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咬指(趾)甲可作为儿童应对心理应激的一种方式,当孩子在第一次遭受某种心理刺激(如父母争吵、害怕老师批评,进入陌生环境等)时,儿童会不自觉地咬指甲,在这过程中分散了注意力,压力得到部分缓解,如果上述情况长期存在得不到解决,咬指甲持续存在,从而形成习惯。
他们有时可以从幼儿园、学校的有咬指甲的同伴那里模仿而习得这种咬指甲行为,并固定下来。
父母未养成定期为孩子剪指甲的习惯,当指甲长到一定长度或指甲出现了倒刺时,就会用牙咬掉它。
消除儿童的心理应激因素是克服咬指甲行为的关键所在。首先,要分析孩子咬指甲的原因,针对孩子所遇到的情况,父母有的放矢地帮助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纠正咬指甲行为。其次,要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向孩子说明咬指甲是不卫生的坏习惯,咬指甲不仅不雅观,还会把指甲咬坏、出血、疼痛,把指甲缝里的细菌带进肚子里,引起疾病。同时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陪伴孩子做他们感兴趣的活动,保持愉快的心情。避免长时间独自一人在家。
多采取苦味剂(如牙膏、芥末等)涂擦手指,可有效地消除这种不良行为。
奖励法:
根据孩子自己的记录,统计出每天咬指甲的次数,父母有目的地制定一个“目标”,如每天只能咬指甲 5 次,要求孩子去达到这个目标。在孩子达到这个“目标”后,及时奖励,奖励一定是孩子喜欢的活动,如户外郊游、去动物园、讲故事、下棋等,巩固一周。然后,再制定第二个“目标”,如每天只能咬指甲 3 次,在孩子达到第二个“目标”后,再巩固一周。然后,再制定第三个“目标”,再要求孩子去达到新的目标,依次进行,循序渐进地从咬指甲行为逐步减少到消退。
替代法:
在孩子很想咬指甲时教他一些替代的方法。如把手放在身体一侧,用力握拳,直到手和臂感到紧张为止。如果孩子受到咬指甲的诱惑,可以做此活动 2-3 分钟,就会终止咬指甲不良行为。另一种替代方法是把双手放在头顶上或把双手放在背后,并双手扣紧,也会中止咬指甲不良行为。当替代成功后,鼓励儿童适当地强化自己的行为,比如吃一小块糖,以增强这种活动意识。
松弛法:
如咬指甲不良行为主要是由于过度紧张或焦虑引起,就应该帮助孩子改变这种过度紧张或焦虑状态,提示控制放松是主要方法之一。孩子通过自己说提示词而获得放松,让孩子再默默重复提示词,如“要冷静”或“控制住”,同时要孩子注意自己的呼吸。一旦掌握了这一技巧,就要让孩子认识到咬指甲与情绪有关,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其实咳嗽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对孩子是利大于弊。既能阻止异物吸入,又可将气管当中的分泌物或者异物排出体外,防止分泌物积聚,从而避免呼吸道继发感染。所以宝宝偶尔咳嗽几声,妈妈们并不需要太过担心。但长期咳嗽或较严重的咳嗽会影响宝宝休息,增加体力消耗,引起呼吸道粘膜水肿充血,损伤肺功能,就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了。所以宝宝咳嗽不要怕,查明“真相”最重要。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宝宝咳嗽的原因有哪些。
1. 过敏性咳嗽。
如支气管哮喘、过敏性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多有过敏史或家族过敏史,支气管哮喘患儿可见明显的喘息、气促,症状典型;咳嗽变异性哮喘则以咳嗽为唯一或主要临床临床表现,无明显喘息、气促等症状,但存在气道高反应性,表现为刺激性干咳,咳嗽较剧烈,夜间及凌晨咳嗽较重,当接触过敏原或冷空气、灰尘、油烟等会诱发或加重咳嗽。
2. 咽炎引起。
如慢性咽炎、慢性喉炎、慢性扁桃体炎等,除了咳嗽症状常伴咽痒、咽后黏液附着、咽喉不适感,患儿很多时候有清嗓动作或伴声音沙哑。因鼻腔疾病使鼻涕倒流滴漏到鼻后和咽部,直接或间接刺激咳嗽感受器而引起咳嗽。
3. 上、下呼吸道的感染。
如病毒性感冒、咽炎、喉炎、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等。感冒引起的咳嗽,一般伴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如流鼻涕、喷嚏、鼻塞、咽痒、咽痛等不适,其中普通感冒全身症状少见,流行性感冒可伴发热、肌肉酸痛、乏力等全身症状;如上感伴全身症状之后咳嗽逐渐加剧,伴或不伴咳痰,要考虑急性气管或支气管炎,较小婴儿及全身症状较重的不能排除肺炎;急性咽炎除咳嗽外主要表现为咽干、咽痛、咽部异物感,可伴有体温升高等全身症状;急性喉炎也可因上呼吸道感染引起,但病情较重,表现为典型的犬吠样咳声,伴有声音嘶哑甚至呼吸困难。
4. 异物吸入。
小儿自我保护性差,有时在吃东西时会有食物等其他东西误吸入气道,引起小儿反复咳嗽,此外,小婴儿溢奶也很容易误吸引起咳嗽;
5. 其他少见疾病。
如慢性肺间质病变、肺含铁血黄素沉积、嗜酸性肉芽肿、肺内肿物压迫气管、胃食管反流等。
因此,宝宝出现咳嗽时,不要盲目口服止咳药,应先弄清楚咳嗽的原因,对症用药,才能安全有效。
都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
对成年人来说,发生了牙齿问题都疼得难受,更别说是小孩子了。在日常生活中,家长总是觉得小孩子身体正在发育,出现什么问题都实属正常。于是,很多宝妈宝爸都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宝宝的口腔问题。
事实上,当宝宝长出第一课乳牙的时候,家长就要开始关注孩子的口腔卫生问题了。那么,孩子常见的一些口腔问题有哪些呢?来看看你家宝宝有没有中招!
(1)龋齿蛀牙
宝宝的口腔卫生问题或是不良的饮食习惯等等因素都会使得乳牙出现龋齿。
哺乳或者是睡前喂牛奶都有可能导致孩子长蛀牙,如果继续任由蛀牙扩散到更里层,甚至会引起感染、疼痛、难以咀嚼等幼儿饮食问题。
(2)牙釉质发育不全
牙齿发育障碍,就会导致牙齿出现黑色、黄色或是白色斑点、袋装或沟状缺陷、牙齿缺损等等。这样不仅会影响宝宝进食,未来还会引发更严重的口腔问题。
(3)牙齿发黄、变黑
诱发龋齿,引发牙龈炎。
(4)口腔炎症
如果口腔卫生不良、营养差、家长还胡乱给孩子服用药物的话,很可能会引起牙龈发炎红肿、口腔溃疡、鹅口疮等等,不仅让宝宝痛苦不堪,严重还会引发高烧、厌食、挑食等。
也就是说,宝宝的口腔问题非常重要,家长们要因此引起注意。宝宝出现了口腔问题一定要及时治疗,除此之外,父母还需要从日常生活中提前预防,保护好宝宝的牙齿!
1、定期做牙齿清洁
每次吃奶过后,可以用纱布清洁口腔,轻轻擦拭宝宝的牙龈和牙床。
不过,如果觉得这一办法太麻烦的话,还有更容易的做法,那就是当宝宝吃完辅食后,喝点水冲冲,避免食物长时间残留在宝宝的口腔里即可。
2、长牙就要刷牙
宝宝长出第一颗牙齿,家长就要开始给宝宝刷牙了。
当刚长出一两颗牙齿时,几秒钟就刷完了。但随着宝宝牙齿的增多,刷牙时间最好在2分钟左右,早晚各1次。一天一次也可以,但睡前一定要刷牙。
刷牙时,可以让宝宝平躺着,有助于家长看清楚孩子的全部牙齿。睡前刷牙后,就不要再让宝宝吃任何事物啦。
3、正确刷牙
给家长们推荐巴氏刷牙法:牙刷和牙齿呈45度角,牙刷压进牙龈沟,轻轻用力,震颤几下,然后向下把残渣都刷出来。
4、定期做牙齿检查
美国牙科协会和美国儿童牙科协会建议,在宝宝长出第一颗牙后,并不晚于一周岁前,就要安排孩子进行第一次牙科检查。所以,家长要养成半年带宝宝看一次口腔医生的习惯,还可以给孩子的牙齿涂氟,可以预防长蛀牙。
作者 | 于晓云
文章首发于 | 中医美容产后调养于大夫微博
宝宝的指甲长得很快,有的刚剪完两三天就又长长了,这是因为宝宝的新陈代谢比较旺盛。
宝妈们不要嫌麻烦,一定要及时给宝宝修剪指甲,因为宝宝留长指甲有多种害处。
宝宝留长指甲的害处
1.宝宝指甲长了容易抓伤自己皮肤,特别是脸面、眼睛、耳朵,是最容易被他们自己抓伤的部位。
2.指甲长了变容易积攒脏东西,再加上宝宝几乎都有吸吮手指和用手直接拿东西吃的习惯,所以手指甲缝里的脏东西极易被宝宝吸进嘴里,后果往往是引起消化道疾病,以及寄生虫病(蛔虫病等),对他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3.指甲长了容易劈裂,从而引起手指尖出血。
4.长指甲容易在穿衣服的时候钩住毛衣或线衣的线,进而可能会扳伤手指。
如何给宝宝剪指甲
1.剪指甲时最好在宝宝熟睡的过程中
修剪指甲的时间最好在宝宝不乱动的时候,宝宝只要是醒着,就爱手脚乱动,如在宝宝熟睡后修剪,就安全多了。
2.使用专为婴儿设计的指甲剪
宝宝的指甲很小,又很柔韧,不容易剪断,又加上宝宝的皮肤特别娇嫩,用一般的指甲刀容易伤到宝宝。
要选择刀刃快、刀面薄、质量好的指甲剪给婴幼儿剪指甲,最好是专为婴儿设计的指甲剪,不要用一般剪刀,以免剪伤宝宝的手指尖。
3.让宝宝平躺在床上或者让宝宝背对自己抱在大腿上
让宝宝平躺在床上,或者妈妈坐着抱着宝宝,握住宝宝靠近自己这边的小手。
如果是让宝宝平躺在床上,还要注意让另外一个人扶住宝宝,以免宝宝随意动或者用手抓指甲剪而伤到自己。
4.一只手固定握住宝宝手指另一只手持剪刀从甲缘一端沿指甲转动
将一手的拇指和食指牢固地握住宝宝的手指,另一手持剪刀从甲缘的一端沿着指甲的自然弯曲轻轻地转动剪刀,将指甲剪下。
一定要记住不要使剪刀紧贴到指甲尖处,否则很容易剪到指甲下的肉。
5.检查
给宝宝剪指甲之后,妈妈可用自己的手指沿宝宝的小指甲边摸一摸,进行一次检查,发现尖角,务必要把这些尖角再修剪圆滑,以免尖角今后划到宝宝。
注意事项
1. 指甲有污垢时不要强行用尖锐的东西清理或者为了取出污垢而故意将指甲剪得很短。
如果宝宝的指甲里面有污垢,可以在剪完指甲后用清水清洗,用硬物挑或者为了让污垢流出而将指甲剪得很短很有可能会伤到宝宝。
2.指甲两侧剪的太深容易引发甲沟炎。指甲两侧的角不能剪得太深,否则长出来的指甲容易嵌入软组织内,成为嵌甲。
嵌甲会损伤指甲周围的皮肤,造成皮下组织的化脓性感染,引发甲沟炎或其他炎症。
3.肉刺绝不要用手拔。肉刺千万不能直接用手拔除,以免拉扯过多,伤及周围皮肤组织。
妈妈应该仔细用指甲剪将肉刺的根剪断。
4.如果不慎误伤了宝宝手指,应尽快用杀毒纱布或棉球压迫伤口止血,然后再涂抹一些消毒或消炎软膏。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同学家孩子今年七岁了,上午焦急的打电话诉说:“孩子已经很久没有剪过指甲了,一伸手出来就要“啃”,该怎么弄呢?”其实这种情况在儿科是很常见的,那咱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孩子啃指甲的原因以及不良影响,最后再给出解决方案!
生理性的:
大多是由于缺某些微量元素如锌、铁而导致的异食症。患有异食症的孩子不仅啃指甲,还会出现吃泥土等不可思议的东西。这种情况下,一般带孩子及时就诊医院做出相关检查,进一步确诊以排除微量元素缺乏导致的异食症即可。
心理因素:
比如孩子自小性格较内向,或抑郁、焦虑等精神疾患时也会出现啃指甲。还有的部分孩子是模仿别人造成的不良习惯。
不良影响:
孩子天生活泼好动,到处乱摸,指甲中免不了会滋生很多致病微生物,孩子啃指甲的“毛病”,食入这些病原微生物是在所难免了。
咬指甲时间较长的孩子,由于甲床被破坏,渐渐会发展为甲沟炎,有的孩子也会出现牙齿生长畸形或是不整齐。
如何正确的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呢?
很多小孩子会出现咬指甲的行为,家长不要过度关注孩子的该行为,适当给予纠正,要知道孩子的逆反心理,越不让做的事情越是感兴趣。
对于那些频繁出现啃指甲行为的儿童,家长要多观察孩子的行为以及心理情绪等,如果是抑郁、焦虑等情绪导致的,家长要适时给予安慰,帮助孩子缓解相关负面情绪,这种不良习惯随之便会消失。
还有一点要注意的就是,家长在教育引导孩子的时候要注意方式、方法,千万不要嘲笑或是打骂孩子,否则孩子会有心理阴影的;当孩子咬指甲时,要转移孩子注意力,常常鼓励孩子多动手做手工、多交朋友等;如果孩子咬指甲的行为自止不住,可以在孩子指甲周围涂上酱油等怪味的食物,当孩子再次咬指甲时便会对指甲心生厌恶,从而可以制止孩子咬指甲的坏习惯。
当孩子指甲长长时,要及时帮助孩子修剪指甲,告知孩子修剪指甲后既卫生又美观,以及指甲有哪些作用。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漂亮的指甲。千万不要认为孩子小听不懂,其实2岁的孩子就很懂事的哦!
家里有孩子的估计都深有体会,说到手足口病,每个家长都谈之色变。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这一病症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多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身上。一到早春,手足口病就开始高发,在孩子之间的传染性非常高,令许多家长为此烦恼。而得了手足口病的孩子,一般会出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等部位会出现小疱疹或是小溃疡,让孩子痛苦难耐。通常来说,患儿一周左右可以自愈,但是少数患儿会引发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如果情况更严重的,可能还会导致死亡。
所以,当宝宝得了手足口病,一定要引起家长们的高度注意。这种病主要是通过消化道(口),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以及密切的接触等途径传播。也就是说,家长要格外关注孩子接触过的食物、玩具、或是患有手足口病的其他孩子等等。
除此之外,父母还可以通过一些家庭护理方式来减轻孩子的不适感。
(1)饮食调整
患上手足口病的宝宝,会因为发热、口腔长疱疹导致胃口差,不愿进食。家长应给孩子吃点清淡、温性、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而生姜、蒜等辛辣刺激性食物最好进食,同时还要少吃鱼虾蟹和鹅肉。
一般来说,在手足口病初期,应该让孩子少吃多餐,可以牛奶、豆浆、米汤、蛋花汤等流质食物为主。
如果宝宝有发烧的症状,可以给孩子喂一些红萝卜马蹄水。红萝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C,而马蹄有利尿的功效,可以减少宝宝发热期间聚集在膀胱的毒素,同时还能补充发烧时的体力消耗。
(2)清洁口腔
在患病期间,孩子会因为口腔疼痛而哭闹不止,这时候需要注意保持孩子的口腔清洁。在饭前饭后都要用生理盐水漱口。如果宝宝太小不会漱口,那么可以用棉棒蘸取生理盐水轻轻清洁口腔。
此外,也可以将维生素B2粉剂直接涂于孩子口腔糜烂部位,或是涂鱼肝油,也可以口服维生素B2 、维生素C,辅以超声雾化吸入,以减轻宝宝的疼痛感,促使口腔糜烂早日愈合,预防细菌继发感染。
(3)注意卫生
除了给孩子做好口腔卫生清洁之外,还要帮助和引导孩子勤洗手,特别是在饭前、便后、玩耍后。孩子使用的餐具和玩具也要经常消毒。
室内要保持痛风,尽量不要让孩子在传染高峰期出去玩,接触太多人。
最后,希望每个孩子都能远离手足口病,健康地长大~
小孩子们总是会有一些奇奇怪怪的习惯,比如边看电视边吃饭或者是跪在地上写作业等等。而这其中一直令大多数家长困扰的是,很大一部分小孩,甚至是已经长大的成年人,都喜欢咬自己的指甲。
爱看篮球的应该都知道NBA著名球星詹姆斯,而了解他的人肯定知道詹皇有一个著名的怪癖,那就是咬指甲。我们看比赛的时候可以发现,大多数时候詹姆斯都在啃指甲,就连他的好朋友科比,也一度被他的怪癖所传染。
由此可见,爱咬指甲的人确实不在少数,各个年龄段、各种身份的人都有。那么,孩子甚至是成年人爱咬指甲,这是什么毛病呢?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咬指甲,是本人焦虑的一种表现。
以焦虑为根源,人们通常会进一步发展出紧张、压抑等更多的负面情绪。人们正是通过咬指甲这一行为来转移自身注意力,释放压力,缓解焦虑的情绪,从而达到安抚自己的目的。这样的行为长时间持续下去,就会发展成习惯。
对于小孩来说,口腔是他们最早获得满足感的地方,他们可以通过吮吸妈妈的乳头来获得营养和安全感。但妈妈并不能一直都待在孩子的身边,所以当妈妈不在时,孩子就可能会通过吃手指——这一最方便获得的工具,来缓解自己焦虑的情绪、安抚自己,使自己获得满足。
因此,咬手指对于孩子来说是成长的一个正常的过程。随着孩子的成长发育,他们会逐渐找到其他的方式安抚自己,从而改掉咬手指的习惯。
但如果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发展出其他的安抚方式,那么他们的焦虑等负面情绪无法处理和发泄,就可能会再回到最初所习惯的方式。
这也是大部分人直到成年还在咬指甲的原因之一。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家长对小孩适当的引导和干预,来帮助孩子改掉这个习惯。但干预并不意味着强烈的制止或责骂,这可能会从反面强化孩子的行为,导致咬指甲的情况更加严重。
那么,家长应该怎么做才能帮助小孩改掉咬指甲的怪癖呢?接下来这五招可千万要记好!
1.减少对该行为的关注
家长不要因为孩子咬指甲这一行而过于焦虑,应该减少对该行为的关注,不要因为这个行为而去指责孩子。过多的关注只会强化行为本身,甚至达到固化的程度。若实在忽视不了,可以在孩子咬指甲的时候帮助孩子转移注意力,带他做一些其他事情,从而忘记咬指甲这件事。
2.了解孩子的情绪并接纳它
不论年龄大小,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小情绪。家长不能因为孩子还小就不尊重甚至忽视孩子的情绪和想法,应该试着去了解并接纳孩子的情绪,改善亲子之间的关系,给孩子的情绪提供一个安全的表达和释放的空间。随着时间的流逝,失去了焦虑这一压力源,咬指甲的行为也会慢慢的减少。
3.寻找可替代的应对方式
家长可以通过和孩子沟通,寻找当他想咬指甲时,可以用来替代的方式,比如:画画、运动之类的。一定要让孩子自己决定他所能接受和感兴趣的方式,但同时也要考虑该方式的可行性和方便性。
4.假装症状练习
有些孩子因为已经习惯了,可能意识不到自己咬指甲的行为,这样对于改正这个习惯就有了一定的阻碍。家长可以通过以下的练习,帮助孩子深刻认识和理解这一无意识过程。
固定某个时间,每天3 - 4次,每次一分钟左右。用非常缓慢的速度去模拟咬指甲的过程,感受自己的手在举起来靠近嘴巴。到达唇边后,可以放在嘴里,也可以停在嘴边然后放下,整个过程重复2 - 3次。
5.分小目标完成任务
想要短时间内完全改正孩子的坏习惯是不太可能的,家长不如把它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来完成。比如孩子的左手咬得比右手严重,那我们可以和孩子约定把左手当成“保护区”,一周之内先不咬它。
如果孩子达成了目标,我们就可以实现孩子的一个小愿望;但如果孩子没有达成,也不要指责他,可以鼓励他进行下一次尝试。这样一个一个目标完成下去,总有一天就把大目标给完成了。
总而言之,想要帮孩子改正咬指甲这一怪癖,最重要的是陪伴,在家长帮助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下,而不只是简单粗暴地拉出孩子的手指并指责他!