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健康科普】自闭症的孩子有哪些症状?

【健康科普】自闭症的孩子有哪些症状?
发表人:周佳鹤

自闭症也称为孤独症,是一种复杂的神经发育障碍,影响着孩子的社交互动、沟通能力以及行为模式。自闭症的孩子可能会表现出多种症状,这些症状通常在儿童早期就能观察到。

自闭症症状复杂多样,涉及社交互动、语言沟通、行为模式及感知觉等多个方面。

在社交互动上,自闭症儿童往往表现出明显的障碍,他们可能难以理解和回应他人的情感,缺乏眼神交流,对拥抱等肢体接触感到不适或抗拒。在语言沟通方面,他们可能存在言语迟缓、表达不清、重复语言或缺乏言语的情况,同时,他们也可能难以理解或使用非语言交流方式,如面部表情、手势和语调。

此外,自闭症儿童的行为模式也往往与众不同。他们可能会表现出刻板、重复的行为,如不断摆弄玩具、重复某些动作或话语,对特定的物体或活动表现出极度的兴趣或执着。同时,他们可能对变化感到极度不安,难以接受新环境或新事物。

在感知觉方面,自闭症儿童也可能存在异常。他们对某些声音、光线或触感可能过度敏感,而对其他刺激则可能反应迟钝。这种感知觉的异常可能进一步影响他们的情绪和行为。

【健康科普】自闭症的孩子有哪些症状?自闭症的症状表现的存在和严重程度因人而异,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因此,对于自闭症孩子的诊断和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并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干预。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儿童孤独症疾病介绍:
小儿孤独症,是指婴幼儿时期发作的精神发育障碍性疾病。该病的发作与遗传因素、脑器质性因素等有关。临床表现包括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局限、行为刻板等,往往与同龄人交流不顺利。治疗上采用药物或康复锻炼。预后情况一般,往往无法彻底治愈,只能通过保守治疗改善症状。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我们团队目前一项比较另类的临床治疗就是电休克,主要是治疗顽固性疼痛如躯体化和幻肢痛,但也治疗严重抑郁症如产后抑郁,特别是自杀倾向的病人。电休克治疗被公认为自杀倾向的杀手锏。

    今年我们在美国的《电休克杂志》还发表一篇全新麻醉下电休克的论文。 2012 年 10 月,国际电休克与神经刺激协会派其秘书长,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位精神科女教授授予我们团队为该协会的中国分会奠基人。

    驱使我们开展电休克治疗是我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学习的一个经历,这个世界上最大的麻醉学系里,一个叫 ROSE 的优雅的麻醉医生专门在匹兹堡大学精神健康研究院从事电休克麻醉,令人惊讶的是,很多接受电休克治疗的是老年人和大肚子孕妇。其中孕妇接受电休克的原因是服用抗抑郁药会影响胎儿健康。

    加拿大蒙特利尔研究

    今天出版的 JAMA Pediatrics 报道了加拿大蒙特利尔一项最新研究,这项研究认为孕妇孕期第二和第三个月服用抗抑郁药可能提高儿童自闭症谱系障碍患病率。典型的自闭症表现为社交障碍、语言障碍和重复刻板行为,所谓三联征。然而很多自闭症没有那么典型,仅有社会性和交流能力障碍,于是精神学家们把这种不典型的自闭症成为自闭症谱系障碍。

    这项研究也引起一些争论,有人认为,儿童自闭症主要与孕妇抑郁相关,而不能归咎于服用抗抑郁药。

    孕妇抑郁与电休克治疗

    孕妇服用抗抑郁药与儿童自闭症因果关系是一个老问题。我们在中国的确遇到过严重产后抑郁,表现为欲将新生儿杀死,然后自杀。我们采用电休克疗法可以迅速控制病情。然而在中国电休克疗法基本上在精神病院开展,不像美国有完备学科的医学中心可以很方便地使用电休克治疗。孕妇接受电休克疗法更为罕见。

    JAMA Pediatrics 杂志是美国最著名的医学杂志 JAMA 的子刊,影响因子在 4-5 之间。

  •  

    睿睿今年4岁半了,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有语言,认知理解能力也较好,但是在人际交往方面还是存在许多问题。

     

    比如:在集体游戏中参与性不高,抢其他小朋友的玩具,不会分享自己的物品给其他人(尤其是零食),典型的一枚小“吃货”。

     

    根据睿睿妈妈描述,睿睿在家里对吃的也是很执着的,爸爸妈妈向他要吃的,睿睿也不会给,更别说其他人了。

     

    在上个训课的时候,当睿睿正在吃苹果的时候,我说:“睿睿,给老师吃一块,可以吗?”睿睿听到后会非常迅速地把剩余的苹果都吃掉,嘴巴里塞得满满的,像个贪吃的小松鼠。

     

    妈妈对于 睿睿不会分享的情况很是苦恼,所以在个训课上我要来出招喽。

     

    01.不会分享的睿睿

     

    其实分享和合作就像是一对孪生姐妹,没有分享就没有可能与人合作,而合作的成果也往往是在分享中得到认可的。

     

    因此,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随时注意培养这种意识。

     

    比如我们在晚饭后吃水果,故意创设只有一根香蕉的情境,然后询问爱吃香蕉的孩子:“你想吃香蕉么?”“还有谁想吃香蕉?”“只有一根香蕉,应该给谁吃?”他不想给也没关系,主要是让孩子了解,除了他之外,还有别人想要,进一步培养分享意识。

     

    在课程开始前,我让睿睿妈妈准备了一些睿睿常吃的零食,如:“好多鱼”饼干、薯片、“呀土豆”薯条、青豆、海苔、山楂片。

     

    在这里,睿睿的喜好程度是“好多鱼”>“呀土豆”>薯片>海苔>青豆>山楂片。看看,睿睿是不是个名副其实的小“吃货”。

     

    好啦,我们要开始学习啦!首先我和睿睿玩了一个之前学习过的小游戏,“拉个圆圈走走”,“拉个圆圈走走,拉个圆圈走走,走,走,走,看谁最先( )。” 「 注:括号里是常见的大动作指令 」

     

    游戏规则是:谁先做出括号里的动作,谁就可以得到一小包零食。睿睿参与游戏的能力还不错,也能够积极配合老师,我需要做的事情是帮助睿睿学会分享。所以在玩游戏的时候我“耍诈”,故意把“好多鱼”留给了我自己。

     

    “睿睿,你想吃哪个?”

     

    “我想吃‘好多鱼’。”

     

    “可是刚刚老师赢得了游戏,‘好多鱼’奖励给老师了,如果你想吃的话,我可以分享给你,但你也要把你的青豆 分享给我,好么?”这个时候睿睿并没有发脾气,他更想要我手里的“好多鱼”,所以睿睿还是很配合地向我提出了要求,我也满足了他,并强调了“分享”两字。

     

    下一轮游戏结束后,睿睿得到了薯片,我得到了海苔。

     

    到了分享环节,我故意用一种很不开心的语气告诉睿睿我不喜欢海苔,我也想要吃薯片,问他可以分享给我一点点么,结果睿睿出乎意料地答应了,虽然只是给了我一小块,但是我明白这是睿睿在一点点学会分享。

     

    经过一周的练习,睿睿已经逐渐摸索出这个游戏的“门道”了。在接下来的游戏过程中睿睿会有意识地去赢,然后把他不是太喜欢的零食“奖励”给我,爱吃的东西留给自己。嘿嘿,这招我也会。

     

    游戏进行了3个回合,结束后清点各自的“战果”:睿睿得到了“好多鱼”、青豆和薯片,我得到了“呀土豆”、海苔和山楂片。

     

    “睿睿,现在我们可以分享了,只能交换一次,好好想想你要换什么。”

     

    “老师,我想要‘呀土豆’。”

     

    “嗯,想要‘呀土豆’, 需要用5个‘好多鱼’换。”

     

    “可以。”

     

    就这样我们都吃到了自己想要的零食,同时睿睿也慢慢地学会了和老师分享,接下来就需要泛化了。

     

     

    02.泛化让睿睿学会分享

     

    首先,我让睿睿邀请萌萌一起参加游戏“拉个圆圈走走”。我向萌萌说明了这个游戏的规则并且给萌萌做了示范,让萌萌充分地理解这个游戏的具体玩法。

     

    其次,我作为引导者,从旁给予必要的协助或提示,帮助他们玩得成功,玩得开心。

     

    最后,在游戏结束之后,我要作为裁判,来帮助两个小朋友进行后续分享,当然零食和之前相同。

     

    “睿睿,萌萌,看看你们得到了什么奖励?”

     

    “我得到了海苔,萌萌得到了‘好多鱼’,我想吃‘好多鱼’。”

     

    “嗯,那你要和萌萌分享,把你的海苔给萌萌吃,萌萌也会给你吃‘好多鱼’。”

     

    睿睿欣然同意,吃到了喜欢的“好多鱼”,高兴地跳来跳去,和萌萌继续游戏的积极性也更高了。在和萌萌的良好互动的基础上,我再接再厉,找到第二个小朋友,方法同上,效果也挺好的。

     

    在此基础上,我增加了参与游戏和分享的人数,变成了3个小朋友。游戏环节没什么问题,孩子们一如既往地热情高涨。

     

    但是在分享的时候,睿睿发了脾气,他只愿意和萌萌分享,坚决不给豆豆,又哭又闹的。这时候我把睿睿带到了隔壁教室,问他怎么了,为什么不给豆豆分享,睿睿说:“如果分享给豆豆,自己就不够吃了。”唉,真是个贪吃的小家伙。

     

    我告诉睿睿:“会分享的孩子是最棒的,分享之后会有超级大奖。”睿睿连忙追问超级大奖是什么,我从身后拿出一包薯片递给他,这就是超级大奖。后来睿睿和豆豆也做了分享,并且得到了超级大奖,心情那叫一个爽!

     

    03.睿睿的可喜变化

     

    在未来的两周,分享作为个训课的维持项目,每天都在进行,而睿睿也在一天一天地进步。

     

    慢慢地,睿睿可以和参与游戏的小伙伴们一起分享零食。从3个小朋友到4个、5个小朋友,睿睿都可以逐个和他们分享零食,同时从他人那里得到其他的好吃的,啊呜啊呜,把它们都吃完。看着睿睿吃得一脸满足的样子,我也很开心。

     

    只做到和参与游戏互动的小朋友分享就是完成教学了么?不,这不是终点,是另一个新的起点。我还要教睿睿随机地和他人进行分享,当睿睿看到别人手里有零食的时候,让他学会表达想要的意愿,然后告诉他“想要得到,先要分享”的道理。

     

    睿睿的可喜变化告诉我们,只要方向正确,方法得当,团结家长和老师一起坚持做下去,就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04.专家点评

     

     

    通过此篇文章,我感受到老师是一个非常可爱的人,在教学过程中充满了乐趣,使儿童很快、 很好地接受了分享的意义,体会到与人分享的快乐。

     

    老师能充分地掌握和利用睿睿的零食偏好, 循序渐进地引导睿睿从遵守规则到分享物品,能从儿童最感兴趣的点出发进行教学,也是我们在教学上必须掌握的技能。

     

    同时老师也注重分享和合作在同龄人之间、师生之间的泛化,也注意从分享食物泛化到分享玩具,最后到随机分享。

     

    希望在以后的教学和生活中,睿睿有更大的进步!

  • 2023年4月2日是第16个世界孤独症日,尽管目前缺少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但较为公认的我国孤独症患病率约为0.7~1%,据此估算,我国孤独症患病儿童应在300万以上。

     

    为了让更多人关注孤独症儿童群体,并为他们提供切实帮助,京东健康携手公益伙伴和爱心品牌推出“孤独症儿童关爱行动”,通过“特定商品卖出一件捐10元”的方式,为“孤独症家庭掌握科学系统的居家干预技能”提供支持,助力更多孤独症儿童得到及早干预、更好康复,共同为孤独症家庭编织一张兜底的网。

     

    孤独症是一种先天性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近年来患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特别是儿童孤独症已成为全球面临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漫长的康复过程不仅让家人心力交瘁,更给患儿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

     

     

    国内孤独症领域领衔专家、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邹小兵教授曾表示,“孤独症不靠打针吃药治疗,但并非无解,家庭干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解法。家长经过学习,能够使用科学的方式引导陪伴孩子,可大大促进孩子的病情恢复。”

     

    为此,爱尔公益基金会在国际CST(Caregiver Skills Training,照顾者教养技能培训)项目基础上,联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于2022年共同发起了“爱尔与星同行计划”,旨在为孤独症患儿家长提供科学系统的居家干预技能培训,助力患儿在康复中互动、在互动中康复。

     

    为了能够让更多孤独症家庭掌握科学系统的居家干预技能,京东健康联合《中国慈善家》杂志、爱尔公益基金会以及爱心品牌御品膏方,共同发起“孤独症儿童关爱行动”。4月1日至30日期间,用户可在京东APP上搜索“与星同行”进入专题页面参与活动。每成功售出一份“公益联名款秋梨膏礼盒”,爱心品牌御品膏方将向“爱尔与星同行计划”捐赠人民币10元,购买者还将获赠一个孤独症画家毕昌煜的画作衍生品——爱心艺术帆布包,共同为孤独症儿童的治疗与康复贡献一份力量。

     

     

    此次公益项目的发起方之一京东健康表示,希望通过本次关爱行动,让更多人了解孤独症,关注孤独症儿童群体。同时,唤起更多社会力量共同努力,给予孤独症儿童及其家庭更多的包容与支持,为这些“星星的孩子”撑起一片星空。

  • “我儿子35岁了,他小的时候,在语言,情感,社交等几个方面,都有很大的障碍。而且他不仅仅有自闭症,还伴有多动、智力障碍等等,按照现在的标准,他肯定是属于重度自闭症。”

     

    这是一位35岁大龄自闭症孩子楠楠妈妈的自述。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自闭症在国内仍鲜为人知,尽管如此,他们依然摸索出了一条属于楠楠成长的道路……

     

    作者|楠楠妈妈(化名)

    编辑|嗨脑仁

    No.01

    80年代,陌生的自闭症

           

    1985年,我的孩子出生了。

           

    孩子是爷爷家族里的长孙,他长得漂亮又可爱,全家老少都很喜欢他!

           

    由于我们夫妻都是文革下乡的知青,当时大学都不招生,我们只能乡下劳动,根本没有读大学的机会。回城工作后,两人都近30岁了。但我们两个人都很努力,边工作边读大学,生活过得向上而充实。

           

    我们的宝贝出生后,周围的同事和亲友都说,就凭你俩的智商和能力,这孩子一定能考上重点大学,我们也在心里默默地憧憬着孩子美好的未来!

           

    但是,孩子一岁左右的时候,我们就发现他在很多地方比同龄孩子落后,比如:说话晚,走路晚,对亲人很冷淡等等,实际上,几乎所有孤独症的核心症状他都符合。

           

    但因为当时国内大部分医生还不完全了解“自闭症”(孤独症),我们带他跑遍了城市的各个大医院,都没有办法得到一个明确的诊断。

           

    一直到他成长到八岁,已经过了上学的年龄,我们送他去了很多学校(包括小时候去了很多幼儿园),但是孩子异于同龄人的行为、以及没有与人正常沟通的能力,几乎所有学校都拒收。

           

    至此为止,我们心中的疑惑越来越深、探索真相的渴望也愈发强烈:孩子肯定是有某种病,可到底是什么病?为什么会有这些症状?到底能不能上学……没有人能告诉我们。

           

    情急之下,我们带孩子来到了北京检查,诊断后,被告知孩子属于儿童自闭症。听到这个诊断,我们犹如五雷轰顶,万箭穿心,真想带着孩子一起结束生命算了......但是在没有任何专业机构和专业知识的支持下,我们只能慢慢摸索着对孩子进行干预。

           

    那时候的我们,极度渴望能够有专业的知识和专业的机构、老师能帮助到孩子。因为应该怎样对他进行训练……所有的这些,我们都一无所知。

           

    每当夜深人静,看着身边熟睡的漂亮宝贝,我就会泪流满面,我一遍遍地问自己,命运为什么要给我这样一个孩子?宝贝,妈妈需要怎样做,才能帮助和引领你走出孤独?

           

    在上世纪80年代,国内的医学界刚刚引入“自闭症”这一概念,对这种病了解地还不够深入,对普罗大众而言更是极其陌生,更别提专业地康复机构了。

           

    就诊后的十年里,我们只能在家进行干预。与其说干预,不如说是在黑暗中摸索,陪伴孩子成长

           

    经过我们夫妻反复研究认为,在目前没有任何人能指导帮助我们的前提下,我们只有两种选择:

     

    一是只管给孩子吃饱穿暖,不对他进行任何训练,只当“傻子”养着,这实质上就是一种变相的放弃;另一种是破釜沉舟,我们自己去干预训练孩子,努力引领他走出孤独。这后一选择,无疑会给我们的身心和经济上带来巨大的压力,而且不知道孩子未来能否康复成功?

           

    两种选择摆在面前,我们感到身为父母既然把孩子带到了这个世界上,不论他得了什么病,我们都应该对他负责到底,陪伴和引领他,克服困难,努力前行!基于这种思想,我们逐渐坚定了自己干预训练孩子的决心!

           

    直到孩子长到十多岁,我们当地终于开了第一家自闭症机构,我们第一时间报了名,想让他尝试接受专业的康复训练。没想到,我们又一次因为“年龄太大”而被拒收了——机构只收学龄前的孩子,尚无能力帮助大龄的孩子。

           

    无奈之下,我们只能求助于书籍。

           

    令人绝望的是,几乎跑遍了城市的各个书店,却依然买不到一本关于自闭症的书。

           

    有一次一位同事的老公去日本,我赶紧委托他帮我买一本自闭症训练书籍,他真帮我买了一本纯日文的书,回国后又夜以继日的帮我翻译。

           

    等到我拿到了这本厚厚的如获至宝的书一看,当时就傻眼了,因为里面几乎全是介绍婴幼儿自闭症症状及训练内容的,我的孩子当时已经10多岁了,此书对我来说根本没用!我捧着历经磨难才拥有的我的第一本自闭症书籍,真是欲哭无泪。

           

    那时,国外一些比较先进的理念和方法都还没有引进国内,网络也不如今天发达,所以我们没有任何资料可以参照,也没有任何老师、医生和机构来帮助我们进行指导。

           

    当时的我们仿佛处身孤岛,孤立无援。

           

    从北京诊断回来后,已经八岁多的孩子不能再不上学了,我们带着他跑遍本市的几所特教学校,但都拒收:我们从没接收过自闭症学生,不知道怎样教育他......

           

    特校不收,我们只好咬牙送他进普小并向校方提出陪读,学校的回答是:如果能独立上学可以来试试,家长进校陪读绝对不允许。

           

    当时我们心里十分清楚,论能力我儿子与同龄孩子(其实当时他已比同班同学大了1-2岁)天差地别,但如果再不硬着头皮让他去上学,他这辈子就将永远失去上学读书的机会了。

           

    因此,我们只能咬紧牙关,胆战心惊的把他送进了普小。

           

    入学后的事实证明,因为他不会理解和表达,各方面能力都较弱,经常出现各种状况,没有朋友,饱受欺凌,最后只能在小学没毕业时就提前离开了学校。

     

     

    No.02

    困难中摸索

           

    尽管没有专业知识的支持,但是我们经过对他的观察,总结出一个道理:虽然他的各个方面都远远落后于同龄的孩子,智力水平也比较低。

           

    但是,只要认认真真的手把手的教他,他还是能学会一些东西。

           

    楠楠上小学后,我们开始摸索着对他进行训练。但因为当时的条件和环境影响,孩子的接受能力也比同龄人差很多,只能一步一步来,孩子哪方面能力弱就训练哪方面。

           

    在整个训练过程当中,没有任何资料、也没有任何人能够帮助到我们,所以我们就只能自己动手,自己去摸索总结积累,于是我们研究出了一些认为可行的、适合我们孩子实际情况一些干预方法。比如:

     

    1、降低任务难度

     

    因为孩子病情的特殊性,教育他的方法不能跟他的年龄去相吻合。

     

    比如,尽管他当时已经八岁了,但他的智商和能力仅相当于三、四岁孩子的智商,因此只能降低任务要求。

     

    2、分解步骤、适当地给奖励等

     

    比如系鞋带,对于很多自闭症孩子都是学习的难点。起初我们教了好长时间,楠楠就是学不会,弄得孩子发脾气我们也要崩溃了。

     

    这时,孩子爸爸突然想到系鞋带需要几个步骤,对于自闭症孩子来说确实难度比较大,于是我们改变了教法,分解步骤,每一步骤反复多次熟练掌握再进入下一步。这样,楠楠终于学会了系鞋带。

     

    总之,这都是我们在这个干预孩子的过程当中自己总结出来的。

     

    但是现在回过头看看,我们当时对孩子的干预方法与现在机构和专家所说的一些方法不谋而合。这说明,我们当时走的路还基本上是对的。

     

     

    No.03

    关于语言表达,我的独家心得

           

    语言障碍,是大部分自闭症孩子正面对的问题,楠楠也是如此。

           

    我们夫妻两个人经过反复的分析研究,觉得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原因在于:他听不懂话,也不愿意听别人说话,以至于他更不可能理解别人的话。对别人说的话不理解,他自己怎么能说出来呢?

           

    基于这样的想法,我们认为:想让他“说话”,首先得训练他“听懂话”,然后再一点点的让他尝试说简单的话。

           

    可同时,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楠楠注意力不集中,总是走神,也不愿意听别人说话。

           

    怎么办呢?在他小的时候,我们就针对这个问题想了一些方法:

     

    1、给他编很多很简单他爱听的故事 

     

    起初,我们也试图给他讲一些儿童故事,但是他根本听不懂,他甚至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听故事”,所以只能自己给他编一些很简单的小故事

     

    比如他小时候就很喜欢看电视中的广告或天气预报,我们就在自编的小故事中加入广告和天气预报,这样,我们一讲故事,他就乐呵呵的跑过来,这就达到了我们提高他的注意力和喜欢听故事的能力的目的。

     

    另外,每次编完故事之后,我们会很夸张地讲给他听,以此吸引他的注意力。慢慢的,他从不爱听故事到特别喜欢听故事,但这整个过程是极其漫长的。

     

    在他愿意听故事开始,我们尝试加入少量且简单的提问;再后来,就让他复述故事;最后,就是我们一起讨论故事的内容等等,这些都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就是为了能够提高他的语言表达能力

     

    后来他长大了,我们便培养他看一些幼儿的读物,比如说绘本或者是动画书等。

     

      2、带他看电视剧 

     

    先从动画片开始,边看边讲,后来逐渐变成情节比较简单的电视剧(比如农村生活的片子),一点点地培养他说话。

     

      3 多聊天、多提问、多回答他提的问题 

     

    这些年,我们一直在培养他看电视剧的习惯,也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每天吃晚饭的时候都会看电视剧,我们陪他一起看并给他讲解剧情,逐渐地帮他理解别人说话。

     

    电视剧相当于一个小世界,各种各样的人物和场景,孩子通过看电视剧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这样孩子也能更好的融入社会。

     

    No.04

    在绝境中重生

           

    回顾走过的路程,我们对他进行了30年的干预训练,全部都是居家干预,没经过一天的机构。

           

    经过了为期30多年艰难的干预,我们从对自闭症一无所知到现在摸索出了一条属于楠楠成长的道路。而对比楠楠干预前,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有了突飞猛进的变化:

     

     干预前 

     

    1、不会表达

     

    我们曾一度以为,他是不是个聋哑孩子,带他到医院去做检查后,医生说不是聋哑。过了一段时间他开始说话了,但只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往外蹦,不能完整的说出一句话。

     

    直到了7岁该上小学了,他的语言表达能力依旧很差。

     

    2、与家人没有情感联结

     

    我们明明是他最亲近的人,但他的表现总让人觉得我们对他而言只是“陌生人”:

     

    他从不与我们对视,即便我们叫他名字,他仿佛没听到般不会应答。跟我们一点儿都不亲,不让人抱也从来不粘人。甚至在我伤心流泪的时候,他也无动于衷,只会自己在一个地方自言自语,无缘无故地笑。

     

    面对他的“冷漠”,我们焦灼、生气,更多的是无奈。

     

    3、不懂社交,屡次遭受校园欺凌

     

    在他小的时候,我们也曾经多次送他到公立的和私立的幼儿园。但是,哪个幼儿园都呆不长,上学没几天就会被退学。

     

    因为老师们都说:“我们没见过这样的孩子,我们带不了。”

     

    在学校,他没有任何朋友,即便别人欺负他,他也不会告诉老师或家长。被欺负了之后更不会反击对方,只能任人欺负,连老师都替他着急。

     

     干预后 

     

    1.生活及社交方面

     

    现在的他,能够已经与人流畅对话、也能够独自外出购物、交水电费、去社区办理残疾人事宜、接受记者采访等等。

     

    目前他是我们城市的大龄自闭症孩子当中比较优秀的、也是能力比较靠前的一个。不论在生活自理,还是家务劳动、还是学习才艺等各个方面,都还不错。

     

    如今孩子已从一个什么都不会做的重度自闭症儿童逐步学会了购物、做饭、洗衣、收拾卫生(包括处理个人卫生和家庭卫生)、独立外出乘公交、地铁、打车、在火车站独立购票、候车、检票上车、在旅馆办理入住手续以及自己陪伴父母去看病、去药店买药、交水、电、煤气费等等。

     

    2.康复及个人发展方面

     

    他还在几位爱心老师的培养下,学习了声乐、朗诵及太极拳等才艺,多次登上中央电视台和省、市电视台等舞台为观众演出(他还担任了声乐老师的小助教)。

     

    连他的声乐老师都说,我的儿子是他接触过的所有自闭症孩子当中,语言表达能力最好的。

     

    No.05

    回顾过去艰难的30年,

    作为大龄自闭症儿童父母,我想说

           

    回顾过去的35年,困境和挑战几乎是一步一个坎儿。

           

    经历数次被拒收,或者饱受欺凌后无奈退学后,我们始终坚持着,事实也证明:只要家长不放弃,孩子的希望就一定不会消失。我常和我身边的小龄自闭症家长说,总结我们夫妻30多年走过的与自闭症抗争之路,我想送给家长们八个字--科学干预,持之以恒!

           

    随着孩子一天天的成长,父母也在一天天的老去,剩给我们的时间越来越少了,但他们还要在短暂的时光里面临大龄儿童训练、没有机构、找不到正式工作等挑战——这也是所有大龄自闭症患者的父母所担忧的。

     

    他的未来,怎么办?

           

    目前楠楠和本市一些大龄自闭症及残障青年一样,拥有一个公益性岗位(残联安排的),这个岗位工作不累,每个月给少量的工资,并缴纳社保。

           

    这对于一些大龄自闭症孩子来说,已经有了一些生活保障。但是我们当地,最近已经下发文件,3年以后残疾人的公益岗位就全都取消了。此刻,恐慌焦虑的情绪也逐步在我们城市的大龄残疾人家长群体中蔓延开来——

           

    3年以后,孩子的生活来源没有了,我们又一天天地老去,身体越来越不好,他的工作没有了,该怎么生存下去?

           

    另一方面,大龄自闭症人群缺乏干预训练机构,这也是中国所有大龄自闭症家庭都苦恼的问题。

           

    自闭症人士是需要终生接受干预训练的,但目前国内训练机构绝大多数都针对小龄儿童,能够帮助大龄青年的机构几近空白。

           

    所以说,很多大龄家长都期待能有专业的大龄训练机构能使孩子各方面的能力不断地进步和提升。

     

    他能被社会接纳吗?

           

    尽管越来越多人了解到自闭症,也越来越多人愿意理解、包容自闭症孩子,但“就业”及“托养”这两个问题对他们来说,仍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我们这些大龄自闭症青年家长,尤其是孩子属于高功能的或者是康复的比较好的家长,都期待孩子能够在社会上根据孩子的实际能力找个工作,能够自力更生。

     

    我们老去后,他如何生存?

           

    在经济压力方面,我们为了陪伴和干预孩子,夫妻二人40多岁就先后都辞职了,辞职离开单位回家照顾孩子这20多年的生活压力确实不小。

           

    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我们这么多年一直在坚持干预训练,现在孩子干预情况很不错。现在我们夫妻虽然有少量退休金,再加上医药费(我们夫妻两个人都患有心脑血管病)等支出,需要常年吃药,已经入不敷出了。

           

    当我们老了,孩子没有足够的经济条件时,他们该如何活下去?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家长们的终极问题--我们死后孩字怎么办?

  • 1848年,美国马萨诸塞州的一位医生Samuel Gridley Howe(塞缪尔·格里利·豪)在对全州571名智力残障儿童进行普查时偶然发现,这些孩子中有100多位似乎存在着某种特殊的天赋。豪医生在手稿中这样写道:

     

    Samuel Gridley Howe

     

    “这个小男孩对音律的感知即敏感又精确,他能够完整、正确的演唱200多首歌曲,其中只要有一个音符出错,他都能马上察觉。”

     

    “这个男人能够在几分钟之内把任何一个人年龄换算成分钟数。但在其他方面,他的确是‘不太擅长。” 这大概是我们能见到关于自闭症的最早的文字记录。

      

    Samuel Gridley Howe调查报告中关于自闭症的描述

     

    临床上,关于自闭症的记录最早可追溯至1943年,美国医生Leo Kanner首次报道了11例自闭症障碍儿童确诊案例[3],并将其病名为“先天性情感接触障碍”这些患者有以下共同症状:缺乏情感接触,刻板行为,语言发展落后。

     

    自闭症一定是天才吗?

     

    现代社会关于自闭症的众多影视题材也同样都刻画的类似的形象——“具有某种特殊才能,但生活不能自理”,但这是真的吗?

     

    让我们来看一看现实生活中的一位天才自闭症患者:天宝·葛兰汀。

     

    1947年,葛兰汀生于美国波士顿,两岁时被诊断出自闭症,直到四岁才开始说话。在十几岁的时候,她被带到了外婆家的农场,没想到她在那里找到了自己的乐园,在此后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里,葛兰汀将自己的兴趣发挥得淋漓尽致,并先后修得了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动物学硕士、和伊利诺伊大学动物学博士。并发明了一种全新的牲畜处理设施,目前美国和加拿大的肉食牛有半数是用葛兰汀设计的设施处理。

     

    葛兰汀本人就是一位典型的“视觉学习者”,医学仪器显示她大脑中掌管视觉的区域要明显大于常人!这种发达的视觉思维能力,使她能够洞察动物的心理。2010年,美国HBO电视台发行的剧情片《自闭历程》便是以葛兰汀为原型而改编的。

     

    《自闭历程》剧照

     

    但并不是所有自闭症患者都能够幸运的像葛兰汀一样拥有某一项特殊能力,受主流影视作品的影响,现在很多人往往会列举某些名人(如比尔盖茨、爱因斯坦、牛顿)是自闭症患者,但实际上他们只是具有与自闭症谱系中某种综合征相似的特质,从未被正式确诊自闭症。千万不能把自闭症与天才符号挂钩,绝大多数自闭症患者在社会交往和沟通方面仍存在严重缺陷,甚至无法实现生活自理和独立生活。

     

    2021年,全球最大的自闭症科学组织自闭症发表的报告显示[1]:在美国,自闭症发病率为2.53%,中国自闭症发病率达1%,并且还在以每年20万的速度递增[2]。由于其因不明且缺乏有效的药物、致残率高、发病率不断增高,已经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严重的公共卫生挑战之一。

     

    复杂的自闭症

     

    按照最新的美国精神协会的最新标准,只要同时满足社会沟通障碍和重复刻板行为两个条件,就可以诊断为自闭症了。但这并代表自闭症只有这两大类问题。

     

    举例来说,自闭症的核心症状就好像一台电脑的CPU出了问题,但电脑本身不止只有CPU,还有电源、主板、显卡、声卡、显示器、鼠标、键盘、音箱、散热装置、连接线等等,这些零配件的故障率也比其他正常电脑要高得多。自闭症也有各种各样的亚型和轻重不等的程度。下面几个确诊案例显示了自闭症临床表现的多样性。

     

    案例1:

    2岁的乐乐语言发展严重滞后,很容易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不会说话,总是通过拉成人的手来表达基本请求,他的时间都花在了玩弄绳子和任何能旋转的东西,并伴有严重的睡眠障碍。

     

    案例2:

    3岁的萱萱是个非常活泼的男孩,他的语言发展落后于其他同龄的孩子,尽管他能够背诵电视广告词和动画片中的对白。他最喜欢的玩具是小火车和积木,当别人突然打断他正在进行的活动,他会大发脾气。 

     

    案例3:

    4岁的凡凡语言发育基本正常,但他是个焦虑的孩子,他出行的路线非常固定,只吃土豆和面粉等少数几项食物。他会观察其他小朋友玩耍,但不会与他们互动,闲暇时会用转圈和晃手来打发时间。 

     

    如何预防和诊断?

     

    与帕金森氏症、抑郁症等许多其它大脑疾病不同,自闭症没有明显的医学预防相关指征。

     

    通常认为,女性怀孕早期,即胚胎神经管形成和发育期,应避免滥用药,特别是抗癫痫类药物;避免病毒性感染;避开冷热温差变化较大的环境;以及避免受重大精神刺激和创伤等在一定程度上可预防自闭症的发生。

     

    儿童早期自闭症的诊断,医生只能通过了解儿童发育历史和具体的行为量表来做出诊断。目前国内常用的诊断量表有ABC自闭症行为量表(诊断标准>53分)、CARS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诊断标准>30分)。

     

    作为家长或看护人,应熟悉儿童生长发育中的“里程碑”型关键点,并按时参加社区医院组织的儿童健康筛查。

     

    早期的轻度自闭症隐藏性极高,如果你的孩子表现出以下任何一种症状,立即向专业的儿科医生要求评估:

     

    • 6个月,很少或没有面部表情或眼神交流
    • 9个月,对外界声音、或者抚养者的微笑、惊讶等表情很少或没有回应
    • 12个月,很少或没有发声,缺乏指物、挥手等非语言沟通技能,没有呼名反应
    • 16个月,很少或者不说话
    • 24个月,很少或者没有发展出2字短语(模仿除外)

     

    写给自闭症家长的话

     

    如果您的孩子不幸被确诊为自闭症,请不必过度忧虑或绝望。自闭症是“绝症”是二十年前专家、医生基于当时的情况所得出的结论。随着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和学术界对自闭症的研究不断深入,自闭症群体的普遍预后情况正在不断提升。只要教育引导得当,无论是阿斯伯格综合征、高功能自闭症,还是典型的中重度自闭症孩子,都有机会恢复得比较好。

     

    1. 家长要保护好自己

     

    医学界已经证明,自闭症的发生与家长的教养方式没有绝对的关系。很多高知家庭的孩子,在悉心照料下仍然会发生大脑发育障碍。或许父母携带有一些导致自闭症的潜在基因,但这是不可控的,不必自责。家长如果持续在巨大的压力下生存,整个家庭生活都面临着巨大的痛苦,甚至酿成悲剧。

     

    2. 康复之路不能过度急切

     

    有些家长很怕错过所谓的关键期,把孩子的训练课程排得满满的。甚至自己辞职,卖房,全天候紧盯孩子的训练,完全没有了生活本来的样子。这样是不可持续的。要知道,自闭症孩子也是孩子,其发展规律和需求与正常儿童大致相同,良好的亲子关系和轻松家庭氛围是任何干预方法的首要前提。

     

    3. 选择科学的自闭症康复机构和干预方法

     

    中国特殊教育人才培养相对匮乏,自闭症康复机构水平参差不齐,家长在选择机构时应注意甄别。关键性技能训练法、自然教育法、注意力训练、分段回合教法等11项自闭症干预方法已被列为经过科学和实践验证的循证干预方法,应优先选择。

     

    4. 注意自闭症的共病问题

     

    研究显示,自闭症儿童出现便秘、腹泻、食物过敏和不耐受、肌张力、内分泌、多动症、感统失调、睡眠障碍、抽动、癫痫等问题比例远高于其他普通儿童,这些共病问题和自闭症本身相互作用,更加加重自闭症的临床表现。家长在具体康复过程中必须重视这些共病,必要时向对应专科医生求助。

     

    参考文献:

    [1] Jing Yuan, PhD; Minghui Li, PhD; Z. Kevin Lu, Racial Ethnic Disparities in the Prevalence and Trends of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in US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JAMA Network Open. 2021;4(3).

    [2] 《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III》. 2019.

    [3] Leo Kanner, Autistic Disturbances of Affective Contact. Pathology Page 217-250, 1943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两岁多的女孩玲玲本来健康漂亮,可是突然有一天,发热,而且牙龈出血,怎么也止不了血。

     

    送到医院时,玲玲已经昏迷。

     

    医生一诊断,是白血病。

     

    住院期间,玲玲晚上总是睡不好,常常哭着喊疼。

     

    为什么两岁多的孩子会突然间患上白血病呢?

     

    医生仔细盘问之后,才发现,原来孩子的妈妈在怀孕后期,住进了刚装修完的房子里。

     

    我们今天来了解一下白血病。

     

     

    一、为什么叫白血病?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

     

    并不是因为血液是白色的,才叫白血病,而是指患者血液中出现了大量异常的白细胞。

     

    在正常情况下,我们体内的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三者维持在相对正常的范围里。但是,一旦发生白血病,这种稳态便会被打破,异常的白细胞肆意生长,抑制了正常的血细胞生成。

     

    二、白血病的分类

     

    按照分化程度和病程长短,白血病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

     

    按照病变细胞系列分类,白血病可以分为淋巴细胞白血病、髓细胞白血病、混合细胞白血病等。

     

     

    三、白血病的致病因素

     

    1、遗传因素

     

    白血病不是遗传病,但是研究发现,有染色体畸变的人群白血病发病率高于正常人。

     

    2、化学因素

     

    化学因素也可能导致白血病的发生。

     

    例如:染发。

     

    染发剂成分中都有对苯二胺,容易对人体皮肤造成伤害,引起过敏性接触皮炎。

     

    同时,在染发的过程中,加热会使苯类有机物质通过头皮进入毛细血管,然后随血液循环到达骨髓,所以,苯类物质长期反复作用于造血干细胞,就会导致造血干细胞的恶变,最后导致白血病。

     

    另外,劣质家具、装修材料、清洁用品、油漆等都会诱发白血病的发生。

     

    从事汽车产业、美容业、染料生产业、装修业等需要长期反复接触汽油、油漆、染发剂、装修污染、化学物品等毒物的职业人群容易得病。

     

    肺癌、卵巢癌、乳腺癌化疗后,也可能引发继发性白血病。

     

     

    3、放射因素

     

    如果长期接受大量电离辐射,会使白血病发生率增高。

     

    长期接触放射线、紫外线,患病风险增高3~10倍。

     

    4、病毒因素

     

    某些病毒如艾滋病病毒,与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病有一定的关系。

     

    四、白血病的发病症状

     

    1、出血

     

    白血病患者的第一症状就是出血,出血部位可能遍及全身,以皮肤、牙龈、鼻腔出血最常见,也可有视网膜、耳内出血和颅内、消化道、呼吸道等内脏大出血,女性常见月经过多。

     

    2、发热、感染

     

    白血病患者还有非常明显的发热症状,发热常常是由感染引起的,例如:咽峡炎、扁桃体炎、肺炎等。

     

    3、贫血

     

    各类型白血病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贫血,有面色苍白、心悸、气短等症状。

     

    4、骨头和关节痛

     

    白血病患者基本上都有骨头痛或关节痛的表现,有近三分之一的患者明显感觉到胸骨压痛。

     

     

    5、头痛、呕吐

     

     

    五、日常预防白血病的小建议

     

    1、室内装修完,最好过一段时间,开窗通风1至3个月,散了气味,再入住。

     

    2、给孩子买的玩具,最好是由安全材料制作,有产品安全强制认证3C标识或者进口产品欧盟CE标识。

     

    3、不要为了看起来酷和美,去染发或者美甲。

     

    4、饮食上要注意,不要让孩子长期偏食、挑食,不要喝太多碳酸饮料,注意采用健康烹饪方式,同时保证孩子营养均衡。

     

    5、香烟也是室内甲醛的主要污染源之一,不要吸烟,特别是有孩子的家庭,被动吸烟是导致儿童白血病的一个重要原因。

     

    6、室内种植一些植物,像吊兰、发财树等,可以改善室内空气环境。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你认为孩子多大时前囟未闭合是异常?你觉得宝宝多大时乳牙未萌出才属于乳牙萌出延迟?宝宝出现枕秃、肋外翻就是佝偻病吗?也许,你以为的并不是你以为的。

     

    乳牙什么时候全部萌出?

     

     

     

    国内第一版至第七版《儿科学》与第一版《儿童保健学》均描述“生后4~10月乳牙开始萌出,12个月尚未萌出者为异常,最晚2.5岁出齐”。

     

    但基层医生与家长大多认为婴儿10月龄未萌牙或2.5岁乳牙尚未出齐为“异常”,需要看医生。


    临床上第1枚乳牙萌出的年龄范围较大,可以是3月龄、4月龄,或8~10月龄,与家族史有关。第一枚乳牙萌出的平均年龄为6月龄,但在12~16月龄也可以。目前20枚乳牙出齐年龄多以3岁为界,不再用2.5岁出齐的概念。

     

    第二、三版《儿童保健学》与第一版《实用儿童保健学》已修改为“若13月龄后仍未萌芽者为萌芽延迟”、乳牙“约在3岁内出齐”。

     

    前囟什么时候闭合?

     

    临床上经常有家长问,我们家孩子24个月了,前囟还没闭合,算正常吗? 

     

    通常认为前囟闭合最早应是3月龄,50%的14~16月龄幼儿前囟已闭合,3岁后未闭合为延迟闭合。实际上,前囟提供的最重要信息应是大小或张力的变化,单一的前囟数值并无任何临床意义。

     

    因此,Nelson儿科教材已不强调描述囟门闭合年龄。

     

     

    枕秃是不是缺钙?

     

    婴儿也会脱发——枕秃,用大白话说,就是指孩子后脑勺的一圈毛发脱落,光秃秃的。枕秃其实是一种生理现象,并不是病,也不是缺钙。

     

    在动物界,毛发生长是有周期的,在冬天毛发持续生长,而到了夏天毛发就停止了生长而进入休止期,接着开始了脱发,长新发。

     

    宫内的胎儿也存在这种现象,在孕20周时,头皮上出现毛发,这些是无髓的胎发,在胎龄约5个月的时候,额骨和顶骨的胎发从生长期进入休止期,而枕部的胎发却没有进入这个周期。额顶部的胎发在胎龄 7-8 月的时候脱落,然后开始长出第二批次的头发。

     

    而枕部的胎发却一直保留到临产期才进入休止期,然后在生后 8-12 周开始脱落,这恰好和枕秃主要出现在 2-3 个月的孩子吻合。而出生后孩子因为睡眠时间比较多,枕部的摩擦不可避免,正好加速了枕部胎发的脱落,所以就出现了枕秃。

     

    但这个换发过程并不是完全同步的,在旧发脱落的同时新发也在生长,有些孩子的枕秃并不明显。所以枕秃是孩子换发导致的生理现象而不是什么疾病,枕部摩擦只是加速了这个换发的过程。

     

    肋外翻就是佝偻病吗?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是由于儿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使钙、磷代谢紊乱,产生一种以骨骼病变为体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假如肋外翻是其中一个表现,那么,除了肋外翻,应该还有其他骨性发育异常,比如手足镯。

     

    不能单单凭“肋外翻”就诊断孩子为佝偻病。目前公认的诊断与鉴别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金标准仍然是血生化、长骨X线。

  • 体重过重,超重,超胖,你的肚子又大了一圈,你怎么又胖了,这些是我们生活经常会听到的一些话,但是从人们口中说出来,你注意了吗?对于这些不陌生的话题,你有认真的思考过吗?为什么会出现你的身上,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遇到了你会怎么去解决呢?

     

     

    首先,我们去医院体检,有一项检查是检查脂肪的,大多数人会认为自己是健康的,其实是一种亚健康的状态,医生会说您应该减肥了,你的脂肪肝挺严重的,那么说到这句话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注意了,可能是自己不节制的饮食导致我们的身体出现状况了,脂肪肝,一个听着不痛不痒的病,但是他的出现不适偶然的,它代表的是我们的肝脏出现问题了,是由于我们的肝细胞内堆积了大量的脂肪,已经在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了。

    病因

    1. 体重的增长太快,肥胖症,特别是腰肥肚子大的人群;

     

    2. 三高人群: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

     

    3. 高热量的膳食,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胆固醇,含糖的饮料;

     

    4. 喜欢吃零食,甜食,吃的太快,太饱,晚餐吃的丰富的;

     

    5. 缺乏运动的人群;

     

    6. 经常熬夜,吸烟,喝酒的人群,内分泌紊乱的人群。

    症状

    1. 一般情况下起病比较隐匿,发病缓慢,没有明显的症状;

     

    2. 只有少数的人群会感觉到有乏力,便秘,晚上的睡眠不好;

     

    3. 也有部分患者会有肝脏的肿大,也有少数的人群可能还会有脾脏的肿大;

     

    4. 在发展的后期还会发展到肝硬化。

     

    5. 也有多数的患者还会伴有肥胖症,痛风,胆结石等症状。

    日常

    1. 我们要有适当的控制饮食,控制没有摄入量的热量;

     

    2. 我们也要适当的锻炼,避免久坐,做一些适当的有氧运动;

     

    3. 慎用一些保健品,戒酒戒烟,尽量避免一些肝中毒的药物。

    预防

    1. 调整自己的膳食结构:多吃一些粗粮,少使用一些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

     

    2. 也要纠正自己的不良饮食习惯:早中午饭要定时适量,尽量避免吃的多,吃太快的习惯,在饮食上少吃零食,甜食,垃圾食品;渴的时候注意多喝水,而不是饮料代替;

     

    3. 禁止饮酒:对于大多数饮酒的人群来说可能会比较困难戒掉,但是如果存在脂肪肝,还是建议尽量少饮用,预防酒精肝的发生;

     

    4. 加强锻炼:我们应该每天坚持锻炼,做一些有氧的活动,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5. 谨慎使用药物:肝脏是重要的代谢场所,避免使用药物或者药物不当造成肝损伤。

     

  • 因为我和老公工作比较忙,所以儿子昊昊从小是婆婆带的,直到孩子到了3岁要上幼儿园才接回来的。据我婆婆说,昊昊不挑食,平时给昊昊吃饭,注意各方面营养均衡就好,但是昊昊接回来这几个月以来,单单是哄昊昊吃饭就头痛不已,

     

    甚至比工作中的任何事情都消耗头脑。

     

    每天忙完工作,抽空给孩子精心准备一顿饭,孩子就是哭闹着不吃,总是需要端着碗追着儿子满屋子跑,孩子要么一点都不吃,要么吃饭就像打仗一样,耗尽一身的力气,不仅如此,昊昊还经常嚷嚷说饭后肚子胀痛,真的让我和老公吃了不少苦头。

     

     

    后面带孩子去医院做详细检查。不为别的,就是单纯地想知道昊昊到底怎么了,

     

    婆婆带着孩子吃饭很香,圆嘟嘟的很可爱,可是为什么到了我这里,孩子还变瘦了不少。医生看看了孩子的舌苔,摸了摸孩子的肚子,诊断孩子是脾虚积食。

     

    我这才明白,不怪任何人,这都是我的责任。孩子回来了,不适应。为了讨儿子的喜欢,经常给他买各种零食吃,现在才到三月份,孩子就喜欢吃冰淇凌,是我的过度纵容摧毁孩子的脾胃,导致积食的产生。

     

    一、这3种食物,吃一口等于1包辣条,医生坦言:从不让自家孩子吃

     

    1、膨化零食

     

    膨化零食,比如薯片,薯片,吃起来真的很好吃。每次给孩子一包,都能换来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父母可能只看到给孩子带来开心,却忽略了这些膨化零食虽然口感好,但是含有太多的添加剂和调味剂。久而久之会给孩子的脾胃带来巨大的负担,阻碍孩子的身体发育。

     

     

    2、QQ果冻

     

    超市里有很多种果冻,虽然包装和颜色看起来好看,孩子也非常爱吃,殊不知,果冻还比不上辣条呢。

     

    它们的颜色五彩缤纷,QQ弹,是因为里面含有很多的人工色素和果胶,这真的纵容孩子吃果冻,让果胶进入孩子的肠胃。事实上,它们正在一点一点地破坏儿童的脾胃,使儿童难以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

     

    3、雪糕冷饮

     

    虽然现在还不是夏天,但是很多孩子已经开始吃冰淇凌,喝冷饮,父母也只是看着,没有阻止,众所周知,脾胃喜温怕凉。另外,孩子还在发育,身体的各个器官发育还不太成熟,雪糕冷饮带着寒气进入孩子的肠胃,引起胃肠紊乱,同时也造成儿童脾胃虚寒。

     

    二、孩子脾胃好不好,眼鼻嘴舌4个部位可看出

     

    1、脸

     

    面黄肌瘦完全可以用来形容孩子脾胃虚弱。

     

     

    2、眼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可以出反映孩子的精神状态,孩子眼底青黑,甚至有眼袋,整个人看上去没大有精神,很可能是脾胃出现了问题。

     

    3、鼻

     

    是很多家长观察孩子身体状况时,最容易忽视的部位。如果,孩子鼻子发青、有青筋,说明脾虚很严重,要及时治疗。

     

    4、舌

     

    孩子舌苔厚、发白甚至发黄,嘴里有口臭,多半是积食脾虚了。

     

    春季带娃,养护孩子脾胃攻略做好3点

     

    1、保持规律的作息:

     

     

    晚上11—2点,是生长激素分泌的峰值,在这个时间段保证孩子能进入深度睡眠,是能促进孩子长个的。

     

    2、适当运动:

     

    日常可以带孩子到户外散步,晒晒太阳,增强脾胃的运化,促进孩子的消化。

     

    3、合理饮食:

     

     

    保证充足优质的蛋白质摄入,荤素搭配,不偏食挑食,多吃牛奶、鸡蛋,西红柿、胡萝卜、海带、虾皮、黑大豆、苹果、五谷杂粮等。

  • 预防孩子患上性早熟的方法有哪些?最近几年,孩子患上性早熟的人数越来越高,这让很多家长都比较担忧,所以大家也很关注儿童性早熟。家长们都想避免孩子患上这种疾病。

     

    预防孩子患上性早熟的方法有哪些呢?


    预防孩子性早熟的方法:

     

    1.普及科学育儿知识性早熟与盲目进补。

     

     

    有些家长盲目买增高、增智保健品,或不分析儿童厌食的真正原因,盲目地给不爱吃饭的孩子服用可以增强食欲的保健品。

     

    殊不知,一般能够增加食欲的保健品常常含有激素成分,长期服用,可引起儿童血液中激素水平上升,进而导致性早熟。


    普及膳食平衡知识。

     

    由于营养的改善、家庭生活条件优越、疾病减少等因素的作用,儿童生长和发育出现了加速趋势。

     

    有些家长太讲究进补,如在煲汤时将动物内脏一起煲,其中动物的甲状腺、性腺等内分泌腺体含有激素物质,通过进餐可进入人体,导致性发育提前及性早熟者增多。


    2.治理环境污染避免环境类激素危害患儿。

     

    洗涤剂、农药及塑料工业向环境排放的物质及其分解产物,可在自然界产生一系列类激素污染物。

     

    如洗涤剂中的烷基化苯酚类,制造塑料制品过程中使用的添加剂、增塑剂邻苯二甲酸酯类及双酚A等,多达70余种,这些物质每天都被大量排放到环境中。


    如果污染水源、食物或经皮肤吸收,被儿童摄入,即可引起生殖器官及骨骼的发育异常。

     

     

    因此,环境类激素污染物可作为假性性早熟的直接病因。如果在胚胎早期受到此类物质的作用还可导致性别分化障碍。


    3.避免误服避孕药

     

    一位5岁的小女孩,误服妈妈的避孕药,导致雌激素增高至性早熟。这种现象已屡见不鲜,尤其在农村发生较多。


    4.受某些疾病的影响儿童也会出现性早熟。

     

    因此,家长们要注意观察儿童的发育情况,特别是毛发、生殖器、胡须、喉结等是否过早发育。

     

    一旦发现孩子过早出现第二性征,应该及时到内分泌科检查诊治,以免病情发展。


    上面介绍的就是预防儿童性早熟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助各位家长。

     

    在平时,家长们要注意孩子的健康饮食。有时候家长看到孩子长的慢,会给孩子吃一些补品。

     

    这样不仅不会让孩子长高,有可能会破坏孩子的生长规律,使孩子患上性早熟。

  • 自闭症,一种广泛而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给无数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它不仅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也给他们的家庭生活带来了诸多困扰。然而,了解自闭症,及早发现症状,科学治疗,仍然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一、自闭症的早期症状

    1. 语言障碍:自闭症儿童往往语言发育迟缓,说话晚,甚至不会说话。他们可能不会模仿他人的语言,也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

    2. 社交障碍:自闭症儿童缺乏与人交往的能力,他们可能不懂得如何与他人建立友谊,也不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

    3. 行为刻板:自闭症儿童的行为往往刻板,他们可能对某些事物有特殊的喜好,并反复进行某些动作。

    4. 兴趣狭窄:自闭症儿童对某些事物有特殊的兴趣,而对其他事物则不感兴趣。

    二、自闭症的治疗方法

    1. 早期干预:自闭症的治疗越早开始,效果越好。早期干预可以帮助患者改善语言、社交、行为等方面的能力。

    2. 特殊教育:针对自闭症患者的特殊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3. 行为治疗:通过行为治疗,可以帮助自闭症患者改善刻板行为,提高社交能力。

    4.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可以缓解自闭症患者的某些症状,如刻板行为、情绪问题等。

    三、如何预防自闭症

    1. 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等,可以降低自闭症的发生风险。

    2. 良好的家庭环境: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降低自闭症的发生风险。

    3. 关注儿童发育:家长应关注儿童的发育情况,如语言、社交、行为等方面,及时发现异常症状。

  •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发育障碍。它主要表现为社交障碍、沟通障碍、刻板行为和对外界反应异常。以下是一些识别和诊断儿童自闭症的关键点:

    首先,观察孩子的社交行为。自闭症儿童往往缺乏与人互动的兴趣,喜欢独自玩耍,对父母和亲人的依恋行为减少。他们可能对集体游戏不感兴趣,很少主动与人交流,也很难建立持久的友谊。

    其次,关注孩子的沟通能力。自闭症儿童的沟通能力往往存在障碍,包括语言发育迟缓、表达能力差、难以理解他人意图等。他们可能不会说话,或者说话时咬字不清、语速过快或过慢,人称代词使用混乱。

    此外,自闭症儿童的行为可能表现出刻板性。他们可能对亲人或生人有固定的反应,对待玩具或物品有固定的摆放或摆弄方式,并对某些物品产生依赖。他们可能还会有固定的仪式行为,如吃饭前后、睡觉前后、上厕所前后等。

    最后,关注孩子对周围环境的反应。自闭症儿童可能对外界刺激反应过弱,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也可能对外界刺激反应过强,如对某些声音、气味、色彩等过度敏感。

    如果您怀疑您的孩子可能患有自闭症,建议及时带孩子去医院进行专业评估。医生会根据孩子的表现,结合各种评估工具,对孩子进行诊断。

    针对自闭症儿童,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但早期干预可以显著改善他们的症状。干预措施包括言语治疗、行为治疗、社交技能训练等。

    自闭症儿童需要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爱和支持。家长要耐心陪伴孩子,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帮助他们融入社会。

  • 三岁是自闭症儿童治疗的关键时期,经过早期诊断和科学治疗,许多自闭症儿童可以获得显著改善。

    自闭症儿童的治疗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康复训练和家庭教育。

    药物治疗方面,医生可能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开具抗焦虑、抗抑郁或抗组胺等药物。但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康复训练是自闭症儿童治疗的重要环节,包括感觉统合训练、言语治疗、社交技能训练等。通过这些训练,可以帮助孩子改善感觉处理能力、语言沟通能力和社交能力。

    家庭教育也是自闭症儿童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需要了解自闭症的相关知识,学会与孩子沟通和互动,为孩子的康复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除了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自闭症儿童的日常保养也非常重要。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参加户外活动,多与其他孩子交流,以增强他们的社交能力和自信心。

    对于自闭症儿童的治疗,家长需要保持耐心和信心。通过科学的治疗和家庭的关爱,许多自闭症儿童都能够获得美好的未来。

    总之,三岁小孩自闭症是可以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科学治疗和家庭关爱。

  • 许多小朋友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害羞的表现,据统计,大约有1/5的儿童天生害羞,而大约一半的儿童在六岁之前还会表现出害羞的倾向。

    害羞的原因有很多,除了先天的因素,还包括以下方面:

    1. 自我意识的发展,担心别人不尊重自己,对自己不友好;

    2. 自我评价低,担心别人说自己能力差,尽量避免社交;

    3. 对陌生人的焦虑,通常在五六个月到一岁半之间较为严重,有些孩子可能会延迟出现或持续时间较长;

    4. 可能有过不良的社交经历,如受到欺侮,不愿与其他小朋友交往,表现出退缩等。

    针对害羞的孩子,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不要批评、吓唬或强迫他们与人打招呼、与小朋友一起玩耍,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宽容和理解;

    2. 不要把害羞当作错误行为,不要表示不满或暗示他们因此而受到不喜欢;

    3. 不要给孩子贴上害羞的标签,避免他们产生自我认同感;

    4. 帮助孩子提高自信心,通过玩玩具、运动等方式,让他们跟上其他小朋友的步伐,愿意参与社交活动;

    5. 与周围的人沟通,避免过分要求孩子打招呼,给予他们更多的适应时间;

    6. 通过故事、动画片等方式,为孩子树立榜样,鼓励他们勇敢面对害羞。

    除了以上措施,我们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拓展:

    1. 了解害羞的原因,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

    2. 培养孩子的社交技能,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3.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

    4. 与学校、老师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我,一个普通母亲,带着我29个月大的孩子,在京东互联网医院开始了我们的线上问诊之旅。

    那天晚上,孩子因为放鞭炮而整夜未能安睡,声音大了一些,他都会害怕地抓住我的手。我看着孩子那不安的眼神,心里充满了忧虑。于是,我决定寻求医生的帮助。

    医生***在了解了孩子的情况后,首先给予了我很多安慰,并耐心地询问了孩子的具体情况。他告诉我,孩子现在可能正处于一个心理适应期,对于突然的刺激会产生恐惧感,这是正常的反应。

    医生***的建议让我感到温暖,他告诉我,孩子安全感的重建需要父母及重要养育者的陪伴,不是用药或者是医生能替代的。这让我更加坚定了要陪伴孩子的信念。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开始尝试着通过各种方式来帮助孩子重建安全感。现在,我的孩子已经逐渐恢复了平静,他开始尝试独立做一些事情,虽然偶尔还是会有些害怕,但我相信,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我会一直陪伴在他的身边。

    这次线上问诊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互联网医院的优势。医生的专业知识和耐心让我感到安心,而无需出门的便利也让我更加珍惜这次问诊的机会。

  • 互联网医疗:守护孩子成长的温暖守护者

    那是一个平凡的周末,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温馨的客厅里。小明的父母焦急地坐在沙发上,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担忧。小明,一个两岁半的孩子,最近的变化让他们感到不安。他不再像以前那样活泼可爱,而是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很少和其他小朋友交流。他们带小明去了河北省儿童医院,希望找到答案。

    在医院的候诊区,小明父母遇到了一位温柔和蔼的医生。医生详细询问了小明的成长历程,观察了他的行为表现。在得知小明在语言能力上有所欠缺,且社交能力较弱后,医生建议他们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医生对小明的病情进行了分析。他们排除了其他可能的疾病,最终得出结论:小明可能患有孤独症。医生安慰父母说,虽然孤独症是一种终身性疾病,但通过科学的治疗和干预,小明的生活质量可以得到显著提高。

    医生还为小明父母提供了一些建议。首先,他们需要保持耐心,给予小明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其次,医生推荐了语言和行为训练等干预措施,帮助小明提高社交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最后,医生提醒他们,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挑战,但只要他们携手同行,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小明父母带着小明开始了漫长的治疗之路。他们按照医生的建议,积极参加各类康复训练,同时给予小明更多的关爱和陪伴。在医生和家人的共同努力下,小明逐渐恢复了自信,他的语言能力和社交能力也有了明显提高。

    通过这次经历,小明父母深刻体会到了互联网医疗的便利和高效。在繁忙的生活中,他们可以通过线上问诊,及时了解小明的病情变化,并得到专业医生的建议。这让他们更加有信心面对未来的挑战。

  • 儿童时期是性格和社交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培养孩子的合群能力对于其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孩子的合群能力:

    一、尊重孩子的物权意识

    3岁以下的孩子正处于物权意识建立的关键时期,家长应尊重孩子的物权意识,避免强迫孩子分享玩具等物品。可以通过引导孩子“借”玩具给其他小朋友,让孩子在分享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从而逐渐建立分享意识。

    二、鼓励孩子参与集体活动

    鼓励孩子参与集体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学会与人沟通、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家长可以带孩子参加兴趣班、户外活动等,让孩子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建立自信心。

    三、教会孩子应对社交矛盾

    当孩子遇到社交矛盾时,家长应教会孩子如何应对。可以引导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解决问题。同时,家长要避免过度干预,让孩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经验。

    四、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培养孩子的同理心,让孩子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孩子理解他人的感受,学会关心他人。

    五、树立良好的榜样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家长的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家长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社交行为,为孩子树立榜样。

  • 宝宝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他们通过观察、触摸、探索等方式,逐渐认识这个世界。在这个过程中,游戏成为了宝宝最亲密的伙伴。游戏不仅仅是单纯的娱乐活动,更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帮助宝宝在快乐中成长。

    0-3个月的宝宝,大部分行为都由生理反射功能决定。这个时期的游戏重点在于满足宝宝的生理需求,例如,通过晃动双手、玩弄手指等方式,帮助宝宝发展手眼协调能力。

    4个月-1岁的宝宝,视觉和动作协调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这个时期的宝宝喜欢抓取周围的一切,通过抓拿、爬行、跳跃等方式,锻炼身体协调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1岁以上的宝宝,开始喜欢进行带有假想推测性质的游戏。这个时期的宝宝,通过模仿、角色扮演等方式,学习社会规范和人际关系。

    为了帮助宝宝更好地发展,父母可以为他们提供各种适合的游戏。以下是一些适合宝宝的游戏类型:

    • 锻炼平衡能力的游戏:例如,上下台阶、翻越障碍、抓竿悬垂等。
    • 培养节奏感和韵律感的游戏:例如,听音乐、跳舞等。
    • 感受外界的游戏:例如,触摸、按摩、洗澡等。
    • 发展智力的游戏:例如,玩黏土、做手指画、拼图等。

    除了以上游戏类型,以下两款游戏也是宝宝非常喜爱的:

    • 锻炼宝宝运动神经的游戏:追瓶子
    • 稳定宝宝情绪的游戏:揉面团

    揉面团游戏不仅可以锻炼宝宝的手部肌肉和运动神经,还可以激发宝宝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揉、捏、压、切等方式,宝宝可以创造出各种形状和图案。

    总之,游戏是宝宝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游戏,宝宝可以学习各种技能,发展认知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父母应该为宝宝提供丰富的游戏环境和机会,让他们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 网络医疗:我与医生的那段对话

    那天,阳光明媚,我带着孩子走进了网络医疗的虚拟世界,寻找那位远在千里之外的医生***。孩子最近的行为让我担忧,他在学校的表现让我焦虑,我迫切需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医生***首先安抚了我,告诉我孩子的治疗需要一步步来,不能急于求成。她详细解释了孤独症的相关治疗,包括语言社交康复训练,以及多动症可以通过感统训练来改善。然而,孩子的情况较为复杂,如果动的太厉害影响上学,可能需要考虑用药来控制。

    在交流中,我提出了一些具体的问题,比如感统训练的具体做法和用药建议。医生***耐心地解答了我的每一个疑问,让我对治疗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她建议我去北京的大医院进行面诊,以获得更准确的诊断。

    然而,孩子太小,住在北京不太现实。医生***理解我的困境,建议可以先在家进行康复训练,并且推荐了一些适合的药物。她还告诉我,除了ABC量表,M-CHAT量表和CARS量表也可以作为参考。

    在与医生***的交流中,我感受到了她的专业和耐心。她不仅为我提供了治疗建议,还鼓励我保持积极的心态,让我对未来的治疗充满信心。

    虽然网络医疗无法替代面对面的诊断,但通过与医生***的交流,我感受到了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我相信,在医生的帮助下,我的孩子一定能够战胜疾病,健康成长。

  • 那天阳光明媚,我带着心中的疑惑和焦虑来到了互联网医院,预约了一位青少年儿童心理科的医生。医生***面带微笑,温柔地询问了我的病情。我详细地描述了孩子的症状,从自闭症的诊断到现在的治疗经历,他都非常耐心地听着,不时地点头。

    当我提到孩子服用利培酮后情绪仍然不稳定,医生并没有急于给出治疗方案,而是询问了我孩子服药的详细剂量和用药后的反应。通过对话,我得知医生已经在仔细分析孩子的病情,并考虑到了药物可能带来的副作用。

    医生告诉我,虽然药物可能不够,但停止药物可能对孩子的病情控制不利。他建议我继续观察孩子的病情,并根据情况调整药物剂量。他还提到,如果孩子的情况没有明显改善,可以考虑住院调整用药,以便更好地观察药物反应和监测血药浓度。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给孩子调整了药物剂量。孩子的情况有所改善,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我再次联系了医生,他耐心地解答了我的疑问,并给予了我一些建议。尽管孩子的情况并没有完全康复,但医生的专业和耐心让我感到非常安心。

    通过这次互联网医院的问诊,我深刻体会到了医生的专业素养和人文关怀。在医生的帮助下,我更加了解了孩子的病情和治疗方案,也学会了如何更好地照顾孩子。我相信,在医生的指导下,孩子的情况会越来越好。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