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健康科普-守护大脑 ,远离卒中

健康科普-守护大脑 ,远离卒中
发表人:王永君

脑卒中病因   

脑卒中的病因较为复杂,包括动脉硬化、动脉炎、先天性血管疾病、血管外伤性损伤、血液异常导致血栓易形成、血压异常以及心脏病等。 此外,糖尿病、不良习惯(如吸烟和饮酒)、脑血管病家族史、年龄、遗传等因素也被认为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糖尿病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增加脑血栓和栓塞的风险。 吸烟和饮酒等不良习惯会提升脑卒中的危险性。 有脑血管病家族史的人群,其脑卒中发生的风险往往较高。

卒中发病症

脑卒中发病时常见的八大症状,包括头晕头痛、意识丧失、视力模糊、语言障碍、行走困难、偏瘫麻木、恶心呕吐以及血压异常。

1、头晕头痛: 头晕头痛是脑卒中发病时的常见症状之一。患者可能感到头部不适,甚至出现剧烈头痛,这种头痛往往伴随着恶心、呕吐等症状。

2、意识丧失: 在脑卒中发生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短暂或持续的意识丧失。这可能是由于大脑供血不足,导致神经功能受损。

3、视力模糊: 视力模糊也是脑卒中发病的常见症状之一。患者可能感到视物不清,甚至出现双影或视野缺损。

4、语言障碍: 脑卒中患者常出现语言障碍,表现为说话不清、表达困难或理解能力下降。

5、行走困难: 脑卒中可能导致患者行走困难,表现为步态不稳、肢体无力或协调性下降。

6、偏瘫麻木: 偏瘫麻木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体征之一。患者可能感到一侧肢体无力、麻木或失去控制。

7、恶心呕吐: 恶心呕吐也是脑卒中发病时的常见症状。

8、血压异常: 脑卒中发病时,患者可能出现血压异常的症状。高血压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而发病时可能出现血压突然升高或降低的情况。

脑卒中如何治疗

脑卒中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适应症和优势,因此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病情严重程度以及医生的建议进行综合考虑:

1.药物治疗: 降血压药物,有助于减少动脉硬化的形成,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2.手术治疗: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或者颈动脉支架置入术,适用于出现明显的颈动脉狭窄的脑卒中患者。

3.康复治疗: 针对脑卒中后患者功能障碍进行康复,如运动疗法、语言疗法等。

在选择治疗方法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病情严重程度、并发症情况等因素。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保持积极的心态,以期早日康复。

脑卒中的黄金治疗期

BE FAST口诀:

“B” ——Balance是指平衡,平衡或协调能力丧失,突然出现行走困难;

“E” ——Eyes是指眼睛,突发的视力变化,视物困难;

“F” ——Face是指面部,面部不对称,口角歪斜;

“A” ——Arms是指手臂,手臂突然无力感或麻木感,通常出现在身体一侧;

“S” ——Speech是指语言,说话含混、不能理解别人的语言;

“T” ——Time是指时间。

上述症状提示可能出现卒中,请勿等待症状自行消失,立即拨打120获得医疗救助。

 

一、早期识别与急救

脑卒中的早期识别是启动治疗的关键。一旦出现疑似脑卒中的症状,如突发的头痛、眩晕、言语不清、肢体无力等,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前往医院就诊。

二、溶栓与手术治疗

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溶栓药物能够溶解堵塞脑血管的血栓,恢复脑部血流。

三、神经保护与循环改善

在治疗过程中,神经保护和循环改善也是非常重要的。神经保护药物能够减轻脑组织的损伤,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同时,改善循环有助于增加脑部血流,减轻缺血缺氧状态。

四、病情稳定与康复治疗

在脑卒中病情稳定后,康复治疗成为重要的治疗手段。

五、康复期与后遗症管理

早期康复与训练对于脑卒中患者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在病情稳定后,患者应尽早开始康复训练,以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和减少后遗症。康复训练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方案,包括运动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言语康复等多个方面。

 

预防脑卒中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控制血压、血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心脏疾病等潜在病因,以降低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对于已经发生过脑卒中的患者,更应该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再次发作。以下是一些关键的预防措施:

1.保持良好情绪: 长期性情绪不佳是脑卒中等脑血管病的一大诱因。

2. 调整饮食习惯: 饮食是预防脑卒中的重要环节。建议坚持低脂、低糖、低盐的饮食,合理控制食盐摄入量,避免暴饮暴食和过量饮酒。

3. 避免过度劳累: 身体过度劳累会增加脑卒中发病几率。

4.控制自身病理因素: 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是脑卒中最为多见的原发性疾病。

5.定期锻炼: 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可以降低脑卒中的风险。每周应进行至少30分钟的中等强度的有氧体育锻炼。

6. 避免滥用药物: 某些药物如可卡因、甲基苯丙胺等已被确定为诱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此外,对于有脑卒中家族史的人群,更应该重视预防工作,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控制潜在的风险因素。

发生卒中怎么办

首先,如果脑卒中患者意识清醒,病情相对稳定,且家人具备基本的急救知识和能力,可以考虑进行自救并尽快送患者去医院。在自救过程中,应确保患者保持安静,避免过度活动和情绪激动。 对于病情严重、意识不清或伴有呕吐等症状的脑卒中患者,等待120救援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在等待救援或送医过程中,家人可以采取以下急救方法:

1. 保持患者安静,避免不必要的搬动和刺激。

2. 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3. 如患者意识不清,应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吸入呼吸道导致窒息。

4. 如有条件,可以给予患者吸氧,以改善脑部缺氧状况。

请注意,脑卒中的急救方法并非仅限于上述几种,具体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指导进行。

脑卒中理解的误区

1、中青年不必担心脑卒中 ?

No。 虽然中青年人群相对于老年人群来说,发生脑卒中的风险较低,但这并不意味着中青年可以完全忽视脑卒中的风险。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许多中青年人面临着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饮食不健康、缺乏运动等问题,这些因素都可能增加脑卒中的风险。

2、脑卒中发病急没有征兆?

No。脑卒中发病确实比较急,但大多数患者在发病前会有一些先兆表现。这些先兆可能包括短暂性肢体发麻、无力、语言不利索、视力模糊、视野缺损等。此外,有些患者还可能出现剧烈头疼、呕吐以及腹胀、腹泻等消化系统异常的症状。然而,也有部分患者可能并没有明显的先兆。

3、定期输液可以预防脑卒中?

No。 定期输液不能预防脑卒中。脑卒中的发病与肥胖、血脂过高、抽烟、嗜酒、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

4、降压药头晕头痛才吃,平时可以不吃?

No。 降压药物的主要作用是控制血压,防止高血压引起的各种并发症,包括脑卒中、心脏病、肾脏病等。

5、阿司匹林可以预防各种问题脑卒中?

No。 阿司匹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脑卒中,但并非对所有类型的脑卒中都有预防作用,且其使用需根据个体情况和医生建议进行权衡。

6、脑卒中的康复要靠静养?

No。脑卒中的康复并非仅仅依靠静养。虽然适当的休息对于脑卒中患者的恢复是必要的,但长期的静养可能会导致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不利于患者的全面康复。实际上,脑卒中的康复需要综合性的治疗和管理,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多个方面。

远离脑卒中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1.合理饮食: 保持饮食均衡,减少高盐、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类和富含健康脂肪(如橄榄油、鱼油)的食物。

2.适量运动: 定期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可以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脑卒中风险。

3.戒烟限酒: 吸烟和过量饮酒都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因此,应坚决戒烟,并限制酒精的摄入量。

4.控制血压和血糖: 高血压和高血糖是脑卒中的两大主要风险因素。因此,应定期监测血压和血糖水平,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5.保持心理健康: 避免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或抑郁状态,这些负面情绪都可能增加脑卒中的风险。

6.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体检,包括血压、血糖、血脂等项目的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此外,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定时排便、避免用力过猛等;以及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或过热等也是预防脑卒中的重要措施。总之,远离脑卒中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饮食、运动、生活习惯、心理健康等方面。只有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有效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脑卒中疾病介绍:
脑卒中,是指脑血管发生破裂或意外阻塞而导致的急性脑损伤,并引起损伤或坏死脑组织所支配的躯体功能异常表现的疾病。该病的发作与年龄因素、生活习惯因素、药物因素、原发疾病因素等有关,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临床表现包括头痛头晕、面瘫偏盲、麻木、意识障碍等。临床上有药物和手术疗法,及早治疗非常关键。预后情况总体而言不容乐观,若不及时接受正规治疗则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导致卒中面积的增大,继发脑疝等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及时接受医学干预后部分轻症患者可治愈且无后遗症。重症患者不能完全治愈,且可能会遗留有偏瘫、失语等后遗症。该病有复发的可能,因此完全康复有一定的难度。影响正常生活质量。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说到脑梗死和脑出血,大家可能会觉得陌生,不知道它们和脑卒中有什么区别,这种说法确实有些混乱,非医学领域的人大多数是不知道它们有什么区别的。站在医生的角度去剖析,其实很好辨认的,脑梗死和脑出血合称为脑卒中,临床上也把脑卒中分为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


    如果把血管比较水管子,那脑出血就是血管爆裂了,渗出了很多水,而脑梗死就是水管被堵塞了,造成了水管的不通。它们的不同点在于,脑血管被堵塞或者爆裂了都会影响到别的脑细胞的正常工作,从而引起一系列严重的后果,因为脑部是人体的司令部,所以脑卒中的病人大多会遗留不能说话或者无法走路等后遗症。今天我来分享一下吃什么可以预防脑梗死和脑出血。

     


    1.积极控制血压:


    脑出血的一个比较常见的原因就是脑血管内的压力太大了,而造成脑血管压力大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血压的升高。目前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高血压的发病率和之前相比也有明显的升高,很多人在确诊得了高血压以后,总是心存侥幸,血压高了就吃完药物,血压恢复正常就不吃药了,殊不知这样造成血压的波动,更容易造成血管的爆裂,从而诱发脑出血。血压每升高1mmHg,中老年人发生脑出血的风险就会有明显的增加。因此为了自己更好地生活,应该重视高血压,积极治疗,按时服药。


    2.预防脑梗死需要做的事就更多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那些得脑梗死的多是中老年人,虽然也有一些年轻人得了脑梗死,但是那个发病率真的很低。这个主要是因为年轻人的血管比较好,不容易出现问题,而中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增加,血管有点老化,容易形成我们平时所说的动脉粥样硬化。


    可以说大多数脑梗死病人是存在这种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疾病的,因此只要有动脉粥样硬化如果没有禁忌是需要长期口服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的,否则那些斑块在人情绪激动或者血压升高的时候特别容易脱落,然后它们随着血液向全身流动,遇到狭窄的脑部血管就可以造成血管的堵塞,形成我们所说的脑梗死。

     


    除了上述的措施,平时还要注意清淡饮食,尽量做到低盐、低脂、低糖、低能量饮食,每天吃的食盐量不超过6g,不吃油炸或者油煎的食物,不吃糖果或者甜食,可以适当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因为它们里面含有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能够保护血管,延缓血管老化,自然也就减少了脑梗死的风险。


    另外应该保证充足的饮水,如果没有心衰或者沈阳疾病,每天应该至少喝2000ml的开水,可以多次少量饮用,每次不要喝的太多,每次保持在130ml就可以,否则一次性喝的太多可能会引起电解质紊乱和小便次数的明显增加。


    最后小结:要问喝什么能够预防脑梗死和脑出血,我想只有那些保护血管的药物有这种功效,比如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还有就是要积极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做到清淡饮食、保证充足的饮水、坚持运动等,只有综合这些才能做到有限预防。

  • 近年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越来越高。医院甚至开通了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绿色通道。为了更好的抢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跟死神争夺时间,通过绿色通道,先诊治后付费,电梯直达病房,优先救治,优先检查的多项措施并进,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愈率。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及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范围涉及生命科学、社会科学和环境科学中的诸多相关学科。

     

    随着大气污染的加重、地球环境的恶化,气象因素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地位已逐渐被广大学者认知并重视。然而,由于不同纬度地区气象因素、饮食习惯和经济水平的差异,其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在不同研究中得出的结论也有所差异。

     

    普遍认为,寒冷和气温的大幅波动是缺血性脑卒中诱发因素,而在温暖季节和气温相对平稳的月份,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减少,不同类型卒中对气温变化的敏感性也有一定的差异。

     

     

    在气温变化时,老年人较中青年人更易发生异常血压波动,可能是老年人更易发生脑卒中的原因,因此,老年人与高血压病患者等脑卒中高危人群,在季节交替、寒潮来袭等引起气温较大波动的时候,不仅要注意室内温度的控制,更要对血压的变异引起足够的重视。

     

    高血压病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气温变化与有高血压病史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基线血压波动有关,气温下降和温差增大可引起血压的升高,秋、冬季此现象更为明显,老年患者更为严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胆固醇水平随增龄呈下降趋势,老年患者血胆固醇水平在不同的季节有所变化,但此短时血脂水平的波动可能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无明显影响。

     

     

    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与年龄、性别、气温波动和血压变异等多方面有关。在气温变化时,老年人较中青年人更易发生异常血压波动,可能是老年人更易发生脑卒中的原因,因此,老年人与高血压病患者等脑卒中高危人群,在季节交替、寒潮来袭等引起气温较大波动的时候,不仅要注意室内温度的控制,更要对血压的变异引起足够的重视。 

  • 大数据告诉我们,被千防万防的癌症,并不是中国人健康的头号杀手,中风才是!

     

    2019年6月,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重磅论文,分析了1990~2017年近30年间、中国34个省份(包括港澳台)居民的死亡原因,并从282类致死原因中,找出了2017年中国人的十大死因,其中排名前三的分别是中风、缺血性心脏病、肺癌。

     

     

    为什么中国的中风患者如此之高?《生命时报》邀请权威专家解读,并教你远离中风偷袭。

     

    受访专家

    中国卒中学会常务副会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 王拥军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 杨进

     

    中国人提前7年患中风

     

    《柳叶刀》发表的这项新研究,主要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美国华盛顿大学健康测量及评价研究所合作完成,研究揭示了中国过去30年从传染性疾病到慢性病的转变。

     

    不管排名如何变化,在影响国人寿命最常见的病因中,中风稳稳地霸榜。

     

     

    中风又称脑卒(cù )中(zhòng),通常被认为是一种“老年病”,然而,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35岁以下人群发生中风占总数的9.77%,以缺血性中风为主。

     

    中美联合研究发现,中国中风患者平均年龄为65岁,比美国患者年轻7岁。

     

    中风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疾病因素;饮食、吸烟、喝酒、运动等行为因素;空气污染等环境因素。

     

    年轻人长期熬夜,易血压飙升;工作繁忙,缺少运动;经常应酬,饭店或外卖的菜大多高油、高盐、高糖,席间免不了喝酒等,这些都可能导致中风年轻化。

     

    识别中风,记住“120”原则

     

    中风期间患者每小时有近1.2亿个脑细胞死亡,在没有治疗的情况下,大脑每小时老化3.6岁。

     

    中国卒中学会发布的数据表明,我国每年新发中风病例330万人,每年脑血管病死亡154万人,存活者中80%左右都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及时识别中风对救治工作至关重要,医学界推荐“120”识别法:

     

    1:看到1张不对称的脸;

    2:查看两只手臂是否单侧无力;

    0:聆(零)听患者讲话是否清晰。

     

    通过这3步,基本可以判断一个人是否发生中风。另外,如果出现以下症状,也可能预示中风找上门:

     

    • 突然单眼或双眼视物困难;
    • 头痛、恶心、呕吐甚至神志不清;
    • 动作不协调或没有先兆突然跌倒;
    • 说不出话或听不懂话,不理解也写不出以前会读、会写的字句。

     

     

    中风救治必须争分夺秒,如果意识到患者可能发生了中风,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等待救护车,自行去医院很难及时、正确地应对。

     

    救护车不仅享有道路优先行驶权,还配备专业的急救人员、药品和设备,可对病人进行有效护理,还能提前联系并将病人准确转运到有救治能力的医院,最大程度挽救生命。

     

    在等待救护车期间,应使患者侧卧于平坦处,保证口腔无异物,注意保暖等。

     

    九成中风可防可控

     

    中风虽然常常“打”得人们措手不及,但它是一种急性发作的慢性病,可防可治。

     

    发表在《柳叶刀》上的一项研究发现,九成中风由危险因素所致:

     

    1.如果控制好血压,可减少48%的中风;

    2.如果增加体力活动,会减少36%的中风;

    3.如果饮食健康,结构合理,将有19%的中风可预防;

    4.如果戒烟,12%的中风就会减少;

    5.如果房颤等控制好,可防9%的中风;

    6.如果糖尿病控制好,4%的中风可减少;

    7.限制饮酒,可减少6%的中风;

    8.学会释放压力,也可防6%的中风;

    9.控好血脂,会减少27%的中风。

     

    其中,高血压、缺乏体力活动是最重要的可控制因素。生活中,坚持做好几件小事,就能有效降低中风风险。

     

    1.管住嘴

     

    少吃油多、盐多、糖多的饭菜,每天吃够一斤蔬菜、半斤水果,并尽量选择不同种类、不同颜色的。

     

    适量多吃鱼类、蛋类,这些食物能提供欧米伽3脂肪酸、多种氨基酸等,促进神经递质形成。

     

    减少反式脂肪酸(常见于植物性奶油、马铃薯片、沙拉酱、饼干、薯条等食物)摄入。

     

    2.迈开腿

     

    缺乏体力活动是中青年中风的重要原因,不管是哪个年龄层的人,都应养成规律运动的习惯,每周锻炼3~5次、每次至少30分钟,慢跑、游泳、太极拳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3.坚决戒烟戒酒

     

    血管内有一层薄薄的保护膜,吸烟会造成保护膜损伤,导致血管壁堆积废物而被堵,容易破裂、出血。生活中最好坚决戒烟并远离二手烟。

     

    另外,没有所谓的安全饮酒量,尽量做到滴酒不沾,如果饮酒不可避免,建议男性每天摄入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则减半。

     

    4.管理好情绪

     

    不少心脑血管病、肿瘤患者,情绪特别容易激动,这会造成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血压和血糖升高,这个过程会对血管造成损害。

     

    性格比较急躁的人一定要改一改,对很多事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要事事较真。

     

    只有保持好情绪,使机体处于良好的平衡状态,整个代谢才能平衡,心脑等器官及免疫系统才能得到很好地保护,降低疾病发生率。

     

    5.房颤及时治

     

    临床数据显示,每6个中风的人,就有1个是房颤患者。夏季出汗增加,水分流失快,导致血液黏稠,更容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

     

    房颤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评判中风危险因素,如果结果显示有中风风险,无论有无症状,一定要每天坚持服用抗凝血药,不可随意停药。

  • 卒中的溶栓和血管内治疗各自具备优势和局限性,不能一概而论说哪种治疗更为合适,需要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而定。脑卒中发病后有条件者选择溶栓治疗,若未行溶栓治疗,48小时之内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常用抗血小板治疗药物有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血管内治疗对于大血管闭塞患者显示出良好效果,但技术和设备存在限制,且可能导致再灌注损伤。

  • 近日,太原某医院急诊120送来一位偏瘫的年轻人,跟来的王女士(化名)边骂边哭:“让你别玩游戏,你就不听,这么年轻就瘫痪了怎么办呀?”医生让我过去问问家属病史,了解到原来小伙儿暑假在家迷上了一款游戏,今天吃完午饭就一直玩,晚上八点家长发现他右侧胳膊腿不能动了,也不能说话了,就赶紧拨打了120。

     

    医生考虑可能是脑中风了,让护士及家属推过去急查头颅核磁共振,核磁室的医生打电话说:“左侧大脑半球硬化,左侧劲动脉堵塞了。”随即送入手术史准备急诊手术。

     

     

    为什么玩个游戏这个年轻人就偏瘫了呢?

     

    这是因为长时间一个姿势玩手机,导致了颈动脉撕裂。颈动脉是我们可以在颈部摸到搏动的大血管,它是从心脏主动脉发出,左右各一根,向大脑半球运输血液及营养物质。

     

    颈动脉的血管管壁由内膜、中膜、外膜三层组成,正常情况下内、中、外三层紧密相连不分开,当颈动脉受到外在因素刺激或者有病变的情况下,内膜就会脱离和中膜之间会形成一个空腔,空腔内由于血流缓慢,很容易会形成血栓,再加上小伙儿大夏天,不吃不喝,这种情况下容易导致血液粘稠度增加,也容易形成血栓,形成的血栓就会随血液流到颅内血管,堵塞血管就会导致脑中风。

     

     

    中医认为中风病是因为机体正气不足,饮食不洁、情志失调等内外因素联合引起,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而出现的猝然昏倒,口角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等症状。目前该病在我国其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复发率均高。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生活要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进行适当的运动,同时避免暴饮暴食,过食肥甘厚味、烟酒及辛辣刺激食品,还有保持心情舒畅、稳定情绪也是很关键的。

     

    现在的手机“网瘾”就像19世纪的鸦片一样腐蚀很多人的身体和灵魂,让越来越多的人变成了低头族,甚至是老人、小孩都离不了手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少。

     

    看了这篇文章后,你还敢总是低头玩手机吗?

  • 高油高盐危害不小,“减油减盐”势在必行!那么,高油和高盐究竟是以什么为标准的,具体又有哪些危害呢?

     

    一、高油盐的标准

     

    我们要牢记两个指标——30g(高油)和6g(高盐)。中国营养学会建议,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食用油量不应超过30g,摄入食盐则不应超过6g[1]

     

     

    其实,油脂不只来源于烹调油,更多的部分来源于我们日常摄入的肉类、豆类等食物。我们“控油”时,还要从限制总油脂的角度考虑。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在一天摄入的总能量中,脂肪占比20%~30%最为健康。一个中国成年人的日均能量摄入量为1800~2600kcal,以上限30%计,他每天最多摄入60~85g脂肪[2]

     

    我们是这样计算出烹调油的用量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较为理想的饮食模式,我们如果严格参照这一模式,会从各种动物性食物和豆类食物中获得脂肪30~50g,留给烹调油的,就剩下最多30g了,否则就有脂肪超标的风险[2]

      

    普通啤酒瓶盖,去掉胶垫后,盛满就是6g的盐。这个6g不只指食用盐,还包括酱油和食物中的盐分。我们每天需要2200mg的钠,以维持正常的水盐平衡,而1g食盐含有400mg钠,所以6g盐量就能满足我们的日常需要,超过就有一定的患病风险[2]

     

     

    二、高油的两大危害

     

    1.  肥胖

    脂肪的热量极高,我们如果摄入过量的脂肪,特别是动物脂肪,不能被人体及时消耗,就会储存在脂肪组织等处,造成肥胖。肥胖又是多种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我们要提高警惕。

     

    2.  冠心病

    脂肪中的反式脂肪酸会提高冠心病的发病风险!反式脂肪酸是不饱和脂肪酸的“变形”,主要来源于各种经过氢化加工的植物油,如人造黄油、起酥油等。研究表明,反式脂肪酸会引起脂代谢紊乱,进而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等。

      

     

    三、高盐的三大危害

     

    1.  高血压

    研究表明,人体每天多摄入1g钠,收缩压平均升高2.11mmHg,舒张压升高0.78mmHg[3]。可见,高盐饮食和高血压的发生密切相关。原来,钠离子具有一定的吸水能力,会吸引组织中的水分进入血液中,让血量增加而血压升高。高血压又会进一步增加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严重缩短我们的寿命!

     

    2.  脑卒中

    高盐饮食会将脑卒中的患病风险提高23%[4]!高盐可能通过升高血压,间接地诱发脑出血;也可能直接作用于脑血管,诱发破裂出血和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5]

     

     

    3.  胃癌

    通过对多个国家的人群研究发现,高盐饮食会将胃癌的发病率提高68%[6]!长期高盐饮食,提高了胃粘膜细胞所处环境的渗透压,胃粘膜细胞在“高压”下变性,就有癌变的风险[1]

      

    用油不超过30g,用盐不超过6g,以此为标准,我们的健康才能得到保障,否则,肥胖、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胃癌……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和消化道疾病都可能“找上门”来!

     

    【参考文献】
    [1]中国营养学会编.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016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2]中国营养学会编.中国居民膳食指南[M],西藏人民出版社,2008.01.
    [3] Mente A, O'Donnell MJ, Rangarajan S, et al. Association of urinary sodium and potassium excretion with blood pressure[J]. N Engl J Med. 2014;371(7):601-611.
    [4] Strazzullo P, D'Elia L, Kandala NB, Cappuccio FP. Salt intake, stroke,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studies[J]. BMJ. 2009 Nov 24;339: b4567. 
    [5]戴志强,张旋,冯阳,赵恒立,左世伦,刘昕,冯华.高盐诱导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出血及脑微血管构筑改变[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6,38(21):2291-2296.
    [6] D'Elia L, Rossi G, Ippolito R, Cappuccio FP, Strazzullo P. Habitual salt intake and risk of gastric cancer: a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studies[J]. Clin Nutr. 2012 Aug;31(4):489-98.
  • 病例:上小学三年级的小男孩,在家里出现剧烈头痛和半侧无力的情况,被家人紧急送往医院急救,经检查确诊为右脑缺血性中风。

     

    原来小孩子也会中风!

    除以上案例外,还有一例是一位母亲发现家里5岁的孩子在笑时嘴朝左,而右手则出现无力的情况,经医院检查后确诊为左脑缺血性中风。

     

    另外一个例子是一个12岁的男孩在学校操场跑步,跑了一半的时间,因为他的手和脚摔倒了,送往急诊室后,除了发现他的右侧肢体无力之外,还有右面颜面神经麻痹的情况,经检查诊断为左侧中脑动脉剥离所致的缺血性脑中风。

     

    人们普遍认为“脑卒中”是一种成人疾病,即使是年老才会出现,其实脑血管病也是儿童十大死亡原因之一。据国外近几年的统计数据,平均每年十万分之一的儿童会患脑卒中。

    症状表现不同于成年人。

    与成人相比,儿童脑卒中较少见,加之成人的发病症状与儿童稍有不同,因此也容易被忽视。

     

    小儿脑卒中的症状不同于成人。

     

     

    儿童脑卒中的临床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嗜睡、眩晕、平衡失调等,不同于成人可出现“FAST”。(对中风患者的指点(F.A.S.T))

     

    此外,儿童出现的症状也会因年龄和出血部位而异,如病变位于语言中枢,则可能出现不能说话,或听不懂他人所说的话,如过敏性言语,则会出现肢体无力。但是,对于青少年和婴儿,常常会出现特定的神经异常症状:

     

    一.青少年:可出现半侧偏瘫,行走不稳,面瘫。

     

    二、婴儿:常见于痉挛、发热、困倦或头痛。

     

    特别是婴幼儿出现的症状与其他疾病的症状类似,加上婴幼儿语言表达不清,因此导致在一开始就可立即诊断为脑卒中的情况。

    孩子们中风的病因

    孩子中风的原因比成年人要复杂得多。

     

    不同于成人卒中常因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或血管性卒中,儿童卒中的病因比较复杂,包括心脏病、血管性疾病、微生物感染、血管病变等。

     

    在儿童脑卒中患者中,70%的患者都有导致中风的风险因素,其中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动静脉畸形,血凝障碍,镰刀状红血球贫血症等遗传性血液疾病。

     

    此外还有一些先天性代谢异常如脂肪代谢异常,高胱胺酸尿症,以及先天性疾病之外的因素,如儿童如果发生动脉剥离,或被病菌感染,也都是导致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 先将患者平放在地面上,避免过度搬动。不要让头部过高,以免影响脑血流,还可能引发癫痫等问题。若患者出现呕吐,要将头部偏向一侧,同时解开患者的衣领,轻轻拉伸患者的舌头,以避免呕吐物阻塞气道。

    在等待急救救援的过程中,中风患者应避免摄入任何食物、药物,甚至是水。若患者发生抽搐,可以使用包裹在手帕中的筷子放入患者口中,以避免抽搐时咬伤舌头。

  • 脑卒中是人类十大死亡原因中的第四位,2019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有1万2176人死于与脑卒中有关的疾病,每年将有超过3~5万人患脑卒中,每人一生中发生脑卒中的几率为1/6。

     

     

    但是即使2/3的人能够通过这一关,这些人在之后也会出现“失能”问题,导致行动不便,不能自己穿衣服,甚至生活不能治疗。据台湾卒中登记资料库统计,卒中半年后,仍有一半以上的病人会出现功能障碍,而约四成病人会出现「肢体痉挛」的症状。

     

    脑卒中手脚僵硬是因为“痉挛”!

     

    四肢抽筋是由于大脑受伤,脑神经受到损伤所引起的问题。中风之初,很有可能只是轻微的无力,肌肉紧张,但是几个月后,肢体抽筋的情况就会出现。

     

    四肢抽筋是指肌肉过度紧张,不能放松的情况,例如,肘部不能伸直,使手臂始终呈弯曲状态,或使手指不能摊开;走路时不能弯曲膝盖;小腿不能过度紧张,使脚掌不能保持平衡等等。基本的小、中、大关节都有可能不能正常工作,因此肩、肘、指、膝、髋等关节都可能出现紊乱。

     

    造成痉挛状态的原因是,在复健期,通过复健期的动作,使周围的肌肉继续发挥作用,以刺激脑神经的“重整旗鼓”,使尚未坏死的脑细胞再次接受训练,使脑细胞保持神经需求;但是,脑细胞在重整旗鼓的过程中,可能出现问题,从而传递出“过度紧张”的信号,导致痉挛。

     

    「急性期过后,才会有大麻烦。」由于肢体痉挛通常不会在中风的当下发生,仔细观察中风后恢复健康的症状,是非常重要的。

    卒中后肢体抽搐的症状

    · 手向掌心弯曲。

     

    · 手腕内侧弯曲

     

    · 胳膊弯了起来

     

    · 两腿僵硬

     

    · 脚趾向下弯曲等

     

    · 不能自己吃东西喝水

     

    · 不能洗澡更衣

     

    · 不能自己上厕所等

     

    · 不会自己搔痒

    肉毒素治疗有助于肢体恢复!

    事实上,如今健保通过使用“肉毒杆菌”治疗中风引起的肢体痉挛,“尽管肉毒杆菌可能与医美有关联,但肉毒杆菌却有助于放松肌肉。

     

    肉毒素有两个功能,一个是放松肌肉,另一个是阻断肌肉传递到大脑的信号。如斜颈、颈太紧,肉毒杆菌会松弛肌肉,打下去就会慢慢恢复;还有一种,如中风所致的痉挛,其实是大脑发出信号让肌肉僵硬,阻断信号能帮助大脑避免错误信号。

     

     

    不管是由于脑血管阻塞,还是由于出血引起的中风,甚至是大脑损伤,只要是由于大脑损伤引起的痉挛,基本上都可以用肉毒素来治疗。让神经科医生对时间点进行评估,可以更清楚地抓住剂量,部位,效果可能更好。

     

  • 昨天早上一起床就听见救护车在我们小区门口响起,出来打听了才知道:以前每天早上张奶奶都起的早,要去广场遛个弯。可是今天早上已经七点多了,张奶奶还没有起床,家人就感到疑惑,去叫她起床,结果发现张奶奶躺在床上,四肢没有力气,动弹不了。家里人把张奶奶送到医院,做了一系列检查后,医生说张奶奶是急性脑梗,即中风,需要住院进行治疗。

      
    中风在我们身边并不少见,甚至有的人会发生二次、三次中风。情况不严重的话,可能不遗留任何的后遗症,而有的人就没有那么幸运,可能发病一次后就会出现偏瘫、言语含糊、喝水呛咳等症状,有的人就只能躺在床上了。那么,中风后长期卧床的人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中风后长期卧床的人,由于其活动量的减少,有四大并发症极易出现。

     

    1. 深静脉血栓

     

    由于长期躺在床上,血液的循环速度会减慢,有害物质很容易在血管内堆积,形成血栓。该血栓如果出现在下肢,下肢的血液就不能流通,出现下肢肿胀;如果堵塞在肺部,出现肺栓塞,死亡率是很高的,常发生在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之间;若发生在脑部,则二次中风就出现了。

     

    因此,对于该并发症,重在预防。可以选择口服抗凝药物或者抗血小板药物,尽量让患者多动弹,不要一个动作保持的时间过长。

      
    2. 褥疮

     

    长期卧床的人,全身的力量压在一个部位,再加上营养状况不佳,很容易发生褥疮。据报道,每年有大约6万人死于褥疮的合并症。因此,家属一定要在护理这方面下功夫,定时给患者翻身,避免长期压着一个部位。若已经发生,轻的要及时消毒、处理,严重的要去正规医院治疗。

     

     

    3. 坠积性肺炎

     

    由于重力的作用,长期卧床,肺部会处于充血、瘀血、水肿的状态,极易发生感染,出现高烧、咳嗽、咳痰。这就需要家属在照顾患者时及时的吸痰、定期的拍背,同时要经常开窗通风,促进空气的流通。

      
    4. 泌尿系感染

     

    长期卧床的患者可能会出现排尿的困难、尿潴留等。因此,要保持会阴部干净清爽,多喝水促进尿液的排出。

     

    中风后,特别是长期卧床的患者,一定要注意做好护理工作,如有不适,及时去医院进行治疗。

  • 脑中风,又称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死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近年来,脑中风已成为我国第二大死亡原因,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冬季是脑中风的高发季节。寒冷的气候会导致人体血管收缩,血液粘稠度增加,容易形成血栓,进而引发脑中风。此外,中老年人、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患者更容易受到脑中风的侵袭。

    脑中风的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常见的症状包括:突然出现的面部、手臂或腿部无力、麻木;言语不清或理解困难;视力模糊;眩晕或失去平衡;突然剧烈头痛等。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就医。

    脑中风的救治关键在于“时间就是生命”。一旦确诊为脑中风,应立即进行溶栓治疗,以恢复脑部血液供应。目前,常用的溶栓药物有阿替普酶、瑞替普酶等。

    除了及时治疗,预防脑中风也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

    •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合理膳食,控制体重。
    • 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
    •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 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脑中风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通过早期识别、及时救治和积极预防,可以有效降低脑中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脑卒中,也称为中风,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主要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导致脑组织损伤。脑卒中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在中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

    脑卒中的主要症状包括突然出现的面部、手臂或腿部无力,言语不清,视力模糊,头晕,恶心或呕吐等。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就医,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预防脑卒中的关键在于控制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饮酒等。此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规律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等,也是预防脑卒中的重要措施。

    对于已经患有脑卒中的患者,及时的治疗至关重要。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康复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主要针对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危险因素进行治疗,康复治疗则侧重于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手术治疗则针对脑出血或脑梗塞等严重病例。

    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项目,旨在提高公众对脑卒中的认识和预防意识,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该工程通过在全国各地开展脑卒中筛查、健康教育、社区宣传等活动,为公众提供脑卒中的预防、治疗和康复服务。

    总之,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预防胜于治疗。通过控制危险因素、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及时的治疗,可以有效降低脑卒中的发病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生原因复杂,可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脑卒中的主要症状包括偏身瘫痪、癫痫发作、肢体瘫痪等,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

    脑卒中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等。因此,预防脑卒中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在疾病方面,高血压是导致脑卒中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控制血压,可以有效降低脑卒中的发生风险。此外,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也需要得到有效控制。在生活习惯方面,戒烟限酒、保持健康饮食、适量运动等都是预防脑卒中的重要措施。

    除了药物治疗,脑卒中的康复治疗也非常重要。康复治疗主要包括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等,旨在帮助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在康复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并保持良好的心态。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此外,患者还需要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在脑卒中的治疗过程中,医院和科室的选择也非常重要。患者应选择具有专业医疗设备和丰富临床经验的医院进行治疗。脑卒中治疗科室主要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康复科等。

  • 近年来,中国高血压的患病率持续上升,已成为严重影响国民健康的重要慢性病。本文将为您解析中国高血压的流行现状、风险因素以及最新的防治指南,帮助您了解如何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

    一、中国高血压的流行情况

    根据中国高血压调查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5年间,中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粗率为27.9%(标化率23.2%),与过去几次全国高血压抽样调查相比,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北方地区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南方地区,汉族人群高于少数民族人群。

    二、高血压的风险因素

    高血压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主要包括:

    •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高血压病史的人更容易患上高血压。
    • 生活方式:高盐饮食、缺乏运动、肥胖、过量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高血压的风险。
    •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的患病率逐渐上升。
    • 性别: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患高血压。

    三、高血压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可导致多种心血管疾病,如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心房颤动等。研究表明,血压水平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呈正相关,血压越高,心血管疾病风险越高。

    四、高血压的防治指南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提出以下建议:

    • 改善生活方式:减少盐摄入、增加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等。
    • 合理用药:根据血压水平和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进行治疗。
    • 定期监测血压:及时发现血压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 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高血压的认识,加强自我管理能力。

    五、总结

    高血压是一种严重危害国民健康的慢性病,预防和控制高血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希望大家能够关注自身健康,积极改善生活方式,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 心脑血管疾病的十大征兆:如何通过互联网医院及时预防和治疗

    心脑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多种疾病。早期识别和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死亡率和残疾率。随着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这些服务来管理自己的健康。以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十大征兆,以及如何通过互联网医院及时预防和治疗。

    1. 胸痛或不适:这是心脏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可能伴随着压迫感、紧缩感或烧灼感。如果你在家中或工作中突然出现这种症状,立即使用互联网医院与医生联系,描述你的症状并寻求建议。
    2. 呼吸急促:如果你在休息或轻微活动后感到呼吸困难,可能是心脏病的早期征兆。使用线上问诊与心脏专家交流,了解更多关于你的症状的信息。
    3. 头晕或晕厥:这些症状可能是心脏病或高血压的迹象。通过互联网医院与医生进行视频咨询,获取专业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4. 疲劳:如果你感到异常疲劳,特别是在进行日常活动时,可能是心脏病的早期征兆。与医生在线交流,了解如何改善你的生活方式和管理你的症状。
    5. 下肢水肿:如果你的脚踝、脚或腿部出现水肿,可能是心脏病或肾脏问题的迹象。使用互联网医院与医生进行初步评估,并根据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6. 头痛:虽然头痛很常见,但如果你经常出现剧烈的头痛,可能是高血压或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的征兆。通过线上问诊与神经科医生交流,了解更多关于你的头痛的信息。
    7. 视力模糊:如果你突然出现视力模糊或双重视觉,可能是脑卒中或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征兆。立即使用互联网医院与医生联系,描述你的症状并寻求紧急帮助。
    8. 面部、手臂或腿部麻木或无力:这些症状可能是脑卒中或其他神经系统问题的迹象。通过线上问诊与神经科医生交流,了解更多关于你的症状的信息。
    9. 口齿不清或语言困难:如果你突然发现自己无法清晰地说话或理解别人的话,可能是脑卒中的早期征兆。立即使用互联网医院与医生联系,描述你的症状并寻求紧急帮助。
    10. 突然出现的严重头痛:如果你突然出现剧烈的头痛,可能是脑卒中或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的征兆。立即使用互联网医院与医生联系,描述你的症状并寻求紧急帮助。

    总之,通过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你可以及时获取专业的医疗建议和治疗,有效预防和管理心脑血管疾病。记住,如果你出现任何上述症状,千万不要忽视,立即寻求医疗帮助。

  • 线上问诊:心脑血管疾病的新选择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线上问诊已经成为一种越来越流行的医疗服务方式。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线上问诊不仅提供了便利和舒适的就医体验,还能及时获得专业的医疗建议和治疗方案。以下是关于心脑血管疾病线上问诊的一些重要信息。

    心脑血管疾病的常见类型

    心脑血管疾病是指影响心脏和大脑的血管系统的各种疾病。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脑卒中等。这些疾病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甚至威胁生命。

    为什么选择线上问诊

    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线上问诊有以下几个优点:

    • 方便快捷:不需要排队等待,随时随地就可以进行问诊。
    • 节省时间和成本:无需花费时间和金钱去医院,减少了交通和住宿等费用。
    • 专业的医疗建议:可以获得来自专业医生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和建议。
    • 隐私保护:线上问诊通常采用加密技术,保护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

    如何进行心脑血管疾病的线上问诊

    进行心脑血管疾病的线上问诊通常需要以下步骤:

    1. 选择合适的平台:选择一个可靠的、有资质的在线医疗服务平台。
    2. 注册并填写个人信息:在平台上注册账号,并填写个人基本信息和病史。
    3. 选择医生并预约问诊时间: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医生,并预约问诊时间。
    4. 进行视频或文字问诊:在预约的时间内,通过视频或文字与医生进行问诊。
    5. 获取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案:医生会根据你的症状和病史给出诊断结果和相应的治疗方案。

    注意事项

    在进行心脑血管疾病的线上问诊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选择正规平台和医生:确保选择的平台和医生都有合法的资质和良好的口碑。
    • 如实提供个人信息和病史:为了获得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需要如实填写个人信息和病史。
    • 遵循医生的建议: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总之,线上问诊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就医方式,既方便又高效。但在使用线上问诊服务时,需要注意选择正规平台和医生,并如实提供个人信息和病史,以确保获得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 近年来,脑卒中的发病人群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这引起了广泛关注。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年轻人脑卒中最常见的原因。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血管疾病,其特点是血管壁上的脂肪、胆固醇等物质沉积,导致血管壁增厚、血管腔狭窄,从而影响血流。

    除了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脂质代谢异常等疾病在年轻人中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这些疾病都与不良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年轻人脑卒中的原因:

    1. 不健康饮食:高盐、高脂肪、高糖的饮食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增加脑卒中的风险。

    2. 缺乏运动:久坐不动、缺乏体育锻炼会导致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从而增加脑卒中的风险。

    3. 吸烟: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4. 饮酒:过量饮酒会导致高血压、心肌梗死等疾病,从而增加脑卒中的风险。

    5. 睡眠不足: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内分泌失调,从而增加脑卒中的风险。

    为了降低脑卒中的风险,年轻人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1. 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粗粮,少吃油腻、高盐、高糖的食物。

    2. 适量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3. 戒烟限酒: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4. 充足睡眠:保持良好的作息,每晚保证7-8小时的睡眠。

    5.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

  • 互联网医院与线上问诊的科普

    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逐渐成为人们获取医疗信息和服务的重要途径。本文将为您介绍中国2021年心脑血管疾病数据,并探讨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的优势和挑战。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中国2021年心脑血管疾病的数据。据统计,心血管疾病是导致中国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冠心病、高血压和脑卒中是最常见的三种疾病。这些数据提醒我们,预防和管理心脑血管疾病至关重要。

    接下来,我们将讨论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的优点。首先,它们为患者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网络连接,患者就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进行咨询。其次,线上问诊可以节省时间和金钱成本。此外,它还可以缓解医疗资源紧张的问题,特别是在疫情期间。

    然而,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也存在一些挑战。例如,由于缺乏面对面交流,医生可能无法准确诊断某些疾病。此外,对于需要紧急治疗的情况,线上问诊可能无法提供及时的帮助。

    总的来说,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在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便利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其局限性,并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来应对挑战。

  • 随着气温逐渐降低,心脑血管疾病进入高发期,尤其是脑卒中(俗称中风),已成为威胁国民健康的重要杀手。脑卒中并非仅发生在老年人身上,中青年人群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本文将详细介绍脑卒中的相关知识,帮助读者了解脑卒中的预防、治疗和康复。

    脑卒中是指急性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它是由各种血管性病因引起的急性或局灶性脑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近年来,脑卒中已成为我国居民第一位的致死病因,发病率以每年8%-9%的速度递增。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房颤、吸烟、肥胖或超重、缺乏体育锻炼和卒中家族史。其中,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被称为三大主要危险因素。此外,工作压力、暴饮暴食、饮食结构不合理、自然气候的变化等因素也可能诱发脑卒中。

    小中风是脑卒中的早期信号,约70%-80%的脑卒中患者都有过小中风史。小中风症状与脑卒中相似,但持续时间较短,通常在几分钟内就会消失。常见的小中风症状包括:一过性身体某侧肢体麻木或乏力、一过性语言不利或突然找不到正确的词语表达、一过性吞咽困难、一过性单眼或双眼视物不清或视物重影、一过性行走困难或平衡失调、一过性头晕、头痛等。

    一旦出现小中风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头部CT血管成像和颈部动脉彩超等检查,排除脑卒中的可能性。脑卒中的抢救“黄金时间”为3.5小时,及时溶栓治疗可以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生命。

    对于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至关重要。术后的半年到一年之内是康复训练的关键期,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以最大限度地恢复功能。

    预防脑卒中的重要措施包括: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等;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控制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治疗药物众多,作用机制各异。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缺血性脑卒中的常用药物,帮助您了解不同药物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首先,血管扩张药如潘生丁等曾被认为可以扩张脑血管,增加血液流向,但研究发现,这类药物反而可能导致脑内盗血综合征,因此目前已不推荐使用。

    其次,改善微循环、扩充血容量的药物如低分子右旋糖酐等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中应用较为广泛,但心脏病患者应慎用,以免引起心力衰竭。

    溶解血栓的药物如尿激酶等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常用药物,通过溶解血栓恢复脑部血流。然而,这类药物需要大剂量静脉注射,存在出血风险。近年来,介入治疗逐渐兴起,通过导管将药物直接注入梗塞部位,但需要患者及时就医,且治疗前后需进行脑血管造影。

    抗凝治疗如肝素等可以防止血液凝固,但需要定期监测凝血指标,且存在出血风险。钙离子拮抗剂如尼莫地平等可以扩张脑血管,保护脑细胞,增加脑细胞对氧和葡萄糖的利用。防止血小板凝聚的药物如阿司匹林等在预防缺血性脑卒中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中药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中也有广泛应用,如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等。安宫牛黄丸等药物对某些类型的脑卒中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并非对所有患者都有效。

    总之,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药物种类繁多,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积极配合治疗,并注意日常保养,预防疾病复发。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