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冠心病,一种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冠心病介入治疗,即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以其简便、安全、无痛苦、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已经成为冠心病患者治疗的重要手段。
那么,哪些患者适合进行冠心病介入治疗呢?以下几类患者是介入治疗的主要适应症:
1. 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此类患者常伴有中度或重度心绞痛发作,工作及生活受到很大影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介入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2.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疾病,介入治疗可以在发病后6-12小时内进行,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时间,降低死亡率。
3. 溶栓治疗失败的患者:溶栓治疗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一种治疗方法,但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对于溶栓治疗失败的患者,介入治疗是一种有效的补救措施。
4. 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后,介入治疗可以有效预防心室重塑、恶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5. PCI治疗或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再狭窄患者:介入治疗可以解决再狭窄问题,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冠心病介入治疗虽然具有诸多优势,但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在进行介入治疗之前,患者需要充分了解自身病情,并与医生进行沟通,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肌钙蛋白是心肌损伤的标志物,其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心肌梗死。除了心肌梗死,肌钙蛋白升高还可能与多种疾病有关。
首先,心肌炎是一种可能导致肌钙蛋白升高的疾病。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标准中,肌钙蛋白的诊断特异性高达90%。
其次,急性心包炎也可能引起肌钙蛋白升高。虽然心外膜组织中并没有肌钙蛋白,但在急性心包炎的病人中,肌钙蛋白的升高率可高达49%左右。
心力衰竭患者也可能出现肌钙蛋白升高。研究表明,心力衰竭患者肌钙蛋白升高是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
急性肺栓塞、肾功能衰竭或终末期肾病、脑血管疾病等也可能导致肌钙蛋白升高。
此外,中毒、严重感染、药物性心肌病等疾病也可能引起肌钙蛋白升高。
总之,肌钙蛋白升高需要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等辅助检查进行综合判断。
心肌梗死,又称为心肌梗塞,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原因主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即冠状动脉内壁沉积脂质、胆固醇等物质,形成斑块,导致血管狭窄甚至闭塞。这种情况下,心肌细胞因缺血缺氧而坏死,引发心肌梗死。
治疗心肌梗死的药物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
2. 抗凝药物:如肝素、低分子肝素等,可以防止血液凝固,降低血栓风险。
3. 稳定斑块药物:如瑞舒伐他汀等,可以降低血脂,稳定斑块,预防冠状动脉狭窄加重。
4. 扩冠药物:如单硝酸异山梨酯、尼可地尔等,可以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血流。
5. 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药物:如酒石酸美托洛尔等,可以降低心率,减少心肌耗氧量,缓解心肌缺血。
6. 抑制心脏重塑药物:如依那普利、贝那普利、厄贝沙坦等,可以减轻心脏负担,防止心脏扩大。
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后12小时内应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减少心肌耗氧量。家人应尽量避免打扰患者,保证患者充分休息。病情稳定后,应逐渐增加活动量,进行康复锻炼。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控制体重,保持心情舒畅。
心肌梗死的治疗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药物,并遵循医生的指导。患者不要盲目用药,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患者应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心血管疾病,降低心肌梗死的风险。
在心肌梗死的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按照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康复锻炼等。同时,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复发。
2015年7月15日,一位95岁高龄的老人因突发胸痛,被紧急送往上海市东方医院南院心内科就诊。经过医生的仔细检查和诊断,患者被确诊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冠心病,它会导致心脏肌肉的缺血和损伤。对于高龄患者来说,这种疾病的危险性更高。由于高龄患者的心血管系统可能已经存在一定程度的退化,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更加谨慎。
在东方医院,医生们迅速采取了行动。他们决定为患者进行急诊介入治疗,以恢复心脏的血液供应。手术过程中,医生们发现患者的右冠状动脉近段已经完全阻塞,这无疑增加了手术的难度。
然而,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艺,医生们成功地将导丝穿过阻塞的血管,并植入了支架。经过一系列的治疗,患者的病情逐渐稳定,最终康复出院。
这起病例再次证明了东方医院在心血管疾病治疗方面的实力。医院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医疗团队,他们能够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
对于老年人来说,预防心肌梗死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
1.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戒烟限酒。
2.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3.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4. 如果出现胸痛、胸闷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春天,万物复苏,却也暗藏着健康隐患。急性心肌梗死(AMI)这一隐形杀手,随时可能夺走我们的生命。然而,许多人对这种疾病的了解却知之甚少,以至于在发病时无法及时应对。
心梗,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由于冠状动脉突然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严重时可引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猝死。它并不 discriminate,无论是医生、元帅之子、体育明星还是音乐人,都难逃其魔爪。
面对心梗,我们该如何应对?首先,了解心梗的先兆症状至关重要。常见的症状包括胸痛、胸闷、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尽快就医。
在急救过程中,时间就是生命。及时进行再灌注治疗是关键。目前,常用的再灌注治疗方法包括溶栓治疗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溶栓治疗具有快速、简便的特点,适用于基层医院或偏远地区。PCI治疗则需要在具备条件的医院进行。
除了及时就医外,患者自身也要积极进行二级预防。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改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保持健康饮食,适当运动。
2. 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
3.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心血管疾病。
4. 按时服药,遵医嘱进行康复治疗。
此外,了解一些常用的抗栓药物也非常重要。常用的抗栓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等。这些药物可以预防血栓形成,降低心梗复发风险。
总之,心梗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只要我们了解其危害,积极预防,就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其发病风险,守护我们的健康。
心脏是我们生命的引擎,它通过血管网络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为我们提供能量。然而,当心脏血管内的血液凝固成血栓时,就会导致心肌梗死,这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
正常情况下,血液在心脏和血管内循环不息,若血液流出血管,称为出血;若血液在血管内凝固成固体凝块,称为血栓。在众多血栓中,冠状动脉血栓最为危险,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心肌梗死,甚至危及生命。
幸运的是,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溶栓疗法成为了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手段。通过使用溶栓药物,可以溶解冠状动脉内的血栓,恢复血流,挽救生命。然而,溶栓疗法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判断。
除了溶栓疗法,阿司匹林也被广泛应用于心肌梗死的治疗。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从而降低心肌梗死的风险。
除了药物治疗,生活方式的改变也是预防心肌梗死的重要措施。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总之,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需要我们提高警惕。通过了解相关知识,积极预防,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心脏健康。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病率逐年攀升,对人们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降低AMI死亡率的关键。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曾被认为是诊断AMI的金标准,但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心肌肌钙蛋白(cTn)因其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而逐渐受到重视。
cTn是由肌钙蛋白T(cTnT)、肌钙蛋白I(cTnI)和肌钙蛋白C(cTnC)组成,主要参与心肌的收缩过程。当心肌受损时,cTn会被释放到血液中,因此检测血液中的cTn浓度可以帮助诊断AMI。
cTnT和cTnI在AMI的诊断中表现出高敏感性、高特异性以及较长的“诊断窗口”时间。cTnT在心肌损伤后2-8小时开始升高,10-24小时达到高峰,10-15天后降至正常;cTnI则在AMI发病后3-6小时开始升高,18-24小时达到高峰,5-7天后降至正常。
cTnT在AMI的诊断中具有更高的初始灵敏度、升高倍数和持续时间。AMI时,cTnT可升高30-200倍,持续2-3周;而cTnI最多升高10-20倍,持续10天。但cTnT与骨骼肌的cTn可能存在轻微的交叉反应,因此在肾功能衰竭和多发性肌炎患者中,cTnI的诊断价值高于cTnT。
cTn预测微小心肌损伤比CK-MB更敏感,因此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可通过测定cTnI和cTnT水平来评估预后。轻度升高提示存在微小心肌损伤,此类患者在1周内发生典型性AMI或猝死的比率高于cTn不升高的UAP患者。
此外,对于反复进行血液透析的肾衰竭患者,及时检测血清cTnT可预测因血流动力学改变引起的心血管事件,其增高提示预后不良或猝死风险增大。
需要注意的是,当化验单显示cTn升高时,除了考虑AMI及微小心肌损伤外,还需排除其他可能引起cTn升高的疾病,如心肌挫伤、心肌外伤、甲状腺功能减退引起的心肌损伤、药物损伤和严重的脓毒血症导致的急性左心衰竭等。
心肌梗死,作为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诊断主要依靠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辅助检查结果。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急性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肌坏死。
当患者出现胸骨后持续疼痛,休息和服用硝酸盐类药物无法缓解,并伴随有白细胞增多、发热、血沉加快、血清心肌酶活性升高以及心电图改变时,应高度怀疑心肌梗死。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等并发症,严重威胁生命。
确诊心肌梗死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心肌酶检查:通过检测血清中的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cTn)等指标,判断心肌细胞损伤程度。
2. 冠状动脉造影:直接观察冠状动脉的狭窄情况,是诊断冠心病和心肌梗死的重要手段。
3. 心电图检查:观察心电图ST段抬高、T波倒置等改变,有助于判断心肌梗死的位置和范围。
4. 心脏彩超检查:通过超声心动图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评估心脏受损情况。
治疗心肌梗死的方法主要包括溶栓治疗、抗凝治疗、扩张血管治疗以及介入治疗等。在治疗期间,患者需要绝对卧床休息,避免不良情绪刺激,并注意监测心率和血压。
在日常生活中,心肌梗死患者应注意低盐、低脂、高蛋白饮食,保证充足睡眠,避免情绪激动、感冒、疲劳、熬夜、吸烟和饮酒等不良习惯。适当运动和锻炼,坚持服用抗血小板、稳定斑块等药物,如硝酸甘油片、硝酸异山梨酯片等,并定期复查。如有胸闷、胸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春季是冠心病患者尤其需要注意的时期,因为气温变化和气候干燥容易引发冠脉痉挛,加重病情。冠脉痉挛是一种冠状动脉异常收缩的现象,会导致心肌供血不足,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心肌梗死。
冠心病的常见类型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由于粥样斑块堵塞血管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可以通过植入支架进行治疗。而冠状动脉痉挛则是一种较为少见的类型,约占冠心病的十分之一,主要诱因包括气候突变、吸烟和情绪激动。
对于患有冠脉痉挛的病人,药物治疗是关键。医生会根据病情给予相应的药物,如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等,以预防冠脉痉挛的发生。同时,病人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
除了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的调整,日常的保养也非常重要。病人需要定期进行体检,监测血压、血糖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在春季,病人需要特别注意保暖,避免受凉,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长时间处于干燥的环境。
红会医院心内科隋向前主任提醒,春季是冠心病患者的高发期,一定要加强防范意识,做好自我管理,预防冠脉痉挛的发生。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和血流中断导致的心肌缺血性坏死,其症状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
1. 心前区疼痛:这是急性心肌梗死最常见的症状,疼痛通常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区,呈剧烈、持续性,伴有出汗、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等症状。
2. 心源性休克:部分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胸痛,而是直接出现心源性休克、血压低、心功能不全等症状。
3. 上消化道症状:部分患者可能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容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
4. 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还可能导致各种心律失常,如房颤、室颤等。
5. 心力衰竭:严重的心肌梗死可能导致心力衰竭,表现为呼吸困难、水肿等症状。
为了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建议以下措施:
1. 健康饮食:低盐、低脂、低糖、高纤维的饮食有助于降低血脂、血压,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
2. 适量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心脏功能,提高心肌的耐受力。
3.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都会增加心肌梗死的风险。
4. 控制血压:高血压是导致心肌梗死的重要因素,需要积极控制血压。
5. 定期体检:定期体检可以及时发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心肌梗死,这一心血管系统的‘隐形杀手’,常常在人们毫无察觉的情况下突然发作,给患者和家属带来巨大的痛苦。‘时间就是心肌,心肌就是生命’这句警示,道出了心肌梗死救治的紧迫性。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霍勇教授指出,心肌梗死是一种急危重症,一旦发生,患者生命安全面临极大威胁。因此,早期积极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恢复有效的心肌再灌注是降低STEMI患者死亡率、改善预后的关键。
再灌注治疗的疗效与患者症状发作至血管开通的时间密切相关。时间越短,效果越好,患者预后也将越佳。霍勇教授强调,闭塞的血管再通时间主要受三个因素影响:病人延迟、转运延迟和治疗延迟。
研究显示,北京地区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中,仅有7%的D2N时间小于30分钟,接受直接PCI的患者中,仅有22%的D2B时间小于90分钟。这一现状令人担忧,需要各级医院的心内科医师共同努力,提高救治效率。
在心肌梗死的防治方面,除了及时有效的救治,日常保养同样重要。患者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合理膳食,加强体育锻炼,控制血压、血脂等危险因素。
心肌梗死救治的‘黄金时间’是发病后120分钟内,患者及家属应提高警惕,一旦出现胸痛、胸闷等症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