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区别有哪些 药物作用包括什么?

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区别有哪些 药物作用包括什么?
发表人:健康一点通

作者:陈宇 主治医师 吉林市化工医院 普通内科

克拉霉素一般是用于因上、下呼吸道感染敏感细菌形成的病症,其中包括扁桃体炎、咽喉炎、副窦炎、支气管炎、肺炎、皮肤、软组织感染以及伤口感染等等。阿莫西林主要用于细菌感染消炎,其中包括中耳炎、鼻窦炎、咽炎、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等病症。那么克拉霉素与阿莫西林区别有哪些?又包括哪些药物作用?

一、抗生素区别

克拉霉素是属于红霉素一种,又有6-0-甲基红霉素A以及6氧甲基红霉素、甲红霉素、克红霉素和克拉红霉素之称。克拉霉素有抗菌活性,能增强体内抗菌作用。以及对支原体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但阿莫西林是一种半合成广谱青霉素类药物,杀菌能力强,但无法用于脑膜炎治疗。尤其是穿透细胞壁的能力较强。尤其是对于大多数致病的G+菌、G-菌有强大的抑菌和杀菌作用。

可见克拉霉素与阿莫西林区别一目了然,克拉霉素只能抗菌和抑菌,而阿莫西林能杀菌和抑菌。

二、药物作用

克拉霉素一般是用于鼻咽感染,包括扁桃体炎,咽炎,鼻窦炎等。下呼吸道感染包括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和肺炎等。皮肤软组织感染包括脓疱病,丹毒,毛囊炎,疖和伤口感染。以及急性中耳炎,肺炎支原体肺炎、尿道炎及宫颈炎。也适用于幽门螺杆菌感染、艾滋病患者的非典型分支杆菌感染等病症。

而阿莫西林作用于中耳炎,鼻窦炎,咽炎,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泌尿生殖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急性支气管炎与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以及急性单纯性淋病等病症。

克拉霉素与阿莫西林虽说在抑制菌方面有各自的作用,但这两抗生素与兰索拉唑合用能治疗与彻底清除胃、十二指肠幽门螺杆菌,达到降低消化道病发几率。不过在服用这两种抗生素前检查下自己是否对这两种抗生素过敏。一定要按照医生建议服用。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作者:李晓

    左氧氟沙星和阿莫西林是属于临床最常见的药物,这两种药的使用频率比较高,很多朋友在出现疾病的时候都可能会购买左氧氟沙星或者是阿莫西林,但是两种药物的作用是不同的,虽然都是属于最常见的抗生素,但是用法和不良的反应要掌握,用药要对症,否则将会产生副作用,下面给大家介绍左氧氟沙星和阿莫西林的区别。

    阿莫西林是属于半合成青霉素类的广谱β内酰胺类的抗生素,针对敏感菌引起的感染,具有广谱抗菌的作用,使用过程比较广泛。比如呼吸系统方面包括急性扁桃体炎,支气管肺炎等,对泌尿生殖系统方面的感染也会有一定的疗效,皮肤组织的感染也会有一定的作用。

    左氧氟沙星是属于喹诺酮类的抗菌素,主要针对泌尿生殖系统方面,包括急性肾盂肾炎、急性膀胱炎、急性前列腺炎和急性附睾炎,女性方面有急性盆腔炎、子宫和附件炎等,其抗菌作用比较强,也包括呼吸道感染、皮肤软组织肠道感染,或者关节感染等等。

    左氧氟沙星和阿莫西林都是属于抗生素,但是两种药物是不同的种类,对于不同的细菌的敏感性是不同的,使用之前需要做细菌的培养,然后选择适合的抗生素治疗。阿莫西林使用不当会致死,最好不要随便的购买,左氧氟沙星适合成年人使用,18岁以下的患者禁用。

    以上介绍的是关于左氧氟沙星和阿莫西林之间的区别,左氧氟沙星和阿莫西林是两种不同的抗生素,对于不同的细菌的敏感性是不同的,不管是什么疾病都需要对症用药,用药之前还需要做相关的检查,了解自身的情况,合理的使用药物治疗,盲目的使用药物治疗,只会导致病症的加重。

  • 人参这种东西,很多人知道,无论是电视电影,还是文学作品,它的出镜率太高了,只要是人虚弱得快不行了,一根人参就可以轻松的救回来,可以说得上是保命救命的良药。

     

    但是,在中药领域里,同样名字有“参”的,可不仅仅只是人参这一种,还有着其他的参类植物。同样都是一个大家族的成员,都是补虚的良药,但是“它们仨”之间却又有相似的地方,更有差异的地方。

     

     

    最广为人知的中药,说起中药有哪些,首先想到的几味中,一定会有它的大名,因为它太有名了。有着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益智等诸多的功效,尤其是人参补气的作用,作为补气药的首位,它的补气功效可以说得上是最强的。

     

    人参的药性微苦、微温。单独使用就会有很好地效果,比如《十药神书》中记载的独参汤,仅仅只有人参这一味药,就可以组成一个药方。能够治疗元气虚脱症,适用于大失血,或者是久病导致元气极度虚脱的危重患者,所以我们经常看见影视剧中,某个人太虚弱了,就会用人参治疗,而且效果是格外的明显。

     

     

    人参可以补诸脏气,有着治疗肺脾心肾气虚不足的作用。针对脏腑气虚的病症,人参可以补肺,改善气短喘促,懒言声微的肺气虚衰;也可以改善食少便溏,倦怠乏力的胃气虚弱。同时补益心肾之气,起到安神益智,治疗失眠多梦、肾精亏虚等。

     

    热邪不仅会耗损我们体内的津液,也会耗损气机,出现气津两伤的病症。人参不仅可以补气,同样也可以生津,尤其是消渴证这一类疾病,很多的方剂都会用到人参,虽然消渴的病因会根据体内脏腑改变,但是人参依旧对此会有很好地治疗效果。

     

    “西洋”听着名字就知道,西洋参是进口的。虽然和人参一样具有补益元气的功效,但是补气的效果却是远远不及人参的,西洋参的药性苦寒,所以具有较强的清火效果,尤其是热病所导致的气阴两脱证,通常会用西洋参,通过清火养阴生津的治疗方法。

     

     

    不同于人参可以补足诸脏的气机,西洋参更多的是补脾肺之气,虽然西洋参也可以补心气、养心阴,但是在安神益智这方面,效果并不显著。

     

    很多人常常将党参和人参混为一谈,认为党参就是人参,其实这是错误的。党参和人参一样,具有补脾肺之气,生津生血的功效,有着治疗同种疾病的作用,但是党参药性甘平,作用缓和,药力相比人参而言要薄弱得多,所以在治疗慢性或者病情较轻的患者,通常可以用党参加大用量来代替人参,但是如果是重症患者,还是人参为佳。

     

    虽然党参可以代替人参使用,但是党参并不具备益气救脱的功效,所以对元气虚脱的患者,不建议用党参来替代,还是人参为佳。

  • 盐酸氨溴索和氨溴特罗都是呼吸道疾病的常用药,主要用于化痰止咳,到底它们有何区别呢?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呢?这里对比介绍如下:

     

    一.药物成分及药理作用机制方面

     

    盐酸氨溴索为单一药物成分制剂。而氨溴特罗为复方制剂,有两种有效成分分别是:盐酸氨溴索与盐酸克伦特罗。盐酸氨溴索为粘液溶解剂,能增加呼吸道粘膜浆液腺的分泌,减少粘液腺分泌,降低痰液粘度,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增加支气管纤毛运动,使痰液易于咳出。盐酸克仑特罗为选择性β受体激动剂,有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增强纤毛运动、溶解粘液,促进痰液排出的作用。

     

     

    二.药物的适应症方面

     

    盐酸氨溴索的适应症为:适用于痰液粘稠不易咳出者。氨溴特罗的适应症为:治疗急、慢性呼吸道疾病(如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引起的咳嗽、痰液粘稠、排痰困难、喘息等。

     

    三.药物的不良反应方面

     

    盐酸氨溴索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轻微的上部胃肠道副作用,偶有报道(主要为胃部灼热、消化不良和偶尔出现的恶心、呕吐)。过敏反应极少出现,主要为皮疹。氨溴特罗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四大方面。1、精神神经系统:偶见头痛、手颤、嗜睡、不安、头晕、失眠、四肢麻木等。2、循环系统:偶见心悸、心动过速、血压升高、心律不齐等。3、过敏症:偶见过敏性皮疹,且有部分特异体质患者中,可发生全身性过敏,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支气管痉挛、低血压、虚脱症等,发生此种情况时应停药。4、其它:偶见转氨酶升高、倦怠胃肠不适等。

     

     

    四.药物的注意事项方面

     

    盐酸氨溴索的主要注意事项有:1、1岁以上儿童可以使用本药物但用量需咨询医生或药师。2、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特别是妊娠前3个月应慎用。3、本药物主要针对咯痰症状有效,在使用时应当更注重咳嗽、咯痰的原因,如使用一周任未好转,应及时就医。4、过敏体质者慎用。5、本药物与抗生素(阿莫西林、头孢呋辛、红霉素、强力霉素)同时服用,可导致抗生素在肺组织浓度升高,所以在使用抗生素时本药物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6、应避免与中枢性镇咳药(如右美沙芬等)同时使用,以免使稀化的痰液堵塞气道。

     

    氨溴特罗的主要注意事项有:1、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禁用。2、甲状腺机能亢进症,高血压、心脏疾病(心功能不全、心律不齐等)、糖尿病、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慎用。3、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4、老年人应当酌情减量。5、运动员慎用。6、黄嘌呤类药物、甾体类药物及利尿剂可能加剧β2受体激动剂降低血清钾的作用,合用此类药物时应特别注意。尤其在低氧血症时,血清钾的降低对心律的影响更大,应监测血清钾。7、本药物与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等儿茶酚胺类药物合用,可导致心律不齐,应当避免合用。8、不宜与β受体阻断药物如普萘洛尔等合用。

     

    综上所述:针对以痰液多且粘稠为主的症状,建议选用单一成分的盐酸氨溴索,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相对较少。而以气道痉挛、气道炎症为主引起的咳嗽,建议选用氨溴特罗,控制气道症状效果更好。最佳选药方案,应当在医疗机构根据检查结果,针对病情选药。

     

    参考资料

    《药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

  • 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剂和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是呼吸科两大王牌药物,也是各大哮喘指南推荐的一线药物。两者均是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患者的长期治疗用药。二者有何不同呢?

     

     

    一.成分组成有区别

     

    两者均为复方制剂,共同特点都是由β受体激动剂与糖皮质激素相结合组成,治疗支气管哮喘与慢阻肺效果显著,也是指南推荐的给药方案。

     

    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的组成成分为:沙美特罗和丙酸氟替卡松。且有两种不同规格分别是:1、沙美特罗(50微克/吸)和丙酸氟替卡松(100微克/吸);2、沙美特罗(50微克/吸)和丙酸氟替卡松(250微克/吸)。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的组成成分为:布地奈德和富马酸福莫特罗。也有两种不同规格分别是1、布地奈德(80微克/吸)和富马酸福莫特罗(4.5微克/吸);2、布地奈德(160微克/吸)和富马酸福莫特罗(4微克μg/吸)。

     

    其中沙美特罗和福莫特罗都是长效β2受体激动剂,主要作用是舒张支气管,缓解气道痉挛。而氟替卡松和布地奈德两者均为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

     

    二.起效时间有区别

     

    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的起效时间约为15—20分钟,而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的起效时间约为3分钟,使用5分钟后病人感觉就已经比较明显。 所以对于正处于发作期的支气管哮喘和COPD病人,使用信必可都保能快速起效,更为对症。

      

    三.作用特点有区别

     

    1、氟替卡松与布地奈德相比较,吸入型糖皮质激素丙酸氟替卡松是目前已知气道抗炎强度最大的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具有较高脂溶性,其脂溶性是布地奈德300倍,而水溶性也是布地奈德的1350倍, 这些特性决定了丙酸氟替卡松局部抗炎活性明显强于布地奈德,也就是说舒利迭的治疗上限要高于信必可都保。

     

    2、沙美特罗与福莫特罗相比较,福莫特罗是β2受体完全激动剂,具有高效能、高强度的特点,并且作用与剂量呈依赖关系,起效时间仅为3分钟,作用持续时间长。而沙美特罗起效较慢,需要15-20分钟起效。另外福莫特罗主要经过肝脏代谢,而沙美特罗随尿及粪便排泄,所以两者消除方式有差异。

     

     

    使用这两种药物的注意事项

     

    1、为防止白色念珠菌感染,每次吸完药物后,都需要漱口。

     

    2、在停用药物时需要逐渐减少剂量。

     

    3、使用药物控制时发生进行性恶化有可危及生命,应到医院进行紧急复查。当目前剂量不足以控制哮喘时,患者也应找医生复查。

     

    4、哮喘患者用药同时,应考虑使用其他的皮质激素治疗,如有急性加重伴有感染还应加用抗生素。

     

    5、不可突然中断本品的治疗,因为可能会引起病情加剧。

     

    6、患者还应当定期检测临床症状及肺功能。

     

    7.与其它激素药物一样,肺结核患者慎用本品。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慎用本品。

     

    综上所述: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及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药理效应总体一致,差别相对较小,如果支气管哮喘或慢阻肺急性发作时,建议选择信必可都保起效更快,如果选择舒利迭,则需要加入速效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等。如果炎症较为严重,建议选择舒利迭抗炎作用更为强大。如果肝功能不全,建议选择舒利迭对肝脏影响相对小些。

     

    参考资料:

    《药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

  • 作者:李春苗

    依巴斯汀片和氯雷他定是临床上两种常见的药物。依巴斯汀片属于其他H1受体阻断药,氯雷他定属于第二代的抗组织胺药物。依巴斯汀片的主要成分是依巴斯汀,这种物质具有显著的组织胺抑制作用,口服药物效果非常明显。氯雷他定也叫做氯羟他定、诺那他定、氯雷他啶等,属于哌啶类抗组胺药,可以选择性地拮抗外周组胺H1受体,起效快,效果持续。那么,依巴斯汀片和氯雷他定有哪些不同呢?下面我们来了解这两种药物的相关知识。

    依巴斯汀片。依巴斯汀片在临床上用于治疗荨麻疹、湿疹、皮炎、过敏性皮炎等疾病。依巴斯汀片具有长效、强效、高选择性的特点,对组胺H1受体有很强的亲和力。依巴斯汀片的不良反应常见的有头疼、嗜睡、口干等,大多比较轻微,患者不需要停药。对依巴斯汀或其它成分过敏的患者禁止使用该药物。过量服用低于100mg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该药物没有特殊的解毒药物,需洗胃,进行对症治疗。

    氯雷他定。氯雷他定在临床上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荨麻疹、过敏性结膜炎、花粉症等及各种过敏性皮肤病。氯雷他定属于哌啶类抗组胺药,能够选择性地拮抗外周组胺H1受体,具有见效快、效果持久的特点。氯雷他定口服效果良好,吸收迅速。氯雷他定的不良反应比较少见,患者偶尔会出现口干、头痛等。

    本文介绍了依巴斯汀片和氯雷他定的相关知识,包括适应症和不良反应。依巴斯汀片和氯雷他定的适应症相似,都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常用药物。根据病情的不同,所用的药物也不同,具体要使用哪种药物,要听从医师的建议。对药物成分过敏的患者禁止使用。

  • 恩替卡韦与替诺福韦两者都是目前慢性乙肝患者治疗的一线用药,也都是国内外指南推荐的首选核苷类抗病毒药物,这2个药在乙肝药物中的江湖地位都很高,公认是同类药物中性价比最强的2个药物,可以说一个是少林,一个是武当,但二者也有细微差别,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两种药物的5点区别。

     

    一、恩替卡韦与替诺福韦适应症的区别。

     

    恩替卡韦的适应症为:适用于病毒复制活跃,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持续升高或肝脏组织学显示有活动性病变的慢性成人乙型肝炎的治疗。

     

    替诺福韦的适应症为:1、HIV-1 感染(适用于与其他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联用,治疗成人 HIV-1 感染)。 2、慢性乙型肝炎(适用于治疗慢性乙肝成人和≥12 岁的儿童患者)。

     

     

    二、恩替卡韦与替诺福韦用法用量的区别。

     

    恩替卡韦的用法用量:一般情况下,成人与16岁以上青少年,每次0.5mg,每天一次。对于拉米夫定治疗时发生病毒血症或出现拉米夫定耐药的患者,每次1mg,每天一次,口服(餐前餐后至少两小时)。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肌酐清除率<50ml/分钟)的患者,应当在医师指导下调整用药剂量。肝功能不全患者无需调整剂量。

     

    替诺福韦的用法用量:一般情况下,每次300mg,每天一次,口服(即可空腹,也可与食物同服)。中至重度肾功能损害患者,需要在医师指导下调整剂量,轻度肾功能损害患者无需调整剂量,因此这些患者都应当密切监测临床反应和肾功能情况。

      


    三、恩替卡韦与替诺福韦不良反应的区别。

     

    恩替卡韦的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头痛、头晕、疲劳、恶心。 罕见不良反应有类过敏反应、脱发、皮疹、代谢及营养障碍、转氨酶升高等。

     

    替诺福韦的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轻至中度胃肠道反应和头晕。罕见不良反应有过敏反应、低磷血症、乳酸性酸中毒、呼吸困难、肝酶升高、肌病、骨软化症、肾和泌尿系统疾病等。这里特别提醒替诺福韦对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曾经有患者服用后身高变矮(可能和药物引起低钙血症有关),因此起诉药厂和医院,因为医生未能充分告知患者这一不良反应。

     

    四、恩替卡韦与替诺福韦抗病毒疗效与耐药率的区别。

     

    恩替卡韦的乙肝抗病毒疗效:恩替卡韦抗乙肝病毒效率高,在治疗慢乙肝患者五年的随访研究显示,治疗大三阳(HBeAg阳性)患者,HBV DNA转阴率为94%,肝功能恢复正常(ALT复常率)为80%,HBsAg转阴率(表面抗原转阴率)为5%(2年)。恩替卡韦的耐药率:在治疗慢乙肝患者五年的随访研究显示,恩替卡韦第一年到第五年发生的耐药率依次为:0.2%,0.5%,1.2%,1.2%,1.2%。研究表明恩替卡韦耐药发生率非常低,优于目前大多数核苷类药物。

     

    替诺福韦的抗乙肝病毒疗效:替诺福韦抗乙肝病毒效率较恩替卡韦更高,在治疗慢乙肝患者八年的随访研究显示,治疗大三阳(HBeAg阳性)患者,HbeAg血清转换率(大三阳转小三阳成功率)为31%,HBV DNA转阴率为98%,HBsAg转阴率(表面抗原转阴率)为13%。替诺福韦的耐药率:在治疗慢乙肝患者八年的随访研究显示,替诺福韦第一年到第八年发生的耐药率均为0。由此可见替诺福韦在抗乙肝病毒方面的可靠性,是目前为止最高的药物之一,所以其他核苷类药物单药耐药或应答不佳的患者可以换用替诺福韦继续治疗。

     

     

    五、恩替卡韦与替诺福韦在特殊人群中用药的区别。

     

    恩替卡韦:1、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因恩替卡韦对孕妇的研究尚不充分,需要权衡利弊方后可用药;哺乳期妇女服用本药物需要建议停止哺乳。 2、儿童用药。根据2015年AASLD指南表明恩替卡韦可用于2岁以上儿童。 3、老年人用药。由于老年患者多数肝肾功能有所下降,需要针对身体状况个性化用药,并且需要监测肾功能。

     

    替诺福韦:1、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替诺福韦在美国的妊娠分级为B级,安全性较高可用于孕妇;哺乳期妇女使用本药物时,应当暂停哺乳。 2、儿童用药。根据2015年AASLD指南表明替诺福韦可用于12岁以上儿童。 3、老年人用药。由于老年患者肝、肾、心功能下降,需要针对身体状况个性化用药,并且需要全程监测身体状况。

     

    参考资料:美国肝病学会:2015AASLD指南: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

  • 作者:李云 主治医师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皮肤科

    不少人都在被脚气骚扰着,甚至是苦不堪言。专家表示,要想彻底将其治愈一定要对症下药,干脚气等用药应以膏剂、药粉为主;用温水洗脚后用风油精涂抹脚部;另外一些偏方也可以治疗脚气,比如用胡萝卜水、盐姜水等泡脚,效果也是非常好的。

    一、药膏治疗脚气:

    干脚气,角化脱屑、搔痒、易发生皲裂。用药应以膏剂、药粉为主。由于皮肤粗厚而干燥,角化脱屑,先用药粉泡脚软化角质层,杀灭皮屑外真菌,再擦干脚,涂上药膏处理即可。连续泡脚两天,药膏一天四五次,大约3天可治愈。症状完全缓解后,仍应坚持再涂药一周,以免“脚气”死灰复燃。

    二、药物治疗脚气:

    风油精治疗脚气:脚气患者每晚睡前用温水洗足后,擦干,用棉签沾本品少许外搽患处,每天1次,连续3~5天,伴有水泡者先用消毒针将水泡挑破,然后用药棉将流水吸尽,再用棉签沾本品外搽脚气患处,每日1次,症状较重者可同时配合龙胆紫或碘酒外涂,一般3~4次即可治好。

    十滴水治疗脚气:脚气患者先用蒲公英水煎汁足浴后,擦干,以棉签沾本品少许涂搽患处,每日3~4次,伴感染者可用本品浸湿纱布外敷患外,每日2次,连续3~5天。

    三、偏方治疗脚气:

    1、白萝卜治疗:白萝卜半个,切成薄片,放在锅内,然后加适量水,用旺火熬3分钟,再用文火熬5分钟,随后倒入盆中,脚气患者可待降温适度后,反复洗脚,连洗数次即可除去脚气。

    2、盐姜水治疗:水中放适量盐和数片姜,加热至沸,不烫时洗脚,并搓洗数分钟,不仅除脚气,脚还感到轻松,可消除疲劳。

    治疗脚气的药最好只选用一种,而不是多种药交替使用,因为脚气的治疗,并不是药用得越多越好。临床常见有的患者抱怨自己的脚气药治疗效果不好,常常把几种药混着用。事实上,每种脚气药的药效都不一样,多种药物一起用不但不能治好脚气,反而使药效容易混淆,加重脚气症状。

  • 雷贝拉唑、奥美拉唑、泮托拉唑三种药物都属于质子泵抑制剂(PPI),是目前医院最常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药物,统计表明用药频率任呈快速上升趋势。此类药物作为新型抑制胃酸药,和传统的护胃药相比,不起效快,抑酸作用强、时间长、服用方便,因此不仅仅消化科在用这类药,其它疾病治疗需要护胃时往往首选此类药物。

     

     

    雷贝拉唑、奥美拉唑、泮托拉唑有何区别呢?奥美拉唑属于第一代产品,1988年问世,而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属于第三代PPI,分别于1995年和1998年上市,下面我们就这三个药物的区别做详细的介绍。

     

    1、药物的起效时间不同:

     

    雷贝拉唑口服吸收迅速,药物带有多个酶位点(可谓自带强流量),能5分钟左右起效,为三者中起效最快的PPI;其次是泮托拉唑;再到奥美拉唑。

     

    2.抑酸强度不同:

     

    三种药物中雷贝拉唑pka值最高抑酸效果最好;奥美拉唑与泮托拉唑的抑酸强度相似。

     

    3.作用时间不同:

     

    衡量抑酸持续时间的方法为监测服药后 24 小时内抑制胃酸使得PH大于4 的时间百分比,研究结果显示,口服后持续时间相比,雷贝拉唑 > 泮托拉唑 > 奥美拉唑,不过,此类药物中,埃索美拉唑的持续时间最久。

     

    4.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同:

     

    有学者认为:泮托拉唑具有高选择性且毒性低,所以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雷贝拉唑也具有较高的选择性不良反应发生率次之;奥美拉唑选择性较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

     

    5.药物相互作用不同:

     

    雷贝拉唑与泮托拉唑选择性高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明显少于奥美拉唑,因此,奥美拉唑和氯吡格雷合用时,为了避免奥美拉唑和氯吡格雷竞争肝脏代谢酶,导致奥美拉唑影响氯吡格雷的代谢进而降低其疗效,会选择雷贝拉唑或泮托拉唑替代奥美拉唑。

     

     

    注意长期使用此类药物,为防止抑酸过度,一定要注意不能过度治疗,在治疗一般消化性溃疡时,不要长期大剂量地使用制酸剂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胃泌素瘤时除外),特别是老年溃疡病患者,用药前后应进行内镜检查了解溃疡是否愈合,复合指征者可停药。应定期检查肝肾功能、血常规。长期服用者应定期检查胃黏膜有无肿瘤样增生。用药>3年者应监测维生素B12水平。

     

    综上所述,新一代的雷贝拉唑抑酸效果最强,其次是泮托拉唑,最后是奥美拉唑,而且在安全性方面,新一代质子泵抑制剂更具有优势,当然具体用药方案以临床为准,本文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国家医保药品手册》(2017版)。

    2.《湖南省质子泵抑制剂的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试行)》 ——中国药学相关专家小组

    3.《常用质子泵抑制剂的效果有何不同?》丁香园——司空银河。

    4. 《药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

  • 他汀类降脂药由于除了降血脂之外,还具有稳定血管斑块,抗氧化抗炎等等功效,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领域地位可谓如日中天,目前医学界公认,他汀类降脂药是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脑梗死等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药物之一,其临床地位是任何药物所不能替代的。阿托伐他汀与普伐他汀是其中最为常见的2个药物,二者之间主要区别有以下3点:

     

    1.服药时间的差异

     

    由于胆固醇的合成最高峰在午夜至凌晨2点,半衰期为4小时以内的他汀类药物应该在晚间服用,普伐他汀半衰期仅为1.5-2小时,因此服睡前服用最好。而阿伐托他汀半衰期长达14小时,可在任意时间服药。

     

    另外,阿托伐他汀口服吸收利用率为12%,但吸收几乎不受食物影响。而普伐他汀受食物影响大,口服吸收率为35%,食物可降低其30%的生物利用度。

     

     

    2.服药剂量的差异

     

    阿托伐他汀降低胆固醇的能力比普伐他汀强得多,10mg阿托伐他汀的疗效相当于40mg普伐他汀的疗效。阿托伐他汀起始剂量10mg,最大安全剂量为每天80mg;普伐他汀起始剂量20mg或40mg,然后最多可以增加大80mg。

     

     
    3.药物间相互作用差异:

     

    阿托伐他汀和普伐他汀代谢途径有区别,阿托伐他汀通过肝脏代谢酶CYP3A4代谢,因此和通过这一酶代谢的其它药物如红霉素、伊曲康唑、环孢素、胺碘酮等药物合用时,会导致阿托伐他汀代谢减少,血药浓度增加。普伐他汀不通过CYP酶系统代谢,因此和上述药物合用时,影响不大。

     

     

    降血脂药阿托伐他汀与普伐他汀到底有什么区别呢?阿托伐他汀和普伐他汀各有千秋,前者的优势是降血脂强度稍大,服药时间自由,后者在多种药物合用时相互作用几率小,特别是和通过这一酶代谢的其它药物如红霉素、伊曲康唑、环孢素、胺碘酮等药物合用时安全性更好。

     

    参考资料:

    1.《药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

    2. 古德曼.吉尔曼治疗学的药理学基础 第12版。

    3. 阿托伐他汀钙说明书。

    4.普伐他汀钠片说明书。

  • 泮托拉唑与替普瑞酮都是消化类疾病的常用药,都属于改善胃肠功能药物,二者都广泛用于临床一线消化性溃疡、应激性胃溃疡的治疗,但作二者发挥护胃的药理机制有所不同,具体使用过程中适应症和注意事项也有差异。

     

    第一、药理作用有区别

     

    1、泮托拉唑是第三代质子泵抑制剂,能够特异性地作用于胃粘膜壁细胞,使得细胞中的 H+,K+-ATP 酶的活性大大降低,从而抑制胃酸的分泌。泮托拉唑与第一代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相比,其对细胞色素P450酶的抑制作用较弱,和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的相互作用很少,可以用于抗血小板治疗时的胃保护剂。

     

    2、替普瑞酮是一种胃粘膜保护剂,能多渠道发挥胃保护作用,具体保护机制如下:a、具有抗溃疡的作用。 b、具有增加胃粘液的作用。 c、可通过提高前列腺素生物合成酶的活性,增加胃粘膜前列腺素合成的作用。 d、具有增加和改善胃粘膜血流的作用。 e、具有保护胃粘膜的作用,主要通过维持胃粘膜增生区细胞的体内平衡,活化胃粘膜的增生能力,进而促使损伤的胃粘膜得到修复。 f、具有抗脂质过氧化的作用。

     

     

    第二、药物的适应症有区别

     

    1、泮托拉唑的适应症为:

     

    消化性溃疡出血(包括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卓-艾氏综合症,以及与铋剂加两种抗生素用于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特别适用于顽固性溃疡和急性胰腺炎,另外还能于预防大手术或严重外伤引起的应激性溃疡。

     

    2、替普瑞酮的适应症为:

     

    改善各种疾病产生的胃黏膜病变(如糜烂、出血、潮红、浮肿等):如胃溃疡、急性胃炎、慢性胃炎的急性加重期。

     

    第三、药物不良反应有区别

     

    1、泮托拉唑不良反应有:

     

    头晕、头痛、失眠或嗜睡、恶心、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皮疹、肌肉疼痛等症状。

     

    2、替普瑞酮不良反应有:

     

    头痛、便秘、腹泻、口渴、腹痛、腹胀、皮疹、瘙痒、肝功能损伤(严重时可导致肝功能障碍一旦发生应立即停药)、另外如遇总胆固醇上升、眼睑发红或发热、血小板减少等情况时应立即停止用药。

     

     

    第四、药物注意事项有区别

     

    1、泮托拉唑的注意事项:

     

    a、怀孕前三个月内妇女及哺乳期妇女禁用、婴幼儿禁用。 b、儿童慎用、老年人无需调整剂量。 c、该药物大多为肠溶制剂,不可嚼碎或打开胶囊应当整颗吞服。d、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应当根据病情调整剂量。e、不能与其它抗酸剂和抑酸剂合用,以免抑酸过度,除卓-艾氏综合征外,用于消化性溃疡等病时,不建议大剂量长期服用。

     

    2、替普瑞酮的注意事项:

     

    a、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儿童禁用。 b、老年人用药应当酌情减量。 c、出现皮疹、全身瘙痒、肝功能障碍、黄疸及血小板减少等症状时,应当立即停止用药。d、推荐餐后服用。

     

    综上所述,泮托拉唑与替普瑞酮是2个药理作用机制完全不同的药物,两种药物各有其作用特点,需要对症选药,必要时二者可以在临床强强联合,联手发挥护胃功效,共同呵护胃部健康。

     

    参考资料:

    l 《药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

    l 《胃黏膜保护:从基础到临床——第7届全国胃病学术大会达喜卫星会报道》——医学论坛报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