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奇怪”的“不良反应”,避免了一个支架的过度使用

“奇怪”的“不良反应”,避免了一个支架的过度使用
发表人:京东健康

文章首发于 | 胡大一大夫公众号

 

近接诊一位72岁男性患者,老人坐在病床上,面部毫无表情。女儿代述病史。

 

2017年患者因走路快时气短,到某省会最大的医院看病。门诊医生问诊三言两语,就开了住院条。办完住院手续,主管医生向患者家属交待病情,说是冠心病,需冠状动脉造影,做支架。女儿签了知情同意书。

 

次日患者被送入导管室,两小时后,被从导管室推出来。手术医生告诉患者女儿,造影发现有支血管狭窄75%,是需要放支架的。但就在告诉患者,下一步要放支架时,突然发生了“不良反应“,表现为四肢僵直,但查了心电图和肌钙蛋白都正常,也无过敏反应。

 

由于没有病历复印资料,也无造影光盘,无法知晓什么血管的什么部位狭窄了75%。问患者当时什么场景,患者说听说要放支架了,马上感到腹胀,四肢僵硬,动弹不得。医生最后终止了手术。

 

 

由于医疗信息不对称,患者与女儿都认为支架是必须放的,而因为“不良反应”,支架没放成,心中一直很纠结。因为术前医生讲了“顺口溜”,不放支架可能随时心肌梗死,随时猝死。

 

患者此后三天两头到当地医院看病。老伴不理解,认为他是没病装病。而患者本人感到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开始是快走时气短,现在正常散步稍久,也有气短。近来夜间不能平卧。最终,在县医院查超声心动图,左心室扩大,舒张末直径67mm,左心室射血分数33%。

 

经利尿,规范使用治疗心力衰竭药物,症状明显减轻,可平卧(我见到的枕头很低)入睡。走路时气短明显减轻,左室射血分数上升到44%。两肺没有啰音,下肢不肿,肝脏不大。但几乎每晚后半夜突然警醒,大汗,濒死感,需马上坐起十多分钟。医生认为是急性左心衰,但肺部无啰音,发作后仍可平卧入睡。

 

到医生办公室进一步了解病情,进一步获得了一些重要的线索:①患者曾被医生预约做磁共振,一进入封闭空间,立即心悸、胸闷、大汗、濒死感,只好终止了检查;②患者不敢乘电梯;③不敢乘飞机,一生仅乘坐过一次飞机,有六位亲属“保驾护航”,之后再未敢乘过飞机;④年青时很上进要强,年龄大了,身体越来越差,心情很低落,加上老伴总说他没病装病,心里很不愉快;⑤支架没放成,担心心脏出意外。

 

问诊到了这一层面,一切都真相大白了。患者“双心”都有问题。心脏病不是冠心病,而是扩张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第一次入院,应认真问病史,查体,做无创伤成本不高的超声心动图,而不是一心想的都是冠心病与支架!75%的狭窄不需支架,但医生对患者传达的信息支架是他的救命稻草。患者的另一个“心”是心病,焦虑、焦虑的急性发作——惊恐和兼有抑郁。“奇怪”的“不良反应”与做磁共振时的反应,近期半夜坐起大汗和濒死感实际是另一个问题——惊恐。

 

 

疫情期间,我已走了30多个市县。我发现尽管自1995年我就开始倡导推广“双心”医学,但至今仍有众多心内科医生不重视,不认真学习精神心理常识。因此根本不会识别本不奇怪,却被认为“奇怪”的“不良反应”。这个“奇怪”的“不良反应”,虽让患者躲过了一个不必要的支架,但患者从医生的“顺口溜”中坚信不疑认为自己需要做支架,没做成,天天心有不安,担心心脏出意外。这是什么?医源性的伤害!

 

心血管医生不认认真真学习精神心理常识,难以尊重患者的感受,体贴患者的疾苦,而且往往做很多高成本有创伤的不必要的检查与治疗,使患者的病情冰上加霜,钱没少花,手术没少做,病越治越重!

 

看好病一定从问诊入手。任何医学教科书的第一部分一定是症状学。问诊不仅仅是对病情的详细调研,也是医患第一次见面感情的交流。要一问病情,二问心情,三问工作生活经历和事件,四谈谈性格。我们才能全面深入了解一个被病痛折磨的人。

 

而现在的医疗,已忽略了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问诊环节。症状学一旦被省略,医生就是在粗枝大叶,盲人摸象看一个具体器官的病变,连病都没看明白,何况看病的人。近30年来,我们培养了大批会放支架,会安起搏器,会做射频,会开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技术高手,能工巧匠,高级工。缺失了医学的体贴、同情与温暖,医学就会变的越来越冰冷。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化疗药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易损伤正常的组织细胞,由此而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肝肾功损害、恶心呕吐、脱发、局部刺激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如果在化疗的同时(或化疗后),施用一些“扶正”中药,将有助于减轻(少)因化疗毒副作用对患者的伤害。

      中医认为,化疗药对脾胃的损害最为直接和普遍,治疗上应重视“扶正补虚”,使气血生化有源,这既有助于增强免疫力,还能防止和减轻化疗产生的毒副作用。

      下面介绍化疗时病人常见的几种虚症表现及参考用药。

      一、肺胃阴虚:表现:口干唇燥,咽喉干痛,口舌生疮,饥不欲食,神疲乏力,舌质红,苔薄津少,脉细数。治疗:滋阴润燥,方取沙参麦冬汤加减:沙参30g,太子参15g,百合、当归、天麦冬各10g,生地10g,玉竹15g,石斛30g,天花粉15g,生甘草6g。

      二、气血亏虚:此证临床上最为常见。表现:神疲乏力,面色无华,头晕目眩,心悸怔忡,自汗,易外感,纳食不振,舌质淡,苔薄脉细弱。检查可见白细胞、血小板减少。治疗:益气养血。以八珍汤合归脾汤:炙黄芪40g,党参20g,熟地、茯苓、白术各15g,当归、川芎、白芍各10g,鸡血藤30g,木香9g,炙甘草6g。

      三、脾肾阳虚:表现:面色苍白,少气懒言,头昏耳鸣,腰膝酸冷,肢体浮肿,舌淡苔白,脉沉弱。治疗:健脾温中、益肾壮阳。附子理中丸合真武汤加减:党参20g,白术15g,炮附子6g,茯苓、泽泻、当归各10g,淫羊藿、补骨脂15g,干姜6g,炙甘草6g。

      四、肝肾阴虚:患者后期常见肝肾阴虚。表现:面色灰暗,形体消瘦,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盗汗乏力,舌红少苔,脉细。治疗:滋养肝肾。六味地黄丸加减:熟地15g,山萸肉、丹皮、泽泻、杞子各10g,淮山20g,沙参30g,黄精30g,炙龟板(先煎)30g,炙甘草6g。

  • 众所周知,“喝酒会伤肝”。但是一到了酒场上,就都忘光了。即使自己喝了三五两的白酒,也还是架不住众人连番的劝酒祝词。不自觉地喝酒后,下次还会喝同样的酒。而最后在医院检查时,肝脏收获的就是破烂不堪的脏腑。而那时后悔,已经为时已晚了。

     

    戒酒就像戒烟。大多数男性可以找到一万个无法戒烟的原因。其中之一就是突然戒酒不利于健康。实际上,大多数人根本不必为此担心。医生提出的戒酒意见是最专业的。

     

     

    那么,长期喝酒的人戒酒会对身体有何影响呢?医生坦言:这5大好处跑不掉。

     

    这里的血压下降意味着患有高血压的人,在不饮酒的情况下血压会降至正常血压以下。这是因为如果一个人常年喝酒后停止喝酒,血压就会逐渐下降到正常状态,高血压的风险大大降低,人体内的胆固醇含量也会降低。

     

    长时间喝酒的人记忆力明显下降,容易忘记最近发生的事情,而长时间喝酒的人则患有不同程度的慢性酒精中毒。慢性酒精中毒可导致记忆力减退。对于短期记忆障碍更为严重,而长期记忆障碍则较少,因此戒酒可以改善记忆。

     

     

    在日常生活中,喝酒的人腹部通常会有一个小肚腩,而在喝酒时则经常吃高热量的脂肪食物,这使得脂肪的堆积更容易,尤其是腹部脂肪的堆积。如果7天以上不喝酒,则可能会消耗大量的体内脂肪,这意味着可以减轻体重,整个人都看起来精神焕发。

     

    有人认为喝酒后容易入睡,事实上,大多数人在醉酒后都无法正常地进入睡眠状态,所以经常早起后头疼并且第二天又无法入睡,严重影响作息规律。因此,如果突然停止喝酒,会逐渐发现自己的睡眠变得正常,并且睡眠质量得到改善。

     

     

    众所周知,很多人都有酒精引起的肝硬化和酒精性肝病。因为酒精对人体肝脏有非常大的危害,就像在肝脏中添加了慢性毒药一样,所以逐渐地肝脏排毒功能也大大降低了。若是戒酒,我们的身体将逐渐补充能量并恢复肝脏功能,健康状况会并很快得到改善。

     

    戒酒是一件长期坚持的事情,在戒酒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阻碍,但是也不能就因为一些小小的挫折就停止了戒酒的过程。要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才会长伴左右。

  • 不可否认,好多药物不良反应一栏标识“尚不明确”,特别是中药。中药是复杂的,组分复杂,多以复方居多,而且治疗过程只有中医懂。这是中药无法明确不良反应的关键所在!

     

     

    标识“尚不明确”的原因

     

    据统计,超过60%的中成药说明书不良反应一栏未标示信息,或仅仅标注“尚不明确”。

     

    这当然是与我国的国情有关,中国传统医学中有些方子在民间甚至用了几千年。按照当时的条件,可以没有办法像按现在的标准去做Ⅰ、Ⅱ、Ⅲ期临床试验,这些即使药物有不良反应,也很难发现。因为多数的不良反应都是迟发的、长久之后出现的。而我国《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中又要求说明书中要有不良反应标识,没有智能标识“尚不明确”了,这也是被允许的。

     

    目前,对于中成药而言,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是不需要做临床试验的 ,具有长期人用经验证据的中药复方制剂可以减免部分临床试验。所以通过药监局批准上市的中成药,有很大一部分也是不需要做临床试验的,没有临床数据的支持,不良反应一栏只能标注“尚不明确”了。

     

     

    虽然标识不明确,但是中药使用却有章可循。中药或中成药的使用,必须经过炮制处理的,还要配伍使用,毒性中药的毒性会下降至安全范围。而且中国药典明确规定了药物的常规用来,合理使用理论上是安全的。而且目前市场上用的中成药多数是比较成熟的方剂制成,经过多年临床反复使用并监测,多数已被证明安全有效的。但是未发现不良反应并不代表没有。而一些存在毒性的药物临床上已经很少用或不用。

     

    国家和各个省市均设立有不良反应检测中心,目的就是进行了不良反应的上市后监控,收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并对上市药品做出处理。国传统医学需不断探索前进,逐步阐明药品作用机制和药效物质基础。

     

    中药特殊性

     

    首先,中药很多都是对身体进行慢慢调理,在短时间内很难了解到全部的不良反应。其次,中医讲究辩证用药。辨证准确的前提下,有毒性的药也可以治病;在辩证错误的前提下,好药也可以变成杀人毒药。

     

    【不药博士】简介:博士,主管药师,高级营养师,拥有10年的用药指导、营养咨询和健康管理经验。不药不药,健康生活,不生病,不吃药!

  • 有些人年龄到了70岁头脑仍然很清晰,身体仍然很灵活,而有些人刚刚过了50岁就开始变得爱忘事,脑袋变得糊涂。

     

    年纪大了之后出现脑袋不清楚的几率越来越高,一方面是随着年龄的增加很多神经细胞的数量都减少了,小脑体积也变得比以前小,这会导致我们的思考能力变慢,甚至出现痴呆的表现。

     

     

    除了细胞的自然退化之外,不好的生活习惯也会增加我们痴呆的风险。年纪的增加是难以避免的,但是生活中不好的习惯我们是可以进行改变的。


    不良习惯一,喜欢吃高糖高脂食物

     

    我们大多数人都喜欢吃甜味的东西,因为甜味的东西吃了之后能够改善我们的心情,让人变得开心。糖类食物吃的太多会影响我们血液中糖的水平,严重的血糖升高会使我们患上糖尿病这种疾病。

     

    糖尿病发生之后,过量的糖会破坏血管内正常的环境,还会使神经受到损伤。神经细胞受到过量糖类物质的损害之后,大大增加了神经细胞退化的速度,也会导致我们的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的下降。


    同样的,脂肪含量高的食物是损害我们血管的一大杀手。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吃的太多以后,油腻腻的脂滴会随着血流漂到全身的血管中,并且在管壁上形成沉积物。

     

     

    血管的内壁受到损害以后会形成斑块样物质,还会使管径细小的血管被填塞。

     

    血管被堵塞以后神经的营养来源就被切断了,神经细胞长时间得不到营养就会死亡。所以很多脑血管病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神经系统都会出现损害。


    不良习惯二,吸烟和饮酒

     

    烟草中损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太多,吸食烟草不但会损害肺部细胞还会损伤脑内的细胞。烟草中的尼古丁能够使大脑神经的兴奋性得到提高,并且使神经容易享受这种感觉,于是吸烟的次数也会变得越来越多。

     

    吸烟能够使我们的脑细胞和脑神经退化速度变得更快,从而加快了我们智力和反应力的减退速度。吸食烟草的人比不吸食烟草的人更容易发生记忆力减退的症状。


    酒精能够麻痹我们的神经,过多的酒精在肝脏内堆积会使肝脏的解毒系统瘫痪。夹杂着酒精的血液被运送到身体其他微小血管时就会对远端的部位造成损伤,其中就包括神经的末梢。

     

    经常喝酒的人脑神经和细胞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容易患上痴呆的风险也比普通人要高出很多。所以我们平时要注意少喝一点酒,能不喝酒尽量不要喝。


    不良习惯三,喜欢睡觉,不愿动脑

     

    大多数朋友在60岁以后就不再继续工作了,因为体力和脑力都达到了一定的限度。很多朋友退休之后没有什么事情做就会经常闲着,睡觉的时间会比较多。

     

    经常不动脑筋会使我们的脑细胞运行速度变得越来越慢。没事的时候找其他伙伴适当进行一些锻炼,下一下象棋,打一打牌,读一读书或者看一看报都能够避免我们的脑细胞工作效率降低。


    可能有些朋友认为脑细胞的数目是一定的,用了一部分之后就会变少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虽然很多细胞是永久性的,不能够重新生成,但是大部分的功能细胞都是在不断更新、不断更替的。

     

    疲惫衰老的细胞淘汰下去,新的健康细胞替换上来。脑细胞用的越多,替换的速度也就会加快。新的细胞会比之前细胞更加强大,所以我们会感觉脑袋越用越灵活一些。


    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会使老年的朋友出现脑袋迷糊的表现,一些不良的情绪也会抑制神经细胞的活动。长时间的不高兴或者长时间的紧张高压状态也会使我们的神经细胞受到损害。为了防止出现痴呆的症状我们除了要保持良好的习惯外还要调控好自己的情绪。

  • 筋膜枪做为一款现代网红健身神器,既能放松肌肉,还能缓解疼痛,广为人们所知。用筋膜枪按摩,可以通过对疼痛部位定点加压而起到舒缓作用。可是也要注意,筋膜枪并不适用于所有部位,如对颈部这样汇集众多神经、血管而肌肉少的部位,筋膜枪却是大有危害的。

     

    一、筋膜枪能放松紧张肌肉

     

    筋膜就是一层包绕在肌肉表面的结缔组织,我们平常处理生牛肉时,牛肉表面那层薄层网状白膜就是筋膜。筋膜又分为浅筋膜和深筋膜,浅筋膜表面就是皮肤,而深筋膜则可以深入肌束间包绕血管神经形成结缔组织鞘膜。

     

     

    筋膜枪本质上是一个能产生高频振动的电机。它能引起筋膜共振,并将振动向深层传递,作用于腱膜、肌腱等部位。剧烈运动或者长期保持同一姿势都可能造成肌肉处于紧张状态,筋膜枪可以舒缓肌肉,解除筋膜粘连,缓解不适。

     

    二、筋膜枪使用不当 会起“反作用”

     

    身体的有些部位是不能使用筋膜枪的“雷区”,对于它们来说,筋膜枪不是“神器”反而是“凶器”。常见的“雷区”有颈部、背区脊柱、腋下、大动脉表浅处。

     

    “雷区”一:颈部、背区脊柱

     

    颈部、背区脊柱等地方肌肉少且薄,神经和血管却分布有很多,是人体中较“脆弱”的部位,高频振动带来的力度会深入结缔组织损伤神经血管,严重时还可能造成局部出血、神经传导障碍等。

     

    “雷区”二:腋下

     

    而腋窝中含有很多淋巴结,也在腋鞘中包裹着大血管和臂丛神经。在此处使用筋膜枪同样很容易损伤相应结构,引起淋巴结炎、手部麻痹等问题。

     

     

    “雷区”三:大动脉表浅处

     

    同样的,大血管的皮下表浅处也是容易被筋膜枪损伤的部位,如大腿根部有股动脉的表浅处,用手指去摸,就能摸到股动脉的搏动。该处损伤后,可能形成血栓,严重时还能引起中风。

     

    三、正确使用筋膜枪

     

    1.把控枪头大小和使用时间

     

    使用筋膜枪时,应根据不同的按摩部位,选取不同的枪头、振动频率和使用时间。对于较大的肌肉,比如大腿肌肉,可以使用较大的枪头,按摩较长的时间;对于较细长的肌肉,如小腿前面、前臂等处的肌肉,就要使用小枪头,并且减少使用时间。当然,无论按摩什么部位,筋膜枪的单处使用时长都不要超过5分钟。

     

    2.避开“雷区”

     

    就像前面所讲的,颈部、脊柱、腋下、大动脉表浅处和关节都是不能使用筋膜枪的“雷区”。使用筋膜枪时一定要避开这些地方,否则,筋膜枪不但无法缓解疲劳,反而会危害身体健康。

     

    筋膜枪如果用对了,确实是一款能舒缓紧张肌肉、帮助肌组织恢复、缓解疼痛的“神器”,但是也要注意合理使用、避开“雷区”,别让它起了反作用!

  • 文章首发于 | 胡大一大夫公众号

     

    一位男性38岁患者,父亲与哥哥均在60岁前患过心肌梗死,本人是在药企做研发工作的,对生物医学进展了解的很及时。

     

     

    当出现快步走路时胸骨后与咽部压迫感,休息数分钟很快缓解,意识到自己患的是冠心病劳力型心绞痛。到当地医院做了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左前支近端狭窄90%。他看了很多上海G专家讲的可降解支架如何神奇,决定选择去英国做雅培研发的这种支架。无巧不成书,他接受完生物可降解支架出院三天,便看到了雅培公司关于生物可降解支架不仅不优于目前广泛应用的药物洗脱支架,反而增加血栓风险。接着强生公司中止了关于生物可降解支架的研发试验。这些坏消息如雷灌顶。患者坐卧不安,通宵不眠,接着不思饮食。担心支架随时出了问题,怎么办?并多次夜间出现濒死感,到急诊查心电图与肌钙蛋白都正常。夜间怕一人独处,也无心思上班。到了上海那个天天讲生物降解支架如何好的专家科里住院,复查了冠状动脉造影,支架通畅,其他血管也无问题。出院时建议长期服阿司匹林与替格瑞洛,防止支架内血栓。至今已用了5年,还不敢停。患者所在城市有一高水平精神病医院,后入住了该医院。经用艾司西酞普兰,症状基本缓解。但他不愿长期用精神科药物,出院后马上停药,症状又复发如初,并越来越重。

     

     

    我向他详细解释,临床试验被随机两组,预后事件的差别是个统计学概率,并非接受生物可降解支架的每一例患者都出问题。你已5年多未出问题,没有必要终身用两种抗血小板药物,可以停掉替格瑞洛,保留阿司匹林。应正确看待抗焦虑/抑郁药物,应重新使用并坚持使用艾司西酞普兰,至少1年。我强调他不吸烟,无高血压,无糖尿病,体重理想,主要是有心肌梗死早发家族史,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很高,接近6mmol/L,应用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至1.8mmol/L以下,甚至更低。家族史应重视,但并非不可变,例如父亲和哥哥患病时没有他汀和依折麦布,也不知应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到什么水平,现在我们有了更有效的防控手段。

     

    国内许多患者纷纷问我如何看生物可降解支架?我的回答:1、如无需放支架,再好的支架也不要放!2、可降解支架至今仍是“美好的传说”,需要更多令人信服的证据证实它比现有支架更好。3、国内一些试验是受生产企业主导影响的专家牵头,尚需更多试验和持续随访以观察结果。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 作者 | 张银玲
    文章首发于 | 心理咨询师张银玲微博

     

     

    放弃、逃避、退缩、依赖、缺乏勇气,是处于抑郁之中常见的现象。这种现象表面看起来是产生于现实中的挫折与失败,但其根源依然来自于内心中的“战争”。

     

    患者会表现出逃避工作、逃避人际交往的倾向,有时连应付日常生活都成了问题。逃避也会以“病态依赖”的形式表现出来:只有在所依赖的人身边才能部分地面对生活,离开所依赖的对象他什么都做不了。一开始,逃避会令他感觉好过一些,起码可以少一些自我挣扎。但逃得了一时却逃不了一世,这是一场来自内心的战争,就算逃避了所有人,所有事,都不会终结。

     

     

    这场战争的起源在于两个自我:理想化自我与真实自我。正是因为理想化自我无法达到,而真实自我又无法接受,所以他一直在两个自我的矛盾中挣扎。开始他会奋力地摆脱真我,以达到理想化的自我,当这种挣扎在现实面前变得苍白无力的时候,他就会慢慢地变得自卑与自恨。

     

    当他既无法放弃幻想,又无法面对真我的时候,就会逃避现实来让自己“心安”。毕竟他自己都无法面对这“丑陋”的自己,又怎敢让别人发现,所以逃避也是维系理想化自我的一种手段。缺乏对真我的接纳,有时也会被外移,就好像没有人会喜欢这样的他,没有人会接纳这样的他,如果以这样的自己去见人,就一定会受到他人的伤害或抛弃。

     

     

    总之,因为这种外移的作用(把自己内心中的想法投射到他人身上),他可以找到很多支持自己逃避的理由。如,失败、他人的否定、现实的艰难等。但逃避并不能解决这场内心的战争,只会带来更多的失败与挫折。逃避的时间越久,就越没有勇气来面对生活与真实的自己。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一般儿科病区住满孩子,如果你去咨询问问,病区的孩子大多数就是那些平时就经常住院,一感冒就立刻输液,用地松,庆大霉素等等做雾化的孩子。根据我的个人观察,若孩子为了治好感冒接受过一次地松,庆大,氨溴索雾化治疗,那么很快就会去接受第二次。

     

    这些我们可以将其称之为“中国式西医”,外国没有这种做法,无论在欧洲,还是日本,美国,一般的感冒,医师都会叮嘱患者或患者的家长,多喝水,不要去公众场所,抗病毒药物或抗生素这些人家是需要几十个小时后,病情不缓解,然后做细菌培养,病毒检测后,才会给患者用药。

     

    对于一般感冒,正确的应对方法是,首先是对症治疗,可以选用解热镇痛类药物,以及能减少鼻咽部充血和分泌物的抗感冒复合剂和中药,其次是根据药敏的结果,选择使用抗菌药物,或抗病毒药物治疗。

     

     

    对于流行性感冒,除了对患者进行隔离,支持治疗和对照处理外,还应及早使用抗病毒药物,其中较广为人知的就是磷酸奥司他韦,金刚乙胺等药物,中成药中疗效比较确切的有治疗感冒热毒袭肺证的“莲花清瘟胶囊”——若使用中医辨证论治效果则会更好。

     

    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方案中,国内外无论哪一本教材或者指南,激素都不是首选,激素的使用甚至有可能促进感染的扩散!

     

    可是为什么,在中国,这种做法依然很普遍呢?部分原因是,中国患者太着急了,他们等不及,心中渴望马上就能把自己或者自己的孩子第一时间送进医院,马上治好。“一剂知,二剂已,三剂服后瘥”,“见效和治愈是两码事。再怎么慢性的病,开对了药,三剂必定见效”,“三剂药不说治好,只要对症也应该有点感觉”——这些都是中国患者最普遍的想法。于是,最让患者有“感觉”,“见效快”的“激素(输液或雾化)”,就脱颖而出打败了其他疗法,成为中国最流行最普遍的方法。

     

    当然,激素是一种有着很高价值的药物,气雾吸入也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给药更准确,用量和副作用更少的更新用药途径。但是,我们必须要注意它们的适应症,以及用药方法的合理性。

     

    糖皮质激素可以被用于各种变态反应性疾病,例如过敏性皮炎,过敏性休克,重度支气管哮喘,严重输血反应等等。但是它有着相应的副作用,例如会造成水、盐、糖、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的紊乱,减弱机体抵抗力,阻碍组织修复,延缓组织愈合,抑制儿童生长发育等等。

     

     

    对于儿童,例如支气管哮喘,使用吸入用激素,例如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再配合使用一点支气管扩张剂,例如吸入用气雾剂硫酸沙丁胺醇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广泛将激素用于儿童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无论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其药理依据在哪儿呢?即使是雾化吸入激素,就没有副作用了吗?

     

    临床上控制支气管哮喘,除了危急重症时会用到一些激素,其他情况下还是应该以运用中医中药为主,中医中药对于控制支气管哮喘有着非常好的效果,有时须配合使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例如孟鲁司特钠,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部分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例如扎鲁司特,较大剂量给药时,会导致继发性肿瘤的危险性增加。

     

    我们得承认,气雾吸入与其他给药方式比较,有着自身优势,例如药物可直接作用于靶器官,起效迅速、全身不良反应少、患者相对比较舒适等等。但是,在各地的私人诊所,基层医院,甚至高级别医院,广泛存在着不合理使用气雾吸入技术的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将一些不能用于雾化的药物用于雾化。例如使用“呼三联”和“氨溴索” ,以及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注射剂进行雾化治疗。

     

    所谓“呼三联”,即地塞米松,庆大霉素,α-糜蛋白酶,曾广泛运用于为儿童、成人呼吸系统疾病进行雾化给药治疗,现这种做法已被叫停,但在很多医院、诊所仍被广泛使用。为什么不能用上述药物进行雾化治疗?

     

    以“呼三联”为例:其中的地塞米松,中国目前无雾化剂型,而且该药进人体内后,不但副作用大,而且脂溶性低、水溶性高,与气道黏膜组织结合较少,肺内沉积率低,与糖皮质激素受体受体的亲和力低,在气道内滞留时间也短,疗效相对也较差,所以不适合雾化;庆大霉素目前也无雾化剂型,而且由于气道药物浓度过低,只能使细菌长期处于亚抑菌状态,产生耐药,不但达不到抗感染的目的,还可能导致病菌复发与再燃;a一糜蛋白酶亦无雾化剂型,而且有报道吸入气道后对肺有损伤,会导致炎症加重并诱发哮喘!其次,这种药对视网膜有毒性,眼睛接触后可能会受伤;而且遇到血液迅速失活,不能用于咽部、肺部手术患者。

     

    至于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干扰素,以及氨溴索,目前在中国均无雾化吸入剂型,只有注射制剂,和静脉给药制剂,使用这两种制剂给患者雾化,由于这两种制剂中可能含有防腐剂,如酚、亚硝酸盐,吸入后可能会诱导支气管哮喘和变异性咳嗽的发生!所以说,用利巴韦林,抗生素,激素一起进行雾化,其实是一种中国式伪西医的胡闹!

     

    在抗击流行性感冒中,很多人经常会忽视中医、中药的作用。中医经典方剂,在日本,被广泛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桂枝汤,葛根汤,桂枝加葛根汤,桂枝麻黄各半汤,小青龙汤,小青龙加石膏汤,桂枝二越婢一汤,小柴胡汤,柴胡桂枝汤,桂枝加附子汤等等经久不衰,并且在日本极其严厉的药物监管下,至今无一下架,现在日本是世界上最长寿的国家。


    而今中国健康领域有一种气氛,一方面有舆论大肆攻击中医中药,此起彼伏,一方面,对于大规模有副作用的西药被滥用,误用,而熟视无睹。这样的局面,该休停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接种疫苗可算是宝宝自打来到这个世界之后,宝生中的大事之一。但是偏偏有的宝宝就是在接种疫苗后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让他们的接种之路变得「坎坷」。

     

    如何能最大限度地避免这些不良反应呢,爸爸妈妈们的准备工作又该从何做起呢?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疫苗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禁忌症的,有以下症状的宝宝是绝对不可接种疫苗的:

     

    1. 若宝宝存在先天性免疫功能不全,接种效果则会大打折扣并且容易引起不良反应;

    2. 白血病、淋巴瘤、恶性肿瘤等均属于接种禁忌;

    3. 有的宝宝属于严重过敏体质,一旦接种疫苗可能发生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除了这些绝对禁忌之外,也有一些宝宝存在相对禁忌的情况,暂时不适合接种疫苗:

     

    1. 宝宝体温超过 37.6℃ 以上

    2. 宝宝存在咳嗽、流鼻涕、发热、腹泻等症状

    3. 宝宝患病未痊愈,还处在恢复阶段,如严重皮炎等,也需暂缓接种

    4. 宝宝患有肝炎、结核等传染病以及严重心脏病等疾病时,身体免疫力下降,可能经受不住接种所引起的反应,甚至可能加重病情

    5. 宝宝患有皮肤病

     

    对于健康状况良好的宝宝,爸爸妈妈们可以在接种前、中、后三个时间点做好 360 度无死角的防护、准备工作。

     

    接种前

    ① 要保证宝宝有充足的睡眠,并避免宝宝空腹接种;

    ② 保持接种部位皮肤清洁,减少接种后伤口感染的风险,可以在接种前给宝宝洗澡并换上宽松柔软的内衣。


    接种时

    ① 要按照免疫程序按时带宝宝接种疫苗,以获得最佳的免疫保护效果;

    ② 疫苗接种具有季节性差异, 秋季容易出现过敏性鼻炎, 夏季容易出现皮肤日光性过敏, 春季容易出现哮喘过敏, 所以疫苗接种时应注意季节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

     

    接种后

    ① 先不要着急带宝宝回家,应该留院观察 30 分钟,确定宝宝没有不良反应之后再离开;

    ② 保证接种部位的清洁,但不要给宝宝洗澡,防止局部感染;

    ③ 不要让宝宝做剧烈运动;

    ④ 不要给宝宝吃新的辅食以及不容易消化的食物;

    ⑤ 不要穿新的衣物,以避免发生不良反应时,干扰医生对原因的判断。

     

    最后,希望全天下的宝宝都健健康康哒!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文章首发于 | 胡大一大夫公众号

     

    一、急性心肌梗死时挽救心肌和挽救生命的最佳选择

     

    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突然发生的血栓,导致冠状动脉血管完全闭塞。如不及时溶栓或支架,尽快开通闭塞的血管,及早恢复心肌的供血,心肌就可能发生不可逆的坏死。开通闭塞的血管,支架比溶栓效果更充分,更持久。

     

    急性心肌梗死,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只要没有出血情况,支架做的越早,挽救心肌的范围越大,生命获救的机会越大。

     

    急性心肌梗死在病情上是“不稳态”,溶栓或支架治疗有利于将这种“不稳态”转变为“稳态”——转危为安!

     

     

    二、稳定性冠心病,支架仅可能缓解经药物和康复不能缓解的心绞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症不救命”。

     

    稳定性冠心病在病情上是“稳态”,这时做支架,用球囊扩张撑开支架,扩开狭窄的血管病变,是用机械性张力扩破导致血管狭窄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斑块的撕裂,容易导致血栓形成,而血栓形成正是急性心肌梗死或心脏性猝死的祸根。所以在做支架时,要用抗凝药物肝素和两种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三种减少血栓风险的药物。支架放入后,存在长期血栓风险。因此,支架术后还需联合使用两种预防支架内血栓的药物(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即“双抗”1年,之后可保留二者之一,长期使用。

     

    为了忽悠稳定的冠心病患者接受支架的过度治疗,说如果患者或家属不同意支架,回家随时可能心肌梗死或心脏猝死,这是为过度支架摇旗呐喊的伪科学谎言,不知骗了多少患者。

     

    稳定的冠心病处于“稳态”,这时放支架,反倒破坏了“稳态”,导致血栓风险增加。支架不可能预防心肌梗死或心脏猝死。

     

    三、稳定冠心病被诱导支架的常见情况

     

    1、CT发现冠状动脉的一支或多支有70%、80%、85%的狭窄,引导患者做造影,做支架

     

    目前我国的冠状动脉CT做的泛而滥,甚至打包列入常规体检项目。本来工作生活正常,快走、跑步、爬山、游泳时均无不适。CT发现冠状动脉的一支或多支有70%、80%、85%的狭窄,不少医院会引导患者做造影,并同时做支架。向患者和家属陈述的理由正是前述的伪科学谎言。支架仅能缓解这类稳定冠心病患者的心绞痛症状。患者根本没有心绞痛,给患者做支架干什么?!

     

    公众获得的另一条信息是“没有症状更危险”!且不说不能一概而论,CT发现了冠状动脉有狭窄,预防心肌梗死或心脏猝死的风险显然必要。但问题是,预防风险不可能靠支架,这时盲目做支架适得其反,增加了风险。

     

    化解风险靠什么?

     

    ①  吸烟者立即戒烟,避免二手烟。

     

    ②  用好他汀,可用中等强度剂量,即各种他汀类药物的常规剂量的一片,必要时加上半片到一片依折麦布。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至1.8mmol/L以下。把坏胆固醇降的低一些,有益于斑块稳定,不容易破裂,因此不容易出现血栓,并且有可能逆转斑块,使血管的狭窄减轻。

     

    ③  阿司匹林75—100mg

     

    ④  坚持有氧运动,如日行万步路。

     

    2、没有心绞痛的血管慢性完全闭塞

     

    平时运动中无症状的患者,CT筛查发现冠状动脉某一分支完全闭塞了(100%的狭窄)。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都无任何以前得过心肌梗死的痕迹。

     

    为什么一个血管完全(100%)闭了,患者都运动自如,没有心绞痛,又无心肌梗死呢?

     

    这种慢性闭塞不同于血栓突然出现导致的急性完全闭塞。急性血栓所致的血管闭塞起病急,进展快,人体来不及代偿,因而导致心肌梗死。慢性完全闭塞如同树的年轮,是多年逐渐由轻而重演变形成的。由于病变进展缓慢而渐进,人体有充分时间应对—代偿,即形成侧支循环。供应心肌的血管不只一条血管,一条血管的某一段逐渐完全闭塞的过程中,其他血管可伸出新的分支血管,帮助闭塞的血管供血,可理解为“自身搭桥”。

     

    如果侧支循环丰富,患者完全可能没有心绞痛,更无心肌梗死。这种情况应首先选择优化药物和参与康复,不要盲目接受支架手术。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往往伴有钙化,病变很“硬”,又看不见闭塞之后的血管走形,支架手术需时间长,常常6-8小时,大量的射线辐射,同时大量注射对比剂(造影剂),非常伤害肾脏。老年人的肾脏本来就脆弱,真经不住如此折腾。

     

    3、冠状动脉CT显示冠状动脉一支或多支有狭窄,也有心绞痛,但病情稳定。

     

    与血管重度狭窄相关的心绞痛应是劳力型心绞痛,即在运动进行中,尤其快走,持重物行走,上坡用力时发生,饱餐后运动更易发作,中止运动,站下休息3-5分钟(很少超过15分钟)即缓解,黑白分明。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1-3分钟缓解。

     

    如果运动时反而舒服,胸部不适症状持续长,可数小时,甚至整日不适,常年反反复复,这种症状不是心绞痛。

     

    尽管有心绞痛,如果病情稳定,即心绞痛发作的频度、持续的时间、诱发心绞痛的体力活动程度与含服硝酸甘油的效果持平,没有加重恶化(可与上一个月比较),如果经药物治疗与康复,症状已有缓解或减轻,没有必要马上支架,可先保守治疗,看病情变化。

     

    如经充分药物治疗和康复,仍有不能控制的明显心绞痛,影响生活质量,可考虑接受支架治疗或搭桥。如果心绞痛症状明显,患者希望更快、更充分缓解症状,也可权衡利弊,早些选支架或搭桥。

     

     

    四、说说可降解支架

     

    把金属长期留在人的冠状动脉血管里总是个“隐患”——长期存在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风险。

     

    于是支架的生产企业与医生近年来一直致力于研发可降解支架,即支架放入血管后,逐渐降解消失。

     

    这个概念一出现,就受到广大患者的关注和厚爱。不少患者找我咨询在哪儿能找到这种新型支架?

     

    尽管这个研发方向显然是对的,但我想提醒大家,至今国内外已做了不少可降解支架与现广泛使用的药物洗脱支架的对比研究。结果都令人失望。理论和概念上更好的可降解支架比起药物支架,有更多的血栓发生和其他心血管事件。因此目前不应盲目追求“可降解”的美好概念,去接受非但不优于可能差于目前使用的药物支架。

     

    我最后还要想强调一点,如果无需支架,再好的支架也不用为好!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