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消化内科 主任医师 王红玲
消化道出血多久能够控制住出血需要根据引起消化道出血原因以及自身体质状况进行综合考虑。
如果由于急性胃粘膜病变引起,而且患者凝血功能较好,此时所需要时间可能会相对比较短一些。如果由于消化性溃疡或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引起,需要时间修复溃疡面,甚至可能需要通过内镜治疗才能有效止血。
患者一旦出现消化道出血,需要及时去正规医院的消化内科进行相关检查,然后根据病因对症进行治疗,从而促进身体的好转。在日常生活中避免进食粗糙、干硬、辛辣、刺激食物。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消化内科 主任医师 尚占民
在基层医院,药物治疗主要是上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治疗手段。常用的药物包括有:
第一、抑酸剂包括质子泵抑制剂,如埃索美拉唑、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艾普拉唑等;H2受体阻滞剂,如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其中质子泵抑制剂的抑酸及止血效果起效快,并可显著降低再出血的发生率,优于H2受体阻滞剂,因而建议危重患者尽早使用质子泵抑制剂进行抑酸治疗。
第二、生长抑素及类似物,如生长抑素、奥曲肽等,临床上主要用于肝硬化急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患者,急性非静脉曲张的患者,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也可以用来进行止血。
第三、血管升压素及类似物,如垂体后叶素、血管升压素,特利加压素等,可降低门脉压,主要用于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所造成的出血。
在用内镜检查治疗的医院,除胃镜治疗外,内镜检查及治疗是消化道出血的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消化内科 主任医师 尚占民
少量上消化道出血可以自愈。
少量的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道黏膜损伤之后造成。同时病人可以表现为腹部疼痛或食欲下降等症状,少量的出血并不会对人体生理功能造成特殊的影响,患者应当随时注意身体的情况,避免病情加重。
同时为了避免不当饮食再次引起消化道黏膜损伤,加重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该暂时改变饮食习惯,改为流质饮食等,少吃坚硬类食物,多食用低盐、低脂、低糖的食物,少吃生冷、刺激的食物,要保证三餐规律,不要过饱。
其次生活作息要正常,睡前别吃夜宵,远离浓茶、咖啡和烟酒。
如果患者有消化道溃疡并且出现消化道出血时,应该立即停用非载体抗炎性药物,若出现了呕血、黑便等症状,提示出血的情况正在进行恶化时,应该立即就医,查明病因,及早进行治疗。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消化内科 主任医师 尚占民
上消化道出血可以吃的药物有:
第一、抑酸药,能够提高胃内的pH值,有利于止血和预防再出血,可以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常用的抑酸药包括质子泵抑制剂和H2受体拮抗剂,其中质子泵抑制剂的抑酸效果较好,质子泵抑制剂可以抑制壁细胞分泌胃酸,有效的减少胃酸的分泌,作用持久,可达20小时以上。另一个特点是起效迅速,给胃内数小时,就可能提高胃内pH值,与H2受体拮抗剂相比,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显著,能降低消化溃疡患者再出血的风险。
第二、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生长抑制素是肝硬化急性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药物之一,也被用于急性非静脉曲张出血的治疗,使用生长抑素可显著的降低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的手术率,预防早期再出血的发生。
第三、抗菌素,肝硬化急性胃底静脉曲张的患者活动出血时常存在胃黏膜急性的炎性水肿,尤其是在内镜检查后,预防性使用抗菌素有助于止血,并可以减少早期再出血及其感染。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消化内科 主任医师 王红玲
消化道出血患者随访的具体时间需要根据消化道出血病因进行综合考虑。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内镜治疗包括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食管曲张静脉硬化治疗以及组织粘合剂治疗。首次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后间隔10-14天可行第2次治疗,食管曲张静脉硬化剂注射每次间隔时间为1周,一般需要3-5次,这两种治疗的最佳目标是静脉曲张消失或者基本消失。建议疗程结束后1个月复查胃镜,此后每6-12个月复查胃镜。如果是消化性溃疡所引起消化道出血,建议规律服药4-8周后进行随访;如果由于肠息肉引起,所需时间更久,大约需要6-12个月时间。
消化道出血患者除了要遵医嘱进行定期复查外,在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饮食健康,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消化内科 主任医师 王红玲
消化道出血就是食管到肛门之间的消化道的出血。临床上可分为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胆管或胰管的出血和胃空肠吻合术吻合口附近疾病引起的出血。下消化道出血的定义为屈氏韧带以远的肠道的出血,包括小肠出血和结直肠出血。消化道出血患者可表现为呕血、便血、黑便、贫血等症状,伴或者不伴头昏、心悸、面色苍白等。
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也有可能会出现大出血、休克等情况,甚至危及生命。
确诊为消化道出血后,需要及时去正规医院的消化内科进行全面检查,然后根据病因对症进行治疗,有助于疾病的好转。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饮食健康,定时、定量、规律进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消化内科 主任医师 尚占民
上消化道出血多为上消化道病变所造成,少数为胆胰疾病所造成。
常见的上消化道病变引起的出血原因有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肿瘤、应激性溃疡,急性或者慢性上消化道黏膜的炎症或糜烂最为常见;少见病因为食管贲门粘膜的撕裂、上消化道血管的畸形、急性胃扭转和扩张、放射性损伤、胰腺的肿瘤、胆管的结石以及胆管肿瘤等。
某些全身疾病比如感染、肝功能障碍、凝血功能障碍、结缔组织疾病等也可以引起上消化道出血。
近年来服用非甾体类的抗炎药和阿司匹林也可以造成胃黏膜损伤,造成出血。
食管炎、胃炎也可以造成出血,溃疡、穿孔或梗阻等病变也可以造成出血,其它抗血小板凝聚的药物也是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的原因。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消化内科 主任医师 尚占民
上消化道出血需要做的检查包括:
第一、化验,此是上消化道出血症状发生的首要的检查项目,主要包括对血液常规、血型以及出凝血时间、大便或者呕血物的检验。通过对这些检查所得的结果判断是不是有上消化道出血。
第二、内镜检查,通过胃镜直接检查可以确定有没有上消化道的出血或者出血的原因,检查之后也可以根据病灶的具体情况来做相应的止血治疗。而在进行胃镜检查要注意的事项,在出血之后48小时内进行内镜检查,如患者伴有失血性休克的症状,应该先进行补充血容量,之后再进行检查才可能取得更好的结果。
第三、选择行动脉造影,主要是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如果患者处于严重的大量失血状态,导致胃镜检查无法安全进行,或由于胃里积血过多以及内镜无法观察到出血的部位,可采用这种检查方法来确定有没有出血及出血的部位。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消化内科 主任医师 王红玲
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是否需要进行手术治疗,要根据引起出血的病因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综合考虑。
内科积极治疗仍有大量出血危及患者生命时,需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如果由于胃溃疡等疾病引起,而且病情比较轻微,此时不用进行手术治疗,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的使用PPI和保护胃黏膜的药物进行治疗。例如奥美拉唑肠溶片、硫糖铝混悬凝胶、铝碳酸镁咀嚼片等药物。
如果由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引起,而且病情比较严重,此时还需要及时去正规医院的消化内科,进行内镜下止血治疗,以免延误病情,严重可能会危及生命。而且在术后要定期去医院复查,必要时进行内镜下续贯治疗。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消化内科 主任医师 王红玲
出现消化道出血的症状后,需要及时去医院进行以下几种检查确诊:
一、血、便常规检查,一般情况下呕血和黑便,呕吐物或者粪便隐血强阳性,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下降,常提示有消化道出血,但必须排除消化道以外的出血因素。
二、内镜检查,内镜检查是消化道出血定位、定性诊断的首选方法,其诊断正确率达80%-94%,可解决90%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诊断,胃镜检查可在直视下观察食管、胃、十二指肠球部直至降部,从而判断出血的病因、部位。结肠镜是判断大肠及回肠末端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胶囊内镜具有安全、创伤小的优点,主要用于小肠疾病的诊断。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检出率约47.3%-76.1%。
三、血管造影检查,选择性血管造影对活动性消化道大出血或者血管性病变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作用,检出率40%-60%。
四、手术探查检查,各种检查均不能明确病因时应剖腹探查。术中内镜是明确诊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尤其是小肠出血的可靠方法,成功率达83%-100%。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消化内科 主任医师 王红玲
消化道出血严重时是需要输血的。
大量失血的患者需适当输注血液制品,以保证组织氧供和维持正常的凝血功能。以下情况时应考虑输血:收缩压小于90mmHg;心率大于110次每/分;血红蛋白小于70g/L;血细胞比容HCT小于25%或者出现失血性休克。但要避免输血、输液量过多而引起急性肺水肿,以及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患者门静脉压力的增加诱发再出血,肝硬化患者宜用新鲜血。
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健康,可以多吃铁含量丰富的食物,如猪肝、菠菜、红枣、阿胶、猪血、鸭血、羊血等,也可以达到辅助补血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