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天一冷脚冷怎么办?
有的人会告诉你多吃“温/热性食物”,也有的人会告诉你用热水泡脚……
这些方法只适合普通人,如果你感觉脚凉的同时还伴随一些其他症状,就有可能是血管病的信号。《生命时报》采访专家,告诉你什么样的脚凉需要看血管科,同时为普通的手脚冰凉者定制一份“暖冬”手册。
受访专家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血管外科主任 吴巍巍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老年病科主任 田晓彦
当较大的血管功能出现障碍时,会影响血液运行输送,造成脚冷。如果伴随下面这些症状,最好及时到血管外科就诊。
1.走一段路就腿疼
医学上将肢体活动后疼痛称为“间歇性跛行”,即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肌肉酸胀疼痛,休息一会可缓解,再行走一段距离后又重复出现疼痛症状。
有些患者不活动时也可出现明显疼痛,影响夜间休息,则可能提示疾病发展比较严重,一定要及时到血管外科就医。
2.腿肿
尤其表现为早晨起床后减轻、下午加重的肢体水肿,或各种突发的肢体肿胀,要小心静脉血栓。
3.腿或脚趾伤口不愈合
如果既往合并高血压或者糖尿病的老人,因为意外受伤出现肢体或足趾破溃,且经过1~2周也无法愈合,也可能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或糖尿病足的表现,要及时到血管外科就医,否则破溃会继续扩大,威胁肢体甚至生命。
4.脉搏减弱消失
健康人可在手腕或脚面触及明显动脉搏动,如果搏动减弱或消失,提示动脉狭窄或堵塞,需及时就医。
5.搏动性肿物
颈部、肢体或腹部摸到搏动性肿物,搏动频率与心跳相近,提示可能存在动脉瘤,如不及时治疗可能会破裂危及生命。
6.静脉曲张
肢体青筋暴露,甚至出现瘙痒、发黑、破溃、静脉炎症等。
另一部分人的手脚冰冷跟“末梢循环不良”有关,主要是天冷导致肢体末梢的小血管收缩、血液回流能力就会减弱导致的。
生活中多从以下几个方面多加注意,就可以改善症状。
多吃抗寒食物
按摩“保暖”穴位
经常揉搓手脚心,能改善末端血管的微循环状况,或按摩以下穴位。
选好鞋袜手套
老人外出时,要穿戴保暖性能好的手套鞋袜,同时手足可经常擦些油脂。白天坐着时,腿上可以盖一条小毯子。
鞋袜选择纯棉材质,不宜过厚,否则容易出汗,鞋内湿气遇到冷空气,双脚会感觉更冷。
鞋底要厚,2~3厘米为宜,薄底鞋隔寒效果差。
适度晨练
一早起来做做运动,让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加速,一整天都会充满活力,不容易发冷。
散步、原地跳跃等都有助于强化体温调节能力。
也可以在起床前,先用手按摩下肢。
平时坚持慢跑、快步走、打太极拳等,都会让全身各个部位活动起来。
泡澡泡脚
每晚睡觉前泡脚,在较深的盆中加入40度左右的热水,让水漫过脚踝浸泡10分钟左右。如果在泡脚的同时再揉搓双脚 ,效果会更好。
每周泡一到两次澡,可促进血液循环,让身体暖和起来。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睡前腿肿可能是深静脉血栓、静脉曲张、淋巴水肿等因素导致。
1.深静脉血栓: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常发生在下肢,可导致下肢肿胀、疼痛等不适,所以也可导致腿肿的现象。
2.静脉曲张:是一种静脉扩张和血液回流受阻的状况,是因为血液瘀滞、静脉管壁薄弱等因素,导致静脉迂曲、扩张,可出现在身体多个部位的静脉,如下肢静脉曲张,可导致腿部肿胀、疼痛和疲劳感。
3.淋巴水肿:是淋巴系统异常引起的组织液体潴留问题,如果是腿部淋巴结出现水肿,也可导致肿胀、重感、僵硬和皮肤变化。
此外,心脏病、慢性肾脏疾病等,都可导致睡前出现腿肿的现象,需尽快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治疗。
花胶是“海八珍”之一,和鱼翅齐名,有着“海洋人参”的美誉。广东人素来以“会养生”闻名,而他们就尤为青睐花胶。广州女性人均预期寿命高达85.48岁,在我国中心城市排行第二,可能就和她们对于花胶的喜爱有关。
那么,冬天吃花胶合适吗?花胶究竟有哪些功效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功效一. 补肾益精
中医讲究“天人合一”,认为随着时令的变化,人体的五脏六腑次第各有“盛衰”,因而要根据季节分别进行调养,并提出了“春养肺、夏养脾、秋养肝、冬养肾”的四时养生法。
冬天为什么要养肾呢?冬天寒邪肆虐,万物潜藏,人体顺应自然,也处于一种阳气潜藏的状态。寒冷属阴,而在中医理论中,阴阳相抗,因而寒邪会损伤我们体内的阳气。为了保护阳气,我们会将阳气收敛起来,藏于阳气之源——肾阳中。所以我们常说,冬天是肾藏精的季节,冬天养生,就要注重“固肾培精”,滋养肾阳,呵护我们体内的阳气“火种”。
而花胶就有着强大的补肾益精的功能,能补充肾阳,助涨我们体内的阳气,增强我们对于寒邪的抵抗能力。所以,冬天吃花胶,可谓正当时。
功效二. 强壮机能
花胶,有着强身健体、补充体力、增强免疫的功效。花胶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食品,其蛋白质含量高达84.9%,而脂肪只占0.6%[1]。我们都知道,蛋白质素来有“生命活动承担者”的美誉,是人体内必不可少的营养组分,而花胶能为我们提供各种优质蛋白,从而起到强身健体、补充体力、增强免疫力的功效。
《本草纲目》记载,花胶有利于补肾益精、滋养筋脉、强壮机能[2]。补肾,补充了全身的阳气,从而能推动气血的运行;筋脉得到滋养,气血的运行也更加顺畅;全身的脏腑才能“活力满满”而“协调有序”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所以,花胶也就特别适用于腰膝酸软、身体虚弱、精神过劳者,能缓解他们的虚弱状态,为他们的身体注入活力。
功效三. 滋阴养颜
所谓滋阴养颜,即通过滋养阴液,达到美容养颜[3]的效果。阴液是人体内一切“有营养”的液体的统称[4],我们的身体如果充满阴液,自然也就会显得“水灵灵”的——肌肤“水嫩Q弹”,嘴唇娇艳欲滴,眼睛明亮润泽;相反如果处于阴虚状态,则会出现月经不调,色素沉着,脸色暗黄等。
而花胶,就有着滋阴养颜的功效,它可以说是女性的美容“圣品”,适用于各个季节,而广泛受到女性的欢迎。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它还有着延年益寿的功效,能延缓女性的衰老进程。
花胶,能补肾益精、强壮机能、滋阴养颜,特别适合寒冷的冬天食用。花胶如斯昂贵,自有道理,这三大功效你记住了吗?
很多女性朋友对于自己的皮肤都非常注重,而皮肤干燥是大家的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一般第一想法就是给补水 ,其实不然。
中医认为,肺气宣发,才会滋养于皮毛,气不宣达,皮毛就会焦枯;皮毛焦枯也就意味着人体的津液不足了。
皮肤干燥说明肺气不宣,营养物质上输到头面诸窍的打破不足,所以不能外达于全身皮毛滕理。皮肤得不到滋润,自然会干燥无光。
比如,之前有一位26岁的女性患者就是因为肺气不足,导致她头发变黄,也有脱发困扰。自述皮肤非常干燥,说一般的补水面膜用上脸三分钟就开始觉得干了。
肺是喜湿润的脏腑,干燥、寒冷的气候是它所厌恶的。
在秋、冬两季,因为天气干燥、寒冷,人体的皮肤特别容易干燥起皮,就是因为肺阴得不到足够的支持而导致。
所以,天气干燥、寒冷的时候既要注意补水保暖又要注意多吃滋补肺阴的食物,比如,百合、银耳、包萝卜等白色食品,其中白萝卜效果尤甚,所以便有"冬吃萝卜夏吃姜"的说法。
皮肤干燥要注意对肺的调理,如果有了肺系疾病去看医生是很有必要的。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再辅以对症食疗,会让皮肤重新润泽起来。
养好肺,让黄褐斑无踪影。黄褐斑非常烦人不好治。
中医认为,黄褐斑主要是人体脏腑失调,导致的面部静脉淤滞、毒素堆积而引起。
很多女性在怀孕后,鼻子上及其两边会长出黄褐斑,有的人生育过后斑会自行消退,但大部分人则没那么幸运了。
面部有斑极大地影响了女性朋友的外貌,对于爱美女士是一种莫大的伤害。
很多人千方百计想要祛斑,钱花了不少,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原因就是大部分医生都是采取补益肝肾、活血化淤的方法进行治疗。其实,面部黄褐斑还是要从肺进行诊治,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中医认为,长黄褐斑是跟肺有关的。
肺气充沛,宗气旺盛,人体的血液运行也就顺畅,并且血液经过充足的换气,对身体的濡养能力会加强。当它流经头面的时候,会对堆积在那里的毒素进行清理,从而达淡斑消斑的目的。
药疗、食疗从肺下手:目前已经有不少临床中医,不再使用以往的补肝益肾或活血化淤的疗法,而是采取通宣肺气的方法来淡斑,并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我在给长有黄褐斑的女士进行饮食调理的时候,也是以调理肺为主,效果都很好。
女性朋友平时多注意对肺气的补养,能很好地避免黄褐斑困扰。已经长了黄褐斑的女性,除了找有经验的医师给予对症治疗外,在饮食上多吃点补肺气的食物,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
“每天两颗芝麻丸,拯救你的发际线,”脱发人群面对这样的广告谁不心动?
一颗小小的黑芝麻丸,成了不少脱发者眼中的灵丹妙药,甚至有人说:“如果太上老君下凡,他宝葫芦里的仙丹,大抵就是芝麻丸的样子吧。”
社交媒体上的黑芝麻丸
黑芝麻丸真有护发效果吗?近日央视采访了专家,答案有点出乎意料。《生命时报》采访皮肤科专家,告诉你黑芝麻丸还能不能吃,以及怎样科学养护头发。
受访专家
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 杨希川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主治医师 周城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营养医师 王瑜
据商务部对重点电商平台监测的大数据,2022年的年货中,黑芝麻丸的销量同比增长105.9%,网购平台不乏月销量超10万件的店家。
黑芝麻是一种油料种子的作物,它的含油脂量通常可以达到重量的一半以上。而脱发大部分是由内分泌失调造成的,以“脂溢性脱发”为主。
近日,央视曝光了黑芝麻丸的真相:吃多了反而可能加重脱发。
油脂分泌多,真菌容易繁殖,引起毛囊损伤。长期吃过多的黑芝麻丸,可能会加重油脂分泌,也会造成体重和血脂的负担。
由于黑芝麻油脂含量丰富,如果大量吃还可能长胖。据红星新闻报道,有人坚持服用3个月后,发际线没什么改善,反而胖了两斤。
营养师顾中一在社交媒体介绍,黑芝麻的黑色主要是来自“儿茶酚型的生物大分子”,头发的黑是黑色素,黑芝麻的“黑”无法补到头发上去,因此“以黑养黑”的说法站不住。
那么以后还能吃黑芝麻或黑芝麻丸吗?少量吃点芝麻等种子坚果是健康的,如果当成零食吃建议购买含糖少的。
和黑芝麻丸一样,还有不少食物会影响头发生长。这些食物中,有些会加重脱发,另一些则能给头发提供营养。
容易引起脱发的食物主要有以下几种。
糖和精白主食
过多甜食和米饭、馒头等精白主食会升高餐后血糖,而血糖和胰岛素水平过高会直接导致雄激素合成增加,引起脱发。建议少吃甜食,用全谷杂粮代替一部分精白米面。
油炸食品
高脂肪食物一方面会导致雄激素水平上升,另一方面会造成身体免疫平衡紊乱,激发炎症状态,这都可能导致脱发。因此油炸食品尽量少吃。
高汞鱼
研究发现,金枪鱼、旗鱼、鲭鱼等汞含量高的鱼类可能会导致脱发。吃鱼首选鲅鱼、三文鱼、海鲈鱼、金鲳鱼和小黄鱼等低汞品种。
高硒食物
硒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但过量就会伤害头发,所以不要盲目摄入大量“高硒食物”或补充品。
补足以下几种营养素有助预防脱发。
蛋奶
头发的本质是角蛋白,饮食中缺乏蛋白质头发易脱落且发质变差。平时应多吃鸡蛋、牛肉、鸡肉、奶制品、豆类等优质蛋白。
杂粮
这类维生素参与蛋白质、氨基酸代谢,间接保护头发,杂粮、瘦肉有助补充B族维生素。
红肉
缺铁是长期素食和绝经后女性脱发的首要原因。铁含量丰富的食物有红肉、动物血、动物肝脏等。
适当放慢生活的脚步,给头皮和毛囊一点喘息的时间,对防治脱发非常有利。患者除了遵医嘱用药,生活有许多细节能养护毛囊。
1.3个月修剪一次
及时修剪可刺激毛发细胞的新陈代谢,保证营养供给,促进毛发的生长,从而使发丝保持健康的状态。一般来说,头发最久3个月就必须修剪一次,如果是短发想留长,建议每个月修剪一次。
2.戒烟
吸烟会使头皮毛细血管收缩,影响头发正常生长,是引起脱发的危险因素之一。多项研究发现,吸烟者脱发发病率远高于非吸烟者。
3.头发扎得松一点
头发扎得太紧会受到慢性牵拉,头发长期扎得太紧,会牵拉毛囊导致毛囊被破坏,出现发生牵拉性秃发,常见前部和两侧发际线处头发稀疏。扎马尾辫等发型时,不要将头发绑得太紧。
4.经常换洗发水
去屑洗发水或多或少都有去脂抑菌的作用,用久了头皮会产生抵抗性。若某款洗发水使用一段时间后,感觉效果不如从前,应立即换其他品牌或交替使用。
5.洗头不用指甲挠
洗头时用手指甲抓头皮很舒服,不过头皮很脆弱,一个不小心容易抓伤它。而且指甲缝容易藏匿细菌,万一把头皮抓破了,细菌就会趁虚而入造成感染
正确的洗发方式应该使用指腹(手指肚),以划圆的方式慢慢洗清。
6.护发素不抹头皮上
护发素抹在头皮上如果没有冲洗干净,容易让头发沾灰尘、堵塞毛囊。洗头时护发素最好涂到离发根1~2厘米的地方。
7.洗头水温40°C最佳
洗头时用太热的水不仅会伤害毛囊和发质,还会将头皮表面的水分和油脂带走,使得头皮皮肤变得更干。洗头最适宜的水温是40摄氏度左右。
8.保证充足睡眠
睡眠质量不好的人更易脱发,保证睡眠时间有助于改善脱发。建议每天23点之前入睡,保证每晚7~8小时睡眠。
此外,长期紧张、焦虑也会加重脱发。把心态放轻松,不为掉在地上的头发伤心,有助于养好头上的头发。▲
本期编辑:张杰
今年的冬天来得晚,可能就是想把一年的寒风攒在这一个月来刮呢!
一周的“大风小嚎”,全国人民的脸部和身体都起了一层“细致均匀”的小白皮儿,脱衣服的时候飞屑漫天不说,痒痒了还要挠上一挠,然后一道一道子红红的印子就出来了!
冬季来临,皮肤受到寒冷环境的刺激,很容易出现干燥、泛红甚至脱屑、瘙痒的情况。最苦恼的是抹上保湿霜皮肤居然“不吸收”,甚至还有刺痛感。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保护层”相当于是皮肤的屏障,就是一层具有保护作用的“膜”。角质层位于皮肤的最外层,是形成皮肤屏障“砖墙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1]。因此如果角质层遭到破坏,我们的皮肤屏障也会受到损伤。
人体正常皮肤含水量是20%~35%。当外界的相对湿度较低时,角质层的水分就会逐渐流失。
当相对湿度低于60%时,皮肤含水量会下降到10%以下。此时皮肤正常代谢受阻,屏障功能就受损,皮肤会出现瘙痒、干燥、起屑等问题,甚至已有皮肤疾病会发生恶化[2]。
2种常见的皮肤屏障受损:
1)接受刺激的能力下降:在同样环境下,受损皮肤更容易在过寒过热的环境中出现皮肤的红斑、瘙痒,甚至脱屑、红肿,更加敏感薄弱。
2)外用护肤品不耐受: 比如说 “什么护肤品都不能用”了。造成皮肤屏障薄弱的情况太多了,比如过度清洁(过度使用去角质的护肤品、过度的使用洁面乳)、洁面水温过高、过度敷面膜、频繁换用护肤品、不恰当的美容护肤操作、过度激光治疗等等。
修复皮肤屏障是许多人面临的皮肤问题,许多不法商家也是看中这一点,大肆在护肤品中添加激素等违规成分。
许多人受广告及“微商朋友圈”的影响,大量使用此类含激素的护肤品,最开始可能觉得自己的皮肤敏感找到了“救星”,一用这种激素类护肤品皮肤就变好了,殊不知皮肤会出现激素依赖性皮炎或其他更严重皮肤问题,使治疗变得非常困难!
在皮肤清洁上,为了保持皮肤的润泽,应该在皮肤干燥发生之前就要做好各种防护措施。清洁不能过分频繁,很多人怕自己皮肤没洗干净,一天多次反复的洁面、沐浴,这是不正确的。
洗脸:每天早晚用温水洗脸即可。选用温和的洁面乳,每天使用1次就可以。
洗澡:要适当减少次数,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季,皮肤水分减少,皮脂腺功能下降,对外防御能力降低,频繁的沐浴可能加重皮肤的干燥程度。因此,一般35℃~40℃的温水比较适合,沐浴液或者香皂需要使用含有滋润成分的。
特别注意的是在洁面或洗完澡3分钟内,水分还没有彻底蒸发的时候,就要及时使用润肤剂来保持皮肤的润泽弹性。
很多人觉得皮肤干燥就大量的的涂保湿霜,天天敷面膜,这是不对的。当被给予大量的水分时,皮肤结构会发生变化(比如水化)。举个例子,如果我们长期把手泡水里,再拿出来发现手指发白、变皱,这就是肌肤水化。
面膜最好一周2-3次,不要天天敷。我们皮肤本身有修复的作用,如果天天过度补水,反而使皮肤失去本身的活力,加重皮肤屏障受损。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越补水,皮肤越干,越敏感。
关于护肤品的选用,建议大家可以选用温和、成分相对单一的功能型护肤品。有研究发现:使用含有青刺果油的功能性护肤品,可达到精准修复皮肤屏障的目的[3],这种护肤品往往在正规医院皮肤科可以看到。对比一般护肤品,它更加温和,除了保湿还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这种特殊的护肤品可以直接接触创面,对于炎症皮肤有修复作用,而一般护肤品是没有这种功效的,所以它属于“械”字号,而不是“妆”字号。
除了做好清洁、保湿,防晒也是我们护肤重要步骤,特别是修复受损皮肤屏障不可或缺的一步。
要知道紫外线本身就是加速我们皮肤老化的“杀手”,而过度的紫外线刺激更容易损伤皮肤屏障。所以高原地区,受紫外线影响,许多人的皮肤除了黑,更容易出现红血丝、皱纹、色斑等皮肤问题,就是传说中的“高原红”。
当然,不是说皮肤屏障受损,我们就不能用一般护肤品了。只要选用适合自己肤质,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护肤品都是可以使用的。
关键做好保湿、防晒。通过选用适合的保湿剂,可降低皮肤水分丢失,提高角质层含水量,促进皮肤屏障的修复。研究证明:大分子量的透明质酸可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薄膜,减少皮肤表面水分蒸发,为皮肤提供一个良好的保湿环境。同时抵御外界不良环境及细菌、致敏源的伤害,减少炎性反应,促进皮肤屏障功能的恢复,提高皮肤的耐受性[4][5]。
划重点:
1.洗澡、洗脸不要太频繁;
2.注意防晒,杜绝屏障被破坏;
3.含有青刺果油的护肤品可修复皮肤屏障;
4.大分子量的透明质酸可以使肌肤保湿。
皮肤屏障的修复是需要时间的,正常人皮肤代谢的周期一般是28天。
如果防晒1个月后皮肤受损屏障仍然没有任何改善,建议大家要及时正规医院皮肤科就诊。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我们在选用护肤品的同时,还可以配合口服、外用药物,激光等物理治疗来帮助皮肤屏障的修复。
不知道您有没有听说过,冬天吃萝卜,夏天吃姜,这个说法,还有一个说法是,冬天吃萝卜,赛过吃人参。萝卜可以养生,但具体怎么样生,为什么萝卜能养生、大冬天里,怎样吃萝卜才更养生呢?为什么说冬天吃萝卜比人参还好呢?这是真的吗?我们带着问题随文了解。
冬天,中国的大多数地方基本上都是寒冷的天气,所以,冬天这么寒冷的时候,人体皮肤腠理是处于一个收缩和关闭情况,这是自身一个不可抗拒的情况。这样子的一个情况很容易导致体内的阳气相对比较亢盛。由于冬天严寒,基本上来说我们都相对怕冷,所以户外活动一般都会减少,甚至舍弃一段时间,这样子会导致我们出汗散热的机会减少。
冬天我们看电影,电视也知道,火辣辣的火锅是很热销的产品。因为天气冷,进食火锅、烧烤等热性食物真的很应景,暖和,爽。但是这对于我们的身体来说,反而容易产生内热,出现湿热等等的不良现象。所以这个时候,凉性的萝卜,不仅可以消散内热,还能下气,消积等等的作用,对于我们来说,冬季吃萝卜真的是必不可少。
市面上的萝卜多种多样,那我们冬天应该吃哪一种萝卜呢?
大家都熟知的萝卜种类有很多,最出名的是:白萝卜、胡萝卜、青萝卜,各种胡萝卜都有不同的妙用,我们可以了解以后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适当的挑选。
首先说的是胡萝卜。中医认为,胡萝卜的功效主要有以下这些。胡萝卜非常好,可以补中气、健肠胃、壮元阳。针对于男性而言,因为胡萝卜可以状元阳,所以在冬季适当的食用胡萝卜,能起到不错的妙用。
然后接着要说的是白萝卜,白萝卜很清凉,一听名字就觉得很舒服。凉凉的,清清的,白白的。白萝卜有润肺止咳的功效。所以,冬天一般会有肺热痰多的症状,如果能吃一些白萝卜,这样会有有效地提高自己身体的健康水平。
还有我们常见的一种萝卜,青萝卜。这种萝卜自身具有健脾、防治痰多、口干口渴等等的功效。另外,青萝卜里面含有的精纤维可以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人体里面废物的排出。
所以,我们如果能经常食用青萝卜,还可以起到降低血脂、软化血管、稳定血压等多种功效。
还有一种萝卜,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就是水萝卜。水萝卜可以用于解酒,不仅如此,它还有消食、顺气、醒目等等的功效。
真的是各种萝卜都是宝,但是我们也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不管什么食物有利必有弊,在吃萝卜的时候,有一些注意事项我们还是得了解一下。
刚刚我们说到的白萝卜,维生素C的含量挺高的,但是如果白萝卜和胡萝卜、南瓜等等含有抗坏血酸的蔬菜一起烹调的时候,自身的维生素C会消失。另外,我们再科普一下,其实,萝卜子是我们的一种常用中药,具有降压的作用。而萝卜缨能消食理气,煎汤含漱都可治疗咽喉疼痛,能起到一个挺不错的效果。
萝卜全身都是宝,萝卜叶功效与萝卜相仿,能用于治疗积食不消、痰多、还能治疗产后乳汁不通的症状。而萝卜皮可以治疗大肠便血,防止头疼的症状。萝卜的老根经晒干而成,入药则同于萝卜,可利水,用于浮肿等症状。
萝卜千万不要和人参、党参等补气的药物一同食用,因为人参补气,而萝卜的作用是泄气。如果是脾虚寒的人,消化不良的人,不可以过多地食用萝卜,别人是不要生吃萝卜。萝卜也有一个很美美哒称号,它有“小人参”的美称。萝卜除了是我们常见,常吃的食品外,药用价值也是很高的。所以我们不妨在冬天这个寒冷的季节里面,适量地食用萝卜来保养自己的身体,调节自己的身体,增强自己的体质。
虽然已经过了,但是还是得提一下,下一年我们就可以引起重视。冬天里面有一天我们称为:冬至。冬至是养生的重要节气,在这一天中食用萝卜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而平常,我们应当把养生的重点放正,尤其是中年人,作为承上启下的一代,中年的人群肩上负着社会和家庭的重担子,所以,这类特别是中年人的这类人群,一定要注意保养自己,不然很容易会影响了身心的健康。
提起街边小吃,你脑海中浮现的画面可能是这样的:
如果问这其中哪样是补肾佳品,估计多半人都猜不出。甚至有人觉得,街边摊都是没有营养的食物。
它就是秋冬“街头网红”——糖炒板栗。不仅好吃,这颗栗子还有独特的营养价值。
《生命时报》采访专家,为你解析板栗的健康吃法。
受访专家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主任医师 曹建春
中国注册营养师 马跃青
湖北省黄石市营养学会理事长 胡晓岚
国家高级烹饪技师 赵亮
中医认为,冬季为肾气主令,此时人体的气血开始收敛,精气需要养藏,此时食用栗子进补尤为适宜。
板栗味甘性温,入肾、脾、胃三经,有补肾强筋、补脾益胃的功效。既可以当粮食,又可以入药。
板栗有南北方之分
北方板栗个头小,含水量少,性偏温,补肾功能较强,健脾作用偏弱。
南方板栗个头大,含水量高,性平,健脾益胃作用较强,对消化不良、消化道溃疡、慢性腹泻等患者来说是很好的食补佳品。
功效因烹饪而异
阳虚畏寒者,最好吃炒板栗,盐炒最好,北方板栗为佳。
偏肾阴虚者,潮热盗汗,失眠多梦,可食用煮板栗,南北方板栗均可。
口舌生疮、咽干口苦等脾胃积热者可少量生吃,南方板栗更优。
秋冬的街头,油亮的糖炒板栗和它让人垂涎的香气,征服了无数吃货。很多人好奇,栗子为啥要用糖炒呢?
01 香
糖在加热到熔点以上高温时,可发生褐变反应,脱水生成焦糖和降解产生挥发性的醛、酮等,带来令人愉悦的色泽和风味。
这些香味混合着栗香,可以飘出去很远,让人闻起来更有食欲。
02 色
糖具有黏附性,可以将炒沙黏附在板栗外,使得板栗受热均匀。
糖在加热过程中生成棕黑色的拟黑素以及焦糖等物质,使得糖炒栗子表面深棕油亮,颜色更诱人。
03 味
糖炒栗子味道软糯香甜,很多人误以为是加了糖的缘故,其实板栗的外皮很厚,炒板栗用的糖很难渗入到板栗仁中。
但糖融化后可以在板栗壳上形成一层薄膜,可有效得减缓板栗中水分的蒸发,使栗子吃起来软糯香甜。
糖炒栗子虽然美味,但也有不法商贩为了让栗子看上去油亮诱人,往炒栗子的砂锅里加工业石蜡油和糖精钠、甜蜜素等。大家购买时可按以下方法鉴别:
尝味道
对味道比较敏感的人,可以很容易分辨出来哪些炒栗子放了糖精,哪些没放。
用糖精炒的栗子开始很甜,却没有什么回味,仔细尝还能尝到苦味。
擦外壳
买栗子时可以带上几张纸巾,先擦一擦栗子的外壳。
要是发现上面有油渍,说明这栗子可能加了石蜡油(也有人在炒栗子时加植物油,但加的量比较少)。
看颜色
选购栗子的时候,不要一味追求果肉的色泽洁白或金黄,因为有可能是经过化学处理的。
如果炒熟或煮熟后发现果肉中间有些发褐,倒不需要担心,这是栗子所含的酶发生“褐变反应”所致,只要味道没变,对人体就无害,可以放心吃。
糖炒栗子的香味,让人食欲大开。其实除了单独炒、烤、煮,栗子还有不少烹调好搭档。
栗子+鸡肉
栗子鸡是最经典的家常菜之一,栗子提高了鸡肉的香甜,鸡肉增加了栗子的鲜美。
从营养上来说,栗子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纤维,B 族维生素和各种矿物质的含量也不错,鸡肉富含优质蛋白质,因此两者在营养上也很互补。
栗子+谷物
无论煮粥还是蒸饭,加些栗子都会大大提升口感和营养,比如八宝粥、栗子小米粥、栗子大米饭等。
虽然从生物学上来说,栗子属于坚果,但从营养上来评价,栗子低脂肪高淀粉,将其当成“粗粮”反而更合适。
栗子升糖指数低于白米饭,很适合用来替代白米饭、白馒头、面条等主食,营养价值比一般粮食高。
栗子+香菇
香菇板栗是徽菜系里的一道传统名菜。
香菇鲜美浓香,富含维生素D和香菇多糖,栗子甘甜软糯,颜色金黄,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多种矿物质。
无论从口感还是营养上来讲,两者都是非常好的搭档。做这道菜前,栗子需要提前蒸熟。
除了糖炒栗子,大家也可以买一些新鲜的板栗,熬粥、做菜、煲汤都不错。
需要提醒的是,由于有外壳保护,一些品质差的可能也混在了好栗子中,需要仔细辨别。
1 外壳坚硬
先用手捏一捏栗子,好的栗子,外壳坚硬,不会手一捏就发瘪的凹进去。
2 体型扁平
一面圆一面扁平的栗子,是在生长过程中经常接受阳光照射的,吃起来会更甜。
3 没有声音
把栗子放在耳边摇一摇,如果听不到声音,说明比较新鲜。相反,则表明放置时间过久。
4 肤色深棕
好的栗子颜色深棕,色泽鲜亮。此外,优质的栗子表面没有虫眼,光滑又干净。
最后需要提醒大家,10个栗子相当于一小碗米饭的热量,如果是糖炒栗子,渗入了少量糖分和油脂,热量会更高。建议每天吃7~8颗,如果将其作为零食,可在正餐时适当减少主食的摄入量。
冬天,怎么能少得了火锅!阖家共聚,牛羊全席,欢声满室……袅袅热气间,脉脉相视笑,涮一次火锅,似乎能温暖整个冬天。其实,火锅暖身暖心的背后,还有这样一位“功臣”,它就是羊肉。羊肉,可以说是冬季的温补佳品,有着温中暖肾、益气补虚的功效[1]。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羊肉有什么与众不同,又是如何发挥御寒效果的吧!
1. 涮羊肉的好处
羊肉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研究表明,每100g羊肉含有蛋白质19g、脂肪6g、碳水化合物2g、维生素A16mg,以及钾、钠、磷、钙、铁、铜等多种矿质元素。羊肉含有大量优质蛋白而含有较少的脂肪,还有较多的钙、铁等元素,有着增肌减重、增强免疫等众多功效。[2]
在中医理论中,羊肉还是一种防寒佳品。冬天吃点涮羊肉,整个身体都会暖和起来。相传,涮羊肉起源于元代。
当年,元世祖忽必烈统帅大军南下远征时,有一日忽然想吃一道家乡的菜肴——清炖羊肉。适逢敌军来袭,为了满足饥饿难忍的忽必烈的要求,厨师急中生智,飞刀切下数十片薄羊肉,直接放入沸水中搅拌,待变色后立即取出,供忽必烈享用。忽必烈连吃几碗后,如有神助,旗开得胜。战后,忽必烈将其取名为“涮羊肉”。从此,涮羊肉成为了一道宫廷美食。
从传说中可见,羊肉有着很强的“健体”功效。无独有偶,本草纲目中也有这样一个方子——“肥羊肉一腿,密盖煮烂,食汤及肉”——可治虚冷。可见,羊肉能健体魄、防寒邪、暖身子,可以说是冬季最“暖”补品!
2. 羊肉御寒的原理
中医讲究“天人合一”,寒冬腊月里,寒邪肆虐,万物潜藏,我们体内的阳气也相应潜藏于身体深处。而阳气,又是人体的“根本”,有着推动气血循环,进而推动五脏六腑行使功能的作用。当阳气不足时,我们就容易出现气血循环不良、五脏六腑产热不足的现象,进而出现手足冰冷、四肢湿冷等情况。此时,我们就要为我们的身体适当补充阳气,提高对寒邪的抵抗能力,促进人体气血循环,保护五脏六腑。
肾阳,又有“元阳”、“命门之火”之称,是人体内阳气的“源头”,在冬季也最容易受到寒邪的“催折”。所以,我们补阳时要着重补充肾阳。而中医认为,羊肉味甘而不腻,性温而不燥,具有补肾壮阳、暖中祛寒、温补气血、开胃健脾的功效[3]。可见,羊肉是肾阳的“燃料”,能让我们的体内充满阳气,从而无惧寒邪的入侵。
羊肉富含丰富的营养元素,是冬季的进补佳品;羊肉还能增加我们体内的阳气,帮助我们抵御寒邪的入侵,给遭受“寒毒”而变得虚弱的五脏六腑打入一针“强心剂”。如此美味、滋养又防寒的饮食佳品,咱们吃起来吧!
记得多年前,在大雪纷飞的寒冬腊月,雪花飘飘,漫天洁白,少年的我一骨碌从床上爬将起来,冬日的寒冷一点也挡不住啊,起床洗漱后,围在火炉旁烤东西吃。在农村,冬天在火炉旁烤的东西最多的大约是红薯、土豆等,但还有另外一样东西,也是我特别喜欢吃的,那就是——柿子。
在老家,我们通常会把柿子摘下来后,放在楼上一个干燥的角落,需要吃的时候,就拿一个下来,放在火炉边上烤着,烤的柿子裂口、白水直流的时候,想必一个美味可口、风味独特的烤柿子就可以吃了。又加上是在冬日这么吃,别有一番滋味!
对于柿子来说,也许有人觉得它的味道有点涩涩的,但是只要制作好了,那种甘甜也一样一览无遗。比如北宋词人张仲殊就很喜欢吃柿子,还留下了美妙的诗词,如︰“味过华林芳蒂,色兼阳井沈朱,轻匀绛蜡裹团酥,不比人间甘露。”
其实柿子不仅仅是一个美味的果子,其实也是一个食药两用的佳品。中医认为,柿子味甘、涩,性寒,归肺经;具有养肺胃、清燥火的功效。在《本草纲目》中记载道,“柿乃脾、肺、血分之果也。其味甘而气平,性涩而能收,故有健脾涩肠,治嗽止血之功”。
但是很多人并不太知道,柿子的蒂儿的作用也是出人意料的。对于柿蒂这个东西,大部分都是把它扔掉了的,因为这个东西的确不好吃啊!但是它在中医人的眼里,就是一件宝贝了。中医认为,柿蒂味苦、涩,性平;归胃经;具有降气止呃的作用,尤其适用于呃逆症,一般用量为4.5~9g。
柿蒂除了治疗呃逆不止之外,还对百日咳和血淋有一定的疗效。在治疗百日咳时,用柿蒂12克,妩媚20枚,白糖9克,煎水服。在用于治疗血淋的时候,将柿蒂适量,烧灰存性,研为细末,空心时,用米饮调服,每次6克。
自从天气冷了之后,江苏的许女士每次出门前,都会在身上贴几片暖宝宝贴来保暖。但最近,她发现自己的腹部微微发红,还有些疼痛,就去医院看了一下。
诊断结果为:低温烫伤。
又是低温烫伤,前几天Dr.京为大家科普“取暖神器”时,就曾提到过关于低温烫伤的概念(点击红字复习《取暖神器?使用不当秒变夺命神器!》)。简而言之,这是指我们的身体长时间接触45℃以上的物体所引起的烫伤,往往表面看起来并不严重,实则可能伤及肌体深处。
很多朋友私信问Dr.京,低温烫伤出现后要怎么处理呢?
那么,今天咱们就先说一说出现低温烫伤之后,正确的处理方法是什么,当然还有暖宝宝的正确使用方法。
和Dr.京一起来一探究竟吧~
首先是确认情况:
如果在长时间使用暖宝宝后,在接触的地方出现了红肿、脱皮或水泡,那很可能就意味着出现了“低温烫伤”的情况。如果真的不幸遭遇了,那首先要做的,就是尽快对受伤部位进行冷水冲洗,用流动、缓和的冷水冲洗20~30分钟,至少要冲到不痛为止。如果出现表皮溃破或者水泡,那最好可以去医院进行进一步处理。
另外,关于皮肤烫伤后的处理,有几个常见的误区:
比如:有些人会在烫伤或者烧伤后选择立刻冰敷、或是立刻涂抹药膏,这些其实都是不对的——在烧伤之后,受损的皮肤已经失去了表皮的保护,不可以直接冰敷,以免冻伤。而抹药的话,则会把热量包裹在里面,等于任由其继续伤害皮肤,所以这些做法无疑都是错误的。
还有些人不太清楚:如果被烫出水泡的话要不要把水泡挑破?
其实这个要分情况看待:
如果水泡的直径小于2cm的话,那说明问题并不严重,就不用挑破了;
但如果比较严重,水泡很大,或是位于活动频繁、摩擦频繁的地方,有意外弄破的风险,那就应该考虑主动将其挑破:可用无菌针头刺破水泡后,用棉签棒吸干里面的液体,然后用碘酒灭菌,最后盖上纱布。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小心不能撕下水泡的表皮。
当然了,这一过程最好还是去医院让医生来进行操作。
与高温烫伤不同:低温烧伤尽管面积不大,但损害范围通常都比较深,所以处理时间也就会相当长,有时二、三个月还无法痊愈,一些较为严重的病人甚至还必须进行手术。有时痊愈后会存遗留下疤痕,但遗憾的是,目前对此还没有特效药。
最好的治疗是预防。
其实,要避免低温烫伤也很简单:在使用暖宝宝时,一定不能直接贴在皮肤上,特别是不要贴在手脚处,因为手脚暴露在外,更容易处于麻木的状态,因此可能很难感受到疼痛。正确的用法应该是贴在衣物上,而且不要夜间睡觉时使用,避免因为时间过长而造成低温烫伤。
另外,婴幼儿、老年人这些生活难以自理的人,以及其他感觉功能障碍者,都应该分外小心,用的时候,尽量确保身边有人照顾。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市面上还有一些功能性的暖宝贴,如有些商家将艾草等中药与暖宝贴结合起来,创造了具有类似“艾灸”效果的暖宝贴,如果是有相关需求的朋友们,是可以酌情选择的,但一定要在正规商店或者平台购买,可别随便使用“三无产品”。
总而言之,暖宝宝虽好,但那是在正确小心使用的前提下。
我们千万不要一着不慎,把温暖变成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