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肺结节科普专题一肺癌的筛查

肺结节科普专题一肺癌的筛查
发表人:娄江华

谈起癌症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其中肺癌是全球癌症死亡率的首要原因,能够早期诊断肺癌、早期治疗肺癌是提高肺癌生存率、降低肺癌死亡率的重要手段,为了能够早期诊断肺癌,国际和国内的学术组织和医疗机构建议进行肺癌的筛查。

许多人都会有疑问:我需要做肺癌筛查吗?需要做什么样的检查呢?多久做一次筛查呢?带着这些疑问,今天我就跟大家聊一聊肺癌的筛查。

哪些人群需要做肺癌筛查呢?

  • 我国推荐将年龄 50-75 岁且满足下述一条及以上的定为高危人群,需要进行肺癌的筛查。
  • ①吸烟≥20 包/年,其中包括戒烟不足 15 年者;
  • ②被动吸烟者;
  • ③有职业暴露史(石棉、铍、铀、氡等);
  • ④有恶性肿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
  • ⑤有慢阻肺或弥漫性肺纤维病史。

我们需要做什么检查的?常规的 X 线胸片可以提高肺癌的检出率,但是小于 1cm 的肺结节不能显示,建议选择低剂量螺旋 CT 检查,进行薄层扫描,层厚小于 1mm,可以对肺结节的位置、大小、形态、密度、边缘及内部特征准确的显示,用于分析病变的良恶性。

多久筛查一次呢?大家都知道 CT 是有辐射损伤的,特别是对于低风险的人群,但是对于上述高危的人群来说,低剂量螺旋 CT 筛查的受益远远大于辐射的风险,但是也不能太频繁的检查,建议每年一次检查。

同时提醒大家,为了更好地预防肺癌,肺癌的筛查要与戒烟要相结合,吸烟能够增加肺癌的风险,所以提倡吸烟的同志早点戒烟!

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了解肺癌的筛查了吗?如果有什么问题的话可以关注和留言给我。

如果通过 CT 的筛查发现肺结节,如何判定它的良恶性呢?后面我会继续给大家讲解,感兴趣的可以关注我哦!

参考文献:
  •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癌学组,中国肺癌防治联盟专家组.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 年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8,41(10 ): 763-771.DOI: 10.3760/cma.j.issn.1001-0939.2018.10.004.
  • [2]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心胸学组.低剂量螺旋 CT 肺癌筛查专家共识[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5,(5 ): 328-335.DOI: 10.3760/cma.j.issn.1005-1201.2015.05.003.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肺癌疾病介绍:
肺癌或称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是起源于支气管黏膜或腺体(肺部结构,支气管、细支气管和肺泡)的恶性肿瘤,是最常见的肺部原发性恶性肿瘤。肺癌可分为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两大类,其中非小细胞肺癌约占80%~85%,其余为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主要包括两个亚型,腺癌和鳞癌[1,2]。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筛查和早期发现可以降低结直肠癌(CRC)的死亡率。仅十年来,出现了多种侵入性、半侵入性和非侵入性的筛查方式。随着对结肠镜检查质量的重视,提高了结直肠癌筛查和预防的效果,新技术在检测肿瘤方面的作用,如人工智能,也正在迅速崛起。

     

    为了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研究者对各种筛查方式进行了研究。这些方式包括 基于粪便的方式,使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胶囊内窥镜的半侵入式方法,通过乙状结肠镜或结肠镜直接观察远端或整个结肠

     

    多项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基于愈创木酯法检测粪便隐血试验(gFOBT)和乙状结肠镜检查可以降低CRC的死亡率。目前还没有发表结肠镜作为筛查工具的临床对照试验;然而,前瞻性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的结果支持其应用。

     

    粪便免疫化学检测(FlT)尚未通过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测试,但其有效性是有理论支持的,其对CRC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比gFOBT更高。CT结肠造影和多靶点粪便DNA检测还没有在前瞻性或回顾性研究中进行过探索,有一些研究对它们检测CRC的能力与结肠镜检查进行了比较。下文总结了结直肠癌筛查的建议和具体筛查方式的证据。

     

    筛查建议

    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建议对结直肠癌进行筛查,但没有确定首选方案;美国多社会工作组(USMSTF)提出了一种分层筛查方法,建议将结肠镜检查或FIT作为首选方案,然后再选择其他方案。

     

    在大多数进行CRC筛查的国家, 建议的初始筛查年龄为50岁。USMSTF和美国内科医生学会建议,对于一般人群,初始筛查年龄为50岁。美国癌症协会(ACS)最新的CRC筛查指南建议,初 始筛查年龄为45岁,因为早发CRC的发病率大幅上升。USPSTF最近的建议草案也将开始筛查的年龄降低到45岁,但它将这一建议证据等级定为B类,对50-75岁人群进行筛查为A类建议。

     

    美国胃肠病学会的临床指南建议将筛查年龄降低到45岁,这是一个基于极低质量证据的有条件建议。ACS和USPSTF的建议都是基于CRC流行病学以及计算机模型分析的结果,还没有研究证实CRC筛查对45岁-49岁人群的有效性。 CRC风险较高人群被建议在较早的年龄开始筛查,包括一级亲属中有CRC患者。建议这类人在40岁时开始筛查,或相对家族中被诊断出CRC最小年龄提前10年开始筛查。

     

    对于患有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结肠炎)、有CRC家族史或基因突变携带者的人来说,开始筛查的年龄和连续筛查的时间间隔是不同的,因为这些人群CRC的终生风险一直在增加。

     

    在所有指南中,一致强烈建议对50岁-75岁人群进行CRC筛查(例如,USPSTF为A级)。一般来说, 大多数指南不建议在85岁以后进行筛查。对75-85岁的人应进行有针对性的筛查:如果以前没有接受过筛查,或者他们的估计寿命在10年以上,则建议接受筛查。一项评估了≥85岁年龄组筛查的研究显示,这一人群的预期寿命的增长很小,建议对老年人筛查的风险和益处进行仔细评估。

     

    筛查方式

    基于粪便的筛查方法

    基于粪便的筛查方式包括gFOBT、FIT和包括FIT的多靶点粪便DNA检测。基于粪便的方法的主要原理是,CRC会引起隐性出血,可以从粪便中检测出来。基于粪便的筛查的好处是无创、低成本。gFOBT检测伪过氧化物酶活性,是对粪便中血红蛋白的间接测量,某些饮食和药物可能导致假阳性结果。Hemoccult Sensa(高灵敏度FOBT)对CRC的单次测试灵敏度达76%,特异度>85%。多项随机临床试验显示,使用基于粪便的筛查对降低CRC的死亡率有好处。这些临床试验表明了 每年或每两年筛查一次筛查的益处

     

    与gFOBT相比,FIT直接测量粪便,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大多数指南建议每年进行一次粪便检测,以筛查CRC,但美国医师协会建议 每两年进行一次gFOBT或FIT,而不是每年一次。这是基于一项研究的结果,该研究比较了每年或两年一次的gFOBT筛查效果,结果显示两个筛查队列的死亡率没有差异。

     

    与FOBT相比,FIT有几个优点,包括使用一份而不是三份粪便样本,检测前没有饮食限制。一些研究将FIT与gFOBT和结肠镜检查进行了比较。一项纳入1996-2003年间19项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 FIT在检测CRC方面的总体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9%和94%

     

    结肠镜检查

    粪便检查显示阳性都需要进行后续的结肠镜检查,有研究探索了粪便筛查阳性后进行结肠镜检查的时间间隔的临床影响。一项研究报告称, 粪便试验阳性后肠镜检查延迟超过6个月会增加死亡率。另一项研究显示,如果在FlT阳性后超过6个月才进行结肠镜检查,则整体CRC和IV期结肠癌的发生风险更高。

     

    间接可视化筛查测试

    CT结肠造影(CTC)或虚拟结肠镜检查是一种评估CRC的半侵入性方式,USPSTF和USMSTF认为可 每五年评估一次。对于大于10mm的病变,其灵敏度从67%到94%不等。这种检测方式的不利因素有:成本高、偶然发现的病变需要更多的医疗资源来进行评估,但整体效益较低,且在大多数中心没有基础设施可以在CTC检查的同一天进行结肠镜检查,如果发现息肉,需要进行第二次肠道准备以进行后续结肠镜检查。

     

    结肠胶囊内镜检查

    结肠胶囊内镜(CCE)是一种较新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2009年推出了第二代名为Pillcam-2的CCE检查,其对大于6mm病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和82%。CCE已被FDA批准用于因技术或其他原因无法完成结肠镜检查的患者。 还没有学会组织推荐CCE用于结直肠癌筛查

     

    基于血液的筛查测试

    检测早期CRC和癌前息肉的血液测试非常受欢迎,可以提高筛查的接受率,减少筛查的危害和成本。检测mSEPT9 DNA的血液测试是FDA批准的检测,可用于拒绝其他筛查方式人群的筛查。对19项筛查研究的荟萃分析表明,其检测CRC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9%和92%。

     

    该方法并未得到USMSTF或USPSTF的推荐,因为其灵敏度较低,成本较高,且有遗漏高风险病变的风险。其他潜在的血液标志物,如检测循环肿瘤DNA或基于血液的多组学标志物正在研究中。

     

    直接可视化筛查测试

    柔性乙状结肠镜作为一种筛查工具,已被证明能够大幅减少CRC的死亡数。切除癌前息肉,尤其是晚期病变,并在最早阶段诊断出CRC是这种检查方式的优势。队列研究表明,结肠镜检查可以大大降低CR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但没有随机临床试验证实其有效性。波兰的一项国家级CRC筛查项目报告称,在超过17年的随访中,与普通人群相比,接受结肠镜检查的人,CRC 发病率降低了72%,死亡率降低了81%

     

    参考文献:
    BMJ 2021;374:n1855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作者:毛息花,肯塔基大学公共卫生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癌症流行病学与慢性病流行病学。

  • 肺癌是著名的“无声杀手”,它在早期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等到出现症状时,往往已经步入晚期。所以,肺癌防治的关键就在于早期诊断。临床上常用的方法是低剂量螺旋CT,这种方法能检“揪”出非常微小的肺部结节。然而,我们都知道,CT具有一定的辐射性,也可能反过来增加我们患上癌症的几率。相较而言,还有一种非常简单的方法,也有助于肺癌的早期筛查,那就是血液检查。

     

     

    血液检查,我们一般会看哪些指标呢?对于肺癌来说,就是特有的肿瘤标志物。肿瘤标志物,顾名思义,是恶性肿瘤特有的标志[1]。它可以由恶性肿瘤自己分泌或者脱落,也可能来源于机体的“对抗”反应。肿瘤标志物还会进入组织液和血液,我们就可以通过常规的抽血对它进行检测,进而“佐证”恶性肿瘤的存在与否。那么,肺癌究竟有哪些肿瘤标志物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1.  酶类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顾名思义,是神经细胞所特有的一类酸性蛋白酶。正常情况下,它主要存在于细胞内,在血清内的含量极低。在各种类型的肺癌中,最“凶险”的当属小细胞癌,它就起源于肺部支气管黏膜中的神经内分泌细胞,会大大提升血清中NSE的浓度。所以,NSE就是小细胞癌的肿瘤标志物,如果在血清中的浓度过高,往往提示着癌症的发生[2]

     

     

    2.  癌胚类

     

    主要有甲胎蛋白(AFP)和癌胚抗原(CEA)两大类。它们一度存在于人体的胚胎中,其后则会在人体内消失。当肺癌“来袭”时,它们才会重新出现在血清中。不过,这两类标志物的特异性比较低,不但会出现在各种类型的肺癌中,在其他癌症,如消化道癌症中也会出现[2]。所以,在临床上,我们还要联合检查其他肿瘤标志物,以便进一步的诊断。

     

    3.  蛋白类

     

    包括糖链抗原12-5(CA12-5)、糖链抗原15-3(CA15-3)、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和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等[2]。它们在正常人的血清中的含量极低,却在肿瘤细胞内被大量合成,随后释放到血液中。其中,两种糖链抗原被很多种恶性肿瘤所“偏爱”,因而特异性较低,主要用于辅助诊断[3]。而SCC-Ag和Cyfra21-1的特异性比较好,主要来源于肺癌细胞,特别是非小细胞癌,临床上常用它们来进行肺癌的诊断和分型[4-5]

      

     

    及早发现肺癌确实能救命!肿瘤标志物检查来帮你!抽血化验做检查,简便快速还准确!NSE、AFP、CEA、CA12-5、CA15-3、SCC-Ag、Cyfra21-1……化验单上的这些指标,你会读了吗?

     

    【参考文献】
    [1]杨丽萍,陈冬玲,陈振奋.联合检测血清SCC、TSGF和CEA在宫颈癌诊断与临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30):52-54.
    [2]雷宇,赵洪文.肺癌相关肿瘤标志物的临床价值及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7,37(02):166-169.
    [3]张宝凯,张静,马希祥.临床肺癌诊断中肿瘤标志物CA153、CA125检验应用的价值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4,24(22):3279-3280+3282.
    [4] Song WA, Liu X, Tian XD, et al. Utility of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yfra 21-1 and neuron specific enolase in lung cancer diagnosis: a prospective study from China[J]. Chin Med J (Engl). 2011;124(20):3244-3248.
    [5] Pujol JL, Boher JM, Grenier J, Quantin X. Cyfra 21-1, neuron specific enolase and prognosis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rospective study in 621 patients[J]. Lung Cancer. 2001;31(2-3):221-231.
  • 你知道吗?其实在100多年前,肺癌还是一种比较罕见的的癌症,而如今当它一跃成为全世界最常见、死亡率最高的癌症时,也成为了全球性问题和公共卫生问题,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所以无论是对疾病的预防,还是探索新的诊疗方法,对肺癌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疾病因素的研究都是尤为重要的。

     

     

    一、世界肺癌流行趋势

     

    在全球范围内的不同地区、不同人种中,肺癌都是主要的癌症发病和癌症死因之一。GLOBOCAN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世界肺癌新发例数为209.4万,死亡例数176.1万,居恶性肿瘤发病、死亡的第1位,其中男性肺癌新发例数为137.8万,占男性恶性肿瘤发病总数的14.5%,死亡118.8万例,居男性恶性肿瘤发病、死亡第1位;女性肺癌新发病例数为72.2万,占女性恶性肿瘤发病总数的8.4%,居女性恶行肿瘤发病第3位,死亡58万例,居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第2位。

     

     

    二、中国肺癌流行趋势

     

    根据2017发布的《中国恶性肿瘤学科发展报告》中显示,中国的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分别占全球的35.78%和37.56%,居世界首位,是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且仍在继续上升。而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数据统计来看,在性别上,男性的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显著高于女性;在地区上,城市地区肺癌的发病率、死亡率略高于农村地区,这可能与快速、不成熟的工业化以及城市中汽车的不断使用而引起的空气污染有关;在年龄上,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男性高发年龄段为75岁及以上人群,而女性为60岁以上。

     

    三、致病因素

     

    1、吸烟与二手烟

     

    肺癌的流行已被证实是全世界卷烟广泛成瘾的结果,烟草燃烧后可产生多环芳烃等50余种致癌物质,而这些致癌物质可导致DNA的损伤、突变,最终发展为肺癌。据估计,在世界范围内,每年男性中80%的肺癌病例和女性中50%的肺癌病例是由吸烟引起的。而我国是世界上男性吸烟率最高的国家之一,烟民总人数在3亿左右,暴露于二手烟的不吸烟人群数量估计在7.4亿左右,虽然女性吸烟率显著下降,但女性肺癌发病率仍高于大多数恶性肿瘤,主要就是由二手烟暴露所致。

     

     

    2、空气污染

     

    一项研究显示,在中国和其他东亚国家预计超过一半的肺癌死亡患者可归因于环境中的细颗粒物。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二手烟草烟雾、甲醛等挥发性有机物、厨房油烟、室内燃料燃烧废气等,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肺癌的发病率会随着每天做饭次数的增加而增加;室外空气污染则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废气、交通废气等,早期的生态学研究发现,超过50%的肺癌发生在城市地区,与农村地区相比,最有可能是工业来源的污染空气和机动车尾气。

     

    3、职业暴露

     

    铝的产生、砷、石棉、双氯甲基醚、铍、镉、六价铬、焦炭和煤气化烟气、结晶硅石、镍、氡和烟灰,是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确定的对肺有致癌作用的12种职业暴露因素。例如大量接触石棉会导致肺癌、间皮瘤,根据对接触石棉工人的癌症死亡率进行的研究显示,肺癌死亡率显着升高。

     

    此外,遗传因素、饮食不均衡、辐射暴露、精神心理因素等也会导致肺癌发病率的上升,发现、了解这些可以帮助我们从病因学角度预防肺癌,制定有效、实用的公共卫生政策,例如控制空气污染、限制吸烟的法律、对青少年进行禁烟教育,以此减少肺癌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1]弗雷迪B,雅克F,伊莎贝尔S,等。2018年全球癌症统计:全球185个国家36例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GLOBOCAN估计[J].CA癌症杂志,2018,68(6):394-424.
    [2]康姗,马毅,刘超,等.XRCC1基因多态性与非小细胞肺癌风险的结合[J].Int J Clin Exp Pathol,2015,8(4):4171-4176.
  • 关于肺癌和高危人群,大家都很关注。

     

    关于肺癌高危人群,国内外有些区别,我国的建议将高危人群定义为:

     

    (1)年龄50~75岁;

     

    (2)至少合并以下一项危险因素:

     

     

    ①吸烟≥20包/年,或者吸烟指数400年支以上(吸烟指数=吸烟的年数×每日吸烟的支数),其中也包括曾经吸烟,但戒烟时间不足15年者;

     

    ②被动吸烟者,也就是二手烟或三手烟等吸入者;

     

    ③有职业暴露史(石棉、铍、铀、氡等接触者)(氡气大家可能不太熟悉,自然界常见惰性气体,比如矿井含量就很高,室内也有,所以要多开窗通气);

     

    ④有恶性肿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⑤有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也就是慢支、肺气肿等)或弥漫性肺纤维化病史。

     

    题目中提到的如何筛查肺结节问题,可能本意是问如何筛查早期肺癌,因为肺结节和肺癌并非一个概念,肺结节可以是肺癌,也可以不是肺癌,反之,肺癌可以表现为结节,也可以不是结节,在这里不赘述。

     

     

    如何筛查肺癌,有简单而准确的答案,那就是低剂量螺旋CT。有两个要点,1是低剂量,2是CT。大量的研究已经证实,对于高危人群的低剂量CT筛查,能较胸片降低死亡率20%。而使用低剂量的目的是在保证肺癌检出的基础上,不至于因为CT的辐射而诱发新的癌症。

     

    在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的情况下,今年想起来就来做一个CT,结果做的是常规剂量,然后等到三五年过去了,又想起来做个CT,结果一查都转移了。

     

    因此,必须强调如下几点:

     

    1、筛查适合于高危人群。

     

    2、每年都要查,而且最好是在同一个医院查。

     

    3、低剂量CT,必须是薄层,1mm最好。

     

    4、假如要拿CT找别人会诊,要去检查的地方把所有的数据都刻盘带走(原始薄层图像),因为打印的胶片基本都是厚层的,用来会诊信息不够。

     

    需要注意,有了筛查,并不是说所有的早期肺癌都能被发现。典型的例子是小细胞肺癌,很可能在两次检查之间发生,而且很可能一出现就发生转移,这种现象目前没有办法解决,但好处是,毕竟发生率较低。但绝不可因此就不筛查,或擅自将筛查间隔缩短,否则得不偿失。

  • “我是来看肺炎的,为什么一检查居然是肺癌呢?”


    赵先生是一名年近50岁的中年男子,上有老下有小,有一阵子气温下降,他总是咳嗽,有些发热,一开始以为是感冒了,但吃了感冒药没有好转,去了附近诊所,医生认为是肺炎,开了药。


    但是一两个月过去,症状却更严重了,赵先生只好去了市医院,医生根据他的情况进行抗炎治疗,也无好转,经过反复检查以后,竟然得到了他最不想看到的结果——确诊肺癌。


    很遗憾,赵先生是个老烟民,所以咳嗽、喉咙不舒服都是常有的事情,平日有点不舒服,他也没放在心上,就像这次误以为得了肺炎一样,一直拖到实在不能再拖了,因为胸膜、咳嗽加重、胸痛才来了医院,查了CT,结果癌细胞已经开始转移了……


    目前肺癌是全球发病率最高、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之一,在我国,肺癌发病率、死亡率也居首位,而且,近些年来,四五十岁的肺癌患者人数在明显上升。其中,男性肺癌的发病率要明显高于女性。

     


    1、早期肺癌的误诊率达


    肺癌


    与大多数癌症一样,肺癌在早期没有很特异的症状,它有着很强的隐匿性,症状大多时候是很轻微的,甚至没有任何不适。


    在肺癌癌细胞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它会慢慢侵袭到身体的不同脏器,比如影响到了支气管,就会出现刺激性干咳,扩散到了肩部,患者或会经常出现肩部不适等,这些症状都很容易被人忽略。


    正是由于肺癌早期可能没有症状,或者症状不明显,也导致肺癌在有高发病率的同时,还有较高的误诊率、偏低的治愈率。据数据统计,我国的治愈率仅为30%左右, 误诊率大概在30%-70%之间,这也让一些人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曾经有一位70岁的女性患者前来就诊,她患有哮喘二十多年,出现反复咳嗽近1个月的现象,间断发热,初次诊断为肺炎,经过抗炎治疗后,各种不适症状有所缓解,但复查CT病灶还在,医生建议2个月后复查,但老人直到2年后才来复诊,这时候已经迟了,确诊了肺癌。


    其实肺癌如果发现得早,比如上面提到的女性患者只要及时来复诊,病灶还未发现远处转移,癌症小于2cm,那么早期的治愈率是非常高的,5年生存率也可以达到90%以上。但正是因为偏高的误诊率以及部分患者的不重视,让肺癌的治愈率也偏低。


    2、肺癌与肺炎的区别


    所以,如果您患有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出现了类似肺癌的一些症状,还是需要朋友们引起重视,仔细加以区分的:


    第一,临床症状和体征


    肺炎的患者多有感染的症状,比如发热、咳嗽、咳痰、外周血象白细胞增高等。


    而肺癌虽会有咳嗽、咳痰症状,但多为刺激性咳嗽,以干咳为主,而且很少会出现发热。同时还可能伴有并伴有胸痛、痰中带血等症状。

     


    第二,影像学上的表现不同


    肺炎是看到有肺部的一些纹理增粗等情况;在胸部CT上多表现为斑片状阴影或云雾状阴影,经过正规治疗后,阴影可以消散和明显好转。


    而肺癌表现为肺部肿块、占位肺不张等,多数情况下可能呈结节状、团块状,甚至有些病灶会出现明显的空洞,此外,肺癌还会出现气管壁增厚和管腔狭窄阻塞等征象。


    不过,单纯从胸部CT很难鉴别肺炎和肺癌,还需要使用介入方法活检后病理检查来进行明确诊断。


    虽然早期肺癌症状并不明显,也容易与肺炎等各种呼吸疾病相混淆,但并不代表毫无迹象可寻,细心的朋友只要注意观察,还是可以发现身体的异常。#健康明星计划#


    ct扫描


    3、身体有这3大表现,考虑肺癌的可能性


    1)刺激性干咳


    咳嗽症状属于早期肺癌较为常见的一个症状,大约有50%-75%的肺癌患者可以出现咳嗽,它主要还是跟肿瘤生成的位置有关,多见于周围型肺癌,当肿瘤生长在支气管段以上位置时,癌细胞侵犯支气管上皮、支气管神经,常常会引起患者出现刺激性干咳,无痰或少痰。特别是如果累计到大气道时,咳嗽的频率会更加高。


    但很多长年吸烟的人群却往往容易忽视这一普通的症状,所以医生一般建议有长期吸烟史的40岁以上的男性,一旦近期频繁出现类似症状,而且吃消炎药、止咳药都不见好转,最好还是到医院进行常规低剂量的CT筛查。


    2)痰中带血、咯血


    有部分患者会出现咳血、痰中带血的症状,常见于中央性肺癌,在晨起的时候会比较多见。


    咳血的症状与肿瘤生长位置血供丰富有很大关系,随着不断的刺激性干咳,再加上支气管黏膜上皮受到肿瘤侵犯,常常会引起毛细血管破裂,从而导致痰中带血或咯血症状的出现。


    但是临床上,对于有咯血症状的患者,通过支气管镜检查肺癌的比例较低,大概在2.5%-9%,同时患者可能还会伴有呼吸困难症状,或者发热、体重下降等等这时候一般代表患者病情开始加重了。


    肺癌细胞


    3)胸痛


    根据临床数据,大约有1/3到3/5的患者会出现胸痛的症状,早期肺癌出现的胸痛症状一般较轻,主要表现为闷痛、隐痛,部位不一定。


    有些患者到医院,主诉前胸后背疼痛,多数是因为肿瘤浸润纵隔组织使纵隔固定,牵拉后所导致的,如果患者出现胀痛持续发生的情况,一般说明癌症有累及胸膜的可能。


    总的来说,肺癌早期症状并没有特异性,可能会出现咳嗽、痰血、胸部胀痛、低热等与呼吸道疾病类似的相关症状,也可能毫无症状,所以早期肺癌主要还是靠体检,尤其是胸部CT来排查。


    医生建议年龄有高危因素的人,比如年龄超过40岁、有肺癌家族史、有长年大量吸烟史的人,每年至少要做一次胸部的CT检查。若是近期有超过两周经治不愈的呼吸道症状,也许警惕肺癌的可能性。

  • 肺癌的发病率在各个国家都有明显上升的趋势,但具体的病因并不是十分清楚,有研究显示,和环境的恶化、慢性肺部炎症以及患者长期吸烟有关,也可能和遗传因素密切相关。

     

    肺癌的发展从早期到晚期并无明确的时间,有的患者病程较长,有的则较短,这和患者的个人情况及基本的身体素质有关,早期的诊断和及时规范的治疗时十分重要的。

     

     

    肺癌的早期发现主要依赖两点:

     

    第一,临床症状,肺癌的临床症状比较复杂,咳嗽、咳痰,痰中带血,胸闷气短等肺部症状都肯那个出现,所以缺乏临床特异性,但随着疾病进展,会逐渐出现肺外症状,比如长时间的发热、消瘦,不明原因的关节游走,不明原因的激素分泌异常等等,出现这些症状,就要高度警惕肺癌的发生。

     

    第二,也有一部分患者在肺癌早期并无任何症状,仅仅在体检时发现肺部肿瘤,也就是说,除了临床症状之外,体检也是发现肺部肿瘤的重要方法,需要引起人们的重视,一旦发现,则应尽快去专业的医院进行更加专业的检查,尽早进行手术治疗,如果治疗及时,有痊愈的希望。值得注意的是,手术之后并不能保证癌症不再复发,所以仍然需要注意。

     

     

    肺癌的发生和很多因素关系,长期吸烟的患者相较于正常人得肺癌的几率要高很多,环境污染、遗传因素、职业影响、长期接触辐射等等因素都和肺癌的发生有关,有的患者肺癌的早期症状不是很明显,很容易导致漏诊。

     

    有时候肺癌的临床症状很不典型,极易和其疾病混淆:

     

    首先,肺结核的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症状有时候与肺癌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发生于肺上叶尖后段和下叶背段的肺结核球和肺癌的影像学表现很容易混淆,需要根据临床症状及痰脱落细胞检查等手段加以鉴别。

     

    其次,肺部影像学表现提示肺炎,而经过抗生素的治疗阴影吸收很慢,或者在同一部位反复发生肺炎,这种情况下,我们要警惕肺癌的可能性。

     

    另外,癌性空洞和肺脓肿在影像学表现上也有相似之处,但是肺脓肿的起病比较急,伴随着比较典型的临床症状,尤其是全身中毒症状比较明显,这两种疾病可通过痰脱落细胞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进行鉴别。

     

    总而言之,肺癌与很多疾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有相似之处,需要及时加以鉴别,通过细致的问诊和相关检查一般可以加以诊断,早期诊断对于肺癌的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越早诊断的病人,生存率越高。

  • 吸烟10年,21岁小伙查出肺癌晚期!

     

    前段时间,笔者作为临床药师,去医院肿瘤科参加多学科会诊。

     

    这个患者是一个小伙子,很年轻,才21岁,长的挺帅气。主治医生告诉我该患者是个肺癌患者,查出来就是晚期了,没有不良嗜好,只是吸烟很厉害,吸烟史有10年了。

     

    笔者当时都震惊了:天哪!21岁就有10年的烟龄了!地球人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很多人并不知道吸烟是肺癌的高危因素。

     

    其实,除了吸烟,肺癌还有很多高危因素。医学专家一致认为,这些具有肺癌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做肺癌筛查。那么,到底是哪些人要做肺癌筛查?

     

     

    哪些人要做肺癌筛查?

     

    (1)长期吸烟的人

     

    有人说,吸烟是抵达癌症的捷径!

     

    吸烟越多,进入体内的焦油越多,罹患肺部疾病的风险就越高。有研究表明,吸烟开始时间越早、时间越长、量越大,肺癌发生的风险就越大;吸烟者患肺癌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3倍;

     

    吸二手烟的被动吸烟者同样可以罹患肺癌。被动吸烟人群,如长期接受二手烟,长时间处于厨房油烟浓烈的环境中等。

     

    (2)长期接触职业致癌因子或接触环境污染物的人

     

    当前已经明确的可以导致肺癌的职业致癌因子,如煤焦油、石棉、砷、镍、铬、芥子气、三氯甲醚、氯甲甲醚以及铀、镭等放射性物质衰变时产生的氡和氡子气。若长时间接触职业致癌因子,会加大罹患肺癌的风险和可能性。

     

    长期生活在污染严重地区的人:污染包括工业污染、汽车尾气污染、化工污染、农药污染等,污染后的空气中含有3,4-苯并芘、放射性物质、氧化亚砷、镍、铬化合物等致癌物质。

     

    人们长期生活在污染严重的环境中大大增加了人们罹患肺癌的风险和可能性。

     

    经常接触电离辐射的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较大剂量的电离辐射会增加罹患癌症的可能。

     

    比如医院放射科工作的医务人员。

     

    (3)年龄

     

    年龄50岁到75岁的人;

     

    (4)遗传因素

     

    有肺癌家族史的人;

     

    (5)慢性肺部疾病史

     

    有慢性阻塞性肺病或弥漫性肺纤维化病史的人。

     

     

    结语

     

    吸烟、污染、职业致癌因子、电离辐射等,这些都是肺癌的高危因素。预防肺癌,首先要控烟;其次要改善大气环境,控制工作环境的危害;此外,要防止肺部慢性疾病,要推行健康生活方式。

     

    建议高危人群每年做一次低剂量CT筛查,若CT发现肺部有阴影或结节,最好到正规大医院就诊,当然,发现结节并非等于就是肺癌,需要观察、进一步排查,因为既往炎性病变、结核、霉菌感染都可导致肺部结节形成。

  • 任何疾病如果能早发现早治疗,健康几率都会大大提升,肺癌,这种让人谈之色变的疾病也是如此。肺癌筛查是实现肺癌“早诊、早治”,提升肺癌患者生存、降低肺癌患者病死率的重要措施[1]。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要警惕、焦虑起来,频繁的去做相关检查。要知道,平常心也是一种健康态。那么,具体哪些人群需要定期筛查呢?

     

     

    危险人群划分 [1]

     

    (一)肺癌高危人群:年龄40~80岁且具有以下任一危险因素者:

    1、吸烟≥20包/年(或400年支),或曾经吸烟≥20包/年(或400年支),且戒烟时间<15年;

     

    2、有环境或高危职业暴露史(如石棉、铍、铀、氡等接触者);

     

    3、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弥漫性肺纤维化或既往有肺结核病史者;

     

    4、既往罹患恶性肿瘤或有肺癌家族史者。

     

    对于肺癌高危人群,优先推荐的进行肺癌筛查,避免疾病威胁。

     

    (二)肺癌中危人群:年龄40~80岁且具有以下任一危险因素者:

     

    1、被动吸烟≥20年;

     

    2、接触烹饪油烟 ≥20年。

     

    对于肺癌中危人群,通常也建议定期进行肺癌筛查。

     

    (三)肺癌低危人群:年龄<40岁或>80岁,或年龄40~80岁但不具有任何一项危险因素。对于肺癌低危人群来说,则没有必要经常进行肺癌筛查。

     

    年龄区间 [2]

     

     

    统计数据显示,45岁之后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显著增加,75岁以后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所下降;而且,考虑到75岁以上人群的预期寿命、合并症、手术耐受性及筛查成本等因素,该人群的肺癌筛查获益可能较小。所以,建议在45~75岁人群中开展肺癌筛查。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 [3]

     

    慢阻肺、肺结核、肺纤维化等慢性肺部疾病患者的肺癌发病率要高于健康人群[2]

     

    以慢阻肺为例,慢性炎症引起的气道病变,可导致肺泡破坏、支气管腔狭窄,终末期会出现不可逆性的肺功能障碍。慢阻肺患者罹患肺癌的风险是无慢阻肺者的1.43倍。

     

     

    遗传 [2,3]

     

    遗传因素在肺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如果你的一级亲属(父母、子女、亲兄弟姐妹)中有人被诊断出了肺癌,那么你患肺癌的风险则会明显升高。因为有肺癌家族史的人群可能存在可遗传肺癌易感基因。

     

    肺癌癌症早期筛查有助于提高早诊率、降低死亡率,是对抗肺癌、降低疾病威胁的有效方法之一。尤其是高风险人群,专业建议每半年到一年应该进行一次胸部低剂量CT检查[3]

     

    参考文献:
    1. 中国县域医院肺癌筛查共识编写专家组, 等. 中国县域肺癌筛查共识(2020年)[J]. 中华医学杂志, 2021, 101(14).
    2.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1版)[J]. 中华医学杂志, 2021, 101(23).
    3. 赫捷, 等. 中国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1,北京) [J]. 中华肿瘤杂志, 2021, 43(3).
  • 一、肺结核如何诊断?

     

    通过以下症状、体征及影像学特点即可诊断为肺结核,具体如下: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痰中带血是肺结核常见症状。约1/3患者有咯血,少数伴有呼吸困难。发热为常见症状,多为长期午后低热,部分伴有乏力、盗汗、食欲减退。轻者可无任何体征,肺实变者有触觉语颤增强,叩诊浊音,听诊可闻及支气管呼吸音。同时结合影像学诊断,胸部X线检查是诊断肺结核的常规首选方法,病变多发生于上叶的尖后段、下叶背段和后基底段,易形成空洞和播散病灶。

     

     

    凡X线检查肺部发现有异常阴影者,必须通过系统检查,确定病变性质是结核性或其他性质。如一时难以确定,可经2周左右观察后复查,大部分炎症病变会有所变化,肺结核则变化不大。如果诊断为肺结核,应进一步明确有无活动性,因为结核活动性病变必须给予治疗。活动性病变在胸片上通常表现为边缘模糊不清的斑片状阴影,可有中心溶解和空洞,或出现播散病灶。胸片表现为钙化硬结或纤维化,痰检查不排菌,无任何症状,为无活动性肺结核。痰结核分枝杆菌检查是确诊肺结核的主要方法,也是制定化疗方案和考核治疗效果的主要依据。每一个有肺结核可疑症状或肺部有异常阴影的患者都必须查痰。

     

    二、肺结核的治疗方式有哪些?

     

    自1944年链霉素问世后,结核病的治疗进入了化学治疗(简称化疗)时代,随着异烟肼、吡嗪酰胺、利福平等药物的上市,在联合治疗原则下,新发肺结核的治愈率达到95%以上,化学治疗成为治愈结核病、控制传染源的最重要手段。肺结核行化学药物治疗的周期约为半年至一年。

     

    1.药物治疗

     

    异烟肼:对结核分枝杆菌具有强大的杀菌作用,是全效杀菌药。但单药应用易产生耐药性。适用于初治、复治的各型肺结核病及各种肺外结核,是结核性脑膜炎的必选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末梢神经炎、中枢神经系统障碍、肝损害、变态反应及其他少见的不良反应。

     

    利福平: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等均有杀菌作用,单药应用易迅速产生耐药,是一种完全杀菌药。容易产生肝毒性、变态反应、类流感样综合征、胃肠道症状、类赫氏反应,偶致胎儿畸形等不良反应。

     

    吡嗪酰胺吡嗪酰胺:具有独特的杀菌作用,主要是杀灭巨噬细胞内酸性环境中的B菌群。常见不良反应为高尿酸血症、损害、食欲不振、关节痛和恶心。

     

     

    乙胺丁醇:乙胺丁醇口服易吸收,不良反应为视神经炎,应在治疗前测定视力与视野,治疗中密切观察,鉴于儿童无症状判断能力,故不用。

     

    链霉素:链霉素对巨噬细胞外碱性环境中的结核分枝杆菌有杀菌作用。不良反应主要为耳毒性、前庭功能损害和肾毒性等,严格掌握使用剂量,儿童、老人、孕妇、听力障碍和肾功能不良等要慎用或不用。

     

    糖皮质激素:治疗结核病主要是利用其抗炎、抗毒素作用,仅用于结核毒性症状严重者,必须确保在有效抗结核药物治疗的情况下使用。

     

    2.手术治疗

     

    当前肺结核外科手术治疗主要的适应证是经合理化学治疗后无效、多重耐药的厚壁空洞、大块干酪灶结核性脓胸、支气管胸膜瘘和大咯血保守治疗无效者。

  • 满脸忧心忡忡的老王来了门诊,手里拿着几张CT片子和报告单:“大夫,你快来帮我看看,前几天单位组织体检,我拍了个CT,结果说我肺上有个结节,我不会得肺癌了吧?”

     

    老王,男,45岁,身材偏胖,中等个头,有明显的啤酒肚,腹围超标,脸色还好,没发黄发黑或发青。“你自己感觉有什么不舒服吗?”“也没有什么特别不舒服的地方,偶尔是会咳两声,感觉喉咙里总有一点痰,不好咳,但不经常。”“抽烟喝酒吗?”

     

     

    “抽烟,一天差不多半包到一包,抽了有20年了;酒倒是不怎么喝了,年轻的时候喝得多,后来胃溃疡了,就慢慢的戒了,偶尔跟几个老哥们在一起聚一聚会喝上点。”

     

    “嗯,我看了一下你的CT,这个结节是实性的,边界清晰,最大直径是6mm,你还有长期吸烟史,建议你3个月后再次复查一个胸部CT,看结节有没有变化,目前暂时可以不作处理,但一定要注意动态监测,并且建议你戒烟。一般来讲,肺部的结节恶变率约为20%,但如果你不戒烟的话,这个结节的恶变率是不吸烟人群的20倍。”

     

      

    其实肺结节并不能算是一种确定的病,它只是一种根据影像学印象,例如胸片、胸部CT、MRI,甚至PET-CT等,直接作出的影像学诊断,我们通常在影像上看到肺实质内有小于3cm的、不位于肺门的、结节状或类圆形的高密度影,就会诊断肺结节。

     

    当然,一般来讲,肺结节的大小与其恶性程度呈正相关,也就是说结节越大,恶性可能性越大,要是这个结节直径大于3公分,我们就叫它肿块了,恶性的可能性就更大了。如果想要明确肺结节的性质,需要对肺结节进行穿刺后取病理组织,进行病理活检,才能明确。不过鉴于经皮肺穿刺是一个有创的操作,有诸多风险,所以,我们一般不建议首选,更建议复查之后再做判断。

     

    肺上如果出现结节,可能原因是有肿瘤,良性、恶性、原发或是转移癌都有可能,当然,还有一些非肿瘤性疾病,例如矽肺、尘肺、结核、肺脓肿、肺炎、肺组织纤维变性、炎性假瘤、梗死灶等等。还是那句话,确诊需靠活检。

     

    就老王的情况,我们建议3个月之后复查一次,根据到时候的情况再行判断。当然,在这期间,如果老王出现明显不舒服的症状,例如胸痛、胸闷、咳嗽咯痰带血丝、消瘦等,需及时来就诊。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