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暑期野外活动要警惕不起眼的威胁

暑期野外活动要警惕不起眼的威胁
发表人:京东互联网医院

 

 

 

前日一篇生死急救的文章再次刷爆朋友圈,作者急救医生巍子写道: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但做医生做久了,越来越明白一个道理,在很多情况下,命是攥在患者自己手里的,很多时候与其说是医生救了你的命,倒不如说是你自己救了你的命。

 


 

(以下摘自微信公号“医路向前巍子”)

这是我在急诊夜班时发生的事。医院的急诊无论何时都是人来人往,一位50岁的男性,走进了我的诊室。

“医生,给我看看,刚才被蜜蜂蜇了,现在全身痒,起了不少疹子。”病人边说边把一只被拍死的蜜蜂递给我看:“这是这种土蜂蜇的,劲儿还挺大。”

我示意他脱掉上衣,查看被蜜蜂蜇到的颈部,发现仍有蜂刺刺入而未拔出。我带他到换药室,马上对其完整的取出了毒刺。但当撩起他衣服的时候我却发现前胸、后背,腹部,大腿布满了红色密集的皮疹

“除了痒,有心慌憋气的感觉吗?”我急切地问。

“没有,您给我开点外用止痒的药就行。”他若无其事地说。

“止痒药肯定要给您用,但是您现在已经过敏了,没有出现憋气、呼吸困难有可能是暂时的,需要去抢救室,给您系统抗过敏治疗,防止症状加重。”

“不用,不用,就被蜇一下,没什么大不了的,我本来都不想过来,孩子非不放心,您给我开点止痒药,我就回家了,还去什么抢救室。”病人有些不耐烦了。

过敏可能会引起休克、呼吸困难等危及生命的情况,一定要治疗和观察后才能回家......”话还没说完,病人突然面色潮红,呼吸急促,眼皮半睁半闭,身体摇摇晃晃。我赶紧一把抱住了他,他的身子完全软了下来,我们俩差点一起摔倒

我迅速通知抢救室推来平车,将他推入抢救室,吸氧、肌肉注射肾上腺素、静脉输液扩容、大剂量激素抗过敏性休克治疗等,我甚至还请喉科来会诊以防喉头水肿压迫气管紧急行气管切开

10分钟后,患者睁开了眼,血压也恢复了正常,呼吸也变得平稳了。3个小时后,患者无不适症状,在孩子的陪同下离开了抢救室。

临走时特意到诊室和我说了声谢谢,说我救了他一条命。我说还是谢谢你自己吧,幸亏你听从了孩子的建议,能第一时间来医院,为你自己、也为我们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我不禁想起曾接诊过的一个叫朵朵的小女孩,也是在夏天,父母带着她回农村姥姥家。被蜜蜂蜇到了手后涂了点牙膏蜇伤处,孩子不哭了,一家人就放心了,各自走开干别的事情去了。20分钟后,朵朵的妈妈切好了一盘水果端去给朵朵吃时,才发现朵朵躺在地上不停地抽搐、呕吐、眼皮肿得根本睁不开,小脸通红,身上密密麻麻的红色疹子

一家人慌了,抱起朵朵冲出了家门。这时候,一家人并没有选择只有3分钟路程的就近医院,而是选择了需要30分钟路程的一家大医院。

那天正好我值班,朵朵送到医院时早已没有了呼吸和心跳。我们努力地抢救,努力地想把朵朵从死神手里夺回来,努力地盼着奇迹出现,但是奇迹最终还是没有出现。

 

我难受了好久,在这里也想把蜜蜂蛰后的自救技能和常识转给所有人——

夏季户外游玩时,当您或您身边的人被蜜蜂蜇伤后:

 

第一,立即用针头或者注射器挑出毒刺;蜜蜂蜇伤后拔出蜇刺是错误的!因为当用镊子或钳子夹住毒刺的那一刻,有可能把毒刺内的残留毒液再次注入人体内,加重过敏反应。

 

第二,肥皂水反复冲洗;

 

第三,局部红肿发痒可外用药膏观察;

 

第四,若全身出现皮疹、恶心呕吐、心慌憋气、大小便失禁等过敏症状时,切记要立刻就近就医。

(以上摘自 微信公号“医路向前巍子”

 

 

除了蜜蜂,每当这个时节,还有一种不起眼的小虫,频频出现在急诊室抢救联系在一起,比如前段时间有一个小女孩突然瘫痪原因成谜的消息也是刷爆了朋友圈。

据《华盛顿邮报》,美国一名5岁的小女孩突然无法站立、说话困难。小女孩的妈妈发推特说“经过了无数次的血液检查和头部CT检查,才发现有一只蜘蛛形的小虫扒在小女孩的头皮上,因为吸满了血肿了起来,确诊为蜱麻痹!”

雌蜱在即将产卵时,吸饱血之后会向宿主分泌一种神经毒素。症状可能在叮咬后5-7天才出现,一开始仅表现为疲劳、麻木,从腿部开始蔓延到上肢,逐渐感到难以动弹。接着宿主可能会出现舌头僵硬和面瘫。如果还不进行治疗,毒素最终可能麻痹宿主的呼吸系统,使宿主难呼吸衰竭

蜱麻痹往往在动物身上出现。但是小孩由于体重较轻,也容易受毒素影响,尤其是长发的小女孩容易中招,因为蜱虫藏在长发中很难被发现

只要除去蜱后,蜱麻痹可迅速好转

蜱麻痹相对来说比较少见,更常见的是被叮咬部位的皮肤感染。如果蜱虫生活环境恶劣,它们吸血为生的特性,可能传播一些流行性病毒,或者更严重更致命的疾病

 

 

所以对于预防蜱虫叮咬我们还是要了解的:

蜱虫在4-11月间都比较活跃。

如果去森林、草丛茂盛、落叶堆积的灌木丛等野外,要穿长袖长裤,并且扎紧裤腿,佩戴帽子和其他护具,减少裸露部位在暴露的皮肤上使用避蚊胺(DEET)或百灭宁等驱虫剂

从野外回来,要检查孩子身体,尤其是皮肤褶皱处,比如头皮、耳后、颈部、腋窝、腘部、手腕、腹股沟等等。

有宠物的朋友们要检查他们皮肤表面是否有蜱虫,避免从动物身上被传染。

如果最近去了野外,或经过了疫区,如出现发热或麻痹症状,应到医院就诊。

发现蜱虫之后,无论是在人或动物体表,还是在衣物等物体表面,不要用手直接接触,更不要去捏碎。因为蜱虫的「嘴」,结构复杂,长着一些「倒刺」,必须使用镊子完整夹住,垂直向上取出;如不小心接触到了蜱虫,尤其是蜱虫挤破后的流出物,要及时进行消毒处理;取出蜱虫后,要用酒精或其他消毒剂做局部消毒处理,严重者可能需要应用抗生素;就医前应参考本文小女孩的妈妈,把蜱虫装起来带给医生做参考。

暑假期间户外活动要警惕小虫哦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青光眼分急、慢性两类。长期青光眼症状不明显,等症状出现时,视神经已经严重受损,需要对眼睛进行定期检查,以早期发现。发病突然的急性青光眼,如果不及时治疗,几天就会失明。

     

    理由:

    长期青光眼与家族遗传、近视和糖尿病有关,通常发生在40岁以后,因为年龄增长,虹膜前缘的排液角会阻塞或狭窄,导致眼球内液体(称为房水)不能顺畅流动,无法顺利排出,导致眼内压力升高,损害视神经,影响视野和视力,甚至失明。一般眼压在12~20mmHg(mmpm)左右。

    表现:

    急症性青光眼可出现突然视力模糊,眼痛,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慢性青光眼患者大多没有症状,等到视力模糊,或看东西时,只能看到中间部分,失去了周围视野,视神经受到了严重的不可逆损伤。

     

    许多人说,只要眼压正常,就不能得青光眼?但是,最近发现,有些人的眼压在正常值,也可能有青光眼,称为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易发生于心血管疾病、高血脂、偏头痛和周围血管收缩疾病,或血压过低者,高度近视也可能是一个好的病因。

     

    50岁以上的眼科医生既没有近视也没有老花,所以,如果在一般的眼压检查正常的情况下,还需要眼科医生通过眼底镜检查和问诊来确定是否存在青光眼。

    长时间使用电脑或3C产品,小心青光眼找你。

    我国一家医院眼科,曾为一万多名平均年龄30岁的电子新贵做过视力检查。研究发现,长时间、近距离、耗费眼力的作业,对他们的眼睛危害极大。研究对象中,有4成(4000多人)近视超过600度的人,都是高度近视,平均3个成年人都有,多出1成左右。

     

    那些高度近视的人,发现有5个(超过2000)伴有视网膜病变,4个(近1700)伴有高眼压或青光眼。据估计,大约有100多名新的科技贵如不及早预防和治疗,二三十年后可能会失明,人生陷入黑暗。更有甚者,这些眼科技术新贵患上眼病,只会让人觉得视力衰退,视力模糊,根本不知道自己正处于盲目性危机之中,研究指出。

     

    这里建议,对于40岁以上的人群(尤其是易得青光眼的高危人群),最好每年进行一次眼睛检查,其中包括视力、眼底(包括视神经)。若患上青光眼,青光眼的治疗近年来取得了很大进展,超过七成的患者可以用药物治疗。

     

     

    为了预防青光眼,平时保养一定要减少升高眼压的因素:不吸烟,睡眠充足,不熬夜。必要时多吃富含抗氧化剂的水果蔬菜,每天可以补充500微克(mcg)的维生素B12,称为神经激活促进剂。

  • 作者 | 李瑛
    文章首发于 | 李瑛主任微博

     

     

    通常我们说的"传染病"和"感染病"不是一个概念。传染病具备非常强的传播能力,速度非常快,并且每一种传染源都有它特定的传播途径和特定的易感人群。

     

    每一种病都有高发季节,有很多传染性很强的疾病都是在春季最为常见。

     

    那么这时候疫苗的作用就得到了充分体现,接种一次传染病疫苗以后,就可以在很长一段时间甚至是终身抵抗该类病毒的能力,并且不再感染该病原。

     

    为什么说春季是传染病多发季?

     

    惊蛰过后,万物复苏,同时这也包括蠢蠢欲动的"细菌"。再加上大家在室内度过一个冬天,春天来了公共场所人流涌动,在这种情况下,更加的容易使一些传染源在人群中传播。

     

    春季是一个多风的季节,这不仅为我们带来了温暖的空气,同时也在为植物"播撒"种子,与此同时也会携带一些细菌和病毒。

     

     

    春季常见的传染病

     

    手足口病

     

    一般在天气特别炎热的夏天之后开始逐渐衰减,也就是说春季是他的多发季节。

     

    猩红热

     

    主要导致感染的原因是,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属于细菌感染,不是病毒感染。那么目前还没有针对性的疫苗可以注射,不过对于临床确诊并不复杂,确诊以后遵从医嘱,配合治疗。

     

    其他的春季常见传染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发热伴皮疹。

     

    有哪些常见的出疹性疾病呢?

     

    麻疹和风疹;流行性的腮腺炎;水痘等。这些传染病的共同特点都是发烧。

     

    孩子发烧,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来医院呢?

     

    如果发烧期间出皮疹,那么一定要到医院门诊(发热伴皮疹的情况一定不能掉以轻心)。

     

    在门诊中出现过这样两种状况,有的孩子打了疫苗依然感染了病菌,有的还没来得及打,却先感染了病毒。所以家长们要提高警惕,如果出现发烧伴皮疹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

     

    春季传染病都会有体温升高的现象,只是需要额外观察皮疹的形态,其中"手足口病"的皮疹是非常典型的。

     

    第一个典型:

     

    手足口病会出现在手掌心和脚掌心,另外还有一些会出现在口腔和咽颊部。

     

    第二个典型:

     

    疹子的形态典型,主要有”四不”:不疼;不痒;不结痂;不留疤。

     

    轻症自愈,警惕重症。

     

    有许多家长会误认为,打了手足口疫苗以后就不会感染手足口病,其实不然,一旦感染重症手足口病需要马上送医院。

     

     

    重症手足口病有哪些信号呢?

     

    1.看热程

     

    如果孩子确诊手足口病,且发烧三天以后还有高热,一定要带孩子到医院就诊。

     

    2.看症状

     

    如果孩子出现咳嗽、高热、精神状态萎靡,那么也建议及时医院就诊。

     

    近些年发现有一些小月龄的孩子得"水痘"。因为水痘的疫苗一般是在一岁以后才接种的,病例却出现在了一岁以内。

     

    因为水痘是层出不穷的反反复复的出现,孩子的皮肤很不舒服,主要的护理就是止痒,同时也可以外用一些预防感染的药膏,避免孩子抓破以后感染结痂。

     

    皮肤护理的同时更应该注意的是"水痘肺炎",水痘引起来肺炎之后是"水痘脑炎"。比较小的孩子比较容易出现呼吸道的问题,大一点的孩子常出现脑膜刺激伴有的呕吐现象,所以家长一定要警惕这些严重的并发症。

     

    猩红热

     

    猩红热对小孩子来讲发病率并不是特别高,通常出现在学龄前期,发热不明显,有一个典型的症状就是"草莓舌"(舌头出现红肿形似草莓),如果在发病初期就能得到治疗的话,可以很好的抑制病情的加重。另外,猩红热会引起链球菌相关感染性的肾炎肾损伤,一般出现猩红热的孩子都要做尿常规的检查。

     

    麻疹和风疹

     

    随着我们疫苗的接种,在小孩子人群里并不多见,通常发病是在耳后部位开始,逐渐到全身。虽然孩子已经接种了该类疫苗,那些抵抗力比较差的孩子在春季也要多加注意。

  • 转眼,五一小长假即将到来,由于仍处在疫情防控阶段,在疫苗没有研发成功和上市之前,针对新冠病毒疫情,目前仍旧以公共卫生防控措施为主,主要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公众应该戴好口罩、勤洗手。对于已经感染的患者,做好“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及时给予临床治疗的措施,可以有效对抗新冠病毒感染。因此出行游玩是具备一定风险的。钟南山院士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表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这一个病毒是不可能十分彻底解决的,将会比较长时间的一直传播,只要不造成大规模爆发就可以。

     

    新型冠状病毒也有可能会转成慢性,像流感一样长期存在,所以我们要做好准备,假期来临的时候,如果要出游的话,要开始拟定好出游计划,做好一系列的防护措施。那么,疫情期间五一如何安全出游呢?记住以下这些防护措施,一起来看看。

     

     

    一:尽量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五一出游的时候,尽量避免到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人与人之间要保持安全距离不扎堆,不凑热闹。

     

    二:一定要戴好口罩。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以及公共交通工具,还有社区单位进出口等场所的工作人员,要佩戴好一次性使用的医用口罩,或者是医用外科口罩。在高风险的地区,工作人员要佩戴好医用口罩或者是N95级别以上的防护口罩。

     

     

    三: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好一个良好的清洁习惯,勤洗手在饭前便后触摸了公共产物品之后都要做好洗手的工作。在洗手的时候学会如何标准的洗手,保护好自己,同时也保护他人的健康。

     

    四:合适选择出游地。目前中国出行旅游还是较安全的,五一假期临近旅游市场的人气渐渐旺盛了起来,大家出游的时候最好选择去名胜古迹,乡村或者是度假胜地。避免去一些比较拥挤的公共场所,如果去的地方是比较拥挤的景区,可以自己调节时间,选择人较少的时间出来游玩。

     

    五:保持正常的的一日三餐。由于疫情,很多人都待在家里面。待在家里面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合理的饮食计划。保持正常的生活规律,保持一个正常的睡眠,不能够熬夜,正常的一日三餐。并且如果想要保住抵抗力,必须要吃三餐。很多人在疫情的这一段时间,反倒生活变得不规律,一日三餐的规律紊乱。

  • 虽然已经立春,但气温却出现下滑,甚至迎来了一场大雪,身在北方的Dr.京依然裹得严严实实,实在是冷啊!你们那里多少度?你们又是怎么取暖的呢?

     

    据Dr.京所知,在有些家庭,依然在使用烧炭取暖的方法,这就留下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浙江嘉兴,一家人在出租屋内烧火取暖,发生了一氧化碳中毒,丈夫在报警时晕了过去,不过好在警察及时找到,施展了救援,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不只是烧炭,即使是使用煤气,也同样危险:广西独居女子家中煤气泄露中毒,被狗狗舔醒才脱离了危险。

     

    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因为冬季天气寒冷,室内很少开窗通风,再加上部分家庭使用的取暖设备存在危险,因此冬一氧化碳中毒常在冬季发生。为了让此类悲剧减少发生,Dr.京今天就讲讲关于一氧化碳中毒的那点事~

     

    一氧化碳中毒是如何发生的

     

    当氧气不充足时,燃料燃烧不够充分,于是产生了一氧化碳。这种气体无色无味,不容易被察觉。

     

     

    正常情况下,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负责输送氧气到人体各个器官,人体机能得以维持。相比较于氧气,血红蛋白更喜欢一氧化碳。于是一氧化碳这个“第三者”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后,血红蛋白就不会再“搭理”氧气啦,而是和一氧化碳甜甜蜜蜜。

     

    血红蛋白不再输送氧气,就会导致身体组织和细胞缺氧。其中,中枢神经对氧气最敏感,因此发生一氧化碳中毒后,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就是脑部。

     

    中毒后,按照程度可分为轻、中、重3种。轻度中毒的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耳鸣、四肢无力等,如果及时离开,不适反应会缓解;中度中毒的表现为面色潮红、走路不稳、意识模糊、乏力等;重度中毒的表现为意识障碍、四肢发冷、大小便失禁等等,严重甚至会死亡,重度中毒后会发生一些并发症,在清醒后的1~2个月后有可能出现后遗症。

     

    中毒后怎么办

     

    首先要开窗通风,如果是燃气泄漏,迅速关闭燃气阀门。

     

    中毒者要到空气流通的地方,将其脖子处的衣扣解开,保持呼吸道通畅,但要注意保暖。如果他已经没有意识,记得把他的头转向一边,以免呕吐时呕吐物堵塞气管。有条件的话要让中毒者吸氧,现场急救的同时等待救护车到来。

     

    中毒者会被送医院进行治疗,一般有以下几种治疗方法:

     

    高压氧治疗

    是最有效的一种方法。会把中毒的人推进高压氧舱中,舱内的气压大于大气压,氧气可以从呼吸道进入肺部。

     

    肺部光疗

    光疗可以把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分离,还不影响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和力。

     

     

    如何预防

     

    ● 室内尽量不要烧炭取暖,如果非用不可,应保证空气流通,烧碳要完全烧干净。如果是使用煤炉取暖,要安装烟囱,烟囱管道以及连接处需要检查是否漏气,定期清扫,保持烟囱管道畅通。

     

    ● 购买燃气、煤气热水器时,要选择正规产品;定期检查热水器和燃气管道,如果热水器安装不合格,燃气管道发生泄漏,也会发生一氧化碳中毒。

     

    ● 如果实在不放心,在有一氧化碳中毒隐患的室内,可安装一氧化碳检测器。

     

    ● 静止、密闭、开空调的车内,燃油(碳氢化合物)和空气中氧气反应后燃油有剩余,继续同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反应产生一氧化碳,也会引发一氧化碳中毒,所以尽量不要在密闭的空调车内睡觉哦。

     

    ● 吃烧烤、火锅时,燃烧煤炭会产生一氧化碳,如果屋内通风不好,也存在安全隐患,记得要选择有排风机的烧烤店。

     

    为了悲剧不再发生,一定要牢记Dr.京所说的注意事项,愿大家都能温暖度过这个寒冬,迎接绿意盎然的春天~

     

    参考文献:
    [1]张军根,章天乔.急性一氧化碳中毒院前急救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1,10(4):280-281.DOI:10.3760/j.issn:1671-0282.2001.04.037.
    [2]孙雪莲.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J].家庭医学(下),2021,(4):53-55.
    [3]李茂新,赵宏宇.一氧化碳中毒治疗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20,26(13):2529-2533.DOI:10.3969/j.issn.1006-2084.2020.13.007.
  •  

    进入7月,很多省市已经开始放暑假了,一些南方城市也已经进入汛期,全民防涝减灾的同时,一定要注意预防未成年人溺水事件。

     

    在许多农村地区,存在大量的河湖水塘等天然水域,部分家长对孩子看管不力,导致农村成为儿童溺水重灾区。

     

    据统计,全国每年约有5.7万人溺亡,其中14岁以下的占比高达56.58%,溺水已成为我国儿童非正常死亡的头号死因。

     

     

    溺水的进程很快,一般4-5分钟或6-7分钟就可因呼吸心跳停止而导致死亡。

     

    掌握预防溺水知识,不仅当自己出现意外可以有机会避险,还可以在遇到溺水者时告诉他应该怎么办。

     

    溺水自救

     

    ● 保持镇静

     

    人在落水时首先保持冷静,不要手脚乱蹬拼命挣扎,可减少水草缠绕,节省体力,降低下沉速度。

     

    ● 两个应急动作,延长自救时间

     

    抱膝式,双手抱住膝盖,低头成蜷缩状,人体会慢慢上浮,当感觉背部离开水面时,迅速向下推水,同时抬头换气,然后下沉恢复抱膝状态,循环往复,以确保自身的正常呼吸,这种方式可以。

     

    仰漂式,让身体的脸部口、鼻部分,浮出水面,其余的部位则在水面下,维持浮力。首先,将双手放于水中,人往后仰,保持口鼻浮出水面进行缓慢换气。当下沉时闭上嘴巴,鼻子出气,微微推水,等待上浮。

     

     

    漂起来的技巧是,在水中让身体放松,待吸满气之后,头部慢慢后仰,避免身体重心集中在身体下部。同时,调整呼吸的节奏,只有在吸气时,空气贮存在胸腔,让胸腔充满了空气,才有办法带动身体上浮。

     

    除了大声呼救之外,落水后立即屏住呼吸,不要脱掉衣服,因为衣服能产生一定的浮力。踢掉双鞋,然后放松肢体。

     

    不要试图将整个头部伸出水面,这种作法将使落水者更加紧张和被动。

     

    ● 不要盲目抱紧施救者

     

    当救助者出现时,不可惊惶失措去抓抱救助者的手、腿、腰等部位,听从救助者的指挥,让他带着你游上岸。

     

    ● 舒缓痉挛

     

    会游泳者,如果发生小腿抽筋,要保持镇静,采取仰泳位,用手将抽筋的腿的脚趾向背侧弯曲,可使痉挛松解,然后慢慢游向岸边。

     

    对于手脚抽筋者,若是手指抽筋,则可将手握拳,然后用力张开,迅速反复多做几次,直到抽筋消除为止。

     

    若是小腿或脚趾抽筋,先吸一口气仰浮水上,用抽筋肢体对侧的手握住抽筋肢体的脚趾,并用力向身体方向拉,同时用同侧的手掌压在抽筋肢体的膝盖上,帮助抽筋腿伸直。

     

     

    若是大腿抽筋,可同样采用拉长抽筋肌肉的办法解决。

     

    施救方法

     

    ● 识别

     

    手舞足蹈、水花四溅、表情夸张、大喊大叫……

     

    其实,如果现实中真的看到这种情况,还不到最坏的情况,过了这个阶段就会出现真正的“溺水反应”:

     

    双手只能尽量往下划水来保证口鼻部在水面上,这个时候就不可能再进行大幅度的挣扎以及呼救了。

     

    手脚都在水面下拼命划拉着,一会儿能浮上来,一会儿又沉下去,鼻子跟嘴也发不出来声音。

     

    这种情况最危险、也很容易被其他人忽略,从而导致没能及时进行救助。

     

    如果你带孩子去游泳,时刻都要注意孩子的表情,一刻也不要把目光离开,发现苗头不对,立即施救。千万不要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游泳池救生员身上,因为有时候救生员的视线也存在盲区。

     

    ● 最常见的4种救助落水者的方法

     

    “伸、抛、划、游”这4种救助落水者的方法是由浙江省宁波市海曙消防救援大队总结出来的。

     

     

    伸,就是用竹竿、树枝、拖把、钢管等身边能找得到的任何竖长状物品,越长越好,越结实越好。这是保证施救者自身安全,也是一种营救落水者最快的、行之有效的手段。

     

    抛,主要指救生圈、泳圈等救生器材,或者容积较大的饮料瓶、塑料桶等,越多越好,最好是捆绑在一起,用足够长的绳子抛到落水者身边,最好能在顶端系上砖头、石块等重物,以保证能“精准投递”,同样也要求越长越好。

     

    划,指借助船艇靠近落水者,在“伸”和“抛”的基础上进行救援。

     

    游,是市民最直接介入的一种施救手段,却也是最危险的一种方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前发布的数据显示,采用这一施救手段的有60%的“双溺”可能,也就是施救者、落水者双双溺亡,须谨慎采用。

     

    ● 第一目击者及时采取施救措施

     

    2016年10月,我国发布首个淹溺急救指导性文件《淹溺急救专家共识》。该共识是根据美国、欧洲相关指南以及国际近年来的循证研究,并结合中国大陆临床特点制订的。

     

    关于现场急救部分,该共识提到:淹溺时,第一目击者在早期营救和复苏中发挥关键作用。

     

    把人捞上来不能先控水,而是首先要判断溺水者有无意识,是否还有呼吸。

     


    如果没有意识,应立刻拨打120急救电话,如果无呼吸或者仅有微弱的濒死样呼吸,应立即对其进行心肺复苏。

     

    胸部按压方法:

     

     

    人工呼吸方法:

     


     

    30∶2标准心肺复苏是一个标准循环,即30次胸部按压,2次人工呼吸。

     

    特别注意,淹溺导致心搏骤停时,胸外按压和呼吸同样重要,两者都不能忽略。另外心肺复苏要持续进行,中断时间不能超过10秒钟。

     

    心脏骤停后,黄金救治时间为4~6分钟,救护车平均赶到现场的时间为20分钟,救护车5分钟到现场的几率是5%。

     

    因此,溺水救援第一目击者如果掌握了正确的急救知识,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识别,可以充分弥补救护车到达现场前的救治空白期。

     

    溺水的预防

     

    ● 警钟长鸣!

     

    放暑假之前,学校一般都要组织家长和孩子一起接受户暑假安全教育,家长和孩子要认真学习,对孩子进行防溺水再教育,确保孩子入脑入心,保障孩子的生命安全。

     

    作为未成年人法定监护人,家长是预防溺水教育和预防溺水监管的第一责任人。家长对孩子行踪要做到“四知道”:

     

    孩子去哪里?

    孩子做什么?

    孩子和谁去?

    还何时回?

     

    家长监护一定要做好。需要注意的事项非常多,最重要的是务必遵守安全提示要求,老人、伤残人士和孩子在没人照顾的情况下要远离水边。

     

    尤其是小孩,家长一定要加强看护。每年都会遇到多起儿童溺水的事件,最常见的原因就是家长监护不力,可能低头玩一下手机,人就不在了。

     

    ● 全民防范!

     

    如果在江河、水库、山塘、积水坑等水域,发现未成年人有结伴或私自戏水、游泳、捕鱼虾、撑竹排、玩皮划艇等不安全行为,第一目击者要有义务劝阻他们立即停止这种危险性行为,劝阻无效时可以拨打有关监管部门电话进行举报。

     

    此外,发现有偷盗或者故意损坏水域的防溺水设施,比如警示牌、救生圈、救生绳、救生杆等,积极劝阻,劝阻无效可以在保证生命安全的条件下拍照片或者视频留存,向公安机关举报。

     

    在这里,Dr.京再次提醒大家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教育。一旦遇到有人溺水,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进行施救。

     

    希望大家度过一个平安健康的夏天。

     

    参考来源:
    《青少年溺水频发!教你正确的救人姿势》——中国应急管理
    《考试结束当天,2名男生海边玩水溺亡!溺水急救法,如何正确使用》——中国应急管理
    《溺水如何自救施救?这些方式一定要掌握》——央视新闻
  • 冷空气日趋活跃,很多地方开始出现低温天气。这时候,有一种疾病开始袭来——中风,即卒中。很多人对卒中的认识主要来自于脑卒中(脑中风)。其实,眼底血管也可能因为受凉、疲劳等阻塞,引发中风症状,这就是眼中风。它是一种严重的急性致盲性眼病,致盲率高达80%。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个“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眼中风。

     

    眼中风发病的先兆

     

     

     

    许多疾病的发生都有先兆,眼中风也是如此。该病的主要症状是突然发生的无痛性视力下降,且这种视力下降在经过短暂的休息后不能缓解。有一部分眼中风患者在永久性视力下降之前会发生一过性的黑朦,即突然眼前一片黑,什么也看不见。这种一过性的视力下降在休息一会儿(可以是几秒钟,也可以是十几分钟)以后,可以逐渐恢复。所以,如果最近一段时间经常出现一过性视力下降,就应该提高警惕,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看看有没有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危险因素。

     

    眼中风的治疗原则--争分夺秒尽早溶栓

     

     

     

    眼中风一旦确诊,需要争分夺秒进行急救处理。患者可以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眼科医生会给予扩血管治疗,包括口服和静脉输液、球后注射阿托品、吸氧、降眼压治疗。不过,这些方法都不能从根本上解除视网膜血管的阻塞。目前被证实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是进行动脉溶栓治疗。

     

    眼动脉溶栓治疗是通过动脉插管的方法,将小剂量溶栓药物直接送达受阻眼动脉处,在受阻动脉局部形成一个较高的有效药物浓度进行溶栓。

     

    然而,作为一项有创治疗,动脉溶栓也有一定的风险,下列患者就不适合进行动脉溶栓治疗:各种类型的颅内出血患者;动脉内有脓性栓子,近期有过感染性心内膜炎者及有房颤、室壁瘤者;近期有脑挫裂伤者;有严重全身性疾病或出血性疾病患者。

     

    那么,是不是只要将阻塞的血管通过动脉溶栓再通后,患者的视力都能提高?答案是不一定。动脉溶栓治疗成败的关键是一定要赶在有效的时间窗内(48小时内为最佳时期)进行溶栓,使血管再通。如果缺血缺氧的时间过长,视网膜的神经细胞已经发生了坏死,即使血管再通视力也不能恢复。所以,发现异常及时就诊,争分夺秒尽早溶栓才是保护视力的不二选择。

  • 据新华网报道,我国每年约有5.9万人死于野外溺水,其中未成年人占据了95%以上!

     

    仅在2021年的6-7月间,全国就已发生多起青少年溺亡悲剧,有的甚至是多人同时溺亡,地点多发生在水库、池塘等野外偏僻地区,因此救援困难!

     

    随着暑假来临,气温攀升,青少年野外游泳溺亡的新闻不断爆出。

     

     

    令人痛心的是,防溺水的警示宣传年年都有,但事故依然年年发生,看起来很难禁绝,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减少事故发生呢?

     

    家长朋友们该怎么做,才能够让我们的宝贝孩子远离青少年的头号杀手—溺水?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青少年溺水的事情!

     

    俗话说得好,知彼知己方能百战不殆,根据调查,很多溺亡的青少年,往往是具有一定水性的,也就是说会游泳,那么为什么“善水者死于水” 的情况总是发生呢?

     

    为何会在野外游泳溺水?

     

    大多数野外游泳发生溺亡的青少年其实都具备一定水性,反而不会游泳的孩子因为不敢下水而免遭灾难,那么为什么会游泳的人还会发生溺亡呢?

     

    野外游泳环境复杂

     

    大多数会游泳的青少年都是在室内游泳馆内学会了游泳技能,但技术并不规范,水平也尚且不够,没有经过正规、系统的训练。

     

    但是由于年纪尚小,主观上就容易存在盲目自信、大意,甚至想在小伙伴们面前炫耀游泳技术,而野外游泳场地例如水库、池塘、江河湖泊等地方不像室内清澈透明、环境单纯、相对安全的游泳池。

     

    这些野外场所水情复杂,经常会存在暗流、漩涡,因此青少年在游泳过程中遇到时就会被强大的水流外力卷入深处,甚至陷入淤泥,难以挣脱,导致溺亡。

     

     

    同时,野外游泳场所由于缺乏清理,水中植物生长茂盛,会有很多水草等藻类植物漂浮在水中。

     

    这时如果我们游泳经过,四肢就很容易被水草缠住,作为青少年往往难以自救,一慌乱、挣扎很容易越缠越紧,最后脱力、呛水而造成溺亡。

     

     

    游泳前热身运动不足

     

    另外,无论是在野外场所还是游泳池,下水前的热身运动是非常重要的!

     

    热身运动不足时,很容易下水后受到冰冷水的刺激后就发生腿部抽筋,相信游过泳的人都知道在水里发生腿抽筋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吧。

     

    因此一旦热身不足,就很容易在游泳时发生意外。

     

    江河湖泊水中障碍多,易发生意外

     

    除了前两点原因之外,其次还由于野外的江河湖泊、水库、池塘中障碍众多,存在暗礁、船只等,这都是青少年在游泳池练习游泳时不曾遇到过的。

     

    因此当游泳过程中与这些物体发生撞击,也很容易造成伤害导致溺亡。

     

    以上就是几个野外游泳发生溺水的主要原因,那么为了防止孩子们发生溺水,我们做家长的应该怎么办呢?

     

    如何杜绝野外溺水?

     

    别去野外游泳!

     

    别去野外游泳!别去野外游泳!别去野外游泳!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善水者也死于水,往往发生溺水的都是会游泳的青少年,不会游泳的孩子都因为不敢下水而免于灾难。

     

    因此,我们做家长的一定要告诫孩子万万不要在野外场所下水游泳,无论有多么自信、有多么好的游泳技术都不可以这样做,家庭安全教育一定要做到位。

     

     

    同时,野外溺水也往往都发生于暑假时期,这也就说明夏天孩子放假后在家里太过于无聊,因此才会三两成群约在一起到附近的野外场所游泳。

     

    所以,家长朋友们也要在暑假多一点给孩子们的陪伴,虽然天天需要上班肯定没有时间,但是可以在下班后或周末时多带孩子出去玩一玩,多开展一些亲子活动,同时注意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不要让孩子一个人在家中过于无聊。

     

    如果孩子确实热爱游泳,有游泳的需求,那么家长朋友们就要定期带孩子去正规游泳场所去游泳。

     

    毕竟正规游泳场所水质清洁、环境单纯、有泳道划分,因此危险性小,还有负责救援的救生员随时待命,出现意外的可能性极小。

     

     

    游泳前做好热身运动

     

    游泳前有效的热身运动能够增强肢体灵敏度,促进全身血液循环,让泳者的身体在运动锻炼的过程中更好的伸展,保障身体的安全性与协调性。

     

    同时热身准备活动还能提高心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的功能,同时提高运动系统的工作能力,使肌肉的弹性及力量增加,扩大关节活动范围,减少入水后发生不适应的情况。

     

    并且,游泳前的热身运动可以有效防止肌肉抽搐,避免下水后温差过大带来肢体抽筋、头晕甚至休克。

     

    因此我们一定要告诫家中的孩子,就算不去野外游泳,在室内游泳池游泳前,也要做好热身运动,而热身运动的基本原则是把参与活动的所有肌肉、关节充分活动开。

     

    例如可以采用掐腰跳立、扩胸运动、腰部伸展、腿部拉伸或者适当慢跑等方式进行热身活动,这样下水后才能更加安全。

     

     

    游泳时抽筋不要惊慌,冷静处理

     

    家长朋友们一定要告诫孩子,如果真的不幸在游泳时发生抽筋,也一定不要过于惊慌,要冷静处理。

     

    游泳抽筋往往发生在小腿,是小腿肌肉的痉挛,往往是由于温差刺激过大、热身不足而造成,

     

    当抽筋发生时,一定不要惊慌:

     

    首先,一定要保持镇静,千万不要手脚乱蹬、拼命挣扎,只要在水中不胡乱挣扎,人体就不会失去平衡,这样身体就不会发生快速下沉;

     

    其次,可以慢慢的弓起背部,缓慢抓住自己抽筋侧的脚,掰住脚向脚背侧弯曲,这样可以被动牵拉小腿肚子附近的肌群,缓解肌肉痉挛;

     

    最后,待抽筋缓解后,不要用力游泳,轻柔、缓慢的游向岸边,尽快抵达安全区域。

     

     

    发生溺水怎么办?

     

    如果出于种种原因,孩子不幸已经发生溺水,家长朋友们也不要慌张,首先快速呼叫120,然后熟悉水性的朋友可以尽快下水施救,不会游泳的朋友则需要快速向周边人求助。

     

    当孩子脱离水中成功解救上岸后,如果已经呛水、丧失意识,此时120还没有到达的话,家长朋友们应该迅速将孩子置于平坦地区,解开衣物后快速实施心肺复苏术:

     

    开放呼吸道:快速清理孩子口鼻中的积水、杂物,使呼吸道通畅;

    胸外按压:按压的部位:胸骨的下半部,双乳头连线的中点。按压频率在100到120次每分,按压的幅度5到6厘米,以此代替心脏跳动维持血液循环;

    人工呼吸:将孩子头部平放、后仰,一手捏鼻、一手抬下颌,随后口对口用力吹气,保证用力吹气时间超过1秒以上、胸部有起伏。

     

    因此,家长朋友们在平时还是非常有必要多多了解心肺复苏的操作,以备不时之需哦。

     

     

    最后,育儿带仔有难题,家长朋友们可以选择京东健康儿科来看看,京东健康,有问必有答。

  • 出现混乱局面怎么办?  

     

    1、在拥挤的人群中,要时刻保持警惕,当发现有人情绪不对,或人群开始骚动时,就要做好准备保护自己和他人。

    2、发觉拥挤的人群向着自己行走的方向拥来时,应该马上避到一旁,但是不要奔跑;此时脚下要敏感些,千万不能被绊倒,避免自己成为拥挤踩踏事件的诱发因素。

    3、如果路边有商店、咖啡馆等可以暂时躲避的地方,可以暂避一时。切记不要逆着人流前进,那样非常容易被推倒在地。

    4、遭遇拥挤的人流时,一定不要采用体位前倾或者低重心的姿势,即便鞋子被踩掉,也不要贸然弯腰提鞋或系鞋带。

    5、当发现自己前面有人突然摔倒了,马上要停下脚步,同时大声呼救,告知后面的人不要向前拥挤。

    6、若身不由己陷入人群之中,一定要先稳住双脚。切记远离店铺的玻璃窗,以免因玻璃破碎而被扎伤。

    7、当带着孩子遭遇拥挤的人群时,最好把孩子抱起来,避免其在混乱中被踩伤。

    8、若被推倒,要设法贴近墙壁。面向墙壁,身体蜷成球状,双手在颈后紧扣,以保护身体最脆弱的部位。

    9、如有可能,抓住一样坚固的东西,例如路灯柱之类,待人群过去后,迅速而镇静地离开现场。

     

     

    发生踩踏时间怎么办?

     

    1、拥挤踩踏事故发生后,一方面赶快报警,等待救援,另一方面,在医务人员到达现场前,要抓紧时间用科学的方法开展自救和互救。

    2、在救治中,要遵循先救重伤者、老人、儿童及妇女的原则。判断伤势的依据有:神志不清、呼之不应者伤势较重;脉搏急促而乏力者伤势较重;血压下降、瞳孔放大者伤势较重;有明显外伤,血流不止者伤势较重。

    3、当发现伤者呼吸、心跳停止时,要赶快做人工呼吸,辅之以胸外按压。

     

    乘坐索道需要注意什么?

     

     

    1、乘索道前,首先查看该索道是否悬挂有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客运索道安全检验合格\"标志。

    2、认真阅读索道入口处的\"乘客须知\"。

    3、进入站台后,听从服务人员的指挥,按顺序上车。

    4、进入客车(吊椅)内后,坐稳扶住,不要擅自打开车门及安全护栏。

    5、到站下车时,听从服务人员的疏导,陆续下车,离开站台。

    6、如遇索道偶然停车时不要着急,耐心等待,注意收听线路广播内容,不要自己打开车门或护栏。

    7、如遇索道故障短时间内不能排除,乘客要稳定情绪,不要惊慌,等待工作人员前来营救,千万不可自行设法离开车箱。

    8、救护人员到达后,一定要服从救护人员的指挥,配合救护人员工作,不要争先恐后,年轻人应协助救护人员,首先营救儿童、老人和妇女,先帮助他(她)们顺利到达地面。

    9、乘客到达地面后,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应尽量避开索道行驶区,有秩序地向索道站转移。

  • 在我工作的医院附近的中小学校门前,一到放学期间聚集了各式各样的小吃摊。小摊主们介绍,他们在这里已经卖了五六年,因为食物符合大部分人的口味,所以生意非常好。我随机采访了来此买小吃的学生,他们都表示:“放学之后来这里吃点东西,很解馋,很喜欢这种感觉。至于干净与否,只要不拉肚子就可以了。”

     

    但是,妈妈们则担心路边摊的食物卫生问题,这其中有太多的猫腻,偶尔吃吃还好,吃多了肯定不利于健康。在这个秋冬季节怎样能够把美味的路边摊搬回家,这就成了今天在这和大家讨论的问题了。有几类路边摊是需要避免的,这里劝一下大家,一定给孩子们做好功课,下面先来看看这两类。

     

     

    隐患篇:

     

    路边摊的卫生隐患之涮类:

     

    如今在大街小巷飘香的串串香、麻辣烫很受学生们青睐。不过,这些街头的串串香、麻辣烫很难达到国家对餐饮店的卫生要求,由于场地有限,加上营业高峰时段供不应求,菜量供应大,而且缺乏完善的清洗、消毒设施,这些街头小贩的卫生状况很难保证。没能清洗干净的青菜上可能存在泥沙、农药残留、细菌,而且水煮是无法完全消除的。公用餐具在清洗后往往没有消毒程序,其中添加的食品调料缺少监控,虽然味道好,但很可能存在添加剂超标的问题,水煮时间长了反而危害更大。反复熬煮的刷锅类还是要让小朋友避免一下的,毕竟这个对于正在长身体的小朋友来讲并不是非常的健康。

     

     

    路边摊安全隐患之烧烤类:

     

    烧烤类食品除含有强致癌物质三四苯并吡外,在腌制过程中,需要大量放盐,这会导致此类食物钠盐含量超标,络常食用的学生们会造成肾脏的负担加重。此外,烧烤类食品在腌制过程中可产生大量的致癌物质亚硝胺,影响学生们的身心发展。

     

    烧烤摊和一些羊肉串、羊肉菜肴里几乎就没有什么羊肉。有的摊主为节约成本,利用鸭肉或其他病死肉,放在羊油里浸泡,穿串时加上一块羊油,再在调料里加点“羊肉香精”,就成了“正宗”羊肉串。对于价格比较便宜的烧烤家长们还是要注意,一定要叮嘱小朋友们不要贪便宜。

     

    所以对于上述两类路边摊建议大家还是要适当的控制,尤其对于正在生长发育的小朋友如果真的要吃建议到比较正规的、大一点的店去吃,这样能够比较放心,也不容易出现安全隐患,为了健康还是要注意一下。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刚刚结束了元旦小假期,紧接着,就要迎来春节假期啦。一个连着一个,吃吃喝喝、玩玩乐乐,谁也不想得病去医院!但是,玩到兴起、High到极限的时候,谁能控制得住?然后,可能会「累腰」、「累脑」还「累牙」……

     

    01 「累腰」篇

     

    诶诶诶,别想歪了。这绝不是一个「默默耕耘」的假期,哈哈哈!因为,你可能还会坐在椅子上窝着腰打LOL,歪歪扭扭的拧在被窝子里看甄嬛传。或者是……在写字台前垂头丧气的加班!!!

     

    隐患:变形、疼痛、腰间盘突出

    长时间的弓腰塌背,是一定会对脊柱产生危害的!从力学的角度会改变生物结构,甚至可能强直。腰肌长期牵拉着变形的脊柱,会失去肌肉的弹性和耐力,韧带容易变得松弛,椎间盘没有支撑力,甚至会向后滑动。

     

     

     一招解决:选择有支撑力的坐卧用品

    久坐如果避免不了,建议每30min起来溜达溜达。另外,拒绝过软、过松的座椅或者床垫,长时间保持一个动作,没办法让脊椎处于正常的生理弯曲中,也不能真正的休息过来。尽量选择有支撑性的商品,比如座椅有腰脱、有靠背,坐位的时候大腿可以与地面平行;适合的床品,是要在侧卧时,脊柱保持水平,并且能托起全身的重量。

     

    02 「累牙」篇

     

    就很奇怪,一到过节,牙齿就忙碌的很!除了吃,还要说漂亮话;除了说,还要嗑瓜子,甚至还可能开啤酒瓶盖。猛男们,求求了,用牙开啤酒瓶盖不是真的刚,十个咬了,九个崩呀!

     

    隐患:轻了补牙、重了拔牙

    大家知道吗?人身上最硬的部分就是牙,但随着时间的流逝,钙质也会逐渐的减少。18岁时候啃过100次酒瓶子,30岁啃一个就能掉俩牙。老是有恃无恐,难保不会出问题。大过年的补牙、修牙,可真能让人笑掉大牙!

     

     

    一招解决:远离硬物咀嚼

    买个开瓶器吧,毕竟成年之后这幅牙,不可再生!关于坚果,核桃拿锤子敲、拿钳子夹,最不济拿门框子挤;瓜子不嗑,总觉得没有节日气氛,为了避免出现「瓜子牙」,建议你挪用后槽牙来嗑,还要记住两边均匀使用哦~

     

    03 「累脑」篇

     

    忙了一年了,睡个觉都不行了?行当然行,但是你睡明白了吗?要么日上三竿才爬起来,要么头晕眼花没精神,假期之后,感觉自己记忆力下降、表达也不清楚了。其实,你的睡眠可能伤到脑子了!

     

    隐患:好事记不住、坏事儿忘不了

    一放假难保不会熬夜,睡眠质量可能出大问题。而且晚上的睡眠是白天睡多少觉,都难以补偿的。对于大脑的休养,睡眠也是基础,能够保证记忆力和精气神。不足的睡眠还有激发抑郁的风险,Michael Murack等人的一项研究表明,青春期的慢性睡眠中断可能导致男性和女性产生抑郁,并能改变女性体内的应激反应。该研究发表在《Behavioural Brain  Research》。

     

     

    一招解决:优质而规律的睡眠

    想要睡眠好一些,保证周围环境舒适、安静是第一要义。另外,我们自身也要做调整,睡前不要喝太多水,也不要刷手机刷太多。最后记住,睡眠的时间还是要保证7-8小时,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大脑休养生息。

     

    04 「累胃」篇

     

    节日一到,谁也躲不过各种各样的聚会,亲戚局、婚礼局、老乡局,最要命的是老同学局。局就是聚,无酒不成。只要一上桌,就得开喝,躲都躲不开,要不就是“瞧不起别人”。那就,闷头喝吧?

     

    隐患:记忆损害、胃穿孔

    世界上有2种东西会把人变成鬼:一个是du品,一个就是酒精。「断片儿」是酒后最常见的现象,总是「断片儿」会对记忆力,产生不可修复的损害,学术上来讲,第一步是中毒,第二步就会记忆损害,第三步可能会精神失常。除此之外,酒精会伤胃、伤肝、伤心脏,甚至会「杀精」。

     

     

    一招解决:酒前、酒后吃点

    酒前摄入些奶制品,除了可以稀释酒精,还能产生饱腹感,减少饮酒量,另外,酸奶对胃黏膜也有保护作用。酒后的清晨,可以选用流食做早餐,比如粥、杂粮米糊及蔬菜汁,尽量避免固体、大块食物的摄入,谨防对胃的二次「负担」!

     

    说了这么多,器官可能遭遇的问题

    过个节,就这么危险?

    别怕

    只要您细细阅读

    保证您假期健健康康!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