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作为家长,最操心的莫过于孩子的生命健康了。
而对那些威胁着孩子健康乃至生命的元凶,有时就潜藏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令人防不胜防。
比如“吞咽”这个动作。
我们每天都要吃饭不说,孩子好奇心又比较重,有时抓住什么都喜欢往嘴里放,一个不小心,卡喉往往就发生在一瞬间,让人措手不及。
运气不好了,甚至可能连测个核酸都会被卡喉。
这种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今天,就让Dr.京来给大家支一招,赶紧记下来,关键时刻能救命!
大家也看到了,前文引用的几条新闻,发生意外的全都是小孩子。
这不仅仅是因为小孩子吃饭不注意、爱打闹,也有一定生理方面的原因——
气管与食道交叉处,有一处名为“会厌”的软骨。在我们说话或呼吸时,会厌会向上,让喉咙开放;吞咽东西时,它则会闭合,防止食物进入气管。然而,2岁以前的幼儿会厌发育还不成熟,再加上孩子喜欢说笑、打闹,也就造成孩子吞咽东西时更容易发生意外。
而如果真的不幸被异物卡喉,那么4~10分钟之内,都是急救的黄金时间。每早一分,病人被挽救回来的几率也就多一分。
那么,如果不幸发生时,身边没有专业的医生,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这就需要我们掌握好关键时刻救命的法子——
很多人都看过徐峥、王宝强主演的《人在囧途》,剧中就有一段情节是:一位大妈被枣核卡住了喉咙,众人束手无策之际,王宝强帮助她把枣核吐了出来。
他用的方法其实就是海姆立克急救法。
海姆立克急救法,又名“腹部冲击法”,因其发明者——美国医生亨利·海姆立克而得名。自从1974年这种方法被发明、推广以来,仅在美国它就已经拯救了超过10万个生命,其中甚至包括美国前总统里根、演员伊丽莎白泰勒等。而发明者本人也因这个方法的流行而被誉为“世界上拯救生命最多的人”。
它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如果一个气球在气口处被堵住,那我们可以挤压气球,靠空气的冲力来把堵塞物冲开。海姆立克手法也是一样,只不过是将气球换成了人的肺,气口换成了气管。
具体的做法也并不复杂,只不过要分几种情况:
1、卡喉者为清醒的成年人
抢救者站在卡喉者背后,以弓步姿势站稳,双臂环抱住其腹部,然后一手握拳,拳眼向内,放在其肚脐上方约2指的位置,另一只手放在拳头上,然后向内、向上连续冲击患者的腹部,直至患者将异物咳出。
2、卡喉者为丧失意识的成年人
让患者平躺,我们用两手叠加放置于肚脐之上2指处,用自己身体的重量快速冲击、压迫其腹部,重复直至异物排出。
3、卡喉者为婴儿
如果是婴儿,那我们可以让孩子趴在自己的一只前臂上(前臂可以放在腿上作为支撑),手托住宝宝下颌,另一只手以掌根拍打宝宝肩胛中间,拍打5次之后,让宝宝反转躺好,双指按压“双乳连线的中点”5次,然后重复上述动作,直到宝宝将异物咳出为止。
注意:千万不要抓着孩子双脚倒吊着怕打背部,那样不仅无法排出异物,还可能造成孩子颈椎受伤。
4、卡喉者是自己,身边又没有外人
(如果真的遭遇了这种情况,那首先要为你那一刻的无助表示深深的同情。不过如果你真的成功把自己救下来了,那就像老话说的“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你应该为自己感到骄傲。)
自救的原理其实也是一样的。我们可以按照前述的方法自己双手冲击腹部,如果力度达不到的话,可以找一个桌子边缘、椅背、栏杆等固定的水平物体,俯身趴在上面,用其边缘顶住自己的上腹部,快速重复向上冲击。
最后要提醒大家:海姆立克适用的情况是“气管异物”,而不是“食管异物”,因为肺部的空气是不会经过食管的。
而且如果是鱼刺进入气管的话,也不要用海姆立克!
显然,不论鱼刺卡住的是食管还是气管,粗暴的做法都可能会造成进一步损伤。如果真的被鱼刺所卡,那先不要慌张,旁人可以用手电照着,用小勺子将舌背压低,如果可以看到鱼刺,就用镊子取出;而如果看不见,那啥也别说了,赶快去医院吧。
学习海姆利克,不仅是为了我们的平安健康,更重要的是多一份预防意外的保障。
成年人还好说,能自己吃东西的时候小心注意一些,但小孩子就不一定了,所以大人一定要多多悉心提醒孩子,吃东西时不要打闹、说话,更要制止孩子把玩具之类的小东西往嘴里放的习惯。平时做饭时,也可以视情况把食物切得更小更细一些,避免孩子噎住。
总之,衷心希望大家都能够熟练掌握海姆立克急救法,然后永远也用不到。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作者 | 李瑛
文章首发于 | 李瑛主任微博
在疫情发生之前,大家好像都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防护习惯,可现在就像是来了一场突击的模拟考试,让每个家庭都手忙脚乱,不知道该如何给室内消毒,也不知道该如何给宝宝做好防护。
消毒液每个家庭都应该使用过,但没有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不但达不到消毒的效果,而且还会造成生命危险,曾有人将洁厕灵和84消毒液混合在一起,清洁卫生间,清洗过程中顺表消毒,可因为两种药剂混合在一起产生了化学反应,排放了大量氯气,呼吸进入人体,造成了不可挽回的遗憾。
消毒液最大的用处,是对物体表面进行消毒,因为家里的宝宝每天就喜欢在地板上来回爬,通常只需要做日常清洁就可以了。
如果家里有病人的话,避免病毒的传播,可以采用含氯的消毒液擦洗地板,十倍于消毒液的清水中混合稀释,擦拭地板,要想消毒效果更好,也可以增加消毒液的占比,混合使用。
如果是宝宝经常活动的地板,消毒液清洗过后还应该用清水再擦拭一遍,是因为地板的化学药物残留,会因为宝宝吃手的时候误食。
消毒液仅仅只是对物表进行消毒,空气中消毒方法还需要保持室内通风。
其实家庭消毒不比医院,家里没有人生病,简单的清洁是可以的,开窗通风是最好的空气消毒方法。消毒液本身就带有一定的刺激性,对鼻腔黏膜,呼吸道都会产生刺激作用。
如果一定要使用消毒剂喷洒消毒,那就保持窗户的开启,不要让空间密闭,更不要让孩子处在消毒的房间里。
常规的消毒方法是沸水煮10-15分钟,除了高温外,乙醚、75% 的乙醇,含氯的消毒剂,还有过氧乙酸等等,这些溶剂都可以有效地灭活病毒。
对于孩子的常用物品,奶瓶、奶嘴等耐高温的,可以浸没在汤锅中煮沸超过 30 分钟或蒸汽蒸 5 分钟,就可以完成消毒。
不耐热的玩具等物品,可以通过用酒精棉擦拭玩具表面的方式消毒。
孩子的衣物或者毛绒玩具,可以加入一定比例的消毒液清洗,来达到消毒的效果。
使用消毒产品时,务必要避免沾到孩子的眼睛和嘴,对消毒水充分稀释之后在进行消毒处理。
介于现在是疫情高发期,家长可以做到每天消毒,来达到卫生防护的作用。
其实无论现在是否有疫情的存在,我们都以增强孩子自身的抵抗力为目的,让孩子健健康康成长,才算打赢了这场战疫。
上期我们介绍了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小意外应该如何应对,下面接着来看一下还有哪些小意外需要我们及时处理呢?
烫伤
烫伤分为三级:一级烫伤会造成皮肤发红有刺痛感;二级烫伤发生后会看到明显的水泡;三级烫伤则会导致皮肤破溃变黑。一旦发生烫伤后,立即将被烫部位放置在流动的水下冲洗或是用凉毛巾冷敷,如果烫伤面积较大,伤者应该将整个身体浸泡在放满冷水的浴缸中。可以将纱布或是绷带松松地缠绕在烫伤处以保护伤口。绝对不能采用冰敷的方式治疗烫伤,冰会损伤已经破损的皮肤导致伤口恶化。不要弄破水泡,否则会留下疤痕。也不要随便将抗生素药膏或油脂涂抹在伤口处,这些黏糊糊的物质很容易沾染脏东西。三级烫伤、触电灼伤以及被化学品烧伤务必到医院就医。另外,如果病人出现咳嗽、眼睛流泪或者呼吸困难,则需要专业医生的帮助。二级烫伤如果面积大于手掌的话,患者也应去医院看看,专业的处理方式可以避免留下疤痕。
扭伤
当关节周围的韧带被拉伸得过于严重,超出了其所能承受的程度,就会发生扭伤,扭伤通常还伴随着青紫与水肿。急救办法:在扭伤发生的24小时之内,尽量做到每隔一小时用冰袋冷敷一次,每次半小时。将受伤处用弹性压缩绷带包好,并将受伤部位垫高。24小时之后,开始给患处换为热敷,促进受伤部位的血液流通。绝对不能随意活动受伤的关节,否则容易造成韧带撕裂,恢复起来相对比较困难。如果经过几日的自我治疗和休息之后,患处仍旧疼痛且行动不便,那么有可能是骨折、肌肉拉伤或者韧带断裂,需要立即到医院就医。
骨折
确定有骨折后,一定要对伤肢(指)作固定再送医院,否则骨折断端异常活动,会加重损伤。可因地制宜用木板、木棍、树枝、竹竿、杂志等作为固定用的临时夹板。若无上述材料,可将上肢固定在躯干上,下肢固定在对侧的健肢上。
猫狗咬伤
一些人被动物抓咬后,身上只留有牙印或爪痕,认为没伤口就不必处理,这种做法其实是很危险的。因为牙印或爪痕可能造成肉眼看不到的皮肤损伤,狂犬病病毒也有可能从伤口侵入。
注射疫苗应及早、足量。患者必须于咬伤当天,咬伤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第30天各肌肉注射一支疫苗。一定要注射在上臂三角肌或大腿内侧,不能注射在臀部,以免影响疫苗效果。全程注射完毕10日后,应抽取静脉血作抗体检测。如果抗体滴度达到或超过3单位/毫升的标准,即代表获得了免疫效果,如低于标准,应适当增加接种针数,以确保达到防病效果。
因为“氢氯噻嗪”上了奥运会的违禁药品清单,所以很多人误以为“氢氯噻嗪”是兴奋剂之类的“坏蛋”,其实,氢氯噻嗪一家个个是身怀绝技的"好小伙“!在心内科轮转时,遇到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整个科室就会处于紧张有序的临战状态。
患者主要表现为突发的严重的呼吸困难,张口呼吸,内心充斥着恐惧感!这个时候,端坐位会让他舒服一些,他面色灰白,大汗淋漓,烦躁不安,皮肤湿冷,甚至会咳出粉红色泡沫痰。于是,上级医师就会严肃地命令我们:把床摇高,让患者坐起来!给氧!吗啡皮下注射!呋塞米静脉推注!
这个“呋塞米”,就是氢氯噻嗪的大哥,它是一种强效利尿剂。这个大哥非常厉害,它动作麻利,利尿速度快,能迅速降低循环血容量,减轻心脏负荷,减轻肺循环淤血和肺水肿,同时还有扩张静脉,减轻周围血管阻力的作用。当我们为了口粮,为老板连续加班,熬夜奋战后,最渴望的不是打几针兴奋剂,继续替老板卖命,而是好好放假几天,去丽江邂逅爱情,或去海滩享受阳光,我们需要减压,我们的发动机心脏也是如此。
所以说,利尿剂关键时刻能救命,是因为心脏太辛苦了,而利尿剂能让它舒坦一回儿,就放松那么一会,患者的心脏就能部分恢复过来,重新精神抖擞地为人工作。所以抢救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第一步是让患者取坐位或半坐位,第二步是吸氧,第三步就是镇静止痛和快速利尿。
这是在说急性心力衰竭,如果是慢性心力衰竭呢?
急性心力衰竭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心排血量显著急剧降低,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淤血综合征;而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综合征,患者长期处于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水肿状态。
当患者长期处于水肿状态,这时,氢氯噻嗪的大哥“呋塞米”就得退出舞台,因为长期使用强效利尿剂患者受不了啊,该“氢氯噻嗪”自己大显身手了。
氢氯噻嗪是中效利尿剂,它能通过排钠排水减轻心脏的容量负荷,减轻和消除体循环、肺循环淤血与水肿,适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氢氯噻嗪还有小弟,它的小弟叫低效保钾利尿药,最常用的是螺内酯和氨苯碟啶。
因为患者长期使用利尿药,容易导致电解质紊乱,比如出现危险的低血钾,所以氢氯噻嗪上战场,喜欢带上自己的小弟螺内酯,它这个小弟,虽然利尿效果弱、慢,但是能够促进排钠留钾,所以它和氢氯噻嗪可谓天作之合,是最佳搭档。
虽然,氢氯噻嗪一家都是关键时刻能救人一命的良心好药,但别有用心的人却盯上了它家强大的利尿作用,用它来稀释、祛除其他兴奋剂留下的蛛丝马迹,所以它也上了奥运会的禁药名单。可惜氢氯噻嗪一家为了抢救人类生命骁勇奋战,鞠躬尽瘁,却因此事导致家族名誉蒙尘。
病例:上小学三年级的小男孩,在家里出现剧烈头痛和半侧无力的情况,被家人紧急送往医院急救,经检查确诊为右脑缺血性中风。
除以上案例外,还有一例是一位母亲发现家里5岁的孩子在笑时嘴朝左,而右手则出现无力的情况,经医院检查后确诊为左脑缺血性中风。
另外一个例子是一个12岁的男孩在学校操场跑步,跑了一半的时间,因为他的手和脚摔倒了,送往急诊室后,除了发现他的右侧肢体无力之外,还有右面颜面神经麻痹的情况,经检查诊断为左侧中脑动脉剥离所致的缺血性脑中风。
人们普遍认为“脑卒中”是一种成人疾病,即使是年老才会出现,其实脑血管病也是儿童十大死亡原因之一。据国外近几年的统计数据,平均每年十万分之一的儿童会患脑卒中。
与成人相比,儿童脑卒中较少见,加之成人的发病症状与儿童稍有不同,因此也容易被忽视。
小儿脑卒中的症状不同于成人。
儿童脑卒中的临床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嗜睡、眩晕、平衡失调等,不同于成人可出现“FAST”。(对中风患者的指点(F.A.S.T))
此外,儿童出现的症状也会因年龄和出血部位而异,如病变位于语言中枢,则可能出现不能说话,或听不懂他人所说的话,如过敏性言语,则会出现肢体无力。但是,对于青少年和婴儿,常常会出现特定的神经异常症状:
一.青少年:可出现半侧偏瘫,行走不稳,面瘫。
二、婴儿:常见于痉挛、发热、困倦或头痛。
特别是婴幼儿出现的症状与其他疾病的症状类似,加上婴幼儿语言表达不清,因此导致在一开始就可立即诊断为脑卒中的情况。
孩子中风的原因比成年人要复杂得多。
不同于成人卒中常因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或血管性卒中,儿童卒中的病因比较复杂,包括心脏病、血管性疾病、微生物感染、血管病变等。
在儿童脑卒中患者中,70%的患者都有导致中风的风险因素,其中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动静脉畸形,血凝障碍,镰刀状红血球贫血症等遗传性血液疾病。
此外还有一些先天性代谢异常如脂肪代谢异常,高胱胺酸尿症,以及先天性疾病之外的因素,如儿童如果发生动脉剥离,或被病菌感染,也都是导致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人人与"急救"有关,因为谁都难免发生一些危急情况,甚至意外伤害。即使自己未受到病痛伤害,在工作和生活的环境中,在旅游出差的路上,有时也会遇到紧张突发的场面,需要你伸出援助的手。所以,学点急救知识实在是件重要而有意义的事情。下面就先来看一下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遇到的较简单的小意外处理方法。
1、异物入眼
眼睛是最娇嫩的器官,容不得任何异物。如不及时清除异物,眨眼时会感到疼痛,还会引起炎症、溃烂甚至失明。异物入眼时,最忌讳使劲揉眼睛,或用干的纸巾或毛巾擦拭眼睛。正确的做法是睁开眼睛,让同伴帮忙翻开眼皮,仔细检查眼白(球结膜)、下眼睑和角膜。如异物在眼皮或眼白部位,可用纸巾蘸少许纯水轻轻擦去异物(在家时,最好用棉签沾少许抗生素类眼药水擦去异物);如异物在上眼睑内、角膜处,或嵌入较深,则必须及时到医院处理。
2、鼻出血
鼻出血时仰头,非但止不住鼻血,反而会导致鼻血被吸入口腔和呼吸道。正确的做法是用手指捏住两侧鼻翼4~8分钟,或用浸了冰水的棉球填塞鼻腔压迫止血。如果这些方法仍不能止血,应立即去医院就诊。
3、鱼骨卡喉
鱼骨卡喉后,应立即停止进食,张大嘴发“啊”的声音,让家属借助光线或手电筒,看清鱼骨所在部位,再用镊子夹出。若未发现鱼骨,则鱼骨可能卡在更深的喉咽部,应去医院就诊。鱼骨取出后,在短时间内仍然会有咽喉部异物感,这是局部黏膜擦伤的缘故,不必介意。不少人喜欢采用吞咽大的干饭团的方法来对付鱼骨卡喉,该方法对小的鱼骨可能有效,但对稍大一些的鱼骨则无效,有时反而会因挤压而刺得更深。还有些人认为,一旦鱼骨卡喉,可少量多次吞服食用醋使鱼骨溶解。其实,食醋在咽喉部停留的时间很短,根本不可能溶解鱼骨。
4、气道异物
自救:
①用力咳嗽法。先吸一口气,然后用足力气咳嗽,有时就可把异物从气道内咳出。
②腹部手拳冲击法。将右手拇指关节突出点顶住上腹部,相当于剑突与脐之间腹中线部位,左手紧握右手,然后用力向内作4~6次连续快速冲击。
互救:
抢救者站在患者侧后位,一手放置于患者胸部,另一手掌根部对准患者肩胛区脊柱上,用力给予连续4~6次急促拍击。
婴幼儿急救:
让患儿骑跨并俯卧于急救者前臂上,头要低于躯干,并将其胳膊放在自己大腿上,用另一手掌根部用力叩击患儿的肩胛区4~6次。
一晃又是炎炎夏日,或许您的宝宝也在迎接他们的第一个夏天,各位初出茅庐的父母注意到了!在婴儿期,宝宝大脑中的体温调节中心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所以不能像成人那样保持恒定体温(摄氏37度左右),而是会随着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本文介绍这些与“发热”有直接关系的症状和应对方法。
一般来说,三岁以下的婴儿更容易出现夏季热,而且夏季热具有家族性,如果父母以前也有相同情况,那么新生儿出现夏季热的几率就更大,大多数有夏季热的婴儿每年都会反复发热,直到三岁以后才逐渐恢复正常。
夏季热发生于四、十月份,且以轻微发热最常见,一般不会超过摄氏40℃以上,而且发热的形式也很特别,宝宝的体温从早上开始升高,到下午就逐渐下降,这样一天一天地下去。一般情况下,室温或外部温度超过28℃时,宝宝会有夏季发热现象,如能控制室温低于25℃时,宝宝的体温就会下降。假如把宝宝放在凉爽的地方,体温可以恢复到正常,可以更确定是夏天热;但是如果已经在室温下三、四天,宝宝的体温还没有下降,就应该去医院检查。
成人和婴儿都有可能出现脱水现象,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多补充水分,但是要防止婴儿脱水的方法会有所不同,不同年龄阶段的处理方法如下:
0-6个月:如果是母乳喂养的婴儿,在开始吃固体食物之前,不需要额外喝水;但是当天气变热时,可能需要增加每天的哺乳次数;如果是用奶瓶喂养的婴儿,也可以用奶瓶中加一点凉白开给婴儿喝。
六个月后,宝宝开始吃固体食物时,一定要记得在旁边放上一杯水;但是,宝宝第一年通常要吃母乳或配方奶作为主食,补充水分。当天气炎热时,可适当延长进餐时间,让宝宝喝点水,补充水分。
十二个月后:水,奶或者牛奶仍然是婴儿的主要水分。不过夏季天气一热,就可以在饭后给宝宝放一块稀释过的果汁冰棒。
小孩子长时间在阳光下玩耍,或者在小溪边的海边玩水,很容易被晒伤,所以必须提前做好防晒。物理化学防晒,如戴帽子或太阳镜,撑伞,穿深色,长袖,紧密布料的衣服防晒。对于防晒乳液的部分,不推荐未满六个月的宝宝使用。
所以,想要防止宝宝夏季炎热受伤,平时多补水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孩子活泼好动,是让父母开心的事,活泼好动原本不是错,但是如果得了多动症,那家长就需要留神了。
什么是多动症?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简称多动症,英文缩写为ADHD。
多动症主要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易分散,注意广度缩小,不分场合的过度活动,情绪冲动并伴有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多动症于学前起病,呈慢性过程.它不仅影响儿童的学校家庭和校外生活,而且容易导致儿童持久的学习困难、行为问题和低的自尊心。如不能得到及时治疗有相当一部分儿童会持续终生。
多动症有哪些表现?
活动过度
部分在婴儿早期就开始,格外活泼,会从摇篮或小车里向外爬。开始学步时,往往以跑代走。
患儿稍大,看小人书看不了几页,就换一本,或干脆把书撕了。有时翻箱倒柜,搞得乱七八糟。
注意力集中困难
注意很易受环境的影响而分散,因而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暂。
玩游戏时往往也不专心。专心听课的时间短暂,老师布置的作业常听不清,以致做作业时常出现遗漏,倒置和解释错误。
情绪不稳定,冲动任性
由于缺乏克制能力,常做出过分反应,以致在冲动之下伤人或破坏东西。要求非得立刻满足,情绪不稳,会无故叫喊或哭闹,又无耐心。
学习困难
多动症的儿童的智力水平大都正常或接近正常。在做作业,从事重复性或需巨大努力的活动及做不新奇的事情时,其注意力的维持最困难。有吸引力,新的情况下或不熟悉的环境中多动的症状可减轻。
家长该如何做?
家长要求要合理
家长对于多动症的了解一定要充分,对于这些小孩不能跟正常孩子一样的要求,要适当的降低你的标准。他们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在不过分的情况下,就是很不错的进步了,不要有太多的要求。
要把孩子的精力引导出来
对于有多动症的小孩,要给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让他们把大部分的精力都通过运动来发挥出来,这个方法是需要家长和老师一起配合来完成的,在日常可以让小孩多去参加一些体育运动,可以经常跑步打球等,这些运动都可以帮助孩子释放精力。
加强注意力的培养
对于这类患儿来说,应该要在生活中逐渐去培养他们注意力几种的习惯。可以选择他们喜欢的事情,如看书、听故事,逐渐的让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变长。在上课的时候可以把他们的座位调到第一排,在上课的时候老师可以起到监督的作用。
培养规律的生活习惯
家长一定要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教会他们要有规律的生活习惯。饮食和睡眠的习惯也要从小培养,让小孩子的睡眠时间充足。不要太过迁就儿童的兴趣爱好,让他们长时间看电影看动画片到深夜,这样会严重的影响到睡眠。
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要消除孩子存在的紧张心理,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让他们可以自己去提高自己的自控能力,在有进步的时候及时给予表扬,让孩子更加有信心。
孩子有多动症,家长要及时发现,不要过分苛责孩子,慢慢把孩子引导、培养他们正确的习惯。
新生命的诞生总是美好的,宝宝的成长也需要足够的营养,不论是母乳喂养,还是用强化奶粉喂养,
宝宝在喝奶的过程都值得家长去留意和观察,要是宝宝一不小心呛奶,而家长又不在身边,那就麻烦了。
呛奶是指婴儿吃奶过程中,奶汁误吸入气道。
婴儿,尤其是新生儿,通常在吃奶的过程中容易吐奶,如果婴儿吐出的奶水由食道逆流到喉咽部,并且在其吸气的过程中误入气道,即会发生“呛奶”。
一,吞咽能力不足:呛奶在新生儿中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
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新生婴儿的吞咽能力、神经协调力均尚未完善,反射较为薄弱。
在吃奶的过程中,婴儿的咽、喉等部位不能够及时对大脑发出的吞咽信号做出反应,
并且,婴儿的喉软骨也没有发育完善,在吃奶时可能滑入食道,从而阻碍奶水流下,引发呛奶。
二,奶量过大:如果婴儿母亲的奶量过大,奶水分泌较足,在给婴儿喂奶的过程中,奶水流进婴儿口中的速度过快,超过了婴儿吞咽的速度,这种情况也会造成呛奶。
当发生这种情况时,婴儿母亲可用手对乳头进行轻微的控制,降低奶水的流出速度和奶水的流出量。
在使用奶粉时,应选择奶嘴大小适宜的奶瓶,对于新生儿,应使用最小型号的奶嘴。
若奶嘴的孔洞较大,如十字洞的奶嘴,奶流量和流出速度较大,也容易造成呛奶。
三,喂养姿势不正确:若母亲在给婴儿喂奶时,采用不正确的姿势,也容易造成婴儿发生呛奶现象。
比如一些母亲习惯躺着给婴儿喂奶,如果使用这种姿势,容易导致婴儿的胃部不能“收纳”流进来的奶水,奶水会顺着食道,逆流到喉咽部,在婴儿吸气时误入气管,而导致呛奶。
若在喂奶的过程中,婴儿发生了呛奶,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急救措施:
一,采用正确体位进行引流:若婴儿呛奶程度较轻(婴儿出现咳嗽,但是没有面色发紫的表现),可将婴儿的脸侧向一边,用空掌心轻轻拍打婴儿的后背。
若发生严重呛奶(有面色发紫的表现),要让婴儿俯卧在大人腿上,上身前倾45~60度,并用力拍打背部,四五次左右即可,这样有利于将气管内的奶引流出来。
二,清理婴儿的口咽:完成上一步之后,家长应该用干净的手帕或毛巾,将其缠绕在手指上,伸入婴儿口腔,甚至咽喉部,将奶水、奶沫等清理出来。
三,刺激婴儿哭叫咳嗽:家长可以用力拍打婴儿的背部,或拍婴儿足底,刺激婴儿咳嗽啼哭,促使其呼吸道中的异物彻底咳出,保持气道通畅。
四,辅助婴儿进行呼气:呼气是呛奶窒息急救的重点。
家长可以用双手从婴儿上腹部向上挤压,借助婴儿体内膈肌抬高和胸廓缩小的冲击力,从而将呼吸道中的异物喷出。
这样反复多次,可以使窒息的情况得到缓解。
对于严重呛奶的婴儿,家长在急救的同时,应尽快将孩子送往医院接受诊治。
一杯热水、一碗热汤、一转身、多么痛的领悟……
小瑞(化名)妈妈永远不会忘记那个触目惊心的日子,1岁三个月的孩子被暖瓶里的开水从头上浇下去,只听得一声惨叫,孩子就昏迷了。情急之下,妈妈端起一盆冷水泼在孩子头上,孩子头皮当即就脱了,慌乱中的妈妈来不及多想,抱起孩子就往医院跑。结果头颈部大面积烧伤,从重症监护室出来后,三个月的治疗中,孩子没说过一句话,一直沉浸在恐惧和疼痛的忧伤中。
直到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小瑞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痒、我痒、我疼!”因为烧烫伤不仅在小瑞的面部和脖子留下难看的疤痕,而且又痒又疼,药一箱一箱的涂,依然无济于事。
3岁以后,妈妈把小瑞送到幼儿园,在幼儿园小瑞总是一个人呆着,面对其他小朋友好奇的眼神和追问,小瑞只能躲闪。老师发现孩子越来越不合群,妈妈也担心这样下去,孩子心理创伤会越来越重,将来无法正常与人沟通、无法融入社会,甚至影响到今后像正常人一样升学、就业以及婚恋和家庭。
疯狂的瘢痕,“不死的癌症 ”
比心理创伤更严重的是,很多人认为烧烫伤部位的创面愈合就代表着痊愈,殊不知,对于一部分患者来说,新的噩梦才刚刚开始。
根据一般规律,烧烫伤深度一旦达到深二度以上,大部分患者会在创面愈合后开始出现持续性瘢痕增生,而每个患者因为个体差异,瘢痕增生期长度是不同的。部分患者瘢痕增生3-6个月后便停止了持续增生,瘢痕逐渐成熟。
但是,如果患者属于特殊增生体质(“局域性过度修复体质”,也称为“瘢痕疙瘩体质”),那么瘢痕增生的时间便是无法预测的,每个人的体质不尽相同,短则一两年或三五年,长的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更有甚者瘢痕增生终身不会停止。这种特殊类型的瘢痕增生不但生长期无法确定,而且治疗后还容易复发。正是由于这些特点,这种特殊类型的瘢痕被有些医生称之为“不死的癌症”。
头面颈部等身体裸露部位的瘢痕增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颜容损毁;跨关节的瘢痕增生,则造成身体运动功能障碍,甚至终生残疾。拿头面部来说,瘢痕增生不仅导致五观变形影响容貌,严重者尚可导致身体其它系统疾病。如:鼻孔闭塞长期呼吸困难导致鞍鼻畸形,眼睑外翻导致暴露性角膜炎引起失明,张口困难导致进食障碍引起身体发育不良等。
想想都让人不寒而栗,而年仅五岁的小瑞恰恰属于这种特殊增生体质,正在经历着这样一个不可预知的未来。
听小瑞妈妈说,最近几个月的治疗又花掉了35万元,可孩子的瘢痕增生仍然没有被完全控制。因瘢痕康复属于医学美容范畴,不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只能全部自费,这四年来的治疗,已花光家中所有积蓄。面对未来无法估量的高额医疗费用,不能报销医疗费,对于在小县城里靠一个小门脸维持生计的一家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谁也无法想象,一次不小心的烧烫伤事故,会让孩子患上“不死的癌症”,让整个家庭备受煎熬。
这块“不以为然”的疤让他很揪心
国家一级演员胡亚捷
胡亚捷!便衣警察?
没错,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因主演《便衣警察》而家喻户晓的那个“男神”!
几十年的演艺生涯中,外表阳刚的他,塑造了许多警察、军人等铁血柔情般的“硬汉”形象。
而生活中的胡亚捷,却是一个平和低调的人。也许大多数人还不了解,当年那个神一样存在的明星,还有一个身份,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烧烫伤关爱公益基金创始人。和胡亚捷一起创立基金的还有瘢痕整形专家孙便友!
瘢痕整形专家孙便友
一个医生,一个演员,原本两个不搭嘎的职业,是什么机缘巧合让他们走在了一起?
原来,因为两家孩子是同班同学,同一宿舍,三年中学生活,他们成了很好的朋友,两个家庭也常来常往,于是,就有了胡亚捷和孙便友的第一次握手。
“记得当初刚认识孙院长时,他说自己是一个瘢痕医生,说实话,这个领域我很陌生,在我的印象里,不就是个疤吗?”胡亚捷万万没想到,就是这块“不以为然”的疤,让他六年来为此奔走相告,忧心忡忡……
有一次,胡亚捷应邀去孙便友的医院看看,当他走进医院大厅时,完全惊呆了!
“我看到了触目惊心的一幕!在医院大厅里有很多患者,这里的大人、小孩,几乎每个人,从头到脸到脖子,身上腿上和手上,都长着不同程度的,红红的厚厚的肉,我不知道是什么?孙院长告诉我,这就是烧烫伤之后的瘢痕增生。”胡亚捷永远忘不了那一刻自己内心的感受。
在医院的大厅里,大部分是家长陪护下的小孩,等待治疗的家长,紧紧捂住孩子双手,因为瘢痕增生会很痒,孩子受不了,但是不能挠,抓破了会给治疗带来更大的影响,家长只能用手在孩子身上不停的拍打。
“当时我看着孩子们痛苦的眼神,特别揪心,怎么会成这个样子?”
胡亚捷被这个场面触动了!
孙便友告诉他,这种意外的烧烫伤本来是可以避免的,但是因为大多数人缺乏烧烫伤后第一时间的应急处理常识,更缺乏预防意识,才导致意外发生后引发无止境的伤害。
在这间屋里,
他们开始了最朴素、 甚至有些“狭隘”的公益路
“从那以后,胡老师经常到我的医院,他想了解这个群体。因为一个孩子受伤往往连累几个家庭,连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可能都要拿出全部积蓄花在医药费上。因病返贫后,接下来的治疗就没有钱了。胡老师很心痛,他想尽一份力,拿点钱帮助一些患者。”孙便友说。
“我之所以有这个想法,是因为孙院长的病人,大多来自偏远地区,因为贫穷治不起病,他每年减免医药费很多,这一点打动了我。在孙院长身上我看到了慈悲,看到了医者仁心,于是,我们决定一起做点什么。”胡亚捷指着孙便友的办公室说,“当时就是在这间屋里,我们萌生了一个最朴素、甚至有些“狭隘”的想法,我们想救助这些因为烧烫伤留下瘢痕的患者!”
胡亚捷和孙便友携手创立“父母心,捷友情”瘢痕防治基金
提出这个想法后,两位夫人非常支持,当即表示愿意全职投入。
于是,他们一起找到了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的缪瑞兰秘书长,希望成立一个专门救助烧烫伤患者的基金。这个愿望和初衷,经过几次沟通后,终于在2014年9月22日,胡亚捷和孙便友共同出资,成立了“父母心,捷友情”瘢痕防治公益基金,(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烧烫伤关爱公益基金的前身),主要救助因为烧烫伤留下瘢痕的患者。
在六年的公益活动中,有过艰难,也曾面临危机,也有进退两难的时候,但他们坚持下来了!
每年约有2600万人烧烫伤,
死亡率仅次于交通事故
瘢痕防治公益基金发起后,刚开始成功的救助了一些患者。但是,求助的人越来越多,基金对于救助者来说,完全是杯水车薪。
“我们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了!痛定思痛后发现一个问题,几乎所有烧烫伤者都是意外伤害,是可以预防的。正因为缺少相关知识,缺少防护,才产生了这种伤害,如果从源头抓起,从科普宣教做起,就会逐渐减少这种灾难的发生,这不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儿吗?”这个新的方向令胡亚捷和孙便友很兴奋。
做科普,说起来简单,内容从哪里来?怎样才能做出老百姓看得懂、听得懂的烧烫伤科普内容和载体。
“到国内外去学习,香港、台湾、挪威、这些国家和地区做得都非常好!”胡亚捷带领他的团队,去学习,去取经,走访国内外烧烫伤医学领域的专家学者。
在调研中,他们发现一个惊人的数字,中国每年约有2600万人发生不同程度的烧烫伤,其中,0到12岁儿童烧烫伤占30%以上,烧烫伤死亡率仅此于交通事故。
严重烧烫伤者上百万,对于个人,高致残率、毁容率导致的身心伤害将伴其一生,家庭将因病返贫面临困境。社会面临烧烫伤患友的医疗、教育、就业、婚姻等一系列社会支持体系建设等现实问题。
而且,近年来,儿童烧烫伤事故发生率呈上升趋势,预防烧烫伤工作刻不容缓。面临挑战,终其源头,既然烧烫伤作为意外伤害,是可以预防的,那就先从预防教育做起,从儿童做起!
“我们的目的,就是想把医学常识和科普知识让更多人了解和熟知。让孩子从小就学会发现危险源、规避危险源,学会烧烫伤时应急处理方法,减少烧烫伤带来的伤害。希望在我们的努力下,中国烧烫伤发生率会逐渐下降,希望有一天烧烫伤医生会失业,这是我们的梦想!”作为发起人,胡亚捷的初心很简单。
如果意外不能避免,怎么急救?
第一时间往医院跑,毁了!
烧烫伤是离我们最近的危险!发生的概率非常大,因为我们每天都被各种热源包围着。
烧烫伤不分城市、乡村,不分富裕、贫穷,只要你不小心。
河北固安县妇联主席,是烧烫伤基金最得力的公益人,因为她有过切身体验。她的女儿1岁时,不小心把手插在滚烫的羊汤里,幸好当时有一个医生,第一时间赶紧抱起孩子在水龙头上冲凉水,冲完后又把手按在凉水里浸,当时,在场的人都不理解,为什么不赶紧带孩子去医院?医生不顾所有人的反对,一直在凉水里泡,就这么一个简单的常识,才没有让孩子手上留下瘢痕。
孙便友介绍说,如果发生烫伤,只要记住五个步骤,“冲、脱、泡、盖、送”。
然而,就是这简简单单的五个字,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慌乱中还是选择第一时间往医院跑。于是就有了数以万计、需要终生治疗的瘢痕患者。
人人都要知道,冲、脱、泡、盖、送
既然是给儿童做科普,就要站在儿童视角,为儿童设计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课程内容。
为了让人人都知道,冲、脱、泡、盖、送!烧烫伤关爱公益基金围绕这五个关键词,找专家把关、找专业团队研究开发出了“远离烫烫小怪兽儿童系列课堂”。
尝试用儿歌、故事形式,做成短视频、故事书、儿童玩具等科普载体,让孩子们快乐的学习,从小就记住“烫烫小怪兽”这个生动形象的卡通人物。同时,还针对学龄前孩子开发了儿童友好安全体验空间,“宝贝成长自护能力训练营”。
听烧烫伤关爱公益基金秘书长张代玉介绍说,2016年12月13日,我们走进第一所乡村小学,为66名孩子上了第一节“远离烫烫小怪兽儿童课堂”。从此开始进社区、幼儿园、学校,面对2到12岁儿童、家长、老师,开展烧烫伤科普教育活动。截止2018年12月,已经走进了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幼儿园、学校、社区539所,培训了公益宣导老师2800名,儿童课堂受益人近十万人。
但是这远远不够,希望有更多人了解预防烧烫伤教育的重要性,参与预防烧烫伤的传播。只有让孩子获得安全自护能力并传递给家庭、社区、下一代,我们的烧烫伤发生率才能有实质性的降低。
对于这种“蚂蚁啃骨头”式的传播效率,胡亚捷也有同样的忧虑。
他说:“我们希望烧烫伤教育进入学校、社区、幼儿园,每个孩子家长,甚至人人都要知道:冲、脱、泡、盖、送。在台湾,科普是地毯式“轰炸”,连停车场都有烧烫伤的公益宣传。”
很显然,他们需要更多的力量,更多人参与进来!
烧烫伤是一个医疗问题,也是一个安全问题
从2014年9月救助第一位烧烫伤患友起,胡亚捷和孙便友带着他们的团队,完成了从初期救助到科普预防,再到通过调研数据做政策倡导,三个阶段的顺利转型。
2018年5月21日,他们又干了一件大事。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烧烫伤关爱公益基金发起了“全民预防烧烫伤教育工程”,这项以降低中国烧烫伤发生率为宗旨的公益事业,向公众推广普及烧烫伤知识和烧烫伤急救方法,填补了我国儿童预防烧烫伤科普系统化教育的空白。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顾秀莲认为,每年2600万人,30%是孩子,牵动多少万人的心啊!所以这个事情一定要做好。预防比什么都重要,要动员全社会都要参与。除了基金会去做,也要发动其他人,联合全社会来做。比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在社区、村、镇、已退休干部为主体,就有1400万人。这个项目要到社区去给孩子讲,要去村镇做预防教育,也可以利用当地的一些资金来做,集资多一点,传播就广一点。
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理事长戚学森坦言,烧烫伤是一个医疗问题,也是一个安全问题。在西方发达国家,发生率逐年下降,就是因为他们在儿童中普及烧烫伤的安全教育,让每一个家庭、父母、老师,都知道让孩子远离热源,防止烫伤。
对于胡亚捷和孙便友来说,他们的愿望,不仅是呼吁人们积极投身公益事业中,将温暖心、爱无痕的公益理念,汇聚成强大的烧烫伤科普传播力量。更希望早日实现“少一个,再少一个烧烫伤者;多一个,再多一个幸福家庭”的终极目标!
*本文由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烧烫伤关爱公益基金供稿。
万一眼睛受了伤,要就近就医,积极抢救,及时治疗,不要耽误。在场的家人、朋友,要采取措施,及时处理。在抵达医院接受医生的治疗之前,做好前期救护工作,最大限度减小伤害。
从受伤的性质上说,眼外伤一般分为:爆炸伤;穿通伤;钝挫伤和化学烧伤。
如果仅仅是眼睑的皮肤划开了口子,出血不止,可以用干净的手绢或布块儿压住伤口,制止出血;
如果是眼球受伤了,千万不要用手去压,可以用干净的软布、三角巾、小毛巾轻轻敷在眼 睛上,以免由于压迫眼球,使眼里的组织从伤口处挤出;
如果是石灰、氨水这些化学物质溅到眼里,一定要立刻用大量的清水冲洗眼睛,最大限度地充分冲洗干净,再到医院去。
使眼睛受伤的东西都很脏,上面有许多细菌,受伤时趁机而入, 在伤口里繁殖,就会造成感染。因此,受伤以后去医院越早越好。
眼受伤后要双眼轻轻闭合,安静休息,不要走来走去或做剧烈活动,从而 增加出血。若是眼球前房出血,休息时应取半卧位,头高些,使血液沉积于眼球下部,有利于吸 收和视力恢复。睡觉时应半卧或侧卧。
如果玩具枪、弹弓子弹不偏不倚打在眼上,小小的眼球受到撞击时,就像发生了一次地震,眼球内部结构“房倒屋塌”,纵然眼球没有破裂,也会使其各种组织因受到冲击而出现问题。过大的外力还会导致眼球破裂。
属于这类眼外伤的还有篮球、足球、拳头、土块、砖头、木块击伤眼睛,或者跌倒撞在桌椅上等。伤情主要取决于外力的大小,以及伤眼是否原有眼疾。如高度近视的眼睛受到撞击,即使外力并不大,也很容易发生视网膜脱落,且治疗十分棘手。一般来说,受到上述损伤,均应到医院眼科就诊,听从医生指导,以利早日痊愈。眼球发生破裂的,则需手术缝合等治疗,预防眼内感染等,这对保存视力和保留眼球是必不可少的。
鞭炮炸伤逢年过节,孩子都喜欢放鞭炮,为此引起的眼爆炸伤屡见不鲜。爆炸的冲击力对眼 球往往是毁灭性破坏,严重的震荡和穿通伤合并存在。有一年,从年三十到正月初一下午,在不到24小时的时间内,北京同仁医院就收治了50余名被鞭炮炸伤眼睛的孩子,其中4名的眼球因伤势严重,已无挽回可能。
铁丝、小刀划伤铁丝、小刀、毛衣针、锥针、树枝刺伤或划伤眼睛,可致穿通伤。这种损伤使眼球部分破损或全层破裂。全层破裂的,会使得眼内组织脱出,最常见的是深褐色的虹膜从伤口脱出,嵌顿于伤口。有的被利器刺入深部,可发生外伤性白内障、眼内出血等。穿通伤常会并发感染,引起眼内炎,对视力恢复影响很大。
这时不要随便扒开眼睑,不要用力压迫眼部,也不要用力加压包扎,因为任何外力都会使眼内容物被挤出眼球,这样就注定会造成失明。应该保持局部清洁,但不必自行还纳已经脱出的眼内容物,否则会增加感染的机会。可用消毒纱布或干净的毛巾遮盖眼部,然后迅速送往就近医院治疗。
酸、碱烧伤石灰、水泥、洁厕灵、氢氧化钠或硫酸等溅入眼内,这些带有刺激性的化学物质会迅速与眼球组织发生化学反应,特别是碱性物质,会迅速向眼球深部组织渗透,导致严重的视力丧失。这类化学烧伤一旦发生,要分秒必争地用净水清洗眼睛,自来水、井水均可。冲洗时, 必须扒开上下眼睑,使冲洗液进入眼睑内深部,并取出残渣。这一点十分关键,因为倘若化学物 质滞留在深部组织未及时洗干净,等送到医院再做进一步处理时,眼睛的损伤已经形成或加重了。
不论哪一类眼外伤,即使伤势很轻,都应当去医院眼科诊治,短期内不要做剧烈运动,更不要道听途说,用偏方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