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预防骨折基于科学补钙

预防骨折基于科学补钙
发表人:于海洋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钙和维生素D对骨骼健康不可或缺,各大指南几乎都推荐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要注重补充钙和维生素D。然而,部分患者是在经历了第一次脆性骨折后才确诊骨质疏松症、意识到自己缺乏钙和维生素D。然而即使是骨折后,也仅有不足20%的患者接受了适当的钙和维生素D补充治疗[1]

     

    骨折之前,防患于未然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之一,也是老年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最明智的做法,是积极筛查、治疗骨质疏松症,防患于未然[2]

     

    在调整生活方式之外,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是骨质疏松症预防和治疗的基本需要。选择含钙量高、吸收率高、副作用较小的钙剂是临床补充钙剂的原则。碳酸钙含钙量高、吸收率高、易溶于胃酸,是理想的元素钙补充剂。同时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可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2],中国营养学会根据不同年龄及是否怀孕,做出了不同的摄入量推荐(表1,表2)。

     

    表1 中国居民钙推荐摄入量[3]

     

    表2 中国居民维生素D推荐摄入量[4]


     

    骨折愈合,钙和维生素D充足可能有利

    钙和维生素D在骨重塑和矿化中扮演关键角色,而矿化是骨折愈伤组织形成的重要部分,这两种营养物质都可能参与并影响到整个骨折愈合过程。

     

    研究结果发现一侧髋部骨折后,另一侧股骨颈1年内会出现骨密度降低,且与钙摄入量存在显著相关性,另外还观察到维生素D摄入不足的患者中出现了腰椎骨密度下降[5]。表明钙和维生素D参与了创伤后骨代谢。缺乏钙和维生素D的状态下,一侧骨折后血清PTH水平升高,就会使非骨折骨骼中破骨骨吸收增加,从而引起对侧骨量丢失[6]

     

    另外有大量基础研究表明,通过骨折后注射维生素D(胆骨化醇)、25-羟基维生素D或1,25-二羟维生素D3或者口服1,25-二羟维生素D3或含钙饲料,发现骨折愈合速度增加,骨折骨的强度和骨量均增加 [7-12]

     

    虽然目前缺乏明确证据,但主流观点认为骨质疏松症患者在骨折愈合过程中需要额外补充钙和维生素D,以防止骨折后的全身性骨质流失。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钙和维生素D缺乏会导致骨质疏松症及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增加、且不利于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针对骨质疏松症患者,需要保证足量的钙和维生素D摄入,以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之后,摄入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可能有利于骨折愈合。

     

    参考文献:
    1. Follin SL, et al. Lack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osteoporosis in men and women after hip fracture. Pharmacotherapy 2003;23(2):190–198
    2. 中华医学会, 等.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0; 19(4): 304-315
    3.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9版)-常量元素
    4.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9版)-微量元素
    5. Dirschl DR, et al. Accelerated bone mineral loss following a hip fracture: a prospective longitudinal study. Bone. 1997; 20(2): 79-82.
    6. Haffner-Luntzer M, et al.Hypochlorhydria- induced calcium malabsorption does not affect fracture healing but increases post-traumatic bone loss in the intact skeleton. J Orthop Res . 2016; 34: 1914-1921.
    7. A Steier, et al. Effect of vitamin D2 and fluoride on experimental bone fracture healing in rats.J Dent Res. 1967;46(4):675-80.
    8. Delgado-Martinez AD, et al. Effect of 25-OH-vitamin D on fracture healing in elderly rats. J Orthop Res.1998; 16: 650-653.
    9. Lindgren JU, et al. Effects of 1,24 dihydroxyvitamin D3 and calcitonin on fracture healing in adult rats. Clin Orthop Relat Res. 1981; 304-308.
    10. Omeroglu H, et al. Biomechanical 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single high-dose vitamin D3 on fracture healing in a healthy rabbit model. Arch Orthop Trauma Surg. 1997;116: 271-274.
    11. Omeroglu S,et al. Effects of single high-dose vitamin D3 on fracture healing. An ultrastructural study in healthy guinea pigs. Arch Orthop Trauma Surg.1997;116: 37-40.
    12. Fu L, et al.Effect of 1,25-dihydroxy vitamin D3 on fracture healing and bone remodeling in ovariectomized rat femora. Bone.2009;44: 893-898.
  • 骨折是非常严重的一种疾病表现,由于人们的一些意外情况的发生导致骨折的部位不同那么患者所遭受到的伤害是完全不一样的,当患者出现一些骨折现象的时候要及时做有关的检查,那么,手舟骨骨折的临床症状有哪些呢?

     

     

    手舟骨骨折临床症状


    手舟骨骨折:

     

    手舟骨骨折多为间接暴力所致。骨折后,腕背侧疼痛、肿胀,尤以隐窝处明显,腕关节活动功能障碍。将腕关节桡侧倾,屈曲拇指和示食(食指)而叩击其掌指关节时可引起腕部疼痛加剧。手舟骨骨折容易漏诊,为明确诊断,应及时进行x线摄片。


    手舟骨骨折可分为三种类型:


    ①手舟骨结节骨折。属手舟骨远端骨折,一般愈合良好;


    ②手舟骨腰部骨折。因局部血运不良,一般愈合缓慢;


    ③手舟骨近端骨折。近端骨折块受血运影响,易发生不愈合及缺血性坏死。


    骨折的临床表现:


    骨折的全身表现:严重骨折及骨折合并重要组织器官损伤时,会导致全身性病理改变,病人出现全身症状,如肋骨骨折合并肺损伤的病人出现呼吸通气功能障碍,严重骨折广泛性软组织损伤或月领合并内脏损伤时,常常引起病人休克。因此要注意观察病人的全身情况,如神志是否清楚,血压、脉搏、尿量是否正常。此外,要警惕有些合并损伤的性质和程度,许多合并伤往往比骨折更严重。因此不能仅满足于骨折诊断,要进一步明确或排除合并损伤,因为它直接关系病人的生命安危。对那些扭时间内影响病人生命的合并伤,应允于骨折治疗紧急处理,把抢救病人生命放证第—位。


    骨折的局部表现:骨折的局部表现非为一般表现和特殊表现,一般表现主要为疼痛和肿胀等改变,骨折的特殊表现包括:

     

    (1)畸形:骨折段移位后,受伤体部的外观形状会随之发生改变;


    (2)反常活动:骨折后在肢体非关书部位出现不正常的假关节样活动;


    (3)骨摩擦音或骨摩擦感:两骨折断端之间互相摩擦时所产生的轻微音响及感觉。以上三种体征只要发现其中之一,即可确定骨折诊断。反常活动、骨摩擦音或骨摩擦感两项体征只可能在检查时加以注意,不允许故意摇动患肢以求获得,以免加重,骨折局部的损伤和病人的痛苦,或使嵌插骨折松脱而发生移位。若系裂纹骨折、青枝骨折、嵌插骨折等几种类型的骨折时,可以不表现出以上三种体征,须加以注意。


    骨折是患者受伤部位的一种具体表现,当患者一旦出现骨折现象的时候,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请立即到有关医院进行全面检查,骨折现象一旦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就很可能会造成更加严重的疾病症状。

     

     

  •  

    日前,北方多地迎来今冬首次降雪,中央气象台也发布了寒潮蓝色预警:「还会有新一轮更强的寒潮即将来袭」。

     

    虽然白雪皑皑甚是美丽,但却对人们的出行增添了许多不便,滑倒摔伤的事件时有发生。

     

    据北京某三甲医院临床数据显示,雪后摔伤的患者比例明显增加,初雪当日下午共接诊超过百名摔伤患者。

     

    做好这4点,保护自己减少伤害

     

    冬天低温导致人体的关节和软组织变得僵硬,骨骼变得更加脆弱,尤其老年人,一旦摔倒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对此,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 骨科全职医生 苍松提示大家:下雪之后,老年人要尽量减少出行,如果实在无法避免外出,做好保暖措施之余,还要注意做好以下准备:

     

    穿防滑鞋

     

    在雪天出行时,最好选择防滑、防水的鞋子,可以选择带有防滑鞋底的靴子或者专业的雪地靴。

     

    避免穿着高跟鞋或者松散的拖鞋,以免摔倒。

     

    避免迈大步

     

     

    在雪天行走时,尽量保持身体重心稳定,步伐稳健。

     

    可以采用小步快走的方式,避免大步跨行,以减少摔倒的风险。

     

    注意观察

     

    在雪天出行时,要时刻注意观察路面情况,特别是下坡路段和拐弯处。避免踩到积雪或者结冰的地方,以免滑倒。

     

    使用辅助工具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使用一些辅助工具来增加行走的稳定性,如使用手杖或者滑雪杖。

     

    摔倒后的应急措施

     

    低温环境令人体的关节和软组织变得僵硬,再加上冰冻的路面和湿滑的雪,即便对年轻人来说,也不能完全避免摔倒的可能。

     

    万一摔倒了,怎么做能够降低摔伤后遗症的几率?

     

    摔倒时你需要这么做

     

    万一摔倒了,首先要保持冷静,尽量不要惊慌失措。

     

    尝试慢慢站起来,如果感觉疼痛或者无法站立,可以先躺在地上休息片刻。

     

     

    如果摔倒后出现严重的疼痛、肿胀、骨折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可以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或者前往附近的医院就诊。

     

    在等待救援或就医的过程中,可以用衣物或者毛毯等物品保暖,并尽量避免活动受伤的部位。

     

    摔伤后的休养期

     

    ● 保持休息

    摔倒后要尽量避免活动受伤的部位,保持休息状态。肿胀的严重用冷敷,24-48小时后,可以热敷治疗。

     

    ● 注意饮食

    摔倒后要注意饮食,多吃一些富含钙质的食物,如牛奶、豆腐、海产品等,有助于骨骼的恢复和修复。

     

    ● 适当运动

    没有疼痛后适当进行一些康复性运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肌肉的恢复。

     

    冬日雪后出行,除了要小心避免摔伤等意外伤害之外,融雪期间更为寒冷的空气还可能会让血压出现波动,给心脏带来负担,慢病患者务必注意保暖和规律作息,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发作。

     

    另外,当下呼吸道传染病仍然高发,外出时应佩戴好口罩,注意手部卫生,尽量少去人群聚集的场所,避免交叉感染。

     

    如果发现感染症状要及时就医用药,并做好病后的身体养护工作。

  • 在热爱滑雪的人眼中,滑雪是一项刺激又享受的运动,整个过程能带给人无与伦比的体验。

     

     

    “十四亿人迎冬奥,三亿人上冰雪。”借着北京冬奥会的热度,越来越多人参与到冰雪运动中来。

     

    任何运动都有风险,滑雪也不例外。很多新手想上雪道一试身手,却忘了自己的真实水平……因此有人说,雪道的尽头是骨科。

     

     

    调查显示,我国冰雪运动造成中度损伤的发生率约25%~35%。如何防范冰雪运动中可能发生的损伤?一旦受伤如何科学应对?《生命时报》(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关注)采访专家为你一一解答。

     

    受访专家

    北京积水潭医院运动医学科主任 王雪松

    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教师 路文平

    冬奥滑雪医疗保障梦之队成员、广安门医院急诊科护士 田佳璐

     

    运动损伤的两个原因

     

    滑雪等冰雪运动,到底给多少人带来过伤害?

     

    有人获得了“养伤群”的入场券。

     

     

    有人开始纪念“最后一次滑雪”。

     

     

    还有人总结了包括自己在内受伤雪友的骨折部位。

     

     

    专家表示,冰雪运动中发生受伤、残疾或身亡等意外事故,可从以下两方面考虑原因。

     

    !运动者:高估自身能力

    盲目自信是冰雪运动中导致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

     

    运动前没有充分热身,肌肉韧带僵硬,摔倒时不能灵活应变;

     

    选择远高于自身能力的雪道,极有可能导致冲撞受伤;

     

    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路文平表示,冰雪场上常见到一些人随时停下、随时启动,滑行时也不注意观察周围环境,还有些人不戴护具就开始滑。

     

    !运动场地:未尽安全保障义务

    很多冰雪场地运营者为节约成本不及时维修,成为安全隐患。

     

    此外,一些滑雪场安全员未对运动者尽到提示和管理义务,在各级雪道入口没有进行引导劝阻;雪道周围也没有安全员巡逻检查,制止不规范行为。

     

    有数据显示,八成以上的意外受伤均因运动者操作不当造成。

     

    在冰雪运动前应从头到脚佩戴好护具,做好充足准备;学习正确的滑行姿势、发力位置和摔倒要领,新手最好在专业冰雪教练指导下运动。身体疲劳时和酒足饭饱后不适宜进行冰雪运动。

     

    运动前做4件事防损伤

     

    想要避免冰雪运动过程中受伤,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准备。

     

     

    No.1 充分热身

    如果运动前没有做好热身,可能在运动中发生肌肉拉伤、痉挛和关节扭伤。

     

    肌肉拉伤

    肌肉拉伤应立即停止;出现瘀血肿痛等症状,用冰敷的方法让受伤部位迅速降温,减少伤处肿胀、疼痛及痉挛。

     

    具体做法:将包裹毛巾的冰袋敷在患处,伤后24小时内,每隔2~3小时冰敷20~30分钟即可。

     

    关节及韧带拉伤

    滑雪时可能造成韧带损伤或断裂;落地时易损伤内侧和前侧韧带;冲击力较大的跪地摔跤易损伤后方韧带结构。

     

    发生扭伤,关节不能负重或活动明显受限,应立即呼叫救援人员,需到有救治能力的医院明确伤情,及时治疗。

     

    No.2 戴全护具

    皮肤伤害在冰雪场地上比较常见,伤势一般较轻微,可以自己先行处理。

     

    皮肤擦伤

    若皮肤表皮剥脱、渗血,应及时止血,可用碘伏消毒;对于淤血和血肿,可先冰敷,3天后再进行热敷和按摩,可减缓疼痛。

     

    皮肤割伤

    在冰雪场应始终佩戴手套、穿长衣长裤,防护服也应选择防切割的材质。发生切割伤,应先进行压迫止血和消毒;若出血量较大,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眼部伤害

    雪地能够反射近95%的太阳光。眼睛出现疼痛、怕光、流泪、视物不清等症状,不要用手揉,用纯净水或眼药水清洗,然后用柔软的医用棉纱覆盖,闭眼休息。

     

    专业滑雪镜片可分为亮片与暗片,亮片适用于阴天,能够较少遮挡紫外线,视野清晰;暗片适合晴天,能够阻挡更多阳光,滑雪时更为安全。

     

    No.3 防止冻伤

    察觉到局部皮肤发白,有针刺感或麻木感,应立即离开低温场地,更换被打湿的衣物鞋袜,进行局部复温:

     

    ✘ 不要搓揉;

    ✘ 不能马上烤火;

    ✘ 脚上冻起泡,不要立即脱去袜子,等复温消肿后再更换;

     

    ✔ 可用40℃的温水浸泡冻伤部位;

    ✔ 穿上厚衣服保暖;

    ✔ 5~10分钟后再靠近(不要紧贴)取暖的设备,让皮肤的温度缓慢回升。

     

    肌肉贴可防冻伤

    可使用肌肉贴,贴在面部与鼻子上,防护到整个面部;还可在雪鞋内放置加热鞋垫、热帖等发热物品进行保暖。穿双厚实的滑雪袜可实现“双保险”。

     

    No.4 学会摔跤

    滑行时,一旦外力冲击或重量负荷超出身体承受,就易发生骨折,常见部位有腕、踝、膝盖、锁骨、肩、腰。

     

     

    腕关节骨折

    手腕是新手受伤频率最高的部位。跌倒时直接用手腕支撑,极易导致扭伤或骨折。在学习冰雪运动的初期就应佩戴护腕。

     

    向前跌倒时,应用肘触地,让肘关节承受更大的力量;向后跌倒时,应双手前伸,肘关节向后伸,同时缩回手臂,卷曲身体并滚动,以此减小冲击力。

     

    头颈部及脊柱损伤

    这是最严重的一种运动损伤,在跌落、高速碰撞、向前扑倒等情况下容易发生。脊柱受损可能出现运动功能障碍,伤者感觉不到也不能活动自己的肢体。

     

    此时一定要呼叫专业救援,切忌自己挪动,救援不当造成的二次损伤可能比原始损伤更严重。

     

    头盔可以保命,必须配戴;护背、护腰能保护脊柱和腰部,以防损伤重要部位。

     

    关于滑雪的3个疑问

     

     

    自己滑还是结伴滑?

    新手不要单独一人滑雪,否则需要帮助时无法第一时间得到帮助。初次滑雪可以提前进行学习,必须先学会减速与刹车。

     

    选择适合自己滑雪水平的雪道。可以穿戴鲜艳服装,需要帮助时目标较醒目。

     

    不同时段有什么区别?

    上午十点钟以后,雪的表面慢慢被晒化,雪质随之变软,此时感觉最好,不软不硬,滑行舒适。

     

    到了下午,在阳光的照射和滑雪板的不断翻动下,雪的湿度增大,摩擦力增大,滑行速度较慢,初学者较易控制滑雪板。

     

    接近傍晚时,阳光的照射减弱,气温下降,雪中水分开始结晶,这时的雪质逐渐变硬,摩擦力变小,滑行速度也会随之提升。

     

    单板与双板怎么选?

    选择单双板时,除了喜好,还要考虑旧伤及个人脆弱的部位。

     

    对初学者而言,二者的安全性差不多。但长期来看,单板滑雪时双脚固定在一块板上,控制重心困难,比双板更容易摔倒。

     

     

    在损伤类型方面,单板摔倒更多,且不使用雪杖,向前摔手撑地可能伤到手腕,向后摔可能头部着地,伤到头的可能比双板高。

     

    使用双板时,下肢所受扭转力量大,膝关节损伤风险比单板高。

  • “辅酶 Q10”是我们身体中非常重要 的 一种类似于维生素的物质,存在于每一个细胞中。它 能 帮助 我们 产生能量 、 保护细胞免受氧化应激的伤害,以及促进心脏健康 等益处 。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身体中的辅酶 Q10水平会逐渐降低。这可能会导致一些健康问题,如心脏病、帕金森病和高血压等。因此,许多人选择通过食物或补充剂来增加 辅酶 Q10摄入量。

     

    那么,日常摄入多少辅酶 Q10是安全且有效的呢 ?

     

    根据美国国家健康研究院的建议,日常每天摄入的 CoQ10量应该在30 ~ 200毫克之间。然而,这个建议的数量可能会根据个人的健康状况和需求有所不同。例如,有心脏病或高血压的人可能需要摄入更多。

     

    虽然辅酶 Q10被认为是安全的,但是过量摄入也可能会产生一些副作用,如胃部不适、恶心、腹泻和头痛等。 因此,还是建议按说明书剂量服用。

     

    此外,辅酶 Q10的吸收率 会 受食物的影响。研究发现,与空腹服用相比,饭后服用 辅酶 Q10可以提高其在体内的吸收率。因此,为了更好地吸收 辅酶 Q10,建议在饭后服用。

  • 有人说,龟苓膏是果冻食品,有人说自古以来是药膳,属于药品。其实作为零食,只是添加了少许中药材或者提取物,作为保健之用,像其他添加了虫草、灵芝等中药材的养生保健食品道理一样。

     

    龟苓膏,单纯从名字上讲,确实属于药品,是历史悠久的名贵药物。但是媒体上龟苓膏的广告,做的真是响亮!而某某堂,更是把龟苓膏做成了果冻布丁,深受消费者喜爱。尤其在炎热的夏天,凉凉的吃一口,解暑降温。

     

     

    美食原是中药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能查到的龟苓膏,只有两家企业生产,属于药品管理,他们是:1、龟苓膏国药准字Z20026500 湖南科伦制药有限公司;2、药制龟苓膏国药准字Z45020912 广西灵峰药业有限公司。

     

    龟苓膏成份:龟(去内脏)、地黄、土茯苓、绵茵陈、金银花、甘草、火麻仁。性状:本品为棕色或黑色的半流体;气微香,味甜。功能主治:滋阴润燥,降火除烦,清利湿热,凉血解毒。用于虚火烦燥,口舌生疮,津亏便秘,热淋白浊,赤白带下,皮肤骚痒,疖肿疮疡。

     

    药制龟苓膏

     

    成份:龟甲、土获、广金钱草、地黄、防风、川木通、金银花、槐花、茵陈、甘草。所属类别:OTC药物,皮科性状:本品为棕褐色的胶冻状膏;味甜、微苦。功能主治:滋阴降火,清热解毒。用于因湿热下注引起的湿疹,皮肤瘙痒及妇女黄带。上述药用的龟苓膏,主成分是龟(甲)、地黄等中药材,药力较强。

     

    我们来看一下某某堂的龟苓膏果冻的成分表:水、椰果、红豆、白砂糖、龟苓膏粉(仙草,淀粉,茯苓,金银花,蒲公英,甘草,草龟)。主成分是水,椰果等食物,龟苓膏粉的含量是被严格限制的,用量很少。所以与药用龟苓膏组方、配伍剂量等完全不同。通常按保健品或食品管理。

     

     

    如何区分食品还是药品?

     

    首先作为药品的龟苓膏不可能随便出售,只有在有经营资质的医药机构才能购买。

     

    第二,药用龟苓膏有国药准字号,是国家批准上市的正规药品,如带有食字或者健字,则是食品或者保健品范畴,在超市都是可以买到的,比如您吃的零食龟苓膏。

     

    【不药博士】简介:博士,副主任药师,高级营养师,拥有11年的用药指导、营养咨询和健康管理经验。不药不药,倡导健康生活,不生病,不吃药!

  • 相信大家和不药博士一样,知道猴菇,是从多家公司生产的猴菇饼干开始。但是猴头菇真的像宣传的那样神奇吗?这篇文章咱们就来揭秘一下猴头菇的真正药用价值。

     

    猴菇性状

     

    猴菇其实比较少见,算是一种比较名贵的食用菌,远远望去似金丝猴头,故称“猴头菇”。猴头菇子实体圆而厚,菌盖生有须刺,名为猴头菌丝体。新鲜时为白色,干燥后由浅黄至浅褐色,猴头菇以野生的为最佳,野生猴头菇多产于大山林中的荫蔽处。而现在通过人工栽培获得的猴头菇,体大完整、茸毛齐全、色泽金黄,但药用价值却低了很多。

     

     

    猴菇药用

     

    猴菇入脾、胃经。具有健脾养胃、助消化等功效,较为适合肠胃不好的人。猴头菇真正能药用的,其实分为两部分:

     

    1、猴头菌丝体部分,药典里描述的形状为黄棕色至棕色的粉末,气味稍腥,味微咸。猴菇健胃的功效也不是人云亦云的说出来的,而确实有健胃的药用价值。而健胃功效正是来自于猴头的菌丝体部分。最新版中国药典中收录的关于猴菇的药品,只有猴头健胃灵和猴菇健胃胶囊,也均是以猴头菌丝体作为主要原料的。

     

    2、子实体部分:这部分的药用价值和香菇类似,虽然多糖含量没有香菇高,但蛋白质含量却比香菇高两倍左右,也是名副其实的高蛋白、低脂肪食品,而且还富含各种维生素和无机盐。对于提高免疫力有一定的好处。

     

    是否抗癌?

     

    炒的比较火的,除了健胃之外,就属抗癌了。小编也只是查到了一些小鼠的实验数据,对消化道肿瘤或许会有辅助治疗的作用,但是对于其他肿瘤确实没有任何证据。

     

     

    如何评价以猴菇作为原料的保健品?

     

    市场上确实有一些以猴菇作为原料的保健品,对于肠胃不好的人确实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但是像饼干,它就是一种食品,连保健品都算不上。虽适合肠胃不好的人食用,但也不是必备。而且人工栽培的猴头菇作为山珍美味,吃吃挺好,药用价值确实打了折扣,而真正野生的猴头菇真是少之又少了。

     

    【不药博士】简介:博士,副主任药师,高级营养师,拥有11年的用药指导、营养咨询和健康管理经验。不药不药,倡导健康生活,不生病,不吃药!

  • 薏米性凉,味甘、淡,入脾、肺、肾经,具有利水、健脾、除痹、清热排脓的功效。薏米生于温暖潮湿的十边地和山谷溪沟,海拔2000米以下较普遍。由于薏米的营养价值很高,被誉为“世界禾本科植物之王”;在欧洲,它被称为“生命健康之禾”;在日本,最近又被列为防癌食品,因此身价倍增。薏米具有容易被消化吸收的特点,不论用于滋补还是用于医疗,作用都很缓和。

     

     

    古代人把薏米看做自然之珍品,用来祭祀,现代人把薏米视为营养丰富的盛夏消暑佳品,既可食用,又可药用。薏米有防癌的作用,其抗癌的有效成分中包括硒元素,能有效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可用于胃癌、子宫颈癌的辅助治疗,薏米可以跟多种食材搭配,对身体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薏米祛湿,的确是很好的药食两用的食材,正常情况下建议每天食用或者隔天食用,大约一个月左右会起到效果。

     

    薏米祛湿?

     

    从食疗药膳角度讲,薏米的确有这样的作用,只是作为药食同源的食材,薏米可以有很好的帮助身体祛除湿气的作用,只是我想告诉你如果你那它当药来用,觉得马上可以见到效果那么可能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理想的状态。需要注意的是薏米最好搭配红豆来一起食用,祛湿的效果更好。

     

    红豆来帮忙?

     

    没错,红豆也是祛湿的很好的食材,两个一起搭配红豆软软糯糯可以很好的帮助身体改善,还有最重要的一天可以很有效的改善口感。薏米的口感略略偏苦而红豆的口感比较甜这样口感综合到一起才比较完美。另外,薏米是米类食材碳水化合物高,但是蛋白质不够优质,而红豆味豆类食材含有优质蛋白和多种维生素、矿物质是非常好的食材。两者互补营养更好。从祛湿的角度,两者搭配比单独吃薏米的效果要好得多。

     

     

    一般坚持喝红豆薏米粥半个月左右,它辅助祛除湿气的效果。

     

    那么红豆薏米怎么做呢?

     

    首先,先将红豆泡一晚上,这样可以让红豆更加的软烂,其次将薏米洗净。两种食材以1:1的比例放入高压锅中,因为高压锅比较容易把这两种食材压煮软烂,可以更好的保证口感,以及食疗效果。快试试吧!

  • 谷氨酰胺一般是在饭前空腹吃或晚上睡前吃。

    谷氨酰胺是一种氨基酸类,可修复胃肠道黏膜,能够防御对胃黏膜的损伤,比较适合患有胃肠道疾病的人,对病情恢复有利,因此一般在饭前空腹吃或晚上睡前吃,效果更加明显。在吃谷氨酰胺时应常温,不可以用在开水下同吃,可能导致效果下降。

    大多数人都比较适合谷氨酰胺,但有一些人因为自身体质的原因,可能在吃了以后会出现不适症状,例如恶心、胃酸等,为减轻胃部不适症状,可以在饭后半个小时吃。

    吃谷氨酰胺的同时如果需要服用药物,可能会发生相互作用,建议咨询下专业人士。

  • 2020 年 6 月 28 日,葛兰素史克制药公司宣布,带状疱疹疫苗「欣安立适」(英文名 Shingrix)在中国正式上市,用于 50 岁及以上成人预防带状疱疹。这时,离去年 5 月份通过国家药监局审批,刚好一年多一点,它也是我国首批快速引进的 48 个境外已上市“临床急需新药”之一。

     

     

    先看看带状疱疹疫苗这个新药能做什么?

     

    带状疱疹最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是后遗神经痛,严重时痛感甚至超过分娩痛或慢性癌痛,且因为持续时间较长,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临床研究表明,人们患带状疱疹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等并发症的风险在 50 岁以后会增加,几乎所有 50 岁及以上成人都曾感染过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大约三分之一的人在一生中会患带状疱疹,但在 85 岁及以上人群中,大约二分之一的人会患带状疱疹,可见病毒随年龄增长而重新激活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但带状疱疹在前驱期无皮损仅有疼痛时诊断较为困难,且目前带状疱疹治疗方法不能完全消除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可能,因此接种疫苗才是预防带状疱疹的有效措施。在全球 18 个国家和地区的临床试验中,Shingrix显示出高达 90% 以上的带状疱疹保护效力,有效降低了 50 岁及以上人群发生带状疱疹的风险。所以带状疱疹疫苗有望能减轻大众们的痛苦。

     

    带状疱疹疫苗接种后多久能起效?

     

    欣安立适的常规接种程序需要接种两次,间隔 2-6 个月,接种方式为肌肉注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欣安立适的两次接种方案会产生有效的免疫反应,但具体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起效,对每个人来说可能不一样,这取决于实际身体状况。

     

    研究显示,在50至69岁的成年人中,接种两剂的欣安立适对预防带状疱疹的效果为 97%;在70岁及以上的成年人中,效果为 91%。在 50 至 69 岁的成年人中,接种两剂的欣安立适对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有效性为 91%;在 70 岁及以上的成年人中,有效性为 89%。

     

    带状疱疹疫苗的保护能有多久?

     

     

    研究显示,在70岁及以上的人群中,在接种疫苗后的四年内,欣安立适的保护率仍然很高(超过 85%),可见欣安立适提供的保护能长达 4 年。这已经很了不起了,因为没有其他疫苗对70岁和80岁的人有如此表现,这样的结果与儿童疫苗接种的结果相当。

     

    但研究者康宁汉姆教授则认为它将持续更长时间,他们正在计划评估疫苗在未来 10 年内的疗效,并对结果非常乐观。并且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患带状疱疹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风险也会增加,因此,在老年时期对带状疱疹进行强有力的保护非常重要。

  • 现代生活中,许多不良的生活习惯正在悄悄侵蚀我们的骨骼健康。翘腿、趴睡、弯腰驼背等看似无伤大雅的动作,却可能成为加速骨骼老化的罪魁祸首。

    首先,翘腿这个动作看似轻松,却会给膝关节和腰椎带来巨大的压力。长期翘腿会导致膝关节退化、磨损,增加患关节炎的风险。同时,腰椎和胸椎的压力分布不均,容易导致脊柱变形和腰椎间盘突出。

    其次,趴睡会加大腰椎和颈椎的压力,导致脊椎变形。此外,长时间弯腰驼背会使上半身力量压迫腰椎,容易导致腰酸、腰椎长骨刺或腰椎滑脱。

    除了不良的生活习惯,不当的节食减重和过度运动也会对骨骼健康造成负面影响。过度节食会导致钙质摄入不足,影响骨骼构建;过度运动则可能造成运动伤害,损害骨骼健康。

    为了保护我们的骨骼健康,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调整生活习惯,避免翘腿、趴睡、弯腰驼背等不良姿势。

    2. 选择合适的睡姿,尽量采用侧卧或仰卧的睡姿。

    3. 注意饮食均衡,保证充足的钙质摄入。

    4. 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避免过度运动。

    5. 定期进行骨骼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骨骼问题。

  • 右距骨撕脱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踝关节损伤,主要由于踝关节扭伤引起。当踝关节受到突然的外力,如扭伤或撞击,踝关节韧带会突然收缩,导致距骨表面的骨骼发生撕脱骨折。

    关于右距骨撕脱骨折的恢复时间,一般来说,经过4-6周的保守治疗,患者可以逐渐恢复。具体恢复时间因个体差异而异,年龄、骨折程度、治疗方法等因素都会影响恢复速度。

    在治疗方面,保守治疗主要包括石膏固定、支架固定等,目的是固定骨折部位,促进骨折愈合。如果撕脱的骨块移位较大,可能需要手术治疗,进行切开复位和内固定。

    在康复过程中,患者需要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功能锻炼,以促进踝关节功能的恢复。同时,要注意饮食调理,避免辛辣、易过敏的食物,多吃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以促进伤口愈合。

    此外,患者还应避免吸烟和饮酒,因为吸烟和饮酒会降低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影响骨折愈合。

    右距骨撕脱骨折的预防措施包括:加强踝关节的肌肉锻炼,提高关节稳定性;避免参与高强度运动,尤其是容易导致踝关节扭伤的运动;穿着合适的鞋子,避免地面不平整等。

    总之,右距骨撕脱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踝关节损伤,通过合理的治疗和康复,患者可以逐渐恢复踝关节功能。

  •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审美观念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注重自己的身材和形象。然而,过度追求苗条身材,过度减肥,却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骨质疏松症并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年轻女性为了追求皮肤白皙,害怕晒太阳,造成维生素D缺乏;或者为了追求“魔鬼身材”,拼命节食,导致钙和其他营养物质的摄入不足,虽然才二三十岁,骨龄却已接近老年人。

    此外,脂肪细胞越少,雌素酮也越少,对骨骼的保护作用也越小。因此,过度减肥的女性更容易患上骨质疏松症。

    据调查,全球约有2亿女性患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症,而脊椎、股骨和手腕骨折的患者每年超过150万。骨质疏松症导致的髋骨骨折患者,在一年内的死亡率高达20%。

    为了预防骨质疏松症,女性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保证充足的钙质摄入,多吃富含钙的食物,如奶制品、豆制品、海产品等。

    2. 增加户外活动,多晒太阳,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

    3. 保持健康的体重,避免过度减肥。

    4. 戒烟限酒,减少咖啡、浓茶的摄入。

    5. 增加运动量,增强骨骼强度。

  •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老年人跌倒问题日益凸显。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人口已达1.3亿,占总人口的12%,且60岁以上老年人口正以每年3.37%的速度快速增长。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结构,预计到204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3.5亿至4.5亿。因此,预防和减少老年人跌倒,提高其生活质量,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跌倒,是老年人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不仅可能导致骨折、脑震荡等严重伤害,还可能引发心理问题,降低生活质量。据统计,在老年人轻、重度伤中,20%-30%是由于跌倒所致,而在急诊因素中,也有10%-15%与跌倒有关。跌倒后,老年人容易发生髋骨骨折,进而导致生理、心理双方面的障碍。

    跌倒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骨骼肌肉系统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药物副作用、视力差、环境因素等。老年人应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及时就医,预防和减少跌倒的发生。

    预防老年人跌倒,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加强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 改善居住环境,消除安全隐患;
    • 定期体检,关注视力、血压等指标;
    • 合理用药,避免药物副作用;
    •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注意安全。

    总之,关注老年人跌倒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为老年人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晚年生活环境。

  • 随着冬季的到来,寒冷的天气让许多老年人行动不便,加上衣着厚重,更容易在结冰或积雪的路面发生摔跤,从而导致骨折。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三科博士朱江提醒,骨折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致残率较高的老年性疾病。

    老年人最常见的骨折类型是骨质疏松性骨折,多发生在骨质疏松部位,如股骨颈、股骨、脊柱等。其中,股骨颈骨折是最常见的类型,由于股骨颈部位骨小梁缺少,骨质疏松,很容易发生骨折。股骨骨折也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类型,治疗不当容易发生大腿内翻畸形。

    为了预防骨折的发生,老年人应积极锻炼身体,增加活动量,如散步、打太极拳等,并多晒太阳,保持饮食均衡,多吃富含钙、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此外,老年人居住的环境应保持平整,家具摆放简单,防止绊倒。洗澡时坐在凳子上,上下楼梯要手扶栏杆,夜间上厕所要开灯,防止摔倒。

    对于已经发生骨折的老年人,应遵循复位、固定和康复的三大治疗原则。复位后,根据情况采用小夹板、支架、悬吊、包扎、卧床等方法予以固定,有的需要手术内固定。在骨折基本愈合或外固定后,要进行各种理疗、推拿、活动等手段来促进血液循环,加强关节活动和增强肌力,以防止关节废用。

    朱博士强调,老年人应积极预防骨折的发生,同时要掌握骨折的急救方法。当发生骨折时,应立即进行止血、包扎和固定,然后尽快送往医院。

    总之,老年人要重视骨质疏松的预防和骨折的预防,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的心态,才能远离骨折的困扰。

  • 股骨颈骨折是常见的骨科疾病,而股骨头坏死则是股骨颈骨折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一、病因

    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的病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骨折损伤:股骨颈骨折会导致局部血管损伤,影响股骨头的血液供应,从而引发股骨头坏死。

    2. 年龄因素: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较高,而老年人则相对较低。

    3. 骨折类型:囊内型股骨颈骨折的坏死率高于囊外型,骨折线靠近股骨头者坏死率更高。

    4. 骨折时间:陈旧性股骨颈骨折的坏死率高于新鲜骨折。

    5. 治疗方法:带血管蒂骨瓣移植加内固定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最佳方法,闭合复位、多针或螺旋针固定等方法的坏死率较高。

    二、临床表现

    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患者常表现为以下症状:

    1. 腹股沟区疼痛:活动后疼痛加重。

    2. 活动受限:髋关节活动受限,不能正常行走。

    3. 股骨头塌陷:晚期可出现股骨头塌陷。

    三、诊断

    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主要依靠以下检查:

    1. X线片:可观察到股骨头塌陷、骨密度降低等表现。

    2. MRI:可观察到股骨头坏死区、软骨下骨折等。

    3. CT:可观察到股骨头塌陷、骨密度降低等表现。

    四、治疗

    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药物治疗:包括非甾体抗炎药、镇痛药等。

    2. 物理治疗:如髋关节功能锻炼、推拿、按摩等。

    3. 手术治疗:包括关节置换、骨移植等。

    五、预防

    预防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加强股骨颈骨折的预防,避免骨折的发生。

    2. 及早治疗股骨颈骨折,减少血管损伤。

    3. 术后积极康复,预防股骨头坏死。

  • 脚踝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不便。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脚踝骨折的相关知识,包括病因、治疗方法、康复训练等方面,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疾病。

    一、脚踝骨折的病因

    1. 扭伤:扭伤是导致脚踝骨折最常见的原因,尤其好发于老年人。由于老年人骨质疏松,骨强度降低,踝关节扭伤时容易发生骨折。

    2. 直接暴力:如跌倒、撞击等,导致脚踝受到直接暴力冲击,可造成粉碎性骨折和软组织损伤。

    3. 病理性骨折:某些疾病,如夏科氏病、骨囊肿等,会导致脚踝病理性骨折。

    4. 痛风:痛风患者由于尿酸盐结晶沉积,可导致痛风性踝关节病理性骨折。

    二、脚踝骨折的治疗方法

    1. 保守治疗:对于轻度骨折,可采取保守治疗,包括休息、抬高患肢、固定、药物治疗等。

    2.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骨折,如粉碎性骨折、关节脱位等,需进行手术治疗,以恢复关节功能。

    三、脚踝骨折的康复训练

    1. 早期康复:术后2-3周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如踝关节屈伸、肌肉力量训练等。

    2. 中期康复:术后3-6周内,进行中期康复训练,如关节活动度训练、平衡训练等。

    3. 晚期康复:术后6周后,进行晚期康复训练,如功能性训练、抗阻力训练等。

    四、脚踝骨折的预防

    1. 加强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训练,提高关节稳定性。

    2. 避免运动损伤,如跌倒、撞击等。

    3. 治疗骨质疏松症,预防病理性骨折。

    4. 控制痛风,预防痛风性踝关节病理性骨折。

  • 乳清蛋白作为一种优质的蛋白质来源,近年来在运动营养品市场中备受关注。它不仅能够帮助运动员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还能加速运动后的疲劳恢复。本文将从乳清蛋白的生产加工、功能活性以及与运动训练的关系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乳清蛋白的生产技术发展迅速,目前市场上主要有“WPCS”乳清蛋白浓缩物、“WPIS”分离型乳清蛋白、EWPFS(强化型乳清蛋白)等。其中,WPC80由于其质量稳定、综合理化指标最好、易于调配等特点,成为乳清蛋白中的主流原材料。

    其次,乳清蛋白是最适合运动员需要的蛋白质。美国膳食协会建议,每天每公斤体重需要摄入0.8克的蛋白质。但对于运动员来说,由于他们的运动方式、时间和强度不同,对蛋白质的需求量更大。有研究表明,乳清蛋白的利用率高达70%,远高于其他蛋白质,因此选择乳清蛋白作为蛋白质来源,可以更好地满足运动员的需求。

    此外,乳清蛋白还具有以下优点:

    • 富含生物活性的钙,可以减少运动中骨折,防止骨钙流失。
    • 富含谷氨酰胺,可以加速运动后肌糖原再合成,防止免疫功能下降。
    • 具有抗疲劳作用,可以减轻运动疲劳。
    • 促进人体内源性生长激素分泌,有助于肌肉增长和脂肪降低。

    总之,乳清蛋白作为一种优质的蛋白质来源,在运动营养品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未来,随着乳清蛋白类产品的进一步开发,将为运动员提供更多选择。

  • 手腕粉碎性骨折是一种较为严重的骨折类型,患者往往会出现剧烈疼痛、肿胀和局部畸形等症状。

    通常情况下,手腕粉碎性骨折患者在一到两周左右,疼痛程度会逐渐减轻。但具体疼痛消失时间与骨折严重程度有关。对于简单腕部骨折,通过石膏固定和抬高患肢等保守治疗,疼痛缓解一般时间为一到两周。

    然而,如果腕部骨折是粉碎性骨折,骨折对齐不良,并伴有严重软组织损伤,即使固定稳定,疼痛时间也会延长,全身疼痛可能持续三到四周。

    在恢复期间,患者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保持制动,避免随意移动,防止二次受伤。

    2. 及时就医,进行相应复位治疗。

    3. 手法复位后,加强对腕关节保护,特别是手术复位患者,要注意手术切口的清洁和干燥,避免感染。

    4. 调整日常饮食,避免饮酒和吸烟。

    5. 进行适当运动,促进手腕恢复。

  •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尤其在青少年女性中较为常见。为了预防和改善骨质疏松症,以下是一些建议:

    1. 营养补充:青少年女性应注意补充充足的钙、磷和维生素D。可以通过增加富含钙的食物摄入,如牛奶、豆制品、坚果等,以及适量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

    2. 戒烟戒酒:吸烟和饮酒都会对骨骼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应尽量避免。

    3. 适量运动:定期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跑步、游泳等,有助于增强骨骼密度,预防骨质疏松症。

    4. 防晒和保暖:适量晒太阳可以帮助身体合成维生素D,同时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骨骼。

    5. 定期检查: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骨质疏松症。

    6. 避免剧烈运动:剧烈运动可能会导致骨折,应避免。

    7. 咨询医生:如有疑问或症状,应及时咨询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