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血常规正常,可以初步排除哪些疾病?

血常规正常,可以初步排除哪些疾病?
发表人:李建华医生

血常规是最一般,最基本的血液检验。检查主要是确定血液方面的问题。血液由液体和有形细胞两大部分组成,血常规检验的是血液的细胞部分。血液有三种不同功能的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通过观察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判断疾病。是医生诊断病情的常用辅助检查手段之一。血常规的检查意义在于,及早发现和诊断某些疾病,诊断是否贫血,是否有血液系统疾病,反应骨髓的造血功能等。血常规是一项重要的、基础的检查,几乎所有的疾病到入院以后都要检查血常规,但血常规正常可以排除哪些疾病,我们清楚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吧。

 

 

一、血常规正常可以初步排除的疾病有哪些呢?

 

血常规正常也就意味着患者的红细胞血红蛋白正常,而红细胞血红蛋白正常可以初步排除贫血性疾病。而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正常则可初步排除细菌感染等疾病。血小板正常,则可排除血小板减少相关性疾病。当然根据血常规是否正常,还可以排除一些急性疾病、慢性病等,但都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具体分析。 


二、血常规不是排除疾病的唯一的标准?

 

血常规当然不是排除疾病的唯一的标准,比如刚才讲到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正常,可以初步排除贫血性疾病。但如果患者血液浓缩的时候,患者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也可以大致正常,但此时患者的贫血等情况也可以被掩盖。再比如患者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正常的时候,也可能是比较严重的感染,导致白细胞降低所致。所以血常规只可以初步筛查,而不是排除疾病的唯一标准。


三、血常规的意义有那么大吗?

 

即便是血常规不是排除疾病的唯一标准,但血常规的意义却非常重要。作为一种操作简单,检查方便,价格低廉,行之有效的检查方法,血常规仍然在很多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所以血常规的意义还真的就非常大。

 

 


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血常规是临床上一个非常常规的检查。基本上来医院就诊的,大多数人都会做这个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简单快速,半小时拿结果。而且便宜,多数医院普遍定价在20块钱左右。虽然便宜,但是功能很齐全,细菌感染、病毒感染都能看得出来,是否贫血,是否有凝血功能问题,也很容易看出来。简直配得上物美价廉这个词。

     

    有网友关心,如果得了癌症,血常规可以看出异常吗?

     

    作为每天都要跟血常规打交道的,一名检验科医生,我想说说自己的工作心得。


     

    1. 血常规的常见指标包括:白细胞,中性粒,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主要用于判断是否感染,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嗜酸性粒细胞可以提示是否有寄生虫感染的可能。
     

    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平均体积,平均血红蛋白量,可以判断是否贫血,是缺铁性贫血还是巨幼细胞性贫血,还是白血病。而血小板主要看凝血功能。

     

    2。白血病也称血癌,属于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增殖疾病。血常规对于血液系统疾病,还是有很大提示作用的。尤其是白血病。
     


    白血病时,原始细胞或未成熟细胞比例明显升高。白细胞直方图会表现明显异常。

     

    下图,今天工作中遇到的一个患者的血常规结果。白细胞散点图明显异常,提示有原始细胞,未成熟粒细胞可能存在。甚至有核红细胞。这些在正常外周血里都是不应该存在的。后来证实,他的确是血液病患者。
     


    当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时,原始粒细胞比例>30%。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变,原始及早幼粒细胞20%。每当遇到血常规结果明显异常时,会进行血常规涂片染色复检,通知患者,同时备注建议白细胞异常分类检测。

     

    每年通过复片复检血常规都会筛检到一些白血病患者,建议其到血液科就诊。这些患者有的人不舒服,但都很多没想到是血液病而误到其他科就诊。

     

    3. 血常规对血液系统疾病有明显提示作用,但是对于胃癌,结肠癌,肺癌,宫颈癌,肝癌等其他系统肿瘤,提示作用微乎其微。比如胃癌患者可以出现贫血,但引起贫血的原因很多,不能说贫血就提示可能是胃癌。肿瘤诊断的金标准是病理结果。

  • 血友病是一组因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引起的岀血性疾病,根据缺乏的凝血因子的不同,可以分为缺乏凝血因子Ⅷ的血友病A和凝血因子Ⅸ的血友病B,其中以血友病A较为常见。典型血友病患者常以阳性家族史、自幼发病、自发或轻度外伤后出血不止,血肿形成及关节出血为特征。我国血友病登记信息管理系统数据显示,国内血友病A病人占80%~85%,血友病B病人占15%~20%。

     

     

    一、血友病可以分为哪几类?

     

    根据缺乏的凝血因子不同,可分为血友病A、血友病B和血友病C:

    1、血友病A:又称FⅧ缺乏症,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遗传性岀血性疾病。FⅧ在循环中与vWF以复合物形式存在。前者被激活后参与FX的内源性激活,后者作为一种黏附分子参与血小板与受损血管内皮的黏附,并有稳定及保护FⅧ的作用。
    2、血友病B:又称遗传性FⅨ缺乏症。FⅨ为一种单链糖蛋白,位于X染色体上,被FⅪa等激活后参与内源性FX的激活。遗传或突变使X染色体缺陷时,不能合成足量的FⅨ,造成内源性途径凝血功能障碍及岀血倾向。
    3、血友病C:即FⅪ缺乏症,又称PTA缺乏症、凝血活酶前质缺乏症,为常染色体不完全隐性遗传,男女均可患病,是一种罕见的血友病。


    二、哪些因素容易诱发血友病


    妊娠后出现血友病自身抗体:常为初产妇,占2.5%~14%。大多数患者体内自身抗体滴度较低,平均约为20BU。如抗体滴度小于5BU,则抗体一般会自行消失,再次妊娠时不再出现。如滴度大于10BU,则抗体可持续数年,且对激素、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制品、细胞毒药物治疗效差。

     


    自身免疫性疾病:血友病自身抗体可见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全身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炎性活动,导致自身抗体的产生。血友病就是这样一种蛋白,可以部分解释获得性凝血因子抗体较常见于血友病。
    药物:如抗生素青霉素、磺胺类药、氯霉素和抗惊厥药苯妥英钠与FⅧ自身抗体的关系已被确认。通常,这类抗体在高敏反应后出现,停药后不久就消失。有报道CML者应用IFN-a治疗后出现自身抗体,然而此类现象的病理生理机制不清楚。
    恶性肿瘤:约占10%,见于实体瘤或血液肿瘤尤其是淋巴增殖性疾病包括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红白血病、骨髓纤维化、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Castleman病。
    手术:手术导致血友病自身抗体产生的原因可能与外伤、组织损伤有关,伴随手术的免疫功能失调,对麻醉药或其他药物的反应。

  • 血友病是一种遗传病,其致病因素主要为遗传因素,基因突变也会致病。以血友病A较为常见,为先天性缺乏FⅧ所致,血友病B为先天性缺乏FⅨ所致,血友病C罕见,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一、血友病发病的原因有哪些?


    1、遗传因素:凝血因子Ⅷ、Ⅸ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血友病A与血友病B均表现为伴性隐性遗传特征,即女性传递,男性发病。若男性血友病患者与正常女性结婚,其女儿均为携带者,儿子则全部正常。若女性血友病携带者与正常男性结婚,其儿子半数发病,女儿也有半数携带者。若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结婚,其下一代不论男女均为血友病患者。血友病C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不完全隐性遗传,男女均可患病,若临床遇到女性血友病患者,应考虑为血友病C。

    2、基因突变:血友病A的基因缺陷类型主要包括内含子22倒位,FⅧ基因点突变、缺失或有异常基因插入等,基因缺陷使FⅧ合成障碍或FⅧ分子结构异常导致促凝活性降低,致机体岀血不止。血友病B的FⅨ基因位于染色体Xq26.3~27.2上,在肝内合成,是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

     

    二、血友病发病的病理基础

     

    血友病是一组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以致出血性疾病,先天性因子Ⅷ缺乏为典型的性联隐性遗传,由女性传递,男性发病,控制因子Ⅷ凝血成分合成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患病男性与正常女性婚配,子女中男性均正常,女性为传递者;正常男性与传递者女性婚配,子女中男性半数为患者,女性半数为传递者;患者男性与传递者女性婚配,所生男孩半数有血友病,所生女孩半数为血友病,半数为传递者,约30%无家族史,其发病可能因基因突变所致。因子Ⅸ缺乏的遗传方式与血友病甲相同,但女性传递者中,因子Ⅸ水平较低,有出血倾向,因子X1缺乏,均导致血液凝血活酶形成发生障碍,凝血酶原不能转变为凝血酶,纤维蛋白原也不能转变为纤维蛋白而易发生出血。

     

     

    三、血友病好发于哪些人?

     

    家族中有血友病病史的人:血友病A、B均为性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若父母患有血友病,则子女得病概率显著增加。
    经常出现异常岀血的人:如意外微小损伤后出血量多且难以止住等有患血友病可能。

  • 当出现自幼出血倾向和出血时间延长,应及时就诊血液内科,行出血筛选检查、诊断试验、FWD分型诊断试验和影像学检查等明确诊断。注意和血友病A、巨大血小板综合征、血小板型血管性血友病和获得性血管性血友病等疾病鉴别。当出现鼻腔出血、口腔出血和出血时间延长或者月经过多、过长等的情况下,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出血后血流不止甚至出现休克需立即就医。优先考虑去血液内科就诊。若血管性血友病患者脑出血,出现偏瘫症状,可以去神经内科就诊。

     

     

    一、需要做的检查

     

    出血筛选检查:包括全血细胞计数、APTT/PT、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筛选检查结果多正常或仅有APTT延长且可被正常血浆纠正。
    诊断试验: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测定,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瑞斯托霉素辅因子活性以及血浆FⅧ凝血活性测定。有一项或一项以上诊断实验结果异常者,需进行分型诊断试验。
    FWD分型诊断试验: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多聚体分析。瑞斯托霉素诱导的血小板聚集。(RIPA)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胶原结合试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CB)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因子Ⅷ结合活性。(血管性血友病因子:FⅧB)
    影像学检查:可以通过影像学明确看到血肿位置、大小及其周围组织。


    二、如何可以确诊血管性血友病?

     

    通过以下表现可以确诊为血管性血友病:有或无家族史,有家族史者多数符合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规律。有自发性出血或外伤、手术后出血增多史,并符合血管性血友病临床表现特征。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Ag<30%(和/或)血管性血友病因子,RCo<30%;FⅧ:C<30%见于ⅡN型和Ⅲ型血管性血友病。排除血友病、获得性血管性血友病、血小板型血管性血友病、遗传性血小板病等。

     

    三、血管性血友病的分类?

     


    1、遗传性血管性血友病:


    Ⅰ型血管性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量的部分缺失。
    Ⅱ型血管性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质的异常。
    ⅡA型血管性血友病:缺乏高-中分子量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多聚体,导致血小板依赖性的功能减弱。
    ⅡB型血管性血友病:对血小板膜GPⅠb亲和性增加,使高分子量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多聚体缺乏。
    ⅡM型血管性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依赖性血小板黏附能力降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多聚体分析正常。
    ⅡN型血管性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对因子Ⅷ亲和力明显降低。
    Ⅲ型血管性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量的完全缺失。


    2、非遗传性血管性血友病


    也称为获得性血管性血友病,与服药、系统性红斑狼疮、血友病、心脏病和癌症等有关。

  • 这个问题很普遍,很有代表意义,知道查血脂的人很多,了解血脂高有危害的人也不少,但是会看会判断自己的血脂报告的人,不多!

     

    下面,我教大家一个三分钟看懂血脂报告的方法


    首先,我们正常人查的血脂通常为四项,分别为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以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

     

    为便于大家的理解,我特意把各项指标及参考值给大家标注出来了


    接着,进行结果对比判断。很显然,题主的血脂项目中,不管是总胆固醇6.3、甘油三酯2.28以及低密度脂蛋白5.29,都明显要高于正常参考范围。

     

     

    那么,这时候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就来了,是不是只要高就一定可以诊断为高脂血症?

     

    事实上,并非如此!临床上,关于高脂血症的诊断是有一个正规标准的,并不是说只要哪一项或者哪几项高就一定代表血脂异常,而且还要一个特殊指标:高密度脂蛋白,低了反而不好,因为它是人体的一种“好胆固醇”,它的升高对人体是有益的!

     

    那么,我们怎么才能知道自己的血脂只是简单的升高,而不是异常到需要进一步检查,甚至治疗呢?

     

    很简单,大家只要参考我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提出的标准


     
    只要当总胆固醇≥5.72,甘油三酯≥1.7,低密度脂蛋白>3.64,才能称之为血脂异常。

     

    很显然,题主的血脂均为重度异常,完全可以诊断为高脂血症了,必须立即启动生活干预以及必要的药物治疗了。


     同时注意定期复查肝功能、心肌酶谱以及血脂四项,治疗的目标是控制甘油三酯在1.7mmol/L以下。

     

     

    最后,再次提醒大家:看血脂报告,重点抓住两个指标:一是总胆固醇,二是甘油三酯。它们都是独立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如果这两者都升高,那暗示着比单一指标升高还要高的危险性。因此,对于这位朋友的高血脂问题,不但应该加强生活控制,还应该注意服药,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下来,同时注意定期监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等指标,综合性的控制好血脂指标,同时也要注意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病等其他心血管疾病风险疾病的控制,综合多方面的身体调理和控制,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才是根本。

  • 对于动脉硬化这种疾病,相关检查对于它的治疗和诊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动脉硬化的疾病种类有很多种,所以不同的检查方式可以针对不同的病情有着更加深入的了解,所以在此也希望大家认真阅读一下的相关知识,加强这方面的学习等。

     


    1.实验室检查


    本病尚缺乏敏感而又特异性的早期实验室诊断方法,病人多有脂代谢失常,主要表现为血总胆固醇增高,LDL增高,HDL降低,血甘油三酯增高,血β脂蛋白增高,载脂蛋白B增高,载脂蛋白A降低,脂蛋白(α)增高,脂蛋白电泳图形异常,90%以上的病人表现为Ⅱ或Ⅳ型高脂蛋白血症。


    2.血液流变学检查


    往往血粘滞度增高,血小板活性可增高。


    3.X线检查


    除前述主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外,选择性或电子计算机数字减影动脉造影可显示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肠系膜动脉和四肢动脉粥样硬化所造成的管腔狭窄或动脉瘤病变,以及病变的所在部位、范围和程度,有助于确定外科治疗的适应证和选择施行手术的方式。


    4.多普勒超声检查


    此检查方法有助于判断四肢动脉和肾动脉的血流情况。


    5.血管内超声和血管镜检查


    该检查方法则是直接从动脉腔内观察粥样硬化病变的方法。


    6.放射性核素检查


    有助于了解心脑肾组织的血供情况。


    7.超声心动图检查


    心电图检查及其负荷试验所示的特征性变化有助于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8.动脉硬化检测


    宜运用四肢同步测量pwv和ABI的值来判读有无动脉硬化,再辅助于多普勒知道发病位置。现在流行的国产动脉硬化仪如VBP-9动脉硬化检测仪。


    9.其他


    肢体电阻抗图,脑电阻抗图,以及脑电图脑X线,电脑化X线,或磁共振断层显象有助于判断四肢和脑动脉的功能情况以及脑组织的病变情况。


    有很多病患对于实验室的检查采取很消极的态度,其实这样是不对的,因为这些检查能够更好的帮助医生了解我们身体的具体情况,我们应该主动的积极地配合医生的检查,只有这样才是对我们自己身体的负责,在此呼吁大家能够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实验室的检查。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心脏病说起来,已经不是很少听见的一种疾病了。心脏病也可以分为几种,其中一种就是先天性的心脏病。如果心脏病属于先天性心脏病的话治疗起来难度很大,可是如果能够检查出来,对治疗也是很有帮助的,那么先天性心脏病要检查哪些呢?看看下文的介绍。

     

    一体格检查


    如体格检查发现有心脏典型的器质性杂音心音低钝心脏增大心律失常肝大时应进一步检查排除先天性心脏病。

     

     

    二特殊检查


    (1)X线检查:可有肺纹理增加或减少心脏增大但是肺纹理正常心脏大小正常并不能排除先天性心脏病。


    (2)超声检查:对心脏各腔室和血管大小进行定量测定,用以诊断心脏解剖上的异常及其严重程度是目前最常用的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方法之一。


    (3)心电图检查:能反映心脏位置心房心室有无肥厚及心脏传导系统的情况。


    (4)心脏导管检查:是先天性心脏病进一步明确诊断和决定手术前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通过导管检查了解心腔及大血管不同部位的血氧含量和压力变化明确有无分流及分流的部位。

     


    (5)心血管造影:通过导管检查仍不能明确诊断而又需考虑手术治疗的患者可作心血管造影将含碘造影剂通过心导管在机械的高压下迅速地注入心脏或大血管同时进行连续快速摄片或拍摄电影观察造影剂所示心房心室及大血管的形态大小位置以及有无异常通道或狭窄闭锁不全等。


    (6)色素稀释曲线测定:将各种染料(如伊文思蓝美蓝等),通过心导管注入循环系统的不同部位然后测定指示剂在动脉或静脉血中稀释过程形成的浓度曲线变化根据此曲线的变化可判断分流的方向和位置进一步计算出心排血量和肺血容量等。


    上文就是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检查时要检查的一些项目了,主要分为两个步骤,分别是体格检查、特殊检查,那么特殊检查还可以分为六点,希望朋友们能通过阅读后,能有一定的了解。最后希望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要及时接受治疗,避免病发。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猝死是指患者没有预兆的突发性死亡。世界卫生组织对猝死的定义是平素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即为猝死。而心源性猝死是指发病到死亡在一小时以内的死亡。而我们日常生活中进行的体检中,哪些项目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呢?

     

     

    一、血压

     

    血压越高,而且高出正常水平越多,那么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概率越高,在高血压的分级和分层中,就是以血压的高低和危险因素的多少来进行的。血压越高患者的高血压分级就越高,而在患者血压分成中患者合并糖尿病,或者是其他危险因素的增多,患者的危险分层也就紧跟着增加。所以血压是预测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一个重要指标。
     

    二、血糖

     

    血糖水平越高,这里多数是指高于正常水平的血糖水平越高,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等疾病的风险也就越高,所以当之无愧得其心源性猝死的概率就越高。这主要是因为血糖越高的患者,其动脉血管粥样硬化的概率越高,而发生冠心病等心脏损害的概率也就越高,心源性猝死的风险也就越大。 

     

    三、血脂

     

    血脂是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这是因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因素就是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当患者血液内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以后,就会有更多的脂质被低密度脂蛋白运送到血管内皮,进而沉积于血管内皮,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斑块的不稳定是导致患者出现心肌梗死等疾病的重要诱因。所以同等条件下血脂越高其发生猝死风险越大。

     


    四、肥胖

     

    肥胖是有相关指标来定义的,国际上通用的肥胖指标是体重指数,我们简称为BMI。有研究表明BMI指数每升高5kg/m2,患者的冠心病死亡率相应升高21%,由此可怜肥胖已经是左右了我们的猝死风险!BMI指数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呢?体重指数是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的平方得出的数字,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


    当然,以上这些指标只是间接反映患者猝死相关风险,并不能完全替代患者患病可能。毕竟有些人血压,血糖,血脂都正常,而且体重也处于正常范围之内,但仍然猝死发生。因为这些指标只能反映患者猝死风险高,并不是患者猝死的全部决定因素。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通推送给您。

  • 很久都不愿意评论和治疗疾病以外的这样的问题和事情了,这两天忍不住多嘴,又多说了几句!今天咱们就讨论一下去医院看病抽血的那些事吧!

     

     

    一、抽血的目的是为了核实鉴别诊断

     

    正如提问者所说的那样,去看病医生都让去抽血,抽血的目的真的是为了考核指标?一个血常规22块钱,我还真没有听说过那个医院的医生因为必须开血常规才能考核达标!即便是医生财迷心窍,也不至于为了让患者多花22块钱自己就能赚21吧!说这些又该有人喷,这个医生又来为他们开脱,为他们洗地了!但我负责任的告诉你,让你抽血的那个医生或许才是最负责任的那个人!


    二、抽血不抽血要看病,不能看人

     

    还有人投诉,TMD医生不负责任,去看病,看了几眼就说没事,开了一盒2.5的药把我打发了,连个血都不查!我相信很多人看过这样的牢骚和抱怨!此时,你还会心生怜悯,大骂医生不负责任!但医生真的是抽血不抽血看的是病,而不是人!所以,医生做不到算准你想不想抽血!所以,我一般都会告知患者,你要不要检查?不检查和检查都给你告知一下!即便如此,依然有人大骂特骂了,TMD刚才去看病,那个医生穷疯了,非要我抽个血,还好我没有上当!这样的例子估计举不胜举!


    三、十防九空,依然要防!

     

    这辈子都记得,一个21岁的小伙子,说间断头晕头胀,当地医院开了点药小伙子吃了不见效!到医院后让小伙子查个CT,急得小伙子见我跟见杀父仇人一样!最后还是母亲做主做了个CT,结果是个颅脑肿瘤……小伙子顿时吓晕过去!可能做十个检查,只有一两个是阳性的,但即便如此,我们小心求证,严格诊断的思路不能被取代!十防确实九空,但如果一次不防,正好碰上,完蛋的不止一个病人!

     


    好吧,说的有点多了!我还是希望大家理解万岁,我也理解病人的心情毕竟我也有家庭,有亲人,也会有人生病,我看病的路程和大家一样,不信,看我这几天生病的微头条!一个胆总管结石一个月查出来,我的同事开玩笑给我说,要是你不是医生,估计要打砸医院,持续一个月才把胆总管结石查出来!哎……

  • 心血管疾病种类繁多,而且,能够检查心血管疾病的检查也很多,咱们今天就从检查项目入手,来了解一下能够检查心血管疾病的检查都有哪些,都有哪些作用?

     

    一、检查心脏结构和外形的相关检查

     

    心脏彩超:是心脏检查的非常常用的检查项目,也是心内科处方量最大的检查之一,心脏彩超可以检查出心脏的外形、结构、功能有无异常,有无心肌病、有无心功能不全、有无室壁运动异常等。

     

    胸部CT或X线检查:胸部CT或X线检查,也可看到心脏的大致外形,尤其是CT更能准确的看到心脏的毗邻结构、大致形态等,还可以了解心脏的大小等情况。

     

     

    二、检查心脏的电活动情况

     

    心电图:心电图可以大致的看到患者的心电活动,了解有无心律失常、有无心肌缺血、有无肺性P波等等,也是心脏检查的常用检查项目。

     

    动态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可以更为准确的了解心脏的相关电活动情况,了解有无长间歇、有无传导异常、有无早搏等心律失常等情况,比普通心电图更容易了解心脏电活动情况。

     

    平板心电图:运动心电图,是判断心肌缺血,缺血部位的一个较为常用的检查,也是冠心病确诊罪犯血管的常用检查。

     

     

    心脏腔内电生理检查:是一种有创性的检查项目,其可准确的了解有无正向或逆向的异常传导,是电生理中的基础检查。

     

    三、了解心脏功能的检查

     

    血液学检查:比如常用的BNP、C-反应蛋白、心肌坏死标志物等,都可以有效的了解心功能情况,了解有无心肌坏死等情况。

     

    磁共振检查:心脏磁共振可以了解心肌缺血部位,了解心脏的相关毗邻结构等,对判断心脏情况益处良多。

     

    放射性核素扫描:也是一个了解心脏功能,判断心肌缺血的有效检查方法和手段。

     

    四、了解心脏血管情况

     

    冠状动脉CTA:是初步筛查冠状动脉的常用检查,也是判断冠状动脉有无异常的最简单的检查之一。

     

    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造影是冠状动脉的常用检查项目之一,也是对冠心病进行进一步治疗的有效标准,更是判断和鉴别相关疾病的有效检查。

     

    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OCT、FFR等:也是最近衍生出的冠状动脉检查的新方法,是判断冠心病病变的有效方法之一。可以指导冠心病的治疗和判断预后。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