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在中药领域,药材的质量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尤其是珍贵的中药材,往往成为不法分子造假的对象。为了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了解中药的真伪鉴别方法至关重要。
水试法是中药鉴别的一种常用方法。它根据中药材在水中或遇水后产生的特殊理化现象,来鉴别其真伪和优劣。以下是一些常见中药材的水试鉴别方法:
1. 胖大海:将胖大海投入热水中,如果能够迅速膨大呈海绵状,体积膨胀8倍以上,则为真品。伪品圆粒苹婆的种子膨胀较慢,仅达原体积的2倍。
2. 苏木:将苏木碎片投入热水中,如果水染成红色,则为真品。伪品通常为木材染色而成,水浸后呈浅黄色、黄色或橙黄色。
3. 西红花:将西红花投入水中,如果水被染成黄色,柱头膨胀呈喇叭状,无油状漂浮物,则为真品。伪品金针菜制造的水浸柱头呈条状或丝状,掺杂细沙、淀粉、植物油等则会出现沉淀、油状漂浮物。
4. 秦皮:将秦皮放入盛水的透明玻璃杯中,在日光下观察,如果水呈现碧蓝色荧光,则为真品。伪品其他树皮水浸液无荧光。
5. 牛黄:将牛黄投入清水中,如果吸水变潮湿但不变形、不溶解、不脱色、不浑浊,且涂于指甲上能将指甲染黄,则为真品。伪品常用黄连、大黄、姜黄、鸡蛋黄等粉末或马铃薯加植物色素伪造,水浸后迅速溶解、破碎、染水、浑浊。
除了以上几种药材,还有许多中药材可以通过水试法进行鉴别。患者和医生在购买和使用中药材时,应提高警惕,避免购买到假冒伪劣产品。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随着中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中药的质量和品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为了确保中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中国中医药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陈士林在2016年创新中药及植物药国际峰会上,分享了本草基因组学在中药质量及品质把关中的应用。
陈士林所长指出,传统的中药研究方法主要基于化学物质分析,而本草基因组学则从基因层面进行深入研究,为中药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基因组学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中药的成分、作用机制、安全性等,为中药的研发和质量控制提供有力支持。
为了解决中药材品种混乱、造假等问题,陈士林所长提出了中草药DNA条形码鉴定体系。该体系通过对中药材进行DNA条形码分析,可以快速、准确地鉴定中药材的真伪和质量。目前,该体系已纳入《中国药典》,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此外,陈士林所长还强调了本草基因组学在中药现代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本草基因组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为中药的研发和创新提供新的方向。
总之,本草基因组学为中药质量及品质把关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有助于推动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近年来,葛兰素史克在药物研发领域经历了冰火两重天的变化。一方面,其新药研发遭遇挫折,另一方面,又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
一、新药研发遭遇挫折
葛兰素史克的一款实验性药物Losmapimod在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III期临床试验中并未达到预期效果。这款药物原本被寄予厚望,但结果令人失望。葛兰素史克可能需要重新评估该药物的未来发展方向。
二、疫苗研发传来喜讯
然而,葛兰素史克在疫苗研发领域却传来喜讯。其新型带状疱疹疫苗Shingles在临床试验中表现出色,有效降低了70岁及以上患者的带状疱疹风险。这一成果有望为葛兰素史克带来巨大的市场潜力。
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疾病,主要影响中老年人。目前,全球范围内尚无针对该疾病的特效药物。Shingles疫苗的研发成功,为防治带状疱疹提供了新的希望。
Shingles疫苗的研发历程可谓一波三折。葛兰素史克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该疫苗的成功上市,有望为全球数百万带状疱疹患者带来福音。
Shingles疫苗的研发成功,也引发了人们对疫苗研发领域的关注。未来,随着疫苗技术的不断发展,更多针对传染病的疫苗有望问世,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药品。这些药品的名称千奇百怪,让人不禁感叹:同样是治疗同一种疾病的药,怎么会有这么多不同的名字呢?
其实,药品的名称主要有四种:化学名、通用名、别名和商品名。
首先,我们来看看化学名。化学名是根据药物的化学结构命名的,具有很高的科学性。在实际应用中,化学名多在专业领域中使用,例如在药物研发、生产等环节。
其次,通用名是药品的法定名称。它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定,与国际通用的药品名称、我国药典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药品标准中的名称一致。
别名是对药品习惯上的称谓,例如“扑热息痛”是“对乙酰氨基酚”的别名。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规定,别名从2007年1月1日起已停止使用。
最后,商品名是由制药企业或药品研发公司为药品上市流通和保护知识产权命名的。由于生产企业、制剂工艺、商标注册、剂型和规格的不同,一种药品可能有许多商品名。
例如,我们熟悉的“必理通”、“百服宁”、“泰诺林”等,它们实为同一种药物,其通用名均为“对乙酰氨基酚”,别名为“扑热息痛”,化学名为“N-(4-羟基苯基)乙酰胺”。
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药物的通用名。一个药物可以有很多商品名,但只能有一个通用名。因此,在用药前,我们应该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品的通用名和商品名,避免因重复用药或误服药物而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此外,了解药品的通用名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药品的成分、作用机制和适应症等信息。例如,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解热镇痛药,常用于治疗感冒、头痛、牙痛等疼痛症状。
总之,了解药品的名称和作用机制对于我们正确使用药品、保障自身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2004年3月31日,欧盟颁布了《传统植物药注册程序指令》。该指令规定,在欧盟市场销售的所有植物药必须按照这一新法规注册,得到上市许可后才能继续销售。同时,该指令规定了7年过渡期,允许以食品等各种身份在欧盟国家销售的草药产品销售至2011年3月31日。目前,欧盟市场的中草药大多以食品、保健品、植物药原料或农副土特产品的形式流通。但7年的过渡期即将结束,中药在欧盟仍没有成功正式注册,究竟原因何在?
一是中药在欧洲的注册难度较大。欧盟《传统植物药注册程序指令》规定,传统草药“在申请日之前至少已有30年的药用历史,其中包括在欧盟内至少已有15年的使用历史”。证明上述传统应用史的重要依据是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专家报告和海关进出口文字记录等也属于证明文件。一些在中国药典记载超过15年、不含毒性药材、现仍然广泛应用的经典中成药,如六味地黄丸、乌鸡白凤丸等,早在1995年之前就已经进入欧盟市场。然而,连同仁堂这样的百年老店也难以提供在欧盟各国市场具有15年使用历史的证明。
二是高额费用让许多企业望而却步。据报道,一家企业的中药如果按照《传统植物药注册程序指令》的规定注册,注册费大约需要80万元人民币,要通过欧盟GMP认证,生产设备等硬件投资需要400万元人民币以上,而培训、专家指导等软件投资还需要400万元左右。
尽管如此,一些中国企业仍在积极努力,争取在7年过渡期结束前在欧盟将其产品注册成功。据悉,四川成都的地奥心血康胶囊已经通过了荷兰药监部门的审查,地奥心血康胶囊生产线也已通过了欧盟GMP认证,有望成为中国首个进入国际市场的治疗性中成药品种;广药集团奇星药业获“英国传统草药产品简易注册与欧盟(英国)药品GMP认证”项目立项;兰州佛慈“岷山”牌浓缩当归丸也得到了瑞典国家药品管理局的同意和正式接受,预评估也已通过。
林国明教授在欧洲走南闯北,行医已达20年。他说:“面对如此严峻的前景,当务之急是群策群力,共同应对难题。”首先是在欧盟的中医药从业人员应当团结一致,不要再互相排挤拆台。其次是在欧洲的中医和患者应联合签名要求予以中药合法地位。林国明教授说:“在欧洲,依赖中医中药的人很多。欧盟成员国都是民主国家,政治家们非常看重民意。2011年3月31日以后,在欧洲的中医药从业人员可以联络他们的患者,共同上书欧盟政治家,要求给中医中药合法地位,相信这些政治家不会忽视民众呼声。”第三是中国政府的作用。中国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拯救中医中药在欧洲的命运,中国政府可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林国明教授认为,中国政府在与欧盟及其成员国进行不同层次的对话和谈判时应该为中药在欧洲取得合法地位而努力。
虽然中药在欧洲的处境相当危险,但林国明教授并不是一位悲观主义者。他说:“从长远看,我对中药进欧洲还是持比较乐观的态度。因为中医中药在临床治疗方面优越性非常突出,在欧洲有较大的民间认同,有许多西方医学无法解决的疾病唯有中医中药能处理。我相信,中药迟早会突破欧盟《传统植物药注册程序指令》设置的关卡。”
在医疗领域,新药的研发和上市是一个复杂而严谨的过程。其中,临床试验是确保新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环节,被誉为新药上市的“安全阀”。成都中医药大学国家中药GCP中心(成都)作为全国四大中药临床试验中心之一,承担着中药新药各期临床试验的重要任务。
临床试验的关键在于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国家“863”攻关课题“临床试验关键技术及平台研究”正是为了提高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的质量。该课题成功建立了规范化的临床安全性指标检测中心实验室、临床试验数据的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系统等关键性平台技术,为中药新药的临床试验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临床试验的受试者权益保护也是重中之重。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规定》,受试者必须知情自愿参与试验,其个人资料将被严格保密。在试验过程中,如发生副作用,临床试验人员会采取措施保护受试者利益。此外,如因试验产品原因造成受试者损害,实施者会给予相应的补偿。
除了临床试验,药品的研发和上市还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核环节。从实验室到药店柜台,每一个环节都确保了老百姓用药的安全有效。
总之,临床试验是确保新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环节,也是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的重要防线。
近年来,药物临床试验领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一些医院将临床试验阶段的药品高价出售给患者,甚至出现“试药”现象,严重损害患者利益和医疗行业声誉。本文将深入探讨药物临床试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临床试验黑幕重重
1. 药品临床试验阶段药品被挪用销售
一些医院和医疗机构将临床试验阶段的药品以高价出售给患者,患者往往不知情,甚至付出高昂费用购买这些未经充分验证的药品。
2. “试药”现象普遍
一些患者为了获得免费药品或经济补偿,参与临床试验,但往往缺乏对试验风险的了解,甚至出现“试药”中介现象。
3. 伦理问题突出
部分临床试验存在伦理问题,如未经患者同意进行试验、隐瞒试验风险等。
二、终结试验机构“终身制”
针对临床试验存在的问题,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通知,要求对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进行重新审核,并取消“终身制”。今后,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将每隔3年进行一次复查,确保临床试验质量和安全。
三、加强监管,保障患者权益
1. 完善法律法规
建立健全药物临床试验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方责任,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2. 加强伦理审查
完善伦理审查制度,确保临床试验符合伦理规范,保护患者权益。
3. 加强监管力度
加强对药物临床试验的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行为,保障患者权益。
4. 加强宣传教育
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药物临床试验的认识,引导患者理性参与。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新药临床试验在我国日益普及。然而,在临床试验过程中,受试者的权益保护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本文将围绕新药临床试验的伦理问题,探讨受试者权益保护的重要性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首先,受试者作为临床试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权益保护至关重要。知情同意书是保护受试者权益的重要手段,它要求研究者向受试者充分披露试验信息,包括研究目的、风险、收益等,并取得受试者的书面同意。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部分知情同意书存在描述模糊、风险告知不充分等问题,导致受试者难以做出明智的决定。
其次,伦理委员会作为临床试验的监管机构,其职责是保护受试者的权益。然而,部分伦理委员会成员同时担任医院行政领导,存在利益冲突,导致伦理审查流于形式。此外,伦理委员会的权力边界不够明确,缺乏相应的责任追究机制,也影响了其监管作用的发挥。
此外,保险合同作为保护受试者权益的重要保障,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缺失或信息不透明的问题。当受试者发生损害时,难以获得及时的治疗和赔偿。
针对上述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受试者权益保护:
1. 优化知情同意书的内容,确保风险告知充分、准确。
2. 完善伦理委员会的运作机制,明确权力边界,加强责任追究。
3. 建立健全保险制度,确保受试者获得及时的治疗和赔偿。
4. 加强对研究者和伦理委员会的培训,提高其伦理意识和专业水平。
5. 加强对临床试验的监管,确保试验的合规性和安全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用药市场潜力巨大。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预测,2015年中国儿童用药销售额将达669亿元。然而,在如此庞大的市场中,中药却缺席了。
目前,我国儿童用药市场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儿童用药品种匮乏。在2009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102个中成药只有一个儿童专用品种,其他儿童常见病如肺病、脾胃病、脑病等中成药优势领域全无儿童专用品种。其次,儿童用药剂型单一,规格有限,难以满足临床需求。许多家长反映,儿童用药常常需要成人剂量减半,但药物剂型单一,难以精确控制剂量。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科研经费投入不足。中药研发周期长、风险大,需要大量的科研经费支持。二是临床操作难度大。儿童药物研发需要针对儿童生理特点进行,临床试验难度大,周期长。三是家长对中药认识模糊。许多家长认为中药是慢郎中,治疗急性病症效果不佳。
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支持中药儿童用药研发。二是简化审批流程,提高药物研发效率。三是加强中药科普宣传,提高家长对中药的认识。
此外,医疗机构也应加强对儿童用药的重视,积极开展儿童用药研究,为儿童提供更安全、有效的药物。
中药产业在我国历史悠久,品种繁多,疗效显著。然而,近年来,一些中药质量问题频发,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如何确保中药质量,提升中药产业的竞争力,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中药质量问题的现状
1. 中药材种植不规范:一些中药材种植过程中,滥用化肥、农药,导致药材中残留超标,影响药材质量和疗效。
2. 中药炮制工艺落后:一些中药炮制工艺不规范,导致中药有效成分流失,影响疗效。
3. 中药制剂质量参差不齐:一些中药制剂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不严格,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甚至存在安全隐患。
二、中药质量的重要性
1. 保证中药疗效:中药质量是保证中药疗效的基础。只有质量合格的中药材和中药制剂,才能发挥其应有的疗效。
2. 提升中药产业竞争力:中药质量直接关系到中药产业的声誉和竞争力。高质量的中药产品,更容易获得患者的认可和市场的青睐。
3. 促进中药国际化:中药质量是中药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保障。只有质量过硬的中药产品,才能在国际市场上立足。
三、中药质量提升策略
1. 加强中药材种植管理:建立健全中药材种植规范,严格把控中药材种植过程中的农药、化肥使用,确保中药材质量。
2. 传承和发扬中药炮制工艺:加强对中药炮制工艺的研究和传承,提高中药炮制工艺水平,保证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和保存。
3. 提高中药制剂生产质量:加强中药制剂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确保中药制剂质量稳定可靠。
4. 建立健全中药质量标准体系:制定和完善中药质量标准,为中药质量监管提供依据。
四、新药研发是中药产业发展的关键
新药研发是中药产业发展的关键。只有不断研发出新药,才能满足市场需求,提升中药产业的竞争力。
1. 加强新药研发投入:加大新药研发投入,鼓励企业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
2. 支持创新药物研发:加大对创新药物研发的政策支持,鼓励企业进行创新药物研发。
3. 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强中医药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推动中药新药研发。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的药物剂型中,糖浆和混悬剂是两种较为常见的类型。这两种药物在使用前都需要进行摇匀处理,以保证药效的发挥。那么,为什么这两种药物需要摇匀呢?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1. 糖浆:药效与口感兼顾
糖浆是一种将药物溶解在糖水中的剂型,具有口感好、易于吞咽等优点。然而,由于药物和糖分的密度不同,如果在使用前不进行摇匀,药物和糖分会分别沉淀在瓶底和上层,导致药效不均匀。因此,在服用糖浆前,请务必将瓶子轻轻摇晃,使药物和糖分充分混合,以保证药效的最大化。
2. 混悬剂:均匀分布,药效稳定
混悬剂是将固体药物微粒悬浮在液体中的剂型,如常用的感冒药、止咳药等。由于药物微粒的密度大于液体,如果在使用前不进行摇匀,药物微粒会沉淀在瓶底,导致药效不稳定。因此,在服用混悬剂前,请务必将瓶子轻轻摇晃,使药物微粒均匀分布,以保证药效的稳定性。
3. 药物保存:阴凉避光,避免冰箱
除了摇匀处理外,糖浆和混悬剂的保存也是需要注意的。这两种药物不建议放入冰箱保存,因为低温环境可能会使药物成分发生变化,影响药效。建议将药物放在阴凉避光的环境中保存,并注意查看有效期,避免使用过期药物。
4. 其他药物:摇匀与保存注意事项
除了糖浆和混悬剂外,还有一些其他药物在使用前也需要进行摇匀处理,如乳剂、悬浮液等。此外,还有一些药物需要注意保存环境,如抗生素、抗凝药等。在使用这些药物时,请仔细阅读说明书,按照正确的使用方法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