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冬天老人为什么容易去世,如何才能躲过一劫

冬天老人为什么容易去世,如何才能躲过一劫
发表人:京东互联网医院

一到冬天,医院的心内科、呼吸科、神内科、急诊骨科,好像更忙了,在这里排着队的中老年人比其他时节更加多。

 

事实上,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冬季是一个“鬼门关”。

 

英国国家统计局曾发布过一组数据: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冬季死亡人数比其他季节多4.4万,其中75岁及以上老年人占3.6万,老人成为冬季死亡高发人群。

 

2015 年,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也公布了一组数据,中国冬季心血管病患者死亡人数比夏天高41%。

 

那么为什么到了天气比较冷的时候,老年人会容易生病呢?哪些疾病喜欢在冬天侵袭老年人呢?重点有以下 3 个。

 

呼吸系统,首当其冲

 

要问冬天哪个科最“热闹”,呼吸科绝对是其中之一。不但门诊熙熙攘攘,住院部也是一床难求。

 

呼吸道感染是老年人常见多发病,冬季最为严重。

 

老年人的支气管及肺泡组织弹力降低,易积聚呼吸道分泌物,造成细菌滋生的环境而致带菌状态增多。

 

再加上很多老年朋友本身就有多种基础疾病,免疫功能比较低。

 

所以,中老年人群是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易感人群。

 

此外,很多老年人由于畏寒怕冷,家中门窗紧闭,很少开窗通风,造成室内空气质量不佳,细菌病毒浓度可能增高,感染的风险也就进一步增加了。

 

应该怎么降低风险?

 

为了减少呼吸系统感染的发生,老年朋友应该:

 

1. 建议在每年秋季接种流感、肺炎疫苗,大大降低感染风险。

 

2. 存在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炎等的老年朋友,出门要戴好围巾口罩等,减少冷空气刺激。

 

3. 将支气管扩张药备在自己可触及处并告知家人知晓,以备不时之需。

 

4. 避免去粉尘较多或人群聚集的地方。

 

5. 顺应气候变化适时增减衣物,要保暖,也要避免穿太多衣物,让身体太热。

 

6. 常开窗通风,增加室内空气流动。

 

7. 注意室内的保湿,有条件的家中备好加湿器。

 

心血管疾病,不甘落后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指出,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均处于上升阶段,报告推算心血管病现患人数2.9亿,心血管病死亡率仍居首位,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

 

而冬天,又是心血管病的高发季节。

 

寒冷环境中,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血压会有所升高。但因为不少老年人都有心脑血管的基础病变,血管壁弹性降低,对血压的缓冲作用降低,血压升高会更明显。

 

这会直接导致心脑血管的负荷加重,从而引起脑部缺血、缺氧,加速血栓的形成。

 

而对于气候干燥的地区或者是室内温度高不注意补充水分的人群来说,干燥和干热会造成体内缺水,导致血液粘稠、血流减慢。这些因素都会造成心脑血管疾病突发或加重。

 

应该怎么降低风险?

 

1. 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冠心病等疾病的老年朋友,一定要按时定量服用药物,控制好各项指标。

 

2. 冬季到来前,可以做一次检查,并让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评估,看是否需要调整用药量。

 

3. 要注意保暖,避免忽冷忽热,避免过低温度的刺激。

 

4. 适度锻炼,但一定做好热身,也要避免剧烈运动。

 

5. 避免情绪激动。

 

6. 依然保证营养充足均衡,冬天也要吃够新鲜蔬果。

 

摔倒骨折,不能承受之痛

 

冬天也藏着其它的隐患,老年人的骨折也更容易发生在冬季。

 

跌倒是威胁老年人健康的最危险的因素之一,中国大于65岁的老年人跌倒死亡率为 58.03/10 万,并且随着年龄增加而上升。

 

在中国,老年人跌倒的发生率是18.3%。

 

老年人跌倒不但会造成扭伤、擦伤、撕裂伤,更让人害怕的是,可能造成的骨折、脑出血等等。

 

在超过65岁、因跌倒造成髋关节骨折患者中,有25%在一年内死亡,25%的跌伤老年人失去重要的生理功能,并且有50%的老年人行动能力大大降低甚至影响生活质量。

 

老年人本身由于年龄的增长,关节僵硬不协调,肌肉萎缩力量下降,视力下降,平衡能力变差等原因,本身就容易跌倒。

 

如果再加上天气寒冷,关节僵硬加重,厚重的衣服让行动更不灵活,地面湿滑等因素,跌倒的风险就进一步升高了。

 

应该怎么降低风险?

 

1.视力听力减退、心脑血管疾病、慢性骨骼肌肉病变的老年朋友,需要及时科学地治疗。

 

2.有基础疾病需要服用抗抑郁药、催眠药、镇静药、降压药、抗过敏药、降糖药的老人,因为药物的副作用,要格外注意自己服药后的精神状态和体能情况,量力活动。

 

3.在家里,建议在卫生间、厨房等安装扶手,保持地面干燥、平整、无障碍。

 

4.如果不小心摔倒骨折了,建议听从医生建议,该手术的,果断手术,因为需要长期卧床的保守治疗,反而会增加脑梗、肺部感染、褥疮等并发症的风险,增加死亡率。

 

6.卧床期间,需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家人朋友要悉心照料,包括不限于要帮病人更换体位、协助排痰、及时排尿,做好皮肤清洁护理等。

 

对于广大中老年朋友来说,冬天是一个相对高危、需要格外留意自己身体状况的季节。

 

总得来说,就是要记得维持基础疾病的治疗,把各项身体指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注意保暖,减少寒冷的刺激,居住环境不要太干燥。

 

保证营养充足均衡,做好适当的运动。

 

有条件的,提前接种疫苗,防患于未然。

 

不要在恶劣的天气出门,避免摔倒跌伤。

 

总之呢,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你和家人,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开开心心地度过冬天。

 

身体上的健康问题,哪怕再小也不能忽视,在京东互联网医院,不仅有专业的三甲名医,提供治疗方案,指导你正确用药,还能够在京东App凭处方在线购药,方便快捷。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肺炎疾病介绍:
表皮葡萄球菌肺炎(staphylococcusepidermidis,SE)是指由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到肺部,从而引起一系列不规则发热、气胸、咳嗽、胸闷等症状的疾病。好发于老年人,如果不及时治疗,一般可致菌血症合并心内膜炎、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经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后,一般预后良好。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在这个时代步伐日益加快的年代,人的精神往往过度紧张,无论是为生活劳顿,还是为凡事所困,人往往绷紧了神经。现在,人们越来越需要面对心理健康问题,劳累的中年过后就需要面对老年的种种问题,比如现在老年痴呆越来越严重、越年轻化问题。究竟是恶劣的环境因素还是饮食健康问题,亦或是痴呆者本身遗传、体质问题。你认为哪一个是造成老年痴呆的根本原因?我们又应该怎样趁年轻对痴呆加以预防呢?

     

     

    临床上老年痴呆多见两类:

     

    一类为血管性痴呆,多由反复频发的脑梗死或脑出血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长此以往而导致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

     

    一类为阿尔茨海默病(老年性痴呆),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痴呆表现为特征,病因病机尚未明确。65岁以前发病者,称早老性痴呆;65岁以后发病者称老年性痴呆。

     

    本病多见于老年人,主要临床表现为记忆力减退、认知力、理解力下降、表达障碍、目光呆滞、反应迟钝、性格转变等,伴随症状有烦躁不安、兴趣低落、便秘等。老年痴呆并不可怕,只要预防得当就可以一定程度上减缓本病的发生。

     

    我们应该怎样预防呢?

     

    1、药物预防:有家族史或脑血管病频发的患者应定期到复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营养脑神经类药物,必要时住院液体治疗,减缓本病发生。家族史是该病的危险因素。

     

     

    2、勤用大脑:培养几种可以锻炼大脑的娱乐活动,如象棋、阅读、练字、唱歌等;一定程度的功能锻炼促进血液循环也有益于大脑,如太极、慢走、骑自行车等,切忌做剧烈运动。

     

    3、调节饮食结构:饮食清淡多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类食物,减少高脂肪的摄入,推荐食物有水果、豆类、鱼类、海带等。

     

    4、勤于沟通:多参加社交活动,作为子女更应经常探望老人,多于他们沟通,调整他们的情绪,给予老人舒适的生活。

     

    5、生活规律:戒烟限酒,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足够的睡眠,保持良好心态。

  •  

    阿尔茨海默病仿佛是老人的脑海里的一块橡皮擦,患病的老人渐渐忘记了最爱的家人、忘记吃饭、忘记从前的一切……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的退化性病变,是老年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

     

    为什么这种常见疾病,会悄悄「偷走」老人的生命?今天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个疾病。

     

     

    阿尔茨海默病不仅毁坏人的健康,也伤害一个幸福的家庭,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疾病并不专属于老人。

     

    因此,我们也要跟家里的长辈一起,保持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健康的体态、良好的心态、适量的脑力活动和增加亲友间的交往,帮助家人也帮助自己预防阿尔茨海默病。

     

    科学审核:
    京东全职医生-精神内科-汪立燕
  • 高血压一直是老年人最担心的问题,血压一高,头晕、心慌是小事,各种并发症才是他们最畏惧的。然而,长期不良的饮食习惯,加上血管老化,让老年人的血压居高不下,这种状态到了秋冬季节,表现得尤为明显!


    天气渐渐凉了,如果大家有每天监测血压的习惯,就会发现这个季节血压水平比起以往,有了上涨的趋势。其实高血压的高发时节也就是秋冬季节,外界的低温也会给血管带来压力,导致血压升高。所以在降温的时候,老年人应该更加重视血压的异常波动,谨防血压飙升。

     

    高血压为什么容易找上我们?

     

    遗传因素

     

    其实超过一半的高血压患者,都是因为遗传因素而陷入“困境”的,如果你家里有人患有高血压,那么你出现高血压的几率也会比普通人高。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你需要更加重视预防高血压,避免高血压找上门。

      
    饮食因素

     

    现在我们的生活条件都好了,在“吃”的方面几乎不用发愁,很多人为了品尝美食,早已放弃了“减肥计划”,面对诱人的食物,多数人的选择都是饱餐一顿。“不辜负”美食的想法,确实没什么值得诟病的,但是,不控制热量摄入,经常吃一些高脂肪、高糖分、高盐分的食物,也是高血压频发的重要原因。

     

    情绪因素

     

    虽然大家的生活条件好了,但也意味着工作压力大了,很多朋友都需要长期加班、熬夜,为工作、生活烦恼,其实这些精神压力也是能“压垮”一个人的,长期处于这种生活状态下,人的神经也会过度紧张,心情压抑,很容易导致血压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


    长期吸烟饮酒

     

    可能大家觉得烟和酒都是生活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但你知道它们对我们的身体会造成多大的伤害吗?烟酒无度,我们的血管也会受到刺激,血管的压力大了,老化的速度加快了,心血管疾病说来就来。

     

    其他因素

     

    除了以上几种原因以外,体重超标、体脂过高,血糖偏高,胆固醇偏高等问题都可能诱发高血压,如果你有这些困扰,也需要注意一下。

     

    血压升高在很多朋友心里可能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只有患者自己才知道,每一次血压波动,都让人胆战心惊。所以,稳定血压才是最关键的问题。

      
    如何稳定血压?

     

    口服降压药

     

    相信很多高血压患者身边都会随时准备这降压药,这种药物在关键时刻,就是“救命良药”。如果发生了紧急情况,降压药就是高血压患者最需要的。其实,高血压和糖尿病一样,都是无法完全治愈的疾病,只能依靠药物和个人的良好习惯进行改善,稳定血压。

     

    而高血压之所以在很多人眼里都不是事儿,就是因为在血压控制得很好的时候,高血压患者跟正常人无异。但是,一旦忘记服药,或者血压飙升,随时都可能出现脑梗、心梗等问题。所以大家一定要严格遵循医嘱,切不可盲目停药。

      


    注意保暖

     

    到了秋冬季节,早晚温差大,这个时候也是高血压的频发时期,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在这段时间做好保暖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关系到血压的稳定以及身体的健康。在出门的时候,一定要记得添衣防寒,避免受冻。

     

    饮食要清淡

     

    可能我们在饮食上已经习惯了重口味食物,但为了预防高血压,这种习惯也是时候该改变了。高盐、高油、高脂是血压升高的“助力”,为了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我们平时一定要做好防范措施。尤其是高血压患者,无论面前的食物多么诱人,你需要考虑的只有稳定血压的问题。

     


    定期复查,每日监测血压

     

    除了日常饮食习惯的调整以外,每天监测血压和定期去医院进行复查,也是高血压患者必须坚持的事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加了解自己的血压波动情况,及时调整,与医生沟通。当然,即便是没有高血压的症状,为了了解自己的血压情况,也建议大家养成监测血压的习惯,能帮我们更好地预防高血压。

     

    总结: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随时备上降压药是最不能遗漏的一点,平时要注意饮食清淡,戒烟戒酒,避免熬夜,多出去散散心,不要长时间处于悲伤、抑郁、愤怒的情绪里,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我们抵御疾病的关键。

  • 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的不断攀升,估计到2026年,社会将进入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超高年龄社会”,即占全国人口2成的老年人群体。失智可以说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疾病,而阿兹海默症是其主要病因。所以,怎样减少阿兹海默症的流行,就需要平时做好预防工作。

     

     

    五种防治阿兹海默症的方法。

    一、有规律的运动。

    锻炼可以治疗百病,通过刺激大脑的运作,可以减缓认知功能的恶化,并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有效降低阿兹海默症的发病风险。推荐挑选出自己喜欢的运动,比如去公园散步,让自己有动力坚持下去,但是时间不能太长,养成正常的习惯就很重要了,另外,还要小心运动损伤。

    二、积极地与人民联系

    人类是社会性的动物,所以会渴望和别人联系,我们不一定要成为群体的焦点,但是我们需要和周围的人进行真实的交流,绝对不要把自己孤立起来,而是要积极参与所属的社交圈,有机会约朋友出去吃饭,或者参加社区的志愿者活动,这些都是不错的选择。

    三、锁定饮食保健方法

    根据研究推论,阿兹海默症可以归为第三型糖尿病,即病人的大脑会产生胰岛素抵抗,从而导致大脑血压过高。在这方面,饮食控制就变得非常重要,比如吃低碳水化合物,吃脂肪酸含量高的食物,吃椰子油。如果要挑战超低碳水化合物食谱,可以尝试生酮饮食或者地中海饮食。

    另外,正确使用保健产品,包括鱼油,维生素B12,维生素D,叶酸,镁,也有助于治疗阿兹海默症。但是请记住,在使用任何药物之前,你必须向专业医生咨询他们的疗效和你的身体状况。

    四、不断学习,但要知道如何休息

    大脑的锻炼和训练非常重要,即使退休了也要不断地自我激励学习,这才算是健康的生活方法。不过,也要适时让自己休息一下,长期工作压力会给大脑带来沉重的负担,甚至妨碍记忆和神经的发育。所以,多安排一些放松的行程是很好的,比如泡温泉,或者去郊外散步。你还可以尝试从未做过的事情,但是要考虑到身体的安全性,玩一款乐器也是不错的选择。

     

    五、优化睡眠质量,排除干扰因素

    阿兹海默症患者常常有睡眠障碍的困扰,越来越多的研究也发现,睡眠质量差的人,通常在大脑中含有大量的淀粉样蛋白,这些蛋白会影响睡眠,从而使大脑中的毒素难以清除,同时还会干扰记忆的产生。所以,病人一定要调整好生理闹钟,注意寝室环境和气氛,排除一切可能影响睡眠的因素(比如不要把手机和电脑放在床边),让大脑习惯你睡觉的时间,这样才能保证优质睡眠。

  • 现在大部分子女会抽出时间去看望父母,耐心的指导怎样健康饮食,怎样运动来增强体质等。并且还有些老年人在看电视或者看报纸时,会学习一些关于养生的知识,但很容易出现养生误区。

     

    误区一 过于节约

     

    有些老年人很节省,剩饭剩菜大都不舍得扔掉,留到第二天早上继续食用,认为只要饭菜不出现味道,都是可以吃的,如果面包或者是馒头发霉了,去除掉发霉的地方还能继续食用。

     

     

    剩饭剩菜经过放置后很容易产生细菌,并且再次加热的时候会产生不利物质,对身体没有好处;所以,剩饭最好是在一天之内吃完,剩菜要在5到6小时内吃完,凉菜,绿叶菜加热后会影响口感,建议当顿吃完。

     

    发霉的食物虽然去除掉了霉点,但是也不能避免霉菌的危害,对身体不利,所以食物发霉要尽快扔掉。


    误区二 人老不服老

     

    有些老人认为没有出现任何疾病,说明身体很强健,在平时的时候仍然剧烈运动,爬山,打篮球等,很容易造成肌肉损伤,骨折;有的到了退休的年纪,仍然高强度工作,造成身体过度劳累,引发一些疾病。

     

    年纪增大,要清楚自己真实的身体状况,身体已经慢慢退化,骨头变得脆弱,身体各个器官的功能也逐渐减弱,老年人在锻炼的时候要量力而行。

     

    误区三 为了降压降脂不吃油盐

     

    大量食用油盐,会使血脂升高,有些老人直接不吃油盐。

     

    如果一点盐都不吃,很容易造成水肿;如果在做饭时不放油,经常这样吃会导致营养缺乏。所以,只要每天控制好量,适当的摄入油和盐是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的。

     

     

    误区四 补钙越多越好

     

    很多老人认为多补钙,就会避免出现骨质疏松,于是就大量的服用钙片。

     

    事实上,如果摄入的钙超出了身体的需要,不利于健康。另外,最好是通过吃奶制品或者是豆制品等钙含量丰富的食物来补钙,同时还要多运动,少抽烟饮酒。

     

    误区五 多吃补品能长寿

     

    有些老人为了健康长寿,不惜花钱去买一些人参,灵芝等补品,大量食用。

     

    随着年龄增大,身体各功能减弱,适当的吃一些补品有助于延缓衰老,但是也不能随便吃,可能会引起身体不适。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来进补。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只要饮食全面,均衡,是不用大量进补的。


    误区六 老了补牙是浪费

     

    有些老人不喜欢修补牙齿,他们认为掉牙是正常现象,补牙浪费钱。

     

    如果牙齿缺失,会使咀嚼能力下降,增长肠胃消化负担,不能及时为身体补充营养。不注意口腔卫生,还会导致蛀牙,所以,老年人要注意口腔卫生,按时刷牙,如果牙齿掉落,要及时补牙,如果戴有假牙,在晚上睡觉前要用牙膏清洗假牙,防止细菌滋生。

     

    误区七 晨练越早越好

     

    有些老人经常失眠,所以在早上五六点就会起来晨练,认为对身体有帮助。

     

    在6点之后晨练是最好的。因为早上6点之前,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多,很容易导致感冒,膝盖疼痛。在冬天的时候要更晚些,最好等到太阳出来之后再晨练。另外,出门前要记得喝水,吃早餐,以免晨练的时候出现低血糖,尽量选择平坦的地方进行锻炼。


    老年人养生,要注意饮食均衡,多运动,保持心情舒畅。要想健康养生,尽量避开以上7个养生误区。

  • 生老病死是亘古不变的规律,人上了年纪之后,身体各个组织器官的机能开始衰退,不能像年轻人那样恣意放纵,特别是到了六十岁以上,就算得上逐渐步入老年生活。

     

    当然,我们说生理年龄固然无法改变,但心态依然可以年轻,我们可以改变心态,让自己处于年轻状态。

     

    平时生活饮食都要注意日常的保养。那么对于六十岁到八十岁的老年人,想要享受一个舒适健康的晚年,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六十到八十岁的老年人,应注意哪些问题?

     

    年龄大了,身体各项功能都会逐渐减弱,就像一个机器使用过久之后如果不注意日常的保养就很容易出现坏损,甚至影响正常运转。老年人也是一样,在这些方面都要注意:

     

    1)心情和睡眠很重要

     

    虽然年龄逐渐增加,但需要注意,心态可以依然年轻,老年人首先心态上不要老,让自己处于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激情中,让乐观成为生活中的主题,热爱生活,多做些自己喜欢的、对自己身心有帮助的事情。

     

    2015年WHO在《关于老龄化和健康全球报告》中将健康老龄化定义为“发展和维护老年人健康生活所需的功能发挥的过程”。健康老龄化除了营养平衡和躯体运动,社会心理和感知以及适当的睡眠也十分重要。

     

    因此到了六十岁以上,心态也要看得开一些,操心少一些,保证好健康的睡眠,调整心态,才能健康地享受老年生活。

     

    2)饮食均衡,提升生活质量

     

    饮食营养对衰老影响很大,有研究表明,营养可以影响端粒酶活性及端粒长度、机体的氧化损伤等方面。而我国老年人存在营养不良和摄入过剩现象并存,人群平均为12.4%的老年人有营养不良,而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有31.8%和11.4%[1]。但是对于维生素A、B1、B2、C、钙等营养物质的摄入量均低于膳食营养素推荐摄入量。

     

    这会导致糖尿病、高血压、脑血管疾病、骨骼退行性病变的发生,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所以要注意老年人的营养,并不是让老人吃好,而是要多吃维生素、钙含量丰富的食物,适当减少高脂、高糖食物的摄入,必要时还可以添加钙制剂。

     

    3)规律适当运动

     

    规律运动可以在调控衰老过程,让身体保持一定的新陈代谢和活动能力,而且跟很多疾病比如糖尿病、肥胖、骨骼退行性病变[2]、衰弱、肌肉减少等的发生都呈负相关。老年人运动方式和程度则要根据身体情况来选择,量力而行。

     

    一般选择中等强度的运动,比如散步、慢跑、打太极等,运动30分钟左右以轻微出汗为标准。运动强度不宜过大,关键是坚持运动。

     

    4)定期体检

     

    特别提醒老年人,要定期体检,虽然医院大家都不想去,但即使身体健康,每年至少一次体检,不可疏忽大意,如果身体有不舒服,更要及时去正规医院检查。

     

     

    结语

     

    总之,人到老年,想要健康的生活,很多东西都要放得下,看得开,饮食也要均衡,还要坚持适当的运动,并定期体检,积极乐观过好每一天。

     

    参考文献:

    [1] 孟丽,石婧,段春波,齐海梅,奚桓. 营养和运动对老年常见健康问题的影响[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0,07:749-751.

    [2] 陈彤丹,曾苏,边平达. 老年人运动与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之间的相关性[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05:1115-1117.

  • 人到了老年,身体健康会开始亮红灯,各种慢性疾病纷至沓来,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家有老人,子女们需要格外留心,因为老人的一举一动,稍有不慎,就会给健康带来很大的麻烦。

     

    所以,从生活的细节开始做起,强调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农村,人们常说这样一句话,如果家有老人,最好给街坊邻居留一把备用钥匙,很多人不解其意,为什么要这样做?这3生活常识,大家需要好好了解一下。

     

     

    老人们的身体,疾病说来就来,现如今的老年人,经常与血管疾病打交道,特别是脑血管,很多老年人,都是因为脑血管问题,而给自己的健康带来大麻烦,轻则出现晕倒,重则直接出现卒中。

     

    大脑是我们身体的“司令部”,对氧气的需求非常大,一刻也不能缺少,所以针对这些问题,如果家有老人,刚好子女们又不在身边,周围的邻居们,就是自己的亲人,在关键时刻,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为了老人们的健康,也为了防止意外降临,留一把备用钥匙,关键时刻或许可以挽救生命。

     


    老年人的记忆力会下降,不比年轻人,有时候很容易忘记一些事,比如钥匙放在哪里,可能自己也不清楚,或者出门的时候忘记带钥匙,结果回家发现钥匙掉在家里,这个时候却进不了门。

     

    因此,给自己留一把备用钥匙,也是为了防止自己被锁在门外,这对于家有老人而言,确实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子女们都去上班了,老人一人在家里,或者出门不能够进家门,因为丢在家里忘了拿,这时最好的方式,肯定就是备用钥匙了,可以救急。不仅是老人需要,其他家庭成员也需要,经常注意这些细节工作,可以使自己的生活变得更顺畅。

     

     

    做任何事情,都要给自己留一手,钥匙的保留也是如此。家中有老人,买菜是老人们的绝活儿,也是子女们享受到来自父母的关爱。在这样的条件下,如何防止钥匙丢了?肯定是防不了的,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给自己备一把,以防万一。不仅是老人需要,子女们也同样需要。

     

    所以,老人们常给自己备用一把钥匙,不是没有缘故的,大家弄清楚这些细节,在生活中,多给老人们一点儿关爱,就能够少一分担忧。另外,家有老人,特别是手脚不便的,一定要有子女陪伴,关键时刻才能够更好地呵护老人们的身心健康。

  • 医院的病房里躺着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太,远远望去她蜷缩在病床上,整个身体只能占到病床的一半,艰难的呼吸着。走到病床前,老太太乐观的摆动着全身唯一能自己运动的胳膊。让人惊呆的就是那双完全变了形的手和蜷缩着的小小身躯。

     

    和老太太女儿聊天得知,老太太卧床三十余年,因肺部感染合并心衰入院。见我伸手去摸老太太的手,老太太女儿说:“脚、脊柱也已完全变形,啥功能都没了。全身关节疼的厉害,只能靠吃激素类的药缓解疼痛。” 老太太女儿叹口气接着说,“目前找不到好方法治愈这病。我们兄妹也在经历此病的折磨,妹妹最早发病的,大约二十多岁就开始关节痛,我四十多岁发病,两个哥哥一个正常,一个患病。”摸着老太太的手感觉软软的没有一点肌力,手指形状怪异像鹅颈,掌指关节、远侧指间关节屈曲,近侧指尖关节过伸,几乎看不出手的样子。

     

     

    摧残老太太手、脚的病魔——类风湿关节炎,它会直接造成关节毁损。特点:发生在小关节、全身多个关节、呈对称性。老太太的症状比较典型:早晨起床后感觉关节僵硬,活动后减轻,关节疼痛、肿胀,后期关节活动受限,最后关节完全被破坏、畸形。

     

    老太太还有她的子女为什么会得此病?类风湿关节炎病因复杂至今不清,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也可能与感染某种病毒有关,但有明显的遗传特点。

     

     

    类风湿关节炎如此可怕,在生活中我们如何防治呢?

     

    类风湿关节炎为非代谢性疾病,饮食正常即可,为预防骨质疏松,可多食含钙高的食物。既然此病病因不详,不可治愈,我们只有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在生活中患者除了自己判断症状外,还应及时就诊,配合医生,做早期筛查(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筛查、血沉、C反映蛋白、影像学等检查),有时化验结果为阴性,最终以大夫诊断为准。切忌乱投医,积极配合大夫治疗,延缓病程进展,防止关节变形。

     

    生活中大家易与风湿性关节炎相混淆,风湿性关节炎最明显的特点:侵犯人体大关节(肘关节、膝关节,肩关节等),不会造成关节畸形。

  • 摔一跤,对老年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这件年轻人眼中的平常小事,一旦发生在老年人身上,可能关系生死。据世界卫生组织,全球每年有30余万人死于跌倒,其中一半是60岁以上老年人。

     

     

    在我国,跌倒已成为65岁以上老年人因伤致死的首位原因,且年龄越大,因跌倒而伤亡的风险越高。

     

    在什么样的地点,老年人更易摔倒?哪些时间是摔倒高发时段?《生命时报》采访权威专家,教老人在跌倒时将伤害最小化。

     

    受访专家

    美国运动科学院院士、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终身教授 朱为模

    中日友好医院中医老年病科主任医师 李海聪

     

    警惕人生中的“最后一摔”

     

    老人跌倒常被称为“最后一摔”。李海聪这样解释:

     

    • 老人跌倒后容易骨折,若头部着地,还会导致脑外伤出血,大多需要卧床静养,身体活动减少容易诱发下肢静脉血栓、肌肉无力、食欲下降、消化道疾病等;
    • 老人伤口愈合相对慢,容易引发感染,造成二次伤害;
    • 有些老人还会因跌倒而“性情大变”,出现焦虑、失眠等问题,甚至不配合治疗。

     

    美国数据显示,20%~30%的跌倒老人会遭遇中重度损伤,导致生活不能自理甚至死亡。

     

    近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分析2015~2018年全国伤害监测系统数据后发现,老人跌倒后,中重度损伤占37.21%,经门/急诊治疗后,22.49%的老人需要住院继续治疗,0.92%死亡。

     


     

    老人跌倒具有高发生率和高致残率,不仅给老人自身带来不便,对其家庭和社会来说也是一项不小的负担。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等7家机构联合发布的《老年人防跌倒联合提示》呼吁,全社会都应重视跌倒对老年人健康和生命的严重威胁。

     

    老人跌倒有个风险排行

     

    尽管摔倒发生在一瞬间,但引发它的条件却有迹可循。

     

    最容易跌倒的时段

     

    上述中国疾控中心的研究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群中,跌倒/坠落的男女性别比为1∶1.37;

     

    一天中,跌坠发生以白天为主(82.29%),高峰时间段为8∶00~10∶59(29.94%),其中10∶00~10∶59时段病例数最多(11.91%)。

     

     

    李海聪分析,之所以10∶00~10∶59最易摔倒,可能与老年人通常会在这一时段进行休闲活动、做家务等有关。

     

    需要提醒的是,起夜时的跌倒同样不可忽视。随着身体衰老,脏器功能减弱,老人起夜次数增多,再加上腿脚不利索,半夜起来容易迷迷糊糊,身体较难保持平衡,跌倒几率大大增加。

     

    最容易跌倒的地点

     

    发生地点以家中(56.41%)、公路/街道(17.24%)、公共居住场所(14.36%)为主,且年龄越大,在家中发生跌坠的比例越高。

     

     

    从上述数据来看,家中、公共居住场所等是老人跌倒频发的地点。近期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系的一项前瞻性研究也佐证了这一点。

     

    该研究通过分析739名老年人的数据发现,老年人由于身体虚弱、老年病发病率高,识别和避免环境危害的能力降低,更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

     

    其中,楼层设计不合理居首位,增加老年人150%的跌倒风险。例如,老人极易在楼梯拐角处或上下台阶时发生腿软,导致意外跌倒。

    照明不良和扶手不合适,分别会增加老年人101%和88%的跌倒风险。小区照明设备损坏,或家中灯泡功率较小,都会使老人不能及时察觉跌倒危险。

    房间缺少扶手,或扶手粗细不适合、错误安装等,也会影响老人的正常活动。

     

    在诸多跌倒因素中,环境是最易改变的。

     

    跌倒后最容易受的伤

     

    跌坠造成的受伤性质前三位分别是挫伤/擦伤(42.17%)、骨折(31.79%)和扭伤/拉伤(14.62%),女性跌倒后骨折比例高于男性。

     

     

    受伤部位主要是下肢(31.38%),其次是头部(22.46%)、躯干(20.71%)和上肢(18.75%),男性头部受伤比例高于女性,随着年龄增加,上肢受伤比例逐渐减少,头部受伤比例逐渐增加。

     

    “老人跌倒后,即使受伤部位相同,损害程度也会有差异。”李海聪表示,一般来说,撞击头部容易发生脑出血、脑震荡、脑水肿等,需要做颅内CT检查;如果摔到胯骨、髋骨、骶骨等部位,极易发生股骨颈骨折等,需要卧床护理,康复周期较长;如果伤及四肢,轻者会出现淤青、局部肿痛,重者也存在骨折和关节损伤风险。

     

    这些因素让老人“站不稳”

     

    在导致老人跌倒的生理因素中,步态稳定性下降和平衡功能受损是主要原因。

     


     

    李海聪认为,脑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易引起眩晕,使老人平衡能力下降,这是疾病因素中最重要的一点。

     

    其次,突发脑梗塞、冠心病、胸痛、早搏、心脏瓣膜病、窦房结病变等也是常见原因。视力模糊、听力受损等会直接影响老人对障碍物的判断。

     

    此外,不当使用镇静药物、精神类药物、心血管药物等,或同时使用多种药物,也会增加老人跌倒的风险。有研究显示,若老人同时服用4种及以上的药物,或刚开始服用一种新药的2~3周内,跌倒几率会明显增加。

     

    一旦跌倒,请记住两个动作:1.拉扶住身边的固定物;2.用手撑地,这是降低伤害的有效方法。

     

    用手撑地往往损伤的是腕关节,顶多导致尺骨远端或桡骨远端骨折,造成的伤害以及治疗护理的难度比臀部着地要小得多,基本不会发生致命并发症。

     

    老年人跌倒后,可自己先试着挪动身体,检查四肢有没有知觉,然后分别借助腿和背部力量平移,弓起腿翻身,侧身用手跪立,再找支撑物站起。整个过程需谨慎缓慢,不能自行勉强行动,还要尽力呼叫求救。

     

     

    其他人发现老年人跌倒,不要急着扶,先看其意识是否清醒,意识不清,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意识清醒,要询问老年人对跌倒的记忆,以及身体各部位的感受,如果没有任何身体不适,可缓慢扶起。

     

    防跌要“对症下药”

     

    不少人可能认为,老人跌倒主要因为脚滑,事实上,滑倒只占了3%左右,“重心转移错误”导致的身体不稳及障碍物引起的绊倒才是“罪魁”。

     

    加强肌肉力量

     

    李海聪建议,老人须加强肌肉力量训练,特别是下肢肌肉,提高平衡力,还应多在能力范围内快走、慢跑,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朱为模建议,老人防跌还应加强核心力量训练。

     

     

    “作为下半身与上半身的连接点,核心(腰腹部)肌肉的力量会直接影响举起、伸展、转向和弯曲的功能。”朱为模解释,核心力量不足会导致人前倾、后仰或左右失衡,致使跌倒风险大增。

     

    老人可以通过臀桥、靠墙下蹲、抬起脚后跟等动作提升腰腹部和臀腿部力量,身体条件较好的老人也可以尝试平板支撑。

     

    此外,已有多项研究表明,经常打太极拳能促进神经肌肉功能,提高老年人的反应速度和动作效率,从而减少发生突发事件时老人跌倒的可能性。

     

    填补身体的“营养空白”

     

    营养方面,李海聪建议老人根据自身基础疾病合理规划饮食。

     

     

    比如,营养不良者需要补充优质蛋白质,适当吃些鸡蛋、瘦肉等食物;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的老人,要坚持低盐、低油、低糖饮食原则,以防病情加重或出现并发症。

     

    平时尽量不抽烟喝酒,保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活动时注意力更集中、精力更充沛。

     

    家中要做适老化改造

     

    家中是发生老人跌倒最多的地方,因此关注居家适老改造尤为重要,增加一些简单的辅具就能在关键时刻“拉”老人一把。

     

    • 应根据老人的行为习惯设置扶手和栏杆,尤其是淋浴区和马桶附近;
    • 在门口增设高度适合、带有扶手的换鞋凳;
    • 消除门槛及地面高度差;
    • 将厨房、卫生间等易湿滑房间的地面更换成防滑材料;
    • 选用安全稳定的洗澡椅,并采用坐姿沐浴;
    • 在卧室通往卫生间等常用过道添加感应灯;
    • 选择高度适宜的床,并在床边设置易伸手摸到的台灯等。

     

    瑞典曾专门打造适合老人居住的“银发公寓”,可供社区设计者借鉴:

     

    住宅走廊宽敞,出入口都设置了坡道及自动门,便于使用助行器、轮椅的老人行动;楼梯有清楚的颜色设计,会在第一阶及最后一阶加强色彩提醒;楼梯间有自动感应的照明设备。

     

    慢下来才能“稳住”

     

    除了穿舒适的衣服和鞋子外,高龄老人在日常生活中,提倡一个“慢”字,即转身、转头动作慢,起身、下床速度慢,行进与外出也要慢。

     

    李海聪最后提醒,老人若不慎跌倒,一定不要急于起身,以防造成更严重的二次伤害。无论受伤与否,老人都要及时告诉家人或医生。

  • 本文旨在科普教育,不构成疾病诊疗建议。
    如您有任何针对个人的有关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需求,请咨询您的专业医生。

    如果您有与GSK产品相关的问题,请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服务热线:400-9911-165
    邮箱:cn.customer-relationgs@gsk.com

  • 新生儿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主要发生在出生后28天内的新生儿。了解新生儿肺炎的症状对于早期发现和治疗至关重要。

    一、新生儿肺炎的症状

    1. 呼吸困难:新生儿肺活量小,呼吸频率较高,当呼吸次数超过60次/分钟时,可能表明肺部有感染。

    2. 脸色发青:特别是口唇周围,这通常表明缺氧的表现,严重者可能出现口唇发白,四肢冰冷。

    3. 咳嗽:咳嗽是肺炎的常见症状,但新生儿早期患肺炎时,咳嗽症状往往不典型。

    4. 发热:发热是炎症的常见表现,肺炎也不例外。新生儿发热症状不强烈,家长需要引起重视。

    5. 口吐白沫:精神差,食欲差,不吃奶或奶量明显减少,这些都可能是肺炎的信号。

    二、新生儿肺炎的治疗

    新生儿肺炎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包括预防细菌感染、吸氧、止咳化痰等措施。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医生的诊断和建议进行。

    三、预防新生儿肺炎

    1. 注意新生儿的保暖,避免受凉。

    2.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烟雾和有害气体。

    3. 加强营养,提高新生儿的免疫力。

    4. 定期进行新生儿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呼吸道感染。

  • 老年性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主要发生在老年人群体中。与普通肺炎相比,老年性肺炎的症状可能更加严重,且并发症较多。

    老年性肺炎的主要症状包括咳嗽、咳痰、发热等,与普通肺炎相似。然而,老年性肺炎的症状可能并不典型,有时仅表现为食欲减退、精神变差等。这主要是由于老年人反应能力下降,对症状的感知不如年轻人敏感。

    老年性肺炎的病因可能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未及时治疗、免疫力下降、长期卧床、误吸食物等因素。其中,上呼吸道感染是导致老年性肺炎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老年人的肺功能逐渐减弱,对呼吸道异物的清除能力下降,也容易导致肺炎的发生。

    老年性肺炎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对症治疗和综合治疗。药物治疗方面,可根据病原体检查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对症治疗包括纠正缺氧、扩张支气管等措施。综合治疗则包括加强营养、改善生活习惯、提高免疫力等。

    为了预防老年性肺炎,老年人应注重日常保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具体措施包括:

    •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感冒等呼吸道感染
    • 避免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
    •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污染
    •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总之,老年性肺炎是一种严重的呼吸道疾病,需要引起重视。通过了解其症状、危害、病因、治疗及预防措施,有助于提高老年人对肺炎的认识,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 老年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由于老年人免疫力下降、器官功能减退等因素,治疗起来相对困难。因此,及时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

    一、老年肺炎的治疗方法

    1. 抗生素治疗:老年肺炎多为细菌感染,因此,抗生素治疗是首选。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

    2. 支持治疗:包括补充水分、电解质,维持酸碱平衡,改善营养状况等。

    3. 呼吸道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吸痰、雾化吸入等。

    4. 对症治疗:针对咳嗽、发热等症状给予相应治疗。

    二、老年肺炎的预防措施

    1.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

    2.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3. 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如烟雾、粉尘等。

    4. 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减少呼吸道感染的机会。

    5. 定期体检:早期发现疾病,及时治疗。

    三、老年肺炎的护理

    1.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

    2. 饮食清淡,易消化,多补充水分。

    3. 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4. 定期观察病情变化,及时与医生沟通。

  • 宝宝最近感冒了,连续几天不见好转,这让家长们十分焦虑。一检查,才发现宝宝患上了肺炎。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尤其在儿童中较为常见。治疗肺炎需要一定的时间,家长在护理宝宝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饮食方面

    1. 喂养方式:肺炎患儿应选择易于消化的食物,如稀饭、面条、鸡蛋羹等。避免进食过硬、过热的食物,以免刺激呼吸道,加重病情。

    2. 流食喂养:对于吞咽困难的宝宝,可以采用流食喂养的方式,如米汤、豆浆等。但要注意流食不宜过稠,以免呛入气管。

    二、维生素补充

    1. 水分摄入:肺炎患儿需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保持呼吸道湿润,有助于痰液的排出。可以鼓励宝宝多喝水,或饮用果汁、蔬菜汁等。

    2. 维生素C: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增强免疫力的作用,有助于肺炎的康复。可以给宝宝适量补充维生素C,如鲜橙汁、猕猴桃等。

    三、日常护理

    1. 空气流通: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风,避免宝宝接触二手烟和粉尘等刺激性气体。

    2. 温度适宜:保持室内温度在22℃左右,避免过冷或过热,以免宝宝感冒或中暑。

    3. 避免交叉感染:肺炎患儿应尽量减少外出,避免到公共场所,以免交叉感染。如需外出,应佩戴口罩,保持手卫生。

    四、就医指导

    1. 观察病情:家长应密切观察宝宝的病情变化,如出现呼吸困难、面色苍白、精神萎靡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2. 遵医嘱:按照医生的指导,按时给宝宝服药,不要随意停药或更换药物。

    总之,肺炎患儿的护理需要家长耐心细致的照顾。在饮食、维生素补充、日常护理等方面,家长要掌握正确的护理方法,帮助宝宝早日康复。

  •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年人肺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那么,老年人感染肺炎后,需要多久才能治愈呢?本文将围绕这一话题,为大家详细解答。

    一般来说,老年人感染肺炎后,治愈时间大约在10到14天左右。肺炎主要是指细菌性肺炎,常见的致病菌为肺炎链球菌。老年人由于免疫力较低,更容易受到细菌、病毒、支原体和真菌等病原体的侵袭,从而导致肺炎。

    老年人肺炎的典型症状包括高热、咳嗽、咳黄脓痰,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头晕、乏力、全身酸痛等全身症状。若肺炎累及胸膜,还会出现患侧胸痛。治疗老年人肺炎,医生通常会首选三代头孢菌素或呼吸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抗生素的疗程也会相应延长。

    除了药物治疗,老年人肺炎的治疗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注意保暖:老年人免疫力低下,容易感冒,因此要特别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2. 饮食调养:老年人肺炎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寒冷的食物,如辣椒、麻辣火锅、苦瓜等,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补充维生素。

    3.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老年人应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增强体质。

    4. 定期体检:老年人应定期进行体检,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疾病,预防肺炎的发生。

    5. 寻求专业治疗:若出现肺炎症状,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治疗。

    总之,老年人感染肺炎后,治愈时间一般在10到14天左右。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同时注意日常保养,才能尽快康复。

  • 儿童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其病程长短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对于病情轻微的儿童支原体肺炎,经过科学规范的治疗,通常7至10天即可治愈。治疗方式主要包括使用止咳化痰药物,如复方非那根糖浆、氨溴索咳糖浆、复方氨溴特罗口服溶液等,以及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雾化液雾化吸入,以缓解症状。

    对于病情较重的儿童支原体肺炎,治疗时间可能需要延长至15至20天。治疗药物可选择大环内酯类药物,如阿奇霉素、红霉素等。

    在治疗期间,家长应密切关注儿童的病情变化,遵循医生的指导,避免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使用偏方。

    除了药物治疗,日常保养也十分重要。儿童应保证充足的休息,多喝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空气干燥。适当的运动可以提高儿童的免疫力,但应注意避免过度劳累。

    此外,儿童应避免接触刺激性食物,如生姜、辣椒、洋葱等,以免加重病情。

    若儿童出现持续咳嗽、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加重。

    儿童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家长应提高警惕,及时发现并治疗。

  • 黄杆菌肺炎是一种由黄杆菌引起的肺部感染性疾病,其治疗过程中,合理的饮食保健对于疾病的恢复至关重要。

    一、黄杆菌肺炎食疗方:

    1.芹菜熘鲤鱼:芹菜具有清热解毒、平肝清热等功效,与鲤鱼搭配,适用于急慢性肺炎的辅助治疗。

    2.兔肉蘑菇丝:兔肉具有清热解毒、益气健脾等功效,蘑菇具有解毒润燥、益气补脾等功效,适用于治疗急性肺炎。

    3.鹌鹑百合汤:鹌鹑肉具有补五脏、益肝清肺等功效,百合具有润肺止咳、养阴清热等功效,适用于急慢性肺炎。

    4.瘦肉白菜汤:瘦肉具有补中益气、生津润肠等功效,大白菜性平,味甘,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止咳等功效,适用于急慢性肺炎。

    二、黄杆菌肺炎饮食原则:

    1.食物应以高营养、清淡、易消化为宜,流质,尤其是果汁。

    2.新鲜水果和蔬菜,多油鱼、蛋和其他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

    三、黄杆菌肺炎饮食禁忌:

    1.忌辛辣油腻食物,如辣椒、胡椒、芥末、川椒等调味品。

    2.忌烟酒。

    3.不宜吃甘温的水果,如桃、杏、李子、橘子等。

    4.忌食生冷寒凉,如各种冰制饮料、属寒凉性质的瓜果、酸味的食物、涩味的食品等。

  • 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它可能由细菌、病毒、真菌等多种病原体引起。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肺炎的病因、症状、治疗以及日常护理等方面的知识。

    一、肺炎的病因

    1. 细菌感染:肺炎链球菌是细菌性肺炎最常见的病原体,其他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也能引起肺炎。

    2. 病毒感染:5岁以下儿童肺炎最常见的病因,主要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和麻疹病毒。

    3. 非典型病原体感染:主要包括支原体、衣原体等。

    4. 真菌感染:主要包括白色念珠菌、隐球菌和肺孢子虫等。

    5. 非感染原因:如辐射损伤,或食物、饮料、呕吐物等异物吸入肺部时的过敏反应,均可引起肺炎。

    二、肺炎的症状

    肺炎的症状多种多样,取决于病原体和宿主的状态。常见的症状包括:

    1. 咳嗽、咳痰:咳嗽是肺炎最常见的症状,痰液可能为白色、黄色或绿色。

    2. 胸痛:胸痛可能是肺炎的一个症状,疼痛程度因人而异。

    3. 咯血:部分肺炎患者可能会出现咯血现象。

    4. 呼吸困难:呼吸困难是肺炎的一个严重症状,患者可能会感到气促、呼吸急促。

    5. 发热:发热是肺炎的常见症状,体温可能高达39℃以上。

    6. 全身不适:患者可能会出现乏力、肌肉疼痛、食欲不振等症状。

    三、肺炎的治疗

    1. 抗感染治疗:肺炎的治疗需要根据病原体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或抗真菌药物。

    2. 对症治疗:如解热、镇咳、化痰等。

    3. 支持治疗:如吸氧、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四、肺炎的日常护理

    1. 注意休息:患者需要充分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2.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避免烟雾、异味等刺激。

    3. 饮食: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4. 避免感冒: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感冒。

  • 肺炎,作为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其发病部位可以涉及肺部任何一个区域,其中右侧肺炎症是指病变发生在肺部右侧。右侧肺炎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如细菌、病毒、支原体等病原体入侵,以及受凉、劳累等诱发因素。

    当右侧肺部受到感染时,会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如发热、咳嗽、咳痰、胸闷、气短等。CT和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诊右侧肺炎症。

    治疗右侧肺炎症的关键在于针对病原体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并根据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常用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此外,退热药、止咳药、祛痰药等也是常用的治疗药物。

    为了预防右侧肺炎症,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自身免疫力;避免接触病原体,如戴口罩、勤洗手等;积极治疗慢性疾病,如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老年人应接种肺炎疫苗和流感疫苗。

    右侧肺炎症的治疗和预防需要患者和医生共同努力,才能有效控制病情,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孩子患上了肺炎支原体感染,这让许多家长忧心忡忡。那么,究竟这种感染对孩子的健康影响有多大呢?本文将从支原体的特点、感染症状、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帮助家长们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孩子支原体感染。

    一、支原体简介

    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其结构独特,只有一层细胞膜,没有细胞壁。支原体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学龄儿童是感染的高危人群。近年来,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儿童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儿童肺炎的重要病原体之一。

    二、支原体感染的症状

    支原体感染的症状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 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咽痛、咳嗽、流涕、鼻塞等。
    • 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肌肉酸痛、头痛等。
    • 咳嗽:咳嗽是支原体感染最典型的症状,起初为干咳,后期可伴有痰液。
    • 肺部症状:部分患儿可能出现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

    三、支原体感染的治疗方法

    支原体感染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抗菌药物治疗:阿奇霉素是治疗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
    • 对症治疗:如发热、咳嗽等症状可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
    • 休息:保证充足的休息,有助于病情恢复。

    四、预防支原体感染的方法

    预防支原体感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戴口罩等。
    •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 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者。
    • 在流感季节,可接种流感疫苗。

    总之,肺炎支原体感染对孩子的健康确实存在一定威胁,但只要及时诊断、治疗,多数患儿可以痊愈。家长们应关注孩子的健康,一旦发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