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 程庆丰
糖尿病足的诊断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检查,分别是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第一、体格检查:包括周围神经病变以及外周动脉疾病的检查。神经病变检查主要针对足部麻木、感觉异常的患者,检查的内容包含踝反射、痛觉、温度觉、神经传导速度等等。外周动脉疾病的检查,主要针对下肢皮肤温度的降低、皮肤发凉等症状的患者。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下肢动脉的触诊、踝肱指数、皮肤温度的测定、经皮氧分压等检查。
第二、实验室的检查:主要包括血糖的检测和细菌的培养,以了解糖尿病控制的情况以及明确病原体类型。此外患者可能还需要进行凝血功能的检查、肝功能检查、肾功能检查等,以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
第三、影像学的检查:主要包括X线的检查和磁共振的检测。此外,患者可能还需要进行血管的超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CT血管的造影、磁共振血管造影等检查,来评估下肢血管的情况。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 程庆丰
糖尿病足患者疼痛时,可以给予舒适体位,排除患者受压及止痛药缓解疼痛。配合物理疗法,比如听音乐、想象、看报、交谈等,通过分散患者的注意力,缓解焦虑等方式来减轻疼痛,使患者尽可能舒适的度过疼痛期。糖尿病足患者,如果想避免或减轻疼痛,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第一,控制血糖,保证血糖的平稳健康,这样能够尽量减少糖尿病足,对足部血管神经的损害,进而避免脚痛。
第二,积极地治疗糖尿病,导致的血管神经病变,使用药物疏通阻塞的血管或扩张变窄的血管,使其恢复足部的供血,同时使用一些改善营养周围神经的药物,改善神经病变,这样可以减少疾病导致的疼痛感。
第三,对于已经发生溃疡的足部,及时进行清创,控制感染,清创后每天换药促进疮面的愈合。治疗的过程中,还可以在细菌培养的基础上面,选择敏感的抗生素控制感染。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 程庆丰
糖尿病长期受到高血糖的影响,导致下肢血管的硬化,血管壁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厚,弹性下降,血管内形成血栓,血栓会集结在一块生成斑块,导致下肢血管的闭塞,损伤肢端的神经,最终引起下肢组织病变。在这个阶段,糖尿病患者脚部非常脆弱,只要出现细小的伤口,都能让细菌感染,引起脚部的溃烂。糖尿病患者出现溃烂一般会有三个阶段:
第一、早期阶段。早期的时候糖尿病患者也出现皮肤的瘙痒的表现,因为身体水分的缺失而让患者的皮肤变得特别的干燥,另外随着皮肤的干燥,皮肤的颜色也会逐渐变黑,出现色素的沉着。
第二、中期阶段。糖尿病足发展到中期的时候出现的症状不仅是肉眼可以看到,患者还会出现具体的感觉,会感觉足部特别凉以及麻木,出现不灵敏的现象,对周围的温度感知下降,就容易让足部被烫伤或者冻伤而发生严重的糖尿病足。
第三、中晚期阶段。糖尿病患者的足部情况就已经进入严重的状态,患者的足部会出现反应迟钝而局部皮肤组织会发生糜烂,而一些患者还会出现溃疡,在进行治疗时可能需要进行截肢,或者在这个阶段没有重视会让神经病变更严重,最后让周围神经都跟着受损。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 程庆丰
糖尿病足会导致足部的截肢、残疾,甚至会蔓延至腿部,但如果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糖尿病足可以治愈。糖尿病足的早期症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患者的足部动脉搏动减弱、消失,主要是因为长期的糖尿病导致患者足部血液循环受阻。
第二、足部的麻木、刺痛、烧灼痛或感觉丧失,感觉丧失是指神经病变所致,但突然动脉血管堵塞,也可使下肢的感觉丧失,但是下肢的动脉血管突然出现堵塞,也可以导致肢体失去感觉。
第三、糖尿病足患者早期足部下垂的时候,足部会因此变成紫红色,血循环很差。
第四、出现间歇性跛行,主要是因为患者下肢供血不足,患者行走一段时间之后下肢乏力,会严重的出现小腿的疼痛,这也是足部缺血的一种常见表现。
第五、足部神经系统病变,长期糖尿病会导致患者的骨骼以及肌肉发生变化,肌肉萎缩、屈伸肌失去正常的牵引张力的平衡,趾间关节弯曲形成弓形、爪状足等足部畸形,导致严重后果。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 程庆丰
糖尿病足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针对性的综合治疗,其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
第一、基础治疗,患者必须绝对禁烟,控制体重,严格控制血糖,积极纠正酮症酸中毒、心、脑、肾并发症以及影响坏疽愈合的各种不良因素等。
第二、抗感染治疗,糖尿病足患者由于组织缺血,抵抗力下降,同时处于高血的状态,极易出现感染。由于血管不通,药物无法有效运输到感染的部位,因此感染常常难以控制,有时甚至出现败血症。入院后应尽早取病灶的分泌物进行细菌的培养,先用广谱的抗生素治疗,待细菌培养结果出来后,再根据药物的敏感性,调整抗生素的使用。
第三、截肢治疗。截肢是目前治疗糖尿病足最常见的方法之一,特别是存在下肢血管闭塞的患者、感染或溃疡较重、疼痛难以忍受的患者等经常会被要求截肢。但是截肢需要慎重,不要盲目的截肢,以免影响以后的生活。即便患者需要做截肢也要做好基础的有效治疗,以免伤口经久不愈。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 程庆丰
糖尿病足是由糖尿病的血管和神经病变引发的,最典型的表现就是足部溃疡以及坏疽,严重的糖尿病足因溃烂长期处于经久不愈,会导致截肢。
再就是出现周围血管病变,糖尿病足在疾病的早期是由于血管腔逐渐变狭窄而形成,并出现一系列的症状,常见的有患者下肢的麻木、疼痛以及行走困难,甚至是生活不能自理。
还有糖尿病足患者由于皮肤组织缺血导致肌肉的萎缩,皮肤干燥弹性差,一旦患者皮肤的体温下降,就会出现色素的沉着,并在血管狭窄处可听见血管的杂音。如果皮肤发生了水疱感染,则可能导致溃疡或者坏疽。
糖尿病足患者除上述的危害外,还能引发心脏、肾脏、胃肠道等病变。如果糖尿病足进一步发展,常常会使患者身体各个器官的负担加重,造成器官功能的衰竭,最终导致死亡。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 程庆丰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如不预防可能会有截肢的风险,因此糖尿病足要尽早预防,糖尿病足的预防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不要穿硬皮鞋,不要穿紧袜子,应做到尽量穿不挤脚的软质的鞋或运动鞋,尽量穿纯棉袜子,建议每天温水洗脚,洗后用毛巾擦干,同时还应该经常检查脚有无裂口。
第二、多走路,下肢动脉缺血的病人,在脚没有受伤的情况下要多走路,往下肢侧肢血管增加血供,从而不被糖尿病足这个疾病侵害。
第三、避免足部的烫伤,存在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应该格外注意避免足部的烫伤。洗脚的时候要使用温水,避免烤火、热炕等,还需要做到每天检查鞋内有无异物。
第四,发现趾甲变厚要处理得当。当糖尿病患者发现趾甲变厚需要重视处理,处理期间避免用力过大,剪破皮肤或造成甲沟炎、皮肤感染等。
第五,控制血糖,想要有效的避免患糖尿病,还应积极的进行血糖的控制。
第六,适当运动,只有控制了血糖才可以降低糖尿病足的概率,这就需要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适当的运动。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 程庆丰
糖尿病足对患者和家庭的影响非常大,要想避免糖尿病足的出现,首先要了解导致糖尿病足常见的病因,糖尿病足常见有以下几种病因:
第一、血糖高,在糖尿病足患者后期出现溃疡的时候,伤口因为丰富的糖分会给入侵的病原体提供丰富的营养,一旦发生感染,细菌就会快速的繁殖、扩散。
第二、糖尿病神经病变,血糖长期不稳定和波动,容易引起神经的病变,导致患者对疼痛感觉不敏感,以往可能稍微碰一下就会有感知的,而发生病变之后可能需要针刺才有痛感。
第三、下肢血管病变导致肢体供血的障碍,足部离心脏最远,本来供血就不如其他的部位。当糖尿病出现大血管的病变,足部供血就会更差,使局部皮肤营养不足从而对外来的致病微生物抵御能力下降。
第四、免疫力差,容易受到感染。众所周知糖尿病人的自身抵抗力是比较低下,免疫功能不如正常人,所以细菌、真菌等病原体常常能侵害糖尿病人的健康。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 程庆丰
糖尿病足早期的症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神经方面的症状,因为由于神经的病变,患者足部的感觉会变得迟钝,比如在穿袜子的时候,皮肤的感觉会减退,这是常见的早期的神经病变,当然还有其他的感觉异常,比如出现针刺感、蚁爬感,这都说明周围神经受到了血糖的影响。
第二个方面是缺血的表现,由于下肢血管缺血导致足部动脉的搏动减弱或者消失,患者的皮温会下降,脚部冰凉。缺血型糖尿病足在后期的时候,足部的皮肤会变黑、溃烂,伴有间歇性跛行,但在早期颜色的改变并不太大,主要是会有皮肤质地的改变、粗糙、汗液分泌减少、干燥、皲裂,这些是最常见的表现。
所以,当糖尿病患者出现皮温的下降、皮肤变黑、皮肤溃疡、间歇性跛行等症状的时候建议及时就诊。
视频简介:
作者: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 程庆丰
糖尿病足的分类方法很多,常用的是Wagner分级法,这种分类的方法将糖尿病足分为0~5级:
0级:患者皮肤没有开放性的病灶,表现为肢端供血不足,颜色发紫、发干或苍白,肢端肢体发凉、麻木、感觉迟钝或丧失。肢端刺痛或烧灼痛,常伴有足趾或足的畸形等。
1级:肢端皮肤有开放性的病灶,会因为水疱、血疱、鸡眼或胼胝,冻伤或者烫伤以及其他的皮肤皮损,导致的浅表性溃疡,但病灶尚未波及深部组织。
2级:感染病灶已侵犯深部肌肉组织,常有轻度的蜂窝组织炎,多发性脓灶及窦道的形成,或感染沿着肌间隙扩大,造成足底、足背贯通性溃疡,脓性分泌物的增多。
3级:是指蜂窝组织炎融合形成大的脓腔,脓性分泌物及坏死组织增多,部分可能会累及到骨组织。
4级:是指出现严重的感染已造成骨质的破坏,骨髓炎或者是骨关节的破坏,部分组织发生了坏疽。
5级:是指足的大部分或全部出现感染或缺血,引起严重的湿性或干性坏疽。肢端变黑,常波及踝关节及小腿。
视频简介
作者: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内分泌科 副主任医师 陈伟
出现糖尿病下肢的血管的缺血甚至闭塞,有两大原因,一个如果他出现一个神经病变,就是所谓的脚的感觉不好。糖尿病足多是以晚期并发症,他首先出现一些糖尿病的周围神经病变,对触觉或者是温度觉会出现一个减退,他就会不知道这个疼痛。还会出现破溃,有的人甚至过了一周,一周血里面出现一个小石头他都不知道,结果破了的。
再第二个我们说下肢的血管缺血型病变,造成下肢的闭塞,这种疾病也是糖尿病足的很重要的原因。这一点糖尿病足多半会出现那种干性坏疽,就是像木乃伊一样,那种颜色的干性坏疽,这就是糖尿病足的两大原因。
糖尿病足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影响极大。本文由济南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王璐璐撰写,旨在为广大糖尿病患者提供关于糖尿病足的诊断、治疗及预防的科普知识。
糖尿病足的诊断主要依靠神经学检查、血管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方法。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检查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近年来,高压氧治疗作为一种新型的糖尿病足治疗方法,因其疗程短、见效快、创伤小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对于某些特殊患者,高压氧治疗可能并不适用,此时医生会考虑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
糖尿病足的发病原因复杂,主要包括感染、溃疡、免疫系统疾病和畸形等。患者早期的症状可能包括肢体触痛、关节柔韧度降低等,晚期可能并发骨髓炎、关节病等严重疾病。
预防糖尿病足的关键在于控制血糖、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患者应定期检查血糖,保持鞋子的干净整洁,保证充足的睡眠,饮食清淡,多喝水,关注身体变化。
济南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是糖尿病足诊断和治疗的专业科室,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医疗团队。科室致力于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帮助患者战胜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中脚肿发黑是最为严重的一种症状。面对这种情况,患者需要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并注意日常保养,以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首先,糖尿病患者需要到医院接受专业的评估,了解病情的严重程度。医生会通过检查血管情况、骨质破坏程度以及神经功能等方面,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治疗糖尿病足肿发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降低血糖:通过调整饮食、运动等方式,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是治疗糖尿病足的基础。
2. 改善循环:通过药物治疗、血管介入等方式,改善下肢血液循环,有助于减轻脚部肿胀。
3. 营养神经: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方式,改善神经功能,减轻疼痛症状。
4. 抗感染治疗:如有感染,需及时应用抗生素治疗。
5. 截肢治疗:对于病情严重,无法挽救的病例,可能需要截肢治疗。
除了积极治疗外,糖尿病患者还需要注意以下日常保养措施:
1. 饮食:注意低盐低脂饮食,避免食用淀粉含量较高的食物,饮食清淡,三餐定时定量。
2. 运动:适当运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游泳等,有助于餐后血糖下降。
3. 监测血糖:定期监测血糖,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4. 预防并发症:注意预防低血糖、糖尿病性心肌病等并发症。
总之,糖尿病足肿发黑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并注意日常保养,才能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糖尿病足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和生命。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足,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其发病原因和治疗方法。
糖尿病足的发病原因主要包括:下肢缺血、动脉硬化、感染以及神经病变。其中,下肢缺血和动脉硬化会导致局部血液循环不畅,感染和神经病变则会削弱局部免疫力,使得足部更容易受到伤害和感染。
治疗糖尿病足需要采取综合性措施。首先,要积极控制血糖水平,避免血糖波动过大。其次,要进行抗炎、改善微循环和营养神经症状治疗。具体方法包括:
1. 局部清创换药:清除足部坏死组织,保持伤口清洁,预防感染。
2. 抗生素治疗:针对感染部位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3. 扩张血管药物:改善下肢血液循环,缓解缺血症状。
4. 营养神经药物:改善神经功能,缓解疼痛。
5. 加强全身营养:补充足部伤口所需的营养,促进伤口愈合。
除了药物治疗,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首先,要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避免受伤。其次,要选择合适的鞋袜,避免摩擦和压迫。此外,还要进行适度的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在治疗糖尿病足的过程中,患者应选择正规医院就诊,接受专业医生的指导。同时,要定期进行足部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总之,糖尿病足的治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患者和医生共同努力。只有通过科学的预防和治疗,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糖尿病足带来的危害。
破伤风是一种由破伤风杆菌引起的严重感染性疾病,主要影响神经系统。糖尿病患者由于免疫力低下、血液循环不畅,更容易感染破伤风。本文将介绍破伤风的症状、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帮助糖尿病患者提高对破伤风的防范意识。
一、破伤风的症状
破伤风的主要症状包括:
二、破伤风的预防措施
1. 注射破伤风疫苗: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接种破伤风疫苗,以预防感染。
2. 注意伤口清洁:糖尿病患者应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感染破伤风杆菌。
3. 定期换药:糖尿病患者如有伤口,应定期换药,避免感染。
4. 注意个人卫生:糖尿病患者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减少感染的风险。
三、破伤风的治疗方法
破伤风的治疗主要包括:
四、糖尿病患者的注意事项
糖尿病患者应时刻警惕破伤风的发生,注意以下几点:
五、总结
破伤风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糖尿病患者更容易感染。通过接种疫苗、注意伤口清洁、定期换药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破伤风的发生。糖尿病患者应提高防范意识,积极预防破伤风,保障自身健康。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开始选择在小区的石子路上进行健身,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达到按摩脚底、促进血液循环的目的。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适合这种锻炼方式。河南中医学院推拿科学术带头人王华兰教授提醒,糖尿病足、扁平足和足癣患者不适合在石子路上行走。
糖尿病足患者由于神经末梢感觉迟钝,容易在行走时受到硌伤,导致皮肤破损甚至感染。扁平足患者由于足弓低平,足底弹性差,容易在石子路上造成足部组织损伤。足癣患者则容易因石子路上的细菌感染加重病情。
那么,哪些人群适合在石子路上行走呢?王华兰教授表示,身体健康、足部无疾病的人群可以在石子路上行走。但需要注意的是,刚开始行走时,时间不宜过长,可穿着软底鞋或一次性棉拖,逐渐适应后再光脚行走。行走时,应保持慢速,避免受伤。
除了石子路行走,还有哪些方法可以促进足部血液循环呢?王华兰教授建议,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足部保健:
1. 每天坚持泡脚,水温以40-45℃为宜,泡脚时间不宜过长,10-15分钟即可。
2. 每天进行足部按摩,按摩方向由脚趾向脚跟,按摩力度适中。
3. 穿着合适的鞋袜,避免穿着过硬、过紧的鞋子。
4. 保持足部卫生,定期修剪指甲,避免皮肤破损。
总之,足部保健对于中老年人来说至关重要。正确的方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足部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糖尿病足病,作为糖尿病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已经成为我国公共卫生领域的一大挑战。据统计,我国糖尿病患者高达1.1亿,占总人口的近十分之一。在这庞大的患者群体中,约有20%的人会出现足溃疡,而由糖尿病引起的非创伤性截肢,其发生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40倍,其中85%与足溃疡有关。
糖尿病足病不仅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还导致严重的经济负担。由于缺乏规范化诊疗,部分患者可能错失最佳治疗时机,导致终身残疾。因此,规范化的糖尿病足病诊疗,特别是早防早治,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帮助临床医生和基层医务人员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糖尿病足病,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足与周围血管病学组组织编写了《糖尿病足病规范化诊疗手册》,并由北京泰德制药提供大力支持。该手册详细介绍了糖尿病足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糖尿病足病的诊疗水平。
手册内容涵盖了糖尿病足病的各个方面,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和放射学诊断、危险因素评估,糖尿病下肢动脉和周围神经病变的筛查和内、外科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分级、清创、敷料选择、负压伤口疗法及其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感染的诊治,糖尿病足的骨科诊断、处理及其新技术,糖尿病夏科关节病的诊治,糖尿病足诊疗中的心脏保护、皮肤病变、营养诊疗、预防、多学科合作等。
《糖尿病足病规范化诊疗手册》的出版,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有助于提高糖尿病足病的诊疗水平,减少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此外,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足与周围血管病学组还计划在全国范围内举办50场糖尿病足病规范化诊疗培训班,进一步推广规范化诊疗理念,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诊疗技能。
糖尿病足病的规范化诊疗任重道远,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相信在各方力量的共同推动下,我国糖尿病足病的防治工作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
随着冬季的到来,泡脚成为了许多人养生的首选。泡脚不仅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还有助于放松身心,缓解疲劳。然而,泡脚并非适合所有人,以下几种情况需要注意。
1. 糖尿病患者不宜泡脚
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水平较高,末梢神经感知功能较差,容易导致烫伤。因此,糖尿病患者泡脚时需要格外小心,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2. 服用扩张血管药物的人不宜泡脚
服用扩张血管药物的人泡脚可能导致血压过低,出现头晕、眼花等症状。建议在泡脚前咨询医生意见。
3. 有脚气的人不宜泡脚
脚气患者泡脚容易加重病情,建议在治愈脚气后再进行泡脚。
4. 心脏病患者不宜泡脚
心脏病患者泡脚可能导致心脏负荷加重,引发疾病复发。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5. 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不宜泡脚
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泡脚可能导致病情加重,建议避免泡脚。
除了以上情况,以下泡脚注意事项也需要注意:
1. 泡脚水不宜过烫
过热的水会烫伤皮肤,建议水温控制在40℃左右。
2. 泡脚时间不宜过长
泡脚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为宜。
3. 不要随意添加辅料
泡脚时不要随意添加醋、胡椒等调料,以免引起过敏或其他不适。
泡脚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养生方式,但需要注意以上事项,才能达到养生的目的。
随着冬季的到来,泡脚成为了许多人的日常保健方式。泡脚不仅能促进血液循环,还能缓解疲劳,提高睡眠质量。然而,泡脚并非毫无禁忌,以下这些误区需要引起大家的注意。
首先,泡脚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来说,泡脚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为宜。时间过长会导致局部血液循环过快,造成身体其他部位相对缺血,甚至引发昏厥。
其次,饭后不宜立即泡脚。饭后泡脚会影响胃部血液供给,长期下来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建议在饭后1小时左右再泡脚。
此外,泡脚后不宜立即入睡。泡脚后,双脚会感到温暖,此时可以轻轻揉搓脚底,促进血液循环。待全身热度缓缓降低后再入睡,更有助于睡眠质量。
泡脚的最佳水温在40摄氏度左右,水温不宜过高或过低。泡脚时,可以使用木质桶,让双脚舒适地平放进去。泡脚过程中,可以加入适量的中药,如党参、黄芪、白术等,以达到更好的保健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泡脚时一定要选择合适的容器。金属和塑料盆不宜用于泡脚,因为它们会降低中药的有效成分。此外,皮肤有破损、伤口时,应暂停泡脚。
最后,对于保健按摩脚盆,闵教授提醒大家要慎用。按摩脚盆的水流力度不够,且刺激面较大,不易达到治疗效果。相比按摩脚盆,木质泡脚桶更加实惠和实用。
那天,我坐在电脑前,心中满是焦虑。糖尿病已经伴随了我二十多年,最近一个多月,我发现我的左脚小脚指下端出现了一个裂口,两个多月了,却不见好转。我犹豫了,不知道该怎么办。
在朋友的推荐下,我选择了在线问诊,希望能得到一些帮助。屏幕那头,是那位内分泌科的医生,他微笑着向我问好,让我心中的紧张稍微缓解了一些。
我向医生详细描述了我的症状,他耐心地听我说完,然后告诉我可能的情况和治疗方案。他建议我完善一些检查,看看破溃到什么程度,并建议外科清创换药治疗。
我听了医生的建议,心中虽然有些担忧,但同时也感到一丝希望。医生还告诉我,在家自行涂药可能效果不佳,最好还是到医院处理。
当我问到具体用药时,医生告诉我,这个地方容易出现骨的破坏,自行处理可能会合并感染,导致蔓延。听到这里,我更加坚定了去医院的决心。
最后,医生告诉我,内分泌科也处理这样的糖足,让我放心。我向医生道谢,表示如有问题会再联系他。医生微笑着说,不客气。
这次线上问诊的经历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医生的专业和耐心。虽然只是线上交流,但我能感受到他对患者的关心和负责。我相信,在医生的指导下,我的病情一定会得到控制。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和生命。研究表明,吸烟是导致糖尿病足发生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糖尿病足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糖尿病本身、神经病变、血管病变和感染等。吸烟会加重这些因素,使糖尿病足的发生率显著增加。
吸烟会导致血管收缩,降低血液循环,从而加重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病变。此外,吸烟还会损害神经,导致神经病变加重,使患者对足部损伤的感知能力下降,容易发生足部感染。
糖尿病足的治疗需要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日常护理等。药物治疗主要针对感染和血管病变,手术治疗主要是针对足部溃疡和坏疽等严重病变。日常护理包括保持足部清洁、干燥,穿着合适的鞋袜,定期检查足部等。
因此,糖尿病患者应该戒烟,以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生率。同时,积极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定期进行足部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足部病变,可以有效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