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偏方不要轻易使用

偏方不要轻易使用
发表人:沈洪军

近日,一位中年妇女来到我的诊室就诊,病人全副武装,遮阳帽盖的严严实实,不断的左顾右盼,神情很焦躁。

我便问道:你有什么皮肤问题?把遮阳帽摘下来吧。

病人:医生,我的皮肤很吓人,怕你吃不消看?

我答到:先看看再说吧?

病人掀起了遮阳帽的围边,说:医生你看,我的皮肤全是水泡,火辣辣的疼痛,看着吓人吧。

我安慰道:现在这个皮肤是有点厉害的,不过我们见过的病人比你厉害的多,我们不怕的,只要积极治疗,很快会好的。

经过仔细的询问病史,原来病人自己觉得颈部皮肤瘙痒难受,听人家说有一种草捣烂以后外涂皮肤止痒效果很好,就去山上弄了草药外用,没过多久皮肤出现火辣辣的疼痛,然后再出现了一个大的水疱,就像被开水烫伤了一样。

病人还把这种偏方草药也带来了,幸好我学习中医的,对于草药也比较的熟悉,一眼就看出了这个是苍耳,就是我们老百姓说的“粘毛草子”。 

 

苍耳是菊科植物,也是一味中药。苍耳草具有祛风、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治疗风湿痹痛,四肢拘集等,也可治疗皮肤瘙痒症。苍耳子具有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的作用,用于治疗风寒头痛,鼻塞流涕,皮肤瘙痒,风湿痹证等。但是苍耳全草有毒,内服不能过量,不能持续服用,一定要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

这个病人得的就是接触性皮炎,就是这种植物刺激引起的急性刺激性接触性皮炎,现在症状厉害,一般使用激素类药物快说控制变态反应,局部湿敷和预防感染的治疗,症状很快可以消退。

接触性皮炎是皮肤或黏膜单次或多次接触外源性物质后,在接触部位甚至以外的部位发生的炎症性反应。、

临床表现一般无特异性,轻症时局部呈红斑,稍有水肿,或有针尖大密集丘疹,重症时红斑肿胀明显,在此基础上有多数丘疹、水疱,严重剧烈时可以发生大疱。水疱破裂则有糜烂、渗出和结痂。当发生在眼睑、口唇、包皮等则肿胀明显,皮肤光亮,表面皮纹消失。皮炎的部位及范围与接触物接触部位一致,境界非常鲜明。自觉症状大多有瘙痒和烧灼感。

根据接触性皮炎的发生原因,可以分为原发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和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

原发性刺激性接触性皮炎的刺激物往往有很强的刺激性,任何人接触后均可发生皮炎,一种是刺激性很强,接触后短时间就可以发病,如强酸、强碱等化学物质,还有一种是刺激物较弱,由较长时间接触后发病,如肥皂、有机溶剂等物质。

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的接触物基本上是无刺激的,在接触该物质致敏后再次接触该物质,就会在接触部位或者附近产生皮炎。主要分为动物性、植物性和化学性。他们中也会引起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动物性:动物的毒素,昆虫的毒毛,如毛虫,隐翅虫等。

植物性:有些植物的叶,茎,花和果等,比如有漆树,荨麻,橡树,银杏,补骨脂等。

化学性:常见的金属有镍、铬;日常生活用品。如肥皂、洗衣粉、乳胶手套及橡胶制品等;还有化妆品,化工原料等。

最近新闻报道的三伏贴出现的不良反应,其实就是一种最典型的接触性皮炎。接触性皮炎属于急性疾病,治疗也比较简单,容易痊愈,而且不易复发。一般轻微的接触性皮炎使用抗组胺药物口服和激素类药膏就可,严重的接触性皮炎可以短时间应用糖皮质激素口服或静脉注射,同时预防感染。

 

温馨提醒:有的民间偏方的确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是潜在的风险也很大,有疾病还是要找专业的医生治疗,以免滥用偏方治病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腕部水泡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文章首发于 | 胡大一大夫公众号

     

    近接诊一位72岁男性患者,老人坐在病床上,面部毫无表情。女儿代述病史。

     

    2017年患者因走路快时气短,到某省会最大的医院看病。门诊医生问诊三言两语,就开了住院条。办完住院手续,主管医生向患者家属交待病情,说是冠心病,需冠状动脉造影,做支架。女儿签了知情同意书。

     

    次日患者被送入导管室,两小时后,被从导管室推出来。手术医生告诉患者女儿,造影发现有支血管狭窄75%,是需要放支架的。但就在告诉患者,下一步要放支架时,突然发生了“不良反应“,表现为四肢僵直,但查了心电图和肌钙蛋白都正常,也无过敏反应。

     

    由于没有病历复印资料,也无造影光盘,无法知晓什么血管的什么部位狭窄了75%。问患者当时什么场景,患者说听说要放支架了,马上感到腹胀,四肢僵硬,动弹不得。医生最后终止了手术。

     

     

    由于医疗信息不对称,患者与女儿都认为支架是必须放的,而因为“不良反应”,支架没放成,心中一直很纠结。因为术前医生讲了“顺口溜”,不放支架可能随时心肌梗死,随时猝死。

     

    患者此后三天两头到当地医院看病。老伴不理解,认为他是没病装病。而患者本人感到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开始是快走时气短,现在正常散步稍久,也有气短。近来夜间不能平卧。最终,在县医院查超声心动图,左心室扩大,舒张末直径67mm,左心室射血分数33%。

     

    经利尿,规范使用治疗心力衰竭药物,症状明显减轻,可平卧(我见到的枕头很低)入睡。走路时气短明显减轻,左室射血分数上升到44%。两肺没有啰音,下肢不肿,肝脏不大。但几乎每晚后半夜突然警醒,大汗,濒死感,需马上坐起十多分钟。医生认为是急性左心衰,但肺部无啰音,发作后仍可平卧入睡。

     

    到医生办公室进一步了解病情,进一步获得了一些重要的线索:①患者曾被医生预约做磁共振,一进入封闭空间,立即心悸、胸闷、大汗、濒死感,只好终止了检查;②患者不敢乘电梯;③不敢乘飞机,一生仅乘坐过一次飞机,有六位亲属“保驾护航”,之后再未敢乘过飞机;④年青时很上进要强,年龄大了,身体越来越差,心情很低落,加上老伴总说他没病装病,心里很不愉快;⑤支架没放成,担心心脏出意外。

     

    问诊到了这一层面,一切都真相大白了。患者“双心”都有问题。心脏病不是冠心病,而是扩张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第一次入院,应认真问病史,查体,做无创伤成本不高的超声心动图,而不是一心想的都是冠心病与支架!75%的狭窄不需支架,但医生对患者传达的信息支架是他的救命稻草。患者的另一个“心”是心病,焦虑、焦虑的急性发作——惊恐和兼有抑郁。“奇怪”的“不良反应”与做磁共振时的反应,近期半夜坐起大汗和濒死感实际是另一个问题——惊恐。

     

     

    疫情期间,我已走了30多个市县。我发现尽管自1995年我就开始倡导推广“双心”医学,但至今仍有众多心内科医生不重视,不认真学习精神心理常识。因此根本不会识别本不奇怪,却被认为“奇怪”的“不良反应”。这个“奇怪”的“不良反应”,虽让患者躲过了一个不必要的支架,但患者从医生的“顺口溜”中坚信不疑认为自己需要做支架,没做成,天天心有不安,担心心脏出意外。这是什么?医源性的伤害!

     

    心血管医生不认认真真学习精神心理常识,难以尊重患者的感受,体贴患者的疾苦,而且往往做很多高成本有创伤的不必要的检查与治疗,使患者的病情冰上加霜,钱没少花,手术没少做,病越治越重!

     

    看好病一定从问诊入手。任何医学教科书的第一部分一定是症状学。问诊不仅仅是对病情的详细调研,也是医患第一次见面感情的交流。要一问病情,二问心情,三问工作生活经历和事件,四谈谈性格。我们才能全面深入了解一个被病痛折磨的人。

     

    而现在的医疗,已忽略了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问诊环节。症状学一旦被省略,医生就是在粗枝大叶,盲人摸象看一个具体器官的病变,连病都没看明白,何况看病的人。近30年来,我们培养了大批会放支架,会安起搏器,会做射频,会开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技术高手,能工巧匠,高级工。缺失了医学的体贴、同情与温暖,医学就会变的越来越冰冷。

  • 一般儿科病区住满孩子,如果你去咨询问问,病区的孩子大多数就是那些平时就经常住院,一感冒就立刻输液,用地松,庆大霉素等等做雾化的孩子。根据我的个人观察,若孩子为了治好感冒接受过一次地松,庆大,氨溴索雾化治疗,那么很快就会去接受第二次。

     

    这些我们可以将其称之为“中国式西医”,外国没有这种做法,无论在欧洲,还是日本,美国,一般的感冒,医师都会叮嘱患者或患者的家长,多喝水,不要去公众场所,抗病毒药物或抗生素这些人家是需要几十个小时后,病情不缓解,然后做细菌培养,病毒检测后,才会给患者用药。

     

    对于一般感冒,正确的应对方法是,首先是对症治疗,可以选用解热镇痛类药物,以及能减少鼻咽部充血和分泌物的抗感冒复合剂和中药,其次是根据药敏的结果,选择使用抗菌药物,或抗病毒药物治疗。

     

     

    对于流行性感冒,除了对患者进行隔离,支持治疗和对照处理外,还应及早使用抗病毒药物,其中较广为人知的就是磷酸奥司他韦,金刚乙胺等药物,中成药中疗效比较确切的有治疗感冒热毒袭肺证的“莲花清瘟胶囊”——若使用中医辨证论治效果则会更好。

     

    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方案中,国内外无论哪一本教材或者指南,激素都不是首选,激素的使用甚至有可能促进感染的扩散!

     

    可是为什么,在中国,这种做法依然很普遍呢?部分原因是,中国患者太着急了,他们等不及,心中渴望马上就能把自己或者自己的孩子第一时间送进医院,马上治好。“一剂知,二剂已,三剂服后瘥”,“见效和治愈是两码事。再怎么慢性的病,开对了药,三剂必定见效”,“三剂药不说治好,只要对症也应该有点感觉”——这些都是中国患者最普遍的想法。于是,最让患者有“感觉”,“见效快”的“激素(输液或雾化)”,就脱颖而出打败了其他疗法,成为中国最流行最普遍的方法。

     

    当然,激素是一种有着很高价值的药物,气雾吸入也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给药更准确,用量和副作用更少的更新用药途径。但是,我们必须要注意它们的适应症,以及用药方法的合理性。

     

    糖皮质激素可以被用于各种变态反应性疾病,例如过敏性皮炎,过敏性休克,重度支气管哮喘,严重输血反应等等。但是它有着相应的副作用,例如会造成水、盐、糖、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的紊乱,减弱机体抵抗力,阻碍组织修复,延缓组织愈合,抑制儿童生长发育等等。

     

     

    对于儿童,例如支气管哮喘,使用吸入用激素,例如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再配合使用一点支气管扩张剂,例如吸入用气雾剂硫酸沙丁胺醇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广泛将激素用于儿童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无论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其药理依据在哪儿呢?即使是雾化吸入激素,就没有副作用了吗?

     

    临床上控制支气管哮喘,除了危急重症时会用到一些激素,其他情况下还是应该以运用中医中药为主,中医中药对于控制支气管哮喘有着非常好的效果,有时须配合使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例如孟鲁司特钠,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部分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例如扎鲁司特,较大剂量给药时,会导致继发性肿瘤的危险性增加。

     

    我们得承认,气雾吸入与其他给药方式比较,有着自身优势,例如药物可直接作用于靶器官,起效迅速、全身不良反应少、患者相对比较舒适等等。但是,在各地的私人诊所,基层医院,甚至高级别医院,广泛存在着不合理使用气雾吸入技术的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将一些不能用于雾化的药物用于雾化。例如使用“呼三联”和“氨溴索” ,以及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注射剂进行雾化治疗。

     

    所谓“呼三联”,即地塞米松,庆大霉素,α-糜蛋白酶,曾广泛运用于为儿童、成人呼吸系统疾病进行雾化给药治疗,现这种做法已被叫停,但在很多医院、诊所仍被广泛使用。为什么不能用上述药物进行雾化治疗?

     

    以“呼三联”为例:其中的地塞米松,中国目前无雾化剂型,而且该药进人体内后,不但副作用大,而且脂溶性低、水溶性高,与气道黏膜组织结合较少,肺内沉积率低,与糖皮质激素受体受体的亲和力低,在气道内滞留时间也短,疗效相对也较差,所以不适合雾化;庆大霉素目前也无雾化剂型,而且由于气道药物浓度过低,只能使细菌长期处于亚抑菌状态,产生耐药,不但达不到抗感染的目的,还可能导致病菌复发与再燃;a一糜蛋白酶亦无雾化剂型,而且有报道吸入气道后对肺有损伤,会导致炎症加重并诱发哮喘!其次,这种药对视网膜有毒性,眼睛接触后可能会受伤;而且遇到血液迅速失活,不能用于咽部、肺部手术患者。

     

    至于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干扰素,以及氨溴索,目前在中国均无雾化吸入剂型,只有注射制剂,和静脉给药制剂,使用这两种制剂给患者雾化,由于这两种制剂中可能含有防腐剂,如酚、亚硝酸盐,吸入后可能会诱导支气管哮喘和变异性咳嗽的发生!所以说,用利巴韦林,抗生素,激素一起进行雾化,其实是一种中国式伪西医的胡闹!

     

    在抗击流行性感冒中,很多人经常会忽视中医、中药的作用。中医经典方剂,在日本,被广泛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桂枝汤,葛根汤,桂枝加葛根汤,桂枝麻黄各半汤,小青龙汤,小青龙加石膏汤,桂枝二越婢一汤,小柴胡汤,柴胡桂枝汤,桂枝加附子汤等等经久不衰,并且在日本极其严厉的药物监管下,至今无一下架,现在日本是世界上最长寿的国家。


    而今中国健康领域有一种气氛,一方面有舆论大肆攻击中医中药,此起彼伏,一方面,对于大规模有副作用的西药被滥用,误用,而熟视无睹。这样的局面,该休停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人参是药食同源的药材,所以很多人在生活中会食用人参来给自己“补一补”。这种初衷是好的,但是人参滋补之力较大,并非人人适合。根据中医传统理论,有5类人慎用人参。

     


    下面就跟大家说一说,那些人不适合服用人参。


    1、 动脉硬化的患者


    人参虽然能够补气,增强体内气血的运行。但因为人参中含有蛋白因子,能够抑制脂肪的分解。我们都知道,在动脉硬化患者的血管内壁上,存在大量的以脂肪为主的沉积物,这些沉积物会影响血管的流通性。

     


    如果人参当中的蛋白因子阻止了血管内壁上的脂肪分解,就会导致这些沉积物越来越多,所以对于患有血管硬化、冠心病以及脉管炎的患者来说,服用人参时一定要慎重。此外,动脉硬化患者中,还有一些人血压偏高,这个时候如果大量的服用人参,会加重肝阳上亢。导致肝火旺盛,让患者出现头晕症状。


    2、 血粘度高的患者

     

    血粘度高,也就意味着血液流通的速度比较慢。在中医的辨证体系当中,这属于内有“瘀血”的范畴。而人参却能够促进红细胞的生长,红细胞增高以后,会进一步升高血粘度,这样对于患者的康复不利。

     

     

    所以血粘度高的患者,需要在中医指导下食用人参。


    3、 幽门螺旋杆菌患者

     

    现代药理研究,人参当中的某种有效成分能够起到保护幽门螺旋杆菌的作用。所以幽门螺旋杆菌的患者不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服用中药的过程中当慎用人参。


    当然,如果中医辨证患者是在脾胃虚弱的基础上复感幽门螺旋杆菌的话,可以在方剂中对药物适当加减,防止人参助邪。

     

    4、 浮肿患者

     

    经过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尿频的患者服用人参后,有缩尿的功效。经药理研究证明,人参当中含有抗利尿有效成分。那么对于浮肿患者而言,在中医治疗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患者病情,慎用人参。


    然而,如果患者浮肿日久,脾肾两虚,中气不足,确是需要使用人参的话,需要对方剂适当的加减。如古方春泽汤便是在五苓散的基础上加用了人参。既能健运脾胃,又能利水消肿。

     

    5、 婴幼儿及儿童

     

    中医认为,小儿为纯阳之体。意指是小儿阳气充足,生气旺盛。

     

     

    此时如果在服用人参,会对孩子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而且人参中含有类激素,如果过度服用,会引起宝宝性早熟。

  •  

    *本文由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烧烫伤关爱公益基金供稿。

  • 我们每个人每天会花6-10个小时用于睡眠,一次舒适的睡眠,往往离不开一个好的枕头。因此,枕头并不仅仅是一种助眠工具,它在维持我们正常的生理弯曲、保护颈部三角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不合适的枕头却可能“天使”变“恶魔”,成为影响我们身体健康的“元凶”!

     

    一、小枕头,大作用

     

    人体有四个重要的生理弯曲,“颈曲”正是其中一个。颈曲指的是由颈椎所构成的一个前凸的生理弧度,它能保持身体承重平衡、维持头部直立姿态、增加运动弹性、减轻震荡等,对身体来说,这一前凸的正常维持是不可或缺的。而小小枕头,通过垫高颈椎部分,就能在我们睡觉时“帮”我们支撑起颈曲。

     

     

    颈椎维持正常前凸,还能保护颈三角内的众多神经血管。颈三角在这里指脖子侧面的一块区域,由于在解剖上被肌肉“围成”三角形区域而得名。颈三角是人体最复杂的局部区域,小小的颈部集中分布了大量神经和血管,并且分为复杂的层次。如果枕头不合适,会使颈椎形态发生改变,继而压迫正常通行的结构,如颈动脉鞘、椎动脉、脊髓颈段等。

     

    二、“高枕”不能“无忧”,低枕却也伤身

     

    枕头能起到垫高颈椎的作用,然而,枕头也不是越高越好。过高的枕头也会造成颈部筋膜、韧带等结缔组织和肌肉过分紧张,引起落枕;也可能压迫椎动脉等,造成大脑供血不足。

     

    相反,长期使用过低的枕头,可能让颈椎前凸消失,变直,甚至后凸,最终压迫颈三角区内颈动脉鞘等血管神经束和脊髓,引起项背部疼痛、颈部活动受限、头痛、眩晕、耳鸣、恶心、手脚麻痹等诸多等问题。此外,低枕或者不枕枕头也可能让下颌骨上抬,造成张口呼吸和打鼾。

     

     

    三、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枕头

     

    1.选择合适的高度

     

    就像前面所说的,枕头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那么什么样的高度才是最合适的呢?有研究表明,对于一般亚洲成年人,比较合适的枕头高度为8-12cm。

     

    为了侧卧时也能获得较好的睡觉体验,可以选择一个马鞍型的枕头。这种枕头两端高,中间低,侧卧时枕在两端,可以维持颈椎冠状位的正常形态。经过测量,两端高度为1/2肩宽时最合适。

     

    2.选择合适的硬度

     

    选择枕头时,除了留意枕头的高度,还应该注意一下枕头的硬度。这里推荐大家选择一个软硬适中的枕头,即既有一定的硬度支撑我们的脖子,又有一定的柔软度分散头颈部的压力。

     

    3.选择合适的宽度

     

    此外,也应注意不要选择一个太窄的枕头,以防我们翻身侧身时头颈部失去支撑。为了让我们睡的更香更放心,不妨选择一个宽一点的枕头。

     

    枕头是我们每日都要用到的物品,选择合适的枕头,不仅让我们的睡眠质量提升,更重要的是还能保护我们的颈椎,因此挑选枕头一定要“合适”。

  • 不可否认,好多药物不良反应一栏标识“尚不明确”,特别是中药。中药是复杂的,组分复杂,多以复方居多,而且治疗过程只有中医懂。这是中药无法明确不良反应的关键所在!

     

     

    标识“尚不明确”的原因

     

    据统计,超过60%的中成药说明书不良反应一栏未标示信息,或仅仅标注“尚不明确”。

     

    这当然是与我国的国情有关,中国传统医学中有些方子在民间甚至用了几千年。按照当时的条件,可以没有办法像按现在的标准去做Ⅰ、Ⅱ、Ⅲ期临床试验,这些即使药物有不良反应,也很难发现。因为多数的不良反应都是迟发的、长久之后出现的。而我国《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中又要求说明书中要有不良反应标识,没有智能标识“尚不明确”了,这也是被允许的。

     

    目前,对于中成药而言,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是不需要做临床试验的 ,具有长期人用经验证据的中药复方制剂可以减免部分临床试验。所以通过药监局批准上市的中成药,有很大一部分也是不需要做临床试验的,没有临床数据的支持,不良反应一栏只能标注“尚不明确”了。

     

     

    虽然标识不明确,但是中药使用却有章可循。中药或中成药的使用,必须经过炮制处理的,还要配伍使用,毒性中药的毒性会下降至安全范围。而且中国药典明确规定了药物的常规用来,合理使用理论上是安全的。而且目前市场上用的中成药多数是比较成熟的方剂制成,经过多年临床反复使用并监测,多数已被证明安全有效的。但是未发现不良反应并不代表没有。而一些存在毒性的药物临床上已经很少用或不用。

     

    国家和各个省市均设立有不良反应检测中心,目的就是进行了不良反应的上市后监控,收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并对上市药品做出处理。国传统医学需不断探索前进,逐步阐明药品作用机制和药效物质基础。

     

    中药特殊性

     

    首先,中药很多都是对身体进行慢慢调理,在短时间内很难了解到全部的不良反应。其次,中医讲究辩证用药。辨证准确的前提下,有毒性的药也可以治病;在辩证错误的前提下,好药也可以变成杀人毒药。

     

    【不药博士】简介:博士,主管药师,高级营养师,拥有10年的用药指导、营养咨询和健康管理经验。不药不药,健康生活,不生病,不吃药!

  • 珍视人民群众对健康的渴求,决不能拿生命当儿戏。

    近日,“权健事件”引来舆论高度关注。在天津市成立联合调查组进驻权健公司之后,经过调查取证,公安机关也已经于1月1日依法对其涉嫌传销犯罪和涉嫌虚假广告犯罪行为进行立案侦查。同时,相关部门依法查处取缔不符合消防安全规定的火疗养生场所、开展集中打击清理整顿保健品乱象专项行动。

     

    一石激起千层浪,更多保健品销售的套路不断被揭开。该事件已经成为一场了解和认识保健品功效的公开课,给消费者、行业企业乃至监管部门以思考。

     

    从媒体现有报道来看,一个售价千元的鞋垫,据称是对罗圈腿、心脏病、前列腺炎都有奇效;负离子磁卫生巾,则可以治疗各种男女生理疾病;有效成分和果汁无异的“本草清液”,却被标榜可以“排毒”、售价千元……这些听起来匪夷所思、无所不能的疗效,遍布在产品销售的各种话术之中。但这一切,都不能掩盖一个事实,在保健品销售中,无中生有、夸大功效,乃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套路”。

     

    保健品不是药品,更不是“万能神药”,这应是一个共识和常识。

    但有的神化保健品功效、进行虚假宣传,让患者产生误解甚至放弃正常治疗;有的以免费体检、旅游、讲座等为幌子,打亲情牌推销产品;有的许以高额返现、多买多赚等承诺,设置消费陷阱骗取钱财……在不少案例中,一些保健品已经从专注健康、有益身心的产品,变成了弄虚作假、坑蒙拐骗的工具,给病人乃至家庭带来难以抹去的阴影。改善健康,决不能成为一门只顾赚钱的生意。

     

    我们需要提倡求真务实、能辨真伪的科学素养。从魏则西一家所相信的“高科技疗法”,到周洋一家所购买的“抗癌产品”,利用的都是人们对科学力量的信任。这种朴素的情怀,决不能成为不法之徒的可乘之机。任何故弄玄虚、虚无缥缈的“神秘力量”,都是对科学的曲解;任何不劳而获、一夜暴富的“代理神话”,都是对成功的歪曲。

     

    我们必须强调诚实守信、依法经营的市场法则。无论是广告法还是食品安全法,都规定保健食品不能宣传可以治病,严禁虚假宣传。事实上,公安机关也一直在对此行为进行打击,去年以来就已破获保健品诈骗犯罪案件3000多起,追赃挽损超过1.4亿元。对企业而言,无论多大的规模、多响的牌子,只要触犯了法律、伤害了消费者,就要受到法律的严惩,给公众一个交代。

     

     

    健康中国建设,任重道远。对任何企业和任何人来说,都需要绷紧心中的弦,珍视人民群众对健康的渴求,决不能拿生命当儿戏。

  • 文章首发于 | 复旦儿科医院-黄剑峰医生

     

    ​​孩子们欢天喜地地迎来了暑假,睡个懒觉,畅游一夏,好不惬意……

     

    然而在现代城市,钢筋水泥的丛林里,更多陪伴孩子的不是小伙伴,而是电视,IPAD,手机等电子设备! 

     

     对青少年的父母来讲,“上瘾”是一个遥远而可怕的词。也许在媒体上会了解关于国外青少年毒品成瘾和酗酒,但另一种上瘾,却往往被忽视,那就是:移动电子设备!! 

     

     

     维基百科关于成瘾行为的定义:是一种额外的超乎寻常的嗜好和习惯性,通过刺激中枢而造成兴奋或愉快感而形成的。基于这个定义,应提醒父母们重视,很多青少年正沉溺于移动电子设备! 

     

     在一份媒体对1240名家长及其青少年子女进行的调查中显示:

     

    • 50%的青少年认为自己沉迷于移动电子设备(28%的青少年认为他们的父母也同样沉迷)
    • 27%的家长认为自己沉迷于移动电子设备(59%的家长认为他们的孩子也同样沉迷于此)
    • 66%的家长认为他们的孩子在移动电子设备上花费太多的时间,52%的青少年认同
    • 48%的家长和72%的青少年觉得有必要立即对短信和其它讯息作出回应
    • 69%的父母和78%的青少年至少每小时会应用他们的移动电子设备

     

    这强有力的证据说明:父母及其子女在移动电子设备成瘾上存在相当的一致性! 

     

    沉溺于电子设备的诸多害处

     

    信息绑架。在它的方寸之间,只需不多的带宽,未经筛选讯息就会源源不断的滚来,是善,是恶,是美,是丑影响介入占据主导着人们的意识、思维、生活。然而从身边溜走的却是即时的人生感悟,刹那间的生活美景。 

     

    影响学习。那些滴滴作响设备可以使孩子在学习新材料,思考新问题,记忆新知识时分心。 

     

    影响社交。当沉溺于手机,难以建立真实可靠的社会关系,难以在现实社会中磨练社会交往技能。 

     

    影响睡眠。睡眠对于青少年的身心发育及其重要,基于移动电子设备的虚拟网络社交必然会影响部分睡眠时间。

     

    影响人身安全。骑车,过马路等状况下使用是危险的。 

     

    影响两代人的交流。对于父母若沉溺电子设备也会也会存在上述不利影响。并且影响到和子代的交流和教育。

     

    所以移动电子设备应该被青少年合理的、受管制的使用。

     

     

    告诫您的孩子在下列情况下不应当使用移动电子设备

     

    • 基于安全考虑,骑车,步行时不应使用 
    • 需要集中精力做作业,做实验,听课时不应使用 
    • 当在聚会和别人交流讨论时,时不时的移动设备的干扰会削弱交流的诚意和聚会的热情。
  • 筋膜枪做为一款现代网红健身神器,既能放松肌肉,还能缓解疼痛,广为人们所知。用筋膜枪按摩,可以通过对疼痛部位定点加压而起到舒缓作用。可是也要注意,筋膜枪并不适用于所有部位,如对颈部这样汇集众多神经、血管而肌肉少的部位,筋膜枪却是大有危害的。

     

    一、筋膜枪能放松紧张肌肉

     

    筋膜就是一层包绕在肌肉表面的结缔组织,我们平常处理生牛肉时,牛肉表面那层薄层网状白膜就是筋膜。筋膜又分为浅筋膜和深筋膜,浅筋膜表面就是皮肤,而深筋膜则可以深入肌束间包绕血管神经形成结缔组织鞘膜。

     

     

    筋膜枪本质上是一个能产生高频振动的电机。它能引起筋膜共振,并将振动向深层传递,作用于腱膜、肌腱等部位。剧烈运动或者长期保持同一姿势都可能造成肌肉处于紧张状态,筋膜枪可以舒缓肌肉,解除筋膜粘连,缓解不适。

     

    二、筋膜枪使用不当 会起“反作用”

     

    身体的有些部位是不能使用筋膜枪的“雷区”,对于它们来说,筋膜枪不是“神器”反而是“凶器”。常见的“雷区”有颈部、背区脊柱、腋下、大动脉表浅处。

     

    “雷区”一:颈部、背区脊柱

     

    颈部、背区脊柱等地方肌肉少且薄,神经和血管却分布有很多,是人体中较“脆弱”的部位,高频振动带来的力度会深入结缔组织损伤神经血管,严重时还可能造成局部出血、神经传导障碍等。

     

    “雷区”二:腋下

     

    而腋窝中含有很多淋巴结,也在腋鞘中包裹着大血管和臂丛神经。在此处使用筋膜枪同样很容易损伤相应结构,引起淋巴结炎、手部麻痹等问题。

     

     

    “雷区”三:大动脉表浅处

     

    同样的,大血管的皮下表浅处也是容易被筋膜枪损伤的部位,如大腿根部有股动脉的表浅处,用手指去摸,就能摸到股动脉的搏动。该处损伤后,可能形成血栓,严重时还能引起中风。

     

    三、正确使用筋膜枪

     

    1.把控枪头大小和使用时间

     

    使用筋膜枪时,应根据不同的按摩部位,选取不同的枪头、振动频率和使用时间。对于较大的肌肉,比如大腿肌肉,可以使用较大的枪头,按摩较长的时间;对于较细长的肌肉,如小腿前面、前臂等处的肌肉,就要使用小枪头,并且减少使用时间。当然,无论按摩什么部位,筋膜枪的单处使用时长都不要超过5分钟。

     

    2.避开“雷区”

     

    就像前面所讲的,颈部、脊柱、腋下、大动脉表浅处和关节都是不能使用筋膜枪的“雷区”。使用筋膜枪时一定要避开这些地方,否则,筋膜枪不但无法缓解疲劳,反而会危害身体健康。

     

    筋膜枪如果用对了,确实是一款能舒缓紧张肌肉、帮助肌组织恢复、缓解疼痛的“神器”,但是也要注意合理使用、避开“雷区”,别让它起了反作用!

  • 作者 | 李瑛
    文章首发于 | 李瑛主任微博

     

     

    其实孩子的辅食添加是有迹可循的,只要掌握了每一类食物的特点,你就可以应对的得心应手。

     

    01 水果

     

    我们在加辅食的过程中,无论是添加的鱼肉蛋还是水果,都需要保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且要保证从最常见的食物开始加起。

     

    这个常见, 一个是应季,一个是新鲜。

     

    通常情况下,宝宝吃水果出现过敏等情况,都与水果在存储和运输过程中的条件有很大关系。因为我们在超市买到的水果中有很多都是在没有熟透的时候摘下,在运输的过程中催熟的。

     

    苹果中的纤维能促进宝宝生长发育,锌能增强宝宝的记忆力,非常适合婴幼儿食用。

     

    所以一定要推荐一种水果给孩子吃的话,那最安全也最保守的当属「苹果」。

     

     

    02 海鲜类

     

    海鲜,包括虾、蟹贝类,我们叫做甲壳类的海鲜,也是过敏风险比较高的食物。我建议——除非明确有这种蛋白质过敏,可以先通过添加蛋的方式来做试探。因为蛋黄中富含铁元素,如果不过敏,以后我们就可以吃一些虾仁之类的海鲜了。

     

    今天门诊有一位妈妈问我,她家宝宝20个月,之前牛奶蛋白过敏很严重,现在已经从特殊配方过渡到了普通配方奶了,宝宝能不能吃这个壳类的海鲜?我建议她少量的添加是可以的,可以先把海鲜干货做成粉末状,给孩子添加。

     

    海鲜干货的制作过程需要经过煮熟晾干,因此致敏源的活性会降低很多,我们不妨以这样的形式试起,再逐渐让孩子接受。

     

    03 蜂蜜

     

    一岁以内的孩子在吃蜂蜜的时候可能会出现细菌感染的问题。因为蜂蜜在储存的过程中没有经过很好的加热,没有办法杀灭其中滋生的细菌,就可能会引发孩子的感染问题。所以我建议一岁以内的孩子不要吃蜂蜜。

     

    一岁以后孩子,他的肠道、胃酸对细菌的杀伤能力,以及肠道的屏障功能都有所发育,因此我建议一岁以后可以尝试添加,也要从少量开始。

     

    另外在添加蜂蜜时,不管是喝水还是加到食物里 ,一定要注意口感不要太甜。

     

     

    04 蛋清

     

    最后,我们来讲讲蛋清。蛋清是最难讲的,为什么呢? 

     

    蛋清是非常容易过敏的食物 ,越小的孩子越容易出现问题。那么鸡蛋应该怎么吃呢?先蛋黄后蛋清,蛋黄吃完了没问题,再开始吃蛋清。

     

    现在过敏的孩子越来越多 ,特别是六个月内就出现牛奶蛋白过敏的孩子 。因此我们建议从添加蛋黄开始就要慎重,不是不能加 ,而是加蛋黄的时候要从少量开始添加。

     

    关于添加蛋清的问题,只要宝宝蛋黄吃的很好了就没问题 ,对年龄的要求也不是绝对的。不过千万要注意 ,不能一次量加的太多。临床上是出现过这样的例子的 ,从没吃过蛋清的孩子一次性吃了太多的话,很容易出现急性过敏的问题。

     

    希望今天的分享对大家有所帮助!

  • 我手指两年前长出一个大小为0.5cm的“水泡”,不疼不痒,挑破后溢出透明果冻状物贴创可贴保护。过几天“水泡”再次凸起再破再贴创可贴保护…总不愈合。这样已经两年多了。虽然不疼不痒,但是又不愈,皮肤不封口。因此询问如何治疗。谢谢。

    医生的回复仅为建议;如您对该医生的服务满意,可在问诊记录中发起复诊;如需诊疗,请前往医院就诊。

  • 我是一位年迈的祖母,最近孙女儿出现了舌头上的小水泡,让我非常担心。当地医院的化验报告显示不是病毒感染,但孙女儿仍然感到舌头痛苦,无法正常进食。因此,我决定明天带着孙女去南京市儿童医院寻求治疗。

    在互联网上搜索了很多资料后,我对医生的专业知识和治疗方法充满信心。虽然不能亲自去医院,但通过线上问诊也能得到及时的帮助。我相信医生会认真听取孙女的病情描述,并给出合适的治疗建议。

    对于孙女的健康,我愿意付出一切努力。希望医生能够帮助孙女尽快康复,让她重新享受美好的生活。谢谢医生们的辛勤工作和专业精神!

  • 我家宝宝手上长了水泡,我有些担心,于是我决定在互联网医院进行线上问诊。我在问诊前注意到了医生必须完整查看患者病例后开始诊疗行为的提醒,这让我觉得医生非常专业负责。在问诊开始后,医生询问了我的宝宝手上的症状,然后给出了专业的建议。医生用友善的语气与我沟通,让我感到很舒心。在问诊过程中,医生耐心地解答了我的问题,给予了我很多支持和建议。最后,医生给了我一些药物的使用说明,让我对宝宝的治疗充满信心。

  • 我在一家互联网医院进行了在线问诊,因为最近感觉肝上有水泡,有些担心,所以决定找专业医生咨询一下。于是,我进入了在线问诊平台,接待我的是一位医生助理。医生助理非常友善地向我介绍了工作时间和服务流程,并询问了我的医学问题。

    在问诊过程中,我询问了关于配服中药后是否需要配合西药的问题。医生助理向我解释了主任医生的治疗方式,说明了主任医生不开西药的情况,并建议我咨询西医大夫。我有些不解,但医生助理始终保持耐心和细心地为我解答疑惑。

    最后,医生助理根据我的报告病情进行了初步分析,提出了去肝病科确诊的建议,并对我自行用药的安全性进行了警示。整个问诊过程非常顺利,医生助理的专业和耐心让我感到很满意。

    这次在线问诊经历让我对医疗行业的服务有了全新的认识,医生助理的专业素养和细心服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指尖起泡的困惑与解答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我家的孩子手指尖突然起了个小泡。起初,我们并未太过在意,只是简单地喷了些消肿止痛的药水。然而,没过多久,旁边的皮肤也开始起了水泡,而且泡子越来越大,整个手指头都肿了起来。

    焦急之下,我通过互联网医院向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咨询。医生详细询问了孩子的病情,包括外伤史、活动情况以及是否接触过蚊虫等,耐心地为我解答了疑问。医生还提醒我,这种情况下,最好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一下,以确保没有感染的风险。

    医生的专业和耐心让我深感安心。虽然我不在北京,孩子在家乡,但医生的建议让我有了方向。我下午便带孩子去了附近的大连儿童医院。在医生的建议下,我们进行了B超检查,结果显示手指内部有脓液。医生告诉我们,这是感染了,需要切开排脓,并且换药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一直关注着孩子的病情,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尽管孩子很疼,但医生和护士们的关心与呵护,让他逐渐恢复了信心。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孩子的手指终于恢复了健康。

    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互联网医院在医疗咨询和诊断方面的便利性。医生的专业素养和耐心解答,让我在孩子生病时感到无比安心。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互联网医院将会为更多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 我在互联网医院进行了线上问诊,医生非常耐心和细心地询问我的情况,给予了专业的建议和治疗方案。在沟通中,医生非常友善,让我感到很舒服,让我敞开心扉地向他咨询我的病情。医生给出的建议让我感到很安心,我对他的专业素养和医疗技能非常满意。

    在问诊过程中,我向医生咨询了我近期出现的一些症状,医生给予了我详细的解答和建议。我非常感谢医生对我的关心和支持,他的专业知识和耐心让我感到很温暖,我对这次线上问诊非常满意。

    通过线上问诊,我得到了及时的医疗帮助和建议,让我对互联网医院的服务印象非常好。我会继续关注自己的健康,并且会考虑在未来再次选择线上问诊,感谢医生的关心和帮助。

  • 拔罐起泡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拔罐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在缓解疼痛、改善血液循环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然而,在拔罐过程中,有些患者会出现皮肤起泡的情况,这令许多人感到困惑。本文将为您解析拔罐起泡的原因,并介绍相应的预防措施。

    一、拔罐起泡的原因

    1. 拔罐时间过长:拔罐时间过长会导致局部皮肤承受过大的负压,从而造成皮肤损伤和起泡。

    2. 湿度过大:如果拔罐时环境湿度过大,皮肤表面水分较多,容易导致皮肤起泡。

    3. 皮肤组织较薄:部分人群的皮肤组织较薄,对外力较为敏感,容易在拔罐过程中出现起泡。

    4. 火力过大:火力过大导致负压过大,容易造成皮肤损伤和起泡。

    二、拔罐起泡的预防措施

    1. 控制拔罐时间:拔罐时间一般控制在5-15分钟,具体时间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进行调整。

    2. 保持环境干燥:拔罐时环境要保持干燥,避免皮肤表面水分过多。

    3. 选择合适的拔罐部位:选择皮肤组织较厚、肌肉丰富的部位进行拔罐,避免皮肤组织较薄的部位。

    4. 控制火力:火力不宜过大,以免造成皮肤损伤。

    5. 注意个人体质:如果发现自己对拔罐比较敏感,可以选择其他中医疗法,如针灸、按摩等。

    三、拔罐的注意事项

    1. 拔罐前要确保皮肤清洁、干燥。

    2. 拔罐后要避免沾水,保持皮肤干燥。

    3. 拔罐后出现水泡时,不要随意挑破,以免感染。

    4. 拔罐后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拔罐起泡虽然常见,但通过正确的操作和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避免。如果您在拔罐过程中出现皮肤起泡,请及时就医。

  • 我是一位年轻的患者,最近脚踝长了一个水泡,洗澡的时候才发现的。我很担心,于是我选择了线上问诊。我和医生进行了详细的沟通,医生非常耐心地询问了我的症状,然后给了我一些建议。

    医生告诉我,要先进行局部碘伏消毒,然后用注射器在水泡的侧缘扎几个孔。他还特别提醒我,一定不能揭掉水泡的表面,要保留水泡壁,否则不容易好。医生还给我开了外用点百多邦乳膏,一天两次,用于抗感染。我询问了医生是否可以使用红霉素软膏,医生表示红霉素软膏效果较弱,并建议我不要弄破水泡壁。

    通过这次线上问诊,我对自己的症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知道了应该如何处理。感谢医生的耐心解答和专业建议,让我对自己的病情有了更多的了解和信心。

  • 我在网上搜索了一家医院,开始了线上问诊,洪医生很快就接诊了我,他非常细心和耐心地询问我的病情,并给出了专业建议。

    我手上起了水泡,洪医生建议我外用生理盐水湿敷,并每天敷2~3次。他还告诉我可以涂抹卤米松乳膏和夫西地酸乳膏,每天涂两次。我按照他的建议去药店买了药,开始治疗。

    通过线上问诊,我感受到了洪医生的专业和关心,让我对医疗行业更加信任和尊重。

  • 我在互联网医院进行了线上问诊。

    我向医生描述了手上长了很多小泡泡的情况,医生非常耐心地与我沟通,询问了疼痒情况、持续时间以及泡泡内液体的情况。医生给出了建议,让我少接触化妆品、洗涤剂、消毒液和灯,并且建议等待医生验验看看。

    我有些担心手上的情况可能是梅毒的症状,但医生看了图片后表示不像,并且建议我前往医院进行验血。最后,医生提醒我,医生的回复仅为建议,如果需要诊疗,应该前往医院就诊。

    整个问诊过程中,医生非常细心和耐心地与我沟通,给予了专业的建议并且尊重了我的意见和选择。虽然无法直接解决我的问题,但我对医生的服务感到满意。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