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糖尿病足做哪些检查可以确诊?

糖尿病足做哪些检查可以确诊?
发表人:程庆丰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 程庆丰

糖尿病足的诊断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检查,分别是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第一、体格检查:包括周围神经病变以及外周动脉疾病的检查。神经病变检查主要针对足部麻木、感觉异常的患者,检查的内容包含踝反射、痛觉、温度觉、神经传导速度等等。外周动脉疾病的检查,主要针对下肢皮肤温度的降低、皮肤发凉等症状的患者。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下肢动脉的触诊、踝肱指数、皮肤温度的测定、经皮氧分压等检查。

第二、实验室的检查:主要包括血糖的检测和细菌的培养,以了解糖尿病控制的情况以及明确病原体类型。此外患者可能还需要进行凝血功能的检查、肝功能检查、肾功能检查等,以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

第三、影像学的检查:主要包括X线的检查和磁共振的检测。此外,患者可能还需要进行血管的超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CT血管的造影、磁共振血管造影等检查,来评估下肢血管的情况。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 程庆丰

    糖尿病足对患者和家庭的影响非常大,要想避免糖尿病足的出现,首先要了解导致糖尿病足常见的病因,糖尿病足常见有以下几种病因:

    第一、血糖高,在糖尿病足患者后期出现溃疡的时候,伤口因为丰富的糖分会给入侵的病原体提供丰富的营养,一旦发生感染,细菌就会快速的繁殖、扩散。

    第二、糖尿病神经病变,血糖长期不稳定和波动,容易引起神经的病变,导致患者对疼痛感觉不敏感,以往可能稍微碰一下就会有感知的,而发生病变之后可能需要针刺才有痛感。

    第三、下肢血管病变导致肢体供血的障碍,足部离心脏最远,本来供血就不如其他的部位。当糖尿病出现大血管的病变,足部供血就会更差,使局部皮肤营养不足从而对外来的致病微生物抵御能力下降。

    第四、免疫力差,容易受到感染。众所周知糖尿病人的自身抵抗力是比较低下,免疫功能不如正常人,所以细菌、真菌等病原体常常能侵害糖尿病人的健康。

  •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 程庆丰

    糖尿病足发生的重要原因是肢体的缺血,神经病变感染以及各种诱发因素。因此,在治疗上患者应以预防为主,针对病因进行预防和治疗,具体的措施如下:

    第一、不要赤脚行走。因为糖尿病会导致神经受损,患者的足部感觉不敏感,所以很有可能走路时没有注意到小石子或其他的东西而受伤,可能会导致严重感染。

    第二、保持足部清洁。每天用温度适宜的水和肥皂洗脚,可以起到一定的预防感染的作用。另外,有毛巾擦脚时不要大力摩擦,要仔细擦干。

    第三、保持足部皮肤柔软和湿润。使用乳液或其他护肤品来防止足部皮肤的干裂,这样能降低感染的风险。

    第四、定期修剪趾甲有助于预防一些小的足部损伤。但要避免剪到趾甲角落的地方或其他割伤,不好修剪的地方可以使用指甲锉和金刚砂。

    第五、注意饮食。严格控制每日摄入的总个量和糖分,多吃一些有助于维持肠道功能的食物,严格控制总脂肪的摄入量,多摄入不饱和脂肪酸,避免高胆固醇饮食,每日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

  • 视频简介:

     

    作者: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 程庆丰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足常见的诱发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足部感染,足部感染的原因很多,既有局部的因素,比如足部皮肤的损伤、高危足、死腔、引流不畅等,也有全身的因素,比如代谢的紊乱、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等。

     

    第二、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及微循环的障碍。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血液的粘稠度增高、微循环的血流紊乱等因素,可以导致微循环的障碍,是糖尿病足的产生的病理基础,也是糖尿病足预后的决定性因素。

     

    第三、糖尿病患者肢体营养和代谢的紊乱,肢体营养和代谢紊乱也会导致糖尿病足的发生,建议糖尿病患者合理的饮食规律的作息。

     

    第四、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糖尿病周围血管的病变是全身大血管病变的一部分,主要病理改变是动脉粥样硬化、动脉中层的钙化、内膜纤维增生导致血管腔的狭窄,最终导致下肢及足部的供血不足,甚至出现肢端的坏死。

  •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 程庆丰

    糖尿病长期受到高血糖的影响,导致下肢血管的硬化,血管壁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厚,弹性下降,血管内形成血栓,血栓会集结在一块生成斑块,导致下肢血管的闭塞,损伤肢端的神经,最终引起下肢组织病变。在这个阶段,糖尿病患者脚部非常脆弱,只要出现细小的伤口,都能让细菌感染,引起脚部的溃烂。糖尿病患者出现溃烂一般会有三个阶段:

    第一、早期阶段。早期的时候糖尿病患者也出现皮肤的瘙痒的表现,因为身体水分的缺失而让患者的皮肤变得特别的干燥,另外随着皮肤的干燥,皮肤的颜色也会逐渐变黑,出现色素的沉着。

    第二、中期阶段。糖尿病足发展到中期的时候出现的症状不仅是肉眼可以看到,患者还会出现具体的感觉,会感觉足部特别凉以及麻木,出现不灵敏的现象,对周围的温度感知下降,就容易让足部被烫伤或者冻伤而发生严重的糖尿病足。

    第三、中晚期阶段。糖尿病患者的足部情况就已经进入严重的状态,患者的足部会出现反应迟钝而局部皮肤组织会发生糜烂,而一些患者还会出现溃疡,在进行治疗时可能需要进行截肢,或者在这个阶段没有重视会让神经病变更严重,最后让周围神经都跟着受损。

  •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 程庆丰

    糖尿病足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运动神经的病变,它表现有:下肢,特别是足部肌肉逐步的萎缩变形,脚趾发生弯曲畸形,脚掌、脚踝进而受到的影响,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形。最终导致患者行走乏力、迟缓,容易感到劳累,失去行动的能力。

    第二、血管的表现,因为糖尿病足患者血管局部的闭塞,长期血流不畅,下肢部位的皮肤苍白,暗淡没有光泽,搏动比正常人明显的偏弱,严重的甚至感觉不到有足背动脉的搏动。另外,少数患者下肢还会伴有间歇性的刺痛。

    第三、感觉神经表现,主要是因为疾病导致患者感觉神经损伤,神经信号传导出现障碍,对外界环境的刺激感知不明显、甚至消失。比如,患者下肢部位尤其是足部麻木,用手压迫没有感觉,对外界的温度的冷热失去了感知。患者即使接触热水或刺骨的冰水,也毫无知觉或感觉很弱。还有一种症状,就是行走起来感觉脚下没底,这类患者很容易出现跌倒或受伤。

    第四、皮肤表面的病变改变,这是糖尿病足患者足部皮肤表层最初的表现,如果持续发展,后期会产生足部的溃疡,皮肤表层的病变表现主要有:皮肤的脆化、干裂、脱水、失去应有的弹性,色泽暗淡无光,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水泡。

  • 视频简介:

     

    作者: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 程庆丰

     

    糖尿病足的分类方法很多,常用的是Wagner分级法,这种分类的方法将糖尿病足分为0~5级:

     

    0级:患者皮肤没有开放性的病灶,表现为肢端供血不足,颜色发紫、发干或苍白,肢端肢体发凉、麻木、感觉迟钝或丧失。肢端刺痛或烧灼痛,常伴有足趾或足的畸形等。

     

    1级:肢端皮肤有开放性的病灶,会因为水疱、血疱、鸡眼或胼胝,冻伤或者烫伤以及其他的皮肤皮损,导致的浅表性溃疡,但病灶尚未波及深部组织。

     

    2级:感染病灶已侵犯深部肌肉组织,常有轻度的蜂窝组织炎,多发性脓灶及窦道的形成,或感染沿着肌间隙扩大,造成足底、足背贯通性溃疡,脓性分泌物的增多。

     

    3级:是指蜂窝组织炎融合形成大的脓腔,脓性分泌物及坏死组织增多,部分可能会累及到骨组织。

     

    4级:是指出现严重的感染已造成骨质的破坏,骨髓炎或者是骨关节的破坏,部分组织发生了坏疽。

     

    5级:是指足的大部分或全部出现感染或缺血,引起严重的湿性或干性坏疽。肢端变黑,常波及踝关节及小腿。

  •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 程庆丰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如不预防可能会有截肢的风险,因此糖尿病足要尽早预防,糖尿病足的预防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不要穿硬皮鞋,不要穿紧袜子,应做到尽量穿不挤脚的软质的鞋或运动鞋,尽量穿纯棉袜子,建议每天温水洗脚,洗后用毛巾擦干,同时还应该经常检查脚有无裂口。

    第二、多走路,下肢动脉缺血的病人,在脚没有受伤的情况下要多走路,往下肢侧肢血管增加血供,从而不被糖尿病足这个疾病侵害。

    第三、避免足部的烫伤,存在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应该格外注意避免足部的烫伤。洗脚的时候要使用温水,避免烤火、热炕等,还需要做到每天检查鞋内有无异物。

    第四,发现趾甲变厚要处理得当。当糖尿病患者发现趾甲变厚需要重视处理,处理期间避免用力过大,剪破皮肤或造成甲沟炎、皮肤感染等。

    第五,控制血糖,想要有效的避免患糖尿病,还应积极的进行血糖的控制。

    第六,适当运动,只有控制了血糖才可以降低糖尿病足的概率,这就需要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适当的运动。

  •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 程庆丰

    糖尿病足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针对性的综合治疗,其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

    第一、基础治疗,患者必须绝对禁烟,控制体重,严格控制血糖,积极纠正酮症酸中毒、心、脑、肾并发症以及影响坏疽愈合的各种不良因素等。

    第二、抗感染治疗,糖尿病足患者由于组织缺血,抵抗力下降,同时处于高血的状态,极易出现感染。由于血管不通,药物无法有效运输到感染的部位,因此感染常常难以控制,有时甚至出现败血症。入院后应尽早取病灶的分泌物进行细菌的培养,先用广谱的抗生素治疗,待细菌培养结果出来后,再根据药物的敏感性,调整抗生素的使用。

    第三、截肢治疗。截肢是目前治疗糖尿病足最常见的方法之一,特别是存在下肢血管闭塞的患者、感染或溃疡较重、疼痛难以忍受的患者等经常会被要求截肢。但是截肢需要慎重,不要盲目的截肢,以免影响以后的生活。即便患者需要做截肢也要做好基础的有效治疗,以免伤口经久不愈。

  •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 程庆丰

    糖尿病足会导致足部的截肢、残疾,甚至会蔓延至腿部,但如果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糖尿病足可以治愈。糖尿病足的早期症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患者的足部动脉搏动减弱、消失,主要是因为长期的糖尿病导致患者足部血液循环受阻。

    第二、足部的麻木、刺痛、烧灼痛或感觉丧失,感觉丧失是指神经病变所致,但突然动脉血管堵塞,也可使下肢的感觉丧失,但是下肢的动脉血管突然出现堵塞,也可以导致肢体失去感觉。

    第三、糖尿病足患者早期足部下垂的时候,足部会因此变成紫红色,血循环很差。

    第四、出现间歇性跛行,主要是因为患者下肢供血不足,患者行走一段时间之后下肢乏力,会严重的出现小腿的疼痛,这也是足部缺血的一种常见表现。

    第五、足部神经系统病变,长期糖尿病会导致患者的骨骼以及肌肉发生变化,肌肉萎缩、屈伸肌失去正常的牵引张力的平衡,趾间关节弯曲形成弓形、爪状足等足部畸形,导致严重后果。

  •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 程庆丰

    糖尿病足是由糖尿病的血管和神经病变引发的,最典型的表现就是足部溃疡以及坏疽,严重的糖尿病足因溃烂长期处于经久不愈,会导致截肢。

    再就是出现周围血管病变,糖尿病足在疾病的早期是由于血管腔逐渐变狭窄而形成,并出现一系列的症状,常见的有患者下肢的麻木、疼痛以及行走困难,甚至是生活不能自理。

    还有糖尿病足患者由于皮肤组织缺血导致肌肉的萎缩,皮肤干燥弹性差,一旦患者皮肤的体温下降,就会出现色素的沉着,并在血管狭窄处可听见血管的杂音。如果皮肤发生了水疱感染,则可能导致溃疡或者坏疽。

    糖尿病足患者除上述的危害外,还能引发心脏、肾脏、胃肠道等病变。如果糖尿病足进一步发展,常常会使患者身体各个器官的负担加重,造成器官功能的衰竭,最终导致死亡。

  • 糖尿病,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环境因素的影响,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然而,许多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不足,导致延误治疗和并发症的发生。

    一、糖尿病的病因与分类

    糖尿病的病因复杂,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等。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糖尿病可分为1型和2型两大类。1型糖尿病主要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2型糖尿病则与胰岛素抵抗和分泌不足有关。

    二、糖尿病的症状与诊断

    糖尿病的症状多样,早期常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常见的症状包括多饮、多尿、体重减轻、疲乏无力等。糖尿病的诊断主要依靠血糖检测,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

    三、糖尿病的治疗与控制

    糖尿病的治疗主要包括饮食控制、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和血糖监测。其中,饮食控制和运动治疗是基础治疗,对于控制血糖和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药物治疗包括胰岛素、口服降糖药等,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

    四、糖尿病的并发症及预防

    糖尿病的并发症众多,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足、肾病、视网膜病变等。这些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积极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并发症至关重要。

    五、糖尿病患者的日常护理

    糖尿病患者的日常护理包括饮食管理、运动管理、血糖监测、心理调适等方面。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定期复查,以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并发症众多,其中糖尿病皮肤病变就是其中之一。这种病变不仅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

    糖尿病皮肤病变的发生与血糖水平、胰岛素抵抗等因素密切相关。常见的糖尿病皮肤病变类型包括皮肤感染、神经性和缺血性糖尿病皮肤病、胶原疾病、代谢障碍所致的皮肤病变以及降糖类药物的皮肤反应等。

    皮肤感染是糖尿病皮肤病变中最常见的一种,包括带状疱疹、皮肤念珠菌病、皮肤真菌感染、毛霉菌病、红癣以及细菌感染等。神经性和缺血性糖尿病皮肤病主要包括糖尿病足溃疡、无汗症、胫前黑斑等。胶原疾病相对少见,如环状肉芽肿、糖尿病性硬化病、蜡样皮肤、足底过度角化、获得性鱼鳞病等。代谢障碍所致的皮肤病变包括血色病、伴脂肪沉积的黄斑瘤、迟发型性皮肤卟啉病、胰高血糖素瘤综合征、黑棘皮病等。

    糖尿病皮肤病变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方面,主要包括控制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局部治疗以及全身治疗等。

    为了预防糖尿病皮肤病变,糖尿病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血糖控制,避免皮肤损伤,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感染,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定期进行皮肤检查等。

    糖尿病皮肤病变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需要引起重视。通过积极的治疗和预防,可以有效控制糖尿病皮肤病变的发生和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糖尿病足作为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糖尿病足患者常常出现双足冰凉、麻木、感觉迟钝等症状,对冷热痛刺激反应也变得迟钝或无感觉。一旦足部皮肤出现损伤,伤口愈合缓慢,感染容易扩散,严重者甚至可能引发骨髓炎,威胁生命。

    因此,糖尿病足的预防与护理至关重要。除了药物治疗和日常保养,适当的运动也是预防和改善糖尿病足的有效方法。

    以下8个运动对糖尿病足患者尤其有益:

    1. 干洗腿

    用双手握住大腿根部,从上往下按摩至脚踝,再从脚踝往回按摩至大腿根部。重复此动作,可以促进血脉畅通,缓解下肢麻木症状。

    2. 甩腿

    一手扶墙或扶树,先向前甩动小腿,脚尖向上抬起,再向后甩动,脚面绷直,腿也伸直。两腿轮换进行,每次甩动80-100次,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改善血液循环。

    3. 揉腿肚

    用双手握住小腿肚,旋转揉动,每侧20-30次,两腿交换进行。可以疏通血脉,增加腿部肌肉力量。

    4. 扭膝

    两脚平行靠拢,屈膝微向下蹲,双手放在膝盖上,顺时针揉动数十次,再换另一方向揉动。可以治疗下肢无力、膝关节痛,疏通血脉。

    5. 扳脚趾

    端坐,两腿伸直,低头,身体向前弯,用双手扳脚趾20-30次。可以锻炼腰腿,增强脚步力量,防止脚部无力。

    6. 搓脚

    将两手掌搓热,然后用两手掌搓脚心各100次。可以防止足部酸痛、乏力、麻木,促进脚部血液循环。

    7.蹬腿

    入睡前平躺在床上,双手紧抱后脑勺,由缓到急地进行蹬腿运动,每次3分钟,然后换另一条腿,反复8次。可以使腿部血液流畅。

    8. 揉纸球

    在一个大盆内放入两张废纸,单足踩入盆内,用单足将纸揉成一个纸球,然后换纸,再用另一只脚重复揉搓。此方法不仅适用于糖尿病患者,也非常适合运动能力较差者,可以提高足部各关节的灵活性,促进脚部血液循环。

  •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妊娠期糖尿病不仅对孕妇的健康产生严重影响,还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甚至导致新生儿低血糖等并发症。本文将以一个足月产孕妇的病例为例,解读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治过程,为广大孕妇提供参考。

    病例介绍:患者,女,27岁,母亲有糖尿病史。末次月经2006年1月7日,预产期2006年10月14日。停经60天首次查尿妊娠试验阳性,确诊为早孕。无明显早孕反应,停经1个月始有胎动。停经29周产科检查尿常规有尿糖(++),筛查血糖16.2 mmol/L,空腹血糖8.0mmol/L。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收住院治疗。

    产检发现,患者宫高27 cm,腹围96 cm,先露臀,浮胎,tL,140次/分,无宫缩。入院后予饮食控制,血糖无法控制在正常值范围,遂以胰岛素皮下注射控制血糖。空腹血糖≤5.8 mmol/L,餐后2I/,时血糖≤6.8 mmol/L。停经31周出院,出院后每周产科检查,根据血糖调整胰岛素的用量,停经35周。实验室检查:血糖正常值范围,尿常规反复出现尿酮体,予调整饮食,多饮水后仍有尿酮体。停经37周再次住院,静脉点滴葡萄糖、果糖,2天后查尿常规尿酮体阴性。

    自停经32周始孕妇控制饮食后,孕妇体重无明显增加,停经38周出现宫缩,因初产臀位,妊娠期糖尿病行剖官产术,娩出1女婴,2400g,Apgar评分1分钟1O分,59钟1O分,羊水清。新生儿出生后立即查空腹血糖1.1 mmol/L。予喂糖水。监测血糖。胎盘病理检查无明显异常。

    讨论:妊娠期糖尿病的筛查方法主要包括葡萄糖粉筛查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葡萄糖粉筛查异常的孕妇应进行空腹血糖检查,如空腹血糖异常可诊断为糖尿病,空腹血糖正常者进一步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疗主要包括饮食控制、运动和药物治疗。饮食控制是妊娠期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应根据孕妇的身高、体重和营养需求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

    本例孕妇糖筛查阳性,空腹血糖升高即可明确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控制十分重要。部分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仅需饮食控制即可维持血糖在正常值范围。但饮食治疗不能控制的糖尿病需要用胰岛素。

    饮食控制的食谱制定可根据营养分析结果及孕妇的身高制定相应食谱。总热量不小于7531.2 KJ/d,根据孕妇体形情况增减,理想体重104.6~125.5 KJ/(Kg.d),偏瘦者125.5 KJ/(Kg.d),肥胖者104.6 KJ/(Kg.d)酌情增减。食谱结构:每日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比例分别为55%~60%、20%~25%、15%~20%。用黄瓜、番茄等蔬菜代替水果。牛奶于孕中期每日为200~400 ml,孕晚期为每日400~600 ml,选用低脂牛奶。蔬菜每日摄入量不少于60%。每餐比例:根据少食多餐的原则按每日6餐分配总热量,早餐20%,早点5%,午餐30%,午后10%,晚餐30%,晚点5%,早餐、早点、午点尽可能用粗粮。

    饮食疗法的目的:保证母亲和胎儿必须营养,维持正常血糖水平,预防酮症,保持正常体重增加。本例孕妇饮食控制后体重无增长,虽然血糖正常值范围,但反复出现尿酮体是提示饮食不合理,未保证胎儿的营养供应,导致足月小样儿。新生儿出生时应取脐带血检测血糖,无论体重大小按早产儿处理。注意保暖、吸氧、提早喂糖水,早开奶,避免新生儿低血糖。

  •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攀升,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发布的报告显示,全球糖尿病患者数量已超过4.62亿,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5.92亿。我国糖尿病患者数量也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已成为全球糖尿病第二大国。为了预防糖尿病,我们需要从日常生活中做起,遵循以下十条法则,让生活远离糖尿病的困扰。

    1. 保持健康体重:体重超标是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通过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减轻体重5%,可以有效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

    2. 饮食习惯调整:在进食高热量食物前,喝两勺食醋可以降低血糖水平。此外,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蔬菜和水果,也有助于控制血糖。

    3. 增加运动量:每周进行4小时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等,可以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

    4. 注意饮食结构:选择高纤维、低糖、低脂的食物,如燕麦、糙米、豆类、鱼、瘦肉等,有助于控制血糖。

    5. 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独居者患糖尿病的风险较高。与家人、朋友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

    6. 保证充足睡眠:每晚睡眠6-8小时,有助于控制血糖。

    7. 限制快餐摄入:每周快餐摄入次数不超过2次,减少加工肉类和油炸食品的摄入。

    8. 食用肉桂:肉桂具有降血糖的作用,可以适量食用。

    9. 学会减压:长期压力会导致血糖升高,学会减压有助于控制血糖。

    10. 定期检查血糖:45岁以上、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高胆固醇和高血压的人,应定期检查血糖。

    除了以上十条法则,以下民间偏方和中医偏方也有助于控制血糖:

    1. 马齿苋:取干马齿苋100克,每天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

    2. 僵蚕散:取僵蚕适量,研为细末,每天服3次,每次2克。

    3. 棕榈子:取经霜棕榈子30-60克,水煎代茶饮,1个月为1个疗程。

    4. 赤小豆山药汤:赤小豆30克,怀山药40克,猪胰脏1具,水煎服。

    5. 西瓜子粳米粥:西瓜子50克,粳米30克,先将西瓜子和水捣烂,水煎去渣取汁,后人米作粥。

  •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它不仅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还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糖尿病足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其中,介入治疗以其微创、高效、恢复快等优点,成为了糖尿病足治疗的重要手段。

    广东省人民医院陆骊工教授指出,糖尿病足的介入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血管成形术:通过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等方式,扩张狭窄的血管,恢复下肢血流。

    2. 动脉溶栓术:通过药物溶栓或机械溶栓的方式,溶解血栓,恢复下肢血流。

    3. 动脉旁路移植术:通过血管移植的方式,绕过狭窄或闭塞的血管,恢复下肢血流。

    4. 静脉瓣膜成形术:通过瓣膜成形术或瓣膜置换术等方式,修复或替换受损的静脉瓣膜,改善静脉回流。

    5. 静脉曲张微创治疗:通过激光、射频或超声等方式,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除了介入治疗,糖尿病足的治疗还需要综合运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多种方法。其中,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扩血管药物等;物理治疗主要包括高压氧治疗、紫外线照射等;康复训练主要包括步行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等。

    广东省人民医院介入治疗科在糖尿病足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为无数患者带来了康复的希望。如果您或您的家人朋友患有糖尿病足,请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 秋冬季是糖尿病患者需要特别注意的季节,因为寒冷的天气和干燥的气候都会对血糖产生一定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帮助糖友们安全度过秋冬季节的建议:

    一、保暖措施,预防感冒

    秋冬季气温骤降,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受到寒冷天气的影响。寒冷的刺激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和儿茶酚胺分泌增加,从而对抗胰岛素,导致血糖升高。此外,感冒等呼吸道感染也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因此,糖友们要注意保暖,避免“秋冻”,随着气温变化适时增减衣物,预防感冒。

    二、注重足部护理,预防糖尿病足

    秋冬季节气候干燥,皮肤容易干燥皲裂。糖尿病患者由于神经和血管病变,更容易出现足部问题。因此,糖友们要注重足部护理,每天用温水泡脚,水温不宜过高,以免烫伤。泡脚后,擦干足部,涂抹润肤露和维生素E软膏,并轻轻按摩足部。同时,要选择合适的鞋袜,避免摩擦和挤压,定期检查足部,发现皮肤裂伤、水泡等问题及时就医。

    三、饮食调整,合理搭配

    秋冬季节天气干燥,容易出现口干、皮肤干燥、便秘等问题。糖友们要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在水果的选择上,要选择含糖量低的水果,如柚子、杨桃、番石榴、木瓜等,避免食用含糖量高的水果,如香蕉、凤梨、葡萄、橙子、枣等。同时,要注意控制饮食量,避免血糖波动过大。

    四、情绪管理,保持身心健康

    秋冬季天气凉爽,容易让人感到抑郁、烦躁。糖友们要注意情绪管理,保持乐观的心态,适当锻炼身体,提高抵抗力。可以尝试进行散步、慢跑、瑜伽等运动,帮助缓解压力,改善心情。

    五、定期复查,监测血糖

    秋冬季节是糖尿病并发症的高发期,糖友们要定期复查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如果出现血糖波动较大、视力模糊、下肢疼痛等症状,要及时就医。

    总之,秋冬季节糖尿病患者要做好保暖、饮食、情绪等方面的调整,保持身心健康,才能安全度过这个季节。

  • 糖尿病,这个看似甜蜜的负担,给无数患者带来了困扰。然而,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我们已不再将糖尿病视为不治之症。9月25日,中日医院心脏血管外科主办的“糖者健行•大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公益筛查活动”为我们揭示了糖尿病防治的新篇章。

    活动上,中日医院医务处处长、心脏血管外科电化疗科主任刘鹏指出,虽然糖尿病目前无法根治,但通过有效的预防手段和合理的治疗方案,我们可以大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我国糖尿病发病率逐年攀升,已成为严重影响国民健康和社会经济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超过1.1亿,预计2040年将增至1.5亿。因此,普及糖尿病知识,提高公众对糖尿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至关重要。

    中日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邢小燕强调,2型糖尿病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类型,占所有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由于2型糖尿病发病隐匿,很多患者没有典型症状,容易被忽视。因此,高危人群应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控制血糖。

    糖尿病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健康,其中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是最常见的并发症类型。糖尿病足、周围神经痛等并发症会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危及生命。因此,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并发症至关重要。

    中日医院血管外科对糖尿病足的治疗已成为医院的特色项目,通过药物、支架、手术搭桥以及定向诱导干细胞治疗等方法,为重症糖尿病足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

    此外,糖帮帮网等平台也致力于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互助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

  • 破伤风是一种由破伤风杆菌引起的严重感染性疾病,主要影响神经系统。糖尿病患者由于免疫力低下、血液循环不畅,更容易感染破伤风。本文将介绍破伤风的症状、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帮助糖尿病患者提高对破伤风的防范意识。

    一、破伤风的症状

    破伤风的主要症状包括:

    • 肌肉僵硬和抽搐,通常从面部开始,逐渐蔓延到全身。
    • 呼吸困难,喉部肌肉僵硬可能导致吞咽困难。
    • 咀嚼困难,面部表情僵硬。
    • 身体僵硬,甚至出现角弓反张。

    二、破伤风的预防措施

    1. 注射破伤风疫苗: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接种破伤风疫苗,以预防感染。

    2. 注意伤口清洁:糖尿病患者应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感染破伤风杆菌。

    3. 定期换药:糖尿病患者如有伤口,应定期换药,避免感染。

    4. 注意个人卫生:糖尿病患者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减少感染的风险。

    三、破伤风的治疗方法

    破伤风的治疗主要包括:

    • 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以中和破伤风毒素。
    • 药物治疗: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使用肌肉松弛剂缓解肌肉痉挛。
    • 支持治疗:维持患者的呼吸、营养和水电解质平衡。

    四、糖尿病患者的注意事项

    糖尿病患者应时刻警惕破伤风的发生,注意以下几点:

    • 如有伤口,及时就医,避免感染。
    • 定期体检,了解血糖、血压等指标。
    •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免疫力。

    五、总结

    破伤风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糖尿病患者更容易感染。通过接种疫苗、注意伤口清洁、定期换药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破伤风的发生。糖尿病患者应提高防范意识,积极预防破伤风,保障自身健康。

  • 糖尿病,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已经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健康杀手。其中,糖尿病足溃疡作为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生命威胁。研究发现,足溃疡严重组的糖尿病患者中,心衰的发生率高达64.3%,且心衰足溃疡患者的溃疡愈合率明显低于无心衰的患者。那么,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心衰的特点是什么?如何进行治疗呢?本文将为您一一揭晓。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心衰的特点。研究表明,足溃疡患者往往处于糖尿病晚期,脏器功能,包括心脏功能均较差。此外,心衰症状往往被足溃疡相关症状体征掩盖,导致患者难以察觉。具体表现为:心超重、心脏室壁顺应性下降、左室射血分数正常、活动后气急症状体征不明显等。

    针对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心衰的治疗,需要遵循慢性心衰的治疗原则,但需注意以下几点:

    1. 患者代谢不稳定,洋地黄使用时需注意中毒,及时监测心律变化和测定药物浓度;

    2. 利尿剂作为常规治疗,需注意电解质平衡,并关注血压和对溃疡局部血供的影响;

    3. 治疗过程中,如出现胸闷气急加重,需警惕心肌缺血或心肌收缩力下降;

    4. 患者任何心脏相关的症状体征变化,尤其在扩血管和抗凝治疗过程中,都是需要干预的信号;

    5. 心衰相关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改善不明显,是预后差的标志。

    除了药物治疗,患者还需注意日常保养,如控制血糖、保持足部清洁、避免受伤等。同时,积极进行康复训练,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心衰是一个严重的并发症,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通过合理的治疗和日常保养,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