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在中国,脑血管疾病是国人的首位致残和死亡原因,其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及高复发率的特点。其主要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又称脑溢血、脑出血),两者比例分别约为 70%和 25%。一般来说,大众常用脑梗死或脑卒中来指代缺血性脑卒中。脑卒中发病风险中的 90%可以归咎为已知的 10 个危险因素的作用,其中高血压是首位危险因素。2013 年一项关于脑卒中危险因素的荟萃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是中国脑卒中人群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而且其与脑卒中的相关度显著高于西方国家人群。
临床上常常出现这样一个场景,一个平素血压控制不好的高血压患者出现了偏瘫、失语、头晕或者肢体麻木等缺血性脑卒中症状的时候,患者本人其实知道这些症状是由于长期高血压控制不好所致。当出现缺血性脑卒中症状时,常常有一种亡羊补牢的心理,要求迅速把血压降至正常水平。或自行服用大量降压药物降压或者要求医生迅速降压,却不知此时迅速降压反而有害。
中国脑卒中血压管理防治指南里明确提到卒中发病 24 小时内应密切监测血压,尽量消除血压波动的相关诱因和减少血压变异性;对缺血性卒中,若预备进行血管再通治疗也就是介入取栓或静脉溶栓治疗,推荐应用静脉注射药物将血压控制在 180/100mmHg 以下。若未进行血管再通治疗,而且血压不超过 200/110mmHg,不推荐早期过度积极的药物降压,建议在卒中病情稳定后再启动降压药物治疗。卒中发生后,急性期(通常其定义为卒中发病 2 周内,其中发病 24 小时内的血压水平对治疗决策的影响较大)血压的变化因卒中类型不同存在显著差异。卒中急性期血压升高原因主要包括: 疼痛、颅内压增 高、意识模糊、焦虑、卒中后应激状态和病前存在的高血压等。多项研究表明早期降压不但不能带来临床获益,还可能增加卒中发病 30 天的死亡风险,而且长期随访结果也未提示急性期降压治疗的临床获益。
因为血压的升高,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人体器官特别是脑血管会随之缓慢适应高血压状态。当血压突然降低时,反而引起供血不足引起急性损伤。特别是在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脑血管本就供血不足,快速降压后加重缺血状态,从而引起症状加重。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应慎重降压,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步把血压降至正常,避免血压剧烈波动导致的危险。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说到血压,你可能认为低血压比高血压更安全,心脏病发生的几率更小,但持续低血压或血压骤然下降,严重时可能有死亡危险,一定要小心!
一般在晚上,血压最低,早晨起床后逐渐升高,中午之前达到最高。如果收缩压是一百二十毫米汞柱,舒张压是八十毫米汞柱或者更低一点点的,这是正常的。收缩压是指血压范围的最高值,心脏收缩出血时,动脉内的压力;舒张压是指血压范围的最低值,心脏舒张血满时,动脉内的压力。但是如果收缩压在九十毫米汞柱以下,舒张压在六十毫米汞柱以下,只要有一个符合,就可以称之为低血压,会让人感到头晕无力。
有的患者常在低血压范围内,但因无任何不适症状,故不需治疗。但是如果情况很严重,就会导致流向大脑和器官的血液不足,导致休克甚至死亡。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发生低血压的情况,但情况各不相同,常见的有以下三种情况。
坐或躺下后再次起立,体位性低血压发生感到眩晕,好发于妇女和老年人。变位时,心率常随血压升高而升高,血管也会收缩以补血,但体位性低血压者的心率和血管,不如一般人的反应,血液不能及时送到脑中,造成短期眼前黑、眩晕症状。
进食后,大部分血液会进入消化系统,使血压降低,可能会头晕甚至跌倒,好发于老年人。多吃,血压下降也比较明显,尤其是吃高碳水化合物,而高脂肪的食物差别不大。通过降低血压药物的剂量,饭前喝水,或食用低碳水化合物,都有助于减轻症状。
长期站着或情绪不稳而引起血压突然下降而眩晕,好发于儿童和年轻人。神经功能异常,心血管系统受控,血管扩张导致低血压,常见症状有出汗、面色苍白、恶心等。
如果你经常感到头晕、眼花、恶心、疲倦、注意力不集中等,或者觉得寒冷、面色苍白、呼吸急促、脉搏微弱等,一定要尽快去看医生,因为后面可能会有更严重的问题。
受孕:由于体内循环系统在孕期迅速扩张,血压可能会下降,但这是正常现象,生产后血压通常会回到孕前状态。
股票型心脏病:包括心率减慢、心瓣膜疾病、心脏病发作及心力衰竭等。
多年来,甲状腺疾病,肾上腺功能不全,低血糖,以及一点点糖尿病患者,都可能引发低血压。
失水:缺水会使人感到虚弱,眩晕,疲劳。出现高烧、呕吐、腹泻等症状,如果过量使用利尿剂或剧烈运动,均可引起身体脱水。
失血:严重失血或内出血等,可导致体内血量减少,血压严重下降。人体血液受到细菌侵袭时,还可引起血压严重降低,器官和组织衰竭,发生败血症。
严重者过敏症:食物、药物、昆虫毒液等均可引起过敏症,表现为呼吸困难、荨麻疹、瘙痒、咽喉肿痛、血压下降等。
营养不足:维生素B族12和叶酸的缺乏,使红细胞不足,并因贫血而引起低血压。
受试者在服药:帕金森病药物、抗忧郁药物、勃起功能障碍药物以及心脏药物等等,这些都会导致血压降低。
如果你对血压有怀疑,请定期量血压,并到医院检查是否有贫血。劳作或锻炼时观察自己是否容易喘过气来,若感觉有异请到心科检查,若无异状,可适当锻炼以增进健康!
高血压(hypertension)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正常人的血压随内外环境变化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在整体人群,血压水平随年龄逐渐升高,以收缩压更为明显,但50岁后舒张压呈现下降趋势,脉压也随之加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目标值,是有规定的,正如提问者的问题一样,将高血压的血压降的过低,也是容易有危险的!
一、达标不是把血压降的更低
高血压的降压目标,是血压达标,而这里的达标,肯定不是越低越好,如果将血压降的过低,肯定是会增加相关疾病的风险的,道理很简单,灌注不足导致的心梗脑梗屡见不鲜。所以,把血压控制好可以,但降的太低也就不对了,我们不仅仅要把血压降下来,还得保证降到一定的程度,不能太高,当然也不能过低。
二、血压降的过低是减药或者停药的一个标准
好多人问,那我高血压,如果血压降低过低或者太低怎么办?这个问题,其实非常简单,这时候已经是我们血压药减量的标准了,此时我们就需要减量降压药物,比如把两种降压药物变成一种,或者只减量其中的一种降压药物。如果减量药物后血压仍然过低,那么就需要考虑再减量或者停药了。
三、不能为了吃降压药而吃降压药
降压药要吃,但不能为了吃降压药而吃降压药,吃降压药是有其一定的目的的,比如为了降压,为了保护靶器官,为了使得心率达标等等。我们不能盲目的为了吃降压药而吃,了解你吃降压药的目的,有时候也很重要。过犹不及,也是这个道理,我们为了降压,而把血压降低到另外一个极端,这也是降压中不允许的。
亲,听懂了吗?过犹不及,把血压降的过低,也是一种伤害。
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有网友问到高血压患者午餐后容易犯困怎么回事?工作中也会经常遇到患者有这种情况,这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说清楚的。
今天特意发一篇文章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体会,吃饱了、喝足了就容易困得睁不开眼睛,有的人是倒头就呼呼大睡,享受着幸福生活啊!殊不知长此以往对身体危害很大。先不管你有没有高血压,单就吃饱了就睡而言说说危险,人睡眠状态基础代谢率低,各器官处于休眠状态,胃蠕动减弱造成积食,长期造成胃的损伤,吃饱了就睡容易造成脂肪堆积等等。
所以懒人发胖不是没有道理的,但是也要提醒大家,吃饱了不能就躺下,可也不能马上运动,这很容易造成胃下垂或者是消化不良哦
回到正题。高血压患者尤其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容易出现餐后低血压。如果餐后常出现头晕、乏力、发困甚至眼前发黑等情况就要警惕餐后低血压了。为了明确这种情况,可在餐前、餐后即刻、餐后半小时和一小时分别测量血压。符合3条标准之一者即可诊断:1. 餐后2 h内收缩压比餐前下降20 mm Hg以上;2. 餐前收缩压≥100 mm Hg,而餐后<90mm Hg;3. 餐后血压下降未达到上述标准,但出现餐后心脑缺血症状(心绞痛、乏力、晕厥或意识障碍)者。对于餐后发生心脑缺血症状的老年人,要高度警惕餐后低血压的可能。
如何应对餐后低血压呢?
饮食:进食高碳水化合物、高脂肪的饮食比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使餐后血糖下降更快,下降程度更大。热食、冷食容易一起餐后低血压。所以尽量少进食以上食物。
餐前饮水:饮水后可使血压升高、心率减慢,餐前饮水300-400毫升可减少血压下降幅度。心衰患者慎用。
餐后体位:餐后不宜马上活动,可在沙发上倚靠30分钟,之后适当散步可增加心率和心输出量,有利于维持正常血压,但应避免过度运动。
吃饭时不要饮酒:饮酒可加重餐后低血压。
去除诱因:适当减少降压药物的用量,尽量使用长效降压药物,避免应用利尿剂。
细节决定健康,有的时候注意到了,危险也就远走了,健康其实就是这么简单
我们都知道,季节交替对脑血管疾病影响较大,尤其是秋冬之交,气温下降明显,外周阻力增加,血管处于收缩状态,影响血流速度,容易造成血压升高及血栓的形成,是脑梗的高发季节。然而,即使在每一天中,脑梗的发病时间也并不是固定,你知道什么时间段最易发生脑梗么?
但在临床上绝大多数的脑梗都是发生在静息状态下,也就是在睡眠过程中,或长时间久坐时,其实这与血压昼夜节律性波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什么是血压的昼夜节律性波动呢?它是人体血压的生理特征,反映了生物体内的一种周而复始的节律。受机体生物钟的控制,人体的许多生命活动在一天内呈现周期性变化,我们把这个特性称作昼夜节律性。
在昼夜节律性的影响下,人的血压也存在起伏波动,在一天的24小时内并不是恒定不变的,对于多数人而言,人一天中的血压有2个高峰和2个低谷:早起6-8点为第1个高峰,8点后血压开始缓慢下降;12点至14点为全天血压的第1个低谷;之后血压又开始上升,到下午17:00-20:00为第2个高峰,但低于第1个高峰;此后血压下降,凌晨2-3点降至全天最低点,然后血压又逐渐上升。
而这种血压的峰谷变化其实对适应机体活动,保护心血管结构和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平均的夜间血压低于白天,降幅在10-19mmHg,睡眠时血压下降可达20%左右,这是正常的,我们称之为勺型血压。而非勺型血压是指夜间的平均血压与白天相比降幅小,一般在10mmHg以下,昼夜差值百分比<10%,这种情况多见于老年人。
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及动脉硬化的进展,血管的张力及对血压调节的敏感性下降,就像年久发硬的橡皮管一样弹性变差,特别是睡眠时的血管扩张,导致夜间的血压无法下降,甚至升高。有些高血压病人,特别是老年患者,甚至没有血压的昼夜节律性波动,出现夜间或持续性的高血压状态,就更容易引起脑梗的发生了。
为什么血压波动越大,脑梗的发病率就越高呢?这是因为血压波动越明显,对血管产生的剪切力和张力也就越大,容易加重血管内膜损伤,长期的血压波动会导致血管功能和结构发生变化。
尤其是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持续高压的血流会使血管内膜破损,产生小缺口,这时血液里的胆固醇容易“乘虚而入”,越积越多,形成斑块。若不及时控制,斑块越积越大,就会导致血管腔狭窄,引发脑缺血。若斑块破裂,就会在这个位置形成血栓,使血管腔内完全闭塞,相应区域的脑组织就会因持续而严重的缺血发生坏死,这就是脑梗。
由此可见,每天早晨醒来时和晚上睡眠时是两个可能由血压波动引发脑梗的危险时段,因为这两个时段是一天里血压波动最大的时候,所以秋冬寒冷时节里,尤其是老年人和高血压患者要注意,清晨起床时切勿动作过快、过猛,醒来后先静卧半分钟,床上坐半分钟,再让双脚在床沿下垂半分钟,这样可有效地避免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正常人一般有两个肾脏,肾脏的血流非常丰富,心脏输出的血经过肾动脉运输达肾脏,正常的血流量对保障肾功能的运行至关重要,肾脏还与血压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80%以上肾脏病患者都有高血压。
可治愈的“高血压”
有一种高血压其实是可以“治愈”的,那就是肾动脉狭窄导致的高血压。为什么肾动脉狭窄会引起高血压呢?因为肾动脉狭窄会使肾脏的血流量减少,刺激肾脏内存在的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使血压升高,导致患者出现顽固性高血压,而且难以用药物控制。肾动脉狭窄导致的高血压占高血压的5%~10%。引起肾动脉狭窄的原因很多,如动脉粥样硬化、纤维肌肉发育异常、多发性动脉炎、肾动脉发育不良等。
肾动脉狭窄对人体会有哪些危害呢?
轻度的肾动脉狭窄还不至于造成肾脏功能危害。当狭窄严重到一定程度时,一般来说是大于70%的程度,会造成供应肾脏血流的减少,肾脏功能也会受到影响。狭窄越重,这种影响就越大,对肾脏的威胁就越大。另外,当肾脏动脉狭窄到一定程度,肾脏会缺血,导致肾脏会产生一种物质,造成患者的血压反射性增高,医学上叫做肾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变化,造成高血压状态,严重的时候药物难以控制。在临床上称为肾性高血压。因此,肾动脉狭窄有两大主要危害:一是对肾脏功能本身的影响;二是肾性高血压。
在临床上有过这样的病例,有些老年人平时有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等症,却不注意全身血管的检查。得了肾脏动脉狭窄没有及时发现,突然有一段时间,血压出现了恶性的征兆,吃降压药也不能控制。查体时也仅仅是注意抽血化验、查肝功等,忽视了对血管的检查,结果出现肾脏功能的严重损坏。血管狭窄越来越重,肾脏也发生萎缩,最后出现尿毒症。
如何治疗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
肾动脉狭窄外科治疗的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微创的血管腔内治疗,就是通常所说的肾动脉支架。放支架的目的,是把狭窄的部位通过一个特殊合金的支架撑开,恢复肾脏的有效血流,实现治疗肾脏动脉狭窄的目的。这种治疗方法创伤很小,通常选择在股动脉做动脉穿刺,通过导丝、导管把支架输送到病变的部位,并通过球囊扩张将支架牢固贴合支撑在肾动脉狭窄的部位。手术创伤很小但技术要求高。
另一类外科治疗就是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需要有经验的血管外科医生操作。手术是一个创伤比较大的治疗方法。通过直接剥除肾动脉狭窄部位的斑块,或通过血管旁路,借助人体自身的静脉或人工血管,移植到肾动脉狭窄病变的两端,一端接到主动脉上,另一端接到肾动脉上。由于肾脏位置较深,手术治疗创伤较大,通常在不适合做微创腔内治疗时才使用手术治疗。
近日,夜班20点接诊了一位68岁男性刘姓患者,3小时前出现左侧肢体麻木,双眼视物模糊,休息后缓解,持续约15分钟,未予以重视。2小时前,患者陪同4岁孙子玩耍期间,再次出现左侧肢体麻木,双眼视物模糊加重,口角右侧歪斜,言语困难,其爱人发现异常,将患者送往医院就诊,症状持续约40分钟后缓解。
急查头颅CT及头颅+脑血管核磁,未发现脑部存在相应的脑部缺血病灶,颈内动脉可见动脉粥样硬化改变,心肌酶、肝肾功能等化验未见异常。西医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抗血小板,血塞通注射液、依达拉奉注射液静脉点滴,活血化瘀、营养神经、脑保护等对症支持治疗。患者住院治疗14日,明显好转,出院时复查头颅核磁,未见异常。嘱患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不适随诊。由于患者就诊及时,给予合理的治疗方案,预后良好。
什么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一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由于局部脑或视网膜缺血引起的短暂性神经功能缺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发生脑梗死的概率非常高,发病90天内发生卒中、死亡事件风险高达25%。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作为脑梗死的强烈预警信号,发作时常常以一侧肢体轻度瘫痪、口角歪斜、言语困难、头晕、视物模糊、眼球运动障碍、四肢麻木及感觉差等为常见症状,其发病持续时间短,容易被忽略。反复发作,常提示病情进行性加重,向脑梗死发展的风险同样较大。
当有上述短暂性脑缺血症状发生时,患者应当尽快就医,积极干预治疗,避免发展为脑梗死等严重疾患。我国脑血管病发病率逐年升高,脑梗死作为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其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经济负担,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健康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酒,预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脑梗死发生,从点滴做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脑梗死属于中医“中风”范畴,小编为大家推荐:丹参10g、天麻10g、白芍10g、葛根15g,泡茶饮,日常调理。丹参含有丹参酮,扩血管、活血化瘀;天麻,含有天麻素,保护神经功能,平肝熄风;白芍,养肝阴及肝血;葛根,扩血管。全方养血熄风,活血化瘀,改善脑部供血。
本文旨在科普,文中所涉及药物及用量谨遵医嘱,请勿擅自使用。
在我们的身体里,遍布着许多血管,这些血管通往各个器官、各个身体部位,源源不断的血液在血管内流淌,被运送到各个地方,是机体正常运转的基础。
但随着我们逐渐衰老,血管也会发生老化,加上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我们的血管就会被“垃圾”占据,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可能大家还不知道,其实大部分疾病都跟血管内的“淤”和“堵”有关。
血管为什么会“淤”和“堵”?
1、经常吃高油脂的食物
大部分人在饮食上都会比较偏爱油腻一些的食物,尤其是没有减肥需求的朋友。但是这类食物最大的缺点就是油脂含量太高的,像炸鸡、红烧肉、水煮肉片、火锅等,其实都会给身体带来很多负担,过量的油脂除了会让我们发胖以外,还会升高血脂,让血管越来越堵。
2、经常吃甜食
甜食是很多人用来缓解压力的食物,在不开心的时候,吃一口甜食会让人感到无比满足,也会让我们得到很多快乐。但我们却不能因此而放松警惕,忽视甜食的主要缺点。过量的糖分和油脂在进入人体后,不仅会带来难以消耗的热量,也会化为脂肪“占领”血管,增加血管堵塞的风险。
3、总是久坐不动
如今坐在办公桌面前工作的人越来越多,每周大部分的时间除了手指和眼睛,其他部位都一动不动,这也带来了很多弊端。长期久坐在椅子上,会造成下肢血液循环不畅,非常容易引发下肢粥动脉硬化。除此之外,长期久坐不动,体内脂肪的代谢和消耗就会受影响,容易影响血液循环,引发疾病。
血管堵塞容易发生在哪些部位?
其实,血管堵塞的症状可能发生在任何部位,比如心脏、小腿、脑部、毛细血管、乳腺等,所以,我们不能忽视任何血管堵塞的信号,及时察觉,才能更好地预防疾病。
血管堵塞,有哪些常见“信号”?
1、经常莫名胸闷、胸口疼痛;
2、肢体突然麻木,下肢、手部异常麻木;
3、睡觉时容易流口水;
4、脚背部位脉搏减弱;
5、呼吸不畅,血压低;
6、全身水肿,下肢浮肿;
7、腿部出现异常疼痛;
8、头晕头痛;
9、一侧肢体无力。
做好2件事,清除血管内的毒素和垃圾,让血管恢复通畅
1、每天锻炼1小时
其实运动是很多人都能想到的对预防疾病、增强免疫力最有效的方法,但往往人的惰性会战胜自己的自制力。健康是大部分人所追求的目标,如果我们连付出一点努力都不愿意的话,那又怎么能接近这个目标呢?每天抽出一个小时的时间来进行体育锻炼,既能燃烧脂肪,又能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排出体内的毒素。
2、饮食尽量清淡
如果说运动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折磨的话,那么饮食清淡就是另一种折磨了。热爱美食是人的天性,但很多美食都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威胁,若不想疾病找上门,就应该学会克制自己的食欲,多吃清淡的食物。
说起高血压大家并不陌生,我们身边就有很多高血压患者,它的发病人群由中老年,转为青中年人,每年的患病人数也在增多。为什么会患上高血压呢?可以说是病从口入,跟我们的日常饮食有很大的关系。对于这种病,好的办法就是控制血压,但是引起高血压的“元凶”是什么呢?找到这个“元凶”,我们才能控制血压,使血压慢慢下降。
钠元素
很多人都说盐吃多了,会患上高血压,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研究表明就是食盐里的“钠”,食用过量导致的。除了盐里面包含有“钠”以外,其他的食物里面也有这种元素,比如腌制食品,腊肠、咸菜等,它需要用大量的食盐来腌制,因此这个里面的“钠”含量也很高;
我们做饭饭时会用到的,小苏打、酵母、沙拉酱等都含有大量的“钠”。正常人每天只需要5克的“钠”,只要我们食用不过量,就不会引起高血压。因此只要我们食用少量的钠元素,血压就会慢慢的得到控制。我们平时生活中,需要注意饮食,少吃那些含有钠元素的食物,就可以达到降低血压的作用。
高血压有哪些危害
这是一种慢性病,基本上只要患上,吃药可能就是一辈子的事儿了。高血压患者的血管里面是有堵塞的,会造成血栓、脑梗、中风、心脏病、肝脏出问题、尿毒症等一系列的疾病。它就像一颗定时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就有可能爆炸。就这样还有很多人,觉得这种病其实没什么,认为只要吃药,把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就不会有问题。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如果血压高到,需要每天吃药才能,维持正常范围的人,是需要更加小心的。这些人的血管会变得脆,容易破裂。还有很多高血压患者,因为长期吃药,对肾脏造成影响,最后得尿毒症离开这个世界。
对高血压患者来说,降低血压是当务之急,既然不能只靠药物来维持,也可通过其他的方法来,降低血压,远离这些危害的困扰。
减重
有些高血压患者,是比较胖的,去医院就医的话,医生会嘱咐,让其减肥。人瘦下来血压自然就降下来了,当然这种减肥,是健康的减肥方式。有的人会通过辟谷的方式减肥,这种方法见效明显,唯一不好的是,一吃饭就能回到解放前。可见这种方式是不可取的,可以通过运动,调节饮食,等方式来减肥,会达到想要的效果。
保持心情愉快
愉快的心情不但可以帮助舒缓,肝经受堵,还能够帮助身体降低血压。我们身边就有不少,因为生气导致高血压患者,病发晕倒或是中风等严重的后果。因此高血压患者,平时应该多多的关注,自己的情绪,保持心情愉快才是正确的选择。
多运动
很多高血压患者就是,懒得运动才造成热量堆积,最后以脂肪的形式,存在于身体的各个部位,导致血压升高。因此平时应当多做运动,不仅可以燃烧体内多余的脂肪,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提高代谢能力,帮助高血压患者降低血压。可以是跑步、或者是散步、跳绳、游泳等等,当然需要提示的是,需要根据自己身体状况,酌情运动。
清淡饮食
近些年来,有很多20多岁的年轻人,患上了高血压。这些跟他们的饮食习惯是分不开的,年轻的他们喜欢,火锅、烧烤、麻辣烫、香锅等这些口味重的食物。这些食物里面的钠元素,是比较高的,经常吃这些,是会导致高血压的发生的。疾病是不分年龄的,很多人患上这种病的时候,认为自己年轻,并不在,直到发生严重后果时,才意识到身体不行了。因此平时饮食,应该以清淡为主,不光可以降低血压,还会预防高血压
对于这种疾病,患上之后,最好的办法就是:需要改变饮食习惯,减少钠的摄入,血压就会慢慢降下来。
凡是可以导致血压升高,进而导致脑出血的事情都不能做!在我们的生活中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我国大概至少有2亿的高血压病患者,这个数字还是比较惊人的,每年因为高血压病而出现脑卒中(脑梗死和脑出血)的事件屡见不鲜。那为什么高血压会导致脑出血呢?
第一,我们全身分布了大大小小的血管,血管里面有流动的血液,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就成为血压;举个例子,家里的水管打开的时候,流动的水因为对水管壁有压力,慢慢将水管撑开,有一点不同的是,我们人体的血管壁是有弹性的,一般年轻人的血管弹性要比老年人的要好。正常人的血压基本维持在一个范围,在这个范围里面我们的血压都可以和血管壁和谐的相处,但是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因为长时间处于高值,血管壁对它的压力调节能力差,久而久之血管的弹性会下降,当超过一定范围后就可能破裂,导致脑出血。
第二,至于为什么会得高血压,严格来说原因并不明确,不过高血压有家族聚集现象(可不是遗传,一般家里人有高血压的,后代得病可能性比家里没有高血压的可能大),其次,饮食过咸也会出现高血压;还有就是随着生活压力大,高紧张度的工作也会导致我们身体激素调节使血压处于较高水平。因为原因尚不明确,才导致了它成为我国常见慢性病之一。所以无论精神因素还是饮食问题,或者说不清楚的原因,既然得了这个高血压就一定要高度重视,因为高血压不是说身上的哪一节血管出现大的血压,而是全身血管在受较高压力冲击,因为脑部血管距离心脏较近,冲击的也就越严重,当血液的冲击力过猛,血管壁兜不住的时候就会破掉——脑出血。
得了高血压在生活上要注意什么呢?
按时服药,终身服药;对,就是老百姓所说的,我有高血压,是不是得一直吃药,直到死亡的那一天? 答案是一直吃药。
再给大家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我们的血压是一个弹簧,现在弹簧伸太长,我们需要东西把它压在原有的位置上,就需要吃降压药物,如果你断断续续的吃还不如不吃,为什么这么说呢,当你今天吃了药,那么这个弹簧就会有这个药物压着,然后你第二天又不吃了,这时候弹簧是不会缓慢伸长,而且弹跳式伸长(大家可以做个试验,把一个弹簧压下去之后突然抬起的一瞬间,弹簧可以弹起来的),然后血压瞬间就升高,随时可能出现脑出血,所以要按时服药,终身服药。
除了好好吃药以外,生活里我们有哪些生活习惯需要注意呢? 大家应该都去过澡堂,一般会贴有:高血压病人禁止入内,否则后果自负。其实就是在高温的环境下,我们全身的血管会扩张,这个时候血管里的血液也会增多,压力增大,血压升高,容易出现意外,同样泡脚也是一样的原因,如果你一直有泡脚的习惯,可以减少泡脚的时间,水温相对不要太高,就可以避免一些意外。
另外还有酗酒、生气、吃的过饱、用力大便等,这里每一个因素都可以使我们的血压迅速升高,血管壁还没来得及适应就破掉了;在医院里偶尔会遇到查房的时候病人还好好的,结果自己去厕所拉大便,因为大便不好拉,就特别用力,最后被家里人发现时人已经没了。
再次提示高血压的病人,要按时吃药,睡前不要生气、不要用力大便、不要酗酒、避免高温泡脚等,只要血压平稳,日常的工作是没有影响的。目前市场上常用的药物有XX地平、XX普利、XX沙坦等,便宜点的例如珍菊降压片、复方利血平,这里要提醒大家利血平这个要基本被医院淘汰了,它的副作用远远大于它的正常作用,有引起抑郁症可能,所以建议高血压病人到专业的心内科或者神经内科调整药物。
最后小结:睡前不能做的事主要就是指引起血压升高的事情,包括按时服用降压药物、不生气、不要用力大便、不酗酒、避免高温泡脚等。
高血压已经成为了我们现在常见慢性疾病的一种,我们也许觉得即使患有高血压也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很多高血压患者都活得好好的,只要听从医生的吩咐,基本上能够多存活很多年,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都不在话下,所以很多人都会忽略了高血压对自身引起的影响,实际上,我们高血压也是有注意事项的。
第一点:不要擅自服药
很多高血压患者,不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私下问别人拿药服用,如果见效果了,又会私下自己停了,或者别人给的药吃完了,见不到明显的效果,又会问其他人拿其他的降血压药服用,实际上,这样非常不建议。
因为每个人患有高血压的原因都不相同,如果服用不适合的药物,起到的极有可能是反效果,所以最好及时到医院进行就诊,根据医生开具的药物,按时服用。
第二:不能停药,也不要自己加大药量
停药是高血压患者的大忌,如果长期患有高血压患者,自己私自停药,后果是非常严重的,甚至有可能会有生命之忧,这并不是开玩笑的,我们不能私自停服药物,而且也不要因为血压自量的数据过高,而加大服用药物的量。
我们如果服用药物以后,一日三次量血压,血压值还是偏高,过几天还是如此,就要及时挂专家号看看要不要换药或者加药,而不是自己私自加药,大家都要注意的。
第三:千万不要私自换药
我们现在和谐社会,有了共享单车以后,还有共享汽车,不知道这些共享产品是受到了共享药物的启示,还是因为受到了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的启示,我们我开始了共享药物模式。这样的方式,非常不推荐,我们可以分享服用药物后的改善情况,但是,药物并不适合共享。
因为每个人的体质,情况都不一样,哪怕都是血压高,也有分是很高还是稍微高一些,哪怕血压值差不多,也有分是否有其他疾病引起的血压高,还是只是血压高,这些作为我们患者来说,并不好自己判断,我们还是建议到医院进行检查。
对于高血压患者的建议
第一:联合用药一定要咨询医生,比如我们患有糖尿病,又有高血压,又有感冒,或者发烧等等,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咨询医生,而且看医生的时候,要告知自身情况。
第二:我们测血压除了要注意自己服用药物之后,血压还是高的情况,也要注意自己是否有血压过低的情况,如果服用药物以后,血压过低,也是需要找医生进行药物调整的。
第三:降压药来回换着吃并不好,我们如果换了药效果不明显,自己换回去本来的药物,这样换来换去,也是不建议的,如果我们换药以后不明显的情况下,建议再次挂号找主任进行咨询。
总而言之,血压的高低我们都需要重视,如果长期高血压,或者低血压不能就这样不顾,我们要找到医生进行就诊,以免发生其他并发症的时候,后愧莫及。
生命在自然面前是如此脆弱,天灾人祸时刻威胁着我们的健康。然而,与自然灾害相比,我们身边的隐形杀手——高血压,更值得我们警惕。
高血压被称为“健康第一无形杀手”,它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不容忽视。研究表明,高血压是冠心病、脑卒中、心力衰竭等多种严重疾病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我国高血压患者众多,且呈现年轻化趋势。因此,了解高血压的危害,积极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的方法:
此外,一些新型的血压监测设备,如“健康心翼”远程健康监测服务,可以帮助患者更方便地监测血压,及时发现并控制高血压。
随着春季的到来,老年人纷纷走出家门,享受户外清新的空气。散步作为一项简单易行的运动,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有着诸多益处。特别是快速散步,还能有效预防关节炎的发生。
对于老年人来说,散步速度的选择至关重要。一般来说,散步可以分为慢速(每分钟60—70步)、中速(每分钟70—90步)、快速(每分钟90步以上)。根据自身健康状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散步速度,才能达到良好的锻炼效果。
对于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建议采用慢速散步。每分钟60—70步的速度,有助于降低血压,避免运动过激导致血压骤升,引发危险。同时,患有下肢动脉硬化的老年人,也不宜快速行走,以免加重血管负担。这类老年人可以选择慢速散步,每次30分钟左右,以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对于脑卒中康复期的老年人,中速散步是比较合适的选择。每周坚持散步3次以上,可以有效改善运动功能,促进康复。对于有呼吸系统疾病的老年人,也可以选择中速散步,锻炼心肺功能,增强体质。
快速散步则适合没有常见慢性疾病的老年人。每分钟90—120步的速度,可以加快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预防关节疾病。但已经患有关节炎的老年人,则应避免快速散步,以免加重病情。
除了散步速度的选择,散步姿势和方式也至关重要。对于胃病患者,可以尝试在散步时旋转按摩腹部,有助于改善胃肠道功能。对于腰腿痛的老年人,可以尝试倒退散步,有助于缓解疼痛。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老年人,可以尝试大幅度摆动双臂,增强胸腔功能。
中风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中风的治疗方法多样,包括归阳助治、艾灸、服用中药等。
中风可分为外风和内风。外风是由外界风邪引起的,称为中风。内风则属于内伤综合征,也称为中风,属于中度中风。中风的症状因疾病部位而异,患者可能出现偏瘫、失语和意识障碍等症状。
偏瘫:当患者发生严重中风时,会导致虚弱和一侧肢体活动受限等症状,患者还可能出现头晕和行走困难等症状。
失语症:患者可能难以发音,无法表达自己的意思,甚至可能听不懂别人说什么。
意识障碍:患者可能有抑郁、嗜睡或冷漠等症状。
治疗方法以辨证为主。例如,中医认为中风分为中脏腑和中经络。如果是中脏器,则取决于是否有症状或闭合。如果是闭经,则应具体分为阴闭经或阳闭经。如果阳闭,建议服用安宫牛黄丸。若阴闭,则用苏和香丸治疗。如果是中经络,中经络的治疗一般分为气虚血瘀、阴虚气滞、痰瘀阻络等五种类型。根据不同类型,采用针灸和按摩进行辨证治疗。
中风后遗症是指急性脑血管病发作半年后遗留的症状。中风的不同部位和范围可显示不同的后遗症。中风后遗症包括运动障碍、言语障碍、吞咽障碍、认知障碍、情绪障碍、感觉障碍、视觉障碍、第二肠道障碍等。
为预防中风,患者应保持愉快和情绪稳定,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有规律地工作和休息,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强制排便引起血压急剧升高,导致脑血管疾病。为患者提供合适的环境温度。避免患者突然从高温环境转移到低温环境,外出时注意保暖。
在治疗中风的过程中,患者需要选择合适的医院和科室。目前,我国有许多专业的神经内科医院和科室,可以为患者提供专业的治疗和护理。
中风患者在使用中药进行治疗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中药材和剂量。同时,患者应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中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
心脑血管疾病是现代社会中常见的慢性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等。这些疾病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可能造成心理上的负担。因此,预防和管理心脑血管疾病显得尤为重要。
互联网医院或线上问诊平台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医疗服务。通过这些平台,患者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专业医生的指导,了解最新的医疗知识,以及进行远程诊断和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预防和管理心脑血管疾病:
此外,如果出现胸痛、气短、头晕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发现并治疗潜在的心脑血管问题。
2024年9月5日,00:46:54
在哈尔滨市的一家医院里,患者的儿子带着父亲来看医生。父亲是一位房颤患者,已经吃抗凝药三年了。最近几个月,他在服用利伐沙班和阿司匹林时出现了牙龈出血的情况。儿子担心地问医生是否有其他药可以替换这两种抗凝药。
医生首先询问了患者是否有心衰、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等问题,因为这些都与是否需要使用抗凝药有关。患者表示有高血压,但一直在服药,血压控制得很好。医生告诉他不用看这个指标,吃利伐沙班就行了。
患者的儿子继续向医生解释,父亲在服用利伐沙班和阿司匹林时都会出现牙龈出血的情况。医生建议可以不吃阿司匹林,单独服用利伐沙班。然而,患者表示即使只吃利伐沙班,仍然会出现出血的情况。医生认为从病情看,仍然需要使用抗凝药治疗。
医生询问了患者服用利伐沙班的剂量,患者回答说之前一天服用10毫克,现在减半到5毫克。医生建议可以尝试艾多沙班15mg,或者如果出血不严重,就继续使用利伐沙班5mg。然而,患者表示即使减少剂量,仍然会出现出血的情况。
医生建议患者去口腔科检查一下局部牙龈是否有问题,有问题相应治疗一下。治完了再用一下这些药看看还出不出血,不出血就可以用,出血就没法用了。患者表示已经去过口腔科,牙龈没有问题。
医生告诉患者,实际上手术,不管是射频消融、还是左心耳封堵,术中、术后也都是需要用一段时间抗凝药的。可以考虑做封堵。患者的儿子感谢医生的建议,并表示会考虑做手术。
脑卒中,也被称为中风,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它会导致大脑部分区域的血液供应中断,从而引发一系列功能障碍。其中,脑卒中后肩痛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脑卒中后肩痛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肩部肌肉力量的不平衡。由于中风导致大脑功能障碍,患侧肢体活动能力受限,导致肩部肌肉长时间处于松弛状态,而健侧肢体则保持正常的运动状态。这种不平衡的肌肉力量会导致肩胛骨位置异常,从而引发肩痛。
除了肌肉力量不平衡,肩关节周围肌肉的慢性损伤也是导致脑卒中后肩痛的常见原因。长时间的关节活动受限,会导致肩关节周围肌肉的损伤和炎症,进一步加剧肩痛症状。
为了预防和缓解脑卒中后肩痛,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措施:
1. 康复训练:通过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可以增强肩部肌肉力量,改善肩关节活动范围,缓解肩痛症状。
2.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包括中频电疗、低频电疗、蜡疗等,可以缓解肩部肌肉的紧张和炎症,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肩痛。
3. 肩关节保护:使用肢体工具悬吊上臂,减轻关节的重力,避免肩关节过度活动,减少肩痛发作。
4. 日常保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适当进行肩部肌肉拉伸和放松运动,有助于预防和缓解肩痛。
5. 医院就诊:如果肩痛症状严重,应及时就诊,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近年来,青年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青年人本应充满活力,却因脑卒中而陷入困境。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青年脑卒中的高发?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和应对呢?本文将为您揭开青年脑卒中的神秘面纱。
一、青年脑卒中的常见原因
1. 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是导致青年脑卒中的常见原因。这些疾病会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最终引发脑卒中。
2. 吸烟、饮酒:吸烟、饮酒是导致脑卒中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精都会损害血管内皮,导致血管收缩、痉挛,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3. 避孕药:长期口服避孕药的女性,尤其是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史的女性,更容易发生脑卒中。避孕药中的雌激素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4. 睡眠呼吸暂停:睡眠呼吸暂停会导致夜间低氧,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最终引发脑卒中。
5. 颈动脉夹层:颈动脉夹层是一种血管病变,会导致血管内壁破裂,形成血栓,最终引发脑卒中。
二、青年脑卒中的预防措施
1. 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控制体重,戒烟限酒,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可以有效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2.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可以有效预防脑卒中。
3. 规律用药:对于需要长期用药的患者,应按照医嘱规律用药,避免擅自停药或更改剂量。
4. 注意睡眠: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避免睡眠呼吸暂停的发生。
5. 注意颈动脉夹层的预防:避免颈部过度拉伸,避免剧烈运动,避免颈动脉按摩等。
三、青年脑卒中的应对措施
1. 及时就医:一旦出现脑卒中的症状,如头痛、呕吐、肢体麻木、言语不清等,应立即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2. 积极治疗: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积极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3. 康复训练:在病情稳定后,进行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4. 心理疏导:脑卒中患者往往存在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需要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积极面对生活。
总之,青年脑卒中的高发提醒我们,要重视青年人的健康,积极预防和应对脑卒中。
我从未想过自己会成为脑卒中患者。那个晚上,我突然感到左手无力,视力模糊,身体的左侧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控制。恐惧和绝望充斥着我的心头。幸运的是,我的表妹及时发现了我的症状,并带我去医院就诊。经过一系列检查,医生告诉我我患了缺血性脑卒中,也就是脑梗塞。听到这个消息,我感到世界都崩塌了。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开始了漫长的康复之路。每天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控制血压和血糖,戒烟戒酒,保持低盐低脂饮食。同时,我也进行了康复训练,包括言语训练、肢体功能训练和日常生活技能训练。虽然过程艰辛,但我坚持了下来,因为我知道这是我唯一的出路。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有时候我会感到脑部不适,担心再次发作;有时候我会因为康复训练的痛苦而想放弃。但每当我想起医生的话语,想起自己还年轻,想起家人和朋友对我的支持和鼓励,我就会重新振作起来,继续前行。
现在,虽然我还不能像以前那样轻松自如地生活和工作,但我已经可以独立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事情了。我也更加珍惜生命,更加感激每一个帮助过我的人。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为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支持,让我在家中就能得到专业的医疗服务和指导。感谢所有关心和帮助过我的人,我会继续努力,直到完全康复。
近年来,中风这一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引起了广泛关注。据权威部门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现有600万脑血管病患者,其中20岁至64岁的年轻患者占比高达三分之一。这一数据令人担忧,也提醒我们要关注年轻人的健康问题。
年轻人患上中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传统的高血压、酗酒、吸烟、夜生活过度、高脂肪饮食等危险因素外,代谢异常、血液病、心脏疾病、先天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因素也成为了年轻人患中风的“帮凶”。因此,年轻人要警惕这些潜在的危险因素,及时调整生活方式,预防中风的发生。
要预防中风,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是预防中风的关键。年轻人应控制高盐、高脂肪的食物摄入,多吃蔬菜、水果,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此外,适度开展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也是预防中风的有效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年轻人要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一旦出现头晕、头痛、肢体无力等症状,要及时就医。此外,家中可备上一些心脑血管急救药品,如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安宫牛黄丸等,以备不时之需。
对于中风患者来说,及时的治疗至关重要。目前,治疗中风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等。药物治疗主要是针对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疾病进行治疗;手术治疗适用于脑出血、脑梗死等紧急情况;康复治疗则侧重于帮助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总之,年轻人要关注自己的健康,积极预防中风的发生。只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拥有健康的身体,迎接美好的未来。
脑卒中,俗称“脑梗”,是我国排名第一位的患者死亡原因,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及经济负担重的特点。然而,脑卒中并非不可预防,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合理的饮食和定期的体检,我们可以有效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动脉粥样硬化是脑卒中的主要诱因,它会导致血液中的“坏”胆固醇(LDL-C)沉积在动脉壁上,形成粥样硬化斑块,最终导致血管堵塞。血小板在血栓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抗血小板治疗可以有效预防血栓形成。
除了药物治疗,生活方式的改变也是预防脑卒中的重要手段。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健康四大基石”可以帮助我们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对于已经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二级预防尤为重要。通过定期体检、及时治疗和控制血压、血糖等指标,可以有效降低脑卒中的复发风险。
脑卒中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预防脑卒中需要我们从生活方式入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控制相关疾病,才能真正远离脑卒中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