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近日,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了《2021AHA改善心血管健康的饮食指南》,就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提出了10条基于循证的建议,以促进心脏代谢健康。内容如下:
1.通过调整饮食和运动平衡让自己保持在健康体重范围内。
2.通过充足且多样化的水果蔬菜获取全面的营养成分,而不依靠膳食补充剂;
3.选择全谷物食品以及以全谷物为主要原料的食品;
4.摄入蛋白优先考虑更健康的肉类以及那些富含膳食纤维的蛋白质来源,适当限制红肉和加工肉制品;
5.烹饪用油使用「液态的非热带植物油」,比如橄榄油、葵花籽油等;
6.在不方便获得天然食物时,尽可能选择轻度加工食品,避免「超加工食品」;
7.尽量减少添加糖的食物和饮料;
8.选择或者制作少盐/无盐食品;
9.限制酒精摄入,如果本来不喝酒,就不要去开始喝;
10. 在制作和食用食物的任何地方,都应用这些指南。
有没有发现这10条建议的内容很熟悉,跟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的核心推荐内容基本相同!
核心推荐第二条:吃动平衡、健康体重。
推荐每周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150分钟以上;每天坚持日常身体活动,平均每天主动身体活动6000不;尽量减少久坐时间,每一小时起来动一动。
推荐第一条: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每天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等食物。建议每天至少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每天摄入谷类食物250~400克,其中全谷物、杂豆类和薯类占至少1/3。
核心推荐第三条:多吃蔬果、奶类、大豆。提倡餐餐有蔬菜,推荐每天摄入300~500克,其中深色蔬菜占1/2.天天吃水果,每天摄入200~350克新鲜水果。每天液态奶300克或相当量的奶制品。经常吃豆制品每天相当于大豆25克以上,适量吃坚果。大豆和坚果的膳食纤维含量都很高。
核心推荐第四条:适量吃鱼、禽、蛋、瘦肉。推荐每周吃280~525克水产类,畜禽肉280~525克,蛋类280~350克,少吃烟熏和腌制肉类,可增加肿瘤的发生风险。
核心推荐第五条:少盐少油,控糖限酒。成人每天食盐不超过6克,烹调油25~30克,应经常更换烹调油、食用多种植物油。每天糖摄入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提倡饮用白开水或茶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成人如饮酒,一天饮酒的酒精量男性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核心推荐第六条:杜绝浪费、兴新食尚。按需购物、按需备餐,选择新鲜卫生的食物和适宜的烹调方式,保障饮食卫生。学会阅读食谱标签、合理选择食品。
什么是超加工食物?
超加工食品是指添加盐、甜味剂、油脂、人工色素、香料和防腐剂等,从而促进食品的稳定、增加风味。如熏制、腌制或添加化学仿佛及的肉类,以及添加了盐、糖或脂肪的植物性食品。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老年人的身体和年轻人,基本上是区别挺大的,除非是自己保养和护理得比较好,或者懂得调理,不然人到老年,一般还是精神状态,身体各方面都不太好,所以,老人家要更加重视平常饮食方面的调理。
对于老人家的饮食,总结了一部分针对于老人家防止血管堵塞的食物,希望能够帮助到老人家。
老人家建议少吃的食物
第一类:油炸食物,高油高盐的食物,因为老人家的肠胃功能,消化功能相对年轻人来说会比较弱一些,所以老人家在吃东西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食用过于油腻,或者味道太重的食物。
第二类:老火靓汤,这是广州地区的最爱,但是我们并不建议老人家喝煲得太久的汤,两个小时或者以上的老火靓汤,会产生很多嘌呤,导致尿酸异常。
第三类:巧克力,糖果等等,这些虽然是小朋友喜爱的食物,但是老人家也会有一种返老还童的情况,爱上这些食物,千万不要多吃。
老人家血管堵塞,怎么办?
老人家如果发生了血管堵塞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而血管堵塞,一般自己是不知道的,只是身体会有一些异常的反应,比如说心脏血管堵塞,就会有心慌的情况,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的身体近期有一些比如皮肤发黑,心跳快,心痛,胃痛,长期头痛等等的异常的反应,我们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
因为血管堵塞,特别是心脑血管堵塞,可大可小,严重的情况下,有可能会导致丧命,必要时候需要手术治疗。
为什么会发生血管堵塞?
第一:长期不运动,或者长期不能运动,比如老人家瘫痪,或者老人家行走不便,其实老人家非常需要家人朋友们的陪伴下,进行适量的走动,这些缓和的运动对老人家来说,能够减低血管堵塞的几率。
第二:吸烟喝酒,人到了一定年纪,要尽可能能戒烟戒酒,就戒了,这样不仅对于血管好,对于肺也好。
第三:温差大,我们如果频发在温差大的地方切换,这样会影响到我们的血管,对于老人家而言,时而高,时而低的温差,很容易会发生血压异常的情况,这种情况也会容易导致发生血管堵塞。
对于老人家而言,预防血管堵塞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喝水,以及多走路,只要条件允许的老人家,多走走,有益身心,但是不要吃完东西走,或者太早的时候到外面去,因为早上的空气二氧化碳比较多,吃完饭后,要休息半小时以上,因为吃饱饭就走路,会让老人家的消化系统雪上加霜。
预防大于治疗,我们尽可能给予老人家血管堵塞的科普,以防老人家不懂,而发生了意外,每条生命来之不易,我们都要珍重。
18 岁以上国人有 25.06% 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则是 21.76%,平均来看,每五个成人里面就有一位有高血压,而高血压和高血脂也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人都能着手改善健康的保健管道。而在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饮食选择中,坚果可能蕴藏着更多令你意想不到的好处。
胆固醇是造成高血脂与高血压的重要因素,许多研究皆发现坚果有助降低心血管风险,如发布于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的一项大型研究表示,每周吃五份以上坚果的人,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了 14%,冠心病风险则降了 20%。
坚果富含 Omega-3 或其它不饱和脂肪酸有助降低总胆固醇、坏胆固醇,在预防心律不整上有所帮助;膳食纤维则可帮助人体代谢胆固醇;维生素 E 能减缓动脉粥状硬化,而植物固醇能协助减少动物性胆固醇的吸收。
坚果数量百百种,不同坚果的营养素含量皆有差异,普遍皆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建议高血压患者在挑选坚果时,不妨选择“钾”含量高的坚果,因为钾可以帮助身体代谢钠,帮助患者血压控制在比较平稳的状况,如开心果、南瓜子、腰果。
而高血脂患者的因为血液当中的胆固醇含量已经很高了,因此在坚果选择上建议挑饱和脂肪较低的种类,如杏仁、开心果、胡桃。
当然,避免摄取精制糖量高的食品或饮料、选择白肉或植物性蛋白质来源,这些也是控制血脂的重要关键,而非只靠坚果就行。
尿酸是人体代谢普林之后的产物,若体内积累过多尿酸,不仅会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还可能造成高尿酸血症,引发痛风等关节发炎症状,或是因尿酸盐沉积导致泌尿道结石或肾结石。
一般来说,动物性的普林来源如红肉、海鲜、内脏等,这是高尿酸引发的主因。而像坚果这些植物性食物,也含有普林,但是却对尿酸没什么影响。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有临床个案只因吃了过量豆芽菜引起高尿酸或急性痛风,但对大多数人,甚至包含高尿酸患者来说,正常摄取坚果或其他含普林的植物性食物,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由于油脂摄取量较高会影响尿酸代谢,高尿酸患者可以选择总脂肪量较低的腰果、南瓜子、杏仁,补充所需营养,而且坚果的不饱和脂肪酸与维生素 E 还有抗发炎的效果,有助缓解关节疼痛。
对于心血管病患者来说,坚果的建议摄取量其实跟一般人相仿,因为饮食看的是整体,如果只有坚果吃得好,在其他饮食上没有做出适当控制,也是达不到健康的诉求。
每日坚果建议摄取量为一份(约 45 大卡),数量大概可以刚好装满一汤匙,或者以我们的大拇指来看,大拇指的第一个指节为一餐的坚果量,而整天的坚果量约为整只大拇指的大小。以腰果为例,一天可以吃五颗,若是花生则可以吃到十颗。
低血压,是与高血压相反的疾病。患者的血压过低,可能由于过低的血压导致一些疾病症状。低血压的患者于高血压的患者在症状还有治疗注意上都大有不同,血压过低也会对人们的正常生活还有身体状态产生较大的影响。低血压患者如果出现一些低血压的症状,就要及时护理和治疗。
低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压低于正常。在测量下,成人的血压低于正常血压时,就是低血压。但是一般,人们的血压在正常幅度下是有变化的,随着昼夜波动还有季节性的波动。所以应该在多次同一时间的测量下,来判断是否是低血压,不能通过某一特定情况下,来判断是低血压,最好是多方考虑作出综合判断。
低血压患者一般有一下症状:疲乏、无力,尤其是在早上,这种症状表现得尤为明显,患者感到四肢无力和精神萎靡,在休息以后会好转,但是随之时间长又会有这种感觉。,在傍晚和下午感觉尤甚。头痛、头晕:低血压患者中,这是最主要的症状,头痛的症状会在进行脑力活动以后更加严重,体力活动的长久进行也会导致这种情况的发生。每个患者头痛的性质和程度是不一样的,因人而异。多表现为颞顶区或枕下区隐痛,也可呈剧烈的搏动性疼痛或麻木性疼痛。心前区隐痛或不适:低血压病患者心前区隐痛、不适,不仅可在体力劳动或紧张脑力劳动时发作,在安静时也可发作。严重的时候,甚至引起心绞痛样发作。神经功能障碍,患者精神萎靡、记忆力减退,还会出现失眠的情况。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可能出现皮肤发白,容易出汗,经常忽冷忽热,手脚发麻的症状。
低血压患者,在饮食上尤其要多加注意。荤素都要吃,荤素搭配合理,保证合理膳食,充分摄入各种营养物质,才能保证体质的增强。如果患者还同时伴有红细胞含量过低的话,可能会伴随贫血症,要多吃不喊蛋白质、铁、维生素和叶酸的食物,例如红糖、牛奶、蛋黄、猪肝,还要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改善贫血状况,有利于增加心排血量,改善大脑的供血状况。还要高钠、高胆固醇饮食。患者不要吃生冷和凉性的食物,比如菠萝还有芹菜以及各种冷饮。不要吃能够降低血压的食物,例如玉米。
如果患者没有低血压的症状的话,不用进行特殊处理,可以通过进行适当的锻炼来改善体质,也可以服用一些能够不起补气益血的中药。对于低血压的预防,人们在生活中最好保持适当的锻炼,锻炼有利于加强体质,可以改善血压的状况,保障人们的血压状况。在饮食上也不要过于避免食用低脂肪和热量的食物,合理膳食。
心脑血管疾病是目前我国居民罹患人数最多,也是危害最大,造成我国居民生活质量下降和生命长度下降的重要危险因素。在我国居民死亡的原因中,心脑血管疾病绝对的占据了头把交椅的位置,所以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注程度,也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大家的焦点。今天咱们就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和讨论一下!
一、心脑血管疾病的原因是什么?
如果要查找心脑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很多人可能会有所耳闻,造成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而所谓的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血管长期日积月累的一个病理生理过程,主要是指血液中的脂质逐渐沉积于血管内皮,并造成血管损害,导致血管斑块形成、血管狭窄、急性血栓事件发生的一个过程。所以,心脑血管病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必然结果,也是我们生老病死、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二、吃什么食物可以软化血管?
既然明白了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因,我们很多人都关心,吃真的和心脑血管病,也就是和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有关系吗?当然有关系。而且吃喝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关系密切,高盐饮食、高脂饮食、高胆固醇饮食、高饱和式脂肪酸饮食、低钾饮食等,都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重要诱因。所以,如果说吃什么食物可以软化血管,那么我们可以明确的告诉你,低盐食物、高钾食物、低胆固醇食物、低饱和式脂肪酸食物的摄入,可以有效的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而简单的归纳起来,就是多食果蔬、鱼类、杂粮,增加食物摄入的多样性,可以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三、这些食物的量有规律吗?
这个真的还不是有特定的规律,但至少增加果蔬、鱼类、杂粮等的摄入,减少食盐等的摄入,是有明确的证据可以改善生存质量,改善预后的有效饮食方案。在2019年4月《柳叶刀》杂志发表的一项大规模研究就推荐,每日食盐少于6g,杂粮125g以上,水果250g以上,可以有效的减少疾病,增加健康质量。但至于鱼类、果蔬等其他食物的摄入量,没有明确的规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多食用这些食物,增加食物种类,增加食物摄入的多样性,保证膳食营养的平衡,可以增加我们的健康可能。
看懂了吗?食物的使用,确实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生命质量,所以,正确的饮食方法,你我都需要加以注意。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
经常在公园里看见老人推着老人推车学习走路,甚至是长期卧病在床,严重影响了生活,给自己及家人带去了负担。大家对“中风”这个疾病是一点也不陌生,且很害怕,如果是发生了偏瘫、半身不遂,这会严重影响生活,归根结底,多半的罪魁祸首是血栓。
血栓是什么呢?正常情况下,血液是在血管里面流动,如果是血管壁发生了损伤,或是血液里有“杂质”堵塞了血管,这就形成了血栓。
如果出现了血栓,那会是什么症状呢?首先就是肿胀、疼痛,这是因为血液堵塞,形成了潴留,则出现了肿胀,部分地方缺血缺氧,这就会导致疼痛,可能只是压痛,不会出现剧痛。还会出现皮肤的苍白,这也是因为血供减少之后出现的。
如果是血栓堵塞了胃肠道,那就会出现腹泻、腹胀等、便血不适症状。最担心的是血栓堵塞了脑部,出现了头晕、头痛,甚至是出现全身症状,例如半身不遂、不能言语等。
血栓一旦发生了就这么严重,那应该怎么做才能预防呢?
首先是健康的饮食及生活习惯。养成运动的习惯,例如晨起跑步、瑜伽、游泳、单车等。
生活习惯方面,低脂低盐饮食,多食粗粮,避免嗜食肥甘厚味,禁止吸烟,避免过度饮酒。每天适当饮水,避免喝碳酸饮料。在平时生活方面,避免一个姿势太久,例如长期驾驶。
其次,妊娠也是血栓的一个高风险。所以如果是怀孕了,建议定期的产检,适当多活动,如果是出现局部酸困或是下肢胀痛,那应该及时就诊。孕妇在饮食方面也应该注意,科学的怀孕很是关键。
很多药物是导致血栓的一个高危因素,所以服用的时候应该听从医生建议,同时定期的复查。这些会导致血栓的药物那发生血栓的高危人群应该禁止服用,例如避孕药是导致血栓的一个高危因素,在围绝经期的女性应该禁止服用。
血栓还与肥胖有关系,老百姓都知道越是肥胖的人发生中风的几率就会高很多,所以应该控制体重,将体重控制在正常的体重指数范围之内。所以应该管理自己体重。
很多人以为只有是发生了半身不遂等了才是血栓惹的祸,其实不是的。血栓堵在哪里,哪里就会出现问题。所以如果是出现血栓的一些列症状,例如疼痛、肿胀等,需要及时就诊,不能大意。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
现在患心血管疾病的人数不断增加,人们为了预防心血管疾病,购买各种各样的保健品,尝试各种运动方法,其实,多数心血管疾病是由不平衡的饮食习惯造成的,在饮食上牢记这几个技巧,或能帮助你减缓心血管疾病的发作,更好的保护我们的心脏。
技巧一 不要吃的太饱
长期吃的太饱并不是一个好的习惯,对身体危害是很大的。有很多人认为吃饱喝足是正常的,但是对身体确实有害无利。对于血压偏高的人来说,吃太饱会使血管的调节功能降低,引起血压波动。
此外,吃饱后会使血液大部分集中在肠胃,导致心脏和大脑的血流量减少,出现供血不足的情况,会出现疲倦,乏力的情况,很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吃太饱还会导致体内脂肪堆积,使人发胖,进而引发其它的疾病。
所以,一般情况在吃八分饱即可,不要吃过多。
技巧二 多吃素食,减少肉食
经过观察你会发现,很多心脏疾病患者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喜欢吃肉,不喜欢吃蔬菜。新鲜的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还有一些对身体有利的物质,有助于保护血管,还有助于减少体内脂肪的堆积,降低冠心病的风险。
比如芹菜,燕麦等,都含有丰富的纤维素,每天摄入适量的纤维素,有助于降低患心脏疾病的风险,并且对心梗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而肉食摄入过多,尤其是肥肉,动物内脏等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很容易使血液更加黏稠,导致出现血管堵塞的情况频发,会引发高血脂,动脉硬化,还会较容易出现冠心病,使心脏的负担加重。
所以,为了血管健康,要少吃肉食,多吃素食,并不是说不能食用肉食,要注意适量摄入。
技巧三 细嚼慢咽
由于时间紧迫,很多人养成了快速吃饭的习惯,一顿饭几分钟就能吃完,这对胃部是伤害很大的。如果我们进食太快,导致胃部还没来得及发送信息给大脑,食物就不断的摄入,等到大脑感觉有饱腹感时,这时胃部大多已经吃撑了。
长期如此,不仅会使胃部的负担加重,还会把胃部撑大,使我们的食量加大,很容易引起肥胖。
技巧四 限制有害脂肪
体内脂肪过多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如果摄入过多的有害脂肪,还会损害心脏健康。无论男女老少大部分都很喜欢吃零食,但是尽量少吃,因为很多包装零食中含有有害脂肪,比如薯片,曲奇饼干等,如果经常以零食作为正餐,大量的吃零食,很容易引发心脏疾病。
建议在购买食物的时候尽量查看一下食物成分。
技巧五 控制体重
在控制饮食的同时,要积极锻炼身体,控制体重,经研究发现,过于肥胖的人群患心脏疾病的风险会增加,并且肥胖也会耽误后期的治疗工作,使治疗效果不佳。
所以,要加强锻炼,锻炼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现在体重已经超标,要尽快开始减肥,保持健康的体重,减少血管疾病的发作。
技巧六 饭后不要立即睡觉
饭后立即睡觉,很容易诱发很多疾病。虽然吃饱饭之后会感觉有困意,但是要坚持一个小时,再去睡。
因为刚吃完饭,胃里的食物还没完全消化完毕,立刻睡觉会加重肠胃负担,导致消化不良,还容易引发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
技巧七 少饮酒,适量喝茶
饮酒是工作应酬的一部分,但是大量饮酒的危害包括:会使血压升高,不易控制,导致脂肪堆积,加快血管堵塞,损害血管健康。不妨可以尝试用茶代替饮酒,尤其是一些新鲜的绿茶,可以有效的预防心血管疾病,对身体的好处有很多。
总之,在饮食上注意防范,对身体健康大有好处。希望以上七个饮食技巧可以帮助到你们。
想必大家也听过不少诸如“吃xxx对身体有好处”的养生言论了,今天咱们也来讲讲对心脑血管有益的食物。和他们不一样的点是:咱们用专业且学术的角度,科学阐述这些东西为什么会保护心血管。
众所周知缺血性心脏病是导致心血管疾病(CVD)的主要原因,但在除了对诸如吸烟、缺乏锻炼、肥胖、高血压等危险因素进行干预之外,药物在预防缺血性心脏病中的作用相当有限。
近些年的研究发现,在心肌发生损伤时,在不改变DNA序列的情况下,仅增强内源性适应性应答(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表观遗传学)可以显著延缓或停滞CVD进展。因此,科学家们认为,表观遗传学有望成为影响人心肌细胞命运和功能关键一环。
科学家们发现,长期遵循某些饮食方式(如地中海饮食)的人CVD死亡率和心衰发生率会有显著下降。究其原因,是这些食物富含的具有表观遗传修饰的活性物质。也正是这些神奇的物质,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基因表达,暗中保护我们的心血管健康。
它们是谁?
虽然这些活性物质有着复杂的化学结构式、在体内参与生化代谢和遗传信息表达等多个环节,但富含这些活性物质的食物我们并不陌生,今天我就要狠狠地点名表扬它们!他们分别是:坚果(花生、核桃、开心果、杏仁、榛子)、全麦(大麦、燕麦、黑麦、亚麻籽)、鱼(深海多脂鱼)、蔬果和特级初榨橄榄油、富含多酚类物质的饮料(红酒、啤酒)、可可(巧克力和巧克力饮料)、以及咖啡。
总体来讲,坚果类物质具有调节血脂的能力,可以在增加血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同时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改善内皮功能、降低动脉血压;
谷物可以在增加饱腹感的同时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体内炎症水平;
多脂鱼类富含的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D和维生素B12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也具有一定的抗心律失常功用;
蔬果的维生素C叶酸和核黄素矿物质是大名鼎鼎的抗氧化物质,可以降低体内的炎症水平、特级初榨橄榄油具有降压调脂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
富含多酚的巧克力和啤酒红酒可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咖啡富含的的绿原酸和木酚素可以强效抗氧化、抗炎、抑制血小板聚集。
什么原理?
如果您只是个不明觉厉的吃瓜群众,看到上面的“心血管健康白名单”后就可以关掉这个页面去好好想想明天吃啥了。但如果您想知道这些神奇食物到底是怎么对我们的身体产生影响的话,就跟着我一起往下看吧。
表观基因组是在不改变DNA序列的基础上,通过对组蛋白或非编码RNA修饰影响遗传信息的表达。对DNA上的CpG区域进行甲基化通常可以抑制基因活性,而去甲基化则导致基因活化。
有研究发现DNA甲基转移酶活性下调与心衰以及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有关,且作为甲基供体的S-腺苷-L-蛋氨酸(SAM)依赖于叶酸和维生素B1进行合成。全麦中富含的维生素B族可为SAM的合成添砖加瓦,增加DNA甲基转移酶的生物活性,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延缓CVD的发展。
除了甲基化,乙酰化也是表观遗传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组蛋白的乙酰化与基因高表达相关,去乙酰化则会导致表达下降。而且,乙酰化也通过有氧氧化与人体的能量代谢密切相关:乙酰CoA和β-羟丁酸都是丙酮酸的代谢产物,可分别通过影响HATs和HDAC1增加组蛋白乙酰化水平来诱导抗氧化基因表达。
有研究认为心衰的发生与糖异生过程有关,因为糖异生过程会消耗乙酰CoA,使其浓度下降。当乙酰CoA浓度不足以无法激活HATs,机体就会处于一定氧化环境中。食物中的姜黄素、儿茶素、染料木素、白藜芦醇和槲皮素可直接调节HATs和HDAC1,增加机体的抗氧化能力。膳食纤维也可以在肠道菌群的作用下分解发酵增加丁酸盐水平,同时起到抗氧化作用。
最后,白藜芦醇、多不饱和脂肪酸等物质也可以通过调节某些非编码RNA的表达,以非编码RNA途径对DNA进行表观修饰,缓解机体的氧化环境并减轻炎症反应。
健康食品的下一站该往哪儿走?
尽管目前我们已经认识到了某些食物中富含生物活性物质,但毕竟食物不同于纯净物,探求其有效成分的同时也要考虑到诸多混杂变量。如:连续饮食时间、营养成分占比、食物相互作用影响、加工方式等等问题。要准确地评估食物的营养活性更有赖于测序、生信、以及大数据的技术支持。
尽管有意义的的临床试验结果不足,但在未来,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试验对于饮食在个体间和类似微环境下常见基因变异群体中的异同仍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心血管疾病是指心脏、血管出现疾病,而心脏病在现在是属于较高发疾病。这种疾病的高发人群多为易打鼾、身体肥胖、呼吸困难的人群。现在很多人都患有心血管疾病和心脏病,这些疾病轻则造成身体器官的不适,严重时则会威胁生命。因此我们要注意观察自身身体状况,也要了解如何预防这类疾病。如果不幸患上疾病,就要小心饮食和及时治疗。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
大蒜对心血管有很好的预防效果。众所周知,大蒜可以预防感冒和胃癌,增强身体的消化功能和防御功能。但它对于净化血管和预防血管堵塞更有奇效,因此大家可以适当多使用大蒜来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
苹果富含营养元素,市面上也十分常见。苹果富含栎精,这种元素有很好的消炎效果,对于预防癌症有很好的作用,能提高免疫力。这些功效对于改善心血管有很不错的效果。而苹果本身也清甜可口,也是不错的口感享受。
草莓富含维生素C,对于缺少这类维生素的朋友更要注重补充。草莓不仅口感极佳,也能很好预防癌症、改善心血管。
香蕉富含镁元素,其他对人体有利的微量元素丰富,对糖的摄入速度有缓减效果。因此糖尿病或者心血管的患者可以多补充。
豆腐能够保护肝脏,因此老年人可以多吃,能很好改善心血管和骨质疏松。
胡萝卜大家都很了解,能够改善视力,为身体添加维生素,对心血管也有辅助作用。
稀粥和白菜作为家常菜对于养胃和调理身体有很大的益处。
大家平时要注意自己身体是否出现不适,那么如何发现查出是否患上心脏病呢?
一般做心电图最容易查出心脏病,结果较为准确真实。普通情况下做心电图即可检查是否患上心脏病。
而24小时心电图是更精准的方法,它能够24小时监察你的心脏情况,能够更为全面地查出心脏问题。不过费用相对就较高了。
第三种方法是心脏彩超,原理是利用超声波查看心脏切面,通过对切面情况的观察,能够检查出心脏是否发生病变,也是一种较为常用的心脏病检查方法。
以上介绍的多种食物就算未患疾病,大家也可以多考虑食用,都是健康养生的食物,对身体补充、摄入多种所需元素都有益处。而中老年人更要注意养生,毕竟身体机能有所退化,更要加强养生和观察,出现不良反应都要立即到医院治疗。
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都是频繁“活跃”在中老年人群中的高发疾病,是让人避之不及却又防不胜防的存在,要知道,全球每年有大约15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居各种死因之首位。而在心血管疾病众多的诱发因素中,饮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可以说,很多的心血管疾病都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吃出来的,因此,吃,对于每一位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一门功课。
一、主食搭配
米饭、面条、馒头、饺子等等是人们最常吃的主食,但这些经过加工的精米、精面都属于高升糖指数的碳水化合物,会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和某些癌症的风险。心血管疾病患者应注重提升主食摄入的合理性,科学搭配粗粮和细粮的摄入量,增加摄入膳食纤维丰富的粗粮[1],如玉米、紫米、高粱、燕麦、荞麦、小米等等,每天尽量保证50-75克,既提升饮食丰富性的同时,还能实现营养的互补作用。
二、肉类选择
研究表明,大量摄入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会引起血液中“坏胆固醇”水平的升高,从而增加血管垃圾,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所以在肉类的选择上,诸如肥肉、动物内脏等的摄入要严格控制,猪、牛、羊等瘦肉也应适当少吃,因为其中也含有大量我们肉眼看不到的脂肪。而心血管疾病患者宜食用鸡肉、鸭肉等禽类以及鱼肉,尤其是三文鱼、金枪鱼等深海鱼,有助于降低血压、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每日吃肉控制在100-175克,其中畜禽肉类50-75克,鱼虾肉类50-100克为宜。
三、钠钾摄入量
有研究表明,每日盐摄入4克以下的人很少患高血压,而超过20克的人患高血压疾病的概率高于40%以上,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每日食盐摄入量以等于或低于5克为宜,而心脑血管病人应控制在2-3克。要注意的是,钠的摄入可不仅仅来自食盐,还包括酱油、味精、榨菜以及咸菜、大酱等所含的钠。平时可以尝试在做菜时放点醋来提高菜肴的鲜香味,或是加入柠檬汁、橙汁等均可,减少用盐量。此外,要少放糖,因为甜味会掩盖咸味,无形中增加盐的摄入量。
四、食用油选择
食用油宜选植物油,少吃动物油,因为猪油、牛油、羊油等动物油中含有较多的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容易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而像茶油、橄榄油中富含的是不饱和脂肪酸,以及花生油、玉米油等一般植物油,更有益心脏健康。每人每天油脂用量应控制在25-30克左右,但调查显示很多的城市居民用油已经超过50克。建议平时可以多使用清蒸、水煮、凉拌、炖等烹饪方式替代,以减少油的食用量。
五、多吃新鲜蔬果
研究表明,每天吃至少8份蔬果的人要比每天吃少于3份蔬果的人心脏死亡的风险降低了22%,因为新鲜的蔬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叶酸、纤维素及多种抗氧化物质,能够减少氧化反应对血管的损伤,增加血管的扩张力。每日饮食中应有不少于500克的新鲜蔬菜,多吃如西红柿、菠菜、胡萝卜等深色蔬菜,水果量不少于200克。
以上就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些日常饮食原则,无论是对疾病的预防还是治疗,只要长时间的坚持,一定会有所裨益,希望大家都能吃出好身体!
饮食对心脏有好处吗?还有很多人不了解心脏健康与饮食的关系,其实日常饮食对心脏的影响很大,所以要保护心脏要注意饮食!
鱼类油脂
不管是罐装的还是新鲜的,富含鱼油的鱼类,比如野生鲑鱼,含有脂肪酸,对于稳定心率有很好的作用,降低血压,抑制心血管炎症,降低心脏病发作风险的成分。专家推荐食用富含鱼油的鱼,一周2~7次。
干果:
核桃是一种能降低肠道对胆固醇吸收的物质,同时还含有Omega-3脂肪酸,维生素E,纤维素,钾和蛋白质,可防止血栓。每周食用核桃、大杏仁、开心果或腰果5次,有利于心脏健康。
橄榄油:
橄榄油含有大量的多酚类,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E。多酚类是一种抗氧化剂,能阻止体内有害胆固醇氧化而伤害心脏。所以橄榄油是炒菜、拌沙拉时的首选食用油。如有可能,最好选择特级初榨橄榄油,它含有更多的酚。
大豆:
大豆中含有镁和叶酸。镁离子能降低血压,而叶酸则能降低人体内“同半胱胺酸”的浓度,这是一种氨基酸,会增加心脏病发作的风险。同时也发现了深色豆子中含有的这种特别丰富的成分,请把黑豆、红豆加入你的食谱中。此外,一些日常的饮食习惯对心脏也有影响。
心脏病饮食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少吃肉。动物食物和饱和脂肪永远是同时存在的。心脏病人应尽可能少吃肉类(尤其是肥肉)和动物内脏等高脂、高胆固醇的食物。摄取过多的脂肪容易引起肥胖,高血脂和动脉硬化。另外,过量的胆固醇摄入量也会增加冠心病、脂肪肝和高血脂等疾病。
心脏病人的一个主要共同点是,许多人多年过量摄入饱和脂肪,而水果和蔬菜的摄入量很少。鲜果、蔬菜和豆类中含有丰富的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抗氧化剂和膳食纤维,可以降低血压,保护心血管。饮食纤维可以帮助降低体内胆固醇的生成,降低冠心病的风险。有很多富含纤维素的素食食品,如芹菜,韭菜,梅干菜,笋,黄豆,燕麦等。所以,平时的运动和健康的饮食对减少心脏病的危险是有益的。以其他蛋白质代替红肉。红肉的饱和脂肪含量特别高。要降低饱和脂肪的摄入量,就应该少吃红肉,如牛排,或者用鸡、鱼代替红肉,这样可以更好地保护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