口,应立即采用局部冷敷的方法,以减缓皮下淤血症状,减轻局部肿胀。

     

    如果皮下淤血量比较少,没有形成血肿,可以在出现淤血两天后进行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淤血的代谢吸收。

     

    冷敷热敷的同时,可以口服活血药物,如云南白药胶囊。如果皮下淤血的量比较多,且已经形成血肿,需咨询专业医生及时应对处理。

     

    ● 骨折

     

     

    如果发现有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畸形、骨折部位有摩擦感、出现骨擦音等现象,要高度怀疑骨折。

     

    这时须立即停止活动,避免移动肢体加重伤势;然后就地取材或用三角绷带固定好骨折部位,以免错位。

     

    也可适当服用止疼药和抗生素类药物,预防感染。

     

    ● 脱臼

     

    发生脱臼后应限制关节活动,避免二次损伤和神经血管损伤,尽快去医院由专业医生进行处理。

     

    在医生到达前,可先帮助患者支撑受伤肢体,将其固定在最舒适的位置;尝试一些缓解疼痛的方法,比如,用冰块、冰袋冷敷患处。

     

    如果不便就医,可以线上咨询医生,获取专业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开放性创口

     

    开放性创口是指体表皮肤、黏膜、软组织等受到外力破坏后形成的伤口,通常是由物体穿透或切割皮肤产生的,如刀伤、刺伤、擦伤、烧伤等。

     

    ● 浅表皮损伤

     

    对于表皮或真皮浅层的伤害,可使用酒精或碘伏进行消毒杀菌,有利于皮肤表皮恢复。

     

     

    避免浸水以防感染。然后使用红霉素软膏或莫匹罗星软膏等药物涂抹伤处,起到消炎抗感染的作用,促进表皮损伤后的修复。

     

    ● 较深的伤口

     

    1. 消毒:用双氧水及大量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初步将伤口内的灰尘、细菌和污垢冲洗掉。
    2. 清理:观察伤口内有无小碎片或异物,如发现残留物,须用镊子取出后再用生理盐水冲洗。

     

    当伤口长度超过1厘米或深度超过皮下组织(如能够看到脂肪、肌腱外露等)时,需要去医院进行缝合,缝合既能促进伤口愈合,还可防止伤口感染、减少疤痕形成。

     

    ● 蛇虫咬伤

     

    蝎子、蜈蚣及野蜂等都有毒性,被蜇伤(咬伤)后,及时处理伤口,把毒液拔出来。

     

    • 蝎子、蜈蚣:蝎子、蜈蚣的毒液呈酸性,须用浓肥皂水或碱水冲洗伤口,或用3%氨水、浓碱水涂在伤口上。
    • 野蜂:野蜂毒液呈碱性,用食醋、柠檬稀盐酸多次冲洗伤口即可。也可用清凉油、虫咬水等处理伤口并及时就近医治。
    • 蛇:用宽布带紧紧缠缚伤口上部,以免毒液蔓延。用生理盐水或冷茶水及时冲洗伤口,尽量将伤口处的血液挤出。使用蛇药真空吸取器插入伤口,将伤口内的毒液吸出。同时口服蛇药,如蛇药片、上海蛇药等,且要尽快就医。

     

    出游随身常备小药箱

     

    出门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意外状况,但还是无法阻止那颗驿动的心和前进的脚步。

     

    别担心,这份出游常备用药清单,会让你安心畅游,尽情享受旅程美好的。

     

     

  • 前两天,郑州有名小男孩被烫伤了,后来却进了重症监护室,而背后的原因令人毛骨悚然。

     

    原来孩子烫伤后,孩子奶奶不知从哪里听来的偏方,用老鼠熬油,将油涂抹在孩子的烫伤处。结果,不仅没有治好烫伤,孩子还因感染被送进了重症监护室

     

    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相信奶奶也是一片好心,想要孙子的烫伤快点好,但偏偏迷信了偏方,好心办了坏事

     

    Dr.京本以为这是老人不懂才会犯的错误,没想到点开评论区一看,竟然有不少网友对这个偏方表达了肯定。

     

    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除了老鼠熬油,还有一些匪夷所思的土法子:癞蛤蟆汤治感冒、生吞蝌蚪强身健体、吃胎盘永葆青春、童子尿包治百病.....

     

     

    好一个万物皆可吃,这哪是民间偏方,这分明是阴间偏方

     

    只听名字就让人感到毛骨悚然,要是把它吃进肚子......那得是什么酷刑!

     

     

    除了这些听起来可怕的偏方,还有一些偏方看起来似乎很正常并且广为流传,它们真的靠谱么?

     

    常见的四大偏方

     

    ❖偏方一:烫伤擦香油、牙膏

    虽然香油可食用,但油的封闭性较强,如果涂一层在烫伤处,反而妨碍热量散去,加重伤口,万一有破皮,还可能导致伤口感染。

     

    说牙膏可以治烫伤的理由是牙膏涂在烫伤处会凉凉的。会发凉是因为牙膏中含有薄荷成分,但也仅仅是“感觉凉”而已,并不会带走热量,也不会有缓解或者治疗烫伤的效果。

     

     

    ❖偏方二:晕倒掐人中

    这个方法想必大家都是从影视剧学来的,咱也不知道为啥影视剧会有这个情节,真的是害人不浅!掐人中可能会醒,但一定是被疼醒的。晕倒的原因是多样的,低血糖、心肌梗死等,掐人中很可能会导致错过了最佳抢救时机。

     

    ❖偏方三:流鼻血仰头止血

    很多人以为仰头就可以防止鼻血流出,有利于止血。请你停下这个操作!我们的鼻腔和咽喉是连在一起的,如果仰起头,鼻血会流进咽喉、食管、气管,流进食管到达胃部,血腥味会引起反胃;流进气管,可能会有窒息的风险。

     

    ❖偏方四:鱼刺卡喉喝醋

    理由是用醋把鱼刺泡软,这方法听起来还挺科学?大家想想,醋经过鱼刺只不过是短暂的停留,如果真的能泡软,那嗓子也不保。而且,喝太多的醋可能会刺激咽喉和食道黏膜。

     

    科学应对,远离偏方

     

    遇到这些意外情况该怎么办呢,正确的做法在这里:

     

    ❖烫伤

    被烫后立即将伤处放在水龙头下持续冲淋,可以降低皮肤温度,如果比较严重的,立即送往医院。

     

    ❖晕倒

    通过轻拍肩膀和在耳边大喊看是否有回应,如果意识已经不清醒,观察呼吸是否停止或不规律,如果没有回应且呼吸异常,可以判定为心脏骤停,应让周围其他人快速拨打120急救电话并对其做心肺复苏:将其身体放平,将一手掌根部放在两乳头连线中点处,另一手平行重叠于此手背上,掌根部接触按压部位。双肘伸直,双臂垂直,用上身力量下压,一分钟100~120次,一秒钟不到两次。按压的同时也要进行人工呼吸,把患者的下巴抬起,捏住他的鼻子,嘴对嘴呼气,按压30下,吹2下,循环进行,等待救护车到来。

     

     

    ❖流鼻血

    头向前倾、捏住鼻翼10分钟,这个过程中不要松手,且需张嘴呼吸,有条件的话最好冰敷前额和鼻根部。十分钟后如果还在流血,尽快就医。

     

     

    ❖鱼刺卡喉

    观察鱼刺所在位置,如果位置较浅,可以自行用工具夹出,如果位置较深无法看见,请尽快就医,医生取异物可比我们专业。

     

    如果用了听信的偏方没有一点事,绝对不是偏方有效,而是足够幸运逃过了一劫,千万不可抱侥幸心理

     

    尤其是一些老人,更加容易轻信这些民间偏方。家里有老人的,请对他们多一点耐心,让他们牢记一句话:不要擅自处理,送医院最妥当。

     

    参考文献:
    [1]王佩燕. (2006).关注非心源性猝死. 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 3(6), 1568-1569.
    [2]邓菊.鱼刺卡喉  别再被“土方法”误导了[J].农村百事通,2018(08):48-49.
    [3]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鼻科组《2015 鼻出血诊断及治疗指南(草案)》  中华耳鼻喉头颈外科杂志.2015,50(4).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