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来自济南的赵大爷,今年 83 岁,10 年前出现心悸症状,于当地医院诊断房颤合并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一直没有进行系统治疗;2 周前出现喘憋,伴乏力、晕厥、恶心、纳差,伴有下肢浮肿,就诊于当地医院,心电图检查为房颤合并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心脏彩超检查见心脏扩大、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肺动脉高压(中度),BNP 700pg/ml,诊断:心律失常 房颤并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心功能不全,建议行永久起搏器治疗。于 3 月 15 日转诊济南中心医院心血管二科。
赵大爷既往有房颤合并 RBBB,近期症状加重,伴有乏力等症状,心电图检查提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有起搏器治疗指征;但是病人为起搏器依赖患者,同时存在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肺动脉高压,常规右心室心尖部及间隔部起搏有加重心功能不全风险,适合行心脏同步化治疗(CRT),也就是双心室起搏。可是,CRT 费用比较昂贵,又难以纠正右束支传导阻滞。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决定为患者实施左束支起搏手术,该术式是将起搏电极经右心室间隔面旋入至左束支,通过跨越房室结或希氏束直接起搏左束支来起搏心室,最大程度保证心室起搏同步性,达到生理性起搏状态。 3 月 16 日为患者实施左束支起搏治疗,从左侧腋静脉穿刺,到左束支电极植入,至最终完成起搏器植入,用时不到 1 小时。心电图 QRS 波群宽度由术前 150ms 缩窄为 102ms,同时也纠正了右束支传导阻滞,达到双心室同步激动、起搏。术后第二天,赵大爷喘憋、乏力症状消失,饮食、活动也逐渐恢复正常。
传统心室起搏是将起搏导线置于右心室心尖部及其周围,操作相对简单;右心室起搏在缓慢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长期安全性和疗效都已得到证实;但临床研究发现长期的高比例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可造成心室收缩不同步,增加心力衰竭(心衰)和心房颤动(房颤)的风险。希氏-浦肯野系统(希浦系统)起搏包括希氏束起搏(HBP)和左束支起搏(LBBP),是生理性的心室起搏方式,相比传统的右心室起搏可获得更好的电和机械同步性,已得到越来越多的临床证据支持。近年来,国内外相继开展了生理性起搏,尤其是国内原创的 LBBP,因参数更理想、操作更简单,弥补了 HBP 的不足,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且发展迅速。希浦系统起搏在心室起搏比例>40%患者中,能减少起搏诱导心肌病以及死亡和心衰发生率。 指南对于希浦系统起搏在心动过缓患者中的适应症推荐如下: 对有心动过缓起搏适应症的患者(包括房颤患者),预计心室起搏比例≥40%,LVEF<50%,应考虑希浦系统起搏; 对有心动过缓起搏适应症的患者(包括房颤患者),预计心室起搏比例≥40%,LVEF>50%,可以考虑希浦系统起搏; 房颤需行房室结消融患者,应考虑希浦系统起搏; 已植入起搏器或 ICD 的低射血分数患者,心功能恶化伴高比例右心室起搏,可以考虑改为希浦系统起搏; 对有心室起搏适应症的患者,如间歇性二度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房颤伴长间歇的患者,尽管预计心室起搏比例<40%,也可以考虑希浦系统起搏。 对于慢性心衰伴心室收缩不同步患者行希浦系统起搏治疗的适应症,指南推荐如下: 符合 CRT 适应症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左心室导线植入失败的患者,应考虑希浦系统起搏; 窦性心律或房颤患者,经标准抗心衰药物优化治疗后,仍然心功能≥II 级,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QRS 时限≥130ms、LVEF≤35%,可以考虑希浦系统起搏; 常规双心室起搏后 CRT 无反应患者,可以考虑希浦系统起搏。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低头族、手机党、开车一族等越来越多,颈椎病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有研究表明,颈椎病的发病率已经超过了糖尿病,成为人类健康的巨大威胁!然而这么多颈椎病都需要手术治疗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颈椎病大部分可以保守治疗的,手术只占到一少部分。
1、医用颈托治疗颈椎病的原理
先说说颈托有啥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固定颈椎于适当的体位,维持正常的生理曲度;
(2)限制颈椎的异常活动,减少不稳定因素;
(3)支撑头部重量,减轻其对颈椎的压力;
(4)合理的佩戴起到一定的颈椎牵引作用;
(5)有效的外固定,明显减轻局部炎症和神经根水肿,有效缓解症状!
2、什么人适合佩戴医用颈托?
神经根型颈椎病和脊髓型颈椎病,都是因为神经根或者脊髓受到压迫和刺激导致的,这样的患者戴颈托可以起到限制活动和牵引的作用,减轻局部的疼痛和神经根受刺激的状况。
交感型颈椎病,主要是由于颈椎的异常活动所引起的交感神经受刺激,也就是颈椎不稳引起的症状,用颈托也可以起到限制活动的作用。
3、怎么选择合适的医用颈托?
(1)高分子材料医用颈托
推荐指数:
优点:支撑力好,固定牢靠,有一定牵引作用
缺点:透气性稍差,贴附性差,有些需要内部垫毛巾
(2)可调节医用颈托
推荐指数:
优点:佩戴方便,可调节高度,透气性好
缺点:支撑和固定强度稍差
(3)充气医用颈托
推荐指数:
优点:充气后牵引作用强
缺点:很难长期佩戴,支撑和固定强度随充气的多少会存在变化,透气性差
(4)海绵医用颈托
推荐指数:
优点:佩戴舒服
缺点:支撑和固定强度差,很难维持颈椎曲线
4、医用颈托佩戴注意事项
(1)严格佩戴,不要怕难看,不要怕麻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佩戴起不到治疗作用;
(2)选择合适的种类和尺寸;
(3)颈托不能久带,否则会产生依赖,且容易造成颈部肌肉废用性力弱和萎缩。
我经常背痛的情况好久了,吃药、打针、复健也都做过,渐渐的效果变差,还有什么好办法吗?
我背痛状况有别的医师跟我建议要开刀,但开刀我会很担心,有没有不开刀的做法?
类似上述的对话经常可以在神经外科门诊听到,这类病人都面对一种症状表现大同小异,但形成原因各不相同的疾病-慢性下背痛。
这里需要指出,不同于运动伤害或短时间内负荷过重所造成的急性下背痛,脊椎结构以及背部关节的退化会更长久的影响人体,它们产生的慢性下背痛会延续三个月以上,甚至是更久的期间。常见的典型症状是下背部持续酸痛乏力,久站或久坐后症状加剧,姿势改变时会诱发刺痛感,平躺时可以得到缓解。这些退化及发炎情况又往往合并神经发炎及慢性神经病变,使得临床上单一治疗(服用药物、局部注射、针灸、复健)不能很好的控制病人的不适。
非类固醇消炎药对于缓解慢性下背痛,效果不如急性下背痛有用。当各种保守治疗方式都已尝试过后,手术治疗不失为一种合理的选择。但病患可能会因对手术的恐惧、个人因素、担心住院时间过长等原因拒绝手术。或是因为年纪过大,有慢性疾病等高风险状况不宜手术。高频烧灼术此时可以提供以上患者另一个安全、有效的选择。
这里说明,高频烧灼术的治疗原理是将一特殊电针置入患者病变疼痛处,再以一股高频率、可调控大小的电流来刺激患部。电针放出的电磁波及温度可以针对性的作用在痛觉神经上,调节神经生理功能,阻断痛觉的产生。它的效果具有可逆性,不会伤害神经,在操作的过程中不需全身麻醉,病人亦不需住院。
根据过去文献提供的资料,高频烧灼术有效的比率约为60%至80%,并发症报告的比率在百分之五以下,曾经报告过的并发症有对注射麻醉药物过敏、针头断裂、表皮浅层感染等。强调,纵观以上,慢性下背痛的患者若是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对手术有疑虑或不适合接受手术者,可以与医师充分讨论,经医师审慎评估后选择合适的治疗。
需要起搏器植入的病人,在临床生活中毕竟不是非常多见,所以很多人会有一些误解。比如什么样的情况需要植入起搏器,起搏器和年龄有关系吗?都是大家常常会有的疑惑。今天就关于起搏器的一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和讨论一下。
一、年龄和起搏器有关系吗?
起搏器的植入和年龄没有明确的相关关系,但有可能年龄越大,窦房结功能越差,需要装起搏器的概率可能性越高。所以提问者提到的93岁的老人,是否和起搏器植入有关系呢?93岁和需要植入起搏器没有关系,也不是起搏器植入的绝对禁忌症。
二、40次的心率需要植入起搏器吗?
那在看提问者提到的患者每分钟40次的心率,是否是起搏器植入的标准呢?在起搏器的植入适应症中,40次的心率并不是起搏器植入的绝对标准。需要植入起搏器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首先是有症状的心动过缓,在明确心动过缓可以引起相关症状以后,可能需要起搏器植入。其次是变时性窦房结功能不全,比如当患者运动后心率不仅仅没有上升反而有下降的情况,且有相关症状可能需要起搏器植入。再者就是如果患者病情需要加用减慢心率的药物等,患者的心率已经不能耐受加药,评估后决定。
三、有没有药物可以代替起搏器植入?
很多人会有这样的疑问,说不想植入起搏器,能不能让我先吃药进行调理。事实上患者心动过缓一旦引起症状,而且是起搏器植入的一类适应症,那么起搏器植入是治疗其心动过缓的唯一有效的方法。这也就意味着没有药物可以代替起搏器植入,如果有人告诉你有一种药物可以代替,那么你就需要考虑其用心和目的。
四、起搏器植入危险复杂吗?
起搏器植入并不是非常复杂的手术,而且是治疗心动过缓的最为有效的方法!起搏器植入大多数比较简单,但起搏器植入后电极脱落、切口感染、迟发感染等也困扰着医生和患者,但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这类并发症确实越来越小!而且即便危险,我们也强调过,起搏器植入是治疗心动过缓的唯一有效方法!
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
无论是门诊还是病房,或是亲朋好友,经常会有人咨询我什么样的枕头适合颈椎病患者?颈椎枕好不好?充气枕头好不好?颈椎枕能不能治疗颈椎病?我个人认为一个合适的枕头对于颈椎病的预防还是很重要的。我想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比如酒店里一觉醒来就睡落枕了,这在很大程度是由于枕头不合适造成的。所以,选择一款合适自己的枕头对于颈椎病患者和颈椎病高危人群(比如教师、白领、司机、医务工作者等等)都非常重要。
从医学角度来说,人的脊柱存在4处生理弯曲,分别是颈椎前曲、胸椎后曲、腰椎前曲和骶椎后曲。其中颈椎生理前曲非常重要,可以增加颈椎的弹性,维持颈椎间盘和关节的正常受力,起到一定的缓冲振荡的作用。我们看到很多颈椎病患者的早期就是从颈椎生理前曲减少或消失开始的。所以保持颈椎前曲是减少颈椎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选择枕头的第一要点是能够维持颈椎正常的生理曲度。
首先,枕头高度的选择至关重要。枕头的高度与睡姿有关,可以根据自己平时仰卧睡姿多还是侧卧睡姿多来选择。侧睡时需要带硬支撑的高枕头,仰睡时需要薄一些的枕头;仰睡时枕头的高度和拳头等高为宜,侧睡时则与一侧肩宽等高,当然需要根据每个人的生理特点来进行相应的调整。当枕头的高度过高时,不能保持颈椎正常的前曲弧度,会加重颈椎负担,增加背部肌肉紧张,肩部酸痛,头痛、头晕、耳鸣及失眠等脑神经衰弱等,加重颈椎病的症状;而当枕头高度过低时,会出现颈肩部的酸痛,还会使头部充血,造成眼睑和颜面浮肿,容易张口呼吸,出现打鼾的情况。
其次,枕头硬度的选择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软硬适中的枕头才是正确的选择。刻意追求支撑力而选择过硬的枕头,容易导致头部与枕头接触面积过少,压力增大,使头部肌肉紧张,严重影响全身肌肉的放松;而为了追求舒服柔软而选择过软的枕头,则难以保持枕头的高度,易因过于松软导致头部与枕头接触面积太大,造成压迫,影响血液循环导致颈部呈后伸状,颈部过度牵拉,将造成喉部肌肉紧张,容易加重打鼾。必须选择能无缝契合头颈部弧度的枕头,这样才能给头部和颈部提供合适托力,起到放松颈部的效果。
第三个重要的因素是枕头材质的选择。目前常用的枕头材质包括荞麦皮、记忆棉、乳胶、充气棉等等,软硬度各不相同,针对不同的人颈椎生理曲度的不同,以及睡眠习惯的不同会有不同的优劣,很难一概而论,但选择一款适合自己材质的枕头非常重要,原则上是以睡醒觉后不觉得颈部僵硬,酸痛为宜,如果经常出现醒后颈部疼痛,疲劳或是经常落枕,就说明你的枕头材质不合适。
最后,笔者针对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枕头给出自己的推荐,也许不完全准确,但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选择有所参考。
荞麦皮枕头
推荐指数:
优点:材质软硬度适中,对头颈部的支撑作用较强;芯内材料安全、环保、无污染;低过敏性、透气性好;能使人的头部温度降低,使人感到舒爽;荞麦皮自带有一种清香的气息,有利于快速进入睡眠等等。
缺点:不易清洗;枕头形状无法依睡姿保持;弹性基本没有。
乳胶枕头
推荐指数:
优点:材料是纯天然,对人体无不良影响;弹性强,起到缓冲压力作用;能有效减少打鼾;促进睡眠等等。
缺点:价格虚高,质量参差不齐。
慢回弹记忆枕
推荐指数:
优点:手感柔软;2-12秒慢回弹,吸收压力及冲击力;记忆变形,号称设计能够符合颈肩部曲线。
缺点:由于需要有记忆回弹功能,材质偏软,很多人反应用后觉得硬度不够,效果一般。
颈椎小圆枕
推荐指数:
优点:放在颈椎下方,可以增加颈椎曲度,起到一定的后仰锻炼作用。
缺点:与头颈部接触面积小,长时间应用容易疲劳,同时容易导致颈椎过度后仰。
充气棉枕
推荐指数:
优点:透气性好
缺点:过软,对颈椎的曲度维持作用差
这是一例值得铭记的病例。
那时我还在一家县级医院工作,一天上午,我接诊了一个外科介绍来会诊的年轻患者。该患者,男,因“肉眼血尿1周+”就诊于我院外科并入院。初步诊断为,“泌尿系结石?”辅查:心电图正常,泌尿系B超正常。现因“突发性左侧肩部持续性剧烈疼痛2+天”,外科局部封闭无效,来我科寻求镇痛治疗。
体查:患者左侧肩部三角肌及肱二头肌处有明显压痛,肩关节下缘三角肌有明显高起。诊断为:三角肌滑囊炎?肩臂痛综合征?给予局部针灸加TDP照射治疗。治疗后,患者述疼痛稍缓解。
下午,患者复诊。述,回去后,肩部继续剧烈疼痛。问询其尿检结果,答除了血尿,未检出其他异常结果。给予六合电疗仪电疗及中药外涂治疗(主要成分为乳香,没药,冰片,红花,95%酒精)。治疗后,患者述疼痛稍缓解。
今天上午,患者述夜晚左侧肩部剧烈疼痛,伴左侧胸背部放射性疼痛。给予六合电疗仪电疗及中药外涂,考虑患者局部炎症较重,嘱患者回去后自行做冰敷。
下午,患者述回去后,在外科输液,左侧肩部续剧烈疼痛。唯在我们这儿做物理治疗时,疼痛能够稍缓解。治疗间,患者家属悄悄告诉我,新的检查结果出来了。原来,上午患者去做颈部CT时,经验丰富的放射科莫主任听到患者有无痛性血尿,建议患者家属加做一个盆腔CT。经螺旋CT详细检查,考虑患者有“盆腔脏器肿瘤”。
那么患者的剧烈疼痛便得到了解释:肿瘤转移?或肿瘤压迫导致神经痛?因为患者肩关节下缘三角肌有明显高起,不排除同时患有三角肌滑囊炎,但是三角肌滑囊炎可能不是剧烈疼痛的主要原因。后嘱患者转院作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无痛性血尿,专业点的泌尿外科医生都会高度警惕,但是因为该患者年纪非常之轻,使得此患者的相关检查不够及时和到位。
当然,临床上应保持审慎平和的心态,对一些虽然很常见但常规治疗久久不效的症状必须引起重视,但也不要因为前车之鉴导致以后过度的缩手缩脚,即使是肿瘤导致的肩部疼痛,运用上述中医疗法,也是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的。
这个病例让人记忆深刻,警示我们:
1,问诊及体格检查一定要认真仔细,一个简单的肩痛,其涉及的原因很可能非常复杂;
2,一定要注意患者症状的各项细节,比如一个小小的无痛性血尿,便是我们找到真正原因的线索;
3,时刻关注患者的辅助检查的进一步结果,
4,与患者、患者家属做好沟通。
做到这些,是对患者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在这个病例的确诊过程中,放射科的莫主任功不可没,他的严谨细心导引临床医师的思路走向正确的方向。
颈椎病对于现在的“上班族”和学生们来说再普遍不过了,到中医院进行推拿按摩和针灸治疗的年轻人数量也逐渐赶超中老年人。颈椎病对我们的生活影响的确很大:会有头晕、头痛、失眠等等不适现象,甚至还会影响心理情绪和消化系统。
你的脖子,真的需要你的“救赎”了!
颈椎健康与运动有着很大的关系,适度运动可增强肩颈代谢能力,防止颈椎退化。但是要注意,过度运动和完全不运动都可能给颈椎造成危害。
护理颈椎尽量选择需要抬头的运动,例如:快走、慢跑、游泳、放风筝、打太极拳、打羽毛球等,在进行这些运动的过程中,我们的身体需要左右平衡、上下肢协调配合。尤其是游泳、放风筝和打羽毛球,需要不断抬头和活动肩膀,可以很好地改善肩颈肌肉功能,有助于恢复颈椎的生理曲度。
运动也有一些注意事项:首先,羽毛球运动需要一定的力量和体能,在激烈程度上与慢跑、游泳、放风筝等相比稍微大一些,所以需要注意适度;而且尽量双手交替进行,防止肩、臂的肌肉“一边倒”;运动后还要注意拉伸。其次,如果进行快走、慢跑或太极拳运动时,一定要注意肩颈放松,避免耸肩,让肌肉得到充分的休息。
乘车打瞌睡、背包过重、趴桌打盹儿、枕头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颈椎健康,容易使颈椎骨倾斜,颈部肌肉长时间紧绷而产生疲劳和僵硬。夏季开空调的时候,不要让空调对着脖子直吹,颈背着凉会诱发或加重颈椎病。
睡觉是每个人、每天都要进行的一件事,枕头的选择就尤为重要。习惯仰卧的人枕头高度以一拳高适宜,习惯侧卧的人枕头高度以一拳半高适宜。或者也可以选择中间低两边高的“元宝枕”。
(1)仰头望掌:双手上举过头(手臂不要弯),掌心向上,头尽量后仰,仰视手背。此动作可舒缓肩颈部肌肉、促进血液循环。
(2)旋肩舒颈:肩颈肌肉放松,双手手心向下搭肩,由后向前旋转,再由前向后旋转,各20~30次。
(3)颈肩对抗:两手交叉贴于颈部,头向后仰、双肘和胸部向后扩张,手向前使力,形成对抗效果。注意动作缓慢协调、逐渐增加力量。此动作可增强颈后部肌肉的韧性。
最后提醒一点,推拿按摩的确可以有效缓解颈椎、腰椎不适,但是不要自己随意按,一定要到正规机构,找专业的医师、技师进行治疗。
起搏器,其实是指整个起搏系统。起搏系统由起搏器、起搏电极导线及程控仪组成。其中起搏器和起搏电极导线植入人体。起搏器由安装在金属盒中的电路和电池组成。起搏器植入是心脏内科常见手术之一,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等疾病的最为有效的方法。
起搏器植入术,是将起搏脉冲发生器植入到皮下,再将起搏电极连接需要起搏部位和脉冲发生器,从而起搏心肌,治疗心脏缓慢或者心功能不全等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因为,从起搏器的植入来讲,
其不是主动脉内手术,因为其不经过主动脉,
其也不是心脏瓣膜手术,因为其不是治疗瓣膜疾病的手术;
其也不是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因为其不进入冠状动脉,经过冠状静脉的三腔起搏器,也不是冠状动脉介入手术;
起搏器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常用方法,也是治疗扩张性心肌病的一种方法(三腔起搏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更有其他疾病也需要起搏器来治疗。
所以,起搏器是一个单独的手术方法。
哪些病人需要起搏器植入术呢?
有症状的心动过缓,窦房结变时性功能不全等需要起搏器植入;
心动过缓导致心输出量下降,引起如头晕、黑朦、心力衰竭和晕厥等症状;
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而必须用药物控制心动过速发作者;
有症状的II度以上AVB,不论有无症状和类型;
无症状的II度以上AVB,但心室率<40次/分,或证实心脏停搏>3秒;
由高度AVB诱发的快速异位心律失常而需药物治疗者;
三分支传导阻滞。以上情况均建议安装心脏起搏器。
其他建议安装心脏起搏器的情况 :颈动脉窦过敏, 明确反复晕厥或轻压颈动脉引起>3秒心脏停搏;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通过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减轻左心室流出道梗阻;严重收缩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通过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 大多数植入CRT的心衰患者心功能得到很大的改善。
起搏器植入手术复杂吗?
大多数起搏器植入手术都比较简单,常规的地市级医院均有开展,但复杂的CRT等技术,可能需要更高级的医院进行手术。
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心肌梗死是一个可以严重威胁我们生命的心内科常见病,也是一个让我们胆战心惊的可怕疾病,正如提问者说的那样,心梗患者支架术后,需要如何护理呢?
一、支架植入只是治疗的开始
急性心肌梗死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急诊支架植入治疗,所以如果你在发病后及时进行了介入治疗,那么坏死心肌可能没有那么多,患者的预后可能会好很多!但如果支架植入不及时,恐怕损伤得心肌会很多,而且无法再生!但不管哪一种情况,一旦罹患心肌梗死,即便放了支架,也只是治疗的开始而不是结束!因为后续还牵涉预防心梗后并发症以及冠心病的二级预防!
二、支架植入不意味着治愈
支架植入后,不意味着心梗治愈,因为心梗后的并发症,以及远期的其他心血管急性事件,都还会接踵而至!所以,支架植入后,我们还需要做的事情有很多,这也是正如提问者说的那样,我们需要注意什么呢?咱们一起去讨论一下!
三、心梗支架植入后需要注意什么?
支架植入后,需要注意的事情有很多,首先就是把药吃好,因为一旦发生心梗,他汀和其他药物几乎都是需要终身服用的!其次,戒除不良习惯,像抽烟喝酒,加班劳累,暴饮暴食等不良习惯,都会增加冠心病心梗后的不良事件,所以这也很重要!再者,需要我们定期复查,了解心梗后相关并发症,需要长时间的观察,有的可能并发症出现的较早,在急性期出现,但有的出现很晚,需要定期观察,避免相关并发症!
心梗支架植入,我们需要注意的更多,因为一旦心梗,意味着我们比别人更容易罹患冠心病,所以,需要比别人更加注意!
亲,看懂了吧?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冠心病一般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冠心病分为无症状心肌缺血(隐匿性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脏病)和猝死5种临床类型。
一、冠心病治疗方法有哪些?
冠心病的治疗,有很多方法,但常用的主要有三种,口服药物的基础治疗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以及外科手术治疗三种方法。但无论哪种方法,药物的口服,都是最基础的治疗,无论是介入还是外科手术,都需要在药物口服的基础上进行。冠心病的治疗,基本上都是在这三种方法以外的延伸。
二、冠心病能治好吗?
要治疗冠心病能不能治好,首先要知道冠心病的原理,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而事实上,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必然结果,我不止一次的讲到过,冠心病是人类生老病死、新陈代谢的必然规律。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从出生以后一直到死亡,一直在进展的一个过程,所以,冠心病所有治疗的目的,都是为了改善症状和预后,并且延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所以,冠心病本身就是一个只能临床治愈,不能从根本上根除的一个疾病。
三、不做支架能治疗好冠心病吗?
当然也可以临床治愈,支架毕竟只是治疗方法中的一种。心脏支架又称冠状动脉支架,是心脏介入手术中常用的医疗器械,具有疏通动脉血管的作用。除外支架治疗,内科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也可以使得许多冠心病临床症状消失,达到临床治愈。但如果真的需要支架植入治疗的时候,我们还是不能因为恐惧、担心或者厌恶这种治疗方法而拒绝。毕竟,在冠心病血运重建的治疗中,支架植入占据了很大的一部分比例。
所以,支架植入,需要的时候不拒绝。不需要的时候不使用,才是最切合实际的治疗方法。
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今天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个名词,那就是房颤的“上游治疗”。
“上游治疗”还是个年轻的概念,在2010年才首次出现。
顾名思义,它指在疾病发生前,从致病因素这个层面阻断病情的进展,使原本可能发生房颤的人不发生房颤,或者是让已经得了房颤的人少发作房颤。
通过之前的科普,相信大家已经对房颤的各种危害以及它多种多样的危险因素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些危险因素包括:
所以,“上游治疗”主要包括以下两个层面:
1.疾病发生之前的预防(一级预防):指的是没有发生过房颤的人,通过控制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这些危险因素来避免发生房颤。
2.疾病已经发生了,阻止其再次发作或减少其发作频率(二级预防):通过服用药物,降低房颤复发的频率或阵发性房颤进展为持续性房颤的概率。
具体我们能做什么呢?
1. 药物治疗方面
目前认为有预防房颤潜力的药物主要包括:ACEI、ARB、他汀类药物、w-3多不饱和脂肪酸(w-3PUFA)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
遗憾的是,由于研究数据尚不充分,目前还没有任何一钟药物有具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能够用于房颤的预防。
2. 非药物治疗方面
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有助于预防房颤。
另外,对于肥胖的房颤患者,严格地控制体重可以明显改善症状并减少房颤的发作频次。
总之,“上游治疗”目前还是一个冉冉升起的新概念,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选择这个概念给大家分享也正是在于它无比巨大的潜力,那就是将房颤变成一种可以预防的疾病(如脊髓灰质炎、乙肝、宫颈癌等)。
对于患有多种慢性病的老年朋友们,小哈的建议就是长期服药、规律检测身体的各项指标,不舒服的时候及时去就诊。在真正有效的预防房颤药物问世之前,控制好慢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